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游戲介入的注意點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游戲介入的注意點

發布時間: 2021-02-17 00:51:58

1. 教師如何適時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

因為游戲活動能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無需受到「自己要與集體同步」的約束,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願的狀態下游戲。但我們教師現在最大困惑是:介入幼兒的活動做到即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時機。那麼,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適度的進行指導呢?以下是我在得領游戲活動中的幾種介入方法。 一、 當幼兒碰到困難選擇放棄時 如:有一次角色游戲時,計龍暉幼兒扮演點心店的師傅站在桌子旁邊燒。這時,顧浩軒說:「廚房間怎麼沒有煤氣灶」,這可難住了計龍暉,眼看計龍暉因沒有煤氣灶而要停止游戲。這時,我走過去與他們共同想辦法,找了一個盒子代替了煤氣灶,使游戲順利的開展下去了。在這里我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點心店沒有煤氣灶,而使游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用盒子代替煤氣灶不但使幼兒能夠繼續游戲的探索過程,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使幼兒受到啟發後在游戲活動中尋找到其他的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困難。在這以後,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確實學會了尋找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如:雪碧瓶的底、上端做碗、鍋等。 二、 當玩了很長時間仍沒有達到要求時 如在生活區中穿彩珠,我的目的是讓幼兒探索排序的方法,重點是要求幼兒自己尋找出物體間的規律進行簡單的排序。好長一段時間幼兒探索的結果仍在AB、BA或隨意的排序,這時,我就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指導幼兒嘗試AAB、ABC的排序方法,這樣拓寬了幼兒探索途徑,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 當幼兒發出求助時 如在開展服裝廠這一游戲時,第一次學做衣服,因為報紙又硬又脆,因此只有少數幾名幼兒有成品趙凱欣看著別人做了衣服,著急的皺起眉頭走過來說:「老師我不會做...」「那你來做裙子好嗎」凱欣點了點頭。等她坐下後我走過去坐在她的旁邊,拿起報紙邊做邊自言自語,這時凱欣也跟著我做了起來,做了一半我走開了,只是在一旁悄悄的觀察她的一舉一動,只見她非常小心的把皺紙一條一條地捏到報紙上。「老師你看,我的裙子做好了。」我情不自禁的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2. 如何在幼兒游戲中適時介入以及介入的有效方法

平行式介入法:
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當幼兒對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只會一種玩法時,教師可用這種方式介入進行指導。

交叉式介入法:
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於主動地位時,教師可扮演配角。

垂直介入法:
是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為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教師的指導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具而發生打罵,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內容的游戲時,教應直接干預,加以引導,但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指導游戲的方法——教師不管用何種方式介入游戲,既然介入了,目的應是對幼兒游戲為作具體的指導。(一)語言指導。1.發問2.提示3.鼓勵與贊揚(二)行為指導1.身體語言,是指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對幼兒游戲行為作出反饋。2.提供材料3.場地布置4.動作示範。

3. 怎樣把握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而幼兒的游戲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的游戲水平和游戲體驗並非與教師介入的頻率和深度成正比。即並不是說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介入的頻率越高,或越積極地參與幼兒游戲,幼兒游戲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幼兒的游戲熱情就越高。反而,教師不適時地盲目介入幼兒游戲,不僅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中的游戲,干擾、轉移或替代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而且還會導致孩子在游戲中過於依賴教師,不利於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幼兒對游戲產生反感等。所以,教師不應該盲目介入幼兒游戲,而是要適時介入。教師的適時介入,能推進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促進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游戲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而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游戲質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那麼教師應如何介入幼兒游戲?以何種方式、方法介入?本人認為游戲的指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必要性
1.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必然有教師的介入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進行的活動,是幼兒自發性的活動。教師的介入可能會影響幼兒的自主性,從而破壞游戲。因此,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是否必要就已經是一個問題。
而實際上,幼兒園游戲是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即使是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客觀上也必然有教師的介入。與發生在自然狀態下的幼兒自發性游戲不同,幼兒園教育背景中的幼兒自發性游戲,其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教師是游戲功能實現的主導力量
在幼兒園中,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游戲在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會為了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介入,教師根據游戲需要擔當幼兒游戲的准備者、協作者、參與者等角色,使得幼兒的游戲客觀上離不開教師。所以,教師成為游戲發揮其功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機的選擇
幼兒游戲是幼兒自願參與的活動。教師何時介入幼兒的游戲會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並提升幼兒的游戲經驗,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意念,不讓自己成為一個「不速之客」,這取決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游戲介入時機的判斷和把握。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游戲的功能,促進幼
兒的發展,教師需要對幼兒游戲進行不同程度的介入,並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擔當不同的角色。
1.遇到矛盾,溫馨調解
矛盾沖突是普遍存在於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的互動行為,它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通過解決沖突事件學會相互協調各自的需要,學會謙讓、協商、合作等解決策略,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教師應以矛盾為契機,深入了解情況,及時進行調解,給予幫助指導,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游戲,運用溫馨調節的方式介入游戲,與幼兒年齡特點有明顯的聯系。小班和中班幼兒受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有需要教師支持的心理,特別是游戲中出現的爭執和告狀行為較多。當幼兒在游戲中產生了認知沖突時,教師應該及時調解。
2.定點觀察,提升經驗
每次區域活動時,教師進行有重點的觀察。定點觀察介入是指教師長時間在一個固定游戲區進行觀察指導,是一種非常態的介入,往往出現在教室內外新增的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對游戲本身還不熟悉,或者遇到了游戲困難靠自身無法解決需要教師指導時,教師要蹲點介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游戲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關注游戲,動態巡視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幼兒游戲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並使區域游戲得以延伸。
動態巡視即教師邊走邊觀察,關注每個區域游戲的開展情況,這種介入較為隨機。但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心觀察,關注幼兒的游戲進展情況。教師一般以指導者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這種介入對掌控班級的活動進程、了解每個幼兒的游戲狀況都是必須的。
三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策略
1.隱性指導策略
隱性指導策略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而不與之交談。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這樣幼兒也可能注意到教師如何游戲,而學到不同的游戲方法。例如:教師提供了一些廢舊報紙及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製作出各種物品,結果無人問津。這時,教師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一些美麗的水果,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圍攏過來,活動便進行了下去。
2.角色扮演策略
教師在游戲中擔任某一個角色,實際參與幼兒的游戲。在扮演這個角色時,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於主動地位時,教師可扮演配角。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娃娃家裡的「媽媽」抱著孩子換衣服,這時教師走過來,對「媽媽」說,「呀!孩子好像發燒了,趕緊去醫院看看吧!」「媽媽」看看四周說,「老師,我沒有電話,你幫我打電話叫救護車吧。」此刻,教師打電話叫醫院的幼兒來給娃娃看病。教師對幼兒游戲過程的介入和指導,就是對游戲活動本身的現場指導,是游戲實施計劃得以實現的關鍵環節。 3.直接干預策略
在美食區中,有一些非常逼真的食物,漢堡包、面條等都是一些塑料玩具,服務員正在給顧客上菜,服務員說:「你的漢堡包好了,可以開始吃了。」顧客回答:「好的。」只見幼兒真的張大嘴巴把漢堡包往嘴裡送。老師見此急忙說:「這漢堡包不能吃,是假的。」於是,兩個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始假裝吃起來。
當年幼的幼兒沉溺於游戲的情景時,往往會將假想與現實混淆,以假當真。特別是當游戲情節中出現假想的食物時,幼兒會真的把它放入口中咀嚼一下,然後再吐出,這樣既不衛生又不安全。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採取直接干預策略。教師直接介入游戲這一策略一般不經常使用,而用於非常態下。
4.提問指導策略
提出問題,是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常見的一種方式。為了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想像力,提升幼兒的創造力,教師通常的做法是少干預,避免幼兒的思維受到他人思維的干擾。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現自己的創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多問幼兒開放性的問題,取代直接給予信息;鼓勵幼兒自己去嘗試,允許幼兒犯錯,而不是急於得到答案,從而提升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5.能進善退,適度介入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它的主體是幼兒,教師之所以介入游戲是為了幼兒能夠更加自主地、順利地開展游戲,因此當教師通過對幼兒游戲的介入使游戲能夠繼續進行時,教師就應該立即退出遊戲。否則,教師的過度介入,往往會干擾、轉移或者替代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降低幼兒的自信,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幼兒的游戲世界裡,教師應本著尊重幼兒意願、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念,注重觀察幼兒游戲的反饋,適時適當地退出幼兒游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無效干擾,不要使自己成為不受幼兒歡迎的「不速之客」。
總之,教師在幼兒游戲指導的過程中,介入時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教師的介入是否會煩擾游戲的自主性,除了要把握好介入的時機外,還要注重介入的方式方法,避免因為教師的介入而干擾、轉移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影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把握介入的時機。同時,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需要教師的童心、細心和耐心,需要教師對幼兒尊重、理解和包容,採用靈活有效的策略,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教育引導和適當介入的責任。適時適宜地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不斷調整和反思,使游戲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

4. 教師如何介入幼兒游戲

(一)暗示指導策略
暗示指導是對幼兒游戲過程的一種隱性指導,包括語言暗示和行為暗示兩種不同類型的指導方式。例如:美工區里教師提供了一些舊報紙及舊宣傳畫冊,目的是想讓幼兒動手通過畫畫、剪剪,結果無人問津。這時,教師用舊報紙折疊以後剪成細絲,再把紐扣包在中間,一會兒一個毽子就做好了,老師拿著毽子用腳踢了起來。這時,許多小朋友都圍攏過來,拿起剪刀動手做了起來,這時教師邊巡視邊點頭,用贊許的目光給予肯定,對手工技能較好的幼兒伸出大拇指給予誇獎。
(二)角色扮演策略
幼兒在玩角色游戲歡樂小鎮時,「服務員」和顧客都很正常地進行「業務往來」。有的切菜、有的燒飯、有的在做面條,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忙著。這時老師走了過來,對經理說:「建築區的工人肚子餓了,想要你們送外賣?」經理環顧四周一看大家都在幹活,說:「老師,你們這里的人手不夠啊,你來幫我們送吧。」老師說:「好呀。」隨即老師戴上歡樂小鎮的帽子,拿來了小推車,給建築工人送外賣去了。
(三)直接干預策略
娃娃家裡,媽媽正准備喂娃娃吃飯,媽媽此時說:「你在這做好,我給你做好吃的東西!」寶寶說:「好的,媽媽!」媽媽准備了火腿腸、蘋果、面條、漢堡等好多菜(都是一些塑料玩具)。媽媽開始喂寶寶吃東西,媽媽說:「你把嘴巴張開來呀!」只見寶寶珍的張大嘴巴,媽媽拿起漢堡准備送他嘴裡。老師見狀著急地說:「這個漢堡是不能吃的!是假的!」兩個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始假裝地吃起來。

5. 小班幼兒戶外游戲時教師介入應注意什麼

在教師介入的過程中
應該更加註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老師起到的是保護和
協助孩子游戲的作用

6. 如何介入幼兒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常常需要幼師的介入,適當引導幼兒探索,激發幼兒游戲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游戲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提高幼兒游戲質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相反,若幼師在不適合的時間、不適合的場合介入幼兒游戲活動,很可能會影響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甚至阻礙幼兒探索新的發現。那麼,幼兒教師如何介入幼兒游戲?以何種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麼程度?

一、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幼兒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游戲得以延伸。只有通過觀察,幼兒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恰不恰當,經驗豐富程度如何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游戲,以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的技巧。幼兒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並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幫助他們,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象發生。

二、幼兒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兒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幼兒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當幼兒對幼兒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只會一種玩法時,幼兒教師可用這種方式介入進行指導.例如,幼兒教師提供了一些硬紙殼及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製作出各種拖鞋及其它物品,結果無人問津。這時,幼兒教師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圍攏過來!活動便進行了下去。又如,幼兒教師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種就呆坐在那裡,這時幼兒教師用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發夾、汽車、火箭等,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孩子們便又活躍了起來。

(二)交叉式介入法。 指當幼兒有幼兒教師參與的需要或幼兒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幼兒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兒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幼兒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於主動地位時,幼兒教師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兒在玩開商店游戲時「售貨員」和「顧客」都很正常地進行業務往來,如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說店裡很忙,邀請幼兒教師來幫忙,幼兒教師可扮作服務人員介入到中間去,並巧妙引導孩子提升游戲技巧。又如,有一幼兒鑽在用紙箱做的火車頭裡面,想玩開火車的游戲,但就是沒有「旅客」游戲無法進行,幼兒教師扮作「旅客」加入進去,並告訴幼兒我要到天安門去,找誰買票,這名孩子趕緊找來夥伴,扮作售票員,開始玩了起來。幼兒教師和幼兒都感覺玩得很快樂時,幼兒教師就隱退了。在一邊靜心觀察,關鍵時刻再登場,當幼兒的游戲只是在一個層面上進行時,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向游戲的高級水平發展,例如,娃娃餐廳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兒教師走過去問:「你做什麼菜?」幼兒想了想說:「炒菠菜。」幼兒教師又問:「你們有人在做飯嗎?幼兒聽後恍然大悟,連忙對另一幼兒說:「你快做飯吧,等一下,飯和菜要一起吃。」兩幼兒由同時切菜變為一人切菜一人做飯,他們心中確立了共同的目標:「開飯」並且知道飯和菜是要一起上的。從而使該項游戲由平行游戲轉化成聯合游戲。
(三)垂直介入法。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為時,幼兒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幼兒教師的指導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具而發生打罵,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內容的游戲時,教應直接干預,加以引導,但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三、幼兒教師介入指導游戲的方法
幼兒教師不管用何種方式介入游戲,既然介入了,目的應是對幼兒游戲為作具體的指導。
(一)語言指導。
1.發問。發問主要是用於了解幼兒游戲的現狀及幼兒的具體想法或進行啟發引導等,宜用親切平和的詢問,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如,「你想做什麼呀?」「你要做什麼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兒的思考,逐漸學會辨別是非,做出明確的行為判斷。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魚缸里亂投放一些食物,幼兒教師看到後,沒有馬上制止,而是通過詢問了解到幼兒是想看一下魚最愛吃什麼?他是想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小金魚的特點,幼兒教師引導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將現成的答案告訴他,為了挽救小金魚的生命,還及時換掉了己經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當幼兒遇到困難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時,幼兒教師用一兩句簡單的建議性提示,幫助幼兒明確想法,促進游戲順利開展。例如,玩「菜市場」游戲時,菜賣完了,孩子們的游戲便卡殼了,沒法往下進行,幼兒教師用提示性的語言「我們一起加工一些吧。
3.鼓勵與贊揚。主要是就游戲中幼兒表現出的創造性及正向的游戲行為加以肯定並提出希望。對幼兒在游戲中能自覺遵守規則,克服困難,堅持游戲等良好的意志品質給予贊揚,以強化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例如,幼兒教師為大班的孩子講完了孟良崮戰役中活捉張靈甫的故事後,一部分孩子就提議要玩打仗的游戲,用一塊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頂,然後一部分幼兒扮成勇敢的解放軍戰士,一名幼兒扮成張靈甫,游戲便有聲有色地開始了,幼兒教師抓住時機,及時表揚這些孩子肯動腦筋,並提出希望,希望孩子們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體育游戲中,兩隊比賽規則要求每人先跑30米後,再投3個球,然後返回看哪隊先勝,有的孩子就能嚴格遵守規則,投籃不滿3個就不返回,堅持投滿3個,不中再投,幼兒教師對孩子這種認真的態度、良好的意志品質及堅持性給予高度贊揚,強化了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也對其他幼兒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為指導。
1.身體語言。指幼兒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對幼兒游戲行為做出反饋。例如,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出的創造性行為,幼兒教師應該用點頭、贊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對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為,幼兒教師可用手勢、搖頭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據中央教科所IEA課題組的調查表明,幼兒在活動中可否選擇活動材料以及自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活動的針對性、積極性。在材料不可選的情況下,幼兒的無所事事率最高,隨著材料可選程度的提高,無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頻率提高。在材料任選的情況下,無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頻率最高,由此可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自由選擇的條件下進行游戲,能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幼兒教師一方面要提供豐富的材料,另一方面還要根據情況及時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幾天無人光顧的科學角內,幼兒教師放上了放大鏡,孩子又活躍起來。「小小舞台」里,幼兒教師及時投放了魔術箱、帽子等,孩子由原來單純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樣也更豐富了。
3.場地布置:幼兒教師期望幼兒產生什麼行為,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可以通過場地布置的影響來達到目的。例如,如果幼兒教師希望減少跑及粗野的游戲,可用分隔物或傢具把開放的空間阻隔起來,吵鬧的和安靜的要分開。再如,如果有的區角內沒人光顧,可通過變換場地等方式吸引幼兒,也可同孩子們一起規劃、設計、安排場地。
4.動作示範。規則游戲由於有玩法及規則的限制,必須在學會後才能玩。因此,幼兒教師要給幼兒作適當的示範、講解,幫助他們掌握玩法,理解並掌握規則。在創造性游戲里,如表演游戲,幼兒教師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們進行示範性演出,不僅能激發起幼兒的表演慾望,而且能將各種表演技巧展現給幼兒,供幼兒模仿,幼兒教師還可與幼兒一同表演,表演裡面就隱含著示範。
在游戲時間里,幼兒教師除了提供創造性游戲條件外,也應提供開展規則游戲的條件,並鼓勵幼兒自己開展規則游戲。創造性游戲里,也要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總之,對幼兒游戲的指導關鍵在於一個「巧」字,即巧妙點撥,使其延續、提高、升華。

7. 教師怎樣介入幼兒的游戲

因為游戲活動能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無需受到「自己要與集體同步」的約束,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願的狀態下游戲。但我們教師現在最大困惑是:介入幼兒的活動做到即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時機。那麼,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適度的進行指導呢?以下是我在得領游戲活動中的幾種介入方法。 一、 當幼兒碰到困難選擇放棄時 如:有一次角色游戲時,計龍暉幼兒扮演點心店的師傅站在桌子旁邊燒。這時,顧浩軒說:「廚房間怎麼沒有煤氣灶」,這可難住了計龍暉,眼看計龍暉因沒有煤氣灶而要停止游戲。這時,我走過去與他們共同想辦法,找了一個盒子代替了煤氣灶,使游戲順利的開展下去了。在這里我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點心店沒有煤氣灶,而使游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用盒子代替煤氣灶不但使幼兒能夠繼續游戲的探索過程,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使幼兒受到啟發後在游戲活動中尋找到其他的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困難。在這以後,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確實學會了尋找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如:雪碧瓶的底、上端做碗、鍋等。 二、 當玩了很長時間仍沒有達到要求時 如在生活區中穿彩珠,我的目的是讓幼兒探索排序的方法,重點是要求幼兒自己尋找出物體間的規律進行簡單的排序。好長一段時間幼兒探索的結果仍在AB、BA或隨意的排序,這時,我就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指導幼兒嘗試AAB、ABC的排序方法,這樣拓寬了幼兒探索途徑,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 當幼兒發出求助時 如在開展服裝廠這一游戲時,第一次學做衣服,因為報紙又硬又脆,因此只有少數幾名幼兒有成品趙凱欣看著別人做了衣服,著急的皺起眉頭走過來說:「老師我不會做...」「那你來做裙子好嗎」凱欣點了點頭。等她坐下後我走過去坐在她的旁邊,拿起報紙邊做邊自言自語,這時凱欣也跟著我做了起來,做了一半我走開了,只是在一旁悄悄的觀察她的一舉一動,只見她非常小心的把皺紙一條一條地捏到報紙上。「老師你看,我的裙子做好了。」我情不自禁的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8. 教師應該怎樣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

因為游戲活動能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無需受到「自己要與集體同步」的約束,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願的狀態下游戲。但我們教師現在最大困惑是:介入幼兒的活動做到即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時機。那麼,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適度的進行指導呢?以下是我在得領游戲活動中的幾種介入方法。 一、 當幼兒碰到困難選擇放棄時 如:有一次角色游戲時,計龍暉幼兒扮演點心店的師傅站在桌子旁邊燒。這時,顧浩軒說:「廚房間怎麼沒有煤氣灶」,這可難住了計龍暉,眼看計龍暉因沒有煤氣灶而要停止游戲。這時,我走過去與他們共同想辦法,找了一個盒子代替了煤氣灶,使游戲順利的開展下去了。在這里我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點心店沒有煤氣灶,而使游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用盒子代替煤氣灶不但使幼兒能夠繼續游戲的探索過程,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使幼兒受到啟發後在游戲活動中尋找到其他的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困難。在這以後,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確實學會了尋找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如:雪碧瓶的底、上端做碗、鍋等。 二、 當玩了很長時間仍沒有達到要求時 如在生活區中穿彩珠,我的目的是讓幼兒探索排序的方法,重點是要求幼兒自己尋找出物體間的規律進行簡單的排序。好長一段時間幼兒探索的結果仍在AB、BA或隨意的排序,這時,我就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指導幼兒嘗試AAB、ABC的排序方法,這樣拓寬了幼兒探索途徑,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 當幼兒發出求助時 如在開展服裝廠這一游戲時,第一次學做衣服,因為報紙又硬又脆,因此只有少數幾名幼兒有成品趙凱欣看著別人做了衣服,著急的皺起眉頭走過來說:「老師我不會做...」「那你來做裙子好嗎」凱欣點了點頭。等她坐下後我走過去坐在她的旁邊,拿起報紙邊做邊自言自語,這時凱欣也跟著我做了起來,做了一半我走開了,只是在一旁悄悄的觀察她的一舉一動,只見她非常小心的把皺紙一條一條地捏到報紙上。「老師你看,我的裙子做好了。」我情不自禁的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9. 舉例說明教師如何介入幼兒的游戲

分3點: 1.實習期間該實習生對於教育和教學的態度。 2.實習期間該實習生對於孩子的態度。 3該實習生的未來就業趨向。盡量往好處寫,多舉幾個例子,畢竟現在的孩子找工作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