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怎樣開展社會角色扮演游戲
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與提高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以直接參與並能獲得深刻體驗的環境。我園設置了「幼兒社會角色扮演專項活動室」,通過開設幼兒喜歡的娃娃家、明星坊、愛心醫院、寶寶超市、理發店、快餐店、禮品店等,為幼兒提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讓幼兒在虛擬的社會小環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那麼,在游戲中,幼兒園應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提供有效的指導策略呢?
根據幼兒經驗設定游戲內容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現實的重新塑造。角色游戲其實就是社會化的游戲,共有的知識、經驗是社會角色扮演游戲的基礎,也是游戲順利開展的保證。
例如,我園在「超市」游戲中,針對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生活經驗,對幼兒進行了如下引導: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解超市的環境、用途,觀察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激發幼兒模仿的慾望。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在教師或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學會付款,並建立起初步的規則意識。
中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可讓幼兒親自購物,觀察、感受工作人員的工作。游戲中,教師讓幼兒商量制訂一些簡單的規則,如一次扮演一個角色、兩人發生爭執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決等等。中班幼兒在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與商品價格一致的錢幣付款。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請大班幼兒扮演的收銀員來指導幫助他。
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指導幼兒通過已有購物經驗商量設施、材料及商品的分類擺放情況,收集廢舊材料或自製商品並貼上標簽。幼兒可以自己選擇游戲角色進行模仿,並制訂游戲規則,例如要從入口進、出口出,買了東西要付款等。教師會引導幼兒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游戲中,知道找零或湊整,練習簡單的加減運算;鼓勵幼兒學習宣傳自己的商品,用繪畫等形式為商品做廣告。
提供低結構開放性的游戲材料
雖然現在的成品玩具應有盡有,但是這樣的玩具為幼兒留下的自由想像和創造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為幼兒准備廢舊材料製成的成品以及具有開放性的半成品游戲材料,讓幼兒動手完成游戲中所需要的物品。
我園在「娃娃家」的環境創設中,不論是廚房的微波爐、洗衣機,還是卧室的衣櫃、梳妝台,都是教師利用廢舊紙箱,經過創新、重新包裝製作而成的,這些擺設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安全環保。
在「快餐店」的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橡皮泥製成的半成品「包子」,讓幼兒把橡皮泥做成「肉餡」,用皺紋紙撕成「菜葉」,然後做成「包子」,再售賣給「顧客」。幼兒在反復的操作中不厭其煩,樂趣無比,充分激發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幼兒以物代物的能力。
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
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游戲時間。時間太少,幼兒沒有盡興,會有失落感;時間太長,幼兒會疲倦,從而失去游戲的興趣。所以,教師對游戲時間的把握很關鍵。
在全園「以大帶小」的社會角色扮演游戲中,我們將游戲時間安排在40分鍾左右。在充足的時間內,幼兒可以從容地選擇游戲夥伴,商討必要的合作角色,增加小組合作游戲的發生頻率,兒童更加喜愛游戲。如果游戲時間太短,幼兒往往無法籌劃和編排游戲,不能完全沉浸於游戲之中,只能參與形式簡單的游戲活動,起不到社會角色扮演游戲真正的作用。
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游戲中
在社會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的身份主要是引導者和參與者。但是在游戲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不自覺地干涉幼兒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它向我們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所承擔的角色。
在實踐中,教師除了承擔這些角色外,還應抓住時機,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靈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因時、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與之互動。教師只有真正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興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才能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
如何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去,這值得每一位教師思考。例如,在「理發店」的游戲中,當沒有「顧客」的時候,教師就要機動靈活地參與其中,以「顧客」的身份出現在幼兒的面前,與幼兒一起參與角色扮演,與之互動、交流,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增加幼兒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幼兒對外界事物好奇,往往顯示出獨立的見解和思維,他們很少模仿別人,能夠用新方法對待舊事物。對於由幼兒的好奇心引發的獨創行為,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其好奇心得到強化,並為此去尋找答案,這將使幼兒受益終身。
中、大班的幼兒好奇心特別強。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不滿足於教師提供的材料或預先創設好的情境。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通常會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勇於說出他們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反思、構思、創設,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
在「明星坊」的游戲中,幼兒表演時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打扮得這么漂亮,為什麼沒有攝影師給我們拍照呢?」根據幼兒的要求,教師馬上調整游戲內容,在游戲活動中增加了「攝影師」的角色,從而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激勵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去。
組織幼兒進行游戲評價
游戲後的評價對提高游戲質量、鞏固游戲獲得的情緒體驗等都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在以往的游戲活動中,我們的做法通常是在游戲結束時由教師進行游戲小結,其結果往往是幼兒游戲經驗不深刻,游戲體驗也得不到回顧。
在評價活動中,評價主體應發生轉變,以幼兒評價為主。教師向幼兒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使幼兒有討論的話題內容,從而指明幼兒再次游戲的方向。
在「醫院」游戲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團坐在一起,問一問「今天大家都選擇扮演了哪些角色」,孩子們踴躍地舉手回答,表示下次要嘗試其他角色。當老師問起「今天你在扮演你喜歡的角色時,遇到了什麼困難」,游戲室里馬上安靜下來,孩子們都在認真地回顧著自己參與的過程,並一字一句地說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參與到討論中來,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困難,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小主人。通過這種「幼兒參與式」的游戲評價,不僅讓幼兒獲得了知識和經驗,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學習分享的良好品質。
社會角色扮演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幼兒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游戲指導策略對游戲的順利開展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應該指導教師不斷反思、學習、總結經驗來提高指導水平,從而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促進幼兒發展,幫助幼兒體驗童年的幸福。
以上來源中國教育報
㈡ 如何利用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開展角色
㈢ 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而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喜歡夥伴和團體的游戲活動;但同時,心理發展又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正確的交往,就常常產生沖突。
究其原因:
1、4—6歲的幼兒已有想與人交往的意識,他們喜歡友伴和集體的游戲,但由於幼兒年齡心理特點是「自我為中心」,加之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得他們之間難以就某一問題達到共識,且互不相讓,不願意向對方妥協。兩者互相沖突的矛盾結果,就是攻擊或爭吵的現象。
2、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他們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長,成人總是習慣順從孩子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慾望。當同齡人之間進行活動時,都想得到最好的。
3、現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單門獨戶的,限制了幼兒之間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兒的活動空間。再加上電視、VCD豐富多彩的內容,更是影響了幼兒的交往機會,使幼兒不知如何與人交往合作。
4、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愛惜,當孩子要與同齡人交往時,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吃虧或委屈,就限制或減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兒童交往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人也正是在社會交往中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兒童也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興趣和歡樂,他們的社會性才能得到逐步發展。要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意識和技能,我認為幼兒園不僅是孩子活動的天堂,交往的場所,也是對幼兒進行交往、合作技能培養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在對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培養進行了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積極提供交往的機會,創設合作的情境,促進合作意識的形成。
1、交往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人際關系的反映。
幼兒交往的過程應該是自願的、輕松愉快的。因為他們在與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善於交往的幼兒性格是樂觀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兒,性格顯得壓抑、孤獨。因此,培養幼兒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礎。
首先我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讓幼兒從家裡帶圖書與同伴分享,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圖書內容。在這過程中,幼兒之間必須進行交流。
其次,根據我班幼兒好交往、有獨立性和自信心,但還沒有完全擺脫自我中心,為了達到目標會盡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與同伴發生沖突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適應的活動。如:在集體活動中,常常有意識的創設機會和空間,引導、鼓勵幼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使他們的交流、交往意識得到提高。
第三、通過主題活動,鼓勵幼兒自帶玩具,讓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題活動《我很特別》,我們讓幼兒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或自己心愛的玩具到班上並在集體面前介紹,並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歡的零食和心愛的玩具,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第四、通過「六一」節日的游園活動增加交往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游園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
第五、利用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鼓勵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與交往能力差的幼兒一起游戲。對於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較內向的幼兒,引導他們加入到別人的游戲里,讓他們體驗交往的樂趣和產生與友伴交往的慾望。通過引導和教育,幼兒增強了交往的意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兒的情感認識是直觀的,要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自己處於他人境地的感受,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從而激發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並抑制攻擊性行為。
顏顏是個個性和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但在動手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在操作活動時,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壞」,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師的批評對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顏顏與陳謙在結構區建構一輛很有創意的汽車,我及時地表揚了他。顏顏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十分自豪。當他們在為自己建構的汽車做最後的工序時,培豪的汽車缺少一個輪子就趁顏顏在尋找玩具時卸他們汽車的輪子,在卸輪子時把汽車弄壞,一看到自己的汽車壞了,顏顏就與陳陳爭吵起來,而且哭得特別的傷心。看到這情景,我有意說:「你很傷心哦?」顏顏說:「我是很傷心,這是我和陳謙一起拼的汽車,培豪把它弄壞了,我當然很傷心。」「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汽車壞了,是會傷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東西弄壞了,他們會不會像你一樣的傷心?」「肯定也會傷心。」……通過交談,我讓顏顏體驗了別人被他「破壞」作品時的心境。這樣,通過這種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變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學會了與人和諧相處。再如,班上有二個幼兒在糾紛時,一個孩子打到另一個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這時,許多的孩子就開始起鬨:「該死了,叫老師不讓回家。」「打110,叫公安局來抓你。」「叫老師中午不讓你吃飯。」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態,我組織大家討論:「如果你做錯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還是諒解?為什麼?」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諒解,也保證下次不會在犯。老師有意的說:「不是吧,我剛才聽到的好像不是這樣,要不xxx小朋友做錯了事,你們都要求老師對他進行懲罰,甚至要求老師不讓他回家。」聽老師怎麼一說,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頭……。
通過及時抓住偶發事件的引導、討論,讓幼兒感受自己處於他人處境時的情感,大家對同伴的「犯錯」都能以諒解的心態進行對待,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方式,提高良好行為的發展。
3、從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幼兒期的幼兒在言語情感、行為等方面,都已表現出一定的合作傾向。如果我們能正確訓練,幼兒就會在各方面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性。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注重環境的創設,積極創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充分提供幼兒自由交往的機會。如投放骨牌,讓幼兒嘗試一起協商要擺放什麼圖形並進行合作,最後嘗到合作的快樂。再根據大班幼兒喜歡比賽的特點,採取競爭的形式,讓幼兒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游戲大都是採取比賽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劃龍舟」「抬轎子」等游戲。這些游戲需要配合、協商、合作才能取勝的。有時,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玩具糾紛或角色糾紛時,我們有意讓幼兒通過協商自行解決,讓幼兒懂得要玩得開心,玩得好,就要必須相互討論,相互諒解。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解決問題,交往中學會合作。
4、「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處於身體和心理上各種機能仍未成熟階段幼兒的主要活動,它可以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優條件。而結構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因為結構游戲的自由多變、材料的具體、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它不但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和交流情感,也讓幼兒獲得交流、合作所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特別在主題結構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頻率很高,為了一個主題內容,幼兒之間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戲的內容才能得以完成,這也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充分交往的機會。如建構《嘉庚公園》,陳棋、李羽雯、黃筱丹、鄭秉政等幾個小朋友商議建游泳池,他們用積木圍成游泳池後,陳棋說:「要在這建一個高的地方讓人跳水。」羽雯說:「要種上花和樹才漂亮。」秉政說:「我在這拼幾個椅子讓人休息。」筱丹說:「游泳池裡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這棵樹要種在這里。」「這棵樹站不住怎麼辦?」「你不會自己想辦法?」……他們一邊建構一邊不斷地與同伴交流,交流後再不斷的協調自己的行動。整個過程都是幼兒之間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進行;也是在這個過程,幼兒分工的意識逐漸增強,合作的意識逐步提高。
㈣ 幼兒園關於交往的區域游戲有哪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通過交往,人們能夠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而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喜歡夥伴和團體的游戲活動;但同時,心理發展又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正確的交往,就常常產生沖突。究其原因: 1、46歲的幼兒已有想與人交往的意識,他們喜歡友伴和集體的游戲,但由於幼兒年齡心理特點是自我為中心,加之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得他們之間難以就某一問題達到共識,且互不相讓,不願意向對方妥協。兩者互相沖突的矛盾結果,就是攻擊或爭吵的現象。 2、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他們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長,成人總是習慣順從孩子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慾望。當同齡人之間進行活動時,都想得到最好的。 4、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愛惜,當孩子要與同齡人交往時,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吃虧或委屈,就限制或減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兒童交往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人也正是在社會交往中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兒童也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興趣和歡樂,他們的社會性才能得到逐步發展。要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意識和技能,我認為幼兒園不僅是孩子活動的天堂,交往的場所,也是對幼兒進行交往、合作技能培養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在對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培養進行了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積極提供交往的機會,創設合作的情境,促進合作意識的形成。 1、交往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人際關系的反映。幼兒交往的過程應該是自願的、輕松愉快的。因為他們在與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善於交往的幼兒性格是樂觀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兒,性格顯得壓抑、孤獨。因此,培養幼兒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礎。首先我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讓幼兒從家裡帶圖書與同伴分享,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圖書內容。在這過程中,幼兒之間必須進行交流。其次,根據我班幼兒好交往、有獨立性和自信心,但還沒有完全擺脫自我中心,為了達到目標會盡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與同伴發生沖突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適應的活動。如:在集體活動中,常常有意識的創設機會和空間,引導、鼓勵幼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使他們的交流、交往意識得到提高。第三、通過主題活動,鼓勵幼兒自帶玩具,讓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題活動《我很特別》,我們讓幼兒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或自己心愛的玩具到班上並在集體面前介紹,並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歡的零食和心愛的玩具,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第四、通過六一節日的游園活動增加交往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游園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第五、利用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鼓勵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與交往能力差的幼兒一起游戲。對於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較內向的幼兒,引導他們加入到別人的游戲里,讓他們體驗交往的樂趣和產生與友伴交往的慾望。通過引導和教育,幼兒增強了交往的意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兒的情感認識是直觀的,要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自己處於他人境地的感受,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從而激發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並抑制攻擊性行為。顏同舒是個個性和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但在動手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在操作活動時,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壞,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師的批評對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顏同舒與陳謙在結構區建構一輛很有創意的汽車,我及時地表揚了他。顏同舒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十分自豪。當他們在為自己建構的汽車做最後的工序時,培豪的汽車缺少一個輪子就趁顏同舒在尋找玩具時卸他們汽車的輪子,在卸輪子時把汽車弄壞,一看到自己的汽車壞了,顏同舒就與陳培豪爭吵起來,而且哭得特別的傷心。看到這情景,我有意說:你很傷心哦?顏同舒說:我是很傷心,這是我和陳謙一起拼的汽車,培豪把它弄壞了,我當然很傷心。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汽車壞了,是會傷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東西弄壞了,他們會不會像你一樣的傷心?肯定也會傷心。通過交談,我讓顏同舒體驗了別人被他破壞作品時的心境。這樣,通過這種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變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學會了與人和諧相處。再如,班上有二個幼兒在糾紛時,一個孩子打到另一個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這時,許多的孩子就開始起鬨:該死了,叫老師不讓回家。打110,叫公安局來抓你。叫老師中午不讓你吃飯。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態,我組織大家討論:如果你做錯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還是諒解?為什麼?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諒解,也保證下次不會在犯。老師有意的說:不是吧,我剛才聽到的好像不是這樣,要不xxx小朋友做錯了事,你們都要求老師對他進行懲罰,甚至要求老師不讓他回家。聽老師怎麼一說,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頭。 通過及時抓住偶發事件的引導、討論,讓幼兒感受自己處於他人處境時的情感,大家對同伴的犯錯都能以諒解的心態進行對待,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方式,提高良好行為的發展。 3、從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幼兒期的幼兒在言語情感、行為等方面,都已表現出一定的合作傾向。如果我們能正確訓練,幼兒就會在各方面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性。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注重環境的創設,積極創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充分提供幼兒自由交往的機會。如投放骨牌,讓幼兒嘗試一起協商要擺放什麼圖形並進行合作,最後嘗到合作的快樂。再根據大班幼兒喜歡比賽的特點,採取競爭的形式,讓幼兒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游戲大都是採取比賽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劃龍舟抬轎子等游戲。這些游戲需要配合、協商、合作才能取勝的。有時,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玩具糾紛或角色糾紛時,我們有意讓幼兒通過協商自行解決,讓幼兒懂得要玩得開心,玩得好,就要必須相互討論,相互諒解。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解決問題,交往中學會合作。 4、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處於身體和心理上各種機能仍未成熟階段幼兒的主要活動,它可以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優條件。而結構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因為結構游戲的自由多變、材料的具體、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它不但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和交流情感,也讓幼兒獲得交流、合作所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特別在主題結構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頻率很高,為了一個主題內容,幼兒之間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戲的內容才能得以完成,這也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充分交往的機會。如建構《嘉庚公園》,陳棋、李羽雯、黃筱丹、鄭秉政等幾個小朋友商議建游泳池,他們用積木圍成游泳池後,陳棋說:要在這建一個高的地方讓人跳水。羽雯說:要種上花和樹才漂亮。秉政說:我在這拼幾個椅子讓人休息。筱丹說:游泳池裡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這棵樹要種在這里。這棵樹站不住怎麼辦?你不會自己想辦法?他們一邊建構一邊不斷地與同
㈤ 如何促進中班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社會交往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與環境,以利於他們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在角色游戲中,我們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備生活特徵、實用性很強的器具。比如,醫院里的醫療器械;娃娃家的鍋碗瓢盆,這樣的游戲材料能使幼兒很快理解每個區域的游戲主題,能很快參加進來並承擔起相應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戲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組成,但都是些真實程度低的簡單物品和材料,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那麼,對於已經具備一些社會認知經驗的中班幼兒來說,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可以幫助幼兒把現實生活和想像中的角色聯繫到一起,通過游戲內容的提示,游戲材料的提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就容易順利進入角色情境。又因為角色游戲的中各個游戲間相互聯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戲環境和材料間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兒間必然產生互動,即交往。
由此可見,角色游戲中的物質環境、心理環境,以及幼兒自身的語言發展,為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麼,作為教師,又該如何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呢?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游戲情節,使得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學會良性交往。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新穎,角色游戲中的交往也就越頻繁。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出現交往行為的前提。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於家庭和幼兒園。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教學活動、重大節日和外出參觀等等活動中,採取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外出參觀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超市口海報上面的內容;觀察超市、商場的貨物擺放;觀看收營員阿姨是怎樣收營的。幼兒有了這感官經驗,在以後的角色游戲中也就可能表現出來,但是游戲內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們不僅引導幼兒知其然,還讓幼兒知其所以然。幫助幼兒回憶參觀內容,海報上是免費品嘗超市某種食物的宣傳畫,再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超市還可以有哪些服務?集思廣益,又總結出了有送外賣、有免費裝袋等等。這樣,在平常的角色游戲中,幼兒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內容,游戲情節進一步發展,也就可以進行更加豐富的交往活動。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頻率的增加,當然是可喜的一個變化。但是,我又發現,在幼兒的交往行為中有良性的、積極的一面,也還有一些是負面的、消極的言行的出現。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每位幼兒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影響出來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是很明顯的。作為教師,我們引導每一位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多用良性交往來進行。首先,教會幼兒良性交往的方法,何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戲中,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學會大家一起玩;學會嘗試著和同伴共同商量決定一些事情,等等。這樣,在不斷豐富經驗的前提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也就慢慢的能夠做到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步養成良性交往的行為習慣。其次,向幼兒說明良性交往是正確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樂於接受的一種方式。引導幼兒樹立良性交往的意識,告訴幼兒,只有採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會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斷鞏固幼兒良性交往行為的概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採用良性的方法進行交往的時候,我都會及時給予肯定,引導幼兒體驗良性交往帶來的快樂,以幫助幼兒鞏固良性交往的意識。
二、角色游戲中,教師適時地指導、啟發,是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游戲就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從而提高游戲質量,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角色游戲。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游戲得以延伸,交往的內容得以拓展。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能否促進幼兒的交往,幼兒的交往行為是否為良性交往等等。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並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促進他們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象發生。
其次,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幼兒的游戲,對於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兒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他們的游戲。「米其」服裝店裡,我們提供了各種質地的彩紙和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的方法製作出各種時裝來出售。結果,游戲在進行了一個月之後,無人問津。這時,我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並且裝飾的色彩很鮮艷,賣給了小劇場的演員們。看到這樣的情形,第二天服裝店便又擠滿了人,幼兒們又活躍了起來,忙著做各式服裝賣給顧客。我採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這種暗示指導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以達到游戲間相互聯系,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目的。而對於角色游戲中不同的游戲情境,通常可以採取的指導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笑笑今天選擇的是「哆睞咪」小劇場游戲,在一次次嘗試著跟著音樂扭秧歌,她終於成功了,到處找她的小夥伴來看,可是大家都在忙。這時,我立刻搬張椅子過去,坐下來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連忙鼓起掌來。我的掌聲吸引了其他的幼兒,來看錶演的人多了,我趕緊向觀眾說明需要買票才能看錶演,他們紛紛向我做出買票的姿勢,才坐下來看錶演。從此,小劇場看錶演時,演員規定:要買票才能進入看錶演。這樣的游戲指導方法屬於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間的交往,幫助幼兒明確一些社會規范,以便幼兒在游戲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響作用,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由出生時的自然人到後來成為一個社會人,是經歷了一系列社會化的結果。影響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也不難看出來幼兒的交往行為與同伴的行為方式有諸多的聯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說同伴是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交往中的積極因素之一。而且,幼兒的交往模式,除了從生活中的成人那裡模仿學習之外,絕大部分內是從同伴那裡學習來的。在游戲中,幼兒間的交往處於一種平等的氣氛中,這種交往環境吸引著他們之間互相模仿、學習對方的行為,並在共同的活動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游戲的幾個幼兒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區別的。在觀察中我發現,即使平常在集體中,不善於表達、交流的傑傑,在游戲中,因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戲,有了游戲情境的渲染,他也會很主動、大方地和同伴交往。這當然要歸功於的同伴長期的、積極的影響,因為天天的交往行為方式是他所能夠接受、認同的,甚至是喜歡的,所以能被傑傑在游戲中無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戲中,會讓幼兒在逐漸釋放自己,產生向同伴學習的動力和願望,在不斷地模仿行為之後,幼兒自身也會習得到一些比較認可的交往經驗從而內化為自己所用,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體現。
四、游戲後的有效評價,幫助幼兒分享交往經驗,能夠促使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對於思維方式還不是很具備邏輯性、系統性的幼兒來說,在游戲過程中,很少能有意識地去總結自己的交往經驗,及游戲中的收獲的。於是,游戲後的評價環節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師對幼兒進行游戲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幼兒現階段的交往水平,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指導幼兒游戲,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本階段,我們班的觀察重點是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情況。所以,在游戲評價中,除了針對當日游戲的指導重點來和幼兒來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觀點和看法之外,我們還著重去引導幼兒來相互之間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出現了哪些問題,並啟發幼兒以多種形式來共同商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多個角度,來分享自己的游戲經驗。比如,游戲結束後,我們鼓勵幼兒先不收拾游戲材料,直接帶著自己的角色來參與到評價中。實踐證明,這樣評價的意義很大。幼兒的情境感還很強烈的時候評價,能夠幫助幼兒聯想到自己在游戲中的一些行為表現,而且也更容易去發現自己在游戲中的問題。比如,今天的評價中,我們重點討論,「銀行存款的顧客多了嗎?」這時,我引導幼兒看到頭上貼貼花的孩子,就很明顯地知道,今天在銀行採取的「存款送貼花」的活動很成功,促進了幼兒與銀行「存款」的游戲情節的交往。通過這樣的評價,讓更多的幼兒了解到最近游戲中的一些變化,進一步增強幼兒在各個游戲間的交往意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彌補在游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對幼兒的交往情況進行了總結、概括,幫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指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
角色游戲符合了幼兒愛玩、愛模仿、愛表現的天性,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把游戲和幼兒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觀察周圍世界地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們眼中世界。通過這一階段的觀察、實踐,我發現:角色游戲真的是可以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一座無與倫比的樂園!
㈥ 幼兒社會領域的游戲包含哪方面的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包括了以下兩個大的方面的內容:
一、人際交往 (一)願意與人交往
1.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2.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二)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1.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2.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3.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1.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關心尊重他人
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其他人。
2.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勞動及成果。
3.引導幼兒學慣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
二、社會適應
(一)喜歡並適應群體生活
1. 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嚮往,為入學做好心理准備。
2. 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
3.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
(二)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1.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2.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
3.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
(三)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1. 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
2.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如:
3.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