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學前兒童游戲活動開展的保證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活動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也是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形式,而角色游戲又是幼兒期玩得最多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幼兒時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當前,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大多數教師已認識到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典型游戲,意識到自己在幼兒游戲中的指導作用。角色游戲如何才能順利開展、教師何時、怎樣介入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任務。本次調查從角色游戲的概念、影響角色游戲進行的因素等方面進行研究。力圖客觀地、真實地、全面地反映角色游戲如何順利進行的相關事項,使其更好地優化教育改革、促進幼兒發展。
一、角色游戲的相關概念
角色游戲又稱象徵性游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在幼兒2-3歲出現,學前晚期達到高峰,以後才逐漸被規則游戲所替代。其源泉是幼兒的社會現實生活經驗、是幼兒的一種創造性想像活動。幼兒角色游戲全面地反映了學前兒童游戲的特點,游戲的自主自願性、虛構性、社會性、愉悅性、非生產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出來。角色游戲與其它形式的游戲相比較,更突出地表現出兩個最基本的特點:高度的獨立自主性;特殊的想像活動性。而在幼兒園的具體教學中,教師的最大困惑是如何使角色游戲順利開展,做到既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教授時機。
著名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對兒童來說,游戲常常是最實際的學習。」游戲永遠是孩子的最愛,游戲中有角色、動作、語言和游戲材料等,活動非常具體,幼兒必須根據不同角色的行為相應地調節自己在游戲中的言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而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應該是自由的,主要包括幼兒自由選擇游戲、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教師尊重幼兒並允許幼兒按自己興趣確定主題和尊重幼兒在游戲開展後的自主性。角色游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意義表現為:首先,對兒童的情緒、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兒童獨特的想像活動為兒童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再次,推動了兒童的社會性的過程,促進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最後,促進了兒童語言的發展。
二、如何順利開展角色游戲
1.加強班級環境的創設、豐富游戲的材料
游戲環境的創設能夠保證游戲安全、有效的開展。我們大三班的老師將不需要多走動的棋藝區安排在班級的門口,銀行等小朋友交往較多的游戲內容放在走廊,拍拍樂、數學迷宮、景區迷宮和釣魚台等則在教室固定的一角,相互留有足夠的空間,平時不會產生干擾。而行動著的拍拍樂則起到了聯系各游戲的作用,保證著游戲間的交往。我們在角色游戲中,根據每個游戲的內容,為幼兒准備了充足的游戲材料,並能依據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游戲材料應功能豐富,應用靈活、游戲材料應具操作性和動態性、新舊材料應具一定的比例和變化、教師應適時投放材料等要求。
2.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只是支持者和參謀者,而不是指揮者、命令者
在角色游戲中,應讓幼兒成為角色游戲的主人。如選擇提升材料,注重遊戲環境,創設自主發展氛圍;激發游戲興趣,給予積極指導,提高角色游戲質量;培養良好品行,給予積極評價,保證幼兒游戲自主權。並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學會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游戲;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創設輕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享受游戲的快樂。
3.教師把握介入時機,運用正確的指導策略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適宜介入有利於游戲功能的發揮。而適宜的介入首先必須是適時的,因此對游戲介入時機的把握成為教師介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我覺得把握介入時間的關鍵在於提高教師對游戲的觀察質量。此外,教師應學會欣賞幼兒游戲、增加游戲當中與幼兒的情感交流、積極反思自身的介入行為。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介入時機,翟理紅在其主編的《學前兒童游戲教程》中認為當幼兒有以下情況時應當介入:遇到困難、挫折,即將放棄游戲意願時;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認知沖突時;游戲中出現不安全的因素時;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游戲中出現不利於游戲開展的過激行為時;游戲中出現消極內容時等。而王海英認為當孩子離題萬里時;當孩子無所事事時;當孩子沖突升級時;當孩子不夠自信時;當孩子出現「認知結」時。
當游戲內容貧乏時,需要老師畫龍點睛地啟發、誘導,使幼兒創造出豐富多彩地活動;當角色之間有沖突時,老師要及時調節,使游戲有條不紊的進行;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主題,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適應時代的不斷變化,教師要根據游戲過程不斷的創新游戲情節,提高幼兒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結束游戲,並保持幼兒再做游戲的願望;一個好的角色游戲,一般要有良好的開端,有趣的過程,愉快的結束和再做游戲的願望,因此,教師要掌握時機,在幼兒游戲興致尚未低落時,根據游戲的內容和情節,運用多種方式結束游戲,使幼兒保持繼續游戲的積極性。除了這些,教師在指導策略上還應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側重點進行指導,以達到開展角色游戲的目的。在現場的指導,也應包括從幼兒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戲主題,為幼兒間相互交往創造條件、教會幼兒分配和扮演游戲的角色、在游戲中善於觀察幼兒的表現,進行個別教育、通過「問題」和討論幫助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游戲深入開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可以間接的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幼兒組織和開展游戲。間接的指導方法一般採用:用語言提問、提示、評論;適時地出現玩具和游戲材料;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游戲或參加游戲。這種指導方法在於啟發幼兒的主動性,與直接指導方法,如指示、直接教、具體指揮等是不同的。
4.優化教師對角色游戲的評價
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滿足了幼兒游戲的願望,成為幼兒最喜愛的游戲。在游戲的發展過程中,老師的指導非常關鍵,而角色游戲的評議,是對幼兒游戲的一種間接指導,開展角色游戲的評議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師深入到游戲中去觀察、了解游戲情況,改進指導方法,提高幼兒游戲水平。當游戲結束時,幼兒還會興致勃勃地談論游戲,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應適時地抓住機會,讓幼兒把游戲中開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共勉,而當前角色游戲的評價往往被教師忽略,或由於時間不夠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導游戲發展的效果。
⑴幼兒園的角色游戲都要評價什麼呢?
主要包括:評價幼兒是否能正確反映生活經驗;評價幼兒的角色意識;評價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水平;評價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幼兒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注重對幼兒縱向發展狀況進行評價。
⑵如何優化角色游戲的評價
我覺得應當:
①保持新情境進行評議;
②抓住新創意進行過程中評議;
③以發散性問題促進幼兒自主評議。總之,角色游戲評議要注意針對性與科學性的結合,注意游戲過程的評議,注重能力與品德並重,注意發揮積極因素,以正面引導為主,促進角色游戲的深入發展。
三、總結
目前,大多數學者都肯定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性地位,認為教師是幼兒角色游戲的參與者和支持者。其中翟理紅的《學前兒童游戲教程》比較全面的概括了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就如何順利開展角色游戲澄清了教師何時、何種方式介
參考文獻:網路寶寶知道
2. 學前兒童的游戲具有哪些特點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概念是:創造性游戲是指幼兒以想像為中心,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是學前期幼兒典型的、特有的游戲,規則性游戲的突出特點是游戲規則外顯,游戲的角色內隱。
特點是: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
概念是:主動性游戲不斷促使孩子主動去參與,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
特點是: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被動性游戲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
概念是: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特點是: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游戲概念擴展閱讀:
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藉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和心智的活動,反映並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心理學的解釋:認為游戲是調節外部輸入的信息和機體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使機體與外界保持平衡。
游戲的動機來源是情感的需要;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它本身;游戲的結果不是物質性的東西;游戲的對象是玩具;游戲的手段是虛構性的,即想像性行為。
參考資料:創造性游戲_網路
3. 學前兒童游戲的分類
從兒童游戲所倚重的行為表現可分為語言游戲、動作技能游戲、想像游戲、交往游戲、表演游戲。
1.語言游戲
語言游戲指兒童時期運用語音、語調、詞語、字形而開展的游戲,如合著語音、節奏的變化而展開的拍手游戲、繞口令、接龍等。隨著兒童對語言規則以及語義的理解,兒童會有用同音、諧音、多義、相關等語言技巧娛樂。這些游戲是一定的語言元認知為前提的,既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元語言活動。
2.動作技能游戲
動作技能游戲指通過手腳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而獲得快樂的游戲活動,既可以是一種戶外進行的身體大幅度的運動,如相互追逐、盪鞦韆、滑滑梯、騎三輪車、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內桌面上進行的串珠、夾彈子、彈彈子、挑游戲棒、拍紙牌等相對精細的活動。這類游戲可以有簡單的規則,也有純機能性的,純粹滿足動作機能的快感。
3.想像游戲
想像游戲又被稱為象徵游戲、戲劇游戲、角色游戲、假裝游戲、假想游戲。這些名稱的含義雖然有細微的差異,但它們常常被互換使用。這類游戲的主要特徵就是:兒童將事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徵性的轉換,如以玩具或玩物代表實物(用一塊積木代表電話、將小板凳當火車等);以某個動作代表真實的動作(張開雙臂跑代表飛機在飛、雙腳並攏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以兒童自己或其他兒童代表現實或虛構的角色(扮演媽媽、醫生、司機、營業員、小白兔、卡通人物等)。
想像游戲以兒童的想像為轉移。隨著兒童生活經驗和想像力的豐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都可能成為兒童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媽媽、醫生、司機、營業員、動畫或卡通形象都是兒童在游戲中樂於扮演的角色。
4.交往游戲
交往游戲指兩個以上的兒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規則為前提而開展的社會性游戲。這類游戲以參與者之間的行為互動為其特點。在使用游戲材料方面採用協商分配或輪換的形式。交往游戲按交往的性質可分為合作游戲和競爭游戲,對於指導兒童與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價值。在游戲中兒童常遇到自己與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沖突的局面,因而可以發展他們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技能,還可培養負責任、耐心、願意分享、合作等品質。
5.表演游戲
表演游戲又稱為戲劇游戲,它是以故事或童話情節為表演內容的一種游戲形式。在表演游戲中,兒童扮演故事或童話中的人物,並以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進行活動。這種游戲也是以想像為基礎的。但與想像游戲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戲中,兒童的想像必須受故事情節的約束,不能過於主觀隨意。表演游戲是以兒童的語言、動作和情感發展為基礎的。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往往成為學前兒童常玩不衰的表演游戲,如《拔蘿卜》、《小兔子乖乖》、《三隻小豬》、《彼德與狼》等。
4. 學前兒童游戲的概念
可以獲得愉快的任何事情。
5. 論述學前兒童游戲的作用
第一,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的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的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通過游戲,兒童體驗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時,也就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都是跟兒童周圍的生活條件密切聯系的,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成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
但是,游戲又跟勞動、學習這些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活動不完全一樣。
首先,游戲跟勞動不同,勞動要生產物質財富,而游戲並不生產什麼。其次,游戲也跟學習不同,學習雖然也不創造什麼財富,它卻是一項必須完成的社會義務,例如,要回答課題或完成作業,而游戲則不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
因此,游戲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一方面,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性活動;另一方面,它又像勞動和學習活動那樣是一種社會義務。在某一意義上,也可以說,游戲是在假想或想像中完成的一種現實活動,是想像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結合,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形式。
學前兒童由於身心發展的情況,由於心理發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經驗能力又差,這就決定了他們只能以游戲作為主導活動,而不能以勞動或學習作為主導活動。這也就是說,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第二,游戲是促使兒童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
游戲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在正確組織的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首先,在游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由於兒童擔任游戲中某一角色的任務,必須努力去完成,他的動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積極性,而身體的運動器官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其次,在游戲中,兒童的各種心理過程也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個性品質也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研究表明:社會游戲與角色游戲之間有密切相關。假裝游戲有助於提高兒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觀點的能力。社會扮演(角色)游戲的頻率與各種承擔能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不管什麼年齡、性別、智商和活動性水平的幼兒,經常與同伴進行假裝游戲的,比其他幼兒更易與同伴相處,更受同伴歡迎,社會技能更強。
必須指出:游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決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而是跟成人特別是教師的正確組織和指導分不開的。成人一方面要關心、組織、指導兒童的游戲,同時,也不要流於包辦代替,更不要隨意打斷兒童的游戲。教師更應該根據學前兒童游戲的特點,有計劃地把游戲作為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6.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7. 你認為的學前兒童游戲是什麼
幼兒園游戲教育活動中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結構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語言游戲、數學游戲、音樂游戲、美術游戲、集體娛樂游戲,以及0~2歲嬰幼兒游戲等內容。
8. 什麼是學前兒童游戲
《學前兒童游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學科內容包括學前游戲兒童的基本理論,幼兒園游戲的基本內容、方法和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系統了解與掌握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理論、幼兒園游戲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方法,還通過與幼兒游戲相關的教育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設計與指導幼兒開展各類游戲的能力。通過本學科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培養與提高學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素質和能力。
本課程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兩個部分。理論部分的教學,主要採用講授法,課堂討論法、談話法、案例教學法、開展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法。在教師講授過程中,貫徹啟發教學思想,結合案例教學和問題設計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部分的教學,主要有分小組練習法、開設課堂實踐活動環節,通過學生的課外和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相關課程技能。
9. 簡述幼兒游戲的含義
游戲不僅是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培育兒童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等良好學習品質的沃土,為兒童後繼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支持兒童持續健康發展。本課程中,王老師結合自身的經歷,圍繞兒童游戲的功能和主體性意蘊,詳細闡釋了兒童游戲的意義和價值。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游戲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開發世界。孩子們在每時每刻都創造自己的游戲方式,只要能夠引起孩子興趣的事物,不需要家長的教育和教師的指導,他們會主動的自己去進行活動。合理的開發學前兒童的游戲資源,是開拓教學模式人性化的基礎。
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孩子們能夠在玩耍中得到創造力的培養、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堅韌不拔、一心一意、專注的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培養。 游戲有利於幼兒的社會性,情感,身體,交往能力的發展。應重視幼兒的游戲,為孩子提供游戲的機會,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了愉快的情緒體驗,任何游戲都存在著規則,孩子在游戲中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在遵守游戲的規則中,逐漸形成好習慣,游戲對幼兒園的發展真的功不可沒。從兒童游戲的價值來說: 1.游戲是構建兒童「精神大廈」的磚瓦。 2.游戲是進入兒童精神世界的「通行證」和「橋梁」。 3.游戲不僅是兒童的「精神樂園」,也是成人的「精神樂園」 4.成人的「職業性游戲」發展了兒童游戲,使之走向圓滿和成熟。 5.游戲伴隨著人的一生,以不同的方式使人生豐富而充滿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