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破壞別人的游戲成果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破壞別人的游戲成果

發布時間: 2021-02-16 08:46:17

『壹』 培養中班班孩子規則意識方面有什麼收獲

一、所謂規則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促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活動時,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並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以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二、現狀為了了解中班幼兒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現狀,我對中班段幼兒進行了觀察調查,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1.幼兒已有初步規則意識,需要成人不斷地提醒或督促。2.已出現自律規則的萌芽,不過還很不成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3.在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勝過其他活動,但在還需要等待的游戲時,還缺乏一定的耐心。4.學習中部分幼兒還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響別人。5.操作中規則基本形成,多數已養成聽指令操作的習慣,並能整理玩具,但仍需進一步鞏固。6.生活環節上,基本能遵守規則,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成人不斷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兒對規則意識還不強烈,所以,在中班段,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得到不斷的熏染;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對培養他們自覺執行規則,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三、確立培養目標1.道德要求:尊敬父母、長輩,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問早;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愛心;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公物,不攀折花草樹木;愛惜生活學慣用品,不浪費;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人多的場合學會等待或排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高聲喧嘩;不說謊,不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要改;有粗淺的是非觀,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樂於幫助別人;等等。2.一日生活:包括去衛生間、洗手、喝水、吃副餐、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等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應有固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集體活動:包括集體活動中剪刀、膠水等物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規則,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或者暗示保持安靜或者進行活動規則;集體活動時回答問題要舉手,分組活動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按時完成任務等規則。4.游戲活動:按規定擺放或取材料、物品的使用規則要明確,不同游戲自身的規則等。四、措施及具體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表現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靜的氛圍中大聲講話、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一)通過榜樣示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榜樣示範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後由榜樣向學習者示範,學習者再從中模仿而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範,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實踐也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例如,有天清晨,當幼兒陸續來園,開始桌面游戲時,東東故意把很多雪花片插塑撒在地上,並發出大笑,引來別的孩子的注目。此時,當班教師沒有責怪東東,只是摸著在旁邊安靜游戲的小小,笑眯眯地說:「看,小小游戲時多安靜,看她拼搭的圖案多漂亮!」隨即,幼兒們的目光就轉向了小小,東東見沒人參與他的活動,無趣地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東東左邊的可可蹲下身子,揀起了地上的雪花片,老師立即表揚:「可可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看,他在把地上的雪花片送回家呢。」立即,很多孩子投入到了揀雪花片的行動中。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榜樣師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准,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行為規范,也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如果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機,創設類似情境,將有助於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二)通過自定規則,讓幼兒自覺地養成規則行為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某日午間操時段,中一班幼兒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場地上精神抖擻地進行著體操鍛煉。隊伍後面的源源小朋友突然高高站立起來,舞動著手臂,不時呼喊著什麼,一會兒又跑到另一處玩耍起來,任由帶班老師在後面追喊著他,就是不願回到隊伍中……等待源源歸隊以後,帶班老師抓住時機,組織幼兒一起討論這種現象:這個時段,小朋友應該在什麼區域活動?怎樣活動?如果不能遵守,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秩序,該怎麼辦?通過討論,包括源源在內的所有幼兒一致決定,取消違約者接下來活動項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活動,本來是源源最喜歡的泥巴屋游戲,但是因為他上午犯規,而被取消了參加的資格,源源只能無奈地從事其他活動。由於規則是幼兒自己制定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並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三)通過圖標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畫成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區域活動時,如果讓幼兒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角色的狀況,於是老師組織幼兒一起商量游戲規則,並把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內,如在積木區貼上鞋子圖片,上面寫上了大大的數字「5」,孩子們進區玩時就知道先數數有幾個人,如果已有5個人,會自覺地去別的活動區;在圖書區,可以貼幅小嘴巴上豎著一根手指的畫面,意思是看書時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或干擾別人;盥洗室內也帖上了師生共同的規范洗手流程圖;午睡室帖上午睡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圖標等。雖然幼兒設計的畫面非常幼稚,但孩子們能理解,願意去遵守,就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規則要好得多。(四)通過體驗後果,讓幼兒增強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自然後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當幼兒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是去人為限制兒童的,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後果去約束兒童的,從而使兒童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實踐證明,這是用來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它能幫助孩子內化規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一天,大家正在玩沙池內認真地著各種「蛋糕」,並欣賞著自己的輝煌成果,突然昕昕的漂亮「蛋糕」被飛來的一腳踢得瞬間瓦解。在昕昕的哭泣聲中,偷襲成功的童童迅速逃走。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依據事先與幼兒共同商訂的規則,適當讓童童體驗一下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當童童再次來到孩子們中間時,昕昕大聲說:「他沒有遵守游戲規則,把別人的東西破壞了,不要你和我們一起游戲。」同伴們聽了他的活,沒有一個幼兒願意與童童合作,對他都持排斥態度。沒有朋友的孤獨讓童童嘗到了自己行為產生的不良後果,再次游戲時他學會了自我控制,不再破壞別人的游戲成果了。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高、規則行為的形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標准,但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引導,讓幼兒制定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特點的規則要求,就能使他們在掌握和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獲得自主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個性與社會化發展的和諧統一。

『貳』 如何看待幼兒在游戲中的破壞性行為及重復性行為

家長的詳細描述,可以看的出來孩子正出於逆反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學會用手腳等多種方式認知世界,喜歡到處看到處摸索等等,往往會有很多的反抗及破壞性的行為,家長不要過分擔心, 這都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不要單純地用打或者罵來解決問題,也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家長自己也意識到不注意的一句不好聽的話孩子就記住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大多來自於家庭,家庭成員不正確地解決方法對孩子都會起到負面影響。因此,家長應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才是最主要的解決問題的根本。其實,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可分兩種:一種是無意破壞性行為。這種破壞性行為大多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例如家長所說的把瓶子里水倒掉,有往杯子里倒涼水,他本意不是想倒水,他是想體驗這樣做的樂趣;又如,孩子把紙巾放到烏龜缸里去,他也不是故意要破壞紙巾,而是想探索一下烏龜缸的秘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制止或打罵,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贊賞孩子的實踐精神和想認識事物、了解事物的慾望。另一種是有意破壞性行為。 對於這種有意破壞性行為是要及時教育的。例如,故意摔東西,故意破壞花草,故意用石子砸窗戶上玻璃等。孩子的這類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矯正,就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形成破壞公物等不良習慣。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玩具給孩子玩。家長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景編故事或用擬人的方法,引導孩子逐漸養成愛護物品和玩具的好習慣。二、減少孩子活動的空間,把易損壞的物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當孩子表現有進步時,家長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三、孩子的求知慾很強,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還是會控制不了自己探索的慾望。遇到這個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是任性、不聽話,而粗暴干涉,要因勢利導,啟發和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動手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使孩子的左右腦協調發展,也就是說,這樣既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可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總之,只要家長對孩子的破壞性行為有正確認識,多給孩子一些耐心、愛心及信心加以科學、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破壞性行為會逐漸得到抑制最後消失。

『叄』 幼兒園小朋友在集體游戲中因為其他小朋友的關系而導致團隊輸掉而那個小朋友的氣,應該怎麼解決

沒聽懂題目

『肆』 培養中班幼兒規則意識的目標怎麼寫

一、所謂規則 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促 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組織集體活動時, 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 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並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以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 二、現狀分析 為了了解中班幼兒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現狀,我對中班段幼兒進行了觀察調查,分析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 1.幼兒已有初步規則意識,需要成人不斷地提醒或督促。 2.已出現自律規則的萌芽,不過還很不成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3.在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勝過其他活動,但在還需要等待的游戲時,還缺乏一定的耐心。 4.學習中部分幼兒還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響別人。 5.操作中規則基本形成,多數已養成聽指令操作的習慣,並能整理玩具,但仍需進一步鞏固。 6.生活環節上,基本能遵守規則,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成人不斷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兒對規則意識還不強烈,所以,在中班段,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得到不斷的熏染;為幼兒提供 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對培養他們自覺執行規則,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確立培養目標 1.道德要求:尊敬父母、長輩,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問早;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愛心;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公物,不攀折花草樹木;愛惜生活學慣用 品,不浪費;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人多的場合學會等待或排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高聲喧嘩;不說謊,不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要改;有粗淺 的是非觀,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樂於幫助別人;等等。 2.一日生活:包括去衛生間、洗手、喝水、吃副餐、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等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應有固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集體活動:包括集體活動中剪刀、膠水等物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規則,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或者暗示保持安靜或者進行活動規則;集體活動時回答問題要舉手,分組活動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按時完成任務等規則。 4.游戲活動:按規定擺放或取材料、物品的使用規則要明確,不同游戲自身的規則等。 四、措施及具體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表現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靜的氛圍中大聲講話、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一)通過榜樣示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 榜樣示範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後由榜樣向學習者示範,學習者再從中模仿而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範,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 教育實踐也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例如,有天清晨,當幼兒陸續來園,開始桌面游戲時,東東故意把很多雪花片插塑撒在地上,並發出大笑,引來別的孩子的注目。此時,當班教師沒 有責怪東東,只是摸著在旁邊安靜游戲的小小,笑眯眯地說:「看,小小游戲時多安靜,看她拼搭的圖案多漂亮!」隨即,幼兒們的目光就轉向了小小,東東見沒人 參與他的活動,無趣地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東東左邊的可可蹲下身子,揀起了地上的雪花片,老師立即表揚:「可可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看,他在把地上的 雪花片送回家呢。」立即,很多孩子投入到了揀雪花片的行動中。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榜樣師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准,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行為 規范,也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如果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機,創設類似情境,將有助於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二)通過自定規則,讓幼兒自覺地養成規則行為 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某日午間操時段,中一班幼兒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場地上精神抖擻地進行著體操鍛煉。隊伍後面的源源小朋友突 然高高站立起來,舞動著手臂,不時呼喊著什麼,一會兒又跑到另一處玩耍起來,任由帶班老師在後面追喊著他,就是不願回到隊伍中……等待源源歸隊以後,帶班 老師抓住時機,組織幼兒一起討論這種現象:這個時段,小朋友應該在什麼區域活動?怎樣活動?如果不能遵守,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秩序,該怎麼辦?通過討論,包 括源源在內的所有幼兒一致決定,取消違約者接下來自由活動項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活動,本來是源源最喜歡的泥巴屋游戲,但是因為他上午犯規,而被取消了參 加的資格,源源只能無奈地從事其他活動。由於規則是幼兒自己制定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並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 (三)通過圖標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 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畫成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刺激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的操作中形成自律。 區域活動時,如果讓幼兒自由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角色的狀況,於是老師組織幼兒一起商量游戲規則,並把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 內,如在積木區貼上鞋子圖片,上面寫上了大大的數字「5」,孩子們進區玩時就知道先數數有幾個人,如果已有5個人,會自覺地去別的活動區;在圖書區,可以 貼幅小嘴巴上豎著一根手指的畫面,意思是看書時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或干擾別人;盥洗室內也帖上了師生共同製作的規范洗手流程圖;午睡室帖上午睡時必須遵 守的規則圖標等。雖然幼兒設計的畫面非常幼稚,但孩子們能理解,願意去遵守,就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規則要好得多。 (四)通過體驗後果,讓幼兒增強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自然後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當幼兒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是去人為限制兒童的自由,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後果去約束兒童的自由,從而使兒童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方法。 實踐證明,這是用來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它能幫助孩子內化規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一天,大家正在玩沙池內認真地製作著各種「蛋糕」,並欣賞著自己的輝煌成果,突然昕昕製作的漂亮「蛋糕」被飛來的一腳踢得瞬間瓦解。在昕昕的哭泣聲中,偷襲成功的童童迅速逃走。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 以依據事先與幼兒共同商訂的規則,適當讓童童體驗一下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當童童再次來到孩

『伍』 游戲成果被毀,毀壞人要承擔責任嗎自己玩了八年的號被別人全都破壞了,法律上對方需要承擔責任嗎

虛擬財產也受法律保護,盜竊或者故意毀壞的話也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這個取證難度很大,尤其如果是你主動告訴別人你的賬號密碼讓人登錄的情況下,想勝訴很難。

『陸』 班級里有一名特別喜歡霸佔玩具或爭搶他人玩具的幼兒,應如何提供游戲材料

要嚴格規定每個兒童的玩具不能互相爭搶,必要時可以給愛爭搶的人讓她選擇。然後不許再搶別人的

『柒』 游戲結束之後,但是幼兒捨不得毀掉自己的游戲成果,這時教師應如何做呢

小東西的話那就讓孩子保留著。大的話就給他個鼓勵然後轉移注意力。

『捌』 4歲幼兒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或者看到別人正在完成的游戲而去破壞,是什麼原因

幼兒常常並不懂得物品的歸屬是什麼意思,別人的東西不能成為自己的,如果總是搶別人的,小朋友可能就不願和他一起玩了。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而別人的東西則是由別人做主,自己不能隨意拿走。這可以當成一個游戲,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就是互借東西的游戲,讓他懂得這個方式。 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中,如果他想要玩,那麼可以建議孩子「寶寶,你也想玩那個嗎?但這是樂樂的,你可以試試過去問問他,能不能借你五分鍾玩玩?你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他換著玩。」然後一定要告訴孩子「五分鍾以後一定還給小朋友,這樣下次小朋友才肯再給你玩。」 我們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技巧,讓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更輕松愉快。比如,每回出門時,阿姨可以讓苗苗帶一個不常見的玩具讓他與別的小朋友交換,通常也很容易獲得成功。 雖然寶寶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是很常見的現象,這種行為會導致寶寶成為不受歡迎的寶寶,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嚴重的還會使寶寶出現對抗性的人格特徵。所以爸爸媽媽們可千萬不要忽視,因為寶寶最初在與同伴交往時需要及時有效的指導,否則,一旦次數多了形成思維定勢,要調整就困難了,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抓住時機,教寶寶與同伴交流的技巧與策略。 愛搶玩具一般發生在兩歲左右,所以孩子已經四歲了,為了不讓他成為不受歡迎的孩子,要盡快幫助他改正,學會正確和人交往,學會尊重他人。但千萬不要大聲責罵,對於逆反期的孩子不太起作用,只有用溝通、商量的口氣,如果實在太不像話,也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外加懲罰的方式,比如不讓看動畫片之類。

『玖』 游戲中教師如何避免幼兒破壞行為

游戲中教師如復何避免幼兒破壞行制為,可以試試你下幾點方法。

1.做游戲時,老師要設計出好玩,有趣的游戲帶領孩子一起玩,避免孩子因為沒興趣,不好玩而進行破壞行為。

2.老師帶孩子時間長了就會了解,哪個孩子在做游戲中原會有破壞行為,老師就站在他旁邊,和他一起做游戲,孩子在做游戲,中間就不會出現有破壞性行為。

3.老師在組織做游戲以前,先和孩子們講清楚游戲規則,並聲明哪個孩子玩游戲玩得最好,做完游戲就給予獎勵。特別是有破壞性行為的孩子,老師只要一發現他做游戲做得比較好,就馬上給予表揚,孩子因為得到表揚就會做得更好,從而不會再出現有破壞性行為了。

以上是個人想到的幾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