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版本 » 放生文版本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放生文版本

發布時間: 2021-03-09 21:10:51

㈠ 求一篇好的放生文

放生三年的感應 (一位師兄的故事)
我放生三年半以來,遇到過無數感應,總體上所遇到的放生感應越來越殊勝。有次我和女朋友去超市,看到幾只大烏龜,我當時對他們說:「等我有了錢就來放你們回家」,下午我們回家午睡,忘記了此事,可我和女朋友同時夢到「龜告訴我們要快去救他」。我們起來後互相一說,又驚又怕,連忙借了200元,去超市把烏龜買了下來,買的時候,我們問那幾只烏龜,「是誰給我們托夢的呀」。有兩只烏龜拚命往上爬,於是買了這兩只,過秤前,有隻烏龜好像知道我們錢緊,還提前撒了一泡尿,服務員過秤後笑著對我們說「這烏龜尿給你們省了1.9元。」這是03年在南京發生的事情。

2004年,我夢到滿江的大鯉魚,全部露著脊背在江中翻滾,我夢里想;「我放的魚都長大了。」醒了以後,我進入一家公司,月薪15000,後來漲到25000,這是鯉魚夢里給我報喜。記得有次和客戶做一筆生意,若成功我提成有10000,我當時如同有財神附身一樣自信,覺得走到哪裡都是光明一片,而後生意輕松做成。這是放生感應財神。我放生大都是自己掏腰包,按照古德的話,是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放生完全是佛菩薩出錢,不是我們出錢,只要我們發心,就財源滾滾,佛菩薩讓你永遠有錢繼續放生,積累福報。

2005年底,我境況又開始不佳,就總是想佛菩薩給予點化應該如何做。後來馬上夢到一條地下河,河水很淺,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花色各異的魚,醒來以後知道自己的福分還沒有成熟。因為魚不大不多,還是地下河水。我在幾天後發願放生泥鰍2000斤,當即轉運改命,後三個月放完,06年極其順利。

05年底,有一次和我爸爸放生泥鰍300斤,回來以後,晚上9點睡覺了。次日凌晨3點就起床,我伸了一下胳膊,覺得已經完全睡足,不需要再睡了,我就起來,念佛,開始早上的念佛和工作,身心清凈。我曾經想每天只睡6小時的,因為我知道成功人士的第一步是控制自己的睡眠,很多人如拿破崙等,都每天只睡幾個小時,我也曾經努力幾次想3點起來,可一直沒有做到,每天睡眠9小時還懶洋洋的這樣。這次睡6個小時起來以後,我很驚喜,知道和放生有關。就去問同修,同修告訴我,善能生定,能滅罪。我非常高興,馬上又去放了200斤泥鰍,希望能夠保持著睡眠時間在六個小時的狀態。

幾百斤泥鰍倒進江里以後,我喜歡慢點倒,看到泥鰍成片不斷的落入水中,看到他們無數條在江面翻滾,真是無比歡暢。他們很會享受,不斷的扭動調整著身體,有的會一動不動,順著水沉下去,試探水的深淺,若觸碰到東西就一躍而起。還有的順水飄盪,把水當作水床了。

我對女朋友說,泥鰍只要有東西吃,無論是你是草還是小蟲,他們都可飽腹,並且他們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和順應自然的能力,他們喜歡逆水上游,不甘墮落。有些泥鰍還會感恩,不停的在江面跳「甩尾舞」來給你看。這就是人和動物的感應。

佛陀聖誕日,在杭州放生大約800元的鱔魚,來自天津的遊客集體給我們鼓掌。我生日那天,為表孝道,在廣州珠江放生,路邊的《羊城晚報》記者連忙拍照,認為難得,「應該登報宣傳推廣」。 前幾天,在興寧,順路買下25斤田螺撒進江里,旁觀的一個中年人雖然不懂佛法,但是他對我說:「你這么做,我很尊敬你。」這些都是人和人之間的感應。

06年11月26日,我想每天放六條紅鯉魚,在佛堂邊上的河水裡,可惜佛堂邊上的河流有些乾枯,剛剛有了這個念頭,大雨驟然而起,連下三個小時,河水開漲。 11月27日,我去看河水,還是不敢放,雖然也有一些水了,但是我心裡覺得還不夠,當晚大雨傾盆,暴雨又整整下了一夜,28日早上起來,河水已經滿了。 這就是「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天神也隨喜功德呀。 這是人發心放生以後和天人的感應。

06年觀世音菩薩出家日,我們組織了幾十個人,放生11000元,其中有泥鰍700斤,大黃鱔40斤,田螺360斤,野豬一隻,大雁一隻,狗10隻,1000元的鳥,麻雀和金絲鳥,還有會說話的老鴰,200隻。做儀規的時候,兩個居士都感動得哭了。放生的時候大家非常歡喜,巨大的歡喜心竟然感得地藏菩薩在水面現光,同時一隻大黃鱔洄遊謝恩。放生後,夢到夢里念地藏菩薩聖號,念出輕安,夢里竟然騰飛起來。這是放生感應菩薩。

三年多來,我放生的收獲最大。05年底,我經濟相對困難,當時看了《地藏經》里,光目女發願,馬上改變了她母親的命運的事實以後。發現是自己布施還不夠,所以窮困。於是發願06年放生泥鰍2000斤,結果我一真誠發心,佛菩薩馬上加持,讓我3個月就賺了8萬多,馬上就放掉了2000斤泥鰍。而後繼續放了1000多斤。並且把自己發願放生,改變經濟條件的情況寫下一篇文章,叫做《放生三年了》,這個文章是佛菩薩加持寫出來的,在網路上大為轟動,有20幾萬點擊,被國內,台灣等多家論壇轉載。有很多人看了這個文章以後天天放生,還有許多人看了文章以後也發願放泥鰍2000斤。而後我憑借放生和勸化他人放生的功德,來到興寧念佛堂常住,參與助念和放生,一個多月就為別人和自己放生50000多元。去年本來僅僅是在窮困的時候發願放些泥鰍而已,結果今年的結果這么殊勝。若無佛的加持,怎麼能有這么多想像不到的利益。這是放生和佛感應的例子。

三年零九個月的堅持放生,我自己能感覺到消除了自身的無邊業障。03年我是沒錢沒自由,放到04年,我是有錢沒自由,現在我是有錢有自由。我陪伴著興寧的曾老師這個善知識,在清靜的道場學習助念。同時還帶幾個客戶,幫助他們投資,無須耗費我什麼時間,一年就有幾十萬的收入。

03年剛放生的時候,當時沒有什麼錢;有時候沒有時間;有時候家人不同意;並且買不到合適的放生動物,經常帶1000元去了,只買到十斤八斤的泥鰍,買其他的,各個生活習性不同,亂七八糟不好放;還有路遠,在杭州放的時候要打車帶著幾袋子動物去西湖和雷鋒塔邊上放,來迴路費也夠放不少的了,還耽誤時間。並且聽到別人說某處放的魚被人打了一些,就心裡沒底,不敢再去那裡。但是到了05年,我放生只要坐地鐵去黃沙碼頭,要多少泥鰍就有多少,旁邊就是珠江,還有人幫我用車推過去,家人無論我放多少都贊成。到了現在06年底,我在興寧,每天還順路把幾斤石螺丟進江里;每天還可以順路買鯉魚放進水庫;我還接受全國匯款為放生條件不好的同修放生,每個月放生數量都在2萬元以上;現在不但可以放魚類水族,還可以放幾十種鳥類,更曾經放了16條狗和兩只羊(托養在農民同修家裡),可以說水陸空全面放生。這是我三年來放生,障礙已經越來越小。

有次放生以後,我的女朋友問我:「天人看水是琉璃,餓鬼看水是血水,極樂世界的菩薩看水是七寶功德池,魚看水是宮殿。我們給那麼多的魚找到了宮殿,找到了家,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房子呢?」我說:「我小時候挖過螞蟻窩,還吃過燕窩。掏過鳥窩(慚愧),所以我們經常搬家。不過我們放生這么多,我們也會有家的。說過這話以後,很快,我們又搬家了,不過這次是最後一次了。我們是在興寧一個風景優美的小區買的房子,103平,才十幾萬。想一想,我06年放得最多,發心最猛,而我06年和女朋友雙雙皈依;結婚;並有了兒子(兒子沒出生前,我再發願在兒子一周歲前放生鯉魚10000斤,迴向兒子順利出生,安樂易養,聰明利根,護法弘教);還買了房子;還賺了很多錢。真是應了古德的話------放生家門慶啊。畢生放生,不僅僅自己生西,兒孫享福,還可恩澤幾代幾十代後人。

有一次在杭州西湖放生,回來念佛,嘴念,耳朵聽進去。非常的靜,全世界只有佛號在耳邊嗡嗡直響。我才知道放生確實是消除業障,是放掉了心外的眾生,念佛是度心內眾生,內外無別,所以我悟到念佛是正行,放生是助行。古大德說正助雙修是有他的道理的。凈宗同修有念佛不得力的,是五戒十善沒有做到,是菩提心沒有發出來。而菩提心也是孝心,放生就是孝,孝敬歷劫父母;菩提心也是慈悲心,放生就是慈悲;菩提心也是感恩心,天下萬物,仔細觀察,誰無恩於自己?放生就是報恩;菩提心也是清靜心,放掉貪嗔,當下清靜(我的一個同修在放生之後,夢到吐出小蛇,以後他的嗔心就小了很多);菩提心也是懺悔心,懺悔以前坑害眾生,現在放生解救眾生,放生就是懺悔;菩提心也是真誠心,也是平等心,也是覺悟心,放生就是真誠,清凈,平等,覺悟。放生的秘訣,藕益大師已經說過:「唯廣與久」。堅持大放生,畢生放生,才恩澤子孫,改造命運;扭轉濁世殺戒,速登西方凈土。我的一些殊勝感應都是在大放生以後產生的,長久的放生,畢生放生並勸化他人放生,這才是真懂放生,真得利益。多見有人偶爾放生一次兩次,見無「效果」,便退心甚至誹謗,令人遺憾。

我曾經在《放生問答》裡面看到------寒山(文殊菩薩示現)問拾得(普賢菩薩示現):"放生可成佛否?"拾得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

放生人臨終,雖有歷劫坑害的冤家債主來找,但是也有今生所放無量眾生拉你升極樂世界,若有信願,則速生無疑。興寧念佛堂以助念為主,每個亡者,我們都勸其家屬放生至少2000元,然後助念,就會出現非常大的成功率。永明延壽禪師,大家都知道是阿彌陀佛示現,他用官銀放生,最後上斷頭台的時候笑著說:「我放了億萬條生命,現在要去極樂世界了。」這是示現告訴我們,放生可去極樂世界。古德說:「放生念佛,如順水行舟,用力少而成效大,用放生的功德迴向早日生西,則九品蓮台指日可待」。

㈡ 誰有放生文疏

戒殺放生文

是不是我就不知道了.

放生文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至重有二:一者,世人於金寶、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則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是以為救己身,不吝金寶;為救己身,不惜官爵;為救己身,不顧妻子,故雲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則生為佛種,故雲至重。最慘者,如捶打等,雖皆苦事,未至斷命,惟殺最慘。

是故逢擒則奔,蟣虱猶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貪生。

因命至重,為全命故。因殺至慘,為逃殺故。是以蟣虱螻蟻,皆知避死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何乃網於山,罟於淵,多方掩取;曲而鉤,直而矢,百計搜羅。

一切眾生既皆避死貪生,何乃昧此良心,行諸毒事。網擒山獸,罟覓淵魚,俯水垂鉤,仰空發矢,以至暗施陷阱,密設牢籠。百計多方,莫能盡舉,良可嘆也!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如上網罟鉤矢,見之驚怖,則魂膽飛揚;中之喪亡,則母兒離散。如人遭亂世,兵火臨身,一何異乎?

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若臨剮戮。

幽系之,則禁錮不異囹圄。宰割之,則痛苦同於剮戮。設以身處,當何如其為情也?

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憐兒之鹿者:許真君少時好畋獵,一日射中一鹿,鹿母為舐瘡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視之,腸寸寸斷,蓋為憐子死,悲傷過甚,至於斷腸。真君大恨,悔過,折弓矢,入山修道,後證仙品,拔宅飛升。此證上文母子離散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與養由基出獵,遇猿,令射之。猿望見由基,即淚下。蓋猿臂柔捷,能接飛矢,由基神射,矢到之處,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證上文魂膽飛揚意。

恃我強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安忍?

觀上二事,則知殺生甚所不應。且世人謂禽獸之肉,人所應食,不知皆是強陵弱耳。不然,猛虎食人,亦將曰人之肉,虎所應食乎?螳螂食蟬,雀食螳螂,鷹鸇食雀,弱之肉,強之食,此理甚明,當不疑也。又世人謂蔬食者瘠,肉食者肥。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由是昊天垂憫,古聖行仁。

由世迷故,殺氣動天,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不知,是以殺生太重,則雨暘不時,刀兵災起。人修善事,則年歲豐登,海宇寧謐。世人殺生,是逆天也。古之聖人,因此上順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濟。事見下文。

解網著於成湯,畜魚興於子產。

解網者:商王成湯出遇獵人布四面網,祝曰:「從天來者,從地來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為解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

畜魚者:鄭大夫子產,人有饋之生魚者,子產不食,令校人畜之池中。觀此二事,則知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奉行。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囊泉者:《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出見十千游魚,困涸水中,將欲危斃。用象囊水,傾注得全,復為說法。魚命過,皆生天上。

割肉者:釋迦牟尼佛往昔為菩薩時,遇鷹逐鴿,鴿見菩薩,投身避難。鷹語菩薩:「爾欲救鴿,奈何令我飢餓而死?」菩薩問鷹:「汝須何食?」鷹答食肉。菩薩割臂肉償之。鷹欲肉與鴿等,菩薩割肉,彌割彌輕,至肉將盡,不能等鴿。鷹問生悔恨否?菩薩答言:「吾無一念悔恨,若此語不虛,當令吾肉生長如故!」立誓願已,身肉如故。鷹化天帝身,空中禮拜贊嘆。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棲身之鳥。

鑿池者: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隋煬帝號為智者,曾鑿池勸人放生。又不但智者,古來多有此事。今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遠人亡,時更法壞,漁火星飛於水面矣,悲夫!

護鳥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樹下,思禪入定。有鳥棲其懷中,恐驚鳥故,跏趺不動,候鳥別棲,然後出定。慈物之心一至於是。

贖鱗蟲而得度,壽禪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贖鱗蟲者:永明大師,諱延壽。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之,後坐監守自盜,法當棄市。王頗知其放生也,諭行刑者觀其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之,師曰:「吾於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王聞而釋之。乃出家為僧,修禪禮懺,得無礙辯才。師涅盤後,有僧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陽間永明壽禪師也,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時禮耳。

救龍子者:孫真人未得仙時,出遇村童擒一蛇,困憊將死,真人買放水中。後默坐間,一青衣來請,隨而赴之,至一公府,則世所謂水晶宮也。王者延置上座,曰:「小兒昨者出遊,非先生則幾死矣!」設宴畢,出種種珍寶為謝。真人辭不受,曰:「吾聞龍宮多秘方,傳吾救世,賢於金玉多矣。」王遂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由此醫術彌精,後證仙品。

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活蟻二事:一短命長年者,昔有沙彌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彌七日命盡,令還家省母,囑雲八日當返,欲其終於家也。八日返,師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還家時路見群蟻困水,作橋渡之,蟻得不死,由此高壽。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應試。郊嘗見群蟻為水所浸,編竹橋渡之。時有胡僧睹其貌,驚曰:「公似曾活數百萬命者。」郊對:「貧儒何力致此?」僧雲:「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蟻對。僧雲:「是已,公弟當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後唱名,祁果首選。朝廷謂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為第一。始信僧言不妄雲。

放龜二事:一臨危脫難者,毛寶微時,路遇人攜一龜,買而放之。後為將,戰敗赴水,覺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及登岸,則承足者,前所放龜也。二微職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龜,龜浮水中,頻回首望愉,然後長逝。後愉以功當侯,鑄印時,印上龜紐,其首回顧。毀而更鑄,鑄之數四,模直首偏,回顧如舊。鑄者大怪,以告愉。愉忽憶放龜之時,龜首回顧,恍然悟封侯者,放龜之報也。

屈師縱鯉於元村,壽增一紀;隨侯濟蛇於齊野,珠報千金。

縱鯉者:屈師於元村遇一赤鯉,買放之。後夢龍王延至宮中,謂曰:「君本壽盡,以君救龍,增壽一紀。」

濟蛇者:隨侯往齊國,路見一蛇,困於沙磧,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後回至蛇所,蛇銜一珠向侯,侯不敢取。夜夢腳踏一蛇,驚覺,乃得雙珠。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將烹之鱉,廚婢之篤疾瘳焉。

拯蠅者:一酒匠見蒼蠅投酒瓮,即取放乾地,以灰擁其體,水從灰拔,蠅命得活,如此日久,救蠅數多。後為盜誣,無能自白,獄將成。主刑者援筆欲判決,蠅輒集筆尖,揮去復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詳問之,則誣也。呼盜一訊而服,遂得釋歸。噫,亦異矣哉!

舍鱉者:程氏夫婦性嗜鱉,一日偶得巨鱉,囑婢修事。時暫出外,婢念手所殺鱉不知其幾,今此巨鱉心欲釋之,吾甘受棰撻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鱉,對以走失,遂遭痛打。後感疫疾將死,家人舁至水閣,以俟盡命。夜忽有物從池中出,身負濕泥,塗於婢身,熱得涼解,疾乃蘇愈。主怪不死,詰之,具以實對。主不信,至夜潛窺,則向所失鱉也。闔門驚嘆,永不食鱉。

貿死命於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易餘生於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貿命屠家者:張提刑常詣屠肆,以錢贖物放之。後臨終時,語家人言:「吾以放生,積德深厚,今天宮來迎,當上生矣。」安然而逝。

易生釣艇者:李景文常就漁人貨其所獲,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煉丹砂餌之,積熱成疾,疽發於背,葯莫能療。昏寐之中,似有群魚濡沫其毒,清涼快人,疾遂得瘥。亦鱉報廚婢之類也。

孫良嗣解矰繳之危,卜葬而羽蟲交助;潘縣令設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號。

解矰繳之危者:孫良嗣遇禽鳥被獲,輒買縱之。後死欲葬,貧莫能措。有鳥數百,銜泥疊疊。觀者驚嘆,以為慈感所致。

設江湖之禁者:縣令潘公,禁百姓不得入江湖漁捕,犯者加罪。後去任,水中大作號呼之聲,如喪考妣。人共聞之,莫不嘆異。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神州。

免牲者:信大師遇時亢旱,民殺牲請雨,師憫其愚,謂曰:「汝能去牲勿用,吾為汝請。」民允之。師乃精誠以禱,甘雨驟降,遠近多感化者。

守網者:六祖既佩黃梅心印,以俗服隱於獵人。獵人令守網,祖瞰其亡也,獐兔之類,可放者輒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後坐曹溪道場,廣度群品,燈分五宗,澤垂萬世焉。

雀解銜環報恩,狐能臨井授術。

雀銜環者:楊寶幼時,見黃雀為梟搏墜地,復為螻蟻所困,取而畜諸笥中,給以黃花,痊乃放去。夜夢黃衣童子拜謝,贈玉環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濟命,願君子孫潔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環矣。」後四世貴顯。

狐臨井者:一僧素無賴,聞黃精能駐年,欲試其驗,置黃精於枯井,誘人入井,覆以磨盤。其人在井,遑迫無計。忽一狐臨井,語其人言:「君無憂,當教汝術。我狐之通天者,穴於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則飛出,仙經所謂神能飛形者是也,君其注視磨盤之孔乎。吾昔為獵夫所獲,賴君贖命,故來報恩耳,幸毋忽也。」人用其計,旬余從井飛出。僧大喜,以為黃精之驗,乃別眾負黃精入井,約一月開視。至期視之,死矣。僧蓋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悲夫!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壁以聞經;難地求生,現黃衣而入夢。

白壁聞經者:予掛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數條,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贖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後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從傍極力敲振,驅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爾耶?爾其來謝予耶?果爾,吾當為爾說法,爾諦聽毋動。」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為虎狼,心毒者化為蛇蠍。爾除毒心,此形可脫也。」言畢令去,則不待驅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驚嘆希有。時隆慶四年事也。

黃衣入夢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鄰家被盜,女送鱔魚十尾,為母問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夢黃衣尖帽者十人,長跪乞命。覺而疑之,卜諸術人,曰:「當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內,則瓮有巨鱔在焉,數之正十,大驚,放之。時萬曆九年事也。

施皆有報,事匪無征。

諸放生者,或增福祿,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沉痾,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豈望報乎?不望報而報自至,因果必然,辭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明有徵也。如上所錄,遠則載在簡編,有典有據;近則昭乎耳目,共見共聞。考古驗今,定非虛謬。

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財,行方便事。

此下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由是捐舍世財,方便救濟。財不堅者,謂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盜得劫,危脆無常,非堅物也。捐此作福,所謂以不堅財易堅財也。若無財者,只發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贊嘆隨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陰功也。無力者惠及一蟲,亦善事也。毋曰小善為無益而勿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擇身細數多之生,方肯買放。路遇大生,目視而過。此則惟貪自己之福,非憫眾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廣而福崇。

善無大小,惟貴久長。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則行廣,行廣則福崇矣。

慈滿人寰,名通天府。

慈功久積,遍滿寰區,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謂穹蒼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齋之日,巡狩人間,有善必知,無惡不察。又人行十善則天勝,人行十惡則修羅勝,故天帝時時欲人為善。一人為善,飛天神王報達天京。經有明文,非臆說也。

盪空怨障,多祉萃於今生;培漬善根,余慶及於他世。

放而不殺,與物無怨。非惟安樂今生,以此善根,當來之世,長壽永福。乃至成佛,萬類有情傾心歸附。皆余慶也。

倘更助稱佛號,加諷經文。

遇生能放,雖是善功,但濟色身,未資慧命。更當稱揚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諷誦大乘諸品經典。然雖如是,但凡買生,火急須放,諷經不便,只以念佛相資。若隔宿買而來朝始放,或清晨買而午後猶存,必待陳設道場,會集男女,遷延時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虛文而已。

為其迴向西方,令彼永離惡道。

念佛功德,願諸生命盡此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入不退地,永離惡道,長息苦輪。惡道者,六道之中,三道為惡,地獄、餓鬼、畜生是也。

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見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則是大菩提心矣,故雲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間之德也,今則是出世之德矣,故雲彌深。

道業資之速成,蓮台生其勝品矣。

心大德深,其事何驗?蓋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能速到涅盤彼岸矣。凈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今能不殺,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濟令生凈土。如是用心,報滿之時,九品蓮台高步無疑矣。普勸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語也。

㈢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全文

蓮池大師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之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習成俗,不知自覺,罪過執迷。當知天本好生之德,天地生物,以供人食,種種植物類,如谷、果、蔬菜、水陸珍味可謂供食之千足萬足也。吾人怎可無仁慈之心,何苦復將同有血氣、同有母子、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同有靈性之活物,來忍心殺而食之呢?仁人君子、良心何在?豈理也哉,尋常人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嗟呼!利己損命,戮其身而啖其肉,以飽吾腹,殺生害命以樂己,捫心傷天理,天下之言凶心、慘心、毒心、惡心、孰甚焉!好心當在何處,此舉世行而不覺其非,可謂痛哭流涕長太息是也!今略錄七條勸戒殺文,供世人瞭解,希以真誠感天,即成物成己也。

一曰生日不宜殺生

須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放生,廣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獲超升,見在樁萱增延福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貽累於親,下不利於己,明者戒殺也。

二曰生子不宜殺生

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一切禽獸,亦各愛其子,慶我子生,而殺死他子,於心過毒捫心安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孽,亦太愚痴矣!愛己子生當愛他子命,慈愛不殺也。

三曰祭祖先不宜殺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殺生以祭,徒增冤業。夫八珍羅於前,安能超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為矣。當移資買活物放生或作地方善事,以纍積陰德,可超度先靈永生,願大孝之人,不用葷類祭祀也。

四曰婚禮不宜殺生

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又婚禮乃喜慶也,前廳喜事,後廚殺生,吉日而用兇殺,不吉也。故應禁殺,當用素齋宴客為佳也。

五曰宴客不宜殺生

良辰美景,賢主嘉賓,蔬食菜羹,不妨清致,好意食水甜,何須廣殺生靈,窮極肥甘,笙歌饜飫於杯盤,宰割冤號於碪幾,嗟乎!有良心者,能不悲乎?為我死者,折吾福,仁智者不食生靈也。

六曰祈神不宜殺生

世人疾難,殺牲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人人愛命,物物貪生,殺他命而延補我命,逆天悖理,莫甚於此矣。夫正直仁愛者,纔可成仙做神,神其可私乎?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造罪神擔神仙不歡,至誠祭拜,當用青菜水果,素品既經濟又實誠,神必護庇賜福也。

七曰營業不宜殺生

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飛禽、或漁捕水族、或屠宰牛羊、豬犬雞鴨等,以資生計,而觀一般不作此業者,同有衣食,未必受凍餓而死也。殺生營業神理所惡,以殺業成家而子孫昌盛者,百無一人。俗謂「無過三代」是也。殺多者,更種地獄之深罪因,而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也,何苦而不求別計乎?智者不營殺業也。

蓋聞世間至重者性命,天下最慘者殺傷,世人多殺生,遂有刀兵水火瘟疫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人人惜命,物物求生,何得殺他,充己口食?或利刀割腹,或尖刀刺心,或剝皮剖鱗,或斷喉劈殼或滾湯活煎,可憐大痛無伸,苦極難忍,造此彌天罪業,結成萬世冤讎。今人多奇病多夭,或死蛇獸,或死官刑,或死盜賊之手,或葬瘟疫,或死兇殺,或死自刎或死落水,或死吐血,或死鴉片,或死葯毒,或死惡症,皆殺生吃葷冤欠所致也。孟子曰「聞其哀聲,不忍見其死;見其慘亡,不忍食其肉,是仁君子遠庖廚是也。」吾今哀告世人,持齋修德戒殺,上消累世冤孽,下積德以蔭子孫茂昌,自然福壽綿長,萬事如望呈祥也。希將心比心,莫再固執迷遮性王也。
蓮池大師戒殺文
蓮池大師著

人生佛教協會光亮白話意解

世人吃肉,都認為是理所當然,殺害生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長此以往,就會積累下廣大惡業。形成習俗,世人對其行為構成的危害性茫然無知,糊里糊塗。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我們根據相關情形,總結出七種情行,列述如下,其他的都可以以此類推了。

第一種情形是,生日不應該殺生。我們的父母在我們誕生之時很是辛勞,他們介乎生死之間,苦痛逼心,只望母子平安,一旦兒女順利出世,一切慘痛都煙消雲散,以為苦盡甘來,笑口頓開。當我們生日來臨之時,就應該體察當年父母生養我們之辛勞,吃齋戒殺,多行善事,一則可使先亡父母早日脫離生死苦海,早登彼岸。假如雙親健在,也因為我們所積累的功德讓他們積功累德,增福延壽。我們為什麼要忽略或者忘記父母當年之難,而使生靈塗炭,用有情眾生之血肉來增加我們的業障呢?此舉既牽連我們的雙親,又給自己帶來莫大的隱患。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種情形是孩子降世不應當殺害生靈。世人沒有子女都很悲傷,子女降世也都很歡喜。為什麼我們不想想一切有情眾生也都深愛自己的孩子呢?慶祝自己的孩子降生,卻要其他物類的孩子慘死在刀下,將心比心,我們又於心何忍呢?當我們的孩子降生在我們的身邊,不知道為他們積累福德,卻要殘害生靈早就惡業,也實在是太愚蠢了。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三種情形是祭祀先人不應當殺害生靈。我們的先人之忌日以及春秋兩季的祭祀,都應當吃齋戒殺來為他們積累福報。當我們殺害生靈,用它們的血肉來祭祀我們的先人不得不能夠為他們帶來絲毫的利益,反而使他們和自己背上沉重的惡業。就算我們把山珍海味世上絕好之美味陳列在他們的前面,又能夠讓他們的遺骨起來享受這種所謂的美食嗎?有智慧的人就絕對不會這么做。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四種情形是婚禮不應當殺害生靈。世俗中人結婚事大,普家歡慶,喜氣洋洋,歡天喜地,廣宴賓客,大肆慶祝。殺豬宰羊,山珍海味,不一而足,只見血肉橫飛,慘叫連連,不知道多少生靈塗炭。結婚,本是人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卻要多少生靈的死來慶祝自己的新生,於情於理,都實在是不應該。切婚禮乃是吉祥之禮。吉祥之日卻又大肆屠宰,難道這不是很悲慘的行為嗎?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五種情形是是大宴賓客的時候不應當殺害生靈。良辰美景,高朋滿座,天地精華之蔬食菜羹,那是多麼清雅高尚之事啊。何必要斷送有情之生命,用骯臟之血肉來陳列餐桌而供親朋造業。前廳歡聲笑語,鶯歌燕舞,後廚慘叫連連,血肉橫飛。有心之人,難道不感到悲傷嗎?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六種情形是在祭祀天地神靈的時候不應當殺害生靈。世人有種種欲求而殺害生靈祭祀生靈以求得神靈的庇佑以達到消災延壽,滿足心願的目的,卻不想想自己祈求神靈消災免難,卻要斷送其他動物的之命來延續自己的生命和滿足自己的慾望,傷天害理,莫過於此。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的人死後才會成為天神,難道他們還會有這種私心嗎?其結果是自己的生命和欲求沒有得到滿足,那殘殺生靈的罪業卻又如影隨形,罪加一等,這又是何苦呢?其他類似的祭祀也莫過如此。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第七種情形是不要為了生活而殺害生靈。世人為了生活,要麼是從事打獵,要麼是網捕魚類,或者是屠宰牛羊豬狗等等有情生命來賺錢養家糊口。縱觀四面八方,古往今來,我們都沒有看到不從事此類營生而缺衣少食凍死餓死的。把殘殺生靈作為職業的人,都是會被天神所譴責的。以屠宰業來發家致富的,古往今來都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的。這些人種下到地獄之惡因,來生來世也都會遭受同樣如此慘痛的惡報,天底下就沒有比這更過分的營生手段了。同樣都是發家致富,養家糊口,為什麼就不從事其他的行業呢?當我們延續這種兩敗俱傷的習俗而不覺得是一種錯誤,一旦因緣和合報應現前的時候,我們痛哭流涕哀嚎嘆息又有什麼用呢?

㈣ 《放生》短文

[放生作文]
放生
昨天,我捉到一隻麻雀,它長6厘米,身上長著絨毛,腳細細,還有點走不穩,在地焦怠地打圈圈,放生作文.當時,我輕輕地靠近它,它「撲」飛了又落地,是那
么快速敏捷,我跑過去,摸摸著它那緞子似的羽毛,滑溜溜的.我用草給它編了個窩,放進去,我給它喂東西時,腿總後退,等我走了,才肯吃,漸漸的它給我熟悉
了,一起玩,我做作業時,它站在桿子上,「嘰嘰」的叫個不停.轉眼一個星期過去了,它已經會飛了,跟著小夥伴們玩游戲,麻雀是捉蟲能手,還是讓它到大自然
去,獨立生存,小學一年級作文《放生作文》.我再一次它的羽毛說:「回到大自然中,一定要小心.」把它放在手心上,它飛遠了,一次一次地回頭,跟著小夥伴
們成群結隊地走了,前面的書看不見了,隱隱約約看著它飛向藍天.放生作文250字小學生作文(/)

㈤ 哪位高人知道佛教放生文怎麼寫

一、引子

諸佛無緣大悲體,無邊有情之至親。

慈愛眸目永不閑,恆視苦難諸眾生。

殊勝本尊觀世音,加持無死甘露水。

無邊群生得無畏,願使寰宇泰安寧!

有為善根之極頂,

諸佛贊嘆無畏施,

死里得生殊勝法,

略言放生功德文。

《百業經》雲:"諸般有情之苦樂,佛說皆由業所致。業種之因廣無數,由此眾生種類多。"依據經中所說,諸有情之一切善惡苦不是無緣無故生成的,也並非是如其它教派所承認的那樣由造物主創造而成的,而是無一例外,絕對是業——即由業力而生。所以業力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尤其南贍部洲是業的世界,無論做什麼善惡業,都與其它世界的業不同,力量極強。由此,謹慎思維業果,是必不可缺的。善因產生與其相應的安樂之果,而其中產生苦果的機緣是沒有的;惡因產生與其相應的痛苦之果,而其中產生樂果的機緣也是沒有的。這就是因果規律。這種無欺因果的原理,是佛教所特有的觀點,也就是佛教教法的總攝即根本所在(指一切法皆籍此因果論)。那麼,又怎樣趨入善惡業呢?趨入之門有三種:心的造作活動(思維)即產生意業,由身門和語門中產生的,即是身業和語業。上述三種中,隨便依靠哪一個,都產生業。因此,在經論中,稱身語、意為"三門"。這三門所造之業,從總類劃分歸納的話,有許多種。然而,大的惡業和舍棄惡業的大的善業,大致歸納有十種業。對這十種業深細如法取捨,不僅是趨入人天乘道之津梁,而且是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所要修習的,甚至是獲得三菩提果所必須的這些道理,在《地藏十輪經》中有廣述。
二、殺生之過患

十種業之中,於此想專門敘述第一業即殺生和舍此殺業之益處,及其相關之功德。

首先,從認識殺生之業的本質著手,建立所述之適時正文。

1、認識殺生之本質

殺生之業的本質是:對於對境——旁生(動物)中的任何一個,產生了想殺死的念頭,而且從事殺的行為,最後斷除其生命。在此結合理論而言,其整個完整的殺生過程,包括基、意趣、行為和究竟四個部分。例如,為了設宴招待客人而想獻上魚肉,由此,吩咐飯店中的服務人員說:要准備新鮮的魚肉。"這時,基即有情魚;思維殺掉那條魚,認為需要食用之時——就產生了殺的"意趣";那位宰者,在對殺生沒有任何恐懼和羞恥的情況下,用刀剖開來回翻滾的魚的腹部,用手取出內臟,活生生地在爐灶上煎烤——從事殺的"行為";此時,魚在懼怕的慘狀中,經受著撕心裂腹的劇痛以及肢體分離的苦難,在奄奄一息中斷了氣,血肉被端到客人面前,徹底地被斷絕了生命,即"究竟"。具足了上述四個部分,就正式地形成了殺生之業。然而,對於想殺某個有情,產生的殺的心念,或者口中說出語言,但並沒有從事殺的行為的話,不會產生正式的殺業的。不過,知道這是基即有情,思維中產生了殺的意趣,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麼其罪業是與此二條件之量相應的。即如是而說。

2、殺生種類之劃分

一般而言,一切不善之業都要依靠貪嗔痴三毒中的任何一個而形成的。同樣,殺生之業也是與這三毒的心念相聯系的,因而有三種。例如,有了想吃肉、想賣動物皮等的貪圖之心和因私慾而起動念的想法,就使用那可怕的武器,掠奪在幽寂山林中,從未傷害過其它生靈,僅享受著清凈水草的,而且沒有絲毫罪過的動物們的生命;或者,有些人為了謀取利益,連對自己有恩的(草原上,畜類是對人們有恩惠的動物)氂牛和其它家畜,一點受憐心和悲愍心都沒有,用繩子捆住其身體,裝進汽車里,強迫它們離開了家鄉的草原。它們連吃一口食物的權力也沒有,飢渴煎熬,冷熱交加,忍受著許多痛苦,身體也越來越瘦弱。據說,動物回嚼(牛類等動物回嚼以消化食物,即反芻)的話,會很快瘦骨嶙峋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殘忍的人們,就用刀割斷其舌頭,用鐵釘將上下齶釘住當把它們帶到屠宰場時,知道自己要被殺死,會悲哀地從眼中撲簌簌地流下淚水來。但是,那些對此毫不動心早已神經麻木的人,僅僅為了幾個錢,就將它們無價的生命給交換掉了如此等等,即是三毒中因貪毒而殺生。

懷有嗔恨的人,被煩惱所左右,就會以憤怒之心、粗暴的行為去傷害許多有情的生命。特別是有些人,對某些動物施以殘酷野蠻的折磨。例如,自己因受到老鼠的打擾,或被其偷走了食物、東西,就心懷憎恨,如果有朝一日落到了自己手中,僅僅是隨便殺死,是難解心頭之恨的。所以,要在老鼠身上倒上煤油,火燒它的身體,讓它"吱吱"地慘叫著,上下亂跳亂跑這種兇殘的虐殺,就是三毒中因瞋毒而殺生。

有些外道認為,成為旁生的有情,是神特意賜給人的食品,殺了也沒有罪過,由此即使是對自己毫無益處,也隨意殺害;另有些人認為,不僅殺生無罪,而且,拿有情供養布施,是有大功德的。從而為了祭祀死者、為了造福生者、為了治病驅鬼等等,而殺死雞等家禽,以其鮮血行血供。這些迷信的做法所積的罪業特別嚴重。還有,少數自認為是佛教徒的人,為會供和僧眾獻上專門宰殺的牛羊肉,造下了惡業。殊不知迎請智能慧本尊以所殺眾生的血肉作供養,即如同在母親面前殺死其子一樣。如用在僧人們的生活上,對於施主來講,是不凈供養;對於福田(僧人)來講,成了邪命資活。另外,發起慈悲心,對因自然死亡而得到的肉和三凈肉(不見殺、不聞殺和不疑殺),依照密咒儀軌,誦咒加持,迴向發願後食用,這是例外。因此那些毫無顧忌地享用專門殺死動物的血肉的人,則會斷絕慈悲根,自心與正法相違背,會飄泊在邪途之中。而不懂因果利害的愚者,不僅不相信那樣的過患,還自以為有大益處,不斷地造著殺生之業。這就是三毒中因痴毒而殺生。

3、殺生的過患

一、所殺有情當成為慈悲對象——不可以殺生

殺生的罪過是很大的,其理由是,任何一個眾生,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是沒有更加可愛惜的,而不怕死的眾生是很稀少的。一切眾生都具有生命,有著苦樂的感受。對於這些相同的原因,自己是如此,其它生靈也是如此。在佛陀的大悲心中,對於有情沒有親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既不會偏袒人,也不會偏袒動物——佛陀始終處在平等自性之中。包括小動物在內,凡是具有生命的,對於它們,我們根據自己的感受,是不可以傷害的,這是佛對弟子們的教誨。《大乘聖布施波羅蜜多經》中講,"所謂生命,即是甚至對於螻蟻在內的有情,都是可愛的、珍惜的和愜意的。對於自己,生命也是可愛的、珍惜的、喜愛的和悅意的。困此,誰也不願意別人殺害自己,或指使他人殺害自己,以及隨喜別人殺害自己,。自己也不殺誰,不指使人去殺誰,不隨喜殺誰。所以,大菩薩是舍棄殺生的。在懷胎之中,皆愛自之命,珍惜自家命,亦應不殺生。"《章節經》中雲:"一切有情生命皆可愛,遭受懲罰自然生恐懼,由此揣思自己之感受,不可鞭撻亦勿要殺生。"現在,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那些雞、魚、兔子和豬等有情,被送到屠宰場的情景。此時,如果將它們觀想成真實的自己,先想一想,過一會兒後,我們肯定會毛骨悚然的。逃也逃不脫,反抗也不能,又沒有保護拯救者,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會感受到極大的恐怖和撕心裂腹的痛苦。可愛的和可珍惜的生命,現在就要失去了,就要去另一個世界了由此對比我們人的身體,其忍耐度是很小的,連被針扎一下的疼痛也不能忍受,馬上會喊"哎喲、痛喲",會躲避的。那麼又怎麼能忍受那用刀割斷脖子,從胸膛中取出跳動的心臟等的痛苦呢?!這樣仔細地思考,我們肯定會不由自主地生起慈悲心的。動物除了不會講人話外,其痛苦的感受與人是明顯一樣的。在宰殺那些動物時,能叫出聲音的動物,它們會發出凄慘的叫聲明;不能叫的動物,因不能忍受劇痛而心驚肉跳,極力掙扎——這些都是能親眼看到的。我在和一位漢地居士閑談時,她說,她在末入佛門以前,曾經宰殺了一些魚。我就問:"你在宰殺那些魚時,它們難以忍受被宰殺的痛苦而翻跳顫粟,你見了心裡感覺如何?對魚不能忍受如此劇痛,你心裡曾考慮過嗎?"她們:"它們不能忍受劇痛,我也想到了,但是,為了食物的原因,便照父母的話,不得不殺呀。雖覺得很對不起,但一邊想就一邊殺了。"這說明,她是稍有考慮的。如果細加考慮的話,至少那類似"對不起"的感受誰都會產生的。可是,一般人是連考慮都不會考慮的。愚者們除了自己以外,對其他生命的苦樂是想都不想的。以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們家鄉有一位喜歡經常毆打折磨他人的幹部,後來很不幸運他也被定了罪,成了被他人毆打的對象。他這才如夢初醒地說:"根本沒想到,以前在毆打他人時會給人造成這樣的痛苦。現在,落到了自己身上,才發現有這么大的猛烈的痛苦啊!"確實如此,那些喜歡殺生的人們,除了自己以外,對其他生靈的痛苦,一點也不考慮不關心,滿不在乎,肆行屠殺。可憐呀!許多沒有依怙的、弱小的動物,毫無罪過,就受到如此殘酷的懲罰,真是太可悲愍了!這個社會對那些動物太不公正、太不平等了。

我們人類比起那些動物來,有著崇高的智能,但因為錯誤地應用,想出各種不同的屠殺手段,過份地宰殺動物,從而使得某些動物已從根本上滅絕,虎和犀牛等許多珍貴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有情共業所成的這個世界,是人類的,也是動物的。在一個大家庭里一起生活的人和非人的眾生,應當要千方百計相依並存。如果一類的生存有賴於另一類滅絕的話,對於人類一定是沒有長遠前途的,這也是與文明思想所不相稱的。我們人類,對大自然中所有的動物當以慈悲的眼光,加以適當的保護和飼養。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得那些動物們從生死畏懼中解脫出來,而且有些環境保護組織也宣布對動物適當的養護間接地對於人類也有著不小的益處。確實從各方面都是有巨大的利益。不過,遺憾的是,隨著那些干惡劣行徑的人的增多,這個時代的動物們出現了新的危機。不論什麼動物,人類都對之不加區分地亂殺,由此食血肉的弊習如燃林之火蔓延各地。天上飛的,地上行的,水中游的,總的來說,現在幾乎找也找不到不被食用的動物了。在以前,習慣中是不食用狗、馬等肉,以蜘蛛、蠍子、青蛙和蟲子等的肉。而今,這已成為"上等食品"被隨意享用了。特別是小的生命,如蟲類,身體很小,為了填飽一次肚子吃它們,就需要殺死成百上千的生命,會造下很大的惡業。還有比這更恐怖的,那就是活吃動物的習俗。聽人講,有打開活猴的頭顱,一口一口地吸吮其腦漿的;有從活蛇的尾部開始,愛漸分割,一段段食用,並且,對吃剩的蛇,將其被切斷處放到油中炸一下,不使其死去,等到第二天接著吃的我自己曾親眼目睹,在漢地一些大飯店,有很多象蝴蝶的動物裝在一個盤子里,往上面倒上滾燙的油,過一會兒,那些小生命如同恢復知覺一般,蠕動起來,有些掉到了盤子外面這時,食客們用筷子挾著活生生地吃了。我見了,很是驚愕!為什麼要干那些生吃活吞的羅剎勾當?!為什麼要殘害無辜的生靈?!為什麼要無視那些動物的生命價值?!就這樣沒有絲毫恐懼、沒有絲毫羞恥地,如野鷹圍搶撕肉般,蜂擁爭奪地狂食——看著他們的"吃法",真象一群凶惡的猛獸,我心中十分難過。對於老虎吃人,人們稱它是凶惡的動物,但是人吃了活著的動物,卻不稱人是凶惡的。仔細想一下的話,在所有的動物中,最殘忍的不就是那些干惡劣行徑的人嗎?!那些人的行為太野蠻了!一般來說,女人自然比男人膽量小,性情溫柔。所以我想看看,她們敢不敢吃活生生的動物。有一位女性,看上去知書達禮,品行賢淑,而且稟性纖柔還輕聲細語的。就是這樣一位女性,我卻清楚地看到,她也無所躊躇,叭噠著嘴巴,有滋有味地大嚼起來,令我很失望。另外,某些動物展覽上,在觀眾面前,將"咩、咩"慘叫著的山羊扔到獅子面前,讓它們吃;賭博斗雞,讓兩只雞相互瘋啄身上的羽毛,直到毛被啄光,啄出粉紅的肉體,最後其中一隻將另一隻活活啄死——這些難以忍受的無量折磨,真是讓動物們承受著地獄之苦啊!然而,又有誰來同情它們?又有誰來救護它們?假如換人去遭受這些痛苦,然後殺掉,那麼,所有的人都會感到震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有過以活人做醫學實驗的歷史──現在,人們對此又有如何的評論呢?人和動物同樣具有如來藏,而且苦樂的感受也是相同的,但為何一類是"寶貴的生命"而另一類卻是無任何價值的呢?對二者劃分的差別如此之大,根據因果,是十分不合情不合理的。僅僅不會說話,沒有能力,以此為理由,就可以隨意折磨的話,那麼,對於嬰兒也應當隨意虐殺了。然而,嬰兒一生下來,因為是有生命的有情,就完全擁有了生存的權力,不可以隨便殺害。如是,所有的動物也是一樣的呀!蒼蠅和蚊子對人們稍有打擾,在衛生上有所影響,以及給身體帶來很小的痛癢,便人人喊打,甚至在戲耍時,也去殺死它們。不僅一般人這樣,而且有些居士也殺蚊蠅,卻還認為"不算殺生"。還有口念"阿彌陀佛"聖號,拍死蒼蠅的。那些遠離佛法教導的一般人不懂是不奇怪的,而少數居士也這樣做,這就太不應該了。如果將自己觀想成蚊蠅,蚊蠅觀想成自己的話,就會知道,惡報所轉生的蚊子,因愚痴愚昧,將人的血肉當作自己的食物。它們用嘴刺吮時,根本不知道人會有痛苦,因此它們不是故意傷害人。被蚊子叮了的疼痛,對人來說是微小的,而對如此微小的痛苦也不能忍受,去故意斷除其生命,這對於蚊子來說,一生中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災難和更大的打擊了。如果公平合理地分析比較這兩件事,你就會知道所做的是否應該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是真正相信佛法的話,這蚊子也是過去世的父母,對於它們的一點過失,就施以如此大的懲罰,這怎麼可以呢?因此,對於受到惡業果報的那些眾生,應當發起慈悲心。為了使其從惡趣中解脫,向它們念誦"阿彌陀佛"是很恰當的。相反,以念"阿彌陀佛"作為殺生的咒語,這是十分荒謬的!又有些人說,被蚊子叮了,會使人染上傳染病,因此應該將它們殺死。盡管如此,但人們更應看到肺癌等很難治癒的很多疾病中,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是因吸煙所致。染上這些病後,其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手術,而能夠治好的,只有百分之十多一些。僅在中國,每年因吸煙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就超過50萬。如果自己不吸煙,但旁邊的人吸煙,那麼罹患肺癌等疾病的危險也特別大──這是美國醫學專家對1900多對夫婦進行的調查的結果。這與蚊了相比,染上病毒的危險是一樣的。所以,為何殺死蚊子而不殺死旁邊的吸煙者呢?!原因僅僅是一個(人)有救助同情者,而另一個(指蚊子)沒有,並且也是對於因果沒有如理思維的結果。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理由可言。所以我們對待弱小的生命,要寬恕忍讓。以前,西藏的許多高僧大德在夏季,每天都脫掉上衣,特別對蚊子進行血肉布施。雖然我們不能仿效這樣的善行,但也應該盡量隨喜(不殺害蚊蠅)才是!

二、殺生者成熟不善果報──不應殺生

對於在燥濕環境中生存的弱小生命,不僅因為它們是悲愍的對象而不能傷害,而且,若真正相信因果,自己在現世和後世,因殺生而要經受成熟的惡報,所以也不可以殺生。那些殺生的果報,也許是現世報,即現世成熟使自己此生短壽;假如此世因緣未成熟,那個業果沒形成,那就成為來世報,或者是將來某一生之果報。所謂"來世或將來某一生之果報"是必然要經受的。就所受果報而言,有幾種:因"異熟果"而在地獄惡趣中,經受長期的劇烈痛苦;若萬一由此解脫,得生善趣,那也會成熟其"增上果"而生在不適意且恐怖的環境之中;此時,還有"等流果"要經受:其中的"受等流果"使其短壽;即便是在那短暫的一生,也因"行等流果"使自己樂於從事殺生之業;由此,所行惡業不斷積增,因"士用果"而積累趨入不善之業的種子,成為自己生生世世不得安樂的根基。要仔細了解殺生的十種過患的話,請參閱《聖者歡喜經》。

殺害動物,會墮在惡趣中受苦。以前,尊者目犍連來到地獄,看到一個形色如黑木炭棒的眾生,被許多不同頭形的鬼卒用各種利器砍成一段一段的,並且有幾只凶惡的巨狗在撕咬他──這就是以前殺害許多動物所受的報應。這樣的事有很多。另外,還有現世立刻成熟殺生果報的。最近,在扎伊爾,有一個殘暴的獵人,名叫"洛培科洛科",他在現世中就變成了猛獸。他的身上遍布了許多黃色的斑紋和黑色的圓圈,口中長出了很長的猛獸獠牙,而且還發出兇狠的吼聲,臉也變成了豹子的形狀。他吃生肉,性情十分暴戾,簡直就是一隻"人豹"。與此相同的事情還有許多

三、譴除疑惑

在此,初學者們會有些疑惑。如果因殺生而短壽是真實的,那麼,漁夫和屠夫等經常干殺生業的人中,也看到有些長壽的;而不殺生且經常做善業的人,也有許多短壽的。這是為什麼?答案是:一般來說,殺生之果報是短壽等等,此是必然無欺的。但是,惡業之果一概於此生成熟與否,那要看它是否是"活報應"之業和曾經是否予以對治(懺悔),以及要看在此人相續中,其前生和此生所造的善惡業,在現世中肯定成熟的有何業等,對這些多方面的原因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否則,僅從善惡業單方面來推斷眾生的命運,是不恰當的。在屠夫和漁夫等人的相續中,也會有此生和前生積累的善業;在努力行善之人的相續中,也會有此生和前生所造的惡業。如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情形。假如只有純粹的善業和純粹的惡業,其結果是直接上升(解脫)和直接下墮(惡趣),除此之外,別無去處。然而,正如大善知識薄朵瓦所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由各種業力所成,具有各種種子。因此,由於在過去所作相互混雜的善惡業成熟而經受著苦樂混雜的果報,所行之業也會是等流果善惡混雜之業。"明白此中之理,惡劣之人亦可能會暫時快樂幸福,即其曾所造微少善業已提前成熟;而行善者若今世不吉祥,是其以後生往惡趣之業現生已成隨眠之業,用發的之對治力,則在此生成熟等因果中的要點(規律)就會得到定解。雖然眾生的業力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不過,細微的善惡業也是一定不會失壞的,乃至於在能取所取之相存在時,因果永遠是絲毫不爽的。所以,細加取捨因果是十分重要的。目光短淺之人,會有這種想法;既然善惡業報在此生不一定能成熟,那麼又不一定有所謂的後世。若有,也在那個時候成熟與否,無關緊要。困此,不必行善斷惡。這種想法是愚蠢的。對於來生的存在有著許多有力的教證和理證,在此,不必多饒舌。即使是假定有無來生尚無定論,智能的人會這樣思考:這只是"有無來生尚無定論",而不是已知其不存在,因而沒有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若心中產生"如存在則如何是好"這樣的疑惑,他也會自然地想到因果和取捨。這就如同一個人在行途中,有許多人對他說:"往前走,有個寒冷的地方,你如此前去不行的,要准備暖和的衣服及干糧"那人雖然自己不知曉有沒有所說的地方,但有頭腦的話,就會知道不管所說真實與否,只要依照他們所說的去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便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是,在經論中說:"對於後世若懷疑,智者仍舍此惡業。如果無之即無有,有之則被斷見毀。"不過,對於因無明而愚痴的那些人,連一點懷疑也是很難產生的。他們純粹為了此生,以損人利已之心去苦苦追求,但心想事成者畢竟是極少的。

愚者鼠目寸光,僅僅考慮眼前苦樂,而不考慮長遠利害。智者們與此相反,他們著眼於長遠利害,而不考慮眼前苦樂。譬如,社會上的強盜等違法犯罪分子,一時為了得到一些財寶,不管最後結局如何,一意惡行。如果能這樣想:我做這樣的壞事,以後會不會被他人知曉?對於那件壞事的秘密,是否會被揭發,自己對此有沒有信心的把握?萬一別人知道了,定會有閑言惡語,而且家人和親戚朋友也會擔心,自己身心會遭受苦難等等,如此產生合理猶豫的話,是能避免那些罪行的。但愚者連這一點都不會考慮而會胡亂而行,事情的結局──因果報應,受到法律制裁時,才開始後悔。

智者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如,世界上偉大的、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宗教家們,是有肯定的方向感的。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目光遠大,克服暫時的種種困難,直至達到最終目標。因此,我們也要放遠目光,如理地取捨因果,這樣就絲毫不必懷疑能夠達到世世代代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㈥ 求黑子的籃球同人文,並非清夢的逃生,活著,放生txt,尤其是放生,鞋!

H【黑子的籃球同人】全.zip

打包分享給你,滿意請採納。

㈦ 求一張放生佛教疏文

放生不需要疏文,疏文的作用本身就與佛教教義相違背。佛教放生,只要念誦放生儀軌。

  1. 疏文起源於道教,是凡人祈求於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與人之間交往的書信類似;疏文是祈福神靈,敬天祭祖語言信息的表達形式,是人們將自己所求的事由,通過叩拜,存思天神恩佑;書之於紙,徹於琅函,焚化後由神職司四值(年月日時)功曹,飛雲捧送天尊,再上達天庭,架起仙凡之間的橋梁,從而溝通人與神所表達的願望,來實現人們所祈求的目的。這本身就跟佛教的教義相違背。佛教講究無我像,無眾生相,要用自己的精進修行改變自己,佛教並不崇拜偶像,不拜神仙,因為佛教講自己努力也可以成佛。皈依的時候也不皈依邪魔外道。

    另外佛教不會把有佛字的紙燒掉,毀掉佛字、佛像都是有罪的。

  2. 佛教放生,主需要念誦放生儀軌。

㈧ 哪位高人知道佛教放生文怎麼寫

阿彌陀佛

隨喜贊嘆仁者如法放生。

放生要隨緣菜場刀下救命,千萬不能預訂買物命,也不要去專門賣給放生人的販子那裡買。要充分考慮季節氣候,放生地點環境,和運輸等因素,把物命放去他們能活下去,沒有人捕抓的地方或活水和大湖裡,不要做復雜的儀軌。也不要沒有智慧和常識,引起周圍人的誤解。

凈空法師---買了之後趕快去放,不要去做什麼儀式,儀式一做魚都死掉了。


我們平常放生,給它念三皈依就可以了。最好是放下去之後,因為你東西不多,放下去之後給它念「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念三遍,念三遍然後念阿彌陀佛,最後給它講開示。講開示很簡單,

沒錯,放生是好事,感應不可思議。放生要隨緣,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說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點鳥,多抓一些魚,那你就大錯,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所以放生的時候,不要訂日期,不要一定有多少,隨緣,常常放生。最好是你像上街去買菜的時候,看到活的這些魚,你看到這個魚一定可以活得下去;它已經半死,快要死了,你就不必去買它。多少隨緣,買了之後趕快去放,不要去做什麼儀式,儀式一做魚都死掉了。前天北京有同修放生,大概規模很大,有不少東西。

看到那些魚都快要死了,打電話問我怎麼辦?趕快放,放了以後再做放生的儀式,你說那個湖有多大,讓所有一切水族統統皈依,你說這個多好。不止是你放的那一籮筐、兩籮筐,不是這個意思,整個湖裡頭統統皈依,誦經、念佛為它們祈禱,這就很好了。所以趕快放!你把它放在籃子里,儀式做了一大堆,搞了半天,它已經活的不耐煩了,已經快要死了,這個道理要懂,不能不懂。

我們平常放生,給它念三皈依就可以了。最好是放下去之後,因為你東西不多,放下去之後給它念「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念三遍,念三遍然後念阿彌陀佛,最後給它講開示。講開示很簡單,就是告訴它,過去生中你造作的惡業你才墮畜生身,被人捕捉,人家要殺你。現在我們有緣遇到,我們來做放生,希望你們也跟著念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成佛道。這樣迴向就圓滿了,很簡單,不要做那個復雜的儀式,這樣就好,誠心誠意就有感應,多放生是好事。

既然肯放生,一定要發心吃長素,這個很重要。吃素不跟眾生結冤讎,這些道理都是老師教給我的。

㈨ 趙簡子放生原文及出處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有邯鄲的民眾在正月元旦這一天將他們捕獲的野雞獻給簡子。簡子很高興,賞賜給了他們很多東西。門客問簡子為什麼重賞。簡子說:「在正月元旦這天將獵物放生,是表示一種恩德。」門客說:「民眾知道您要將獵物放生,所以爭相獵取它們,反而使他們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們捕獵他們。捕獵之後再將其放生,您的恩德是彌補不了犯下的過失的。」簡子說:「你說得對。」

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其先祖與秦同姓。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卒於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記》雲,晉頃公九年(前517年),「趙簡子在位……簡將合諸俟戍於周。」假如他20多歲執晉國政的話,其生年應在晉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左右,壽70多歲。

趙鞅的青少年時代處於晉平昭年間,當時,晉國內政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些原來地位顯赫的舊貴族正在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趙、韓、魏、智、范、中行六家所取代,形成異姓大夫專權的局面。六卿相互之間圍繞晉國統治大權和土地也展開了激烈地明爭暗鬥,矛盾十分尖銳。在這場角逐中,趙氏家族曾一度凌駕於眾卿之上,但自「下宮之難」後一蹶不振,直到趙鞅父景叔繼位,其勢力仍不及范氏、中行氏。這種局面延續到趙鞅繼位初期。年僅20多歲的趙鞅執政以後,在復興趙宗室的責任感的驅使下,勵精圖治,終於使趙氏東山再起。

趙鞅在政治上表現得極為成熟。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趙鞅、荀寅佔領汝濱,令晉國民各出功力,共鼓石為鐵,以鑄刑鼎,上刻范宣子所用「夷鬼立法」。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的行為規范,具有明顯地反對宗法分封制的非正統色彩,因而曾遭到孔子的貶責。

頒布成文法,具有歷史的進步性。它使罪與非罪的標准明確並昭示於眾,實際上是對奴隸主「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黑暗恐怖政治的否定,體現了社會進化的要求。李悝在總結趙鞅「刑鼎」,子產「刑書」,鄧析「竹刑」的基礎上,寫成了《法經》,使法家文化日臻完善,成為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確立封建制度的根本理論依據。

趙鞅執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晉國土地和人口的同時,都在各自的封地內進行全面地改革,為最終奪取晉國的統治大權作準備。其中韓、趙、魏三家採取了比較進步的政策,而尤以趙鞅的改革措施最為徹底,改革所帶來的成效也最為顯著,為趙宗室的興盛、強大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經濟上,趙鞅革新畝制,調整賦稅。春秋末年,適當擴大畝制有利於農業和地主經濟的發展。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為畝」的舊經界,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畝制不及韓趙魏的畝制大,韓魏的畝制又不及趙的畝制大。趙氏畝制「以百廿步為寬,以二百四十步為長」。而趙氏賦稅卻最輕,范氏、中行氏、韓魏「伍稅之」,趙氏「公無稅焉」。孫武分析了六家改革後,認為趙氏改革是比較成功的,因此「晉國歸焉」。

政治上,趙鞅禮賢下士,選賢任能。他重用董安於、尹鐸、傅便、郵無正、史黯、竇隼等人,同衛庄公、扁鵲、姑布子卿等名土的關系也極為融洽。趙鞅虛心納諫,表彰敢於指出他錯誤的臣下。趙鞅派尹鐸治理晉陽,事先告訴他一定要拆除荀寅等人所築的壁壘。尹鐸到任卻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壘。趙鞅到晉陽,看到壁壘,一定要殺掉尹鐸才入城。經人進諫,指出增修壁壘的必要,趙鞅反而「以免難之賞賞尹鐸」。趙鞅家臣周會「好直諫」,周舍死後,簡子每每聽朝,常面露不悅,大夫請罪,趙鞅說:「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軍事上,趙鞅獎勵軍功,以功釋奴。晉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趙鞅率軍迎戰增援范氏、中行氏的鄭國軍隊,誓師時宣布,「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這個命令的頒布,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使趙氏的經濟勢力得到增強,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徹底改變了過去趙氏處於劣勢的不利狀況。此後,鞅秋聯合韓魏,把矛頭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對手范氏、中行氏兩家,揭開了討伐戰爭的序幕。

趙氏與范中行氏之間爆發的這場沖突,導火線是暫住邯鄲的衛貢五百戶人口的歸宿問題。實際上,這是新興的異姓強族覬覦和爭奪晉國大權的斗爭的必然反映。

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鞅想把衛國進貢的五百戶人口從邯鄲遷往晉陽,遭到同宗大夫趙午父兄的拒絕,趙鞅一怒之下, 殺了趙午,於是,趙午子稷、臣涉賓「以邯鄲叛」,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士吉射)的姻親,因而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以范、中行氏的失敗而告終。

趙鞅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首先是因為他十分注意建立可靠的根據地。趙鞅先後派董安於、尹鐸治理晉陽,尹鐸到晉陽後,立刻「損其戶數」,調整賦稅,爭取民心,修建壘堡,加固城防,使晉陽成了趙氏穩固的後方。其次,趙鞅善於利用六卿之間的矛盾,結成反對范、中行氏的統一戰線。戰爭爆發時,整個晉國兩大敵對陣營各派的組合,力量對比的變化瞬息萬變,錯綜復雜。趙、韓、魏、智氏之間,四家權卿與晉君之間,特別是趙氏與智氏之間矛盾重重。然而,在未取得對范氏、中行氏的最後勝利之前,趙鞅盡量避免與他們發生沖突,注意爭取韓魏智氏,特別是晉君的支持。對智氏的脅迫,他委曲求全,默許有功之臣董安於自殺。當范、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晉陽時,趙鞅沒有公開反叛晉。侯,並設法盡快恢復同晉公室的關系,從而得到國人的擁護,扭轉了戰爭的不利局勢。再次,趙鞅還非常注意改善同別國的關系。哀公四年(前491年),趙氏與范、中行氏戰事正酣,楚乘晉內亂,「乃謀北方」。趙鞅被迫妥協,對土蔑說:「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遂「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滿足了楚國要晉引渡戎狄的要求,避免了晉楚之間的直接沖突。最後,作為晉軍統帥,趙鞅身先士卒,具有勇於犧牲的精神。哀公二年(前493年),晉鄭兩軍戰於鐵,趙鞅中箭負傷,面部血流不止,卻「鼓音不衰」。趙鞅攻衛,他虛心聽取燭過的勸告,「去犀蔽屏櫓,而立於矢石之所及」,指揮作戰,故能「一鼓而士畢乘之」。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齊,「趙氏竟有邯鄲、柏人」,形成「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的局面。

從哀公六年(前489年)至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趙鞅為避免同智氏之間矛盾的進—步激化,轉移國內視線,鞏固既得利益,又發動了一系列討伐衛、齊、魯、鮮虞的戰爭。哀公六年,趙鞅帥師伐鮮虞。哀公十年春,趙鞅帥師伐齊。哀公十四年春,伐衛。然而,這一進程因趙鞅染疾而中斷,「使太子無恤將而圍鄭」,從此,趙鞅退出晉國的政治舞台,結束了他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簡子卒,太子無恤代立,是為襄子。」四卿中年資最長的智襄子(智瑤),乘機獨佔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把持了朝政,取趙氏而代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導致後來與趙氏的戰爭,使晉國歷史進程出現反復和挫折。

綜觀趙鞅生平事跡,可以說他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趙鞅在軍事上討伐晉腐朽勢力的同時,在經濟、政治、思想各個領域也向舊的宗法制度發起猛烈沖擊,嚴重動搖和瓦解了奴隸制的基礎,加速了晉國封建化的進程,其影響甚至波擊到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

這是因為趙鞅改革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基礎。趙鞅繼位之初,趙氏家族已處於存亡絕續的關頭。由於趙鞅採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趙宗室的勢力迅速增強。趙襄子正是在繼承其父改革的基礎上,爭取民心,任用賢臣,虛心納諫,終於同韓魏一起滅了「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晉靜公二年「滅晉後而三分其地」的結果,韓、趙、魏「三家分晉」實際上奠定了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的爭霸格局。

趙鞅的經濟、政治、軍事改革措施最為徹底,很少保留奴隸制殘余的痕跡,加速了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趙鞅澆鑄了戰國時代近200年燦爛的趙文化基業。晉自西周初年立國,即奉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基本國策,具有融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傳統。趙鞅、趙襄子兩代改革後,進一步發揚光大了晉「觀事而製法,因事而制禮」的優秀傳統,使趙文化含有「中原古文化的農耕文明和北方古文化的草原文明二位一體」的典型特徵。在經濟、軍事、文化、商業、建築等方面以其鮮明的風格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應有貢獻。

㈩ 放生書文

放生經文
向來放生功德。無限良因。仗三寶以證明。冀眾真之鑒映。伏願。仁及草木。化洽蟲魚。盡宇宙高下之中。仁風披拂。極天地圓方之外。慧日舒明。悉令萬類之沾恩。不使一夫之失所。上報生成之德。旁敷化育之仁。凡厥有情。悉歸正道。為如上因。志心稱念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步驟則與佛門放生大相徑庭,基本上沒有區別。要說區別最最大的無非是道家更講究的放生到原生地,而不是買幾條金魚投到湖裡。所以基本上道家所放生的動物都是在市場偶遇的珍惜動物,這樣才能結下因果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