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兒童游戲的論述反思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兒童游戲的論述反思

發布時間: 2021-03-02 01:42:36

1. 結構游戲我的幼兒園的反思怎麼寫

1、孩子對於主題、角色、情節的自主選擇。(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
每個班反思自己班上孩子是不是自己選擇的,現在有個矛盾,來園就玩孩子無法選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活動的前一天就可以做好這件事情,第二天可以根據選擇游戲。
鼓勵能力差的孩子扮演主要角色,比如讓孩子討論是否讓比較矮小的孩子做「媽媽」。
2、環境准備。怎樣的環境,豐富還是單調,可以調動孩子的自主性。
比如:托小班的娃娃家放一個電腦,和大班比起來,大班更合適。低結構的材料提供更能豐富孩子的游戲。
另外角色裝扮物的提供能夠支持孩子開展游戲。
游戲前這兩件事完成了孩子能夠玩好游戲,此外,游戲前經驗的豐富,可以結合生活,讓游戲更加豐富。
游戲中:
要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要做到如下幾點:
1、 鼓勵孩子履行自己角色的職責。
角色意識孩子從小班開始就比較容易建立,而角色的職責需要老師幫助孩子強化,年齡越大職責更接近成人。可以讓孩子討論「游戲中,客人還沒來干什麼?」
2、 鼓勵孩子交往。
游戲是建立在交往之上的。比如:娃娃家有客人來了,只會招待客人坐下,喝茶,還能如何交往呢?老師可以以角色身份引導孩子交往。交往使孩子的能力更加豐富。
3、 鼓勵孩子合作。
游戲是大家共同的游戲,和夥伴在一塊合作完成游戲。合作有利於孩子的自主性。
4、 在游戲過程中,老師要不斷的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游戲中,要不斷挑戰孩子的能力,游戲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2. 如何讓幼兒更好的參與游戲 反思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徵。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實現「玩中學」、「做中學」。 大班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游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如何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渡過這樣的一個轉型,首先就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例如;大班兒童在評價自己時會說:「我會唱歌跳舞,但畫畫不行。」2、合作意識逐漸增強: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戲中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並有一定的合作水平。3、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例如,游戲結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上課發言要舉手等等。對在活動中違背規則的行為,兒童常常會「群起而攻之」。但這一時期的兒童對於規則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自律。規則對兒童來說還是外在的,因此,兒童在規則的實踐方面還會表現出自我中心。4、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例如,靈活地使用剪刀,會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種造型等,還能正確地使用畫筆、鉛筆進行簡單的美工活動。5能根據周圍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隨著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有的兒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為動物,而把昆蟲排斥在動物之外。 在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後,我又針對本班的區域活動情況作出以下總結:1活動區劃分不合理:安靜的活動和活躍的活動安排比較近,活動之間會相互打擾。2活動區的目標不明確。3活動區材料不豐富。當看到問題的存在時,我們決定將活動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興趣點和幼兒的發展需要,從新劃分排和安排區域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自我選擇活動區成為區域活動真正的主人。 在有限的空間里充分利用,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想參加的活動。 大班後期的兒童特別喜歡有規則的游戲,像體育游戲、棋類游戲等。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能積極動腦、大膽創作。這是因為,幼兒剛剛脫離嬰兒期,他們最接近於人的自然本性,沒有生存和學習的壓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探索慾望在心中萌芽並發展,促使他們去游戲、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們藉助於游戲這樣一種類同於社會氛圍來解決需要與現實矛盾,以達到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消除緊張,滿足好奇心。通過觀察,我發現,區角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孩子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區角活動的開展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區角活動的設置是自由的,開放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區角進行活動,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機會,使孩子的慾望得到滿足。在娃娃家這個區角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商討和自己的意願選擇角色,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滿足,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沒有任何約束的和負擔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由交往,還可以進行自我調節需求,他們一會兒做媽媽哄娃娃睡覺,一會兒帶娃娃去理發店剪頭發,高興時還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錶演,孩子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盡情活動,游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也就越投入。我們班的洋洋一直比較孤僻,平時不愛與人交往,話也很少,開展區角活動後,他非常喜歡當菜場服務員,每次都會選擇在菜場里當服務員,當有顧客來買菜時,他總是積極地介紹,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家長反映在家也願意和周圍的小夥伴交流了,變得開朗了。 二、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協商、合作的機會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在家裡說一不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對孩子進行協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中,教師雖然比較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但針對性不強,而區域活動的特殊性恰恰彌補了集體教育的不足。如在理發店游戲中,有三個孩子都想當理發師,可是理發師只能有兩個,怎麼辦呢?孩子們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變角色,當理發師的小助手等;或者採用輪流的方法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等待,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相互協調。 三、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廣泛的范圍 「小菜場」等等區域是孩子們自己的天地,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空間里感受、發現和創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們一會兒是娃娃的媽媽,帶著娃娃去買菜,一會兒又變成了菜場服務員,為大家稱菜,一會兒又變成了顧客去光臨理發店,孩子們你來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雙手和頭腦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孩子們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獲得了更寬廣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悅。 四、區域活動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的培養,為孩子適應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孩子們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們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學習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像表現並體會不同的情感,在照顧娃娃時想像表現並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做醫生時細心照顧病人,做服務員時耐心熱情地接待顧客,做爸爸時禮貌接待客人,學習做菜打掃衛生等等,這些區角活動中角色扮演無形中使孩子增強了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我們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寶貝,家裡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當差,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飯,通過一次次的嘗試,毛毛變得能幹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搶著做,奶奶笑得樂開了花,這不能不說這是區域活動的功勞。所以說,區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將來參與社會獨立活動奠定了基礎。 時代的發展需要培養新世紀的人才,良好的個性發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礎,許多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區域活動是培養孩子良好個性的有效途徑,它對孩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做為老師要利用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途徑,讓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搖籃大班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游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如何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渡過這樣的一個轉型,首先就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兒童的自我評價從依從性評價向獨立性評價發展,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與兒童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同時,兒童的自我評價開始從個別性評價向多面性評價發展,例如;大班兒童在評價自己時會說:「我會唱歌跳舞,但畫畫不行。」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5、6歲兒童的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他們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兒童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例如,摔痛了能忍著不哭。此時,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例如當自己的表現或作品被忽視時會感到不安。而當讓他們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時會表現得很盡職。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 學前後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度,關心勞動結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他們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家裡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兒園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種植、喂養、值日生勞動等:在勞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責任感。 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 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他們逐漸明白公平的原則和需要服從集體約定的意見,也能向其他夥伴介紹、解釋游戲規則。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戲中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並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大班兒童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他們開始學習著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例如,游戲結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上課發言要舉手等等。大班後期的兒童特別喜歡有規則的游戲,像體育游戲、棋類游戲等。對在活動中違背規則的行為,兒童常常會「群起而攻之」。但這一時期的兒童對於規則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自律。規則對兒童來說還是外在的,因此,兒童在規則的實踐方面還會表現出自我中心 6、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5歲兒童的走路速度基本與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顯增強,可以用比較復雜的運動技巧進行活動,並且還能伴隨音樂進行律動與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發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運用手指活動,例如,靈活地使用剪刀,會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種造型等,還能正確地使用畫筆、鉛筆進行簡單的美工活動。 7、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 學前後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麼?」還想知道:「怎麼來的?」「什麼做的?」兒童還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我走?魚兒為什麼能在水裡游?」「電視機里的人怎麼會走路、說話?」有的兒童喜歡把玩具拆開探索其中的奧秘。兒童開始對自然現象的起源和機械運動的原理等產生興趣,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

3. 論述學前兒童游戲的作用

第一,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的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的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通過游戲,兒童體驗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時,也就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都是跟兒童周圍的生活條件密切聯系的,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成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

但是,游戲又跟勞動、學習這些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活動不完全一樣。

首先,游戲跟勞動不同,勞動要生產物質財富,而游戲並不生產什麼。其次,游戲也跟學習不同,學習雖然也不創造什麼財富,它卻是一項必須完成的社會義務,例如,要回答課題或完成作業,而游戲則不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

因此,游戲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一方面,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性活動;另一方面,它又像勞動和學習活動那樣是一種社會義務。在某一意義上,也可以說,游戲是在假想或想像中完成的一種現實活動,是想像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結合,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形式。

學前兒童由於身心發展的情況,由於心理發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經驗能力又差,這就決定了他們只能以游戲作為主導活動,而不能以勞動或學習作為主導活動。這也就是說,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第二,游戲是促使兒童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

游戲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在正確組織的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首先,在游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由於兒童擔任游戲中某一角色的任務,必須努力去完成,他的動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積極性,而身體的運動器官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其次,在游戲中,兒童的各種心理過程也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個性品質也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研究表明:社會游戲與角色游戲之間有密切相關。假裝游戲有助於提高兒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觀點的能力。社會扮演(角色)游戲的頻率與各種承擔能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不管什麼年齡、性別、智商和活動性水平的幼兒,經常與同伴進行假裝游戲的,比其他幼兒更易與同伴相處,更受同伴歡迎,社會技能更強。

必須指出:游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決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而是跟成人特別是教師的正確組織和指導分不開的。成人一方面要關心、組織、指導兒童的游戲,同時,也不要流於包辦代替,更不要隨意打斷兒童的游戲。教師更應該根據學前兒童游戲的特點,有計劃地把游戲作為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4. 幼兒園創新游戲【快樂的音符】的反思與建議

1 《鼓上的小米粒》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音樂課《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得特別棒,不但學會了歌曲,還能夠邊唱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活動中,以幼兒喜愛的樂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把學唱歌曲與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擊鼓的不同力度和頻率與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動態變化的關系這一物理現象,獲得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幫助了幼兒理解、記憶歌詞,避免了生硬的歌詞解說。另外我在「小鼓還能怎麼唱」和「鼓敲擊輕、重引起的米粒變化」的環節中,請幼兒大膽想像、操作和體驗,為幼兒提供了探究和表現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學的組織方面,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遊戲教學的方法,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在活動中,注重以游戲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充分體現愉快教學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後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戲中,幼兒玩得特別高興,在玩的同時體驗了敲鼓的輕重與小米粒的動態變化關系。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准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為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游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群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5. 游戲兒童教育游戲反思500字

幼兒民間游戲之教育心得提要:我認為,民間游戲對幼兒是一種「快樂的教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
文章來源自 房地產 E網

幼兒民間游戲之教育心得
《綱要》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我園圍繞綱要精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民間游戲就是其中一項。
說到民間游戲,大家並不陌生,我們自己小學生時代也玩過,但要讓幼兒園的孩子來玩必須挑選適合幼兒的民間游戲。就拿我們中班組來說吧,我們組經過多次地認真研討,選取了適合我們中班孩子的民間游戲,如:「官打捉賊」、「藏玲子」、「跳房子」、「套圈」、「熊和石頭人」、「搶椅子」、「摸瞎子」、「點黃豆」等,並加以創新和改良,在制定好詳細的計劃後,我們老師利用空餘時間進行了情境的創設,給我們的民間游戲錦上添花,並在孩子們一次次的游戲中不斷調整。我們所設計的民間游戲形式多樣,玩法不一,而且簡單易學,趣味性強,契合孩子的天性,給無數孩子帶來了童年的歡樂。下面就談談我在組織開展民間游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增強體質。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小孩子本身體質比大人弱,易感冒,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他們的體質。在民間游戲中就融入了一些體育鍛煉,例如「套圈」、「跳房子」、「點黃豆」等游戲中,都加強了孩子們的手,腳的動作,這些動作促進了孩子的骨骼肌肉的發育,鍛煉了孩子們的技能和技巧,更有利於機體健康發展,從而也增強了孩子們的體質。
2、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民間游戲都帶有好聽的口令,如這學期開展的「藏玲子」以及上學期玩的「荷花荷花幾月開」等。孩子對兒歌都有極大的興趣,而民間游戲中的口令恰好極具有節奏性,趣味性,這樣孩子們在玩的同時,不僅使他們心情愉快,同時在不經意間也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了他們的思維和記憶。
在民間游戲中,很多游戲需要幾個小朋友或更多小朋友一起玩才可以進行,這樣也就加強了孩子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觀點,在這些游戲規則當中,可以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同時可以克服一些家裡養成的任性,唯我獨尊的一些不良風氣,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
4、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培養了合作意識。
一開始小朋友們玩「藏玲子」游戲時只會單一的念完兒歌最後一個字才把小鈴藏起來,而且藏好後也只會停在被藏的小朋友後面,使猜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對了。根據規則,猜中了藏的人就只能換下,如果要讓自己能多藏幾次那就必須動腦筋如何把小鈴藏到猜的人猜不中。現在,小朋友們都能巧妙地把小鈴藏好,也知道如何去誤導猜的人。而猜的人也在開動腦筋注意觀察大家的臉部表情,讓自己猜中好去當藏鈴子的人。雖然看似簡單的游戲,卻很受小朋友們的喜歡,孩子們對其百玩不厭,越玩越有勁,從游戲中更學會了去思考。
我認為,民間游戲對幼兒是一種「快樂的教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繼承和開發民間游戲使幼兒的游戲活動錦上添花,活潑多樣。願我們的民間體育游戲之花越開越美,願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