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在游戲與區域活動中要有效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寶寶
區域活動促進每個復幼兒全面和諧制的發展 區域活動是我們為幼兒創設的具有教育性、興趣性、探索性、創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寬松的學習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擺弄物體,自由操作,觀察和實驗而認識物體的特徵和物體之間的關系,解釋事物現象
㈡ 要引導孩子想適宜性游戲發展,主要有哪些因素
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第五章與幼兒互動,促進游戲發展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更是是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合理開展游戲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而如何讓幼兒參與有目的的、高水平的、成熟的游戲,教師的介入與其在游戲中與幼兒的互動則是對游戲水平影響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著重關注了在游戲中教師如何與幼兒正確、良好地互動,從而促進其在游戲中的發展。  建設性的、高水平的游戲不可能在真空環境下生成。教師的行為對游戲的發展、維持、深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創設了游戲環境的同時,教師還必須與幼兒交流互動。當游戲陷入低水平狀態時,教師的干預方式和方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閱讀本書第五章的內容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教師對游戲進行干預的方式方法:  一、有目的地教學:  優秀的教師能不斷運用自己的學識和判斷做出決定:那種材料、互動形式以及學習經驗最可能成為全體或個體幼兒最有效的引導措施。教師目的意識和游戲是相伴相隨的,教師與幼兒在游戲中的互動方式有許多種,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當時的需要。在教師做出選擇並進行互動干預後,需要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和反思。這也就促成了以下的一種持續行為周期,包括:觀察(評價你的計劃)、反思(哪些措施有效)、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  二、如何引發游戲:  如果看到了混亂或簡單的游戲,教師就需要幫助幼兒開始更具建設性的游戲。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並以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當幼兒對其中一點感興趣時,教師在提供材料的同時,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有必要的話,還要讓幼兒的想像力越飛越遠……  三、知道何時介入和退出:  當游戲開始時,幼兒投入其中,教師仍需觀察。並通過觀察的進展來判斷,幼兒中是否具有能成功推動游戲發展的領導者,是否需要教師介入並短時間領導游戲,幫助其提高游戲水平和增加游戲難度。在這之後,退出又顯得十分重要。讓幼兒重新主導游戲,盡可能地讓其合作協商、討論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發展幼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退出則會使得幼兒依賴教師的思維和想法,從而將游戲水平帶回簡單、低水平的游戲)  四、提供及時干預來維持游戲:  掌握提問的時機非常重要,適時地提問可以鼓勵幼兒去思考,解決問題,嘗試其他方法,運用象徵性的材料和發展處新的游戲主題。那麼如何才能知道何時才是介入游戲的最佳時機呢?(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在游戲區域旁邊觀察,留意正在發生的一切,觀察、傾聽幼兒游戲的過程,而不是一開始就介入其中。然後以一些評論為開始(評論內容多為認可和鼓勵 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第五章與幼兒互動,促進游戲發展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更是是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合理開展游戲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而如何讓幼兒參與有目的的、高水平的、成熟的游戲,教師的介入與其在游戲中與幼兒的互動則是對游戲水平影響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著重關注了在游戲中教師如何與幼兒正確、良好地互動,從而促進其在游戲中的發展。  建設性的、高水平的游戲不可能在真空環境下生成。教師的行為對游戲的發展、維持、深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創設了游戲環境的同時,教師還必須與幼兒交流互動。當游戲陷入低水平狀態時,教師的干預方式和方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閱讀本書第五章的內容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教師對游戲進行干預的方式方法:  一、有目的地教學:  優秀的教師能不斷運用自己的學識和判斷做出決定:那種材料、互動形式以及學習經驗最可能成為全體或個體幼兒最有效的引導措施。教師目的意識和游戲是相伴相隨的,教師與幼兒在游戲中的互動方式有許多種,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當時的需要。在教師做出選擇並進行互動干預後,需要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和反思。這也就促成了以下的一種持續行為周期,包括:觀察(評價你的計劃)、反思(哪些措施有效)、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  二、如何引發游戲:  如果看到了混亂或簡單的游戲,教師就需要幫助幼兒開始更具建設性的游戲。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並以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當幼兒對其中一點感興趣時,教師在提供材料的同時,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有必要的話,還要讓幼兒的想像力越飛越遠……  三、知道何時介入和退出:  當游戲開始時,幼兒投入其中,教師仍需觀察。並通過觀察的進展來判斷,幼兒中是否具有能成功推動游戲發展的領導者,是否需要教師介入並短時間領導游戲,幫助其提高游戲水平和增加游戲難度。在這之後,退出又顯得十分重要。讓幼兒重新主導游戲,盡可能地讓其合作協商、討論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發展幼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退出則會使得幼兒依賴教師的思維和想法,從而將游戲水平帶回簡單、低水平的游戲)  四、提供及時干預來維持游戲:  掌握提問的時機非常重要,適時地提問可以鼓勵幼兒去思考,解決問題,嘗試其他方法,運用象徵性的材料和發展處新的游戲主題。那麼如何才能知道何時才是介入游戲的最佳時機呢?(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在游戲區域旁邊觀察,留意正在發生的一切,觀察、傾聽幼兒游戲的過程,而不是一開始就介入其中。然後以一些評論為開始(評論內容多為認可和鼓勵
㈢ 如何創設可促進幼兒中班益智區域游戲積極性的區域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區域游戲就是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實施手段,綜合運用幼兒園園本環境特色,積極投放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各類具環保特色的游戲材料.結合各種行之有效地教育方案,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健康活潑、好奇探究的個性, 同時也為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平台,創設良好的操作環境。 [關鍵詞]原則 方案 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結合我園主題活動的學習開展,我們從生活的視角關注幼兒的需求,開展適宜的環境和開展區域活動;滿足幼兒多元化的發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 一、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是幼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那麼,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要兼而顧之,缺一不可。區域游戲設置的形式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在設置中,表演區域要相對的獨立,益智區、勞美區、建構區域的空間設置相對開放,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較高,活動時間較長,互相學習合作有一定的提高。 1、自然性原則 (1)在獨立的空間,走廊的環境創設不同的區域,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能夠專注游戲,減少喧嘩和干擾。 (2)用不同設計,不同的材料創設區域。 2、相容性原則 我們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樂表演區相鄰,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裡,給孩子觀賞,還可以送到表演區,給幼兒穿戴。益智區和建構角相鄰,使幼兒動手動腦結合,激發創意。 3、多樣性原則 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提供分類架和游戲筐,使幼兒便於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區中,我們把瓶罐,紙盒,積木分類放。在手工創意室,有報紙、一次性杯、盤等等。在運動區,有扔沙包、滾皮球、踢毽子等。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性地玩,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4、互動性原則 首先鼓勵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師幼共同收集材料,為活動提供開放式的環境。其次,讓環境具有動態性。如在科學探索區中,我們提供飼養欄,供幼兒飼養,觀察各種小動物並常增添其他物種。幼兒從親自操作中得到樂趣,每一次都是很興奮、很仔細。 二、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材料的投放策略 1、投放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材料 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我們創設了適合小托班(娃娃家),適合小、中大班的專用區域,(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構建室等)提高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參與性。 2、投放具有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的材料 讓環境具有動態性。如在探索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小動物,昆蟲標本。幼兒通過親手種植、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獲得許多感性經驗,從而萌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3、投放結合近期的教育目標的材料 在環保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許多的報紙和尼龍袋,還有許多的罐頭盒,幼兒在教師協助下把它們製作成各種服裝,並裝飾漂亮的小花,然後送到表演區給小演員們穿上表演,充分發揮區域之間的互動和幼兒之間的合作,合作游戲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實施方案 1、創設良好的區域游戲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積極探索行為。 如何創設一個能吸引兒童、引導兒童、支持兒童活動的區域環境?這是我們首先關注的問題。我們既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豐富的、精心設計的、有序的環境,又要提供一個開放的、變化的、有多種探索發現機會的環境。在那裡,地面、牆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環境布置、材料、設備等蘊涵的教育因素充分發揮作用,兒童獲得充分活動,和諧發展。 (1)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們必須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即自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它是開展區域活動的前提,只有兒童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鼓勵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時的示意等,都讓幼兒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產生自信,更加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到游戲之中。 (2)美觀舒適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開放的環境布置有利於孩子在隨手可得中自由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舒適而美觀的環境布置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秩序感,更有利於孩子初期審美能力的培養。例如: 溫馨娃娃家:設在一樓樓梯下,牆上的觸摸牆,激發了孩子的感官。溫馨的環境、漂亮的娃娃、娃娃家玩具等,為孩子營造了快樂的樂園,加強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學習初步人際交往的技巧,感受與他人融洽相處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 手工創意室: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將他們變廢為寶,製作成教玩具及環保時裝。一排開放式的櫃子,裡面放滿各種工具材料,供幼兒動手製作。 構建室:這里的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各類大大小小的餅干盒和各種罐頭盒、鞋盒,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簡單的小木板和小棍子,幼兒便能創造出最有創意的高樓庭園。 大眼睛書吧:材料:圖書。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創造一個安靜自由的圖書角,支持幼兒與同伴進行自主閱讀,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 科學探索區:設立在長長的走廊上。材料:物品架,小動物,動物標本。幼兒通過親手種植、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獲得許多感性經驗,從而萌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科學自然角成為幼兒獲取知識,發現科學奧秘,熱愛生活的重要一角。 藝術畫廊:投放材料有課桌、椅子、繪畫工具、畫紙、展示欄、夾子、KT板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增強自信心、培養耐心、毅力以及做事專注的習慣環境。 演藝區: 投放材料: 展示架、臉譜製作成品等.展示各種臉譜製作成品及地方劇種剪輯. 展示各種臉譜製作成品及地方劇種剪輯,體驗國翠京劇及地方文化特色. 活動區: 投放材料: 中型玩具組合.鍛煉幼兒體質. 玩具間: 投放材料: 自製毽子、沙袋、皮球、跳繩等體育用品.運用各種體育用品鍛煉身體. 2、功能全面的游戲區域設置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游戲 我們將游戲環境分為六大類: (1)、建構類游戲:構建室(包括大型建構、小型建構、自然物建構) (2)、藝術類游戲: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 (3)、益智類游戲:科學自然探索區(包括觀察、探索、閱讀) (4)、角色類游戲:娃娃家、劇區(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會角色扮演) (5)、表演類游戲:表演區、劇區(音樂表演、戲劇表演) (6)、運動類游戲:活動區、玩具間(運用各種體育用品鍛煉身體)。大框架制定以後,各班教師就可根據本班兒童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教育目標以及個別差異,擬訂園內區域設置的具體內容。如適合小班的區域設置,以生活勞動、感官訓練、建構、裝扮與美工等為主,適合中班的區域設置,是,以裝扮、建構、美工、音樂等為主,適合大班的區域設置,應重視社會性、文化、語言、科學探索等能力培養。 例如: 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一 區域名稱:星星藝術畫廊 創建時間:2010年9月 投放材料:: 桌椅、繪畫工具、畫紙、展示欄、夾子、
㈣ 區域活動對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有何好處
1、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徵。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實現"玩中學"、"做中學"。 2、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能積極動腦、大膽創作。這是因為,幼兒剛剛脫離嬰兒期,他們最接近於人的自然本性,沒有生存和學習的壓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探索慾望在心中萌芽並發展,促使他們去游戲、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們藉助於游戲這樣一種類同於社會氛圍來解決需要與現實矛盾,以達到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消除緊張,滿足好奇心。通過觀察,我發現,區角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孩子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
㈤ 玩區域游戲對幼兒的要求和教師的指導有哪些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為幼兒們所喜歡。在活動中,幼兒們通過持續不斷地實踐與環境相互作用,培養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與集體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互動上有所區別,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一種師生互動過程,教師的指導更多是非正式的、隱性的和機動靈活的。對3至6歲的兒童來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方法應更多地選擇那些結構性低、非正式的活動。雖然很多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了這點,但在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困惑。本文將著重探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的策略。 一、關注學習過程,把握介入指導的最佳時機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主活動,教師要著眼於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信任幼兒,為幼兒主動學習創造所需的環境和條件。只有當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難以繼續進行探索活動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種適度的支持對獲得活動的預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原則過多支持,也只會助長其被動依賴心理,壓抑其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關注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了解幼兒面臨的各種困難,善於區分出其中哪些困難該由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哪些困難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及時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個心理與能力的支點,使其能依託這一支點,順利地越過困難,沿既定方向繼續探索前行。例如,區域活動中幼兒玩磁鐵,教師提供了許多相關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大小的磁鐵及多種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讓幼兒在操作和爭論中獲得一些對磁鐵屬性的感性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用磁鐵進行各種探索,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現和觀點。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後,教師又考慮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設置一些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屬性。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鑷子、調羹和磁鐵以及一盤混有大頭針的豆子,讓幼兒探索用什麼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當幼兒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又及時為幼兒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針),並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樣從礦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針。與前一任務相比,這一任務難度提高了,需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瓶中的回形針先要連成一體;二是用磁鐵將此連成一體的回形針同時吸出。這一新任務顯然更具有挑戰性,也有一定趣味性。當幼兒用磁鐵將礦泉水瓶中已串聯好的回形針往瓶口方向吸,始終無法將回形針吸出瓶身而感到無助時,教師用一句「你再試試看,沿著瓶子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針才不會掉下來」的話來點撥,讓幼兒變換思維角度,再進行嘗試,很快幼兒找到了解決辦法。當幼兒經歷多次曲折,終未達到目的而失去信心時,教師對其講了一句:「我會和你一起想辦法的。」這句話無疑給了他們一種希望,並使其重拾起信心。同時,教師還為其提供了解決這一難題所必須的材料(大小不 一、各種形狀的磁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又回來繼續解決原先的問題,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二、掌握觀察方法,針對特點確定相應的指導策略 在區域活動過程指導中,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想來選定內容,構想過程,忽視了幼兒的需要,導致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兒童的發展特點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個基本依據,要教育好兒童,必須首先了解兒童,而觀察幼兒是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教師在觀察時要注意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攪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表現中的有意義信息和其發生的時間、背景等,根據需要作一定的記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小班幼兒玩拼圖:紅紅小朋友先把五塊拼圖從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毯上,然後見她拿起一間小房子,仔細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來回尋找著,直至確定找准後才放入,就這樣依次把五間小房子准確無誤地嵌入,整個過程僅用了8分鍾;麗麗小朋友也拿起一間小房子,看也不看,直接准備放入左邊第一個空隙內,可是卻放不進,再移到第二個,還是放不進,再往下移,直至第四個才正好嵌入,她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接著又拿起另一間小房子,還是從頭開始,依次在底板上一個個地放,最終也全部完成了,前後用了12分鍾;東東小朋友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也就是房子的屋頂朝下,他拿起一間房子,試圖放入第一空隙,發現嵌不進,可還是拚命使勁往裡按,最終當然是沒有成功。以上幾個案例說明: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差異。對於紅紅小朋友在拼圖中表現出思考型的認知特質,如果材料沒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復已有的經驗,那麼就會變成機械的操作,幼兒只能得到機能性的快樂,在認知上得不到什麼提高。與紅紅同樣完成任務的麗麗卻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沖動型認識風格,對這類兒童的指導要讓其學會注意觀察認知對象的細節,並在回答問題之前,對各種可能的答案進行檢驗。所以,如果單純提醒她慢一點,並無多少幫助,他們可能更需要一些注意視覺刺激和策略的具體提示,如「看一看,能不能直接找到它的家」等。而東東與前面兩個幼兒比,明顯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如果面對他的困難熟視無睹,不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幫助,他就可能會因對活動失去興趣而放棄。當然,指導的重點應是提升其空間方位的知覺水平,如提供一些突出幾何圖形特徵的拼圖材料,加強方法上的引導。 幼兒學習操作中表現出的個體認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僅有水平的差異,還有方式的差異,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了解幼兒,按幼兒不同特點確定相應指導策略,教育指導才有更好的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現需要。 三、因勢利導,促進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讓幼兒經過這一歷程,促成其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這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指導中,教師要對幼兒任何自主活動的願望與努力都應給予充分、積極的支持(包括環境創設及材料的准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提出建議——「做好玩的棋」,經過討論後,誕生了「探險棋」、「旅遊棋」還有「交通棋」等等。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兒在運用了腦中的知識,在反復理解棋類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而製作完成的。這一示例說明,幼兒在自主活動過程中,不僅自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各種動手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領會了各種材料的特性、各種活動器具的規格、製作方法及材料與器具的聯系等,收到了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關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兒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 在幼兒區域性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和環境產生互動關系,而且幼兒間也發生著各種互動交流,有益於幼兒的自我成長。例如在建構區域活動中,肖宇小朋友雖愛學習,但在插圓形時仍然感到困難,一旁的強強便善意指出他的錯誤並要直接幫他插,而肖宇卻執意要自己來,熱心的軍軍只好不時地提醒他。這時教師應採取的指導策略是關注但不介入。因為幼兒間由於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著自己的立場,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所達到的效果是教師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區域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還助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此時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過沉默而使幼兒充分地互相交流。從這意義上說,教師有時採用
㈥ 如何在區域游戲中促進大班幼兒的社會性的發
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以提高 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游戲又貫穿於幼兒生活的一日各個環節,而游戲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幼兒內在需要的,是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對幼兒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就應當為幼兒創設各種環境,並利用這一資源,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交往的意識,學習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一、努力為幼兒創設可充分自由交往的環境和條件。
幼兒學習、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寬松真實的氛圍中進行充分的嘗試與練習。
首先,建立促進各區幼兒間合作的良好常規。以前區域游戲中幼兒交往僅限於本區范圍內。有一次娃娃家裡的石澤對我說:「老師,我想帶孩子到理發店理發。」「好吧!」石澤高興地走到理發區,說:「我帶孩子來理發,可以嗎?」正在理發的小雨和浩浩愣了愣,轉頭看著。我向她們點了點頭,小雨馬上笑著搬過一把椅子,拉著石澤說:「好吧,你抱著娃娃坐在這兒我馬上給你們理發。」理完發石澤說:「現在娃娃困了,我帶他回家睡覺,謝謝你們,再見!」以上事例表明,我們應該鼓勵、引導各區游戲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這樣有利於拓寬幼兒交往的空間,增強幼兒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
其次,教師鼓勵、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幼兒喜歡游戲,但游戲過程中經常發生各種矛盾沖突。幼兒面對矛盾沖突,她們往往喜歡請老師替他們解決問題。但幼兒應逐漸形成勇於自己解決矛盾沖突的能力,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有一次,幼兒在玩娃娃家時,就因為一個灶具,孩子們發生了激勵的爭吵。這時,欣悅很生氣的告訴我,「老師,你看!明明又搶我家的煤氣灶了!」這時的我連忙說:「欣悅,你看怎麼辦?」欣悅還是生氣的說:「讓他還給我!」我又找到明明,「明明,你看欣悅生氣了,你知道為什麼嗎?」明明不好意思的說:「欣悅,別生氣了!我把玩具還給你!」欣悅這時也高興的說:「你先玩一會兒,等會兒再還給我吧!」這時她們又開心的去玩了。
最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引導幼兒互幫互助,增加幼兒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活動區是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的有效場所,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指導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幼兒。陳鶴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強調「兒童教兒童」。有一次,我與浩南在玩顏色識別游戲,靜靜走過來,說:「老師我也想玩!」「好吧,你們倆玩。但是靜靜應該象老師那樣邊幫助浩南玩,好嗎?」「好!」靜靜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玩了好幾個輪回,靜靜還連連讓了浩南好幾次,最後我又聽見靜靜說:「今天你認識綠色了嗎?」浩南點點頭說:「嗯,認識了。明天我們倆再一塊兒玩,好嗎?」鼓勵引導幼兒充當個別幼兒指導者有助於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品質,有助於增強幼兒相互交往的樂趣,有助於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發展。
二、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3—6歲幼兒往往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不穩定,並伴隨情感受進行。在活動中,只有當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時,才會積極參與活動。活動區的活動為幼兒創設了自由、理解、寬松、合作的人際環境,他們可以在同一活動區與同一組小朋友進行交往,也可在不同活動區和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時是幼兒與教師的交往,交往的方式是自由變化的,減少了思維的框框與內在的壓力,幼兒的手、口、腦都得到了解放。
游戲是幼兒最樂於參與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是又一條重要途徑。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投入「現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誘導很容易接受。結構游戲、角色游戲等創造性游戲具有群體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的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例如;我們在活動室里設立娃娃家、醫院、理發店等,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的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娃娃」與「長輩」的交往、「醫生」與「病人」的交往、「營業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你來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更增添幼兒交往的興趣。另外,幼兒在游戲角色中活動,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心得到發展,並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創造性游戲是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行為的最佳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要充分利用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語言交往的遷移。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已習得一些語言交往經驗,老師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進行遷移,有助於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如:幼兒學會說:「請你幫幫我,好嗎?」等的句式可以遷移到游戲中,「請讓一讓,行嗎?」「請和我一起玩,好嗎?」「請你來娃娃家做客,好嗎?」......
區域活動中,除了強化幼兒語言的交往功能,我們還引導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主題,制定游戲規則,鼓勵幼兒通過協商分配角色,各游戲成員有機地進行交往,從中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意識。孩子們在游戲體驗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樂,逐步學會了合作、謙讓、互換、輪流、妥協等協調同伴關系的技能。
三、正確運用評價手段,鼓勵、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幼兒的發展水平與特點,決定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需要教師及時的指導和充分的強化,而實現它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活動區游戲後的評價。活動區游戲後的集體評價有助於全體幼兒的普遍發展與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活動後,向大家介紹某些幼兒的友好謙讓行為,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之後,在活動區游戲過程中,經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說,自己是如何把玩具謙讓給別人玩的。另外,有一次我發現冉冉、苗苗等小朋友,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兒園生活為主題的游戲,其內容較豐富、有條理。我利用評價機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他們是如何開展游戲的,並組織幼兒討論「在游戲中,如果你是幼兒園老師會怎樣組織小朋友們的生活?在游戲中,小朋友們應該如何協商、分配角色?」他們各抒己見,豐富多彩。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在娃娃家中開始了以幼兒園生活為主題的游戲,他們協商、分配好角色後,開始了游戲,又是進餐、又是畫畫、又是游戲、又是講故事,其內容更生動有趣。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獲得社交技能,發展社會性行為。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我們應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同時社會交往是幼兒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對於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並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並能初步根據社會規范調節自己的行為,發展交往能力。
㈦ 游戲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價值評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幼兒教育又是教育事業當中的基礎教育,所以幼兒教育也在不斷的完善與發展。幼兒時期是我們個人教育的啟蒙時期,對日後的人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幼兒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引導。因在幼兒階段,游戲對兒童有著較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引入游戲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游戲教育有利於開發兒童的智力,因為游戲教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很容易被接受,可以激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提高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教育;應用及評價
幼兒教育中的游戲教育實際上是說在幼兒教育教學時候採取一定的游戲進行合理的教學。在其教學時,做游戲對幼兒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選取適當的游戲方式,來以此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注重遊戲,而忽略了教育,我們應當把教育與游戲相結合,讓幼兒能在游戲中學習,也能在學習中得到樂趣,讓游戲與教育相輔相成,確保幼兒能更好的開發其智力與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以此提高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基本情況
在如今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情況下,幼兒教育更加的引人重視。因為幼兒階段是人類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的起步階段,是培養幼兒智力開發、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其個性培養的主要時期。在我國,幼兒教育主要是針對3~6歲的幼兒,在這一時期的幼兒生理與心理尚處於不成熟階段,其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其今後的成長與教育情況,在幼兒教育的時期,老師應當採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來教學。游戲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同時也占據了幼兒的大部分時間,在游戲時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教育游戲是指在教學中融入游戲,讓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游戲通過其形象性、互動性、活動性等對幼兒在語言、動作、想像等方面起著協調統一的作用。但是,其教育游戲的方式,首先應當得到幼兒的認可,能使幼兒主動參加游戲,使其在快樂、和諧的游戲氛圍中得到心靈上的滿足,還可以通過游戲讓幼兒達到互相幫助、互惠互愛、互相合作的學習效果。其游戲的類型繁多,按照游戲的特點劃分可以分成音樂游戲、藝術性游戲、行為游戲、體育游戲;按照參加游戲人數多少可以劃分成集體游戲和個體游戲;按照游戲場地可以分成室外游戲和室內游戲等。
二、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重要意義
游戲教育對教學有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一定的神話故事與童話故事讓幼兒作為故事中主人公,通過模仿故事中的人物的語言對話,來增強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這種融入角色中的教學方式,讓幼兒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其故事內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2.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書本,依據固有的東西照本宣科的講解,只會增加幼兒的反感,讓幼兒覺得學習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從而不願意學習,沒有學習興趣。並且幼兒對於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種固有的教育方式,不能讓幼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學中,當幼兒遇到不能解決與處理的問題時,教師不應該及時給予處理,應當給予適當的提醒與引導,啟發幼兒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他們對問題解決方案的理解。例如:數學的學習中,6的分解方式,我們不應該直接把可以分成幾和幾教給幼兒,可以讓他們通過進行自由分組游戲來開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通過游戲幼兒不僅學習了知識,也進行了娛樂,這是一種學習與娛樂相得益彰的方法。
3.增加常識性知識的教育
㈧ 游戲對兒童發展與幼兒教育有什麼好處
淺談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游戲是自願、自由、快樂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
游戲之所以這么重視,不僅是因為它好玩,而且能寓教育於其中,幫助幼兒擴大知識領域,陶冶性格,並促進體、智、德、美個方面的發展,尤其對幼兒的智力開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戲對幼兒來說,是一個開始探索客觀世界的過程。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對新的知識產生興趣。
一、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
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
它是教育與娛樂融於一起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活動。 幼兒之所以特別喜愛游戲,主要是受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游戲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他的神經系統興奮強於抑制,讓他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對他有很大的難度。有人曾經讓體育健將模仿幼兒的動作,結果運動員都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是幼兒不覺得累,幼兒是在活動當中身體得到發展的。所以讓小孩子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裡對他來說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是很困難的。現在孩子的游戲變得認知性比較強,其實要使孩子身體健康,一定要給他有活動的機會。運動將保證幼兒生長中對運動量的需求。幼兒的運動能力表現為肌肉的控制力、身體的平衡力,活動的協調性上,這些均可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實現。
教師可以組織如攀登、追逐、跳繩、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發展,並使動作趨於協調。手影、手指操、折紙、捏橡皮泥、串珠等游戲則可以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群的發育及協調能力,使動作趨於精細。當教師提供了這些游戲內容,幼兒便可根具自己的運動能力去選擇游戲的內容,並在游戲中發展運動的能力。這樣兩者相輔相成,運動能力伴隨著游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 游戲能促進良好情感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對幼兒的情感滿足和穩定具有重要的價值。游戲是沒有壓力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壓抑地實現自己的願望,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情感態度。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物體,操作材料,大膽的創造,其中在創造的過程中能獲得自信和體驗成功的愉快。
游戲還為幼兒提供了學習理解和接納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在有客人來自己家的時候,幼兒會表現出高興的情感,忙著拿這拿那的給客人吃,在離開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不舍的情感等等。從而學習對壓力、沖突或變化做出適當的健康發應,控制不友好的攻擊性行為,對友好的的行為做出肯定的表示。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游戲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提供了一條途徑。游戲中幼兒作為集體的成員,必須自覺遵守集體的規則,學會一些社會行為,如:輪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幫助,理解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並遵守社會生活准則。
游戲中同伴之間的合作、協商,使幼兒能考慮和接納他人的觀點,協調彼此的行為,能促進與同伴之間的和平交往,在一種公平的積極的氛圍中解決互相之間發生的沖突,能學會互相尊重和照顧,從而產生積極的人際關系,使他們從自我中心狀態過度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
(四) 游戲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這是因為游戲是活動的指南,在於活動過程本身的享受,而不是在於對活動結果的追求。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是自由自在,毫無心理壓力的。因此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容易獲得通過自我努力而成功的歡欣和自豪。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將使幼兒們的求知慾及生、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只有游戲才能使幼兒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激發起一種完全出自本身的勇氣,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
雖然幼兒游戲中幼兒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性。他們自己找材料,出主意,想辦法、動手操作,那麼教師在投放材料上不僅要充分,而且要符合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以促進不同水平的幼兒在原由水平上的發展。例如: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一些幼兒不願上幼兒園,其主要原因是幼兒園的環境和活動對幼兒限制過多、過死。活動室內就像小學一樣擺滿了桌椅,留給孩子的空間很少,幼兒每天玩什麼游戲,玩什麼玩具要由老師指定、分配,幼兒沒有選擇的自由,只能服從。為了扭轉這一狀況,人們進行了以下嘗試:
1、 為幼兒創設較寬敞的空間。我們把室內的桌子搬到活動區一部分,平時根據活動的需要由幼兒擺放桌椅位置,多數是分組坐的形式,以便於幼兒間自由、廣泛的交往。
2、 合理安排活動區的位置,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如陽台、樓道 、睡眠室等。
3、 活動區內玩具材料的擺放,便於幼兒取放和整理。
如:我們把玩具櫃分放到各活動區,玩具櫃內貼有標記,每次游戲後,幼兒自己將玩具、材料按類及標記收放好。到了大班,師生共同商議玩具的擺放及活動區的規則。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增強自主性。
因此,現在的幼兒園里進行了很多的改善,變的不在是以前幼兒不想上幼兒園,而是將游戲做為重要的領域來重視,讓幼兒更好的進入幼兒園生活。由此在幼兒園中進行的游戲種類也逐漸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