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如何觀察幼兒游戲中膽小的行為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如何觀察幼兒游戲中膽小的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3-02 05:10:35

A. 如何寫幼兒游戲行為觀察分析報告

教師實錄: 開始游戲時,燒烤店裡人數較多,陽陽、樂樂、萌萌、汶江在製作燒烤材料,寧遠做服務員負責燒烤。我經過時,寧遠舉起手中的一樣東西,「你要吃燒烤嗎?」「這是什麼呀?」「魚片」寧遠想了想回答。說真的,一點也不象魚片,一整塊橡皮泥堆在細細的燒烤棍上,我詢問:「我不要你們的魚片,我可以自己做魚片嗎?」「可以」我在旁邊也拿了塊橡皮泥做了起來,(我把橡皮泥搓長後又壓得很扁,然後用竹簽一上一下地串在上面,這下象魚片了)「好了,你幫我燒烤好嗎?」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都好奇地看著。「我再做個魚丸串」看我做完後,他們又回去做他們的東西了。當我從其他區域轉回來的時候,看見寧遠很負責地守著燒烤爐,將別人的魚片、丸等燒烤好了再送去給他們。「我的魚片好了嗎?」「好了,給你。」旁邊的元元遞了一根魚片給我。「呀,怎麼沒味道呢?」我假裝吃著。「忘了給你放鹽了。」寧遠假裝放了些鹽。「好了,給你。」「真香!謝謝。」元元開始與寧遠一起看燒烤爐,並幫他們塗油、上調料。看游戲井然有序地開展著,我悄然退出了游戲。 教師分析: 游戲前,我們重新布置了活動環境,增添了燒烤的架子(紙盒製作)和各種燒烤品種的原材料等等。並請幼兒觀看了從燒烤店裡拍下的錄像,組織幼兒討論了燒烤店是怎樣燒烤的,幼兒說「他們的用鐵架子來烤的」「要用棍子插著烤的」「燒烤的東西都是很小的」「有人吃時才放在鐵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邊。」「不能都拿去燒烤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最後幼兒提議:魚要切片或做魚丸,還可以添加其它食物,用細竹簽做燒烤棍。

B. 如何分析幼兒游戲行為,調整幼兒游戲情景

幼兒的自發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活動的本體是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也可稱之為本體性游戲。它以游戲本身為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
(1)自發游戲對於幼兒有特殊的發展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在長期研究兒童游戲的基礎上,提出幼兒自發自主的游戲對其具有特殊的發展價值:一是游戲反映發展,因為游戲是兒童已有經驗的表現活動;二是游戲鞏固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練習性行為;三是游戲促進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探索性行為。
筆者也通過對幼兒期的典型象徵性游戲的研究發現,幼兒在其自發的游戲中能夠最放鬆、最自然地表現出他們的興趣、愛好、需要和創造性行為,這類活動對他們來說是最具安全感、愉悅感、歸屬感、勝任感、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的活動。所以,自發游戲對於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2)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了解幼兒和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
幼兒的自發游戲對於教師來說,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兒的載體。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原因有幾點:首先,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教師可以了解到他們最真實、自然的表現,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真實的幼兒;其次,通過觀察幼兒的自發表現,教師可以看到幼兒很多在教學情境中難以表現出來的、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行為,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智慧的幼兒;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和幼兒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與幼兒的合作夥伴關系,建構對於幼兒主動學習的深入理解,並找到與幼兒互動的適宜策略和方法……觀察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是教師嘗試換角度思考,向幼兒學習,並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成長的過程。
2.改善教師觀察行為的要點及方法
要點一:解決態度的問題,幫助教師增強觀察意識
目的:使教師從關注自己設計的游戲到關注並重視幼兒的自發游戲。
方法:「對比-感受」法
對比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和幼兒自己發起的自主游戲,找到幼兒在其中的狀態和表現的不同。
鼓勵教師給幼兒創造更多自主游戲的機會,感受自發游戲對於幼兒發展的意義,體會幼兒主動學習過程與內涵。
要點二:解決角度的問題,幫助教師轉變觀察視角
目的:讓教師從找出幼兒存在的不足轉向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意義。
方法:「拍攝-發現」法
在日常工作中嘗試關注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通過觀察與分析,發現幼兒有意義的自發游戲行為。
利用現代化手段,自己嘗試拍攝幼兒自發游戲行為的或照片,幫助自己客觀、細致地分析幼兒自發游戲行為中的意義和價值。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或研究內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兒在自發游戲中的相關表現和特點。
要點三:解決思路的問題,幫助教師制定觀察計劃
目的:促使教師從隨機觀察轉向有目的、有依據的觀察。
方法:「計劃-捕捉」法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研究內容或班級重點活動,確定自己的觀察目的。
根據觀察目的大致確定觀察的對象、內容、時間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級觀察計劃。
根據幼兒的需求和班級工作的需要,將有目的的觀察與隨機觀察結合起來,以便捕獲更多、更全面、更有意義的幼兒主動學習與發展的信息。
要點四:解決技術的問題,幫助教師選擇觀察方法
目的:讓教師在利用已知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綜合-探索」法
收集相關資料,學習實用、簡單、易操作的觀察方法。
根據觀察目的,綜合利用多種觀察方法,為自己收集到更多有意義的信息服務。
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和情境,探索適合自己的、方便可行的觀察方法。
要點五:解決載體的問題,幫助教師改進觀察記錄
目的:幫助教師將開放性的觀察問題和結構性的記錄表格結合起來使用。
方法:「開放-結構」法
在口袋裡裝上便箋紙,用只言片語或關鍵詞等,隨時記錄下幼兒的動作、語言、表情及幼兒之間的對話。
根據觀察目的,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方便自己有針對性地記錄下想要了解的信息。
根據觀察目的,梳理出幾個關鍵項目(維度),設計出簡單的、結構性的觀察記錄表格,方便自己對幼兒的諸多行為進行歸類、分析和判斷。
要點六:解決解釋的問題,幫助教師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幫助教師依據理論找出關鍵價值點,形成自己對幼兒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

方法:「分類-整合」法
參考兒童發展文獻資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或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兒童發展指南與評價指標,為自己更加科學、客觀地解釋觀察資料提供依據。
依據自己的觀察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對所記錄的各種信息進行分類、整合,並嘗試進行簡單的解釋。
在反復體驗和嘗試的基礎上,總結、梳理出自己對幼兒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逐漸形成自己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現狀的科學評價。
要點七:解決成長的問題,幫助教師學會在反思中轉變觀念
目的:幫助教師以尊重的態度理解幼兒自然出現的特點及行為,學會以幼兒為師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方法:「反觀-調整」法
學會正視和接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行為,即使在成人看來是有問題的行為,學會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反觀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幼兒產生的影響。
藉助對幼兒自發游戲的觀察,反思自身教育觀念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找到原因,調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帶著主動觀察、有目的觀察、連續觀察的意識,在反復嘗試、體驗、反思和調整中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C. 教師怎樣觀察幼兒自主性游戲行為

一、如何理解幼兒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
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
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建構的過程。可是當前,幼兒園在
開展幼兒自主游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兒童對游戲活動能自主地選擇、支配,在游戲中充分享受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自主性。游戲自發行為是趨樂性的,兒童在游戲中因為需要的滿足而獲得快樂,同時游戲對兒童良好個性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兒童階段年齡在三至六歲,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良好的個性能使孩子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發揮出來。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現自主性游戲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發展的思想。 游戲是兒童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我們應該利用兒童這種強烈的活動動機誘導他們,使他們在自由、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生活、去探究、去創造,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發展。
1、強調游戲的自發性。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自發游戲是兒童內心活動的自身表現,是兒童最純潔、最神
聖的心靈活動的產物」。他揭示了游戲在於兒童的內部需要和自發活動這一游戲本質。所以指導自主游戲必須充分體現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必須改變過去對幼兒游戲作外部強加,充分尊重並滿足幼兒的內在需要,創設幼兒游戲的良好環境氛圍,激發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讓幼兒自己創造游戲。
2、注重遊戲的互動性。
杜威強調:「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在這個游戲過程里,教師應是游戲夥伴,不是「自上」的指導者,和孩子們一起游戲,
產生互動。
3、釋放游戲的童話性。
蒙台梭利認為:「每一個幼兒都有一種創造的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
構築起一個精神世界」。對兒童而言,游戲是真實的生活和想像世界的統一。生活的真實為幼
兒的游戲表現提供了條件,虛構的童話想像使幼兒游戲充滿了想像和創造。為此,自發游戲
的指導策略要重視引導幼兒對生活的體驗,放任幼兒在游戲中的不真實和幼稚的行為,把兒
童當兒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兒童的立場看兒童的游戲。
二、教師如何做到有效觀察
1、 與幼兒在游戲中成為同伴,與幼兒處與平視中。俗話說:換位思考,當教師真正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看待游戲,才可以讓幼兒得要真需要的幫助,而不是教師主觀的自我判斷,有時候,教師給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師眼裡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小幫助,卻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無限的幫助。這是教師以與幼兒同樣的游戲者身份,通過游戲的語言和行為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當教師投入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玩得更有興趣,因為幼兒年齡小、能力弱,游戲的玩法技能相對比較缺乏,教師的與往往使游戲有更多的變化和情節的深化。教師可通過模仿幼兒的游戲來對幼兒游戲施加影響。如:中班時科科小朋友,在用積木搭「大高樓」,但他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大塊積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樓」總也搭不高,站不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坐到他身邊,也拿一堆積木搭「高樓」,一邊搭一邊說:「我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這樣我的大高樓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師所採用的這種平行游戲的指導方式可以傳遞成人對幼兒游戲關注的態度,增進幼兒游戲的興趣,同時成人的行為本身已成為幼兒可參照的範例或榜樣,便於幼兒掌握游戲技能。教師還可直接參與到幼兒游戲中,與幼兒一起共同游戲,如和幼兒一起下跳棋,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
戲中,作為游戲參與者的教師可以扮演適宜的角色加入幼兒游戲。在和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
中,進一步了解幼兒想法,調動和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或
擴展情節,豐富幼兒游戲的內容,提高幼兒游戲的能力和水平。如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的人
很多,教師可扮演打電話的人到郵局詢問:有手機買嗎?幫助幼兒拓展了「手機商店」這一
主題;教師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裝發現娃娃發熱,並勸「爸爸媽媽」應帶娃娃到「醫院」
看;教師扮「顧客」到「商店」買商店裡沒有的東西,引發幼兒自己尋求代替物,發揮了幼
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游戲中的陪審團
幼兒畢竟不是大人,在游戲中難免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教師也無法參與每一個游戲,
當孩子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聽取多方的「證詞」
,做一個間接的觀察,盡量把事情還原,然後再客觀的給孩子一個恰當的幫助和解決方案。讓孩子在教師的適當干預中,得到必要的幫助,讓游戲可以順利的進行。 教師以旁觀者身份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是指教師站在幼兒游戲外,以現實的教師身份
干預幼兒的游戲。它能更明確直接地向幼兒傳遞教育的意圖,而且也便於教師同時影響更多
的幼兒。但教師須特別注意尊重幼兒的游戲興趣和願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兒意志。
三、有效觀察如何助推幼兒的自主游戲
1、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及時到位,確保自主游戲可以順利開展教師在游戲中,應該要擁有敏捷的思維和敏感的意識,在孩子左右為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確的幫助,不管物質的還是精神上的,這種幫助,就像一雙無形的雙手,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輕輕地拉孩子一把,讓孩子在自主游戲中可以更加順利。
2、在游戲後及時反思,為以後相同情況保留經驗在細心的觀察之後,教師所應該做的工作就是及時地進行記錄和反思。把觀察的情況書面化,然後針對收集的情況,進行反思,看看當時對孩子的觀察是否到位,如果有介入,是否得當,若果沒有介入,是不是需要介入,還是不介入比較好。為下次遇到相同情況,可以做得更好,更加准確。這種幫助,就像一張寬厚的彈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拋得更高,去觸碰更高的天空。
3、在多次游戲中總結經驗,讓孩子的探索沒有障礙
孩子在多次的自主游戲之後,教師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游戲特性,對於孩子的在游戲
中的各種情況,可以做到應付自如,讓孩子及時得到高質量的保障,這是對孩子自主游戲最
好的支持,合理的對策,正確的應對,有效的處理,恰到好處的幫助,這樣的幫助,就像一
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戲中,讓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讓孩子在自主游戲中
汲取無限量的知識,成為在自主游戲中最大的贏家。

D. 如何對幼兒游戲進行有效觀察

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首先應對幼兒想做什麼,怎樣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要有心理准備:其次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後,通過觀察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並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活動區域中,首先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幼兒並不是一些沒有能力的弱小群體,而是一群非常能幹、富有創造性的小主人。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早已是眾所周知的口號。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成為幼兒的好朋友、好夥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教師是授者的角色轉向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一、在觀察的基礎上,調整對不同層次幼兒的指導行為。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進程與發展速度是各不相同,因此我們老師應耐心而深入的觀察,准確地把握兒童的強項和弱項、優點和缺點,確定符合兒童的最近發展區。這為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教師與兒童之間這種積極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礎。二、在幼兒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活動、了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觀察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考慮教師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特別是幼兒在活動時,教師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准去要求幼兒。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教師要認識到游戲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觀察必須學會忍耐和少干預。教師不能急於求成,要學會觀察等待,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先觀察再指導或多與處理好游戲中主客體關系,給幼兒自由選擇與自己決定的權利。三、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加強指導語的藝術性。小班突出直觀性、趣味性,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語意的能力差,這時就要求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應採取啟發誘導的語言,中班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理解語意的能力由逐漸增強了。與小班幼兒相比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交往意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指導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去參與活動。大班應趨於理性的指導。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在拋給孩子們的指導語要趨於理性,使幼兒從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做一個合格的觀察者和指導者是一切教學活動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而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觀察是真正做到兒童是活動的主體的關鍵。區域活動的觀察指導是一種極富靈活性、創造性的工作。在活動中,我們教師還需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探索、體驗、學習和發展。

E. 在觀察幼兒游戲和游戲行為過程中,如何識別游戲背後存在的教育契機

游戲的時候你可以看他的行為表現,可以根據幼兒的判斷,又是長大的一個性格。

F. 如何提高教師在游戲中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

作為管理者,我常常走進教學現場進行觀摩,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師產生的這些困惑主要基於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與集體教學活動不同的是,自主游戲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教師難以應對,缺乏現場觀察、指導的經驗;第二,教師能捕捉到自主游戲中的一些現象,但不知從哪些方面去分析,缺乏解讀、分析幼兒行為的方法與思路;第三,教師比較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性、創造性的表現,但僅僅知道等待與觀察,不知道如何與幼兒進行現場互動,缺乏有效互動的方法與策略。因此,我認為要解決教師的困惑就要從這些原因入手,讓教師在觀察與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時能做到有思路、有方法、有策略。
一、共體驗——走近教師,建立「指標」
對於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現有的一些文本材料給教師提供了參考,如《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就具體提出了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要點及其發展提示。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教師即便手中拿著這些文本材料,卻依然不知道在游戲中該看些什麼。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對已有的文本材料進行分析,然後走近教師,體驗他們的困惑,再來分解目標、細化指標,幫助教師找到具體、可操作的觀察點。
案例1:「指標」的產生
游戲活動時間,我進入了游戲現場,發現有的青年教師一直在來回走動,似乎在仔細地觀察孩子,但卻看不到關鍵點;也有的青年教師運用「角色介入法」參與孩子的游戲,仔細傾聽教師與孩子的對話,發現只是留於形式與表面的對話。教師還是不知道游戲中該看些什麼,觀察哪些要點。於是,我開始著手重新制訂「指標」。
在制訂「指標」時,我們重點將觀察要點轉化為教師能夠操作、可執行的顯性內容(見下表),幫助教師找到觀察的方向,同時為每位教師提供「觀察本」,將「指標」貼在上面,起到導向和指引的作用。
當然,「指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對其加以完善與充實,在運用「指標」的過程中不斷用案例積極地去詮釋內容,真正發揮「指標」的效用。
二、共分享——走近現場,尋找方法
游戲中的講評是提升幼兒經驗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組織游戲時的一個難點,為了提升教師的講評能力,積累有效的師幼互動經驗,我們特意請來了游戲專家徐則民老師,開展「對話式」講評,即經過現場觀察後,先請青年教師講評,然後再來傾聽徐老師的講評,並通過「對話」了解講評中的思路與用意。
案例2:「對話式」講評
一次大班自主游戲中,孩子開展了「超市打折促銷」活動,教師抓住孩子在游戲中產生的這一全新內容進行提問:「你們為什麼要採用打折促銷的方法?」從孩子的各種回答中,教師梳理總結了孩子的游戲經驗:當生意不好時,可以採用打折促銷這種好方法。徐老師在講評時則首先問道:「什麼叫打對折?打對折是讓東西更便宜還是更貴了?」
徐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基於對孩子行為的深入分析,孩子們在生活中雖然常常見到「打折促銷」,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什麼是「打折」,徐老師的講評讓孩子們在獲得游戲經驗的同時豐富了知識經驗,也拓展了青年教師的思路。
這種基於現場的指導,能夠直面教師的問題,幫助教師找到有效講評的思路與方法,體會如何在分析幼兒表現的基礎上及時跟進與加強互動,從而形成一些有效的策略。
三、共推進——走近故事,提升能力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師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他們每天遇到的現象不同,他們對此的感受也就不同,這就要求管理者對他們的指導應該是個性化的。為此,我們確定了每月一次的「約定日」,請每位教師在這一天說說自己在游戲中看到的故事,談談自己的體會、困惑與方法,鼓勵所有教師共同分析和思考,並採用「專家坐堂」的形式幫助每位教師解決困惑。
案例3:約定日
小班教師的問題:小「醫生」連續給娃娃打了十幾針,看到孩子如此投入到游戲中,教師應該怎麼辦?——說明這個孩子已具有角色意識,但缺乏角色認知,需要教師的幫助。
中班教師的問題:個別孩子在游戲時總是心不定,怎麼辦?——先得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孩子的習慣問題,還是游戲的內容對他沒有吸引力,然後據此採取不同的對策。
大班教師的問題:「攝影棚」「花店」都沒有生意,孩子們又不想撤,怎麼辦?——考慮形式、內容是否具有挑戰性,可以更換材料,如嘗試在「攝影棚」里投放一些別的器材。
每一次的「約定日」我們都會聽到許多小故事,由於這些故事是每個教師都可能會遇到的,更能引發教師的共鳴,在集思廣益中尋找解決對策,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我們還邀請專家對教師的這些案例進行點評、歸納,幫助教師學會分析、解讀案例,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作為一名管理者,我感到只有走近教師、走近現場、走近故事才能發現教師的真問題、真困惑,只有和教師一起共體驗、共分享、共推進,才能給予教師真幫助,從而實現教師的真發展。幼兒自主游戲觀察指標
幼兒自主游戲觀察指標

觀察內容 具體指標
看整體
1. 進入游戲的人數。
2. 幼兒的興趣點(人多與人少)。
3. 幼兒的游戲狀況(是否有興趣)。

看角色意識
1. 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
2. 表現角色的行為。
3. 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看角色行為
1. 行為與角色的對應。
2. 游戲的投入度。
3. 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看角色認知
1. 經驗的豐富程度。
2. 知識的運用。

看社會行為 規則意識、交往方法、合作意識與能力、情緒情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