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版本 » 黑膠唱片版本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黑膠唱片版本

發布時間: 2021-03-04 10:35:09

『壹』 中國7.80年代的黑膠唱片是單聲道的版本

此黑膠非彼黑膠,真正的黑膠唱片指的是33.5轉的LP密紋唱片,在咱們國度里一直沒回有在民間普及,歐美日港答台這些生活富足的地方還是很認同的,LP唱片播放的音色有獨特的迷人味道,經常聆聽的發燒老鳥因此不喜歡CD,說CD比較冰冷,有生硬顆粒的數碼味。後來,有許多LP時代的經典錄音珍品,因為市場需求,版權方又把其LP內容載體重新復刻成了CD激光唱片載體,美其名曰:黑膠復刻版,有的還把該復刻版CD碟片的印刷面塗黑並且呈現黑膠唱片坑道的同心圓狀,許多產品為了體現懷舊氣氛,有的採用通透性很好的黑色塑料盤基壓CD碟片,鍍膜大部分其實還是金屬鋁膜。再後來,中國大陸的散仙們就把這個「黑膠」概念由此發揚光大,一水的用黑色塑料盤基壓CD碟片,印刷面也塗成黑色,並造出很多炫目的名詞,比如:黑膠CD、汽車CD、天籟CD等等,諾貝爾如果設立吹牛獎,必將年年落戶中國,其實大多數都是蒙人的貨色,連版權都沒有,何談音質!這種貨色沒有任何收藏價值。(本人觀點,禁止轉載)

『貳』 黑膠唱片與普通唱片有什麼區別撒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占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誕生。我國在1992年進入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於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現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璐質地的密紋唱片。為什麼叫LP,主要是針對過去古老的粗紋短時間唱片而言。這是個簡單解釋。為什麼在數碼時代還要玩老東西?主要是因為那種空靈感和現場感是現在的CD無法取代的。如果你聽過了LP,你將會對現在的CD的尖利粗糙的數碼聲不能忍受。而現代的CD為了盡量減弱數碼聲而開發了眾多的電路和錄音模式,但是仍然是不能和LP相匹敵。放LP的設備叫turn table, 一般不帶有功率放大器,只是前置級的輸出,拾音模式大約有動磁,動圈和動鐵的唱頭,以動鐵+線性尋跡的唱頭唱臂為最優。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30分鍾,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鍾是78轉。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不能用一般的cd機播放

『叄』 黑膠唱片r版是什麼意思

黑膠唱片r版是黑膠唱片的廠
牌,全稱RCA;

RCA唱片的版號多年來都依照同一回個規則,簡單、一目瞭然答,很適合作為認識版號的切入點。

1970年代以前,RCA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標準的版號規則,不過要悉心查看,這些數字通常都不太顯眼,在唱片接近標簽沒有音樂的部份,找找上面刻的一些英文字母和數字,有一串比較長的組合,
這些數字能夠簡單的識別版次。

(3)黑膠唱片版本擴展閱讀:

黑膠唱片在20世紀占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從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22分鍾,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

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鍾是78轉,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

聆聽前的基本動作與必備器材不可不知,還要注意唱片除塵、清潔唱針等等需要耐心的保養程序。購買二手LP時,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刮痕,尤其是包含好幾張LP的套裝,更要一張張看過,由於可以試聽,所以如果時間夠最好先仔細聽一番。

『肆』 如何辨別黑膠唱片的好壞會有盜版的存在嗎.另外一張歐美黑膠價格在多少~

黑膠唱片的好壞就在於劃痕和平整度,清潔度以及封套品相。一般有劃專痕或不平的黑膠會有跳針的屬現象。而不幹凈的膠盤聽起來會有爆豆的聲音。
黑膠和黑膠CD不一樣,黑膠是那種大唱片,黑膠CD說白了就是一種CD,只不過讀盤的那一面是黑色的。
黑膠也有盜版,不過好像現在沒有了,早期有,比如俄羅斯那邊,早期盜版一些比較有名的專輯。
黑膠唱片的價格也分版本,比如限量版,首版等等,價格不一。因為我只收搖滾的黑膠,所以價格一般在200到300RMB左右.沒有太高的,當然如果是2手或罕見專輯那價格的出入就會很大了。
黑膠近幾年的製作水平比以往有所提高,以前的黑膠比較薄,最近幾年黑膠做的相對比較厚重,而且還出現了各種顏色的膠盤,比如藍色,紅色甚至透明的情膠。而且形狀也開始呈現出不規則行,這主要就是單曲。有的黑膠是五角星形狀,還有各種動物圖案輪廓的形狀。當然也不能忘了畫膠,就是帶圖案的黑膠,這種膠盤上的圖案往往是專輯封面的圖案或者是樂隊,藝人的圖片。

『伍』 請問黑膠唱片怎樣從標簽上看出LP的版本和版次,這個問題很糾結啊,在網上不容易找到答案啊!!

不知道LZ說的是什麼來LP,如果是古典的自LP,建議LZ購買一本書,<黑膠唱片收藏圖鑒>,台灣繁體中文,就是專門介紹各個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的版次對應的標簽(都是古典LP).價格不算便宜,但是我可以保證這本書值這個價格.taobao上就有賣.
LP追求版次主要是因為早期LP材質很好,LP厚度足夠,還原性很好.80年代後的LP厚度降低了,音質也受到影響.
流行搖滾的LP我就不清楚了,不過一般認為夠厚夠重的LP音質要好一些.
希望對LZ有幫助.

『陸』 黑膠唱片指什麼D版是什麼意思

錯啦
D版是「Default」版的意思,預設版
就是內容短缺,材料節省的意思

『柒』 能介紹一下黑膠唱片嗎

以下是之前從網上轉的一篇普及文章,出處已記不清,如果有興趣可以慢慢閱讀.

[轉貼]黑膠漫談

序 言
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從愛迪生的第一隻滾桶唱片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黑片膠唱為人類記錄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有聲資料。在數字音響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黑膠唱片並沒有因為傳統古老而退出歷史舞台,盡管它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但它仍然是音質與聽感的最高標准。黑膠唱片真實地記載著音樂的歷史,飽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始終散發著讓人無法拒絕的魅力。 第一章 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的定義:
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在1887年設計出一種供留聲機使用的薄形錄音圓盤,取代了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發明的管狀錄音圓筒而風行於世,從此誕生了唱片這個名副其實的稱呼。很多發燒友其中也包括不少有黑膠唱片收藏的朋友他們都習慣把黑膠稱之為LP,這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準確的。其實LP只是黑膠唱片的一種記錄格式,並非指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Wax 是黑膠唱片發展早期的一種稱呼,因為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但現在已很少有人這樣稱呼。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在國外,黑膠迷認為只有賣黑膠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而只有CD的商店,他則稱其為CD Store。
黑膠唱片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常規轉速有78轉、45轉和33.3轉;黑膠唱片的常規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膠唱片的厚度由0.8毫米至2.2毫米;黑膠唱片的重量在80-220克;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膠唱片的顏色通常為黑色,不過也有彩色的製作。
先談轉速。在黑膠唱片的規格中,對音質影響最大的是轉速。在唱片發展的初期,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還不是很發達,只有以提高轉速增長音軌來保證唱片的頻率響應,黑膠唱片轉速定為每分鍾78轉,這是當時一個標准,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縮寫為「SP」。由於78轉的高轉速,可錄音時間非常有限,78轉的SP唱片每面只能記錄5分鍾左右的音頻信息,一首約30分鍾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灌錄78轉的SP唱片需要6-8張。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不斷提高,從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速的唱片正式 投放市場,單面記錄時間比78轉唱片提高了好幾倍,記錄時間已可容納30分鍾左右(在我收藏的LP中有一張由EMI出品卡拉揚指揮的德沃夏克第8與第9交響曲,唱片A面有36分鍾,而B面竟長達42分鍾!),所以將唱片製造商給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取名「Long-Playing」,它的縮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LP」!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持續的時間最長,發行的數量最大,聲音品質也最好,應該說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是黑膠唱片的發展的頂峰。黑膠唱片除了78和33又3分之1轉還有45和16又2/3轉。45轉的唱片通常用於灌錄流行歌曲,每面一曲。當然也有少數錄有古典小品的45轉唱片。唱片製造商給45轉唱片定義為 Extended Playing,縮寫為「EP」。這個「延長」的概念是相對78轉而言的,確認是否EP唱片有兩個特徵可尋,一是EP唱片的直徑是7英寸(約180毫米),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徑為1.5英寸(約38毫米)16又2/3轉的唱片問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錄制更多音樂。但由於轉速太慢,音頻信號記錄密度很低,它的頻率響應、動態范圍、信噪比等指標均很不理想,雖然一度被用在語言教學中,最終還是很快被淘汰。80年代起,數碼錄音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模擬唱片是一個無情的挑戰,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現,使得數碼系統在頻寬、動態和靜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擬系統之勢。為了與SACD數碼唱片抗衡,黑膠唱片製造商在不斷提高刻紋技術的同時,把33.3的轉速提高到45轉,請注意,這時的45轉唱片的定義已不是過去的「EP」,而是LP的極至規格,它的尺寸與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軸孔徑也與33.3唱片一樣,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轉速,唱片轉速的提高與開盤錄音機提高帶速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單位時間內記錄密度,從而獲得更高的聲音品質,通過實際比較聆聽,45轉的黑膠唱片的確在頻寬、動態和靜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準。近幾年黑膠唱片廠家推出的復刻唱片,一張內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時發行33又3分之1轉和45轉兩個版本,不同的是45轉版由4張唱片組成,每張唱片只錄一面,反面是光板,據廠家說這樣可保證有唱紋的一面平整性。盡管此舉有商業行為之嫌,但音質的確有很大的提高,每當聽了45轉版後,總覺得33.3轉的唱片似乎有點「營養不良」之感。
再談尺寸。黑膠唱片尺寸有7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換算成公制單位分別是:177.8毫米、203.2毫米、254毫米和304.8毫米。7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為38.20毫米(這個38.20毫米的中心孔徑的唱片是專門為自動換片唱機設計的,普通唱機使用時需要給唱軸套上45轉定位器 )、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都是7.24毫米。當然還有一些特株尺寸的唱片,我見過的超常規大唱片,是一張美國流行歌曲的唱片,它的直徑有16英寸,也就是40.64厘米;有大就有小,1924年英國一家公司出品了一張英國國歌的唱片,其直徑只有35毫米,還不足1.5英寸,限量發行250張。如今這張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已成為收藏家的追逐搜尋的寶貝,在少數博物館里或許你能看到這件珍品。黑膠唱片的厚度一般在0.8-1.5毫米之間,為了提高刻紋深度和唱片的剛性,增加唱片厚度是一個好辦法,因此唱片製造商將唱片的厚度提高到1.8至2毫米,極少數唱片製造商竟加到2.2毫米(美國MFSL的UHQR唱片就是2.2毫米厚,TELARC炮製的《1812》序曲,有德國壓片140克的普通版DG-10041,也有日本JVC壓片240克的超重量高品質的UHQR限量版DGQR-10041,我收藏此片的壓片編號為2250(編號是水筆手書)。此碟只有看的份沒有聽的福,因為加農炮轟鳴時唱紋的紋矩超過了1毫米,是常規紋矩的5-6倍,肉眼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見S形的唱紋,如果您一定要以身試法,麻花般的唱紋定會讓您「針毀機亡」。您一定想問我聽過沒有,說實話我是揪著心聽過兩三次,音量只有平時的1/3,炮聲襲來仍然讓人大呼過癮,動態之大同版CD與其無法相提並論!黑膠唱片的厚度與唱片的重量成正比,經測量唱片的厚度值是唱片的重量值的百分之一,換句話說就是唱片的厚度為1.2毫米的唱片重120克,唱片的厚度.為1.4毫米的唱片重140克(這里指12英寸)其它不同厚度的唱片的重量以此類推。唱片的外緣最不起眼,不過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唱片外緣的設計形式有幾種,最普通的是直角倒邊,另一種是半圓邊,它的手感比直角倒邊要好,但較滑手,取片時要小心,不慎滑落唱片最令人心痛。還有一種「火柴頭」設計,所謂「火柴頭」就是唱片外緣斷面的形狀非常象火柴頭,操作時唱片與手的接觸面較大,不易滑手。由於火柴頭狀的外緣形成一道圓滑過度的圍壩,放唱時唱針落下後不會滑出唱片以外,這種安全的設計十分科學(見圖- )。
談談材料。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化學名稱叫Vinyl (乙烯基),近幾年發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乙烯基的純度更高,這對提高唱片音質有著積極意義。也有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唱片,比如用金屬壓制的唱片表面鍍金,這樣的唱片都是用作獎狀或裝飾,1941年美國的格倫•米拉樂團演奏的歌曲《卡達努加•秋•秋》灌錄了唱片,僅僅幾個月就售出100萬張(在國外唱片銷售達100萬張即可獲金唱片獎)。為此,美國無線電公司特別製作了一張鍍金的金屬唱片贈給格倫•米拉樂團。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鍍金唱片。 黑膠唱片放唱的過程中是有磨損的,只要我們系統的調整正確,磨損的程度是很小的,如果您還是不放心,特別喜歡的曲目再買一張備份吧。一輩子聽不壞的唱片也有,這就是1977年8月20日,從美國肯尼迪宇航中心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船上所用的一張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噴金唱片,唱片內記錄了地球上自然界的聲響有35種,如風雨雷電、鳥鳴獸叫等等。唱片中還收錄了人類60多種不同語言的問候語。唱片有四分之三錄制了地球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共27首之多,其中有中國的古琴曲《流水》。這張唱片的使用壽命長達10億年以上,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長壽的唱片。
最後談顏色。模擬唱片之所以我們習慣叫它黑膠唱片是因為其顏色常規為黑色,由於各廠家材料成分的差別,厚度的差別,在用燈光透視下觀察,大多數為不透明的黑色,不過也有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不過也有多彩的唱片製作,我國文革前後發行的唱片多數是用透明PVC塑料製作的,顏色紅黃藍綠都有。最近國內網站上出現一張西齊崇子的《梁祝》唱片,它既不是黑色,也不是彩色,而是透明無色的,唱片主人聲稱是水晶製作,從叫價2-3百元看當然不會是水晶製作,但這張唱片確為黑膠的收藏添加了樂趣。現在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基本上還是乙烯基,用PVC製作的唱片很薄,雖然價格低廉但因音質較差早已退出歷史舞台。顏色對音質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我們只要泛泛了解一下,不去過多的討論。
黑膠唱片的裝禎:
唱片的裝禎包含唱片片芯、唱片內外套和說明書。
唱片的片芯上印有唱片的品牌和唱片系列與編號,還印有音樂內容、段落、放唱時間、演奏者、演唱者,還有錄音年代、轉速以及立體聲/單聲道的識別標記等,為使用者提供了唱片的主要信息。緊靠片芯外邊緣還印有一些暗刻的文字和數字,這是刻版的專業數據,與使用者沒有什麼大的關系。有一種唱片的片芯是白紙,所示內容為水筆手寫,這樣的唱片是唱片正式生產前測試時壓制的示範片,通常稱之為「白板片」,白板片屬非賣品,品質極高,數量奇少,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二手市場偶有交易,但價格高昂。同一版本的唱片其片芯有很多不同之處,這是因為發行年代不同之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版、二版、再版的區別。版別有很深的學問可究,唱片的收藏最大的樂趣也在於此,如果您的收藏中有不同時期發行相同的版本,可以拿出來比較一下,它們不僅片芯不同,唱片厚度、唱紋的寬窄、深淺、排序也有所不同,聲音當然也就會有所不同。比如英國DECCA公司發行的唱片就有英國DECCA黑寬標版、紅寬標版、黑窄標版、紫窄標版、黑、紅、蘭、紫、橙、墨綠方標版;在美國、日本DECCA唱片以LONDON標志發行,同樣有各種版別。DECCA唱片在德國大部分都是藍底黑方標的再版,還有銀底紅藍標的直刻板。荷蘭版的DECCA唱片片芯部分與德國相同,還有一部分與美國相同。有關唱片版別知識,國外出有專門書籍,這本重達幾公斤用銅板紙精印的唱片版別大全,收集了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品牌,圖文並貌,是黑膠收藏的指南。唱片片芯中的品牌標志、圖案和色彩屬於VIS范疇(企業形象識別系統),這是唱片公司企劃的課題,我們就無須多做深究。

唱片的包裝通常有內外兩層。外包裝有單封套,雙折封套和盒裝三種。它們的封面、封底與唱片的片芯具有相同的功能,記錄有唱片相關的信息,由於可視面積充裕因此所提供的內容更多一些。唱片的包裝封面除了實用性還有一定的裝飾性,設計精緻典雅的封面會給人極大的視覺享受,提高了唱片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唱片內套是唱片的內包裝,就象人的貼身內衣,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唱片唱紋免受磨損,因此它的質量不容輕視。通過內套,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窺視到各唱片廠家的整體水平與層次。小廠家低檔次唱片內套只是一個粗糙紙套。稍講究的內套分內外兩層,外面是細致的白紙套,內里是透明的薄膜內套。高檔的唱片套外層用120克光潔的銅板紙,內套是有抗靜電功能柔軟的薄膜。豪華的包裝除了製作精良的內外套,還有防震的墊(盒裝)。一些大布頭製作先由小盒包裝,最後再由大盒包裝。卡拉揚和索爾第的《指環》都有如此製作。
唱片說明書是唱片的一個組成部分。單張唱片少數有說明書,套裝唱片的盒內有寬裕的空間,唱片廠家都提供有單頁或多頁的說明書,其內容非常詳盡,除了對樂曲的介紹外還介紹演奏(唱)者、樂團和指揮並附有他們的照片,象德國DG公司1977年發行編號為2740 172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8LP),就附有40頁印刷精美的彩色說明書,其中自然少不了介紹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指揮卡拉揚,對樂隊的介紹十分詳盡,每個器樂組有單獨的照片,並依次標寫出演奏員的姓名和席位。更有少數豪華版的唱片甚至不惜工本附上樂曲的總譜。
黑膠唱片的工藝:
一張黑膠唱片從錄音到發行其過程十分復雜,從實用出發我們還是直接從唱片的刻紋開始,通過對刻紋到壓片工藝過程的了解,為我們日後唱盤系統的有序調校建立基礎。
唱片的母版是通過用尖刀刻紋的方法記錄聲音的,這是典型的機械式錄音。早年唱片的母版在刻錄製作時,音樂家們對著大喇叭筒使勁的演奏或歌唱,使聲音送入筒內,傳到筒底的振膜,被聲能震動的金屬膜驅動刻紋刀,隨著聲波振幅的快慢強弱變化在旋轉著的蠟盤便上刻劃出彎彎曲曲的紋槽,這個把聲能轉化成機械能的過程,人們把它叫做灌唱盤。聲音信號被記錄到蠟盤上之後,還要經過真空鍍膜和電鑄等工藝才能製成金屬模母版。其後就可以用它壓制出唱片。這樣的產品是唱片工藝最原始的階段。
自從出現電子管放大器,唱片的生產逐漸實現了電氣化,刻紋刀的驅動也由原始的機械式改為電動式(動圈式)的結構,音樂家們的演奏和歌唱通過高保真傳聲器(話筒)將聲能轉變成音頻電流經過電子管的放大再去驅動刻紋刀。可以雕出精密紋槽的膠片很快就取代了昔日的蠟盤,從而使唱片的音質有了明顯的提高。這時灌錄唱盤是一個由聲能轉為電能再轉為機械能的轉換過程。
磁性錄音技術的誕生,改變了唱片刻膜工藝的流程。先用磁帶將聲源錄下,然後通過磁帶放音再進行刻紋,這種刻膜工藝流程有利於音樂內容的編輯和節目源的保存。受磁帶本身品質的限制,唱片聲音品質有所折扣,唱片實際上成了磁帶的復製品。隨著磁性錄音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提高,唱片聲音品質是水漲船高。
進入80年代,現代化唱片刻紋設備在技術上已經相當先進的。頻率特性、信噪比、失真度、動態范圍和靜噪等主要技術指標都已達到極高的水平。為使唱片的這些優勢能充分發揮,一些發燒唱片製造商重新回到直刻唱片的研發和生產上來。直刻唱片都有文字標示,如DIRECT TO DISC,DIRECT DISC RECORDING,還有DIRECT METAL MASTERING(縮寫為DMM,見圖- 它是TELDEC直刻唱片的專用標志)。無論怎樣組詞,它們的含義都一樣,即「直接刻紋唱片」簡稱「直刻唱片」。直刻唱片的工藝流程是由聲能轉為電能再轉為機械能的轉換過程。它沒有通過磁帶錄音、混音、放音再進行刻紋的程序。轉換過程最直接、最簡單,聲音品質也最好。由於沒有母帶,所壓制的唱片數量很有限,因此唱片上注有LIMITED EDITION"有限發行"的字樣(有限發行不是人為的,直刻母版壓片數量是有限的,母版一旦報廢那就絕版了),也有直接標示COLLECTORS EDITION"收藏版"。最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SHEFFIELD LAB(舍菲爾德實驗室,俗稱喇叭花公司)以及英國DECCA與德國TELEFUNKEN組合成立的TELDEC公司,他們都是直刻唱片的推崇者。直刻唱片的聲音品質固然很好,但製作工藝要求非常高,一般唱片公司不敢輕易染指,因此真正具備直刻工藝水平的唱片廠家屈指可數,喇叭花唱片公司是直刻唱片的典型代表,他家所錄唱片並不多,但張張皆為極品,很多唱片都已絕版,今天再想收藏,相當難。TELDEC公司發行唱片中有不少是用DMM直刻方式製作,音質相當不俗。多多收藏這樣高保真度的名牌唱片,沒錯。
唱片壓制工藝有兩種:一是壓紋法,將已壓制定形的塑料薄片加溫軟化,送入模板下施壓定型。此壓制工藝大多用於薄膜唱片的生產,薄膜唱片的確非常薄,片厚僅在0.15-0.5毫米。因片基薄而軟,記錄訊號品質不高,多用於語音和一些要求不高的流行歌曲使用,價格很便宜。在高保真時代的今天薄膜唱片早已消聲若跡。第二是塑紋法,把已熱熔的乙烯基注於母模腔內再施加壓力定型,這是密紋唱片壓制標准工藝。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壓制唱片工藝很復雜,這已不是我們需要了解的范疇。
接下來我們再深入一步,了解一下唱片的唱紋。唱紋又叫音槽或聲槽,聲槽是構成唱片的最小單位 ,聲頻信號就記錄在這個最小單位上。再看看刻錄唱片母版的過程:隨著轉盤的旋轉,被加熱到特定溫度的刻紋刀在線圈信號電流的驅動下在母版膠片的表面產生振動、開始雕削膠膜(即刻紋),縱向刻紋是初期的雕削制式,橫向刻紋是單聲道錄音唯一的雕削制式。由於刻紋刀的尖端斷面近似三角形,因此無論縱向或橫向制式,刻出的聲槽都是寬窄不勻的。聲槽橫截面呈V字形,為避免串音,相鄰兩槽的間距不能太窄。唱片表面Y軸線每厘米長度內所刻錄的聲槽數目稱之為聲槽密度。78轉時代,由於唱針的材料和加工水平都很低,針尖相對較粗,唱片刻紋精度也不高,聲槽V字口較寬,聲槽密度很低,故稱之為粗紋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78轉唱片因雜訊大、失真大,放唱時間短等缺點早已退出市場。聲槽橫截面V字的夾角叫『包含角』,通常為90°。槽的寬度與深度不僅取決於刻錄時的入刀深淺,也跟聲音信號的變化有關。33又3分之1的和45轉唱片的聲槽密度高,最窄的聲槽寬度僅1/20毫米,相對78轉的粗紋我們稱33又3分之1的和45轉唱片為密紋唱片(Microgreove record),它雜訊小,失真度低,記錄時間長,額定針壓也低,放唱損耗小。
立體聲取代單聲道是錄音和音響史最偉大的變革,是真正意義上HI-FI的開始。立體聲唱片是在一個聲槽里同時記錄兩個聲道的信號,左聲道的信號刻錄在聲槽的內側壁上,右聲道則刻於外側壁上。每個聲道的刻錄方向皆垂直於各自的壁面,並與刻紋刀的中心線保持45°的關系,這就是45°/45°制式稱呼的由來。
刻錄聲槽頗似耕田犁地,不同的是耕田是犁動地不動,刻錄聲槽則相反,按相對運動原理來看,它們就沒有區別了。刻紋刀桿與轉盤水平表面並非90度角,而是有一定的傾斜度,該夾角稱為垂直刻錄角。界定的方法是:在刀桿活動支點和刀尖之間作出一條連線,這個角究竟多大為宜,直到70年代後期國際上才明文規定以20±5°為標准。由於立體聲唱片的聲槽里縱向信息含量遠遠大於橫向信息,因而准確設定垂直刻錄角對降低失真、保證音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唱片聲槽是一條阿基米德螺旋線,由外到內有四個部分組成,其順序為:導入槽、聲槽、過度槽、導出槽和終止槽。導入槽的螺距相對聲槽要寬的多,導入槽的時間長短各唱片廠家設計差異不小。最短的只有幾秒多,您放下唱臂來不及坐下已經開始放唱,聽這些唱片時,您必須跑步到座位上;而最長的導入槽有10至15秒,放唱後您能十分從容地回到座位上,喝上一口咖啡,定一定神,這是非常科學和人性化的設計。唱針由導入槽引入聲槽,樂段之間有若干秒的無聲的過度槽,過度槽螺距也較寬,用肉眼可以分辯。聲槽的末端與螺距較寬導出槽相接,樂曲結束後唱針由導出槽引至終止槽。終止槽是一個閉環設計,它可以讓唱針停留原地,防止唱臂繼續向內滑移而損傷寶貴唱針。製作不佳終止槽『喀噠喀噠』聲令人心煩,而設計良好的終止槽非常安靜。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黑膠唱片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將對模擬系統的每個環節進行逐一介紹,只有當我們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模擬系統每組件的功能與特性後,才能進入系統調校的學習,祝您順利!

『捌』 黑膠唱片第一版才是最好的嗎

第一版最有收藏價值,質量一定不差,量產版和復刻版音質好不好要具體看生產工藝。

『玖』 如何識別黑膠唱片版號

LP這東西找就停產聊這東西有壞道是很傷唱針的網上除了樣子意外即聽不到音質也找不到壞道價錢表示的是新舊成色與唱片是否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