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發布時間: 2021-02-17 04:00:25

① 如何理解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兒童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過虛擬情境以再現成人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系,從而使兒童達到認識周圍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戲體現了兒童與現實的一種特殊關系,它通過某種虛擬的情境把某一類實物的特徵轉移到另一類實物之上。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游戲在兒童世界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對兒童的魅力更為獨特。 《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專門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條指導原則,指出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應把游戲作為主要的活動形式,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兒童發展狀況的寫照。認知的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根據兒童認知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游戲的類型進行分類包括:感覺運動游戲、象徵性游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感覺運動游戲的動因在於感覺或運動器官在使用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感;象徵性游戲帶有「假裝」和「好像」的特點;結構性游戲是利用結構材料進行建構游戲;規則游戲則是兒童認知發展水平最高的一種形式;游戲對兒童社會性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游戲可以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的技能以及言語能力,使兒童的獨立性得到提高。游戲也有利於兒童的身體發展,通過玩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使兒童親近大自然,同時給兒童帶來愉快和滿足。讓兒童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

② 為什麼說幼兒園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作為幼兒教師的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游戲時,幼兒的認識、記憶、思維、有意注意等狀態都是較其它的時候好,這是因為在鬆弛、歡快的游戲情境下,更容易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想像力和創造欲;這是因為一個尚未實現社會化的幼兒,在使自己適合一個按成人的興趣、習慣和思維方式組成的社會的過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滿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戲中得到滿足,在沒有任何強制關系的背景中,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和具體實踐性等特點。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所以游戲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及幼兒教育中採用最廣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接近幼兒生活,帶給幼兒快樂,而且還能使其人格得到應有的尊重,使其各種心理需要得到體驗,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③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小孩放在家裡除了吃就是玩,怎麼送來了幼兒園還是提倡他們在課堂中玩,對於很多幼兒回的家長來答說,送孩子早上學就是不想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看重的是孩子能寫幾個字,會做幾道題,他們不了解游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認為游戲可有可無。

④ 為什麼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
1、從教育目的層面上認識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1)游戲可以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發展和培養幼兒的主體性
游戲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都能得以很好地體現,因此,游戲是培養和發展幼兒主體性的最佳途徑,可以實現幼兒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目的。(2)幼兒可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3)游戲可滿足與保障幼兒游戲需要與權利。2、從游戲與幼兒學習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
(2)在游戲中,幼兒可獲得各種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經驗。(3)游戲過程,是幼兒經驗的主體性建構過程。3、從游戲與幼兒園教學、課程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組成部分。(2)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途徑。(3)游戲既是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又是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途徑,並實現著與課程的雙向地有機地互動。

⑤ 如何理解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⑥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小孩子喜歡玩,教育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從玩中慢慢學會一些東西更好

⑦ 為什麼說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1、從教育目的層面上認識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1)幼兒可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其核心是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游戲是發展幼兒主體性的適宜途徑。 (2)游戲可滿足與保障幼兒游戲需要與權利。 2、從游戲與幼兒學習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學習方式,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2)在游戲中,幼兒可獲得各種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經驗,而且這些經驗是幼兒生活的智慧,可讓幼兒學會生存、生活和學習。 (3)游戲過程,是幼兒經驗的主體性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外部的、物質的東西向內部、觀念的東西轉化,而且也使內部的、觀念的東西外化為實際的動作,使主觀見之於客觀,實現著主客觀的雙向建構。 3、從游戲與幼兒園教學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組成部分。 (2)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途徑。 4、從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當課程價值取向注重幼兒的創造性、獨立性、主動性的培養以及童年的幸福快時,「主動學習」被看作幼兒園課程應當使幼兒獲得的「關鍵經驗」時,游戲會受到重視。 (2)把課程看作是幼兒全部的有益的學習經驗時,游戲既是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又是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途徑。 (3)游戲可生成課程,課程也可生成游戲。游戲與課程之間的良好互動,既可以為幼兒選擇適宜的課程內容,又可以為幼兒選擇恰當的實施途徑,解決了教育與發展之間的「相稱」或「匹配」的問題。

⑧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途徑,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項基本活動,但目前,幼兒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游戲的開展很難取得應有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效果。一、幼兒游戲的時間及自主游戲受到限制游戲是一項豐富多彩的、復雜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大量的時間、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備,然而,現在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擠掉孩子的游戲時間,對其進行正式的基礎教育,及所謂素質教育,這樣孩子大量的游戲時間被削減了,其原因如下:1、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幼兒園的管理越來越市場化、經濟化、效益化。私立幼兒園越來越多,市場竟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從中班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正規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每天教孩子做算術題,寫漢字,一天一節英語課,每天布置許多作業,有個別幼兒園一天給孩子安排五節課,就是沒有游戲課,據說家長評價還很高,生源也非常好。2、統一安排,硬性規定的興趣班取代了孩子們的游戲活動《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明確了游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但現在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都開設了美術、舞蹈、圍棋、電子琴等興趣班,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一結束,孩子們要上各類的興趣班,連戶外活動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有的孩子一天要上兩種興趣班,對於興趣班,有的幼兒園由孩子自主選擇,有的幼兒園規定每個孩子必須要上所有的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基本上沒有時間玩自主性的游戲,雖然有的幼兒園每周都安排了游戲課,但玩什麼,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作主,而是由園里統一安排,如周一玩結構游戲,周三玩角色游戲、周五玩表演游戲。二、游戲目標的設立,扼殺了幼兒的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童年時代生動有趣的游戲往往使人終生難忘,許多游戲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當游戲的組織者將游戲設立了目標,並作為手段來運用時,游戲的性質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游戲的自發性也會慢慢的喪失,記得我曾在《讀者》上讀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小故事:有一個孩子在院子里滾一個破鐵桶,鐵桶滾動的響聲十分討厭,吵得周圍人無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不聽,而且興趣非常濃。有位老人走了過去,悄悄告訴他,你乾的不錯,這次你滾一個來回我給你一元錢,孩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完成之後,老人果真給了他一元錢。然後又對他說,你再滾一次我給你五毛錢,孩子還是很高興,沒想到自己這么容易就得了報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給了他五毛錢。這次老人說:「我只有一毛錢了,你再玩一次就給你,孩子聽了有點不樂意,但想想還有一毛錢呢,勉強又重復了一次。最後老人說:「沒錢了,你再玩一次好嗎?」孩子興趣全無地扔下鐵桶走了。這個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兒童游戲怎樣轉變為工作的過程。具體到幼兒園,游戲被子規范為教學的現象十分突出。記得在一次老師公開課觀摩活動中,老師組織幼兒玩游戲,我便悄悄的向一個小朋友,你在玩游戲時,喜歡老師來指導嗎?他馬上回答:「不喜歡。」為什麼?「老師總是叫我們這樣、那樣,一會又說誰做的不對,誰又不聽指揮……」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游戲已經丟失了獨立性、自主立性。幼兒自發游戲的地位也發生了扭曲。如果一個孩子在游戲時,時時想著如何做才是對的,才不被老師批評,才算聽指揮,那麼對於幼兒來說,游戲還有樂趣可言嗎?三、幼兒游戲離大自然越來越遠,自然物及廢舊材料不能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是促進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環境大氣候的變化,也給幼兒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高樓大廈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大大縮小了幼兒的游戲場地,必然導致幼兒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電子化、電動化玩具泛濫,又明顯降低了幼兒與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玩捏泥的游戲,都是自己親自找來各種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來玩各種游戲,甚至還會把這些泥巴燒製成各種模具、陶器。現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橡皮泥,雖然衛生、方便,卻隔離了幼兒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利於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難以啟迪幼兒的智慧。其次,老師給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成品玩具多,如:餃子、包子、餅干、漢堡包等,一個個都精心做好,而且在游戲過程中,不許幼兒弄壞,拆開,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且許多游戲玩具對廢舊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實老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類型的半成品玩具、廢舊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四、幼兒園如何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項活動之中游戲的發展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只有組織和指導好幼兒的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要改變以上局面和狀況,關鍵在於端正教育者的游戲觀,正確認識幼兒游戲的特點,創造適宜的條件開展好各種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1、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多年的幼教實踐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兒從小班讀到大班,游戲的水平還很低,游戲時間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不願參加游戲活動,許多幼兒在游戲快結束時才來參加,游戲時間導致低水平游戲的出現,限制了小組表演、角色游戲和積木游戲的正常進行。多年的實踐觀察表明:在短時間的游戲中,幼兒地表現為旁觀行為、閑散行為、過渡性行為及一些實物游戲和模仿表演游戲,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很難發揮。因而影響了幼兒游戲的質量。因此,每天宜為幼兒提供30分鍾以上的游戲時間。另外,室內游戲時間不能代替戶外活動時間,這兩種活動會促進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2、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幼兒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戲的機會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玩「拾樹葉」讓孩子精選各種形狀的葉子拼貼各種圖形,在樹上系繩、打繩結。兩樹之間架鞦韆,使幼兒攀爬、盪悠。沙箱、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木樁做平衡木,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3、要珍視、保護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活動幼兒園作為教育場所和集體活動場所,一日生活有著較為嚴格的秩序。各年齡段的幼兒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規范來進行活動。幼兒園應努力探索幼兒自主、自發性游戲的開展研究,教學計劃及教育活動的安排應該增加彈性,為幼兒自發游戲開辟時間和空間。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麼,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夥伴參加游戲,並以飽滿情緒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並依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和了解。進行相應的指導。

⑨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

這是因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就是然後幼兒玩耍,在玩耍的時候,能學到一些知識即可。

⑩ 淺談為什麼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小孩放在家裡除了吃就是玩,怎麼送來了幼兒園還是提倡他們在課堂中玩,對於很多幼兒的家長來說,送孩子早上學就是不想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看重的是孩子能寫幾個字,會做幾道題,他們不了解游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認為游戲可有可無。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從中班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正規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每天教孩子做算術題,寫漢字,每天布置許多作業。由此可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大家還沒有意識到早期游戲對幼兒帶來的影響,如:女孩子玩娃娃家,是為了將來做妻子、做母親、養育子女做准備;男孩喜歡打仗、爭斗、開車也是為將來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做准備。現在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而我們的教師也拿不出很有力的話語來說服家長重視游戲。其實在幼兒的發展中,我們一定要關注未來效應和即時效應(潛在效應與顯在效應)這一對關系。教學讓幼兒直接獲得知識技能,這只是即時效應而已,很多幼兒從幼兒園跨入小學階段後的第一年成績很不錯,一旦升上二年級後成績明顯下降,這是為什麼?此時的孩子已經被訓練成死記知識和缺乏自我思考創新的能力。游戲讓幼兒變得聰明和智慧,因為以游戲為教學模式是沒有固定框架的,可以隨意的讓幼兒隨著自己的意願動腦去完成。在幼兒帶著懵懂的眼光來看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扼殺他們求知探索的過程,作為老師我們要讀懂幼兒的心理世界,用符合幼兒心理特徵發展的方法去引導幼兒認識社會。游戲有三個主要特徵,一是游戲是重過程不重結果。重過程,幼兒就會變著花樣來玩,游戲可以跟著游戲者的意願而發生變化,游戲方式也會隨著情境和材料隨意變化,其目的也可隨時改變。如一個簡單的滑滑梯活動,也許會因為不同的滑到底的方法而使之復雜起來,至於能不能滑到底,在兒童看來已經不重要了。二是游戲是不求實際的、不真實的、充滿幻想的行為。如游戲者會把椅子當做"馬"騎,而不是"坐椅子"。兒童在游戲中不是機械地模仿周圍生活,而是通過想像,將生活中的表象,組合成新的表象運用於游戲中,這就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三是轉換替代,同一種材料幼兒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材料可以做同一種用途,這是幼兒自發和自由選擇的結果。幼兒園的創始者福祿培爾曾描述游戲:"是人類最純粹的精神活動,在人與所有事物內在蘊含的生命中,游戲是人類生活的翻版……兒童的游戲是自我活動的極致媒介,可以抒發兒童的內在力量,喚起兒童的內在本質。"由此可見游戲對兒童的影響。所謂基本活動是指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其出現頻率最高,對人的生存發展最有價值,最適合的那一年齡階段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他們的基本活動。為什麼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 一、游戲是幼兒的本能,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內容。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游戲的時間最長,出現的頻率最高,沒有了游戲兒童就失去了其快樂的天性。一方面,幼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游戲;另一方面,即便是學習、勞動、生活等活動,幼兒也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所以,游戲是幼兒最經常的活動。第 二、游戲跟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有關,此時幼兒的身心發展還未成熟,沒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多時候他們都在游戲中模仿周圍發生的事,在幼兒的游戲里,幼兒的操作與行動永遠是實際的、社會性的、幼兒就是在游戲的操作與行動里掌握人類的現實。幼兒在游戲中,總是選擇與自己的需要、能力相適應的內容、材料、同伴和活動方式來進行游戲,排斥過高或過低於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動。所以,游戲是幼兒最適宜的活動。第 三、游戲是幼兒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幼兒認識和表達的重要途徑,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最有價值。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幼兒在游戲中,往往不滿足於現有發展狀態的表現方式,以略高於現有發展水平的表現方式形式去行動,使身心發展的重要變化發生在游戲中。所以,游戲是幼兒最必須的活動。第 四、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學會交往、發展了個性、情感和社會性。幼兒自發自主的活動是本體意義上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里雖沒有發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卻凝聚著發展的全部趨勢。經常參加這類活動,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的和諧的發展。所以,幼兒園必須給予幼兒以充分開展這類游戲的機會。因此,教育部在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鋼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從教育立法的角度看保障了幼兒游戲與發展的權利,游戲的組織和指導是幼兒園特殊性的體現,也就導致了幼兒園教育不同於其他階段的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游戲是兒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主要途徑,游戲就成為教師了解幼兒的窗口,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應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潛力,作為教師,應不斷觀察幼兒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種類的需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活動,這樣才能使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