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孩子游戲化唱歌大班教研
一、營造良好環境,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創設與歌詞內容相符的自然環境、營造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幽默、生動充滿情趣的語言環境來激發幼兒更好的理解歌詞內容。如教歌曲《春天多美好》時,我首先布置了春意濃濃的百花爭艷圖,萬物復甦的動物世界等生動、有趣優雅的活動室環境。然後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圈,我也放下了"老師"的架子與孩子們坐到小凳子上,把歌詞內容融入一個故事裡:春天到了,小草最先感到春天的溫暖連忙探出了腦袋,脫掉了身上的棉襖,小花也聽見了,但覺得自己不夠漂亮,連忙帶上了一頂新帽子,小溪呀,快樂的唱起了歌謠,小樹也披上了漂亮的綠裝。它們和小燕子一塊兒唱起了《春天多美好》的歌曲,這時音樂響起,我帶著小燕子的頭飾帶領孩子們開始唱歌。
通過春意昂然的活動室布置、溫馨的氛圍及恰當生動的語言,使每一句話,每個表情都化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將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現出來,孩子們也都睜大了眼睛,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用歌聲把歌曲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激發幼兒情感的過程中,環境布置及教師自身的表現都是一種帶動作用,可以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利用動作、歌詞創編、情景表演、故事講述、歌詞朗誦等方法把孩子引入意境中,教學效果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正因為如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於發現和創造各種環境,並利用這些環境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分析幼兒狀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角色。
中班幼兒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愛動,愛模仿。掌握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創設生動的情景,使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像及聯想來理解歌曲、表現歌曲,並且主動地參與到角色中。如在唱歌活動《辦家家》中,我把孩子們分成了兩組,分別扮演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通過自己形象的動作,很快地理解了這首歌曲的內容。進行歌曲《好娃娃》時,孩子們主動的參與角色,歌唱時充滿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尊老愛幼"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且歌曲角色十分生活化,孩子們的興趣特別濃。
在進行歌表演《別說我小》時之前的唱歌活動時,我開展了"看誰最能幹"的主題活動,孩子邊說自己能乾的事邊用形象的動作表演,連最膽小的邊佳慧小朋友都說出了她最能乾的事情,整個主題活動氣氛非常熱烈。歌唱時,沒有強調,但孩子們的自豪感都表現出來了。
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給幼兒提供足夠的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 ,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大膽表現。
三、採用輕聲教學,用美好的聲音歌唱"大聲喊叫"是幼兒園的歌唱教學中存在最為普遍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是孩子們的發聲不正確,氣息運用的不正確,出現臉紅脖粗等不自然的身體表現。剛開始,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唱歌活動往往不夠理想。後來,我就採用"輕聲"教學的方法,並通過自己富於情感感染力的輕聲歌唱,引導孩子來模仿,慢慢地班上的唱歌活動沒有"大聲喊叫"的情況了,而且令人高興的是當唱到感情較濃的地方時,孩子們唱得特別有感情。另外在歌唱時,盡量提醒孩子做到吐字、咬字清晰,面部表情自然。
四、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進行創造性歌唱近年來,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以及教育目標體系的不斷發展。學會唱歌已不是歌唱活動僅有的目的,則更為重視的是幼兒歌詞的創編。如在唱歌活動《辦家家》中,全曲共有三句,歌詞雖不一樣,但都很通俗易懂,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在創編活動之前我們先做了"過家家"的游戲,孩子們自選角色,邊說邊表演,你當"叔叔"、我當"阿姨",你燉排骨、我蒸面條。大家表演的都很形象。創編活動時我先給幼兒提供了一段歌詞,並根據游戲活動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鼓勵孩子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比較,孩子們發現了創編這首歌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可以改變歌曲中的人物,一種是可以改變歌曲中做的事情。在本次的創編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意識很強,氣氛非常熱烈。
除了創編歌詞內容,還應讓幼兒自己有機會為歌曲配動作,邊唱邊動作詩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要用動作來加以補充。在進行動作創編時,一方面老師可以多讓幼兒直接觀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得到啟發。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給幼兒示範一些動作,也可以讓幼兒觀看同伴的優美動作,最重要的是給幼兒一定的創編機會,讓幼兒有機會創造。在為《吹泡泡》歌曲配動作時,他們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動作表達泡泡正向上飛,同時還雙腳起重,盡力顯得高些,對"咦!泡泡不見了"這句歌詞所表達的驚訝感情更有深有體會,他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驚訝事時,會本能地把兩臂往後斜伸,身體前傾頭向前探視保持不動的姿態,移植了過來。逼真地表現出對泡泡不見了所表達的好奇,懷疑驚訝的復雜心情。盡管說這些動作非常簡單、幼稚,但卻都是他們自己創編出來的他們邊唱邊跳特別高興。
⑵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音樂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⑶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⑷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
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空間與時間,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要善於發現孩子思維的火花,保護幼兒可貴的創造精神,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三)幼師在游戲中的指導
游戲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但是教師也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准備游戲、創設游戲環境,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 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
最後,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另外,教師通常是以假裝角色進人游戲,成為游戲的一員。一旦進入游戲情境,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角色規范採取行動,利用角色之間的關系採取隱蔽的方式控制 游戲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假裝介入應僅干預一段時間,在達到一定教育目的後教師即應離開。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 「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我國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先生說,對幼兒來說「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來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之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將幼兒園教學活動完全游戲化,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