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建構游戲中破壞行為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建構游戲中破壞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2-18 05:05:54

Ⅰ 游戲中教師如何避免幼兒破壞行為

游戲中教師如復何避免幼兒破壞行制為,可以試試你下幾點方法。

1.做游戲時,老師要設計出好玩,有趣的游戲帶領孩子一起玩,避免孩子因為沒興趣,不好玩而進行破壞行為。

2.老師帶孩子時間長了就會了解,哪個孩子在做游戲中原會有破壞行為,老師就站在他旁邊,和他一起做游戲,孩子在做游戲,中間就不會出現有破壞性行為。

3.老師在組織做游戲以前,先和孩子們講清楚游戲規則,並聲明哪個孩子玩游戲玩得最好,做完游戲就給予獎勵。特別是有破壞性行為的孩子,老師只要一發現他做游戲做得比較好,就馬上給予表揚,孩子因為得到表揚就會做得更好,從而不會再出現有破壞性行為了。

以上是個人想到的幾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建構游戲中幼兒無所事事怎麼辦

這個游戲當中幼兒無所事事怎麼辦?幼兒無所事事那麼緊覺覺一些他們學習的東西讓他們學點東西呀,可以練字啊,可以為人處世可以做一些這樣的啊。

Ⅲ 如何在建構游戲中幼兒合作行為的

常聽一些人說:「我的孩子只知道玩。」是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都說「愛玩的孩子聰明」,眾所周知,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形式,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能帶給他們快樂。孩子喜歡游戲就象魚兒喜歡水,鳥兒喜歡飛翔一樣。哪裡有孩子,哪裡就有游戲。古往今來,不管哪個時代,哪個民族的孩子都喜歡玩,喜歡游戲,無論是在城鎮、鄉村,還是海濱、牧場,人們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興致勃勃的游戲,游戲就是孩子的生活。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面對朴質的孩子,我們要努力倡導一種合乎天性的幼兒教育。讓愛玩的孩子能玩、會玩,在輕輕鬆鬆的玩耍中自然的成長。當然,孩子的玩不是「瞎玩」、「傻玩」,這當中蘊涵著很多策略、智慧和能力。建構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歡的一種游戲類型,建構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他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幼兒將他們對周圍生活的印象反映在自己建構的物體中,通過游戲鍛煉幼兒體力、發展大小肌肉群,使他們認識幾何形體極其關系,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發展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及創造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美感以及團結合作、關心集體、遵守紀律等良好品質和個性。建構游戲的教育作用是在教師正確指導下才能實現的。然而,眾多教師認為:建構游戲是一種愉悅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活動要求,產生愉悅的游戲體驗,不需要老師的「教」他們也能游戲。有心的教師在幼兒建構游戲中時時處處都會發現他們遇到的種種困題:有的看到漂亮的積木不會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樓總是站不穩,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構材料時發現外形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總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發現自己需要的積木卻被同伴拿走了,還有的當整個搭建工程竣工時卻發現還沒有搭出符合主題的代表建築······此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不得不反思:在幼兒建構游戲時教師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目前,在幼兒建構游戲中還存在著怎樣的問題呢?問題1:投放建構積木時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各種積木的建構功能,教師對孩子掌握建構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日趨重視,幼兒園建構游戲材料資金的投入上也是越來越大,各式各樣的建構材料琳琅滿目,在分配建構積木時小、中、大年齡投放的種類千篇一律,沒有充分的考慮各個年齡段幼兒的搭建水平,也不考慮這個積木原本的教育價值,玩法功能,只是沒有目的的投放,幼兒也在沒有掌握建構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接、拆。而大部分的教師只看錶面現象「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們在玩中體驗著快樂」。熟不知,他們在沒有目的、沒有方法的建構中除了快樂體驗還得到了什麼?提升了什麼?領悟了什麼?探索了什麼?創造了什麼?問題2:教師缺乏對自身在幼兒建構游戲中角色意識的認識。建構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由的建構活動,教師對幼兒的這種自主自由的活動要不要施加影響,進行干預或指導?有的教師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告訴幼兒答案,甚至包建構,或是放任幼兒完全地「自由活動」,正是由於教師缺乏正確的角色意識,往往會讓幼兒的建構游戲失去了原本其應有的教育意義。其實,在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仍然起者主導的作用,要根據幼兒建構的興趣、產生的問題和困難,支持、幫助、引導、鼓勵他們去建構,這其實是師幼互動和相互應答的過程。如:有的孩子還只在於喜歡積木的造型,隨心的擺弄,有的三五個孩子在將積木當作玩戰爭游戲的武器到處亂丟,整個場面就是一個鬆散而無目的的建構工廠。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讓孩子了解積木的功能,然後引導幼兒投入到角色扮演中。我們可以這樣來處理:「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呀?」「原來大象來了。」老師學著大象傷心的樣子說:「我的房子被台風吹走了,我沒有家了,你們願意幫助我搭一幢房子嗎?」孩子們馬上就會被吸引到搭建的主題中來,在老師的幫助與支持下幼兒的建構活動就更有目的了。問題3:教師缺乏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在幼兒的建構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一個隱性的教育過程,對教師的潛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種素質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而且還包括其他的許多方面。在幼兒園的建構游戲中經常發現,教師能觀察到孩子的建構興趣,發現孩子的一些困惑,也意識到要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引導,但是可能由於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知識儲備的不夠,或者由於教育觀念轉化教育行為的順節不當,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比如幼兒建構規則意識薄弱、建構主題性、目的性不明確、干預不夠適宜等,而使幼兒的建構游戲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功能。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二、引導幼兒有效「玩」的具體策略1.豐富和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築物的印象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關鍵,幼兒對周圍生活環境中的物體和建築物有較細致的了解,並有較豐富而深刻的印象,是開展建構游戲的基礎。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知識,指導幼兒仔細觀察事物,認識建構的物體與建構材料,說出物體各部位的名稱、形狀和結構特點,讓幼兒對所建構的事物有較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他們參加游戲的濃厚興趣和願望,使幼兒在游戲中創造性地反映生活。例如:在讓家長帶孩子參觀「我們的城市」,我們先提出了要求,不僅要觀察我們城市裡面和周圍有哪些東西,他們有什麼用處,還要細致觀察一些建築物,如高樓、塔、橋等,並能說出它們的結構特徵。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引導幼兒對多種多樣的物體及建築物進行實地觀察,也可以利用圖片、幻燈、錄象反復地仔細觀察。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游戲材料魯迅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常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玩具的選擇和運用在游戲中特別重要。充分利用自然物、廢舊物資製成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成品,讓幼兒在游戲中獨立構思,創造性地運用。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利用廢舊材料,採用簡易的方法製作玩具和游戲材料。如:我們供給幼兒廣告紙、漿糊、剪刀,讓他們自己動手,剪出街道兩旁的的花草樹木等。隨著游戲開展的需要,教師應及時增添玩具、材料。每次游戲結束,可徵求幼兒的意見,談談下次想玩什麼,需要增添哪些材料等。這樣,使游戲的內容不斷豐富,主題不斷深化。3.以強帶弱、以大帶小同伴之間比師幼之間更容易溝通。我們可以請經常在建構游戲且搭建水平較高的幼兒和一起搭建經驗缺乏的幼兒共同游戲,通過孩子教孩子的方法,使幼兒的搭建技能很快的得到提高。另外,我認為還可以通過班級聯合游戲的方法,讓大班的幼兒和中、小班的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模仿學到很多的知識,豐富他們的搭建技能。4.教幼兒掌握一些建構的技能技巧建構游戲是在掌握建造的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游戲前,教師可通過示範、範例、講解、練習、語言指示和啟發等方法,教幼兒認識各種建造材料的性能及建造的基本性能。一開始先讓幼兒熟識材料的特性,進而教一些建築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地建造立體模型或組成各種建築群。中秋節一過,我班的月餅盒堆成了山,孩子們在已有的對建築物和亭子的認識基礎上,在月餅盒上畫上門窗,「變」成了一幢幢高樓;再將月餅盒按從大到小加以疊放,上面做出尖尖的頂,頓時變成了塔。在建造過程中幼兒往往會提出許多問題,教師不必直接回答,可啟發幼兒回憶有關印象,或引導幼兒再次觀察,自己尋找答案。如:在建造「我們的城市」時,孩子們只是用積木搭出了長長的路,而忽略了橋。這時,老師啟發說:「遊船該怎麼呢?」幼兒立即明白了,進行了修改。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提出一個一個的疑難問題,又開動腦筋運用學過的知識一個一個地加以解決,他們逐漸懂得了建造房子時要把底層建得結實寬大,材料要下重上輕;有的幼兒還發明了用雙層積木建造房子的底層,使高樓更堅固;有的幼兒用對稱的材料來保持平衡……建築成功了,小建築師臉上露出無比的愉悅,享受著成功的快樂。5.積極評價游戲過程教師應該和孩子一起參加游戲,興致勃勃地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用游戲的口吻,表揚、鼓勵的方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及時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對游戲過程進行評價,鼓勵幼兒把游戲中的所見所聞及感受講出來,如:講出遊戲中的困難、高興的事等。這樣,幼兒通過自由地討論、交流,不僅能增強對游戲的興趣,而且能使下次游戲玩得更開心。通過開展建構游戲,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的發展有了新的飛躍,對建築成果的審美能力也逐步提高了。他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做事有條理,養成了收拾游戲玩具材料的好習慣。在游戲中,幼兒的耐心、細心、克服困難等良好品德都得到了培養,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愉快地學習!6.作品欣賞我們經常在幼兒建構游戲後將他們的成果拍成照片,並收集成冊,供幼兒欣賞。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的信心,滿足了成功感,還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我們還利用其他的時間帶幼兒參觀其他班級幼兒搭建的成果。通過參觀,幼兒可以觀察到其他班級搭建中好的地方,並將這些方法借鑒到自己的搭建中。同時還激發了幼兒的靈感,開闊了思路,使他們在搭建中有更好的發揮。

Ⅳ 如何看待幼兒在游戲中的破壞性行為及重復性行為

家長的詳細描述,可以看的出來孩子正出於逆反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學會用手腳等多種方式認知世界,喜歡到處看到處摸索等等,往往會有很多的反抗及破壞性的行為,家長不要過分擔心, 這都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不要單純地用打或者罵來解決問題,也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家長自己也意識到不注意的一句不好聽的話孩子就記住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大多來自於家庭,家庭成員不正確地解決方法對孩子都會起到負面影響。因此,家長應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才是最主要的解決問題的根本。其實,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可分兩種:一種是無意破壞性行為。這種破壞性行為大多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例如家長所說的把瓶子里水倒掉,有往杯子里倒涼水,他本意不是想倒水,他是想體驗這樣做的樂趣;又如,孩子把紙巾放到烏龜缸里去,他也不是故意要破壞紙巾,而是想探索一下烏龜缸的秘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能簡單地制止或打罵,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贊賞孩子的實踐精神和想認識事物、了解事物的慾望。另一種是有意破壞性行為。 對於這種有意破壞性行為是要及時教育的。例如,故意摔東西,故意破壞花草,故意用石子砸窗戶上玻璃等。孩子的這類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矯正,就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形成破壞公物等不良習慣。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玩具給孩子玩。家長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景編故事或用擬人的方法,引導孩子逐漸養成愛護物品和玩具的好習慣。二、減少孩子活動的空間,把易損壞的物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當孩子表現有進步時,家長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三、孩子的求知慾很強,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還是會控制不了自己探索的慾望。遇到這個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是任性、不聽話,而粗暴干涉,要因勢利導,啟發和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動手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使孩子的左右腦協調發展,也就是說,這樣既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可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總之,只要家長對孩子的破壞性行為有正確認識,多給孩子一些耐心、愛心及信心加以科學、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破壞性行為會逐漸得到抑制最後消失。

Ⅳ 幼兒建構游戲教師指導存在哪些問題

一、結構游戲指導存在的問題 1.提供材料不適宜 (1)沒有提供充足的結構材料 由於結構游戲是指兒童通過操作各種結構材料來構造物體的一種游戲,所以幼兒對各種活動材料進行充分地操作是結構游戲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結構游戲中,幼兒 通過想像和手的造型活動使用積木、積塑、沙石、金屬等各種材料構造出物體的形象和輪廓。因此教師是否提供了充足數量和種類的結構材料讓幼兒操作,是結構游 戲能否有效開展的前提。如果沒有提供足夠種類和數量的材料,將導致幼兒的游戲無法開展。 (2)沒有提供適合幼兒特點的結構材料 有些教師提供給幼兒的結構材料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如方形積塑和跨管玩具就不適合小班幼兒游戲,他們還沒有那麼大的力氣進行拼拆,小肌肉發 展也沒有那麼靈活。而一些大型積木則不適合大班幼兒,他們一下就可以把整個活動室建得滿滿的,並且沒能讓他們的結構能力得到展示。 (3)沒有及時調整和更換結構材料 當幼兒需要擴展游戲情節或者更換主題時沒有及時提供相應的材料,會阻礙幼兒開展結構游戲。有些班級一個學期開展了三個結構主題,但是班級結構區里的材料 卻沒有進行及時更換和調整。三個結構主題全部提供相同的結構材料,既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也無法為幼兒的創造提供材料支持。 2.引導策略不適宜 (1)教師的預設成分過多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但是在結構游戲中,教師預設主題、內容、材料的成分過多,使得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 的顯現。教師預設幼兒游戲的主題、限定每個區域的建設物,這將局限幼兒的思維進行大膽想像。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按照自己預定的目標對游戲內容的示範講解過 多,則易造成幼兒安心模仿學習的現象,也將直接導致幼兒的主動創造減少。 (2)介入方式不適宜 介入游戲的方式是教師較難 把握的一個問題。由於教師的介入違背了幼兒的意願而破壞了游戲性,使幼兒暫時中斷原來的游戲而按照教師的要求行動,那麼這種介入則不被認為是有效的介入。 以教師的身份直接干預幼兒游戲的介入方法是垂直介入法,經常使用垂直介入法容易干擾幼兒的游戲情緒和情節,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3.評價方式不適宜 (1)評價形式單一 評價的形式主要有反映式、問題式、欣賞式等。反映式的評價是教師或幼兒對在本次活動中的現象進行一一闡述;問題式評價則是由教師或幼兒提出問題,大家共 同思考並提出解決方法或改進策略;欣賞式評價則是一起欣賞幼兒的結構作品,學習他的搭建方法或擺放布局等。部分教師基本以反映式評價為主,一一闡述活動情 況,講評內容較泛,沒有圍繞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進行針對性評價,內容不夠深入,形式過於單一。 (2)評價內容簡單,沒有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 部分教師則是逐一講評各組活動的表面情況,沒有仔細思考如何在評價的時候去拓寬幼兒的思維和提升幼兒的結構水平。 二、結構游戲指導改進的策略 1.提供適宜的材料 (1)提供足夠數量和種類的玩具 教師應根據游戲的發展和幼兒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數量和種類都適宜的結構材料。教師應事先考慮好多少材料適合多少幼兒進行游戲,如果數量不夠應 該適當增加或者另外調整其他結構材料進行補充。另外,對於比較喜歡模仿的小班幼兒應提供種類少,但是每種材料的數量相對較多的材料,對於比較喜歡創新的大 班幼兒來說,則應該提供種類多,但是每種材料的數量相對較少的材料。 (2)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材料 提供給幼兒的材料應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例如給小班幼兒應提供體積較大、形狀單 一、顏色鮮艷的材料。針對結構能力強的幼兒應多提供輔助材料進行結構,對於能力弱的幼兒應提供結構簡單易於操作的材料。 (3)根據游戲內容的變化及時調整材料 在幼兒需要更換主題時,教師應事先考慮幼兒可能會需要的材料,並及時調整原有的游戲材料,盡可能提供充足數量和種類的材料。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關 注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幼兒是否有擴展游戲情節的需要,在幼兒需要擴展游戲情節時及時補充或者更換材料。但是也不可頻繁地更換游戲材料,以免幼兒的注意力 過多地被材料的外形和顏色所吸引。 2.改善引導策略 (1)游戲過程中給幼兒足夠的自主性 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教師應該給幼兒足夠的自主性,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所需的游戲內容和材料。 教師不要對游戲的內容做過多限制,允許並鼓勵幼兒創新,啟發幼兒積極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創造。 (2)採取適當的介入方式 教師應多採用平行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與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節的游戲,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到暗示指導 的作用。交叉式介入法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 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垂直介入法只在幼兒有不安全傾向的時候使用,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3.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 (1)採用多樣的評價方式 教師可以綜合採用反映式、問題式、欣賞式的評價方式。在對活動情況進行基本闡述的反映式評價過後,如果教師想引導幼兒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就 可以採用問題式評價;而如果重點想引導幼兒學習作品,則應採用欣賞式評價,更多地引導幼兒進行欣賞作品。採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可使評價較好地達到既定目 標。 (2)評價應注重解決問題,提升幼兒游戲水平 評價環節是引導幼兒提升游戲水平的重要環節。講評時,教師可以從本次活 動目標的角度引導幼兒思考,對照教師的引入環節分析實現程度,並針對目標的實現程度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評價也可以引導幼兒針對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 題進行思考,提出解決的方法或改進措施,還可以從推進下一次游戲的角度進行思考,探究如何搭建出更好的作品,提出更深層次的要求,引導幼兒能夠逐步完善, 以逐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

Ⅵ 為什麼要觀察幼兒建構游戲中的表現

游戲興趣:從觀察的現象看,在建構游戲方面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譬如:文文小偉等男孩能從始至終的坐在墊子上搭建,然而女孩婠婠中途脫離了建構游戲,需要提醒才能繼續游戲。
搭建技能:搭建興趣往往和搭建的技能成正相關。文文的搭的房子結構復雜,運用了壘高、平鋪、蓋頂、延長等技巧,可見文文的小型原木積木的搭建技能是最高的;然而婠婠搭建的房子只是兩個積木的組合,從作品來看,婠婠的搭建技能是最低的。
交往能力: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的社會交往水平是有個體差異的,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水平:一種是非常高的水平是合作;第二種水平,就是他們可能在一個時空下,但是交集的程度不夠,僅僅是在一起游戲;第三種水平是各自各的,就是你玩我的,屬於完全的平行游戲。這三種水平在我們小班孩子身上是非常常見的。

Ⅶ 組織建構游戲面對幼兒游戲行為如何分析原因

組織建構游戲,面對幼兒園游戲,其實這個還是需要分析原因

Ⅷ 觀察以上兩個案例中的幼兒的建構游戲,可以看出幼兒的發展 有何不同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結構材料進行構造活動的游戲,與其他游戲不同的是,結構游戲能否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幼兒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幼兒還要能根據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合作方式,最終完成任務。正因為「合作」在結構游戲中的重要地位,我們以中班結構游戲為載體,圍繞著如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進行了實踐研究,形成了以下幾個指導策略:
策略一:關注——觀察為先、善於傾聽
觀察與傾聽是教師掌握幼兒第一信息的途徑,在結構游戲中教師要善於關注幼兒的言行,站在幼兒的角度和立場觀察、分析幼兒在建構中產生的合作行為,努力做到觀察有目的、有重點。
在結構游戲中,我們的觀察角度包括:1.合作的對象(和誰合作、幾個人合作、人員組合的形式、強強組合還是強弱組合等):2.合作的內容(合作建構了什麼、合作建構的作品是否有主題、合作中使用了哪些材料等);3.合作的方法(分工的明確性、協商的情況、相互配合的方式等);4.合作時的情緒(合作交往中的語言使用、合作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合作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的情緒體驗等)。
可見,教師觀察的角度很多,但教師在觀察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從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幼兒的實際合作水平,根據觀察目標將觀察要點隱含於心中,力求觀察有針對性、連續性、實效性,並根據觀察內容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環境支持,滿足幼兒的合作需求,推進合作行為的產生。
策略二:引發——適度介入、暗示引導
在開展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合作者、參與者加入到幼兒的建構過程中,積極與幼兒進行對話、協商,甚至提出質疑或建議。教師以介入、暗示的方式「引發」幼兒的合作搭建,重在引導幼兒獲得合作搭建的方法與技巧,並通過提問等途徑拓展幼兒的思路,激發幼兒的合作靈感。
孩子們搭建作品一般是從平面造型逐步過渡到立體造型,一段時間後,教師發現有的孩子能夠熟練搭建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一部分孩子已經能夠將圓盤搭得很熟練,這些孩子每次搭建完後總會沾沾自喜地在教師和同伴面前炫耀一番,然後就無所事事了。這時教師對他們說:「你們試試看,把你們搭的四個圓盤和長方體拼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麼呢?」孩子們當即回「是公共汽車。」
在教師的適時點拔下,孩子們開始了合作拼接,一輛輛「公共汽車」紛紛誕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種新的合作技巧,可以將各自搭建的作品組合在一起,還可以分工搭建一些局部的東西,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合作建構的樂趣。
當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的合作無法繼續下去時,教師可以起到「穿針引線、點撥磨合」的作用,以協商者的口吻、建議者的態度、鼓勵者的語言給予暗示或引導,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合作的技能與方法等。
策略三:助推——挖掘潛能、推動激勵
結構游戲是一種創造性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不僅是自主、自由的,也是創意無限的,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在結構游戲中自發生成的興趣點、發展點,積極採取靈活多樣的回應策略,挖掘幼兒在合作中閃現的智慧,及時加以提升和拓展,提高幼兒合作建構作品的質量。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搭積木。過了一會兒,清清神采奕奕地走到我跟前說:「黃老師,我們合作搭了一個游樂場。」「是什麼樣的游樂場?」起先我還有一些懷疑,當孩子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現在我眼前時,我驚嘆於孩子們的創意。隨即,我抓住孩子生成的建構內容,有意識地提問:「這么漂亮的游樂場,你們是怎麼合作搭建的?」三個孩子紛紛搶著回答,有的說搭了沙灘上的休閑椅,有的說搭了大樹和房子,還有的說搭了靠著游樂場的碼頭等。原來孩子們的分工很明確,我隨即追問:「游樂場里除了你們搭建的這些東西,還有什麼呢?」接著,我又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請你們合作商量一下,爭取把游樂場建得更美,玩的東西越多,就越能吸引遊客。」在我的激勵和推動下。孩子們合作建構的信心愈發高漲,他們又開始商量。不一會兒,更加漂亮的游樂場出現了,增添了很多游樂設施,孩子們還搭建了游樂場里的電動車呢!
從以上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教師圍繞著幼兒生成的內容,充分運用幼兒的已有經驗,推動幼兒不斷產生新的合作行為。在推進策略的應用上,教師採用了明確合作要求的方法,即先商量、再分工、後操作。在教師的鼓勵和助推下,幼兒的合作意識被進一步激發,合作技能也有了新的發展,同時,他們也享受著合作的快樂。
策略四:評價——注重分享、共同發展
游戲後開展的交流活動也是幼兒獲得教師指導的重要途徑,教師積極地組織幼兒交流自己與同伴合作建構的過程,使大家共享合作建構的體驗與收獲,教師在交流中及時提升幼兒的合作經驗,讓幼兒獲得具有實效的合作方法,激發幼兒再次合作的願望。
兩個孩子在合作搭建東方明珠塔,一個孩子搭下面的兩個球體,另一個孩子搭最上面略小、略扁也相對較難的球體。各自完成後,他們又一起拼接組合,三個球體很快連接成功。可是,在裝下面塔架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於重心不穩,塔倒下了。但兩個孩子不怕困難,繼續協商。一個孩子建議「我來扶住,你來搭。」可仍然失敗了,因為塔太高,根本扶不住,塔架又總是接不上。於是,他們又把塔放倒,但塔底是立體的,必須從四個方向固定。最後。他們又叫來一位同伴,兩人共同把整個塔身抬了起來,讓下面的孩子進行空間插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方明珠塔終於聳立起來。
在集體交流環節,教師首先說:「今天幾個孩子一起合作搭建了東方明珠塔,我們請他們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在合作搭建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他們將剛才搭建的整個過程描述了一遍,教師又提問:「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哪裡?」「他們合作得很好,你搭這里,我搭那裡,然後再組合起來。」「碰到困難,他們不害怕,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清楚地介紹合作協調的過程,以便所有幼兒都能分享這次成功的合作經驗,教師還將他們合作過程中的「閃光點」加以突出,讓幼兒自己總結最合適、最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合作內容,從而體會到有效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