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園游戲中的科學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園游戲中的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2-14 14:21:57

❶ 討論:離開了科學教育理念的幼兒園還是高端園嗎

一、科學探究與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目前學術界對於什麼是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沒有統一的定義。人們比較認同的是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提出的定義:「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①]所以科學探究既包括科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包括學生在學校中運用科學家探索科學所運用的手段、途徑所進行的科學學習。但必須明確的是幼兒學習科學,如果只是學習現成的科學結論,而忽視了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與體驗,那幼兒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應能有效保持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的喜悅與艱辛,促進幼兒主動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習得科學探究思維的方式。幼兒從出生時起就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摸摸這,動動那,還不停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等相關的問題,充滿了對世界的疑惑與驚奇,難怪人們這樣說:「幼兒像科學家」。的確,「幼兒在每一方面、每一個領域都像科學家一樣……與科學家聯系在一起的許多特質——實驗、好奇心、創造性、理論建構與合作等同樣也是幼兒所具備的特點。」。」[②]然而,幼兒畢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點,把握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學者劉占蘭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的三個不同點:[③](1)幼兒探究的熱情與科學家一樣強烈;(2)幼兒自由探究的程度低於科學家的探究;(3)幼兒探究的每一環節在程度上都異於科學家的探究。幼兒只是簡約地重演科學發現的過程;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還有一個核心的區別,即是幼兒的探究中有濃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學與想像、真實與虛渺等的並存。「兒童的科學並不是近代意義上的純客觀的科學。他的主體發育程度決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頭腦中的世界是詩意的、童話的世界。科學教育並不是把詩意和童話從兒童的生活中驅除出去。實際上,科學教育也難以做到這一點,……要求兒童像現代社會中的成人那樣掌握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這實際上是一種違反了兒童自身發展規律的揠苗助長。」[④]難怪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表白:「我勸告低年級老師說,給孩子們教比例、透視、相稱規律這都很好,但同時也要為孩子的幻想提供廣闊天地,切不可破壞孩子觀察世界的那種童話語言。」[⑤]因此,幼兒的探究學習與科學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認識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是我們把握與分析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基礎與前提。二、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基本理念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並不是單純灌輸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而是幼兒 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建構的有機結合。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的指導下,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典型或復雜的科學問題入手,通過幼兒主動的探究,通過設計開放性、或生活性、游戲性的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質材料及與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斷的感受中,有所獲得(科學知識經驗),有所體驗(體驗科學的神奇、偉大,激發好奇、探索及熱愛科學之情),有所發現(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理解並形成一些關鍵的科學概念),並在此過程中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實現對傳統學科取向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超越,以及對幼兒主體的尊重,根本在於承認與強調幼兒的科學獨特性。這實質也是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與結果內在統一實現的前提。(一)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幼兒從一出生就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而且在幼兒的成長中,他們也是越來越由依靠成人的幫助而逐漸發展到更加獨立和自主,變得有能力逐漸主導自己的行動、對自己逐漸自信與認同,並漸漸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積極的知識建構者的意識。所以幼兒探究科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成為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與能動的過程。科學學習應從幼兒的日常已有的科學經驗出發,提供他們直接參與各種科學活動的觀察、操作、實驗、測量、記錄、交流等探究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在老師的協助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比幼兒單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灌輸更有效的多。幼兒盡管年齡小,但他們更希望老師能鼓勵並發現他們的成就,更希望老師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二)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並讓幼兒充分感受與體驗,有所發現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向幼兒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強調幼兒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質材料,使幼兒「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此要明確的是,科學學習強調探究為核心,意味著我們更為關注幼兒在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帶給他們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強調的,科學教育應成為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的過程。探究過程中,幼兒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建構的經驗也不同,對一些科學現象與科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這些體驗與認識的不同才構成了探究過程與靜態科學知識習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兒在探究中、在經歷中理解了科學,理解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到了科學的真正涵義。而且,科學發現的成功與喜悅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曾這樣強調:「兒童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形成了對世界的理解並初具自己的理論。在低年級就應通過為兒童提供以研究為基礎、以探究為中心的經歷,開始構建他們的經驗基礎,這一點很重要。」[⑥]這意味著幼兒科學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而這恰恰也是我們所強調的。( 三)注重幼兒對一些科學概念的理解與形成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關注幼兒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而且在此基礎上更為關注幼兒的一些科學概念、觀念的形成。如幼兒在獲得生命世界關於動物、植物、人體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著重於幼兒對「生命體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動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和食物。而植物則需要空氣、水分、養分和陽光。只有當環境滿足其需要時生命體才能生存下來。理解生命體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再如,當幼兒探索了有關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後,不是要求幼兒僅僅知道力的不同種類,如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為關注這樣一個概念的理解與形成:「可以通過推或拉改變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況,變化的大小與力的大小相關。」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幼兒在具備豐富科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某些關鍵科學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概念與觀念。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幼兒由於主體發育水平的制約,其探究發現更具幼兒特色,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所致: 1.思維的自我中心傾向。幼兒由於思維的局限性,在認識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傾向,他們不會也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幼兒在認識客觀現象、解釋科學事實時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觀想法與客觀的事實,甚至無視、歪曲事實。如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這樣解釋「天上的星星為什麼眨眼睛?」是因為「每顆星星上都有一個人,拿手電筒對著我們一會兒開、一會兒關。我們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靈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幼兒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幼兒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他們認為大自然的萬物萬事由於各種看不見的精靈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東西還和人一樣有感覺與意識。所以在認識事物時,往往物我不分,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這就是幼兒意識中的「泛靈化」心理。這種「泛靈化」心理使得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往往從主觀願望出發,或賦予萬物以靈性。如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了小雞與小鴨的腳爪,並嘗試分析為什麼小鴨子會游泳,而小雞不會游水時,很多孩子這樣解釋道:「小鴨子能游泳是因為它勇敢,小雞不會游水是不勇敢。」 3.思維的直覺、非邏輯性。幼兒的思維雖然開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其思維仍帶有直覺性。他們在分析客觀事物、科學現象時往往不能抓住本質,對事物及關系的認識與解釋只是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或想像來進行,而且明顯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這就使得他們的理解往往缺乏邏輯。如老師在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時,孩子們解釋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沒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覺可不行」,「因為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它不能只照一個地方。」 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幼兒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事物及其現象的解釋往往受其認知特點及思維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學性」,即人們所說的「天真理論」(樸素理論或幼兒的科學)。所以盡管有時幼兒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一些客觀的依據,但他們似乎很難打破他們原有的「理論」,故其探究、體驗基礎上的發現,包括科學的概念,會表現出濃厚的幼兒特點,與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有所不同,否則這些概念的掌握與形成過程必然也是幼兒被動的、接受的過程,這樣就又會使幼兒的學習再次回到學科取向的巢穴。這也是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精髓所在。(四)強調科學學習活動的開放性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應該是開放的活動。這種開放性最為根本的是幼兒探究的開放性,它決定了幼兒的科學學習不是禁錮在單純的直接教知識,而是更為強調幼兒在操作、感受、體驗、思考、假設、存疑、歸納、整理、表達與交流基礎上的學習與發現,這比簡單的直接教授科學知識更具開放性與挑戰性,更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其次開放性指科學學習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途徑、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有較大的選擇機會與創新空間。內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精心選擇的、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實、典型而又適合幼兒思維水平的科學問題。在活動的途徑上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結構性比較高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是結構性較低的、自主性區域探索活動,還可以是游戲形式的小實驗、小製作等。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可以是全班進行的集體活動,也可以是小組活動,還可以是個別的輔導活動,這樣就可以使科學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幼兒的科學學習需要;再次是要引導幼兒利用廣泛的資源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會等都是幼兒進行科學學習取之不盡的資源。所以應將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理解與體驗,並不斷豐富他們的科學學習經歷。(五)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科學問題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與傳統的學科取向的科學教育活動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統的學科體系,從簡單問題、單一變數入手,去揭示每一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而是比較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這些真實問題的解決出發進行設計,如「為什麼門一開,風鈴就會叮咚作響?(探究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不一樣的紙,它的吸水速度一樣嗎?(探究水的滲透現象及不同紙張的吸水性)」,「螞蟻最愛吃什麼?螞蟻是如何搬動食物的?(觀察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與運動方式)」,「為什麼種子不發芽?(探索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為什麼噴泉能噴出水來(探究在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水噴的越高)?」「鏡子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鏡子的折射現象)」……這樣就使過去遠離幼兒生活的科學變得與幼兒越來越近,使幼兒在解決日常生活、游戲中一些科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學現象,學習到了一些科學知識,真正體驗到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在特定情境中的問題解決進一步幫助幼兒建構了科學知識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科學並不遙遠,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然,關注幼兒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並不是說要把幼兒的科學教育帶入茫茫無邊的凌亂生活之中,而是強調從一些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入手進行設計,把科學的學科知識學習融入幼兒的生活、游戲之中,通過生活、游戲中的問題把幼兒引向對某些科學概念的探究上,讓幼兒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科學,學習科學。(六)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究時間,耐心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幼兒由於生理、心理及認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們的探究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相比更具有反復性與困難性。所以在科學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允許幼兒以自己的學習速度不斷地嘗試、操作、實驗,允許幼兒以自己的經驗個性化地理解與表達科學的概念與現象,也允許幼兒發生錯誤,出現反復。正如《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所言:「對許多學生來說,面對他們先前的錯誤概念並對他們加以改變是一個艱難的智力挑戰。」[⑦]因此在幼兒的探究發現中,需要教師更具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反復嘗試,多次試誤,尋求答案,最終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七)強調「互動——建構」:在手動、心動、口動、他動中建構對科學的理解[⑧]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是以自發概念(日常生活概念)為中介的,幼兒必須把自發概念融入到科學概念體系中,以他的經驗來思考科學概念,並且在具體與抽象概念間來回互動,最後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兒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動中教師應以幼兒自發概念為探究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積極「協助」幼兒理解並發展科學概念。但由於幼兒的自發概念來源於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因而需要通過教師提供「鷹架」,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引導幼兒逐漸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手動:即實踐。手動即親手操作並探索物質材料的活動,包括操作、製作、實驗、飼養、種植、採集、記錄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學現象,驗證科學結論,理解科學問題的實質。作為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直接經驗,並逐漸擴展到用耳傾聽、用眼觀察,用鼻嗅察、用口試嘗、用手碰觸操作。讓幼兒在真實與自然的環境中自主探索,通過幼兒具體操作、擺弄、探索材料獲得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心動:即思考。是指在幼兒動手操作探索時促動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擺弄物質材料並擴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動,就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嘗試對問題做出假說或解答。如關於「有趣的噴泉」活動,老師為每組幼兒提供注滿水的瓶子、針管、打有一至四個孔的瓶蓋,通過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兩個孔和三個孔比,哪個噴得高?」,並引導幼兒不斷進行操作、猜測、實驗,幼兒直觀地觀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噴的越低,孔越少,水噴的越高」這一現象,理解了有關壓力與壓強關系的現象,同時獲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技能;口動:即交流討論。是指幼兒把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動腦做出的假設及動手操作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的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個人發言、小組交流及全班課堂討論方式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互動交流,通過討論幫助幼兒澄清自己的思路,或從他人那裡獲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觀點,促進概念的理解,或通過討論,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調整自己的觀念,或通過幼兒之間的協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他動:即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時,除了要做到使幼兒手動、心動、口動外,還必須使其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戶外環境、區域(角)環境要精心布置,以利於幼兒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時提供,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有利於幼兒解決問題所需,另外,活動時間也應彈性調整,以符合幼兒實際探究等。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倡導教師必須為幼兒搭建科學學習的「鷹架」,從幼兒的自發概念或天真理論入手,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與幼兒互動對話、一起學習,共同建構科學。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說:「科學教育應該是實際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心智應當直接與事實發生聯系,他不僅僅是知道一個事情,而且能運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這個事物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科學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使心智直接與事實聯系」。

❷ 請問有什麼比較適合小孩的科學實驗書籍和實驗工具可以讓小朋友接觸簡單的科學實驗,小朋友有八歲了

對游戲中的科學的評論
小孩三歲多就開始喜歡看科學實驗類書籍,比如《365個趣味實驗》、《孩子最愛玩的科學實驗》、《神奇的實驗》、《游戲中的科學:德國最經典的科普讀物》等。有的實驗爸爸帶著一起做過,但是不管做了的還是沒做的實驗,小孩都可以清楚記得書上所說的實驗步驟,並且非常有條理。 今年年初的時候,爸爸在家裡用一個星期精心的備了一次課,課的內容是「神奇的空氣」,包括了十幾個與空氣有關的實驗。 爸爸真是拿出了當年做老師的勁頭,案頭上擺了好幾本參考書,都是小孩經常讀的科學實驗書:《365個趣味實驗》、《孩子最愛玩的科學實驗》、《神奇的實驗》,實驗書上都非常清楚的寫明了實驗步驟。爸爸要做的是選出好玩又容易成功的實驗,並且要能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千萬不能讓他們分心呀! 爸爸為這次試驗搜集了很多材料,還是不夠,又特意去了南大門小百貨,買回來一大把吸管、氣球和漏斗,並在小孩的小黑板上寫好了要完成的實驗內容。 一切准備好之後,爸爸代小孩寫好了一份邀請函,內容是邀請小孩他們班的小朋友來參加這次試驗活動。之後爸爸又和小孩的班主任宴萱老師進行了溝通,最後定下來在周末的時候,由幼兒園的園車送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 周末到了,天氣特別的好,園車載滿了老師家長還有小朋友來到了我們家,爸爸確實還挺能耐,一下子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帶著他們一起做起了實驗,時不時還會向他們提出問題,可愛的家長們的熱心似乎不比孩子們遜色,有的很用心的記下來,准備回家再給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有的帶著孩子一起來探索實驗的奧妙,爸爸媽媽的認真總是會感染 孩子們,這毫無疑問。如果不相信,那就請在生活中去觀察好了! 小孩很喜歡有小朋友到我們家來,如果是到家裡來舉行活動,他就更喜歡了。這次活動應該是在他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說起,他都興致勃勃的樣子,他總是期盼著這樣的活動。只是組織一次這樣的活動,真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和時間,但也是很值得的。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比如可以體會到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會很快樂;可以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志趣相投的人走在一起;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一些東西;快樂的事情是要與人同享的…… 活動過程如下: 1、迎接客人:空中禮花 在二樓陽台放下降落傘、旋轉的魚、紙團 觀察它們的降落速度是否一樣 原理:空氣給運動的物體產生了阻力 2、分組比賽:吸管游戲 分成兩組,每人一根吸管,每組一桶水,一個空盆,兩分鍾內,手不能接觸桶,不能使用其它工具,看哪組將桶里的水弄到盆里多 動員大家團結,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力量,才能使集體的力量最大 原理:大氣壓的作用。手拿吸管,將吸管插入水中,然後按住吸管的一頭,使吸管一端密封。 3、虹吸實驗 延續上一個實驗,提出問題:一根軟管,一桶水,一個空盆,不能讓桶傾斜,能讓水從桶里流到盆里嗎? 演示一遍後,讓大家輪流嘗試是否自己能獨立進行虹吸抽水。 提醒:實驗是允許失敗的,如果你失敗了,不要氣餒,多觀察,有時間以後再來一次。 原理:大氣壓作用 引深:如果軟管足夠長,把軟管拿到很高的時候,也能虹吸抽水呢?不,不能超過大約10米,大氣壓力是一定的。 4、比比誰是吹牛大王:被俘虜的乒乓球 漏斗敞口朝上,將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然後對著小口吹,看誰能將乒乓球吹離漏斗,誰就是吹牛大王。 原理:伯努利定律 5、水怎麼不流進瓶里去呢? 將漏斗插進瓶里,並用橡皮泥把瓶口周圍密封,將一杯水快速倒到漏斗里,看水是否能留到瓶里。誰能想辦法,不用手接觸瓶子和漏斗,讓水流進去。 原理:空氣是要佔住一定空間的 實驗第一部分結束,對於前面的實驗,對哪個感興趣,可以邀別的小朋友一起去做,也可以單獨去做。 進行放風箏、玩風車游戲,增加運動樂趣,認識空氣流動的能量,宣傳風力發電、保護環境的意識 6、拐彎的風:蠟燭的熄滅 點燃一根蠟燭,開始用一塊窄的長方形紙條擋在蠟燭前面,讓小朋友吹,結果吹不滅。然後,把一個圓形的瓶子放在蠟燭前面,一吹就把蠟燭吹滅了。 原理:風能繞過圓柱形的物體。 7、燃燒使杯子粘住了臉盆 准備一個臉盆,裝點水,然後把燃燒的紙放入玻璃杯中,馬上將玻璃杯口朝下蓋到臉盆底部,結果杯子把臉盆吸住了。 原理:燃燒的紙讓玻璃杯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放入水中後,火熄滅,空氣馬上冷卻,體積縮小,杯子內的壓力降低,外面的大氣壓於是將臉盆和杯子壓在一起。 8、不會濕的報紙 將一團紙放在玻璃杯中,然後將玻璃杯口朝下,放入水中,然後拿出水杯,結果水杯中的紙團沒有濕。 原理:空氣占據了空間,水無法進去。 9、對著兩個球中間吹,它們會離開嗎 將兩個球用細線掛起了,離開幾毫米,然後用吸管對著中間吹氣,結果兩個球靠攏了。 原理:伯努利定律,流速較快的地方,壓力小。 10、吸盤的力量真大 原理:大氣壓作用。 全部實驗完成,大家自由選擇做實驗或者閱讀圖書。家長交流。 備註:拉拉好所發評論都是根據我們(大人和小孩)都讀過後,觀察小孩的反應後總結的,小孩看過的書都列在了lalahao.com網站上,期望與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
http://woyou.91cheaper.com/review/169928.html原帖地址

❸ 小學生成語詞典大全蒼什麼翠什麼

這個意思可以用,
蒼蒼翠翠。
蒼翠欲滴。

❹ 幼兒的求知慾的概念

一、科學探究與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

目前學術界對於什麼是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沒有統一的定義。人們比較認同的是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提出的定義:「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①]所以科學探究既包括科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包括學生在學校中運用科學家探索科學所運用的手段、途徑所進行的科學學習。但必須明確的是幼兒學習科學,如果只是學習現成的科學結論,而忽視了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與體驗,那幼兒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應能有效保持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的喜悅與艱辛,促進幼兒主動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習得科學探究思維的方式。

幼兒從出生時起就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摸摸這,動動那,還不停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等相關的問題,充滿了對世界的疑惑與驚奇,難怪人們這樣說:「幼兒像科學家」。的確,「幼兒在每一方面、每一個領域都像科學家一樣……與科學家聯系在一起的許多特質——實驗、好奇心、創造性、理論建構與合作等同樣也是幼兒所具備的特點。」。」[②]然而,幼兒畢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點,把握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學者劉占蘭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的三個不同點:[③](1)幼兒探究的熱情與科學家一樣強烈;(2)幼兒自由探究的程度低於科學家的探究;(3)幼兒探究的每一環節在程度上都異於科學家的探究。幼兒只是簡約地重演科學發現的過程;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還有一個核心的區別,即是幼兒的探究中有濃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學與想像、真實與虛渺等的並存。「兒童的科學並不是近代意義上的純客觀的科學。他的主體發育程度決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頭腦中的世界是詩意的、童話的世界。科學教育並不是把詩意和童話從兒童的生活中驅除出去。實際上,科學教育也難以做到這一點,……要求兒童像現代社會中的成人那樣掌握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這實際上是一種違反了兒童自身發展規律的揠苗助長。」[④]難怪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表白:「我勸告低年級老師說,給孩子們教比例、透視、相稱規律這都很好,但同時也要為孩子的幻想提供廣闊天地,切不可破壞孩子觀察世界的那種童話語言。」[⑤]因此,幼兒的探究學習與科學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認識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是我們把握與分析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基礎與前提。

二、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基本理念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並不是單純灌輸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而是幼兒
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建構的有機結合。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的指導下,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典型或復雜的科學問題入手,通過幼兒主動的探究,通過設計開放性、或生活性、游戲性的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質材料及與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斷的感受中,有所獲得(科學知識經驗),有所體驗(體驗科學的神奇、偉大,激發好奇、探索及熱愛科學之情),有所發現(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理解並形成一些關鍵的科學概念),並在此過程中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實現對傳統學科取向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超越,以及對幼兒主體的尊重,根本在於承認與強調幼兒的科學獨特性。這實質也是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與結果內在統一實現的前提。

(一)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幼兒從一出生就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而且在幼兒的成長中,他們也是越來越由依靠成人的幫助而逐漸發展到更加獨立和自主,變得有能力逐漸主導自己的行動、對自己逐漸自信與認同,並漸漸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積極的知識建構者的意識。所以幼兒探究科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成為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與能動的過程。科學學習應從幼兒的日常已有的科學經驗出發,提供他們直接參與各種科學活動的觀察、操作、實驗、測量、記錄、交流等探究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在老師的協助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比幼兒單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灌輸更有效的多。幼兒盡管年齡小,但他們更希望老師能鼓勵並發現他們的成就,更希望老師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並讓幼兒充分感受與體驗,有所發現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向幼兒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強調幼兒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質材料,使幼兒「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此要明確的是,科學學習強調探究為核心,意味著我們更為關注幼兒在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帶給他們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強調的,科學教育應成為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的過程。探究過程中,幼兒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建構的經驗也不同,對一些科學現象與科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這些體驗與認識的不同才構成了探究過程與靜態科學知識習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兒在探究中、在經歷中理解了科學,理解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到了科學的真正涵義。而且,科學發現的成功與喜悅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曾這樣強調:「兒童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形成了對世界的理解並初具自己的理論。在低年級就應通過為兒童提供以研究為基礎、以探究為中心的經歷,開始構建他們的經驗基礎,這一點很重要。」[⑥]這意味著幼兒科學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而這恰恰也是我們所強調的。

( 三)注重幼兒對一些科學概念的理解與形成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關注幼兒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而且在此基礎上更為關注幼兒的一些科學概念、觀念的形成。如幼兒在獲得生命世界關於動物、植物、人體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著重於幼兒對「生命體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動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和食物。而植物則需要空氣、水分、養分和陽光。只有當環境滿足其需要時生命體才能生存下來。理解生命體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再如,當幼兒探索了有關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後,不是要求幼兒僅僅知道力的不同種類,如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為關注這樣一個概念的理解與形成:「可以通過推或拉改變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況,變化的大小與力的大小相關。」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幼兒在具備豐富科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某些關鍵科學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概念與觀念。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幼兒由於主體發育水平的制約,其探究發現更具幼兒特色,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所致:

1.思維的自我中心傾向。幼兒由於思維的局限性,在認識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傾向,他們不會也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幼兒在認識客觀現象、解釋科學事實時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觀想法與客觀的事實,甚至無視、歪曲事實。如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這樣解釋「天上的星星為什麼眨眼睛?」是因為「每顆星星上都有一個人,拿手電筒對著我們一會兒開、一會兒關。我們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靈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幼兒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幼兒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他們認為大自然的萬物萬事由於各種看不見的精靈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東西還和人一樣有感覺與意識。所以在認識事物時,往往物我不分,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這就是幼兒意識中的「泛靈化」心理。這種「泛靈化」心理使得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往往從主觀願望出發,或賦予萬物以靈性。如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了小雞與小鴨的腳爪,並嘗試分析為什麼小鴨子會游泳,而小雞不會游水時,很多孩子這樣解釋道:「小鴨子能游泳是因為它勇敢,小雞不會游水是不勇敢。」

3.思維的直覺、非邏輯性。幼兒的思維雖然開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其思維仍帶有直覺性。他們在分析客觀事物、科學現象時往往不能抓住本質,對事物及關系的認識與解釋只是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或想像來進行,而且明顯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這就使得他們的理解往往缺乏邏輯。如老師在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時,孩子們解釋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沒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覺可不行」,「因為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它不能只照一個地方。」

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幼兒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事物及其現象的解釋往往受其認知特點及思維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學性」,即人們所說的「天真理論」(樸素理論或幼兒的科學)。所以盡管有時幼兒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一些客觀的依據,但他們似乎很難打破他們原有的「理論」,故其探究、體驗基礎上的發現,包括科學的概念,會表現出濃厚的幼兒特點,與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有所不同,否則這些概念的掌握與形成過程必然也是幼兒被動的、接受的過程,這樣就又會使幼兒的學習再次回到學科取向的巢穴。這也是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精髓所在。

(四)強調科學學習活動的開放性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應該是開放的活動。這種開放性最為根本的是幼兒探究的開放性,它決定了幼兒的科學學習不是禁錮在單純的直接教知識,而是更為強調幼兒在操作、感受、體驗、思考、假設、存疑、歸納、整理、表達與交流基礎上的學習與發現,這比簡單的直接教授科學知識更具開放性與挑戰性,更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

其次開放性指科學學習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途徑、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有較大的選擇機會與創新空間。內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精心選擇的、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實、典型而又適合幼兒思維水平的科學問題。在活動的途徑上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結構性比較高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是結構性較低的、自主性區域探索活動,還可以是游戲形式的小實驗、小製作等。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可以是全班進行的集體活動,也可以是小組活動,還可以是個別的輔導活動,這樣就可以使科學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幼兒的科學學習需要;

再次是要引導幼兒利用廣泛的資源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會等都是幼兒進行科學學習取之不盡的資源。所以應將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理解與體驗,並不斷豐富他們的科學學習經歷。

(五)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科學問題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與傳統的學科取向的科學教育活動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統的學科體系,從簡單問題、單一變數入手,去揭示每一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而是比較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這些真實問題的解決出發進行設計,如「為什麼門一開,風鈴就會叮咚作響?(探究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不一樣的紙,它的吸水速度一樣嗎?(探究水的滲透現象及不同紙張的吸水性)」,「螞蟻最愛吃什麼?螞蟻是如何搬動食物的?(觀察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與運動方式)」,「為什麼種子不發芽?(探索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為什麼噴泉能噴出水來(探究在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水噴的越高)?」「鏡子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鏡子的折射現象)」……這樣就使過去遠離幼兒生活的科學變得與幼兒越來越近,使幼兒在解決日常生活、游戲中一些科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學現象,學習到了一些科學知識,真正體驗到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在特定情境中的問題解決進一步幫助幼兒建構了科學知識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科學並不遙遠,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然,關注幼兒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並不是說要把幼兒的科學教育帶入茫茫無邊的凌亂生活之中,而是強調從一些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入手進行設計,把科學的學科知識學習融入幼兒的生活、游戲之中,通過生活、游戲中的問題把幼兒引向對某些科學概念的探究上,讓幼兒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科學,學習科學。

(六)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究時間,耐心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幼兒由於生理、心理及認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們的探究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相比更具有反復性與困難性。所以在科學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允許幼兒以自己的學習速度不斷地嘗試、操作、實驗,允許幼兒以自己的經驗個性化地理解與表達科學的概念與現象,也允許幼兒發生錯誤,出現反復。正如《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所言:「對許多學生來說,面對他們先前的錯誤概念並對他們加以改變是一個艱難的智力挑戰。」[⑦]因此在幼兒的探究發現中,需要教師更具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反復嘗試,多次試誤,尋求答案,最終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七)強調「互動——建構」:在手動、心動、口動、他動中建構對科學的理解[⑧]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是以自發概念(日常生活概念)為中介的,幼兒必須把自發概念融入到科學概念體系中,以他的經驗來思考科學概念,並且在具體與抽象概念間來回互動,最後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兒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動中教師應以幼兒自發概念為探究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積極「協助」幼兒理解並發展科學概念。但由於幼兒的自發概念來源於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因而需要通過教師提供「鷹架」,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引導幼兒逐漸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手動:即實踐。手動即親手操作並探索物質材料的活動,包括操作、製作、實驗、飼養、種植、採集、記錄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學現象,驗證科學結論,理解科學問題的實質。作為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直接經驗,並逐漸擴展到用耳傾聽、用眼觀察,用鼻嗅察、用口試嘗、用手碰觸操作。讓幼兒在真實與自然的環境中自主探索,通過幼兒具體操作、擺弄、探索材料獲得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心動:即思考。是指在幼兒動手操作探索時促動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擺弄物質材料並擴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動,就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嘗試對問題做出假說或解答。如關於「有趣的噴泉」活動,老師為每組幼兒提供注滿水的瓶子、針管、打有一至四個孔的瓶蓋,通過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兩個孔和三個孔比,哪個噴得高?」,並引導幼兒不斷進行操作、猜測、實驗,幼兒直觀地觀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噴的越低,孔越少,水噴的越高」這一現象,理解了有關壓力與壓強關系的現象,同時獲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技能;

口動:即交流討論。是指幼兒把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動腦做出的假設及動手操作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的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個人發言、小組交流及全班課堂討論方式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互動交流,通過討論幫助幼兒澄清自己的思路,或從他人那裡獲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觀點,促進概念的理解,或通過討論,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調整自己的觀念,或通過幼兒之間的協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
他動:即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時,除了要做到使幼兒手動、心動、口動外,還必須使其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戶外環境、區域(角)環境要精心布置,以利於幼兒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時提供,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有利於幼兒解決問題所需,另外,活動時間也應彈性調整,以符合幼兒實際探究等。

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倡導教師必須為幼兒搭建科學學習的「鷹架」,從幼兒的自發概念或天真理論入手,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與幼兒互動對話、一起學習,共同建構科學。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說:「科學教育應該是實際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心智應當直接與事實發生聯系,他不僅僅是知道一個事情,而且能運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這個事物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科學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使心智直接與事實聯系」。

❺ 一年級的男孩子,性格開朗,但是有點靦腆的活潑,適合看什麼書

一年級新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多,家長可多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比如,吃飯之後,睡覺之前,花半個小時左右完成閱讀。但閱讀並不意味著就是閱讀漫畫一類的消遣讀物,事實上,閱讀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加強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文學鑒賞水準和審美水準,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效力。正所謂,滴水穿石,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識字,這時候如果能把握好培養閱讀興趣的時機,對於孩子在整個小學的學業都會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一年級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給孩子選擇任何書籍,目的都是為了讓他們保持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是認識更多的字。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在寒假中閱讀的書籍,最好是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內容有趣生動的。按照一年級孩子的幾大閱讀興趣,先在這里分類推薦幾種書目:
一、童話類: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喜歡讀童話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想像力豐富,能滿足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級孩子喜歡的童話大都是比較貼近他們生活的,比幼兒園里讀的那些小雞小鴨的故事情節更為曲折的,而且富有幽默感的。比如:

《里的童話》--適合喜歡幻想,性格又有點活潑外向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個大故事裡包含的無數小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外當推銷員的爸爸,小女兒要他每晚給她講一個故事。於是,無論在什麼地方,他每晚都打給小女兒講個故事。這本書里包含了他講的六十多個故事。由於費的緣故,這些故事都比較短,在哪天他做成生意的時候,故事就會長一些。不過不管故事是長還是短,都是非常有趣的哦。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適合想法另類,性格又有些內向靦腆的男孩和女孩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只是默默的成長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切都還柔軟。任何都沒成方圓。的發展。安靜的存在。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奇思異想隨處可拾,大智慧卻往往深藏於最簡單的話語里,

《小熊維尼·阿噗》、《阿噗角小屋》--適合喜歡小動物,又愛聽有趣搞笑故事的男孩和女孩
米爾恩最初創作小熊維尼的故事是個意外,他只是將自己在床上講給兒子的故事寫出來。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小熊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是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子的故事,它講的就是美好的童年。
二、詩類:
一年級的孩子對語言的韻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詩仍然會博得他們的青睞,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喜歡的詩通常有一定長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謠復雜得多,並且,內容有一定的情節性,一般來說,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詩最為受他們的歡迎。比如:

《閣樓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適合喜歡異想天開、個性開朗的男孩和女孩
隨意而安然的線條和文字,一個又一個可愛的小畫面,有趣、極富想像力的詩句加上看起來笨拙可愛的黑白畫,恰到好處。每個人都有奇思妙想,而《閣樓上的光》給我們描繪的是童真,歡快,充滿哲理的那一部分。最讓人喜歡的是它捕捉孩子心理的那份透徹,比如這一首:
現在我要躺下來睡覺,
真誠地向我的主祈禱,
如果我在醒來前死去,
求主讓我的玩具都壞掉。
這樣別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們……
阿門。

《當我很小的時候》--適合心地單純、個性溫柔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本包括了四十幾首兒童詩的詩集,A.A.米爾恩通過這些押韻而又詼諧的故事詩展示了一個自在的童心世界,詩中展現出的許多生活細節,比如在玻璃窗戶上賽跑的兩個小雨點,是只有孩子的目光才能看見的趣味。
三、圖畫書類:
一年級孩子適合讀的圖畫書非常之多,實際上,圖畫書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可以讓識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級新生從聽故事順利過渡到自主閱讀,是最為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讀物。比如:

《派老頭和搗亂貓》(全8冊)--適合調皮多動、善於發現細節問題的男孩和女孩
從前有個老頭叫派森,人們叫他「派老頭」。他一個人住在鄉下一座小木里,常常覺得有點孤獨。鄰居大媽送給派老頭一個紙盒子,裡面放著一隻小貓叫菲菲。菲菲有點頑皮,派老頭有點古怪,派老頭和搗亂貓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晴天有時下豬》(全7冊)--適合喜歡無厘頭搞笑、又有點自卑感的男孩和女孩
則安是一個經常被人笑話的孩子,他寫的荒誕的天上下豬的故事幾乎能深入每個孩子的心,這不是因為他漫畫式的表達有多麼幽默搞笑,而是因為他的故事其實反映出了每個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把自己的傷心、高興、幻想,都寫下來,成為一個能讓自己也讓別人快樂的故事--「畫完漫畫,心裡好受多了,盡管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失敗的事情,可自己也被逗笑了。往後再碰上這樣的事,就自己畫漫畫吧。」

四、動手動腦類:
寒假期在家裡讀書,如果讀的是可以結合書中描寫的方法做一些游戲或者是試驗的書,會讓孩子感覺更加開心,而且這類書籍也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大有好處。比如:

《創意繪畫:用物體畫畫》、《創意繪畫:用拼貼畫畫》--適合喜歡畫畫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套分外有趣的書,全都是一些簡單和基本的形狀,生活里看得見的東西,卻一筆一筆地就畫出了這么多豐富的事物和圖畫了,很是意外。熱情地站在孩子們的位置感覺一下,一定會有些吃驚和興奮。孩子們會說,哈,我也會畫!

《兒童創意手工:寢室里的用品》、《兒童創意手工:溫馨的禮物》、《兒童創意手工:溫馨》、《兒童創意手工:友情的紀念》--適合喜歡做手工的男孩和女孩
這套多彩且富有想像力的書,教會孩子讓自己的卧室變成一個富有個性的特殊空間,為家人、朋友還有自己不同的禮物,還有許多玩具和做游戲的方法。書中的手工圖片都是全彩的,非常漂亮,書中介紹的手工稍微加點色彩和細節變化,就會變得和原來完全不同,可以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激發無窮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I SPY 視覺大發現》(全8冊)--適合喜歡猜謎語和找東西的男孩和女孩
一個非常簡單的找東西的游戲,卻構成了一套非常不簡單的游戲書,它可以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著迷。在游戲中讓孩子的觀察力變得更細致、反應更敏捷。而最關鍵的一點是,這是一套可以讓孩子和家人、親朋好友共讀的書,這些找東西的視覺游戲既可以讓孩子一個人自得其樂,也可以在睡前飯後大家一起讀,互相比賽,也許最終你無法確定你和你的孩子誰更喜歡它,因為,你會發現在和孩子比試觀察力方面,你未必總是贏家!

《游戲中的科學》--適合喜歡做小試驗的男孩和女孩
太陽當空的時候,大樹下面的陰影和樹葉間隙的形狀往往不一樣,它們是圓形的光圈,這樣的現象,注意到過嗎?想一個簡單的辦法來測試是否有微小的電流,哪怕小到只是銅絲和鋅絲插入土豆產生的電流。想到過用人人都有的耳塞嗎?這本書包含了多個精彩的科學探索游戲!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書的指引,在最普通的地方以最普通的方式,充滿樂趣地探究科學。大自然突然變得那麼親切,那麼容易理解。科學殿堂沒有門檻,讀過這本書的孩子,不僅僅能學會幾百個游戲,還會產生出終身對科學的熱愛!

推薦:一年級學生全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五萬字,背誦古詩文或兒不少於15首。

必背古詩15首:

《詠鵝》唐 駱賓王 《春曉》唐 孟浩然

《靜夜思》唐 李白 《遊子吟》唐 孟郊

《登鸛鵲樓》唐王之渙 《七步詩》魏 曹植

《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 《小池》宋 楊萬里

《憫農》(鋤禾日當午)《憫農》(春種一粒粟)唐 李紳

《詠柳》唐 賀知章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唐杜甫

《江雪》宋 柳宗元 《尋隱者不遇》宋 賈島

《江南》 漢樂府

注:出自《古詩文誦讀》、《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幼兒學唐詩首》 《看圖識字學唐詩》等書。

兒類

《彩圖兒詞典》 《好習慣兒》

《好漂亮的--注音童謠》 《五彩童謠》

《中國新童謠》 《謠迷首》

《趣味兒大聲讀》

童話類

《格林童話》 《安徒生童話》

《中國民間童話》 《個童話》紅卷、藍卷

世紀寶貝系列叢書《我讀童話》

《夜好童話》 《影響孩子一生的個童話》

寓言類

《伊索寓言》(注音版)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畫龍點睛》 《鶴立雞》 《囫圇吞棗》

《雪中送炭》 《一葉障目》 《掩耳盜鈴》

《左顧右盼》

注:出自《成語三百則》、世紀寶貝系列叢書《我讀成語》

注音彩圖版《成語故事詞典》

民間故事

彩圖版 《元宵節的傳說》 《清明節的傳說》《菊花仙子》 《老子過函谷關》《火把節的傳說》 《清官故事》 《名人名士故事》 《百鳥朝鳳》

神話故事

《女媧補天》 《開天》

《寶蓮燈》 《精衛填海》

《誇父追日》 《嫦娥奔月》

《試金石》 《龍女拜觀音》

《後羿射日》

知識類:

卡通版《十萬個為什麼》 《天動物趣事》

《天兵器博覽》 幼兒啟蒙《四季網路》

❻ 幼兒園的科學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中科學探索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的科學游戲更偏重於游戲所體現的科學領域發展目標,而集體游戲中的科學探索更偏重於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和對幼兒的探索引導。

❼ 4周歲寶寶適合看什麼書

下面這些書都是我家寶寶特別喜歡的,推薦給你
1、
寶寶啟蒙
經典故事1-3
共30冊
環裝嬰幼兒認知啟蒙
2、左右腦開發系列全新升級版
左腦開發+右腦開發
4歲
3、左腦/右腦貼貼畫4歲
4、小紅花
動腦貼貼畫
4-5歲
5、語言潛能早開發:4-5歲
6、
邏輯狗第二階段
帶板
適合4-5歲
7、幼兒益智神奇貼紙
8、階梯數學4歲
9、幼兒最好奇的
十萬個為什麼
10、4-5歲親子游戲100例
11、365夜寶寶睡前故事
12、中國幼兒潛能階梯科學開發•4~5歲:語言訓練
13、中國幼兒潛能階梯科學開發•4~5歲:智力開發
14、中國幼兒潛能階梯科學開發•4~5歲:創意美工
15、妙趣科學立體書翻翻書(高幼版
4歲以上)
都是我在淘寶洛洛書屋買的,孩子很感興趣。我開始也是不知道該給孩子選什麼書,後來聽了一個朋友的經驗確實很受益,說給你聽聽希望對你有用。「給孩子選書時不能靠自己的感覺把很多書都給過濾掉,孩子看的書不要太局限,要什麼書都看。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說你不認字這書你看不了之類的話,因為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負面暗示,容易讓孩子對書失去興趣。「

❽ 有哪些書適合一年級的孩子閱讀

一年級新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多,家長可多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比如,吃飯之後,睡覺之前,花半個小時左右完成閱讀。但閱讀並不意味著就是閱讀漫畫一類的消遣讀物,事實上,閱讀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加強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文學鑒賞水準和審美水準,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效力。正所謂,滴水穿石,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識字,這時候如果能把握好培養閱讀興趣的時機,對於孩子在整個小學的學業都會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一年級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給孩子選擇任何書籍,目的都是為了讓他們保持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是認識更多的字。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在寒假中閱讀的書籍,最好是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內容有趣生動的。按照一年級孩子的幾大閱讀興趣,先在這里分類推薦幾種書目:
一、童話類: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喜歡讀童話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想像力豐富,能滿足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級孩子喜歡的童話大都是比較貼近他們生活的,比幼兒園里讀的那些小雞小鴨的故事情節更為曲折的,而且富有幽默感的。比如:

《電話里的童話》——適合喜歡幻想,性格又有點活潑外向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個大故事裡包含的無數小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外當推銷員的爸爸,小女兒要他每晚給她講一個故事。於是,無論在什麼地方,他每晚都打電話給小女兒講個故事。這本書里包含了他講的六十多個故事。由於電話費的緣故,這些故事都比較短,在哪天他做成生意的時候,故事就會長一些。不過不管故事是長還是短,都是非常有趣的哦。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適合想法另類,性格又有些內向靦腆的男孩和女孩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只是默默的成長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切都還柔軟。任何都沒成方圓。自由的發展。安靜的存在。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奇思異想隨處可拾,大智慧卻往往深藏於最簡單的話語里,

《小熊維尼·阿噗》、《阿噗角小屋》——適合喜歡小動物,又愛聽有趣搞笑故事的男孩和女孩
米爾恩最初創作小熊維尼的故事是個意外,他只是將自己在床上講給兒子的故事寫出來。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小熊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是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子的故事,它講的就是美好的童年。
二、詩歌類:
一年級的孩子對語言的韻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詩歌仍然會博得他們的青睞,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喜歡的詩歌通常有一定長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謠復雜得多,並且,內容有一定的情節性,一般來說,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詩最為受他們的歡迎。比如:

《閣樓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適合喜歡異想天開、個性開朗的男孩和女孩
隨意而安然的線條和文字,一個又一個可愛的小畫面,有趣、極富想像力的詩句加上看起來笨拙可愛的黑白畫,恰到好處。每個人都有奇思妙想,而《閣樓上的光》給我們描繪的是童真,歡快,充滿哲理的那一部分。最讓人喜歡的是它捕捉孩子心理的那份透徹,比如這一首:
現在我要躺下來睡覺,
真誠地向我的主祈禱,
如果我在醒來前死去,
求主讓我的玩具都壞掉。
這樣別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們……
阿門。

《當我很小的時候》——適合心地單純、個性溫柔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本包括了四十幾首兒童詩的詩集,A.A.米爾恩通過這些押韻而又詼諧的故事詩展示了一個自由自在的童心世界,詩歌中展現出的許多生活細節,比如在玻璃窗戶上賽跑的兩個小雨點,是只有孩子的目光才能看見的趣味。
三、圖畫書類:
一年級孩子適合讀的圖畫書非常之多,實際上,圖畫書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可以讓識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級新生從聽故事順利過渡到自主閱讀,是最為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讀物。比如:

《派老頭和搗亂貓》(全8冊)——適合調皮多動、善於發現細節問題的男孩和女孩
從前有個老頭叫派森,人們叫他「派老頭」。他一個人住在鄉下一座小木房裡,常常覺得有點孤獨。鄰居大媽送給派老頭一個紙盒子,裡面放著一隻小貓叫菲菲。菲菲有點頑皮,派老頭有點古怪,派老頭和搗亂貓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晴天有時下豬》(全7冊)——適合喜歡無厘頭搞笑、又有點自卑感的男孩和女孩
則安是一個經常被人笑話的孩子,他寫的荒誕的天上下豬的故事幾乎能深入每個孩子的心,這不是因為他漫畫式的表達有多麼幽默搞笑,而是因為他的故事其實反映出了每個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把自己的傷心、高興、幻想,都寫下來,成為一個能讓自己也讓別人快樂的故事——「畫完漫畫,心裡好受多了,盡管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失敗的事情,可自己也被逗笑了。往後再碰上這樣的事,就自己畫漫畫吧。」

四、動手動腦類:
寒假期在家裡讀書,如果讀的是可以結合書中描寫的方法做一些游戲或者是試驗的書,會讓孩子感覺更加開心,而且這類書籍也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大有好處。比如:

《創意繪畫:用物體畫畫》、《創意繪畫:用拼貼畫畫》——適合喜歡畫畫的男孩和女孩
這是一套分外有趣的書,全都是一些簡單和基本的形狀,生活里看得見的東西,卻一筆一筆地就畫出了這么多豐富的事物和圖畫了,很是意外。熱情地站在孩子們的位置感覺一下,一定會有些吃驚和興奮。孩子們會說,哈,我也會畫!

《兒童創意手工製作:寢室里的用品》、《兒童創意手工製作:溫馨的禮物》、《兒童創意手工製作:溫馨製作》、《兒童創意手工製作:友情的紀念》——適合喜歡做手工的男孩和女孩
這套多彩且富有想像力的書,教會孩子讓自己的卧室變成一個富有個性的特殊空間,為家人、朋友還有自己製作不同的禮物,還有許多製作玩具和做游戲的方法。書中的手工圖片都是全彩的,非常漂亮,書中介紹的手工稍微加點色彩和細節變化,就會變得和原來完全不同,可以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激發無窮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I SPY 視覺大發現》(全8冊)——適合喜歡猜謎語和找東西的男孩和女孩
一個非常簡單的找東西的游戲,卻構成了一套非常不簡單的游戲書,它可以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著迷。在游戲中讓孩子的觀察力變得更細致、反應更敏捷。而最關鍵的一點是,這是一套可以讓孩子和家人、親朋好友共讀的書,這些找東西的視覺游戲既可以讓孩子一個人自得其樂,也可以在睡前飯後大家一起讀,互相比賽,也許最終你無法確定你和你的孩子誰更喜歡它,因為,你會發現在和孩子比試觀察力方面,你未必總是贏家!

《游戲中的科學》——適合喜歡做小試驗的男孩和女孩
太陽當空的時候,大樹下面的陰影和樹葉間隙的形狀往往不一樣,它們是圓形的光圈,這樣的現象,注意到過嗎?想一個簡單的辦法來測試是否有微小的電流,哪怕小到只是銅絲和鋅絲插入土豆產生的電流。想到過用人人都有的耳塞嗎?這本書包含了400多個精彩的科學探索游戲!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書的指引,在最普通的地方以最普通的方式,充滿樂趣地探究科學。大自然突然變得那麼親切,那麼容易理解。科學殿堂沒有門檻,讀過這本書的孩子,不僅僅能學會幾百個游戲,還會產生出終身對科學的熱愛!

推薦:一年級學生全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五萬字,背誦古詩文或兒歌不少於15首。

必背古詩15首:

《詠鵝》唐 駱賓王 《春曉》唐 孟浩然

《靜夜思》唐 李白 《遊子吟》唐 孟郊

《登鸛鵲樓》唐王之渙 《七步詩》魏 曹植

《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 《小池》宋 楊萬里

《憫農》(鋤禾日當午)《憫農》(春種一粒粟)唐 李紳

《詠柳》唐 賀知章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唐杜甫

《江雪》宋 柳宗元 《尋隱者不遇》宋 賈島

《江南》 漢樂府

註:出自《古詩文誦讀》、《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幼兒學唐詩100首》 《看圖識字學唐詩》等書。

兒歌類

《彩圖兒歌詞典》 《好習慣兒歌》

《好漂亮的歌——注音童謠》 《五彩童謠》

《中國新童謠》 《歌謠迷350首》

《趣味兒歌大聲讀》

童話類

《格林童話》 《安徒生童話》

《中國民間童話》 《100個童話》紅卷、藍卷

世紀寶貝系列叢書《我讀童話》

《365夜好童話》 《影響孩子一生的101個童話》

寓言類

《伊索寓言》(注音版)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畫龍點睛》 《鶴立雞群》 《囫圇吞棗》

《雪中送炭》 《一葉障目》 《掩耳盜鈴》

《左顧右盼》

註:出自《成語三百則》、世紀寶貝系列叢書《我讀成語》

注音彩圖版《成語故事詞典》

民間故事

彩圖版 《元宵節的傳說》 《清明節的傳說》《菊花仙子》 《老子過函谷關》《火把節的傳說》 《清官故事》 《名人名士故事》 《百鳥朝鳳》

神話故事

《女媧補天》 《盤古開天》

《寶蓮燈》 《精衛填海》

《誇父追日》 《嫦娥奔月》

《試金石》 《龍女拜觀音》

《後羿射日》

知識類:

卡通版《十萬個為什麼》《365天動物趣事》

《365天兵器博覽》幼兒啟蒙《四季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