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版本 » 曹植集版本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曹植集版本

發布時間: 2021-03-15 06:41:58

⑴ 為啥曹植的七步詩有兩個版本

說到七步詩,應該所有人都知道吧,小編上學的是: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是看一下人教版最新教材,六年級下,上面卻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為何會出現這兩個版本呢?

結束

細想之下,曹植真的很虧嗎?曹丕真的陰險毒辣,鉤心斗角嗎?歷史總由後人寫,時過千年無從考究,僅僅作為茶餘飯後閑談。

⑵ 為什麼曹植的七步詩有兩個版本

六句《七步詩》弄懵小學生

琪琪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以前能非常熟練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詩》,可是看到課本上寫著六句,不由發出疑問:「怎麼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啊?」

「六句」版源自標准原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版權人何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部要求在該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依據現當代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於節選,不應採用。「我們策劃出版發行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是配套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專家:應以六句詩為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復旺教授翻閱了有關文獻,並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首先,《七步詩》的流傳本來就有兩個版本,後來經過學者的校勘,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以六句為可信。其次,對於是否需要加註說明,主要看編輯的思路。也許編輯認為給小學生看的書沒有必要加註。再有,就是詩歌中個別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種就是依據了不同版本,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類書結集而成的,難免由於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生差異;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變而來。

成教授建議說:「讀者在學古詩詞時應找一個可信的底本,並依據前人的校注成果。」

⑶ 曹植-七哀

曹植<七哀詩>賞析

曹植(192-232)<七哀>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曹植的詩歌,一般皆以建安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曹植正
值年少氣盛之際,以洋溢的才華令人側目外,更因此受盡了父親疼愛
。曹操對這個「每見進難問,應聲而對」的兒子,是「特見寵愛」
的。於是這個時期的曹植,過的是富貴無憂的公子哥兒的生活,詩歌
里也就充滿著少年人的雄心壯志及趾高氣揚的意味,<白馬篇>可作
代表。而本來憑著出色的天賦與才華,曹植極有可能繼承其父的霸業
,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終於漸漸使曹操對
他喪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異母的兄長曹丕卻自重自持,雖然
才華光芒皆稍遜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
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三國志>)。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風雲的終結,同時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轉捩點。曹
丕繼位以後,對這個一度曾是王位準繼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備。他不只
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遠離政治權力中心,甚至還設了「監國
使者」,以防其弟圖謀不軌,威脅本身的地位。人們耳熟能詳的<七
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說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脅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殘的詩歌。
這首詩歌真正的淵源不可考究,流傳的版本亦有不同,出於曹植之手
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從這首詩里,還是得以見出曹丕兄弟間相互爭
斗猜忌確屬事實。

曹植滿腔抱負無處施展,而手足胞兄對自己處處防範,不禁令曹植心
灰意懶。被壓制受監視的結果,令他後期所作詩歌多傾向於感傷哀怨
一類,而以棄婦自比更是其詩歌的特色之一。除了這首<七哀>,其
他如<浮萍篇>、<雜詩>等詩里皆有怨婦形象的運用。

怨婦形象的運用,可以追溯至《詩經》。《詩經》里的女性有兩種形
象,一是窈窕賢淑的美女如<關雎>;另一類則是現實中的棄婦,例
如<衛風.氓>。到了楚辭,女子常常是一種美好的象徵,用來代指
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此後的《古詩十九首》里,怨婦的形象
更是運用得很普遍,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但這里
面的思婦怨婦以寫實居多。而發展到建安時期,詩文里的女子形象則
是真實的棄婦形象與用作托諷的象喻兩者兼而有之。曹植這首<七哀
>里的棄婦,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豐功事業的,他在<與楊德祖書>
中就說:「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應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
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這
種致君為國的理想,不僅是曹植個人的志向,同時也是當時整個時代
的風氣反映。建安時代時局動盪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偉氣勢,
在當時的建安文士間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帶動了一股求取建功立業的
風潮。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與整個時代風潮的薰染,汲汲渴望能「
名編壯士籍」、「捐軀赴國難」(<白馬篇>)。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獲得君主的賞識任用,那便
全無施展才能抱負之機,沒有辦法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樣的君臣關系
,就彷佛那個時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離棄,那就是沒
了依傍的怨婦,失去生存的價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時已自知功
名無望,於是將滿腔哀怨寄託在和他具備相同情感的怨婦的愁苦裡。

劉履評<七哀詩>道「子建與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異勢,不相親
與,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慮也」 。此話實在總括了<七哀>
此詩的內容思想。七哀,李冶《古今注》謂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
喜、怒、樂、哀、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謂之七哀 。這樣闡釋
七哀題旨的旨意,可說非常確切合適。七情失其六,唯餘一哀,這份
哀傷彌漫整體,本來應有七情之別如今同為一哀,十分突顯了哀傷之
厚重。《文選》就將本篇歸入哀傷一類,而本詩的確是籠罩在濃濃的
哀戚傷痛里。

<七哀>開頭兩句用的是托物起興的手法。明月在中國詩歌傳統里,
往往起著觸發懷想相思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月光月夜,常常會撩起詩人綿綿不盡的思緒,勾起心中思念
怪掛懷的人或事。所以當皎潔的明月照著高樓,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
止的流水輕輕晃動著,佇立在高樓上登高望遠的思婦,在月光的沐浴
下傷嘆著無盡哀愁。曹植接著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牽引出怨婦幽幽
地敘述悲苦的身世,這同時也是曹植牽動了對自己崎嶇境遇的感慨。
從明月撩動心事到引述內心苦悶,曹植寫得流暢自然,不著痕跡,難
怪能成為「建安絕唱」 。

丈夫外行已經超過十年了,為妻的常常形隻影單的一人獨處。夫妻本
來像塵和泥那般共同一體,如今丈夫卻像路上的輕塵,自己則成了水
中的濁泥。輕塵浮空飛揚,濁泥卻深沉水底,一浮一沉地位迥不相同
,什麼時候才能重會和好?曹植於此自比「濁水泥」的棄婦,那麼「
清路塵」指的自然是曹丕曹睿了。曹丕繼位後不再顧念手足之情,疏
遠甚至防範著自己的親弟。曹睿稱王時,曹植多次上表上書自試,終
究無法獲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濁泥和清塵的遠離相互映照,襯托出
和兄長侄子形勢兩異的遙遠距離。

曹植是多麼盼望著骨肉相諧和好,多麼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獻
功。所以他說但願能化作一陣西南風,隨風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長侄
子的懷抱。可是丈夫的懷抱若是不開展,曹丕曹睿始終防我疑我,那
麼做妻子的我又要依靠誰呢?曹植我「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
之業,流金石之功」的抱負又如何得能實現呢?

人們往往能在外在環境的壓迫困窘而激發出潛在的力量,曹植就是。
當他意氣風發、開朗無憂的時候,只能寫些騎馬射箭、山明水秀的,
到皮不到肉的詩文,大部分沒什麼深刻內涵,對後世影響不深。真正
為人稱道的,反而是後來落魄時迸發出來的火花。當政治上的失意,
帶給曹植罹難漂泊的愁苦,無所事事的曹植將全副精力、將積累在心
中的滿腔憤慨一並傾瀉出來。所以劉勰才會以「思王以勢窘溢價」
,而司馬遷才會認為好的文章「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而若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的觀點來看,悲劇往往能在人的精神上產
生一種沖洗的作用,故能給觀眾得到精神的愉悅和滿足。所以曹氏父
子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不是領起一代風雲的君王曹操曹丕,而是落
寞失意的曹植。因為古今有多少文人皆自負具王佐才之能,但往往時
勢不予而身世飄零,結果反倒以文采著世。這些人的命運和曹植是十
分相似的,故他們對曹植多懷抱著同情和認同。這也是為什麼曹植受
人推崇之因。王夫之認為曹植的詩是「與人以階梯」的,而曹丕則是
「絕人攀躋」的(《姜齋詩話》),亦是出於這個理由。曹植詩里的
哀傷具有一種普遍性,是大多數人所共有的人生經歷,因此能引起人
們的共鳴。

魏晉南北朝是個文人自行自覺的時代,曹丕的反省在於對文體的辨析
,而曹植的醒覺,則表現在中國語言文字特色的反省和把握上。 在
曹植的詩作里,已逐漸注意詩歌的對偶、鋪排和雕飾。<七哀>用韻
諧和,間用清塵、濁泥作為浮沉異勢的兩相比照,使得全詩的情感愈
加曲折凄婉、含蓄意深。既有《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同時也保留
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 ,這正是鍾嶸《詩品》稱其「情
兼雅怨」之因。

參考書目:
1.曹植著,趙幼文校註:《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
2.方北辰注譯:《三國志注譯》(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3.袁行霈、羅宗強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4.黃明、鄭麥、楊同甫、吳平編《魏晉南北朝詩精品》(上海:上
海科學院出版社,1995)
5.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2000)

撰文者:雨天〈暨南大學〉

⑷ 曹植集校注的介紹

內容簡介曹植在我國中古建安時代是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學家。他繼承先秦《詩》《騷》的優秀傳統,又從兩漢詞賦民歌中吸取營養,兼收並蓄,從而豐富了詩賦的內容與形式,這就為六朝隋唐文學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影響所及,無疑是較為深遠的。《曹植集》舊本的編次,是據文體異同匯為十卷的。《曹植集校注》,依據作品創作時期的先後分為建安、黃初、太和三卷。這樣則有助於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歷程,從而對作品取得較深的認識

⑸ 《曹植集校注》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曹植集校注作者:
曹植
曹植在我國中古建安時代是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學家。他繼承先秦《詩》《騷》的優秀傳統,又從兩漢詞賦民歌中吸取營養,兼收並蓄,從而豐富了詩賦的內容與形式,這就為六朝隋唐文學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影響所及,無疑是較為深遠的。《曹植集》舊本的編次,是據文體異同匯為十卷的。《曹植集校注》,依據作品創作時期的先後分為建安、黃初、太和三卷。這樣則有助於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歷程,從而對作品取得較深的認識

⑹ 曹植集有好的版本嗎

結合現代人的理解水平,還有就是繁體字的閱讀困難,綜合曹植的文章和詩作,最好的版本應該是現代人趙幼文的《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最好,詳解如下:
1、書籍信息:
《曹植集校注》
作者: 趙幼文 校注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1998-07
頁數: 597
定價: 24.6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020026807。
2、其他版本信息: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 206篇。明代郭雲鵬、汪士賢、張溥諸人各自所刻的《陳思王集》,大率據南宋本稍加釐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銓評》、朱緒曾《曹集考異》,又對各篇細加校訂,並增補了不少佚文□句,為較全、較精的兩個本子。近人黃節有《曹子建詩注》,古直有《曹植詩箋》,今人趙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⑺ 為什麼有兩種版本的七步詩

很多古典詩詞都是這樣,歷史久遠考證這種事比較困難了。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7)曹植集版本擴展閱讀:

《七步詩》的文學賞析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當然,這首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⑻ 七步詩有兩個版本

七步詩確實有兩個版本,應該以曹植的原版為主,課本上學的是縮減版。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

詞句注釋

①持:用來、用作。 羹(gēng):用肉或策做成的糊狀食物。

②漉(lù):過濾。 豉(chǐ):煮熟後發酵過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箕(qí):豆莖,曬干後用作柴火燒。

④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白話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

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後人根據原詩改寫的縮減版,考慮到一年級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級學的就是縮減版,而六年級時對古文已經有所了解,所以選用了原詩。

曹植的原詩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版權人何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部要求在該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

依據現當代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於節選,不應採用,「我們策劃出版發行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是配套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復旺教授翻閱了有關文獻,並進行了詳細的首先,《七步詩》的流傳本來就有兩個版本,後來經過學者的校勘,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以六句為可信。

對於是否需要加註說明,主要看編輯的思路。也許編輯認為給小學生看的書沒有必要加註。再有,就是詩歌中個別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種就是依據了不同版本,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類書結集而成的,難免由於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生差異。

(8)曹植集版本擴展閱讀

《七步詩》真偽存疑

《七步詩》的真偽存在很大爭議。余秋雨認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這樣殘暴而又兒戲式的惡作劇。況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難他也不會做得這么笨。余秋雨認為這首詩有樂府風味,很可能確實是曹植的手筆,但創作時的戲劇場面,大約就是後人虛構的了。

《洛神賦》則被附會了曹氏兄弟爭風吃醋的故事。曹丕的妻子甄妃非常美麗,她原是袁紹的兒媳婦,曹操攻破鄴城時,被曹丕看中納為妻。

甄妃被曹丕賜死後,曹植奉詔來洛陽,曹丕把甄後的玉縷金帶枕給了他。曹植回去的路上經過洛水,忽然看見甄後來和他告別,還告訴他說,那個枕頭是她特意送給他的,於是曹植就寫了一篇《感甄賦》。後來曹丕的兒子曹叡做了皇帝,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就改成了《洛神賦》。

這個故事最早是唐朝人李善講的。《洛神賦》華美無比,後世為這篇作品作注的人很多,李善作的注最流行,他在註解時講了這個故事,但沒有出處,只說古時候有這樣的記載。這雖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但喜歡「八卦」的人多,這個故事就流傳很廣。

據著名文學史家葉嘉瑩分析,這個故事匪夷所思。「且不說曹植比甄氏小著十好幾歲,而且,這曹丕怎麼能夠把皇後的枕頭送給他的弟弟!」葉嘉瑩認為,美麗的甄氏不幸而死,很令人同情。

曹植是個浪漫多情的才子,也許在他的心中也隱約懷有這種同情之感,所以才寫了《洛神賦》,這倒是很可能的。《洛神賦》華美無比,表達的是一種追求嚮往的詩意。人們總是嚮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因此千百年來流傳眾口。

⑼ 《曹植全集》txt全集下載

曹植全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
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何況於士人。
孔氏刪詩書,王業粲已分。
聘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
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形。
三光照八極,天道甚著明。
為人立君長,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變故誡驕盈。
神高而聽卑,報若響應聲。
明主敬細微,三季瞢天經。
二皇稱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湯既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懷帝京,日昃不敢寧。
濟濟在公朝,萬載馳其名。
「平陵東」
閶闔開,天衢通,……

⑽ 趙幼文《曹植集校注》的出版社及時間,盡可能的多啊 謝謝大家啦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字數 474000
可以在「孔夫子舊書網」上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