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游戲的心理體驗
游戲的心理體驗構成成分有:①興趣感。游戲是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占據專的活動,是一種情屬不自禁地被捲入或被吸引的狀態。②自主感。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不能由成人決定幼兒該做何種游戲,所以,幼兒園玩具櫃應向兒童敞開,由幼兒自己選擇玩具。③成就感(勝任感)。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在玩沙水游戲中,當幼兒自己修建一個水庫成功時,會像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設計一樣興高采烈。④幽默感與愉快感。這兩種心理體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貳』 心理學研究兒童游戲的趨勢有哪些
這篇論文還是不錯的 可以看看 :
游戲心理發展作為心理發展整體的一個方面,遵循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學前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
皮亞傑著力從認知發展的側面考察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在他看來,游戲的發展決定於認知的發展並且與其發展過程相對應。據此,皮亞傑把兒童游戲的發展劃分為練習性(機能性)游戲、象徵性游戲、規則性游戲三個基本階段。
(一)練習性游戲階段(0~2歲)
這是個體游戲發展的最初階段,相對於認知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游戲以動作為主,實質上是感知動作的自我訓練。其作用是使已獲得的技能鞏固化,並將已經掌握的動作重新組織。兒童經過動作的反復練習,從控制自己動作和體驗動作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二)象徵性游戲階段(2~7歲)
兒童的認知處於前運算階段,語言已經獲得並有很大發展,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思維中的形象是對外界事物的表徵,表明兒童已經獲得符號功能,能以意義所代,代表意義所指,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為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願望。於是,兒童具有了象徵性游戲的能力。最常見的象徵性游戲如兒童跨在棍子上「騎馬」、坐在椅子上「開車」、哄布娃娃睡覺等。
(三)規則性游戲階段(7~11、12歲)
規則性游戲主要是有組織的集體游戲,有時,這種游戲帶有公開的競爭性,需要個體間協同活動。規則性游戲出現在兒童的認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以後,因為對規則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兒童具有一定的邏輯運算能力和社會交往的協調能力。
皮亞傑對以上三個階段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當兒童有了更多的社會經驗以後,前兩類游戲會進一步融進規則游戲之中;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不變,但新增的規則使原有的游戲方式和過程變得更復雜,思維的組織和操作的水平更高。
第二,在游戲發展過程中,實際上還有第四類游戲即建構性游戲。它存在於前三類游戲之中,處於游戲和智力操作之間,或處於游戲和模仿之間。通常當兒童到兩歲半左右便開始出現,在整個游戲發展過程中平行發展著。
綜合考察表明,學前兒童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已經在第三編中從兒童人際交往的角度作了闡述。游戲類型的數量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上呈現出倒U形趨勢,並且兒童在每個階段都有某種偏愛的游戲類型。我國心理學家楊麗珠等人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社交與認知類型發展進行的跨文化比較研究發現,盡管在一些游戲類型上存在一定文化差異,但中美兒童的游戲社交水平和認知水平在整體上均隨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楊麗珠等:《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社交類型和認知類型發展的研究》,載《心理學報》,1995年第1期。
二、嬰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剛出生的嬰兒不會游戲。兩三個月左右,嬰兒開始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物體或玩具產生好奇心並且作出積極的反應。例如,顏色鮮艷、能夠運動、發出聲音的玩具不僅能夠吸引嬰兒的注意,而且使產生愉快情緒體驗。於是,嬰兒開始主動操縱這些玩具以獲得一種心理滿足,這時,游戲發生了。在整個嬰兒期,游戲心理發展呈現三個明顯的趨勢。
信息欄 4-6 嬰兒的游戲
明明是一個3個月大的男孩。夏天的一個上午,他躺在嬰兒床上環顧左右。突然,一陣微風將蚊帳上連接著風鈴的帶子吹到他的手邊。他無意中拉動帶子,蚊帳上的風鈴擺動並發出悅耳的聲音。他被這種現象吸引住了,全身興奮,四肢運動使連著帶子的風鈴不斷發出聲音。如此循環,他更加興奮,張開雙臂,嘴裡發出「啊啊」的歡呼聲。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一分鍾。
(一)游戲的類型以練習性游戲為主,並且主要表現為感覺—動作游戲
最初,嬰兒往往用同樣的動作對待所有的物品。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嬰兒逐漸對物體本身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發生了興趣。於是,嬰兒的游戲動作開始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游戲動作技能。
(二)游戲的認知結構不斷分化
兩歲左右的兒童由於動作的重復練習,以及語言和形象思維的發展,在物體的擺弄、操作的基礎上,出現了象徵性游戲的萌芽,即開始出現一種物體替代另一種物體的游戲活動。這種代替活動的出現表明兒童的游戲已初步具有象徵性的功能。
(三)游戲的社會成分不斷增加
嬰兒的練習性動作最初是針對自己的身體,如不斷吮吸手指,撫弄腳趾等,然後才指向環境。在此過程中,假裝動作產生並逐步發展起來。起初,嬰兒假裝的動作都和他自己相關,以自己為中心。嬰兒晚期,兒童開始出現對他人的假裝動作,模仿動作也復雜起來。
三、幼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幼兒的運動技能、認知水平、語言能力日益提高,游戲的形式和內容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呈現一些明顯的發展趨勢。
(一)游戲類型日益齊全,並且以象徵性游戲為主導
幼兒的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富於想像、樂於交往、敢於探索。於是,在幼兒期,各種類型的游戲都開始形成或進一步得到發展。其中,以角色游戲為主要形式的象徵性游戲構成了整個幼兒期的主要游戲類型。
(二)游戲的象徵功能不斷豐富、完善
幼兒初期,兒童在游戲中的象徵性活動主要採用與實物相似的替代物,選擇實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並且游戲缺乏目的性,主題和內容極不穩定,隨外界刺激或情境變化而經常變化。進入幼兒中期後,幼兒開始逐漸脫離專用替代物,進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替代物。在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以物代物,而且能夠以物代人、以人代人。於是,幼兒游戲的象徵性功能明顯增強。同時,游戲的目的和預測性也隨之增強。
(三)游戲的社會性成分日益多樣化
角色游戲在幼兒期發展相當迅速。游戲過程中,幼兒從主要反映人類的實物活動發展到要求自己的行動盡量符合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履行角色應有的職責,並以扮演的角色自居,出現了角色意識。角色意識出現之後,相繼產生了相關的角色關系。如有了「孩子」就會出現「媽媽」,有了「病人」就會出現「醫生」。小班幼兒往往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全然不會顧及其他角色,因而,游戲過程中常常出現脫節甚至相互爭吵。進入中班後,幼兒開始學會合作並且能夠反映角色之間的關系。他們用語言共同協商,確定游戲的主題、內容、規則。在大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中常常出現一個主要角色並和幾個有關的社會性角色建立聯系。例如,醫生不僅和生病的孩子有聯系,而且要和孩子的爸爸、媽媽有聯系。游戲的情節也從簡單的動作發展到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和職責、相應的行為規則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開始表現具有人類活動的社會意義的游戲。
『叄』 幼兒心理學中幼兒游戲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幼兒游戲的抄特點
1.幼兒游戲襲的主要方式
象徵性游戲,
1.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象徵性游戲,即象徵性地
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使用替代物進行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使用替代物進行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2.幼兒游戲的特點:
2.幼兒游戲的特點:
幼兒游戲的特點
(1)要有現實的替代物,
(1)要有現實的替代物,替代物與實物形狀有某些
要有現實的替代物
相似性.
相似性.
(2)活動和操作與人們有目的的行為有類似性
(2)活動和操作與人們有目的的行為有類似性
(3)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
(3)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而不在於結
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
果.
(4)具有想像的特點.
(4)具有想像的特點.
具有想像的特點
(5)具有概括性質.
(5)具有概括性質.在游戲中體現某一類活動
具有概括性質
的一般行為.
的一般行為.
(二)游戲的社會性發展
1.獨自游戲
1.獨自游戲
2.平行游戲
2.平行游戲
3.聯合游戲
3.聯合游戲
4.合作游戲
4.合作游戲
『肆』 幼兒游戲的種類有哪些幼兒心理學簡答題
《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本課程介紹幼兒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幼兒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和幼兒心理發展的相關理論,著重介紹幼兒認知、情緒情感的發展,幼兒的社會化和個性發展因素及發展,揭示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其在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表現,為學生學習其它教育理論知識打基礎。
『伍』 幼兒心理學的假裝游戲
假裝游戲是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於兒童理解心理和現實的區別。Leslie指出,假裝是心理理論的一個部分,從此假裝游戲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有研究指出,在假裝游戲中,更多參加角色扮演的兒童,或者在幻想測驗上得分更高的兒童,對心理狀態的理解比其他兒童要好。
『陸』 適合小孩玩的心理游戲
我來誇誇你 規則:一個同學站在講台前,虛心地聽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或一些獨特的方式對其進行誇獎、贊賞。要求多講優點,略提希望。目的: 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渴望被肯定是人類基本的需要。這個游戲,可以提高自卑的同學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大家體驗到被肯定的滿足感。 角色扮演 規則:根據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不偷快的事件,創設一個矛盾情境,讓學生扮演矛盾的雙方;然後,讓他們互換一角色表演。目的:小學生遇到事情總是本能地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不會替別人著想,因此常常引起矛盾糾紛。這個游戲旨在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意識,認識到矛盾沖突的原因,養成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良好習慣。
『柒』 關於幼兒動作技能訓練的游戲和心理學依據
這篇論文還是不錯的 可以看看 :
游戲心理發展作為心理發展整體的一個方面,遵循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學前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
皮亞傑著力從認知發展的側面考察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在他看來,游戲的發展決定於認知的發展並且與其發展過程相對應。據此,皮亞傑把兒童游戲的發展劃分為練習性(機能性)游戲、象徵性游戲、規則性游戲三個基本階段。
(一)練習性游戲階段(0~2歲)
這是個體游戲發展的最初階段,相對於認知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游戲以動作為主,實質上是感知動作的自我訓練。其作用是使已獲得的技能鞏固化,並將已經掌握的動作重新組織。兒童經過動作的反復練習,從控制自己動作和體驗動作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二)象徵性游戲階段(2~7歲)
兒童的認知處於前運算階段,語言已經獲得並有很大發展,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思維中的形象是對外界事物的表徵,表明兒童已經獲得符號功能,能以意義所代,代表意義所指,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為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願望。於是,兒童具有了象徵性游戲的能力。最常見的象徵性游戲如兒童跨在棍子上「騎馬」、坐在椅子上「開車」、哄布娃娃睡覺等。
(三)規則性游戲階段(7~11、12歲)
規則性游戲主要是有組織的集體游戲,有時,這種游戲帶有公開的競爭性,需要個體間協同活動。規則性游戲出現在兒童的認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以後,因為對規則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兒童具有一定的邏輯運算能力和社會交往的協調能力。
皮亞傑對以上三個階段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當兒童有了更多的社會經驗以後,前兩類游戲會進一步融進規則游戲之中;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不變,但新增的規則使原有的游戲方式和過程變得更復雜,思維的組織和操作的水平更高。
第二,在游戲發展過程中,實際上還有第四類游戲即建構性游戲。它存在於前三類游戲之中,處於游戲和智力操作之間,或處於游戲和模仿之間。通常當兒童到兩歲半左右便開始出現,在整個游戲發展過程中平行發展著。
綜合考察表明,學前兒童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已經在第三編中從兒童人際交往的角度作了闡述。游戲類型的數量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上呈現出倒U形趨勢,並且兒童在每個階段都有某種偏愛的游戲類型。我國心理學家楊麗珠等人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社交與認知類型發展進行的跨文化比較研究發現,盡管在一些游戲類型上存在一定文化差異,但中美兒童的游戲社交水平和認知水平在整體上均隨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楊麗珠等:《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社交類型和認知類型發展的研究》,載《心理學報》,1995年第1期。
二、嬰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剛出生的嬰兒不會游戲。兩三個月左右,嬰兒開始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物體或玩具產生好奇心並且作出積極的反應。例如,顏色鮮艷、能夠運動、發出聲音的玩具不僅能夠吸引嬰兒的注意,而且使產生愉快情緒體驗。於是,嬰兒開始主動操縱這些玩具以獲得一種心理滿足,這時,游戲發生了。在整個嬰兒期,游戲心理發展呈現三個明顯的趨勢。
信息欄 4-6 嬰兒的游戲
明明是一個3個月大的男孩。夏天的一個上午,他躺在嬰兒床上環顧左右。突然,一陣微風將蚊帳上連接著風鈴的帶子吹到他的手邊。他無意中拉動帶子,蚊帳上的風鈴擺動並發出悅耳的聲音。他被這種現象吸引住了,全身興奮,四肢運動使連著帶子的風鈴不斷發出聲音。如此循環,他更加興奮,張開雙臂,嘴裡發出「啊啊」的歡呼聲。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一分鍾。
(一)游戲的類型以練習性游戲為主,並且主要表現為感覺—動作游戲
最初,嬰兒往往用同樣的動作對待所有的物品。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嬰兒逐漸對物體本身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發生了興趣。於是,嬰兒的游戲動作開始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游戲動作技能。
(二)游戲的認知結構不斷分化
兩歲左右的兒童由於動作的重復練習,以及語言和形象思維的發展,在物體的擺弄、操作的基礎上,出現了象徵性游戲的萌芽,即開始出現一種物體替代另一種物體的游戲活動。這種代替活動的出現表明兒童的游戲已初步具有象徵性的功能。
(三)游戲的社會成分不斷增加
嬰兒的練習性動作最初是針對自己的身體,如不斷吮吸手指,撫弄腳趾等,然後才指向環境。在此過程中,假裝動作產生並逐步發展起來。起初,嬰兒假裝的動作都和他自己相關,以自己為中心。嬰兒晚期,兒童開始出現對他人的假裝動作,模仿動作也復雜起來。
三、幼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幼兒的運動技能、認知水平、語言能力日益提高,游戲的形式和內容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呈現一些明顯的發展趨勢。
(一)游戲類型日益齊全,並且以象徵性游戲為主導
幼兒的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富於想像、樂於交往、敢於探索。於是,在幼兒期,各種類型的游戲都開始形成或進一步得到發展。其中,以角色游戲為主要形式的象徵性游戲構成了整個幼兒期的主要游戲類型。
(二)游戲的象徵功能不斷豐富、完善
幼兒初期,兒童在游戲中的象徵性活動主要採用與實物相似的替代物,選擇實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並且游戲缺乏目的性,主題和內容極不穩定,隨外界刺激或情境變化而經常變化。進入幼兒中期後,幼兒開始逐漸脫離專用替代物,進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替代物。在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以物代物,而且能夠以物代人、以人代人。於是,幼兒游戲的象徵性功能明顯增強。同時,游戲的目的和預測性也隨之增強。
(三)游戲的社會性成分日益多樣化
角色游戲在幼兒期發展相當迅速。游戲過程中,幼兒從主要反映人類的實物活動發展到要求自己的行動盡量符合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履行角色應有的職責,並以扮演的角色自居,出現了角色意識。角色意識出現之後,相繼產生了相關的角色關系。如有了「孩子」就會出現「媽媽」,有了「病人」就會出現「醫生」。小班幼兒往往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全然不會顧及其他角色,因而,游戲過程中常常出現脫節甚至相互爭吵。進入中班後,幼兒開始學會合作並且能夠反映角色之間的關系。他們用語言共同協商,確定游戲的主題、內容、規則。在大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中常常出現一個主要角色並和幾個有關的社會性角色建立聯系。例如,醫生不僅和生病的孩子有聯系,而且要和孩子的爸爸、媽媽有聯系。游戲的情節也從簡單的動作發展到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和職責、相應的行為規則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開始表現具有人類活動的社會意義的游戲。
『捌』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什麼是游戲言語
言語是兒童外化的思維。游戲言語就是兒童在游戲時通過語言進行交際。
『玖』 幼兒心理學游戲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幼兒游戲的特點
1.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象徵性游戲,
1.幼兒游戲的主版要方式:象權征性游戲,即象徵性地
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使用替代物進行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使用替代物進行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方式.
2.幼兒游戲的特點:
2.幼兒游戲的特點:
幼兒游戲的特點
(1)要有現實的替代物,
(1)要有現實的替代物,替代物與實物形狀有某些
要有現實的替代物
相似性.
相似性.
(2)活動和操作與人們有目的的行為有類似性
(2)活動和操作與人們有目的的行為有類似性
(3)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
(3)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而不在於結
游戲的動機主要在於活動的過程
果.
(4)具有想像的特點.
(4)具有想像的特點.
具有想像的特點
(5)具有概括性質.
(5)具有概括性質.在游戲中體現某一類活動
具有概括性質
的一般行為.
的一般行為.
(二)游戲的社會性發展
1.獨自游戲
1.獨自游戲
2.平行游戲
2.平行游戲
3.聯合游戲
3.聯合游戲
4.合作游戲
4.合作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