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游戲規則應講清哪些內容
說明玩法和獎懲
㈡ 幼兒規則游戲包括
幼兒園規則游戲包括有:
1、活動名稱:如小白兔游戲;
2、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並攏行進跳,促進幼兒肢體的協調發展。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和愛護同伴的情感。
3、活動准備:
1)老鷹抓小雞音樂磁帶,律動磁帶,錄音機。
2)小白兔頭飾若干,大狗熊頭飾一個,紙團。
3)事先布置好活動場地:草地、小河、小型積木搭成的熊的家。
4、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幼兒分散站在場地上,隨音樂做韻律操;頭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踢腿運動、全身運動。
2)基本部分,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小白兔嗎?知道它是怎麼走路的嗎?一跳一跳的,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小白兔走路」。
3)幼兒學習兔跳,老師重點指導跳法,雙足並攏向前跳(兩兩合作向前跳、自由組合跳、集體排隊跳)。
5、游戲導入:
1)第一段音樂:小白兔寶寶(小朋友扮)和媽媽(教師扮)一塊兒跳到草地上,開心地玩耍、做游戲。
2)第二段音樂:隨著旋律的變化,笨狗熊來了(另一位教師扮),抓走了一隻來不及躲藏的小白兔。
3)第三段音樂:小白兔營救同伴活動。教師:「寶寶們,大狗熊抓走了我們的小夥伴,我們怎麼辦呢?」(我們要把它救回來)教師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請聰明寶寶幫媽媽想辦法,如:用拳頭打、用腳踢、用石頭(紙團)砸等等。
6、結束部分。教師:「寶寶們,你們真勇敢,趕走了大狗熊,還救出自己的同伴,媽媽真替你們高興,讓媽媽親親我勇敢的寶寶們。」
7、效果分析:孩子本身對動物就有親切感,且老師參與並當他們的媽媽,更能增加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活動開始時,將已學的知識插入復習,既能使孩子做一些游戲前的准備,又能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2)幼兒游戲規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幼兒游戲的心理體驗:
1、興趣感。游戲是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占據的活動,是一種情不自禁地被捲入或被吸引的狀態。
2、自主感。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不能由成人決定幼兒該做何種游戲,所以,幼兒園玩具櫃應向兒童敞開,由幼兒自己選擇玩具。
3、成就感(勝任感)。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在玩沙水游戲中,當幼兒自己修建一個水庫成功時,會像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設計一樣興高采烈。
4、幽默感與愉快感。這兩種心理體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㈢ 適合幼兒園玩的游戲有哪些
1.木頭人
游戲規則: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看誰堅持一分鍾"念到最後一個字時所有幼兒擺出造型不動。老師說時間到才能動,游戲反復進行。
2.丟手絹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一名幼兒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跳,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幼兒就馬上把手絹放在一個小朋友的後面。如果這個小朋友發現我把手絹放在他後面時,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絹來追我,幼兒呢就馬上跑,當跑到這個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後請沒追到我的小朋友來玩。如果被追到了,那麼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哦。
3.紅燈綠燈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站在起始線後做好准備,一名幼兒在場地的另外一頭發號施令,游戲開始,幼兒開始走步,發號施令的幼兒背對幼兒念"紅燈綠燈停"念到停時轉身,此時走步的幼兒不能動,動的幼兒暫停一次游戲,游戲重復進行,直到發號施令的幼兒被走步的幼兒拍到。
4.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5.粘泡泡糖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念兒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頂上,兒歌說粘到哪就粘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為增加趣味興趣,可讓幼兒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6.捉尾巴
游戲規則:准備彩繩若干條,在場地上畫出四散跑的范圍。幼兒兩人一對,各自在後腰上繫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為勝。
7.把球踢出圈外
游戲規則: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兩個人進到圓圈內.其他的人站在圓圈外,連續不斷地把球投進圓圈內。圓圈內的人則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圓圈。如果留在圓圈內的球超過了三個,則圓圈外的一方獲勝。也可以考慮其他適合的規則。
8.夾球接力跑
游戲規則:游戲的人分成兩隊,不是進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關節處夾球跳著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為犯規,要返回出發地重跑。為了夾球方便,不要使用過大的球。
9.同心協力
游戲規則:場地中有5個不同顏色的圓圈,每個圓圈都不是很大。游戲規則是每個圓圈中要站滿5個小朋友,這5個小朋友除了腳以外,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能著地,同時所有小朋友的腳必須踩在圓圈裡面,身體可以露在外面。看哪個圓圈中的小朋友通過集體協作,能共同配合完成游戲。
10.編花籃
游戲規則:3-6人參加,參加者伸出右腳,勾住前人,形成一個編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邊念兒歌,邊單腳往前跳,直至兒歌念完。
㈣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㈤ 幼兒園的戶外游戲有哪些
常見的幼兒園戶外游戲。
游戲1:小豬回家
游戲規則:幼兒用雙手滾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戲玩法:幼兒雙手推動「小豬」(皮球)在地面滾到指定的「家」(紙箱)。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游戲情節可不斷發展,如:幫助「小豬」鑽過「山洞」(障礙物),走過「小橋」(障礙物),繞過「危險」(障礙物)回到「家」。
游戲2:喂小動物吃飯
游戲規則:幼兒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
游戲玩法:在大紙盒上貼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裡,鍛煉投擲和目測能力。
游戲3:我是小小傳球手
游戲規則:幼兒要先站好,然後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
游戲玩法:幼兒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游戲4:比比誰的本領大
游戲玩法:老師向前爬時,幼兒就後退爬,想法不讓幼兒抓住,如果快要抓著你時,幼兒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後退爬時,幼兒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幼兒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游戲5:看標志爬
游戲玩法:老師這兒有兩朵什麼顏色的花?當你看到紅花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看到黃花時,就必須後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小兔娃娃,誰就是冠軍。
游戲6:切西瓜
游戲玩法:幼兒圍成圓圈,師幼共同有節奏地念兒歌:「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與此同時,教師邊走邊有節奏地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兒歌念完時,教師的手停留在哪兩位小朋友中間,這兩位小朋友就把手放開,拉著其餘小朋友的手往圓心跑,表示西瓜被切開了。此時,大家做吃西瓜狀,游戲繼續開始。
㈥ 幼兒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親子游戲大全 1、螞蟻搬豆 1. 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 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 設置一定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返回,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2、貼鼻子 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鼻子貼到動物的准確位置即獲成功。 規則: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3、我的寶寶在哪裡 准備:布帶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相應的家長蒙上眼睛站在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邊繞著家長轉,唱完歌曲立定,然後請家長去尋找自己的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寶寶。 4、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後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游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並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5、踩氣球 准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游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6、小腳踩大腳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拉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看看誰先到終點。 7、揪尾巴 准備:尾巴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將孩子抱在懷里,在幼兒的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游戲,在保護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時將別人的尾巴揪下來。 8、兩人三足 准備:繩子若干、 玩法:一家長與一幼兒將相鄰的兩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聽到口令後,兩人一齊向前跑,看誰先跑到終點為勝。 9、推小車(幼中) 玩法: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聽到口令後,幼兒雙手向前爬,看誰先到為勝。 10、可愛的袋鼠寶寶 玩法:讓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腿夾緊家長的腰,像小袋鼠一樣緊緊地掛在家長的胸前,家長彎下腰,雙手雙腳著地向前爬,先到終點者為勝 11、俯卧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卧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12、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後,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13、棉花球 准備:三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家長蒙著眼睛,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手不能碰棉花 球)孩子用勺子把一個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個碗中。三十秒鍾後一個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最多的家庭獲勝。 14、哪吒尋寶 准備:經過裝飾的報紙團、玩具簍、藍皺紙 玩法:參賽媽媽收舉玩具簍站在場地一端,幼兒扮成小哪吒,由爸爸從後面抱著腰部,站在場地另一端,中間有「海浪」間隔,主持人發令後,爸爸和小哪吒跑至「海浪」邊,在「海中」尋找「寶貝」(報紙團)每找到一個就往媽媽的玩具簍中扔,至主持人說停,哪個家庭的玩具簍中的「寶貝」多為勝! 15、袋鼠接力 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後一位家長。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16、我給爸爸媽媽穿衣服 玩法:一名家長在終點,幼兒在起點,哨聲響起時,幼兒拿起衣服跑向終點,給其家長穿上衣服,拉上拉鏈後,家長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點,先到者為勝。 17、螃蟹夾球 玩法:一名家長與孩子手拉手,將一個球放在上面,身體側向迅速前進,先將球運到終點者為勝。 18、快樂貼貼貼 准備:繩子一條,貼畫若干,計時器一個 玩法:孩子與家長一組,兩組便可開始游戲。兩名家長分別背靠背被一條繩子套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家長對面的一條線後,游戲開始,每組家長使勁往自己孩子那一邊靠攏,當一方家長靠近自己孩子的線上時,孩子為家長臉上貼上貼畫,在規定時間內,哪位家長臉上的貼畫多,就為最後獲勝者。 規則: 1、當家長腳踩到線時,寶寶才可以貼。 2、貼畫只能貼在臉上。 3、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19、小飛機 玩法:幼兒背對其家長,將兩腿纏在家長腰上,家長雙手拖住幼兒胸部,幼兒將手臂側平舉,家長迅速跑向終點,先到者為勝。 20、釣魚 准備:物品:薄紙板、紙夾、報紙、大約45厘米長的線繩。 玩法: 1)在薄紙板上畫三條不同大小的魚,最大的魚是1分,中等大小的魚是3分,最小的魚5分。然後將它們剪下來。 2)給不同魚塗上不同的顏色。等它們晾乾以後,再用另外不同的顏色畫上魚鱗、嘴巴和眼睛。 3)將紙夾用膠帶粘貼在魚背面鼻子尖上,這樣紙夾在大魚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魚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點,在小魚身上幾乎沒有露出多少。這樣最小的魚也是最難捕捉到的。 4)用幾張報紙捲起來做一個堅硬的釣魚竿,然後用膠帶粘貼起來,塗上顏色。 5)將線繩的一端固定在一個紙夾上。然後小心地將紙夾展開,做成一個魚鉤。將線繩的另外一端粘在釣魚竿上。 註:可以從硬紙板盒子中釣魚,或者乾脆就從地上釣魚。給自己記時,看看在五分鍾之內可以得多少分。 21、羊角球比賽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對面站在相距一定距離的起跑線上。游戲開始後,由家長騎坐羊角球向幼兒方向跑去,然後將球交給幼兒。幼兒再騎坐羊角球向家長起跑線跑去。誰先到誰為勝。 22、我是小姚明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對面站在規定位置。游戲開始後,幼兒將籃子中的5隻沙包分別向家長手中的簍子投去。家長配合接沙包。最後比一比誰投中簍子的沙包最多為獲勝者。 23、斗雞樂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幼兒和一名家長組成,編上號碼掛上數牌。然後在規定的范圍內,用雙手抓住自己的一隻腳,用單腳跳著去碰撞他人,腳先著地即淘汰,餘下的人繼續,堅持到最後者獲勝。 24、接力跑 玩法:親子兩人游戲。2聽口令,幼兒手執接力棒起跑,到達已站立在中線處的家長那兒,將棒交給家長,家長再執棒跑向終點。速度最快的一組為獲勝者。 25、夾球跑 玩法:幼兒抱球從起點跑至終點,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腿間跑回終點,快者為勝。如球掉需撿回球夾住,繼續走。 26、齊心協力吃果果 目的:要求幼兒能用清楚的語言指揮家長,正確判斷出方向。 准備:聖女果若干,小碟子四隻,遮眼布四條。 人數:共12個家庭,每個家庭由三人組成,四個家庭為一組,共分3組進行預賽,每組勝出者參加決賽。 玩法:媽媽手持聖女果,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背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並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完者為勝。 規則: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違者取消游戲資格。 27、托球跑 玩法: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站立;幼兒拿球送給對面的家長,家長隨即將球用乒乓球拍托著走到終點。在規定
㈦ 幼兒游戲行為有哪些
角色扮演游戲
即使是在這個年齡,角色扮演游戲仍是孩子很喜歡做的事情。它包括對特定人物的簡單模仿到扮演話劇等。孩子這個時候已能勝任很多他熟悉的角色:火車檢票員、醫生、警察、老師、牛仔、印第安人。孩子在集體中最適合做這些游戲。因為,在這個集體里,一個扮演老師的孩子會有真正的學生;扮演售貨員能有真正可以服務的顧客;扮演印第安酋長能真正地召集部落會議等。
由於可以主觀隨意地將某種性格安在某個人物的身上,所以角色扮演游戲也很接近象徵和虛構游戲。在玩後面一個游戲時,孩子還可以用物件來寓意他當時的願望。例如,一塊木頭可以是勺子、一棵樹,或一根天線。慢慢地,孩子會偏愛於用實際的東西來游戲:他希望用真的秤來秤商品,甚至要給布娃娃吃烤好的點心,並且在扮演醫生時,要從醫生的箱子里拿儀器出來給病人看病。
所有這些模仿和角色扮演游戲,有助於孩子逐漸理解和把握自己所處的世界。它實現了讓孩子的行為方式符合客觀實際,讓這種行為方式得到鍛煉,讓他的恐懼、願望和攻擊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消化。
利用材料的游戲
這個時期的孩子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木頭、塑料、紙板或紙、布料、透明膠片或金屬等製品的用途及功能,總想探究明白。例如,孩子玩陀螺時觀察製作陀螺的木頭材料,或者把一本大的畫冊當成玩具火車的隧道用。
玩滾輪車或騎自行車時,他想了解有關的技術關系,如車輪滾動與車的運動之間的關系,並從中發現新的可能用途。例如,他也許會用沙桶和繩子做一個貨物升降機或掛在自行車上做一個拖車。但有時,樂於動手實驗的孩子可能會使自己身處險境。因此,孩子在玩滾輪車或騎自行車時,應反復向他強調在街上車多,騎車有危險(有目的地培養其正確的交通行為),並給他指明客觀存在的特殊困難。
塑造游戲
孩子有創意活動的需求。塑造游戲特別適合孩子的這種需求,它不會限制他的想像力發揮。當孩子用陶土塑型,用水粉顏料或積木塊仿造其周圍環境時,他能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他的作品主要再現他的印象、經歷和經驗。因此,盡可能地不要限制孩子做手工或用繪畫工具繪畫,因初次接觸而限制他使用工具箱,或限制他玩積木、小丑玩偶,或限制他做編織、刺綉和紡織。您應該為孩子做好相應的准備,而不是總在邊上不斷地提醒孩子:「注意,這個東西太臟了。」「當心你的衣服。」「注意,你刮壞傢具了!」等等。
集體游戲
在正常情況下,這類游戲的進程有嚴格的規則限定。所有參與游戲的孩子都要遵守這些規則。誰作弊,誰就破壞了游戲。
集體游戲以不同的原則為基礎。有些這類游戲要由運氣決定游戲的開局,如抽牌或紙牌游戲,它們就是靠偶爾抽出的紙牌好壞決定競技的特點,擲骰子游戲也類似如此。另外,一些游戲則是要孩子開動腦筋,思考怎樣才能以最快最容易的方式,避開路上設置的很多陷阱,而最終到達目標。這類游戲可供孩子玩很多年。所以,購買這類游戲時,應特別注意玩具散件的加工質量及其包裝。
近年來,不設贏家的游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歡迎。孩子們常常合在一起對付一個怪物,一起扮演耗子來對付貓,或作為登山者來對決下落的太陽等。這類游戲能有針對性地促進團隊歸屬感、集體行為和團隊精神。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競爭也並不因此而受到損害,但並不出現有某位參與游戲者成為對手的情況。
㈧ 幼兒游戲的種類有哪些
創造性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建構游戲。
規則性游戲:音樂游戲、體育游戲。
幼兒園主要的集中游戲類型,還有智力游戲、娛樂游戲、美術游戲等是次要游戲
㈨ 幼兒園簡述規則游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課程內容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往往取決於怎樣理解課程。關於課程本質的認識,大致上可以分為「學科中心」和「經驗中心」兩大類,相應地,對於課程內容也有兩種理解。「學科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法則等,它們主要體現在教材當中;「經驗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是指學生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應該獲得的認識、態度、行為方式等,它們存在於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當中,存在於教學活動所涉及的問題領域、課題和科目中。綜合上述兩種觀點,可以將課程內容理解為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社會為學校制定的目標而設計的。 課程基本內容: 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並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具體說來,幼兒園課程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認知經驗。 知識具有多種價值,它不僅能夠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具有發展價值,是智力發展、能力提高和情緒情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包括:生命活動必須的知識,如與幼兒健康、安全相關的知識。有利於幼兒解決基本的生活、交往問題的知識,如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規則的意義等。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知識,如自然和社會中常見的事物的名稱、屬性,幼兒能理解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等。為今後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打基礎的知識,如基本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為成長為未來社會的高素質公民奠基的知識,如簡單的環保知識等。 ②關於基本活動方式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 人類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產勞動、社會交往和科學實驗。每一類活動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則。這些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們不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讓人體驗到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幼兒的基本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活、交往、學習等,細分可以分為自我服務、身體鍛煉、游戲、觀察、探索、交流、表達等等。各種活動都包含著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參與到同伴的活動中去,採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別人接受自己,如果這種方式不起作用怎麼辦等,都屬於這—類。 ③關於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經驗。 發展幼兒智力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課程內容中必須包含這一部分,而且應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現在解決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上,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一般要經歷以下階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線索——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幼兒的問題解決也經歷這幾個階段,需要綜合運用觀察、分析、批判、動手操作等能力,幼兒有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對幼兒來講,驗證假設需要靠「做」,如果一個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設,再次進行校驗,如此循環,直到得出可靠的結論。因此,幼兒園課程內容應該包括那些對幼兒而言「成問題」的內容,讓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提高。幼兒的問題常常出現在生活、游戲、交往中,如起跳點不一,如何比較誰跳得遠;魚缸里的水變少了,是不是被魚喝掉了等等。這些「問題」就構成了幼兒學習的內容。因此,利用幼兒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或者感興趣且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既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能力。 ④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是伴隨著活動過程而產生的體驗,類似的體驗積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傾向性。從根本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屬於隱性課程的范疇。情感態度形成的途徑主要有環境的同化作用、經驗的情緒效應和理智的分析。環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周圍人對事物的評價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幼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就經驗的情緒體驗而言,幼兒對那些使自己體驗到愉悅、幸福、自信、滿意的事物或者活動會抱有積極的態度,反之亦然。當幼兒認識並真正理解了某種事物或者特定行為的實際含義時,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對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態度,這就是情感態度形成途徑中的理智分析。根據這些途徑,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以發展幼兒的情緒情感。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就應該讓幼兒有機會探索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選擇的學習內容要有趣、有懸念,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如有趣、驚訝、興奮等;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感到周圍的人都對學習抱有非常積極的態度。 課程內容分類 目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按照活動對象的性質劃分或者按照學科與心理相結合的方式劃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把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健康、自然、社會、語言和藝術5個領域,這是以幼兒活動的對象及其所規定的活動類型為標准來劃分的。日本1998年修訂的《幼兒園教育綱要》將課程內容分為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現,結合了學科的邏輯順序與幼兒的心理發展順序。 ②按照基本學習課題或者問題領域來劃分。 國際21世紀委員會在一份重要報告中明確提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圍繞4種基本的學習——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來重新設計、組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有人將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學生活、學學習、學做人等。 ③按照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或者圍繞關鍵經驗的活動來劃分。 歐美一些國家的幼兒園課程根據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把內容分為游戲、工作、唱歌、律動、感覺訓練、故事、實物觀察、烹飪等。一些以皮亞傑理論為指導的學前教育方案,把課程內容視為能給幼兒提供「關鍵經驗」的各種活動。比如凱米課程以皮亞傑對經驗的劃分——物理經驗、社會經驗、數理邏輯經驗,將包含著3類經驗的日常生活、傳統活動和來自皮亞傑理論啟示的活動作為課程內容。 ④按照幼兒心理發展領域劃分。 英國的《學會學習》課程的內容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劃分的。具體分為7個發展領域:自我意識、社會能力、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動作與感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感與創造意識。 圍繞上述領域選擇適合幼兒的活動和游戲並加以組織,就構成了幼兒園課程。有關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劃分方式還不止上述這幾種。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對課程內容如何分類,而在於各種課程框架之下的內容是否可以保證幼兒的基本學習,是否能夠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適宜的學習經驗.
㈩ 幼兒游戲類型有哪些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里游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游戲可以分為很多種。
從場地上可以分為: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
從活動程度上可以分回為:活動性游戲和安靜性游戲
從使用器械上可以分為:器械類游戲和非器械類游戲
從參加人數上可以分為:集體游戲、分組游戲和個人游戲
游戲基本分為:角答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語言游戲、綜合游戲。
依參與度分類
主動游戲──主動游戲即是個體必須參與該項活動,其樂趣從親身參與活動中獲得。惟當兒童期邁入青春期後,由於生理發展消耗很多能量,且因為家庭和學校賦與兒童的任務與責任愈來愈多,在時間和體力兩方面均不容許的情況下,主動游戲便日漸減少。例如,賽跑、繪畫、玩泥巴、打電動等均是。
被動游戲 ──被動游戲也可稱為娛樂(amusement),個體並不須要親自參與活動,其樂趣得自於觀看他人活動,個體不必耗費很多的精力,個體從中所得到的樂趣,並不亞於主動游戲。例如,看電視、看漫畫、聽音樂、看電影、閱讀書籍等被動游戲。
依認知程度來分
功能性游戲──發生在出生至兩歲的感覺動作期,游戲內容毫無主題與組織,純然只是感覺器官的刺激輸入,可幫助個體感官的功能成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象徵性游戲──發生在運思准備期,從兩歲開始,五、六歲為高峰(亦稱戲劇性游戲)。此時兒童喜歡模彷成人的角色行為,透過各種象徵的物件或舉止動作達到模彷的目的,從中獲得快樂,扮家家酒即為典型的象徵游戲。
規則性游戲──六歲開始,八、九歲為高峰。游戲內容為有規則的競賽。有游戲規則、角色分配、動作技巧的限制等,例如,躲避球、棒球、接力賽跑等。
依社會性來分
獨自遊玩──嬰兒兩歲以前的游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游戲。玩弄簡單的玩具和運動探索自己的身體,是游戲的主要項目,故此時期稱為「感覺動作試驗」(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游戲。嬰兒期的游戲以「獨自娛樂」為主,是所謂的「單獨游戲時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旁觀游戲──本階段比獨自遊玩更進一步,兒童開始對周遭人事物感覺到好奇,進入直覺判斷時期。兒童喜歡站在旁邊看別人游戲,被玩耍的小朋友和游戲所吸引,惟生理機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對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藉由從旁觀看獲得愉快的情緒,但不願意參與游戲。例如:喜歡站在游樂器旁觀賞。
平行游戲──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場所玩著同樣的玩具,不過這時其他的小朋友只是游戲的誘因,兒童之間既不會發生從屬關系,也不會有互助合作的行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游戲,因此也可以說是「集體的單獨游戲」。例如:兒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聯合游戲──四至五歲幼兒的游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彷、命令或交換玩具等。囿於能力的不足,仍無組織、規則或角色安排的情形,僅是簡單的互動行為而已,稱之為「聯合游戲」。例如:兒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疊沙塔的游戲。 合作游戲──兒童游戲進入本階段,則是屬於高認知能力的游戲發展,游戲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游戲器材及游戲規則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伴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