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教師在游戲中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
作為管理者,我常常走進教學現場進行觀摩,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師產生的這些困惑主要基於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與集體教學活動不同的是,自主游戲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教師難以應對,缺乏現場觀察、指導的經驗;第二,教師能捕捉到自主游戲中的一些現象,但不知從哪些方面去分析,缺乏解讀、分析幼兒行為的方法與思路;第三,教師比較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性、創造性的表現,但僅僅知道等待與觀察,不知道如何與幼兒進行現場互動,缺乏有效互動的方法與策略。因此,我認為要解決教師的困惑就要從這些原因入手,讓教師在觀察與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時能做到有思路、有方法、有策略。
一、共體驗——走近教師,建立「指標」
對於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現有的一些文本材料給教師提供了參考,如《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就具體提出了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要點及其發展提示。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教師即便手中拿著這些文本材料,卻依然不知道在游戲中該看些什麼。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對已有的文本材料進行分析,然後走近教師,體驗他們的困惑,再來分解目標、細化指標,幫助教師找到具體、可操作的觀察點。
案例1:「指標」的產生
游戲活動時間,我進入了游戲現場,發現有的青年教師一直在來回走動,似乎在仔細地觀察孩子,但卻看不到關鍵點;也有的青年教師運用「角色介入法」參與孩子的游戲,仔細傾聽教師與孩子的對話,發現只是留於形式與表面的對話。教師還是不知道游戲中該看些什麼,觀察哪些要點。於是,我開始著手重新制訂「指標」。
在制訂「指標」時,我們重點將觀察要點轉化為教師能夠操作、可執行的顯性內容(見下表),幫助教師找到觀察的方向,同時為每位教師提供「觀察本」,將「指標」貼在上面,起到導向和指引的作用。
當然,「指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對其加以完善與充實,在運用「指標」的過程中不斷用案例積極地去詮釋內容,真正發揮「指標」的效用。
二、共分享——走近現場,尋找方法
游戲中的講評是提升幼兒經驗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組織游戲時的一個難點,為了提升教師的講評能力,積累有效的師幼互動經驗,我們特意請來了游戲專家徐則民老師,開展「對話式」講評,即經過現場觀察後,先請青年教師講評,然後再來傾聽徐老師的講評,並通過「對話」了解講評中的思路與用意。
案例2:「對話式」講評
一次大班自主游戲中,孩子開展了「超市打折促銷」活動,教師抓住孩子在游戲中產生的這一全新內容進行提問:「你們為什麼要採用打折促銷的方法?」從孩子的各種回答中,教師梳理總結了孩子的游戲經驗:當生意不好時,可以採用打折促銷這種好方法。徐老師在講評時則首先問道:「什麼叫打對折?打對折是讓東西更便宜還是更貴了?」
徐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基於對孩子行為的深入分析,孩子們在生活中雖然常常見到「打折促銷」,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什麼是「打折」,徐老師的講評讓孩子們在獲得游戲經驗的同時豐富了知識經驗,也拓展了青年教師的思路。
這種基於現場的指導,能夠直面教師的問題,幫助教師找到有效講評的思路與方法,體會如何在分析幼兒表現的基礎上及時跟進與加強互動,從而形成一些有效的策略。
三、共推進——走近故事,提升能力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師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他們每天遇到的現象不同,他們對此的感受也就不同,這就要求管理者對他們的指導應該是個性化的。為此,我們確定了每月一次的「約定日」,請每位教師在這一天說說自己在游戲中看到的故事,談談自己的體會、困惑與方法,鼓勵所有教師共同分析和思考,並採用「專家坐堂」的形式幫助每位教師解決困惑。
案例3:約定日
小班教師的問題:小「醫生」連續給娃娃打了十幾針,看到孩子如此投入到游戲中,教師應該怎麼辦?——說明這個孩子已具有角色意識,但缺乏角色認知,需要教師的幫助。
中班教師的問題:個別孩子在游戲時總是心不定,怎麼辦?——先得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孩子的習慣問題,還是游戲的內容對他沒有吸引力,然後據此採取不同的對策。
大班教師的問題:「攝影棚」「花店」都沒有生意,孩子們又不想撤,怎麼辦?——考慮形式、內容是否具有挑戰性,可以更換材料,如嘗試在「攝影棚」里投放一些別的器材。
每一次的「約定日」我們都會聽到許多小故事,由於這些故事是每個教師都可能會遇到的,更能引發教師的共鳴,在集思廣益中尋找解決對策,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我們還邀請專家對教師的這些案例進行點評、歸納,幫助教師學會分析、解讀案例,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作為一名管理者,我感到只有走近教師、走近現場、走近故事才能發現教師的真問題、真困惑,只有和教師一起共體驗、共分享、共推進,才能給予教師真幫助,從而實現教師的真發展。幼兒自主游戲觀察指標
幼兒自主游戲觀察指標
觀察內容 具體指標
看整體
1. 進入游戲的人數。
2. 幼兒的興趣點(人多與人少)。
3. 幼兒的游戲狀況(是否有興趣)。
看角色意識
1. 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
2. 表現角色的行為。
3. 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看角色行為
1. 行為與角色的對應。
2. 游戲的投入度。
3. 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看角色認知
1. 經驗的豐富程度。
2. 知識的運用。
看社會行為 規則意識、交往方法、合作意識與能力、情緒情感表現。
❷ 幼兒游戲中游戲觀察與分析的基本路徑
自弗洛伊德以降,人的童年經歷的重要性在現代心理學的朗照下更加彰顯。人的早期經歷在一個人的整個一生的人格發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對人的一生的幸福具有深刻而久遠的特殊的重要性,正如盧梭所說的:「在萬物的秩序中,人生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成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學前期作為兒童生命中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教育應該以適合他們成長節奏的方式進行。在幼兒期,游戲在學前兒童身上就更加地發達,可以說,游戲是存在於幼兒身上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天性,幼兒就沐浴在游戲的時光中,幼兒作為存在的空地是被游戲佔有著。因此,心理學家將「幼兒期」命名為「游戲期」。尊重幼兒天性和成長規律也即意味著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
一、自由游戲活動的實施路徑
作為純粹的游戲活動而存在游戲是指自由游戲或自選游戲,是指兒童自主自發表現出來的一種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注重讓兒童自選、自由地開展游戲活動,產生積極體驗,通過輕松愉快的活動過程,促進其身心發展,其目的隱含於游戲活動本身,或者說,游戲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稱之為「目的性游戲」或「本體性游戲」。這種游戲活動強調的是游戲本身的內在價值,注重遊戲活動本身是兒童可以主動支配自己的行為,自由參加的活動,並真實自然地反映著兒童發展的水平和興趣愛好。自由游戲是幼兒天性的自然表達,主動性的發揮。如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等都屬於此類。
自選、自由的游戲,注重主體的確定、玩具材料的選擇、語言的運用、動作的展示等游戲過程的各個環節的自然進行。所以,對於這種游戲的組織形式,往往被認為是兒童的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游戲活動的實施。這種游戲活動在室內表現為區域活動的開展,幼兒園室內一般設有積木區、美工活動區、角色游戲區、益智操作區、科學探究區和圖書區等游戲活動區域。在規定的時間內,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區域進行操作。對於幼兒來說,「幼兒園課程應更多地選擇那些低結構性、非正式的活動,除了結構性高、正式的集體活動外,更應挑戰那些區域活動、建構活動、戲劇扮演活動、調查活動及小組合作活動,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通過持續不斷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培植幼兒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給幼兒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室外,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玩沙游戲和打鬧游戲則是幼兒經常玩的游戲形式。王陽明說過:「大抵童子之情,樂禧游而禪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殘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舒展著自己的身心,茁壯地成長。跳繩、扔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鷹抓小雞等游戲都是幼兒久玩不厭的經典民間游戲。在滑梯上、在沙池邊、在地面上,幼兒都恣意地揮灑著他們的想像,享受著童年的美好時光。幼兒是游戲的天才,可以把半個皮球當帽子、鍋、輪船,這時,我們可以聞到兒童成長的芬芳。
愛爾蘭詩人葉芝(Yeats)有句關於教育的名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焰。」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而不是百米跑道。這樣起跑時的搶跑就沒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性,而主動性則是一個人成功所需要的持續一生的不竭動力。有主見、主動工作是僱主對員工期待的美德,主動學習則是成功的學習者應該具備的品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認為學期教育小學化是目光短淺的有害行為,要求我們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自由游戲對於幼兒知識學習的幫助可能不明顯,但是它的最大的發展價值卻體現在幼兒主動性和個性的培育上。
二、教學游戲活動的實施路徑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這本身就意味著學前教育具有教育性,並不是一些外行所說的——學前教育僅僅是玩或看孩子。集體教學作為快速、高效地傳遞人類間接經驗的方式並不為學前教育所排斥,但是由於幼兒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不適宜對其進行成人化的、小學化的教學。學前教育應該以教學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即以教學的方式來組織兒童的游戲。這種游戲實施的組織,實質上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實施教學,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標,即教學的游戲化。在這類教學活動中,游戲只是活動的形式或手段,激發兒童的參與熱情與興趣,以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所以,教學游戲又稱作「工具性游戲」或「手段性游戲」。
自由永遠都不意味著任意而為、不受約束,真正的自由是規則下的自由。沒有成人參與和指導的、放任的游戲活動往往會流於混亂的吵鬧,而無法起到促進兒童成長的教育目的。在優質的幼兒園中,游戲並不意味著什麼都可以做,更不意味著教師袖手旁觀、無所事事。教師是幼兒的一個玩伴,平等中的首席。幼兒教師的參與可以讓幼兒更快更好地學習,教師處理各種問題的方式可以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有具體的教學目的的游戲活動則使得幼兒通過游戲這種他們喜愛的方式進行學習。
教學游戲的實施是把游戲作為教學手段運用的,是結合特定的教學目標或活動主題進行的。這類游戲的組織,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結構性更高。幼兒需要根據教師的指令行動,所以對於幼兒來說並不能完全自主。因此,這種游戲形式往往被認為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兒童游戲。這種游戲形式把游戲作為教學的外衣,其最大的特點是把學習任務和游戲的形式結合起來,它符合幼兒學習興趣強,目的性、堅持性較差的特點,使幼兒以愉快的情緒,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也即游樂性學習。它是避免學前教育小學化、成人化的重要形式,使幼兒能夠在愉悅的氣氛中達到成長的目標。
教學游戲主要是以集體活動的方式開展的,集體游戲在類型上往往表現為以成人編訂的、有一定規則的游戲。如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有規則游戲包括四個基本要素:游戲的任務、游戲的玩法、游戲的規則和游戲的結果。教師要根據班上的教育任務和要求,並考慮幼兒實際的知識范圍和智力發展水平,選擇和編制能適合於這些條件的游戲。
有人認為兒童就是兒童,他們的任務就是游戲,過早的教學活動會破壞和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充滿暴力的行為,從而也就造成了童年的消失。另一派則充滿憂患意識地看到社會底層的孩子非常像孩子,玩得足夠多,而中產階級的父母會給孩子安排很多特長班、輔導班。中產階級的孩子更不像孩子,他們與父母吵架的頻率也更高,但他們卻在以後的發展中占盡優勢。我將這種沖突稱之為學前教育中的「學術與政治」。前者看到了孩子的天性,後者則看到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游戲進行教學則實現了兩者的握手和融合。
三、游戲生活化的實施路徑
游戲是兒童的游戲,兒童是游戲著的兒童。游戲與兒童須臾不相離。生活在游戲期的幼兒,這一特點就更加地明顯,游戲在幼兒身上就更加地發達,甚至可以將游戲的多寡作為區分幼兒和其他年齡段兒童的特徵。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這就意味著,幼兒在走路、唱歌甚至吃喝拉撒的過程中也是在進行游戲的。幼兒生活在游戲之中,游戲也就發生在幼兒的生活之中。我們在幼兒園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兒的這些現象「有些幼兒在吃飯時邊吃邊玩,玩勺子、玩飯粒;洗手時玩肥皂、玩水;睡覺前玩被子、在床上爬來爬去••••••幼兒稍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里,都在進行游戲。」[3]活動是兒童心靈世界的窗戶,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自發地無意識表現出來的游戲是成人了解幼兒特點,進而理解他們精神世界的窗口。同時,對幼兒在生活中進行游戲的滲透也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潛在課程(也稱隱性課程)。潛在課程在教師教學和游戲活動計劃安排之外發生,「潛在課程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習得意料之外的知識、價值觀念、態度、行為方式等。潛在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規課程更為重要,尤其對於促進兒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視。」[4]幼兒在生活中受到的影響往往更加深刻,也更加深遠。
幼兒通過游戲可以訓練各種生活技能、遵守規則的意識並且使得這種規則意識內化。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玩水、玩肥皂泡學會如何洗手;可以以一種游戲化的方式,把袖子當作山洞讓幼兒把手伸進去以火車鑽山洞的方式學習和練習獨自穿衣服。幼兒的成長經歷是獨特的體驗過程,幼兒教師以這種方式守護著兒童的童年,呵護著兒童的成長。幼兒游戲生活的實質是,幼兒浸潤在游戲的精神之中。游戲精神灑滿幼兒成長的道路,伴隨幼兒的成長,使幼兒的生活充滿靈性。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特殊而獨特的世界,有著自己的發展和成長節奏。幼兒園活動大多是集體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完成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另外許多集體活動需要幼兒逐個進行,這時就留下了很多需要等待的時間。比如在午餐時間,有的幼兒吃得快,有的幼兒吃的慢,如果給先吃完飯的孩子投放一些玩具讓他們玩就可以消除這些孩子的消極等待的時間。在等待如廁和飯後散步的時候,教師帶領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戲或其他簡單易操作的經典游戲,有的游戲還伴隨著兒歌,這樣就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給每個孩子帶來美好的情緒體驗。
游戲是兒童心靈休息的港灣,游戲真正屬於兒童的活動,當他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時候他們就會躲進這里躲避風雨。當孩子心情難過的時候,他們會獨自或和自己的好朋友呆一會兒,這是他們在享受他們的秘密空間。在游戲的時空中,兒童能夠體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生活是值得過下去的。正如英國游戲專家溫蒂•羅素所說,「對於那些命運不是很幸運的孩子來說,哪怕僅僅在游戲中有這種感受,也好呀!」兒童在游戲之中對於生活中不可控制的活動進行掌控,是對於現實的一種顛覆。有時候,兒童在站隊的時候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故意違反紀律,以此取樂。對於這些情況,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對幼兒的游戲太過注意。
❸ 如何提高教師在游戲中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能力
一、多渠道提升教師指導能力。
首先:以理論學習為載體,幫助教師解讀游戲觀察的內涵與意義。
教師在游戲中如何觀察,觀察什麼,反映了教師的基本技能。會觀察的教師能夠在游戲中看到幼兒的游戲行為與發展的關系,能夠從幼兒發展的角度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思考,並及時將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與分析。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首先選擇理論學習,通過收集資料、查找信息、交流探討,以先進的理論來引領教師的發展。經過多次的實踐活動及研討,我們不斷探討辦法,在實踐中我們確立了觀察的步驟:第一,觀察什麼?第二,什麼時候觀察?第三,採用何種觀察方法?第四、如何處理觀察資料?觀察為教師反思提供了生動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礎。通過對游戲觀察要點的把握,教師觀察的目的性加強了,觀察的效果體現了。教師只有了解幼兒現有發展狀況、發展的個別差異,只有通過細心觀察孩子的游戲行為,作出推斷,才能真實地認識孩子。
其次、以實踐觀摩為契機,幫助教師把握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
一般來說老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法有兩種:直接介入和間接介入。通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教師要把握好指導時機,適時介入。
1、當幼兒遇到困難、挫折,即將放棄游戲意願時。
案例:丁丁今天來到了高低梅花樁游樂園進行游戲,剛走了幾下,一不小心就掉了下來,丁丁很自覺的返回到了起點繼續挑戰。但在第二次走的時候,由於有三關,他還是掉了下來,他一臉的沮散。邊上的輝輝見了,鄙視的對著丁丁不屑的說:「哼!笨蛋。」丁丁聽了十分惱怒,一腳踢翻了梅花樁,憤憤的說,不玩了。教師觀察到孩子失敗後的失落,因此鼓勵孩子「,沒事,再來一次,一定會成功」、「加油」,當孩子成功的過三關時,老師還為孩子鼓掌。
分析:有的幼兒剛參與一個新游戲時,興趣十足,但很快興趣就減弱了,細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游戲玩法單調重復,孩子覺得沒意思;二是孩子們遇到困難或不知道該怎麼游戲了,游戲難以深入。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及時介入指導,激發鼓勵幼兒進一步游戲的興趣。
2、當游戲中出現消極內容時。
案例:在醫院看病的小宇躺在床上不動,他告訴萱萱,我死了,你們哭吧!玩起了「死人」游戲。周圍的人有的假哭,有的起鬨、有的還在磕頭。幼兒的一場舉動引起了教師的注意,教師聽明緣由後假裝聽了聽小宇的胸口說:病人還有救,醫生搶救,大家又忙著玩起了救人游戲。
分析: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可以自由表達對生活和世界的認識、體驗和感受,因此有時也會出現一些不健康或不適合幼兒的內容,如打麻將、賭博、燒香拜佛等,教師應及時發現並進行適當引導。
3、當游戲出現不安全因素時。
案例:點心店新添的冷飲冰激凌引來了很多的孩子,圓圓的冰激凌老師使用海洋球代替的。琪琪和樂樂分別買了一個,他們邊走邊吃,一邊還說著好吃好吃,樂樂還真的在海洋球上舔了起來。老師見狀說:這個冰激凌是假的,不能真的吃,他們你看我我看你,笑著假裝吃了起來。
分析:年幼的孩子在游戲情境中往往會把假象和現實混淆。因此當游戲出現不安全的因素時,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介入指導。幼兒如果使用危險物品進行游戲,或者在游戲時出現危險動作,都有可能受到傷害,教師應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制止,說明利害,確保幼兒的生命健康。
4、當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教師要及時介入指導。
案例:「醫院」里來了一位病人要求住院,可是沒有床位了,醫生讓病人下次再住院,可是病人說病情嚴重,要立刻住院,否則很危險,大家都不知該如何解決……老師說:今天病人很多,沒有床位了,想想有什麼東西可以來代替呢?月月說:我們把小椅子拼起來吧,芮芮說小桌子也可以,於是醫生護士們忙著做事了。
分析:活動室是一個無限的空間,而幼兒游戲中的想像是無限的。當孩子向老師尋求幫助時,教師不需要做太多的事,只要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協助幼兒解決問題,將游戲進行下去。
5、當游戲中出現不利於游戲開展的過激行為時,如扔玩具、破壞別人的游戲等,教師必須制止和問明緣由。
當然除此之外,游戲中孩子們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如夥伴意見不一致、幼兒不按要求活動等等狀況。我們經過多次的實踐觀摩活動,大家用文字、錄像等手段記錄了教師指導的全過程,我們不斷探討辦法,在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過程中完善並確立了游戲的觀察要點和介入時機。
最後,通過總結反思,幫助教師學會分析、學會解讀。
教師要從學會解讀幼兒的游戲需要入手,做幕後推動者。只有我們真正地、深入地、持續性地觀察幼兒的游戲,傾聽幼兒的對話,解析幼兒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並採取適宜的策略推動游戲的開展。
❹ 根據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特點教師可以從哪些角度解讀與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慾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准備許多有利於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製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後,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 、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琅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後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是呀,你是雍老師嗎?
這樣,教師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並不自不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生和發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展。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玩游戲;中班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
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指導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豐富幼兒對物體的想像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 ,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因此,掌握好游戲指導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 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游戲前的引發。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❺ 董旭花教授講座中指出可以從哪些方面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
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集中、快速、高效的實現教育教學的任務,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自製力,同時能使幼兒體驗到相互學習、交談的愉快情緒。但是,我國幼兒教育中孩子多,教師少,班額大的現狀,給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提供了很大的難度,如何能更有效的組織好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老師們不斷探索、實踐所追求的目標。本人從事幼教工作已經有10個年頭,曾參加過多次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比活動,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中,從過去對教師教材的生搬硬套,到今天的靈活運用,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近幾年總感覺對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水平停滯不前,沒有突破創新。通過本次聆聽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診斷與對策》的講座後,讓我有所感悟,受益匪淺。
董旭花教授對當前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入的剖析和總結,並針對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的對策。董教授分別從活動前素材和內容的選擇;活動設計;活動准備和活動過程組織等幾個方面結合實例展開講解。
要組織一節成功的教育活動,活動素材和內容的選擇起決定性的作用。一、教育活動選擇的素材和內容要有意義,有價值。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二、要避免素材和內容沒意思,不吸引幼兒。比如現在很多幼兒園中所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中,《弟子規》對於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但是咬文嚼字,寓意深刻的文言文對於幼兒來說是難於理解,沒有意思的。我帶大班是也帶領孩子們學習過弟子規,孩子們雖然在老師的一遍遍重復下也能背誦出來,但大多數孩子不能理解,即便理解也是很膚淺的,對於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三、對素材價值的挖掘要到位。好的素材確定之後還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做進一步的挖掘,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雖然我們每位教師人手一本教師教材,但是教材的編制不一定完全適合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定,需要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價值做進一步的挖掘。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準確;目標設定過高或過低;目標過於強調知識和概念的傳遞,而忽視了能力培養和情感的體驗;;目標表達過於籠統或空洞;目標表述不統一的多種容易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回顧以前的教學活動設計,或多或少的都曾有過,但是通過這次學習後,只要稍加註意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
在活動的准備方面,我們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只關注物質准備,不關注心理准備。 在某些活動中相關知識經驗的准備有不可低估的的作用,能影響孩子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二、空間擁擠,比如各種操作活動,及游戲活動。三、材料准備不充分。四、操作材料不適合,不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五、教具材料只求新穎,不管使用效益。特別是在公開課優質課比賽中,材料求新求多造成資源的浪費。六、忽視身邊資源的利用。我們要多多注意觀察我們周圍環境中的教育資源,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最真實,最有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過程,是一次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也是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往往出現以下問題:示範與講解不適合;語言羅嗦,缺乏邏輯性;無效問題過多;回應不恰當;教師無法根據現場的需要靈活調整目標指向;教師無法隨即應變,處理現場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但是這些問題不是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避免或解決的,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❻ 舉例論述怎樣對學前兒童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與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生性愛玩好動,專而游戲正是一種集自由屬、興趣、需要、快樂、滿足於一體,以幼兒為主體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也這樣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我們都知道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類人物,模擬各種事件,他們的情緒是積極的、高漲的,他們對主題、情節、玩具、角色以及講評上都有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和主張。當你問起他們為什麼沒這樣而不是那樣時,他們常常會頭頭是道地向你訴說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戲中孩子們也需要老師,他們需要老師成為他們共同游戲的朋友、夥伴,或者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些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得察覺他們的需要」。下面擬就本班幼兒在主題游戲——「燒烤」中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及相應的分析,與同行切磋。
❼ 怎樣具體分析幼兒的行為、結合指南將幼兒在游戲中的側重點進行分析了評價
幼兒的自發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活動的本體是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也可稱之為本體性游戲。它以游戲本身為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
(1)自發游戲對於幼兒有特殊的發展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在長期研究兒童游戲的基礎上,提出幼兒自發自主的游戲對其具有特殊的發展價值:一是游戲反映發展,因為游戲是兒童已有經驗的表現活動;二是游戲鞏固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練習性行為;三是游戲促進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探索性行為。
筆者也通過對幼兒期的典型象徵性游戲的研究發現,幼兒在其自發的游戲中能夠最放鬆、最自然地表現出他們的興趣、愛好、需要和創造性行為,這類活動對他們來說是最具安全感、愉悅感、歸屬感、勝任感、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的活動。所以,自發游戲對於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2)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了解幼兒和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
幼兒的自發游戲對於教師來說,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兒的載體。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原因有幾點:首先,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教師可以了解到他們最真實、自然的表現,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真實的幼兒;其次,通過觀察幼兒的自發表現,教師可以看到幼兒很多在教學情境中難以表現出來的、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行為,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智慧的幼兒;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和幼兒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與幼兒的合作夥伴關系,建構對於幼兒主動學習的深入理解,並找到與幼兒互動的適宜策略和方法……觀察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是教師嘗試換角度思考,向幼兒學習,並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成長的過程。
2.改善教師觀察行為的要點及方法
要點一:解決態度的問題,幫助教師增強觀察意識
目的:使教師從關注自己設計的游戲到關注並重視幼兒的自發游戲。
方法:「對比-感受」法
對比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和幼兒自己發起的自主游戲,找到幼兒在其中的狀態和表現的不同。
鼓勵教師給幼兒創造更多自主游戲的機會,感受自發游戲對於幼兒發展的意義,體會幼兒主動學習過程與內涵。
要點二:解決角度的問題,幫助教師轉變觀察視角
目的:讓教師從找出幼兒存在的不足轉向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意義。
方法:「拍攝-發現」法
在日常工作中嘗試關注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通過觀察與分析,發現幼兒有意義的自發游戲行為。
利用現代化手段,自己嘗試拍攝幼兒自發游戲行為的或照片,幫助自己客觀、細致地分析幼兒自發游戲行為中的意義和價值。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或研究內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兒在自發游戲中的相關表現和特點。
要點三:解決思路的問題,幫助教師制定觀察計劃
目的:促使教師從隨機觀察轉向有目的、有依據的觀察。
方法:「計劃-捕捉」法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研究內容或班級重點活動,確定自己的觀察目的。
根據觀察目的大致確定觀察的對象、內容、時間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級觀察計劃。
根據幼兒的需求和班級工作的需要,將有目的的觀察與隨機觀察結合起來,以便捕獲更多、更全面、更有意義的幼兒主動學習與發展的信息。
要點四:解決技術的問題,幫助教師選擇觀察方法
目的:讓教師在利用已知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綜合-探索」法
收集相關資料,學習實用、簡單、易操作的觀察方法。
根據觀察目的,綜合利用多種觀察方法,為自己收集到更多有意義的信息服務。
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和情境,探索適合自己的、方便可行的觀察方法。
要點五:解決載體的問題,幫助教師改進觀察記錄
目的:幫助教師將開放性的觀察問題和結構性的記錄表格結合起來使用。
方法:「開放-結構」法
在口袋裡裝上便箋紙,用只言片語或關鍵詞等,隨時記錄下幼兒的動作、語言、表情及幼兒之間的對話。
根據觀察目的,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方便自己有針對性地記錄下想要了解的信息。
根據觀察目的,梳理出幾個關鍵項目(維度),設計出簡單的、結構性的觀察記錄表格,方便自己對幼兒的諸多行為進行歸類、分析和判斷。
要點六:解決解釋的問題,幫助教師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幫助教師依據理論找出關鍵價值點,形成自己對幼兒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
方法:「分類-整合」法
參考兒童發展文獻資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或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兒童發展指南與評價指標,為自己更加科學、客觀地解釋觀察資料提供依據。
依據自己的觀察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對所記錄的各種信息進行分類、整合,並嘗試進行簡單的解釋。
在反復體驗和嘗試的基礎上,總結、梳理出自己對幼兒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逐漸形成自己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現狀的科學評價。
要點七:解決成長的問題,幫助教師學會在反思中轉變觀念
目的:幫助教師以尊重的態度理解幼兒自然出現的特點及行為,學會以幼兒為師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方法:「反觀-調整」法
學會正視和接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行為,即使在成人看來是有問題的行為,學會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反觀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幼兒產生的影響。
藉助對幼兒自發游戲的觀察,反思自身教育觀念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找到原因,調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帶著主動觀察、有目的觀察、連續觀察的意識,在反復嘗試、體驗、反思和調整中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❽ 怎麼看待幼兒角色游戲行為的觀察與解讀
一、如何理解幼兒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 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 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