❶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下載地址
http://www.bbintl.org/indexgb.html
❷ 聖經什麼版本的比較好
新世界譯本。我閱讀聖經多年,但我從沒有讀過這么淺白,能夠說到人心坎上的譯本。
1950年,《希臘語經卷新世界譯本》英語版面世。這個譯本看來達到了聖經譯者預期的目標。以往意思隱晦含糊的經文,現在都變得清楚易明了。就以馬太福音5:3為例,《和合本》的譯法是「虛心的人有福了」,讓人以為謙虛的人是有福的;可是,《新世界譯本》譯成「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有福了」,把經文的意思准確地表達出來。《和合本》在歌羅西書2:8提到「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新世界譯本》卻確切地譯做「人的傳統」和「世人的膚淺想法」。另外,《和合本》在提摩太前書1:4指出,「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並不發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新世界譯本》清晰地譯做「無稽之談和族譜」「並不是上帝用來強化人信心的事」。由此可見,《新世界譯本》的確開拓了理解經義的新天地。
有不少學者都贊賞《新世界譯本》。其中英國聖經學者亞歷山大·湯姆森就指出《新世界譯本》的一個特色:准確地翻譯希臘語的現在時態。例如以弗所書5:25說「你們做丈夫的,要繼續愛妻子」,《和合本》只是說「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關於《新世界譯本》,湯姆森說:「看來沒有任何一個譯本能這樣完全而頻常地把這個特色表達出來。」
《新世界譯本》的另一個特色是:在《希伯來語經卷》和《希臘語經卷》中都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單在所謂的《舊約》中,上帝的希伯來語名字就出現了差不多7000次,造物主顯然希望敬拜他的人使用他的名字,並且認識他是一位性格鮮明的上帝。(出埃及記34:6,7)《新世界譯本》的確使千百萬人知道上帝的名字,並且認識他。
漢語版的我可以發給你。
(提摩太前書 2:3, 4)「 ……在我們的救主上帝看來,這是美好的,是他所悅納的。4 他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得救,確切認識真理……」
❸ 聖經有多少個版本
《聖經》只一本,但有不同的版本,如:啟導本聖經、串珠注釋本聖經、靈修本聖經、研用本聖經等,從不同的方面看聖經,都很好。在各地基督教堂內應該都有售。
搜索「靈修版聖經」,網上可以看到。
❹ 聖經有幾個版本各自的出版社是哪個
早期教會一般泛指公元五世紀之前的教會,隨著福音工作擴展至小亞細亞與歐洲地區,聖經翻譯的工作也逐漸延伸至多種語言,以下為部分譯本舉例。
《亞居拉譯本》( Aquila version ) 希臘文舊約譯本,約於二世紀初翻譯完成。這譯本是由原本信奉基督教,但後來改信猶太教的亞居拉所譯,所依據的希伯來文經文與〈馬所拉經文〉差不多完全一樣。這譯本極拘泥字面的直譯,存留至今的僅是殘篇,但包含了大部分聖經經卷。
《亞美尼亞文譯本》( Armenian versions ) 亞美尼亞文譯本約於五世紀初譯成,包括部分次經(《十二族長遺訓》和《哥林多三書》)。現存最早的抄本是887年的四福音抄本。
《科普替文譯本》( Coptic versions ) 埃及科普替語可分為多種方言,已辨識了七種,即阿齊明語( Akhmimic )、附屬阿齊明語( sub-Akhmimic )、波海利語( Bohairic )、中埃語或曼非語( Middle Egyptian or Mesokemic )、中埃法林語( Middle Egyptian Fayyumic )、原始波海利語( Proto-Bohairic )、及沙希地語( Sahidic )。在基督教盛行之前,這些方言尚未發展出書寫的文字,譯本中所用的也就算是這些方言的文字了,其中較為重要的科普替語聖經譯本,有當時通行於埃及南部的沙希地語、當時通行於埃及北部的波海利語,或法林語等。此外,絕大多數諾斯底派文獻(例如〈拿.戈瑪第文庫〉)都是以科普替語的沙希地語寫成的。
《衣索比亞文譯本》( Ethiopic versions ) 最早的譯本也許在四世紀中葉已出現,但要到六世紀下半葉才有較完整的譯本。現存抄本不早於十世紀,首先印刷的新約版本是1548-49年在羅馬出版。
《法拉沙文譯本》( Falasha versions ) 古衣索比亞文聖經譯本。法拉沙人是信奉猶太教的衣索比亞人,他們自稱是示巴女王與所羅所生的兒子的後裔(實際上祖先可能是第二共和時代改信猶太教的阿高人),使用吉茲語( Geez ,古衣索比亞的宗教語言),舊約聖經大約在公元五至七世紀間譯成這種語言的譯本。
《哥特語譯本》( Gothic versions ) 哥特語是已消失的東日耳曼語,現代對哥特語的知識主要是來自公元四世紀時為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所翻譯的聖經譯本,僅存約280頁的經文殘篇,大部分是新約譯本(超過一半是福音書),另有少量尼希米記、創世記和詩篇殘篇。
《古拉丁文譯本》( Old Latin versions ) 古拉丁文聖經譯本是在二世紀開始翻譯和使用的,拉丁文名稱為 Vetus Latina ,即指《武加大譯本》以前的拉丁聖經譯本。這譯本是《七十士譯本》的翻譯,而不是直接譯自希伯來文,以多種經文形式流傳。在五世紀耶柔米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面世後,漸被取代。
《古敘利亞文譯本》( Old Syriac versions ) 古敘利亞文譯本是指《別西大譯本》( Peshitta )之前流傳的譯本,舊約可能早在公元二世紀出現,新約則源自他提安的《四福音合參本》( Diatessaron )。古敘利亞文譯本現今主要有兩份福音書的抄本,分別為《庫熱頓敘利亞文抄本》( Curetonian )和《西乃敘利亞文抄本》( Sinaitic ),兩份抄本代表不同的古敘利亞文譯本抄寫傳統。《古敘利亞文譯本》在九世紀修訂,以後仍有流傳。
《別西大譯本》( Peshitta version ) 敘利亞文聖經譯本。「別西大」意即「普通」或「簡單」,但是在九世紀之後才用這個名稱。舊約經文內證表達這譯本大概於二或三世紀完成,部分可能是猶太人的翻譯。新約譯本可能成書於五世紀初或更早,但缺啟示錄、彼得後書、約翰二、三書和猶大書。
《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 ) 舊約聖經最早的希臘文譯本,簡稱 LXX,約公元前三至一世紀譯成,因傳說是由72位翻譯者在亞歷山大城合譯而得名。這譯本為散居外地的猶太人(他們不再說希伯來語)所採用,新約聖經不少引用舊約的經文均出自此譯本。
《辛馬庫譯本》( Symmachus version ) 希臘文舊約譯本,於公元二世紀末或三世紀初譯成。在俄利根的《六欄經文合參》的第四欄中重印了這個譯本,有關翻譯者辛馬庫的生平資料甚少。
《他爾根》( Targum ) 希伯來文音譯字,原意是「翻譯」或「解釋」,一般是指舊約聖經的亞蘭文譯本。這些譯本通常傾向意譯,有時會加上注釋,而不僅僅是希伯來文的字面直譯。〈他爾根〉通常不是逐字照譯的譯本,而是對希伯來文舊約之意義的理解和詮釋,故此包含了大量猶太釋經者如何理解聖經的資料。
《狄奧多田譯本》( Theodotion version ) 希臘文舊約譯本,於公元二世紀末葉譯成,估計是一個較早的譯本《原始狄奧多田版本》的修訂本。狄奧多田可能是一個歸化猶太教的以弗所人,活在羅馬皇帝馬可奧熱流執政的年代(161-180)。
截至2002年初,已有392種語言的聖經全譯本(即全本舊約、新約都有翻譯的版本)問世。自從1950年開始,至少有63種版本的英文新譯本問世,其中較流行的至少有10種 。單就中文譯本而言,到二十世紀末至少有14種版本的全譯本
❺ 聖經版本對比
《聖經新世界譯本》
是由耶和華見證人的守望台聖經書社所發行的聖經譯本,英語版的新世界譯本根據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原文直譯而成,中文版的新世界譯本《聖經》根據1984年版英語版為藍本,經過「長老團」集體翻譯而成。耶和華見證人與傳統基督教教派之間,對這個譯本翻譯的准確性存有爭議。
《新世界譯本》的初版分成六冊,其中含有若干對於助人研究聖經深具價值的特色。特色之一是提供譯文背景資料的文本腳注。這些腳注提出有力的論據去維護聖經。 書中亦包含一項串珠參考,把若干與教義有關的字詞連貫起來,將讀者的注意引到一連串與題目有關的重要經文之上。每頁的邊緣列出大量相互參照的經文。這些經文向讀者指出(甲)相似的字詞、(乙)相似的思想和事件、(丙)傳記資料、(丁)地理資料、(戊)預言的應驗和(己)聖經其餘部分所作的直接引錄。 譯本也包含重要的前言、若干古代抄本的圖片、有用的附錄和索引,以及各聖經地點的位置圖。《新世界譯本》的初版含有巨量資料供個人研究聖經之用,同時耶和華見證人也可以運用其中的資料施行有益的教導。耶和華見證人花了12年零3個月又11天,於在1960年3月13日完成了英語版的翻譯工作。1963年6月30日,耶和華見證人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舉行「永遠的好消息」大會時發行了一部合訂為一冊的特別研究者版本,總共印行了15萬本。
合為一冊的修訂本。1961年夏天,在耶和華見證人於美國和歐洲舉行的一系列大會中,社方發行了合為一冊的《聖經新世界譯本》修訂版。數十萬參加這些大會的人欣然接受這部新版本。這部綠色硬面的聖經譯本共1,472頁,附有優良的經文匯編、聖經題目附錄和地圖。
其他版本。1969年,社方發行了《希臘文聖經王國行間對照譯本》,再版則在1985年發行。這部譯本提供對韋斯科特和霍特所編的希臘文文本的一項直譯,以及《新世界譯本》1984年版的現代英文翻譯。這樣,認真的聖經研究者便得以知道希臘原文在基本上或實際上說些什麼。
1970年,《新世界譯本》的第二部修訂本發行,附有腳注的第三部修訂本則於1971年發行。 在1984年耶和華見證人舉行的「王國的擴展」大會中,社方發行了一部英文的修訂參考本,其中含有在1950至1960年初提出,但加以徹底修訂過的邊注(相互參照)經文。這部譯本是為認真的聖經研究者而設計的,其中含有超過12萬5,000節邊注經文、逾1萬1,000個腳注、詳細的經文匯編、多幅地圖和43篇附錄文章。此外,社方在1984年也出版了1984年修訂版的普通版本,其中含有邊注經文,但卻沒有腳注。
60種語言的新世界譯本聖經合計印製數量到2007年達到1億4500萬冊。是當今發行量很大的聖經之一
現代中文譯本,
是聖經公會於1979年出版的中文聖經譯本,又於1997年又參考教友之意見,出版《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它主要對象是剛接觸《聖經》的讀者。此譯本的翻譯工作開始於1971年,由許牧世教授、駱維仁博士、周聯華博士、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等人所翻譯。
聖經公會鑒於華人最常用的《聖經和合本》的一些字句對某些讀者(尤其是初信或教外的)暗晦難明、生硬拗口,甚至造成誤解(這是由於《和合本》的語言屬於白話文運動的早期,許多語詞用法已與現代中文白話文的使用習慣有不少差距)。此外,《和合本》是以1885年出版的《英國修訂本》(English Revised Version) 為翻譯藍本, 並參考《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而不是直接從原文翻譯,轉譯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譯的情形。再者,當時根據的原文抄本無論從數量或素質而言都不能與現存的抄本相比。因應不少教內人士呼籲重譯的聲音,聖經公會遂決定推出符合現代白話文,通順易懂、又具時代特色的新版《聖經》
影響
現代中文譯本文字較和合本更符合現代漢語使用習慣,也參考較新聖經考古,以及對照聯合聖經公會審訂的古希伯來文、希臘文標准版新舊約聖經的原文來修正了和合本的一些錯誤翻譯,不少教友都會拿現代中文譯本作為比對的參考,以幫助理解經文。但一般而言,由於官話版和合本聖經的歷史悠久,已在教友間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權威性,現代中文譯本在教會依舊無法成為足以取代和合本的標准華語版本。
[編輯]爭議
此譯本的〈羅馬書〉8:3說:摩西的法律因人性的軟弱而不能成就的,上帝卻親自成就了。上帝差遣自己的兒子,使他有了跟我們人相同的罪性,為要宣判人性裡面的罪,把罪除去。有認為此節譯文容易令人誤解它在說耶穌基督有罪性,與一般基督教正統信仰看似矛盾。
❻ 現代聖經中是否對最原始版本的聖經有曲解
這個問題基督徒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基督徒堅信聖經不是個人書寫的,而回是上帝借凡人的手記錄的,因此答雖然版本不同文字不同但內容是一致的。那麼如果現代聖經是對原始版本有曲解,那就說明聖經並非神的授意而寫所以才有曲解。既然是凡人書寫那麼就會有錯誤、曲解甚至編造乃至謊言,基督徒的信仰都構築在謊言上。但如果都是秉承神的旨意所寫,那就不存在曲解,那麼現代聖經如果有任何的錯漏都只能說明要麼神刻意誤導人類要麼耶和華根本就不是唯一的真神。
❼ 新譯本《聖經》和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相比,哪一個更好
這個在我個人看來沒抄有哪個好哪襲個更好的區別,都是聖經,記載的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所傳講的都是真理,無非根據個人文化底蘊、喜好不同而有所區別罷了。
個人建議,還是應當以和合本聖經為主,其他版本聖經作為輔助參考。因為現在教堂牧師分享講道時還是以和合本聖經為主的。個人靈修可以採用現代中文譯本。
我個人查考聖經,包括回答一些問題時,有時還需要參考下英文原文呢(雖然我英文水平很爛,呵呵)。
❽ 聖經 版本
哦,聖經中的「上帝版」是相對於「神版」來說的,就是在《聖經》中每當提到上帝這個名詞的時候,上帝版用「上帝」兩個字,而「神版」用「神」這個字。
只是習慣不同,上帝就是獨一真神,所以沒有誰對誰錯之說。
《中文和合本》聖經,一般是相對「現代漢語版」聖經來說的。
《中文和合本》中的聖經在大約100年前就已經譯好(1909年),當時中國的白話文運動還沒有開始(新文化運動開始在1911年),《中文和合本》聖經就已經是白話文了。但是畢竟是百年的文字了,後來雖然將很多地名、人名改成了現代的翻譯方法,加入現代標點,還是有些部分的文字比較拗口
比如說:眼睛就了亮了——現在很多小孩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1980年代之後出了《現代漢語版》的聖經,跟《中文和合本》比起來,現代漢語版的聖經,文字更通俗易懂。
但是畢竟《中文和合本》的聖經已經推廣流傳了百年之久,所以現在教堂中大部分用《中文和合本》聖經,信徒之間交流,牧師講道,也多依照此版本聖經進行。
《靈修版》聖經,其基礎依然是《中文和合本》,只是在經文後面附有一些跟經文有關又涉及到信徒信仰生活的問題,讓信徒靈修默想。
該版聖經,我認為適合對聖經道理有一定理解的人使用。
另外還有《啟導本》聖經,和《串珠版》聖經
《串珠版》聖經適合一些對聖經有一定研究,或者願意深入研究的人使用。
《啟導本》聖經對經文有很多注釋和解說,非常適合那些剛剛接觸聖經,願意了解主話語真諦的人。
如果樓主有意選擇聖經的話,我的建議是買一本《啟導本聖經》,(60幾元),這樣你就不會被有人隨意曲解聖經上的話語而迷惑了。
同時買一本小的《中文和合本》聖經,(9.9元),這樣方便攜帶,也方便查經、交流。
(我家裡十數本聖經——我們經常用的也就這兩種)。
我們這輩子為身體買衣服鞋襪,不知道花費了多少金錢
反過來,為我們的靈魂,花費點錢,我覺得值得過。:)
❾ 聖經的現代翻譯版和和合本有多大的區別
《聖經和合本》又名《和合本》,由來自不同基督教派的成員聯合翻譯而成,翻譯工作以聖經英文欽定譯本的修訂本(Revised Version)為基礎,並輔以聖經原文作為核驗。整個過程始於1890年,當時的計劃中包含三個版本的和合本聖經——兩本文言文譯本和一本白話文譯本。翻譯於1919年完成,一本混合的(amalgamated)文言文版聖經和一本白話文版聖經從此誕生。隨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和合本聖經成為 了中國第一本用白話文出版的譯著。此版特點為:一、譯文為白話,為凡識字的人所能了解。二、譯文需為普通的語言,不用本地土話及方言。三、文體易解,但也清麗可誦。四、譯文需與原文切合。五、難解之處,應竭盡所能,直接譯出,不可僅譯大意。
現代中文譯本,是於1979年出版的中文聖經譯本,又於1997年出版《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對象是剛接觸《聖經》的讀者。譯者有鑒於華人最常用的《聖經和合本》字句暗晦難明,與現代中文的文句有差距。其次,考古學發現許多較接近使徒時代的原文聖經抄本,用此作為譯本的依據,更能有效闡明真理。故此譯者決定出版通順易懂、又具時代特色的《聖經》。此譯本特色為: 一、譯文忠實地傳達原文的意思。二、以「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為原則翻譯。三、口語形式勝於書寫形式。必須讓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同樣能懂。使人一讀就懂,一聽就明。四、適合中學程度人士用語。五、採用普遍的國語。
總結:
和合本古卷參考較少,較現代譯本可能會有更多來源上的差錯。
和合本雖然也「易解」,現代譯本相比語言更通俗易懂,是「具時代特色」的「口語」。
我個人還是覺得和合本好一些,語言不是越簡單越好;和合本也有修訂過,來源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古卷。
望採納謝謝!
❿ 中文聖經有幾種版本
和合本聖經(Chinese Union Version)是現在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中文譯本。1890年在上海第二次的宣教士會議時,決定推派代表來翻譯通用的譯本。所以三個委員匯出三種譯本,一種是淺文理的新約(淺文理之意即比較文言文,但不是那麼深),然後再翻文言文的新約。
1907年,出版國語新約和合本,就是用白話文的國語新約。1919年,出文理跟國語的新舊約,所以那時候和合本就全部和在一起出版。至今大部份的教會用的聖經仍是和合本的譯本。事實上,這八十年間還是沒有一個譯本能夠完全地取代和合本;雖然和合本當時所用的一些名詞,或者一些文法的方式,我們今天讀時可能有一點點不習慣,但是基本上此譯本的翻譯因為這三方面都做非常地好,所以現在固然有新的編譯版,但是很少能夠完全取代它。
簡體中文的和合本聖經
思高本聖經
聖經思高本是現在華語天主教(羅馬公教)人士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種譯本。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舉行的天主教會議決定翻譯《聖經》。天主教修會方濟各會於1945年著手翻譯,1948年遷往香港繼續翻譯工作。花了九年時間翻譯舊約,再用六年時間翻譯新約,於1968年正式出版。這是第一部翻自原文的公教聖經全譯本。
香港思高聖經學會(方濟各會雷永明神父主持)是這個公教聖經全譯本的翻譯和出版單位,所以通稱「思高譯本」或「思高本」。思高聖經學會在台灣的台北市設有分支-「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負責在台灣出版印行思高譯本。
方濟各會翻譯《聖經》時,有使用專門收集聖經文獻的圖書館。部分譯者更親自赴以色列實地考察。翻譯時,除使用原文外,參考的考古文獻則多以法、德兩文記載和教會用的拉丁文。
《聖經新世界譯本》是由基督宗教非傳統教派耶和華見證人的守望台聖經書社所發行的聖經譯本。同時作為非賣品《聖經》在世界范圍內也頗有影響力。英語版的新世界譯本根據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原文直譯(LORD 的翻譯有問題)而成,中文版的新世界譯本《聖經》根據1984年版英語版為藍本,經過耶和華見證人長老團集體翻譯而成,不被正統改革派教會認同。耶和華見證人與正統基督教教派之間,依舊對該譯本翻譯的准確性存有很大的爭議。
其他譯本
在海外今天也有比如象「今天佳音譯本」的現代中文譯本,還有「聖經新譯本」,但是到目前為止都還很難完全取代和合本。現在聖經中文公會在准備把「和合本」和「合譯本」當中若干名詞、用詞、地名改為現代化的方式。
天主教:
蕭靜山譯本
吳經熊譯聖詠譯義,1946年,新經全集,1948年
李山甫 申自天 狄守仁 蕭舜華四人譯本 ,1949年
馬相伯譯救世福音,1949年
思高譯本,1968年
牧靈聖經,1978年
新教:
嚴復譯馬可所傳福音(前四章),1908年
和合本,1904年-1919年 (淺文理新約1904)(深文理新約1906)(文理舊約)(官話新約1907,舊約1919)
朱寶惠譯本 1929(新約). 1939(舊約).
王宣忱譯本 1933(新約)
陸亨理國語新舊庫譯本 1939(新約) 1958(舊約)
蕭鐵笛譯本 1964(新約)
新約聖經(1959譯本)
新譯四福音
呂振中譯本,1970年
當代聖經,1974年
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
聖經新譯本,1993年
21世紀
凸桑簡明聖經,2001年
聖經新世界譯本(漢語版),2001年
聖經標准本,台灣浸宣出版社修訂和合本,2005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2006年-2008年
新約全書·新漢語譯本,2010年
當代譯本,2010年
中文英皇欽定本,2011年
中文標准譯本(新約),全球聖經促進會與Holman Bible Publishers,2011年
NET聖經(中譯本), 2011-2012
NLT聖經(中譯本), 2012年
聖經和合本根據拜占庭多數文本更新版,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