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統計幼兒最受歡迎的游戲和游戲活動區
《活動區游戲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學習反思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總結近幾年來我園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游戲在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游戲和教學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許多場合,游戲成了各級教學目標、按教師的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而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卻悄悄的被游戲替代了。事實上,游戲和教學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例如,在音樂游戲《小貓捉老鼠》中,既能培養幼兒對音樂本身的節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現美,又能培養幼兒的勇敢、機智的良好品質,通過彎腰、跑跳的表演,還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通過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讓游戲活動成為孩子主動活動的情況下獲得各領域學習和發展的一種途徑。既促進了幼兒在各領域的發展,又能讓幼兒在想像和游戲世界中自主創造、自由表達。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實現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整合,使幼兒園課程變的更為完善、更為生動,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只有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各自的性質和價值,這樣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價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游戲和教學這兩者各自的價值。
二、游戲活動可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游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又可讓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然後讓孩子依葫蘆畫瓢,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激發了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它就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的非常開心,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圖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的問:「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我的小鴨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它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老師趁熱打鐵:「小鴨怎樣才能做出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的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的輕松又自然,整個過程孩子們是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進行的。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同時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了知識技能。
三、游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的區域活動充滿陽光與樂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們粘貼了各種棋盤,孩子們可以自由的下棋,整個游戲過程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孩子們的良性競爭、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添設了迷宮、沙包、跳繩、滾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動時間,一簇一簇的孩子在盡情地玩著各式各樣的益智游戲,使幼兒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這種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讓孩子受益無窮。
四、游戲能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形成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基礎,而且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過游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如「我是環保小衛士」游戲,讓幼兒先在戶外活動,再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垃圾,隨後讓他們把發現的進行分類,哪些垃圾是孩子扔的,哪些垃圾是大人扔的,引導幼兒討論處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方法,從而使幼兒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和廢物利用的道理。在一系列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游戲中,懂得人和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引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並在這過程中逐步意識到環境道德的行為准則和概念,讓孩子逐步養成愛護綠化、愛清潔、講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節約用水用電等良好習慣,知道怎樣做對環境有利,怎樣做對環境不利,懂得損壞環境是不好的。這些以科學知識為背景建立起來的道德情感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找到游戲與課程的最佳結合點,達到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以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2. 幼兒教師如何設計幼兒區域活動游戲
開展、設計區域游戲
還要發揮幼兒區域游戲的自主性
教師應抓好四個環節
發揮區域游戲的四種功能
第一個環節:自製操作材料——凸顯有效互動
為讓幼兒與教師、同伴、材料形成有效的全方位互動,教師應提供機會讓幼兒成為材料的提供者和製作者,把自主發展的權利交給幼兒。多層次的選擇和自製材料,能夠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和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第二個環節:自定活動規則——彰顯當家作主
幼兒對成人制定的規則總是無法自覺遵守,而通過自己親身體驗而形成的規則能很快轉化為幼兒的內在需要,並自覺地轉化為幼兒的外部行為。讓幼兒當家作主,成為制訂規則的主人,掌握制訂規則的權利,能有效保證幼兒自覺地遵守規則、有序地快樂游戲。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問題——鼓勵自我成長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幼兒獨立開展游戲;多觀察,少干預;多放手,少包辦;多鼓勵,少指責。當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給幼兒,而應及時以適宜的方式應答,讓他們在自我嘗試、自主探究中獲得自我成長。
第四個環節:自選結束形式——體現人文關懷
區域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希望早點結束游戲,有的幼兒意猶未盡,希望多玩一會兒。教師可把游戲結束形式的決定權交給幼兒,讓幼兒自主選擇結束形式,從而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體現出真正的人文關懷。
3. 怎樣組織和指導幼兒區域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在幼兒班級中進行區角游戲活動,主要是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投放各種材料,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寓教育於各項游戲活動之中。
2創設區角游戲的意義
(1)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2)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3)增強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4)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5)體驗從游戲中帶來的成就和滿足感。
3區角游戲的創設和作用
(1)圖書區:主要作用是利用收集到的圖書、識字卡片、報紙等擺設成書店,為幼兒布置一個安靜的環境,培養幼兒觀察、閱讀能力。
(2)生活區:主要作用是通過頭飾、圍巾、鞋、襪、帽子、布娃娃等,讓幼兒自由組合、穿戴,發展幼兒審美和創造美得能力。
(3)手工區:主要作用是通過撕、貼、畫、系、剪等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4)表演區:主要通過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運用創造性和想像力反映生活的一種游戲,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要開設:葯店、超市、銀行、小吃吧、理發店等。
(5)益智區:主要通過走迷宮,拼圖等益智性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
(6)建構區:主要是利用鞋盒、塑料瓶、卡片、硬紙板等搭建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空間知覺,發展幼兒動手創造、想像思維和合作交流能力。
4區角內容的設置
(1)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區域活動的創設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開設不同的區角活動,加強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並根據幼兒的玩耍狀態,合理的進行 及 時 添 加 和 補 充。例如:生活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重量較輕,體積偏大的玩具,便於取放。而中大班孩子動手能力強,在提供游戲材料時,可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提供精密性和多樣性的玩具,以滿足他們的創造和設計發展的需求。生活區,在設置上也要注意根據年齡特徵安排材料,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年齡較小的小班,如洋娃娃、玩具熊、鞋、襪等,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而開心超市、醫院、游樂場這些區角可設在中大班。這些服務項目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便於增強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充分了解、參與的基礎上進行人際交往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2)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設置區角游戲活動,我們會發現幼兒的已有能力、經驗和興趣及性格方面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比如有的區域女孩喜歡,有的區域則是男孩喜歡,有的喜歡生活區,有的則喜歡益智區,不同年齡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也在不斷的轉移。因此,我們在設置區域時應根據幼兒不同的興趣點設置不同的區域。讓幼兒喜歡玩,在玩中學。
5區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
(1)如何開設區角游戲,我認為要給幼兒提供適合幼兒玩耍的材料。例如:我們在自然區播撒了很多的蔬菜種子,讓孩子自由觀察並且准備本子進行觀察記錄,孩子們非常認真的寫觀察記錄,寫下什麼時間什麼種子發芽了,什麼時候長出嫩葉,每天都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通過體驗發現、分析、思考、理解和嘗試歸納自己以及同伴所記錄的變化,這樣,使幼兒在觀察學習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看、想想、做做、比比,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樣化,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2)要根據幼兒玩耍的興趣和熱情定期的投入新的材料。
(3)教師要向幼兒講解每個區角游戲怎麼玩,必要時可以請幾個幼兒配合示範具體的操作方法,給幼兒講解操作規則。
(4)教師要尊重幼兒,讓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游戲內容,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安排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這一點是區角游戲的活動重點,在幼兒操作時教師要怎樣正確的引導呢?我覺得要以指導、支持、觀察為重。觀察幼兒是否對准備的活動材料有興趣,是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准備了游戲材料,材料是否有吸引力。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探索情況。如,玩的最多的是哪些游戲,幼兒最感興趣的是哪些材料;觀察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並且適當的指導幼兒完成游戲。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要信任幼兒,要耐心等待,不能隨意批評、指責幼兒,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給幼兒適當的指導和幫助,為幼兒營造一個開心、輕松、自由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快樂游戲、主動學習。
(5)就是游戲評價,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在區角幼兒開始和結束評價時教師是組織者,通過與幼兒的討論,教師來激發幼兒創造性和分享游戲經驗帶來的快樂,並了解幼兒的情況,為幼兒提供適時的幫助,評價的方式可以採用互評,自評、老師評等等。通過評價讓幼兒體驗自己和同伴合作的感受,分享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願望。
總之,開展區角游戲活動,就是要以讓幼兒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探索和學習,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合理有效的對幼兒進行幫助和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讓孩子在快樂的開放性游戲中自由的探索、發揮和成長。
4. 如何更好的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
一、充分利用有限空間,科學投放材料 在當前學位緊張的情況下,多數公辦幼兒園在滿負荷運作。面對這一現實制約,本著節約的精神,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人手開展區域游戲活動。 首先,隨著孩子數量的增加,很多幼兒園面臨活動面積較小,且各班級孩子人數較多,班級物品擺放比較擁擠的問題。這導致在開展游戲時總要浪費很多時間去擺放材料,孩子的游戲時間無法得到保證,也影響了游戲區域的布置。為縮短游戲前大量擺放的時間,減輕老師們的負擔,保證孩子的游戲時間,幼兒園可以將走廊、美術室、科學發現室、幼兒圖書室等輔助性教學區合理利用起來,並給每班配置相應的區角櫃,擺放幼兒游戲所需的材料,由此解決這一問題。[2] 其次,要充分發揮全園教職工的聰明才智,與幼兒一起動手布置區域環境,這樣既能鍛煉老師和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為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材料。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用空易拉罐做成分割區域的小柵欄,廢舊的奶箱和水果箱則變成「娃娃家」游戲中的小電冰箱、小洗衣機、小桌子、小椅子、小電腦、小空調等。 二、開發活動區的公共價值,嘗試打破班級界限 為更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減輕老師們的工作量,幼兒園可以打破班級界限,讓區域活動更活。由於區域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游戲,[3]而不是由教師事先設定教學程序,引導幼兒一步步按教師的思路完成的活動,因此在教師創設的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環境中,應由幼兒自己設定游戲目標、規則、方法,在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已的設想,並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向自己挑戰。這就要求各班的游戲區域有盡可能多的材料,能夠創設出盡可能豐富的環境。這也就意味著,在區域游戲活動材料的投放和布置上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如果一味地讓老師更換游戲材料或游戲內容,就會加大老師們的工作量。如果將各班游戲在班組內交換,就既能節約材料,又給幼兒提供了不斷面對新的人、事、物及情境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寬廣的交往空間。孩子們在交往中的對象、擔當的角色、操作與交流的方式與過去那種一味由教師安排的方式相比,都將有很大的改變。 隨著「區域交換」的出現,眾多的人、事、物組成錯綜的關系,使幼兒遭遇更復雜的問題情境,班與班之間出現了合作、競爭、謙讓、為班集體爭取榮譽等活動,幼兒從中體驗到更豐富的社會性情感。區域的交換由此大大地豐富了幼兒的認知與社會性活動經驗,提高了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也促進了教師間的互動與合作。 三、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指導策略,發揮教師引導的積極作用 區域活動本是能夠滿足孩子主動學習、自主發展需要的有效活動形式,但是目前教師在區域指導過程中常常運用一些指令性的語言,如「這樣做不對!」「你應該這樣做!」等,對孩子的行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與行動,是不利於兒童自主學習的。為改變這一現象,教師應更多地運用以下「開放性」的指導策略,保護孩子自主探究的慾望。 (一)善退——「轉讓式」語言的運用 孩子總是有一定的依賴性,當他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許不願意自主地嘗試、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會更多地選擇更為便捷的方式,那就是向教師求助。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妨試著把問題轉移,讓孩子欣然、主動地接受挑戰。如在建構區里,孩子們都想用積木搭建高架橋。可是搭了一段時間,橋只搭了一半,始終沒有成型,孩子們處於簡單擺弄的狀態。當老師經過時,孩子們開始求助。這時老師故意露出詫異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麼搭好?誰能幫幫我嗎?"一個孩子主動上前回應道:「老師,看我來給你搭一個吧。」這個孩子邊說邊和身邊的其他孩子一起繼續游戲起來。 (二)善推——「暗示性」語言的運用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教師的任務是向學生輸出知識。而現代的教育模式正在不斷地發生轉變,教師更多地需要觀察孩子的變化,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需要,推動孩子不斷進步,而探索過程仍然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4]暗示即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方式,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並沒有直接將游戲的方式、方法傳授給孩子,而是通過相對間接的語言介入,幫助孩子尋找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幼兒園中大班,孩子們對教師暗示性的語言已經能夠較好的領會,這不但可以保護孩子自主探究的慾望,同時也為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游戲奠定了基礎。如在美工區里,孩子們正在製作高樓,有個男孩直接選擇了較難的製作方法,用剪刀剪開牙膏盒,但是嘗試了十多次,還是沒有成功,他有些氣餒了,將盒子、剪刀一把甩在桌上。這時,老師走到他跟前,輕輕地指指旁邊的小朋友說道:「你看,佑佑做得真不錯!」這個小男孩一看,很快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便試著用同伴的「先折再剪」的方法進行製作。不一會兒,一座高樓便呈現在他面前了。 (三)善引——「建議性」語言的運用 如果說幼兒是水,那麼教師就是「引水之人」,因為有了有效的「引導」,才會有後來的「渠成」。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因為隨著教育形式的轉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師已不再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更多的是給孩子指個方向,讓孩子自己走,因此巧妙的引導、有效的推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性的語言常常是以詢問的方式出現的,與詢問式語言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提出問題而且還給予具體的方向指示,如「這樣試試……」「如果不行再想想別的辦法」「我要……,可是沒有……」等句子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角色活動區里有個小銀行,游戲開始時取錢的人很多,但不一會兒,取了錢的幼兒各自忙碌去了,偶有一兩個人來「取錢」。銀行管理員開始變得無所事事,心裡可著急了,還不停地念叨:「怎麼沒人來取錢啊?」正當這位孩子要離開時,教師出現了,並要求在銀行里取錢,同時她還有意地詢問道:「銀行里還有多少一元、多少五元的錢啊?幫我數一數。」這使幼兒發現除了「存取款"的游戲,還可練習「數錢」的游戲。後來,他還嘗試著計算錢的數量,從而使得消極等待的現象明顯減少了。 (四)善評——「辨析式」語言的運用 發掘幼兒游戲中的閃光點,展示區域活動的成果,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區域的成果,還能為游戲延伸打下伏筆,幫助幼兒遷移經驗,從而解決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幼兒下一次開展區角游戲活動提供行為與情感上的支撐。在評價的階段,教師可以採用「辨析式」或「設疑式」的語言來引發孩子的討論。這種語言最能引發孩子間的互動,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幼兒之間互相辯駁,其中「說」的過程是經驗的共享;「辨」的過程是智慧的碰撞;「析」的過程則是觀點的提升。通過簡短的「說、辨、析」三部曲,孩子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如大班的「寶貝廚房」游戲結束了,大家安靜地坐下來。這時老師問道:「剛才我發現斌斌和樂樂都在小廚房裡切黃瓜,你們分別用了什麼辦法?」斌斌:「我直接把黃瓜給拗斷了,就是樣子不太好看。」樂樂:「我用圓口的蛋糕刀切,切的時候把汁都壓出來了。」老師:「那大家覺得誰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嗎?」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討論開了,最終大家決定用破的泥工板來做新的嘗試。 一般幼兒園教學區角都有教案的,幼兒園區角有八個分區,分布於不同領域,培養孩子各項能力。國內專業生產幼兒園區角廠家「育棟區角 」,是很多幼兒園和玩教具經銷商的選擇。或者直接聯系他們。零叄柒壹陸零壹陸柒貳貳柒(大寫)。
5. 幼兒園班級游戲活動分為幾大類
班級游戲分為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兩類。 1、室內游戲又分區域游戲和游藝活動。 (1)區域游戲包括:娃娃家(醫院、餐廳、美發廳、銀行、郵局等)、交通游戲、建構游戲、表演游戲、益智游戲(棋類游戲、數學游戲、拼圖游戲等)、語言游戲、美工游戲; (2)游藝活動包括:釣魚、搶椅子、貼鼻子、射擊、打地鼠、套圈……。2、戶外活動包括:走、跑、跳、鑽、爬、投擲等游戲。
6. 幼兒園游戲的基本活動形式有哪些
幼兒游戲活動有自由游戲、區域游戲、主題游戲等類型。   1.自由游戲自由度高。自由游戲是幼兒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游戲,不受外力約束,幼兒按自身的需要、興趣。能力自發展開的。以獲得自我滿足和愉悅為目的的活動。游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游戲的難易是多層次的,游戲的材料是多種類的,游戲的玩法是多變的,游戲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游戲占據的空間是多方位的,其活動時間、活動場地、操作材料都比較分散,隨意性較大。幼兒的自由度高,完全由自己做主,幼兒游戲性最強,教師對游戲的干預最少。   2.區域游戲選擇性大。區域游戲是教師按照幼兒每一階段的學習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創設游戲活動區,如益智游戲區,建構游戲區、角色游戲區、表演游戲區、美勞游戲區、運動游戲區等。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幼兒可以任意選擇並開展游戲,教師也可以給幼兒建議活動內容、形式等。其組織形式較鬆散,但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控制,把握游戲的方向。區域游戲為幼兒的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豐富的材料等:同時更注重了個體發展的差異。為發展較快和相對遲緩的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內容。引導幼兒間的橫向交流。   3.主題游戲綜合性強。主題游戲是教師根據教學意圖創設游戲條件。讓幼兒在游戲中或游戲化的活動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這樣的游戲活動有著一般游戲和日常生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與價值,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綜合了各種游戲活動因素,活動時間比例最大。主題游戲雖然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標控制之下,但不是使幼兒的學習受到強制。因其選用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內容,能使幼兒在學習中從心理上參與到游戲過程中來,帶給幼兒游戲般的快樂和體驗。主題游戲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圍繞某個領域教育目標進行整合的領域主題游戲;二是對幼兒園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教育目標進行整合的綜合主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