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對游戲的規則意識分析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對游戲的規則意識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03 11:30:01

⑴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研究方式

《指南》中所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幫助孩子順利踏入小學生活、學習的橋梁,是孩子為人處事、學習發展的奠基石。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遵守規則,上課時不知道去上課;考試時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按時上交作業…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談成功和發展呢?因此,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入小學是至關重要的。規則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我就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不只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某種動作技能的增長,還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理解並遵守游戲規則,並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激發與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約束,也不能採取放任的辦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很重要。
一、每次活動時,要求提在活動前,使幼兒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教師在每次戶外活動前,或開始游戲前,先向幼兒解說本次活動的目的和要求,讓幼兒了解活動中他們必須遵守的規則,以及違反規則的後果。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規則,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幼兒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違規了。這樣,就避免了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違反規則而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教師攏不住孩子的情況發生。
二、場地布置和教師要求使幼兒有規可循
「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是《指南》中所講的,小班的《紅綠燈》、中大班的《大風和樹葉》《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裡》等都是關於跑的游戲,玩這些游戲是教師如果在游戲前沒有要求,任憑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的跑,會出現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間會互相干擾碰撞,甚至會出現危險。所以在玩這種游戲前教師一定要提出規則,讓幼兒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動教師的要求一致,這樣幼兒就有規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戲時,教師可以同幼兒一起商量設置路標,例如在游戲《幫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兒可以沿著路標的指引跨過小河、走過小橋、跳過一條條不同的小路,然後從兩側的樹林回來。路標就向指南針和地圖一樣告訴幼兒該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幼兒因違反規則發生沖撞。
三、巧妙地運用游戲情景,使幼兒既遵守規則,有張有弛
體育情景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非常喜歡,在音樂伴奏下,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情鏡中幼兒往往忘卻自己,置身於游戲之中,這時候,他們會忽略游戲規則的存在,當幼兒違反規則時,如果教師強行中止游戲,會影響游戲的質量,和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巧妙的運用游戲情景中的語言,使游戲自然停止,然後再提出要求,會更加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所以根據《指南》中「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的指導,我在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我開汽車去郊遊」時,在開始部分設計了一個「考駕照」的游戲,大班的幼兒對於駕駛執照這種社會產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我們游戲許可證——「駕駛執照」。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所謂的交通規則也就是我在活動中為避免出現傷害事故所必須的,小小的一張「駕駛執照」免去了我許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將活動的規則與孩子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巧妙的結合,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煩瑣的講解、強調,同時有培養了孩子的自製能力和社會性意識。
四、利用兒歌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在游戲時不喜歡重復單一的說規則,你們應該怎做,不能做什麼。而是喜歡有主題、有情節、有角色、游戲化、多樣化的說教。因此,如何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來組織活動顯得尤為重要。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我們嘗試以兒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探索,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良好的練習效果。例如在練習「左右分隊走」時,我編了一首兒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們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這首兒歌提醒幼兒在走隊時候要照顧整體遵守規則。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玩起來他們會非常投入而忘記規則,於是我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劃滑梯,排好隊慢慢上,你先我後不擁擠。等」幼兒通過朗誦兒歌,很快記住了規則。再如:小班體育游戲《趕小鴨》的活動目標是練習走、跑交替的動作,發展幼兒躲閃跑的能力,教師敲鈴鼓,幼兒扮小雨點做游戲:「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

⑵ 如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規則意識

正隨著幼兒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已成為孩子在園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也是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和機體的適應能力發展的積極因素,它不僅發展了孩子各種基本能力,更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和促進孩子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幼兒期是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規則意識的培養又是社會性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內容。因此,要搞好孩子的各項活動,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我組織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⑶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如何滲透規則意識

《指南》中所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幫助孩子順利踏入小學生活、學習的橋梁,是孩子為人處事、學習發展的奠基石。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遵守規則,上課時不知道去上課;考試時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按時上交作業…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談成功和發展呢?因此,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入小學是至關重要的。規則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我就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不只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某種動作技能的增長,還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理解並遵守游戲規則,並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激發與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約束,也不能採取放任的辦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很重要。
一、每次活動時,要求提在活動前,使幼兒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教師在每次戶外活動前,或開始游戲前,先向幼兒解說本次活動的目的和要求,讓幼兒了解活動中他們必須遵守的規則,以及違反規則的後果。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規則,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幼兒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違規了。這樣,就避免了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違反規則而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教師攏不住孩子的情況發生。
二、場地布置和教師要求使幼兒有規可循
「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是《指南》中所講的,小班的《紅綠燈》、中大班的《大風和樹葉》《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裡》等都是關於跑的游戲,玩這些游戲是教師如果在游戲前沒有要求,任憑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的跑,會出現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間會互相干擾碰撞,甚至會出現危險。所以在玩這種游戲前教師一定要提出規則,讓幼兒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動教師的要求一致,這樣幼兒就有規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戲時,教師可以同幼兒一起商量設置路標,例如在游戲《幫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兒可以沿著路標的指引跨過小河、走過小橋、跳過一條條不同的小路,然後從兩側的樹林回來。路標就向指南針和地圖一樣告訴幼兒該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幼兒因違反規則發生沖撞。
三、巧妙地運用游戲情景,使幼兒既遵守規則,有張有弛
體育情景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非常喜歡,在音樂伴奏下,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情鏡中幼兒往往忘卻自己,置身於游戲之中,這時候,他們會忽略游戲規則的存在,當幼兒違反規則時,如果教師強行中止游戲,會影響游戲的質量,和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巧妙的運用游戲情景中的語言,使游戲自然停止,然後再提出要求,會更加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所以根據《指南》中「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的指導,我在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我開汽車去郊遊」時,在開始部分設計了一個「考駕照」的游戲,大班的幼兒對於駕駛執照這種社會產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我們游戲許可證——「駕駛執照」。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所謂的交通規則也就是我在活動中為避免出現傷害事故所必須的,小小的一張「駕駛執照」免去了我許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將活動的規則與孩子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巧妙的結合,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煩瑣的講解、強調,同時有培養了孩子的自製能力和社會性意識。
四、利用兒歌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在游戲時不喜歡重復單一的說規則,你們應該怎做,不能做什麼。而是喜歡有主題、有情節、有角色、游戲化、多樣化的說教。因此,如何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來組織活動顯得尤為重要。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我們嘗試以兒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探索,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良好的練習效果。例如在練習「左右分隊走」時,我編了一首兒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們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這首兒歌提醒幼兒在走隊時候要照顧整體遵守規則。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玩起來他們會非常投入而忘記規則,於是我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劃滑梯,排好隊慢慢上,你先我後不擁擠。等」幼兒通過朗誦兒歌,很快記住了規則。再如:小班體育游戲《趕小鴨》的活動目標是練習走、跑交替的動作,發展幼兒躲閃跑的能力,教師敲鈴鼓,幼兒扮小雨點做游戲:「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點樂開花

⑷ 如何培養幼兒在操作游戲中的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以後走上社會的作用是長遠的,一個不懂規則,不知怎樣與人交往的幼兒,以後走向社會就寸步難行。所以幼兒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培養,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學習一些動作技巧,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身體健康。教師在游戲中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在游戲前講明規則要求
幼兒理解能力差,辨別是非易從主觀直覺出發,所以在游戲前要明確游戲規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具體告訴他們,甚至要重復幾次,直到都點頭明白為止,讓他們有意識地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曾經用兒歌來幫助幼兒記住規則,可以使游戲不因犯規而終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游戲,都可以編成兒歌來輔助記住規則,幼兒可以邊唱邊做,以兒歌記憶規則,一旦做錯,其他幼兒會指出來,使規則意識深入人心。
二、教師在游戲中強化規則要求,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因幼兒的自製力、堅持力較差,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錯誤,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強化規則要求,使幼兒能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中,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表揚,摸摸頭,豎豎大拇指,提高他的積極性,為他人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如果誰做得不好,教師可讓其他幼兒來告訴他怎樣做就對。教師在活動中指導,不斷強化規則意識,有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三、結束後注重遊戲評價
幼兒年齡小,評價能力低,教師作為游戲的組織者,應平等地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游戲中的評價意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自覺遵守規則。游戲結束後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評價,可以教師整體評價,要以多表揚鼓勵來積極評價,意在增強自信心,挖掘幼兒長處,鼓勵幼兒以後更好地遵守規則;可以幼兒自己評價,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對的地方繼續堅持,不對的地方以後改正,逐步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摸索,在幼兒生活中不斷積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為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⑸ 如何喚醒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

(一)融規則於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和感知各種規則
幼兒的游戲內容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縮小了的社會。教師要善於將規則滲透於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特別是區域活動中學習和體驗各種規則。如幼兒通過游戲「紅綠燈」,了解「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充分認識不遵守交通規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再如在棋類游戲中,了解象棋、跳棋、圍棋等各種棋類的不同下法與規則;在「銀行」的游戲中,顧客取錢需要排隊;「圖書館」內須保持安靜,不能大聲喧嘩及借閱圖書的規則;在建築角內與人合作搭建及整理玩具的規則,等等。幼兒通過游戲相互交流著彼此的經驗,明確所學到的各種規則都與自己密切相關,明白規則不僅約束著別人的行為,同樣也約束著自己的行為。
(二)增強游戲規則的靈活性,變他律為自律
教育工作者對規則的最終期望是規則能成為孩子行為的內部參照,因此孩子對規則的理解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灌輸。引導幼兒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增強其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如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中,按照規則應該是老狼抓住誰,誰就當下一輪的老狼。可由於幼兒都想當「老狼」,於是出現了「老狼」抓、沒人躲的現象,孩子們失去了興趣,也達不到鍛煉幼兒奔跑的目的。於是教師請孩子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最後確定「誰最先跑回動物的家,誰當老狼。」這樣就調動了幼兒奔跑的積極性,游戲又恢復了生氣。
游戲規則是由兒童們自己商定的,一旦確定了規則,參加的人就有義務遵守它。區角活動以其較高的游戲自主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活動中,每個游戲的參與人數和規則都是由孩子和老師一起制定的,並在游戲中不斷修改與完善。例如,在游戲「娃娃家"活動中,開始時孩子是漫無目的地各自玩耍,一會兒就覺得沒有意思,於是幾個人湊在一起商量最初的游戲規則:「媽媽」干什麼,「娃娃」干什麼。一個生動的「娃娃家」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還增加了送寶寶上幼兒園、和寶寶一起做親子游戲等情節,豐富了游戲內容。在游戲中,孩子們自己確定規則,自己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他們相互影響,不斷磨合,以自己的方式構建著游戲的程序和規則,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性、創造性。由於規則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就更具約束力,其規則意識也得到了發展。
(三)注重交流與合作,提升規則執行力
幼兒生活在集體中,就要與同伴進行交往,遵守集體的規則,懂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知道自己對集體的作用。為此,我們特意設計了一些讓孩子之間有交流、有碰撞的團體游戲,而盡可能避免以個人為單位的個體活動。如在手工區編織綵帶的活動中,為了增加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一人編織、一人幫助,不僅加快了編織速度,還培養了相互配合的能力。通過游戲,幼兒知道集體的榮譽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知道游戲的快樂是由大家創造的,要想快樂游戲就必須遵守規則。幼兒通過游戲與他人交往,學會合作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如在搭建「動物園」的游戲中,「動物園」的工程還沒有完工,忽然有一個孩子提議改搭汽車,這個建議馬上遭到其他人的反對,經過協商,孩子們決定先搭完動物園,再搭汽車。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謙讓,學會了使用規則來減少矛盾。通過游戲中的沖突與合作,孩子們體驗著規則的公正與互惠。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創設滿足幼兒交往需要的活動空間,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主動與同伴和成人交往,提升規則的執行力。
(四)完善游戲評價,讓幼兒參與
游戲活動評價往往以結果為主要內容,忽視了游戲過程中的其他教育價值,如孩子行為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等。幼兒正處在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自律,必須讓幼兒掌握判斷是非的標准。參與活動的評價,以規則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能有效提高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在游戲過程中,除了要定好規則,要求幼兒自覺遵守外,更重要的是在評價環節強調規則的執行情況,讓幼兒理解遵守規則是保證游戲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學會依據規則來評價游戲的效果。例如在體育游戲「奧運之星」中,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規則要求幼兒必須先完成一個墊上前滾翻,然後跨躍障礙、舉起重物,最先到達的隊為勝。教師引導幼兒一起來評價,強調規則的遵守情況,結果發現幼兒評價內容豐富,對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能夠明確指出。可見,讓孩子們參與游戲的評價,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克服自己的沖動,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也教育了自己,體驗到遵守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誠實、質朴的品質。另外,加強家園聯系,重視幼兒的實踐活動也很重要。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以及習得的規則,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強化。家長是最有機會帶幼兒到社會實踐中進行真正鍛煉的人,因此家長要善於為幼兒創造實踐的機會,注重對孩子的隨機教育,強化自身的規則行為,為幼兒做出好的榜樣。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幼兒通過游戲及各種活動,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反復實踐,不斷內化,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並鞏固,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⑹ 如何在自主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論文

專題型論文範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範文。專題應用型論文範文是一種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範文,其基本標准應該是:通過論文範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
2.論辯型論文範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⑺ 幼兒園中班探研課題如何在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一、活動前明確規則要求。 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幼兒往往從直覺的、具體的方面去辨別是非、理解事物。活動中需要遵守哪些規則,該怎麼做,在活動前就必須告訴幼兒,讓幼兒心中有數。因此,在活動前要對幼兒的行為提出具體的、合理的、堅持一貫的要求。例如:活動前要進行插牌選區;活動時要保持安靜,操作時不隨便走動,請求幫助要說悄悄話,不能影響別人;活動中要愛護操作材料,輕拿輕放;聽到結束信號應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為了較好地幫助幼兒將這些要求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每一次活動前,教師都根據上一次活動的情況進一步明確要求,強調需注意的問題。如:在上一次活動中發現幼兒在材料收放中存在問題(幼兒動作慢,聽到結束信號不及時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齊等),那這一次活動前教師就應強調這方面的要求,幫助幼兒調節自己的行為。可以這樣提醒幼兒:今天我們活動結束時還要比一比哪個區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齊。讓幼兒充分注意這一問題,並努力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二、活動中強化規則要求。 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他們的自覺性、自製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他們往往會不加選擇地模仿別人的行為,或者是受情緒的影響及外界刺激的干擾,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為並使它服從一定的行為目的。在活動前,幼兒雖然明確了要求,知道該怎麼做,但在活動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執行。因此,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啟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加強對幼兒具體行為的指導,不斷地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例如:要求幼兒安靜地進行活動這一點,在活動前通過討論幼兒已經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及安靜的環境的好處,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執行時,由於受活動方式及內容等因素的影響,有一定的困難。如每個區都有五六個小朋友一起操作;有些區中內容需幼兒集體合作;又如語言區都是需要幼兒講述或表演的內容。為了較好地控制音量,可以進一步提出要求。如:講話只講悄悄話。如果和旁邊小朋友交流,聲音只要能讓他聽清楚就夠了,不能給其他人或老師聽到。有了這些具體的執行方法,幼兒做起來就容易多了。在區域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每一幼兒的動向,了解他們的活動情況。對那些表現好的或有進步的小朋友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摸一摸他的頭,投以贊許的目光;或翹翹大拇指,給他額頭上貼個小五星,進一步提高他的積極性。如果哪個孩子違反了規則,則馬上提醒他,引導他注意規則,鼓勵他向旁邊的好榜樣學習。通過指導,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幫助每一個孩子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 三、活動後評價規則要求。 幼兒學習活動的種種反饋信息,不僅對幼兒活動方式有改進和調節作用,而且還能激起幼兒再學習的願望和需要。在反饋評價中,通過討論和分析可以讓幼兒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規則的情況,知道好在哪裡,還有哪些不足,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規則意識。評價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集體評價法。讓幼兒在集體交流、討論中反饋活動信息,評價活動情況。例如:評選最佳區域,包括操作最認真區、成果最顯著區、最安靜區、材料收放最整齊區等。在評選中,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喜悅。這樣不但可以激勵幼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規則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合作的意識。又如,對個別幼兒的評價,通過對某一幼兒的好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可以進一步強化該幼兒的這一好行為,同時還為其他幼兒學習、摹仿提供了榜樣;通過對某一不良行為的討論和分析,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問題,以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集體評價的基礎上還可以採取小組評價,個別談話等評價方法。例如:有的孩子規則意識特別差,還經常影響別人。教師就可以採用個別談話法幫助他提高規則意識。教師要善於發現他的優點及細微進步,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鼓勵他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進步。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這就是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幼兒時期抓起的。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僅要規范幼兒的正確行為,還要讓幼兒懂得生活在集體中「規則、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將對幼兒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