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游戲指導的基本理念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游戲指導的基本理念

發布時間: 2021-03-03 16:49:04

A. 淺談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游戲的指導

搬經鎮新芹幼兒園雍玲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 。通過實踐性研究,專家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兒的學習生活往往與游戲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綱要 提出:作為教師應合理科學地安排組織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寓教育與一日生活中,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實施教育,並善於發現並利用周邊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組織教育內容。滿足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快樂和自信。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 來玩跳繩的游戲吧 。可見,幼兒的游戲是出於自己內心的興趣或願望,而不是由別人所能夠支配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幼兒自己發揮呢?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慾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准備許多有利於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製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後,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琅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 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後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是呀,你是雍老師嗎? 這樣,教師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並不自不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 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生和發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展。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玩游戲;中班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 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指導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豐富幼兒對物體的想像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 ,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因此,掌握好游戲指導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 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游戲前的引發。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B. 簡述幼兒教育活動的基本理念

一、科學探究與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

目前學術界對於什麼是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沒有統一的定義。人們比較認同的是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提出的定義:「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①]所以科學探究既包括科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包括學生在學校中運用科學家探索科學所運用的手段、途徑所進行的科學學習。但必須明確的是幼兒學習科學,如果只是學習現成的科學結論,而忽視了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與體驗,那幼兒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應能有效保持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的喜悅與艱辛,促進幼兒主動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習得科學探究思維的方式。

幼兒從出生時起就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摸摸這,動動那,還不停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等相關的問題,充滿了對世界的疑惑與驚奇,難怪人們這樣說:「幼兒像科學家」。的確,「幼兒在每一方面、每一個領域都像科學家一樣……與科學家聯系在一起的許多特質——實驗、好奇心、創造性、理論建構與合作等同樣也是幼兒所具備的特點。」。」[②]然而,幼兒畢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點,把握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學者劉占蘭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的三個不同點:[③](1)幼兒探究的熱情與科學家一樣強烈;(2)幼兒自由探究的程度低於科學家的探究;(3)幼兒探究的每一環節在程度上都異於科學家的探究。幼兒只是簡約地重演科學發現的過程;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幼兒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還有一個核心的區別,即是幼兒的探究中有濃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學與想像、真實與虛渺等的並存。「兒童的科學並不是近代意義上的純客觀的科學。他的主體發育程度決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頭腦中的世界是詩意的、童話的世界。科學教育並不是把詩意和童話從兒童的生活中驅除出去。實際上,科學教育也難以做到這一點,……要求兒童像現代社會中的成人那樣掌握科學知識與科學思維,這實際上是一種違反了兒童自身發展規律的揠苗助長。」[④]難怪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表白:「我勸告低年級老師說,給孩子們教比例、透視、相稱規律這都很好,但同時也要為孩子的幻想提供廣闊天地,切不可破壞孩子觀察世界的那種童話語言。」[⑤]因此,幼兒的探究學習與科學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認識幼兒探究學習的獨特性,是我們把握與分析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基礎與前提。

二、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基本理念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並不是單純灌輸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而是幼兒
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建構的有機結合。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的指導下,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典型或復雜的科學問題入手,通過幼兒主動的探究,通過設計開放性、或生活性、游戲性的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質材料及與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斷的感受中,有所獲得(科學知識經驗),有所體驗(體驗科學的神奇、偉大,激發好奇、探索及熱愛科學之情),有所發現(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理解並形成一些關鍵的科學概念),並在此過程中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實現對傳統學科取向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超越,以及對幼兒主體的尊重,根本在於承認與強調幼兒的科學獨特性。這實質也是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與結果內在統一實現的前提。

(一)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幼兒從一出生就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而且在幼兒的成長中,他們也是越來越由依靠成人的幫助而逐漸發展到更加獨立和自主,變得有能力逐漸主導自己的行動、對自己逐漸自信與認同,並漸漸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積極的知識建構者的意識。所以幼兒探究科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成為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與能動的過程。科學學習應從幼兒的日常已有的科學經驗出發,提供他們直接參與各種科學活動的觀察、操作、實驗、測量、記錄、交流等探究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在老師的協助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比幼兒單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灌輸更有效的多。幼兒盡管年齡小,但他們更希望老師能鼓勵並發現他們的成就,更希望老師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並讓幼兒充分感受與體驗,有所發現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向幼兒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強調幼兒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質材料,使幼兒「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此要明確的是,科學學習強調探究為核心,意味著我們更為關注幼兒在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探究帶給他們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強調的,科學教育應成為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的過程。探究過程中,幼兒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建構的經驗也不同,對一些科學現象與科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這些體驗與認識的不同才構成了探究過程與靜態科學知識習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兒在探究中、在經歷中理解了科學,理解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到了科學的真正涵義。而且,科學發現的成功與喜悅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曾這樣強調:「兒童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形成了對世界的理解並初具自己的理論。在低年級就應通過為兒童提供以研究為基礎、以探究為中心的經歷,開始構建他們的經驗基礎,這一點很重要。」[⑥]這意味著幼兒科學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而這恰恰也是我們所強調的。

( 三)注重幼兒對一些科學概念的理解與形成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關注幼兒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而且在此基礎上更為關注幼兒的一些科學概念、觀念的形成。如幼兒在獲得生命世界關於動物、植物、人體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著重於幼兒對「生命體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動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和食物。而植物則需要空氣、水分、養分和陽光。只有當環境滿足其需要時生命體才能生存下來。理解生命體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再如,當幼兒探索了有關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後,不是要求幼兒僅僅知道力的不同種類,如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為關注這樣一個概念的理解與形成:「可以通過推或拉改變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況,變化的大小與力的大小相關。」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幼兒在具備豐富科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某些關鍵科學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概念與觀念。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幼兒由於主體發育水平的制約,其探究發現更具幼兒特色,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所致:

1.思維的自我中心傾向。幼兒由於思維的局限性,在認識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傾向,他們不會也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幼兒在認識客觀現象、解釋科學事實時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觀想法與客觀的事實,甚至無視、歪曲事實。如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這樣解釋「天上的星星為什麼眨眼睛?」是因為「每顆星星上都有一個人,拿手電筒對著我們一會兒開、一會兒關。我們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靈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幼兒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幼兒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他們認為大自然的萬物萬事由於各種看不見的精靈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東西還和人一樣有感覺與意識。所以在認識事物時,往往物我不分,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這就是幼兒意識中的「泛靈化」心理。這種「泛靈化」心理使得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往往從主觀願望出發,或賦予萬物以靈性。如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了小雞與小鴨的腳爪,並嘗試分析為什麼小鴨子會游泳,而小雞不會游水時,很多孩子這樣解釋道:「小鴨子能游泳是因為它勇敢,小雞不會游水是不勇敢。」

3.思維的直覺、非邏輯性。幼兒的思維雖然開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其思維仍帶有直覺性。他們在分析客觀事物、科學現象時往往不能抓住本質,對事物及關系的認識與解釋只是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或想像來進行,而且明顯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這就使得他們的理解往往缺乏邏輯。如老師在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時,孩子們解釋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沒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覺可不行」,「因為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它不能只照一個地方。」

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幼兒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事物及其現象的解釋往往受其認知特點及思維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學性」,即人們所說的「天真理論」(樸素理論或幼兒的科學)。所以盡管有時幼兒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一些客觀的依據,但他們似乎很難打破他們原有的「理論」,故其探究、體驗基礎上的發現,包括科學的概念,會表現出濃厚的幼兒特點,與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有所不同,否則這些概念的掌握與形成過程必然也是幼兒被動的、接受的過程,這樣就又會使幼兒的學習再次回到學科取向的巢穴。這也是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精髓所在。

(四)強調科學學習活動的開放性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應該是開放的活動。這種開放性最為根本的是幼兒探究的開放性,它決定了幼兒的科學學習不是禁錮在單純的直接教知識,而是更為強調幼兒在操作、感受、體驗、思考、假設、存疑、歸納、整理、表達與交流基礎上的學習與發現,這比簡單的直接教授科學知識更具開放性與挑戰性,更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

其次開放性指科學學習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途徑、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有較大的選擇機會與創新空間。內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科學、科學與技術等內容範圍內精心選擇的、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實、典型而又適合幼兒思維水平的科學問題。在活動的途徑上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結構性比較高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是結構性較低的、自主性區域探索活動,還可以是游戲形式的小實驗、小製作等。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可以是全班進行的集體活動,也可以是小組活動,還可以是個別的輔導活動,這樣就可以使科學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幼兒的科學學習需要;

再次是要引導幼兒利用廣泛的資源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會等都是幼兒進行科學學習取之不盡的資源。所以應將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理解與體驗,並不斷豐富他們的科學學習經歷。

(五)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科學問題

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與傳統的學科取向的科學教育活動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統的學科體系,從簡單問題、單一變數入手,去揭示每一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而是比較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這些真實問題的解決出發進行設計,如「為什麼門一開,風鈴就會叮咚作響?(探究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不一樣的紙,它的吸水速度一樣嗎?(探究水的滲透現象及不同紙張的吸水性)」,「螞蟻最愛吃什麼?螞蟻是如何搬動食物的?(觀察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與運動方式)」,「為什麼種子不發芽?(探索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為什麼噴泉能噴出水來(探究在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水噴的越高)?」「鏡子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鏡子的折射現象)」……這樣就使過去遠離幼兒生活的科學變得與幼兒越來越近,使幼兒在解決日常生活、游戲中一些科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學現象,學習到了一些科學知識,真正體驗到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在特定情境中的問題解決進一步幫助幼兒建構了科學知識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科學並不遙遠,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然,關注幼兒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並不是說要把幼兒的科學教育帶入茫茫無邊的凌亂生活之中,而是強調從一些生活、游戲中的科學問題入手進行設計,把科學的學科知識學習融入幼兒的生活、游戲之中,通過生活、游戲中的問題把幼兒引向對某些科學概念的探究上,讓幼兒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科學,學習科學。

(六)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究時間,耐心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幼兒由於生理、心理及認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們的探究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相比更具有反復性與困難性。所以在科學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允許幼兒以自己的學習速度不斷地嘗試、操作、實驗,允許幼兒以自己的經驗個性化地理解與表達科學的概念與現象,也允許幼兒發生錯誤,出現反復。正如《面向全體兒童的科學》所言:「對許多學生來說,面對他們先前的錯誤概念並對他們加以改變是一個艱難的智力挑戰。」[⑦]因此在幼兒的探究發現中,需要教師更具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反復嘗試,多次試誤,尋求答案,最終等待他們的理解與發現。

(七)強調「互動——建構」:在手動、心動、口動、他動中建構對科學的理解[⑧]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是以自發概念(日常生活概念)為中介的,幼兒必須把自發概念融入到科學概念體系中,以他的經驗來思考科學概念,並且在具體與抽象概念間來回互動,最後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兒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動中教師應以幼兒自發概念為探究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積極「協助」幼兒理解並發展科學概念。但由於幼兒的自發概念來源於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因而需要通過教師提供「鷹架」,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引導幼兒逐漸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手動:即實踐。手動即親手操作並探索物質材料的活動,包括操作、製作、實驗、飼養、種植、採集、記錄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學現象,驗證科學結論,理解科學問題的實質。作為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直接經驗,並逐漸擴展到用耳傾聽、用眼觀察,用鼻嗅察、用口試嘗、用手碰觸操作。讓幼兒在真實與自然的環境中自主探索,通過幼兒具體操作、擺弄、探索材料獲得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心動:即思考。是指在幼兒動手操作探索時促動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擺弄物質材料並擴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動,就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嘗試對問題做出假說或解答。如關於「有趣的噴泉」活動,老師為每組幼兒提供注滿水的瓶子、針管、打有一至四個孔的瓶蓋,通過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兩個孔和三個孔比,哪個噴得高?」,並引導幼兒不斷進行操作、猜測、實驗,幼兒直觀地觀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噴的越低,孔越少,水噴的越高」這一現象,理解了有關壓力與壓強關系的現象,同時獲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技能;

口動:即交流討論。是指幼兒把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動腦做出的假設及動手操作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的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個人發言、小組交流及全班課堂討論方式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互動交流,通過討論幫助幼兒澄清自己的思路,或從他人那裡獲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觀點,促進概念的理解,或通過討論,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調整自己的觀念,或通過幼兒之間的協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
他動:即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時,除了要做到使幼兒手動、心動、口動外,還必須使其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戶外環境、區域(角)環境要精心布置,以利於幼兒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時提供,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有利於幼兒解決問題所需,另外,活動時間也應彈性調整,以符合幼兒實際探究等。

總之,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倡導教師必須為幼兒搭建科學學習的「鷹架」,從幼兒的自發概念或天真理論入手,通過幼兒的手動、心動、口動、他動,與幼兒互動對話、一起學習,共同建構科學。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說:「科學教育應該是實際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心智應當直接與事實發生聯系,他不僅僅是知道一個事情,而且能運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這個事物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科學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使心智直接與事實聯系」。

C. 如何在幼兒園真正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

游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游戲有助於增強幼兒身體素質,有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身心發育尚未完善,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鍛煉幼兒健康的體魄,為他們奠定良好的體質基礎,不僅關繫到他們現在健康成長,還會對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持續的影響。

D. 在安吉游戲的啟發下,我們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又是什麼

以游戲的啟發下,我沒有人戶外游戲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是什麼?
幼兒園活動,戶外活動的基本理念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為基本理念,然後從中,得到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E. 幼兒園游戲現場指導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維果斯基曾說過:「沒有教育的作用,游戲就不會產生或者就不會停滯不前。為了使孩子掌握游戲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預是不必要的,必須在一定的年齡階段上教兒童學習怎樣做游戲。」幼兒游戲的實踐表明,教師介入指導游戲可以提升游戲質量和游戲水平,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兒童多方面的發展。 那麼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究竟起到一種什麼樣的作用,應該採用哪些策略來指導幼兒游戲呢? (一)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 按照幼兒游戲的基本進程,教師在幼兒游戲中主要發揮四種作用。 1.為游戲開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備,包括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豐富其相關經驗,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安排布置游戲場地等 2.細致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行為,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如游戲中的同伴關系,游戲的持續時間、專注程度,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等等 3.根據上述觀察的情況,結合幼兒的特點,適時、適度、適當地參與幼兒游戲促進游戲順利開展,幫助幼兒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提升游戲水平 4.組織幼兒結束游戲,整理游戲材料,引導幼兒分享經驗,提升游戲水平,酌情對幼兒開展游戲的情況進行總結 (二)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策略 1.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 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比如某幼兒在小超市中當售貨員,然而無人前往超市購物,該幼兒無所事事,老師可以通過扮演顧客前往購物,和售貨員交流,還可以假裝購買的東西太多,引導幼兒上門送貨。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包括兩種: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麼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戲材料和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模仿其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是一名游戲者,教師的行為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當幼兒不會操作幼兒材料、游戲情節過於單一或缺乏創新時,教師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比如教師在活動區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會兒,就因為沒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進一步操作的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幼兒身邊操作玩具,建構更多的作品,開拓幼兒的思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還可以邊說邊做,一是吸引幼兒興趣,二是教給幼兒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師通過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到幼兒游戲中,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游戲能夠順利開展下去時,教師則可以退場,不能待得太久。 2.材料指引介入法 材料指引介入法就是通過材料的提供達到指導幼兒游戲的策略方法。游戲材料對幼兒的游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材料很多游戲就無法開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游戲材料,可以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不同,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也不盡相同。 3.語言指導 語言指導是通過教師的話語達到對游戲指導的一種方式,它是游戲指導中非常重要,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所使用的語言是非常豐富的,而不同語言在游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根據提問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師的語言分為七類。 (1)詢問式語言。 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拿不下了怎麼辦?」「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 上述就是詢問式語言,詢問式語言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教師藉助詢問式語言把幼兒面臨的問題情境描述出來,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思考並尋找解決途徑,起到促進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用於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可以考慮加入別的的角色,比如「寵物」)「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提醒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剛剛還扮演醫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處閑逛)「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幫助幼兒豐富對警察的認識)「拿不下了怎麼辦?」(幫助幼兒思考更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指導幼兒學會使用替代材料)這就是詢問式語言所起到的指導性作用。 (2)建議式語言。 建議式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通過給予建議,指導幼兒游戲。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當發現幼兒在游戲中情節發展停滯不前或出現困難時,給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導,而是採用建議的方式,比如,當發現一個幼兒試圖把娃娃放在堆滿東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擺弄玩具時,教師可以建議:「我覺得如果放在旁邊會更好。」當幼兒為了在麥當勞買不到油條而爭執時,教師可以建議說:「麥當勞沒有油條賣,那我們再開個賣油條的店吧。」 (3)澄清式語言。 幼兒的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時候由於不太理解社會規則,或者模仿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在游戲中表現出一些不符合規則的游戲行為。據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討論,澄清幼兒對事情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觀念。 (4)鼓勵式語言。 鼓勵式語言是教師通過鼓勵或表揚的方式,激勵幼兒把游戲行為繼續進行下去或走向深入。 給飛機塗色 比如,孩子們在美工區開展繪畫活動,主體是兵器,有的孩子畫迫擊炮,有的畫飛機,畫完後用油畫棒塗色,一個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畫棒給飛機上色,可是沒有白色的油畫棒,她就求助老師,說沒有白色油畫棒。老師先採用了建議式的語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顏色呢?」小女孩想了想,從中找出銀灰色的油畫棒塗色,剛塗了幾下,就把頭轉向老師,老師看了看她塗的色,說「用銀灰色塗多漂亮啊,很多戰斗機都是銀灰色,真棒」。聽到老師鼓勵的話語,小女孩高興地用銀灰色塗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鼓勵性的語言促進了兒童游戲的順利開展。 (5)邀請式語言。 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性格也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偏內向,或者社會性發展水平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遊戲,總是一個人玩耍,很少會主動發起交往,或者在游戲中往往處於配角。這時教師可以運用邀請的方式:「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吧」「你可以幫我理發嗎」「咱們去給汽車加油好嗎」等語言邀請幼兒與老師一起游戲或者進入游戲情境,圍棋創造和其他幼兒交往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參與游戲的樂趣,並逐漸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游戲中,如何與他人展開交往。 (6)角色式語言。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到游戲中,促進游戲情節更為豐富和深入地開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扮演角色和參與游戲時應自然,不要露出「導演」的痕跡。這種方法和我們之前講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在這里更強調語言的使用。 (7)指令式語言。 「指令式語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違反規則或做出一些危險舉動時,教師要立即通過明確的指令性語言制止其行為,比如,「不能這樣」「趕緊停下來」「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頭,這樣會很疼得」,等等。明確具體的指令,能及時制止幼兒的不恰當行為,避免危險的出現,保證游戲活動安全健康地開展。 在游戲指導策略這個問題中,一共給大家分享了三種方法: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提供游戲材料、通過語言指導,教師應根據需要,採取適當的方式策略對幼兒游戲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F. 如何運用指南的相關理念指導幼兒游戲活動

如何落實《指南》精神,實施有效的課程模式,如何辦好學前教育,引領和培訓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當前我們學前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把童年還給孩子,把游戲還給孩子,注重幼兒快樂幸福的童年。幼兒園是什麼?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場所,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經歷和經驗決定著幼兒童年生活的質量,影響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辦幼兒園就是在創造幼兒的生活,創造幼兒幸福的童年。
一、一日生活的內涵
一日生活的內容即幼兒在園的全部過程。一日生活是什麼?是幼兒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是「個體的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我更新的歷程」。如何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是轉變觀念,以幼兒為本,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溫暖的,富有激勵性的環境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學習,愉快地游戲,主動地探索,快樂地成長。是追求幼兒園教育的自然與無痕,讓幼兒園教育與生活實現一體化的過程,
我們保教工作者要讓幼兒過真正幼兒那樣的生活,讓這種生活形態成為幼兒園的真實狀態,成為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我們應當承認兒童所在的生活世界,也即是用他們的眼睛所觀察到的,用他們的心靈感覺到的生活世界,這是一個和成人的生活世界很不相同的世界。杜威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兒童本能的生長總是在生活中展開的,生活是生長的條件,生長是生活的內容,生活即是發展,發展、生長即是生活。蒙台梭利說:幼兒有強烈探索環境和周圍一切的本能,這種生命的沖動促使幼兒從生活中學習並發展自我。
二、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什麼叫兒童的興趣?兒童興趣,主動學習就是興趣。什麼叫兒童需要?兒童會學,自主學習就是需要。學習不一定是游戲,但游戲一定是學習。一所幼兒園的特點是社么?就是讓孩子樂學、會學、學好;讓教師樂教、會教、教好;讓管理者樂管、會管、管好。反思我們的工作,在我們的幼兒園是否也存在著管「教」不管』學」的問題,是否也存在著集體活動過多,幼兒自主選擇的活動區域游戲活動少的現象,或是活動區域材料不能滿足幼兒活動需要的問題,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很多,但更多原因是教育者的不自信。當看到孩子們在簡單、實用、寬松、有效地探索環境中自由操作、親身體驗、發現問題、探索答案的時候,我們也在由衷的羨慕孩子如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那該多好啊!游戲使幼兒聰明。游戲反映幼兒發展,游戲鞏固幼兒發展,游戲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搭積木,鑽山洞,捉迷藏,跳格子,過小河,滾鐵環,跳皮筋……我們的教育要回歸到孩子的本真。
三、幼兒園教育質量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質量是什麼?幼兒園教育質量是指幼兒園教育的優劣程度。「硬體」和』軟體」只是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因素和條件,把「硬體」當作「幼兒園教育質量」本身的後果,是一味追求硬體的高標准,而忘記辦園的根本目的。北京示範大學劉炎教授通過實例以孩子為線索,向我們介紹了美國幼兒園兩個孩子在幼兒園一日的具體活動,從它接納幼兒園到離開幼兒園的經歷,把兩個孩子在兩所幼兒園不同的作息時間、不同的活動安排、不同的經歷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用兩個孩子的典型實例闡述了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所帶來不同的結果,快樂和不快樂給他們未來的生活帶來不同的道路。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主體不同,需要不同,質量高標准不同。幼兒園教育理念教育價值觀決定了幼兒園的辦園方向。劉炎教授說得好: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落腳點和歸宿就是幼兒在園的生活質量、學習和發展的質量。玩具或游戲材料是幼兒學習最好的「教科書」,幼兒園應保證必備的資金,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兒童化不能「化」在牆上,應該「化」在幼兒的手上,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幼兒園環境創設首先要把「豐富幼兒活動室」作為首要任務,不要盲目模仿小學的功能室。同時幼兒園建設標准要安全使用,能夠提供基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價值觀應注重幼兒的主動學習,注重以主體性的人格特徵,注重幼兒游戲,應把游戲看做是幼兒適宜的學習方式,鼓勵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周圍環境與成人,夥伴間的相互作用,讓孩子過一個快樂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
四、珍視幼兒生活的價值
好的教育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好教育使人快樂幸福。好習慣是一輩子的「存款」,壞習慣是一輩子的「債務」。幼兒期是人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時期,我們要主動與家長配合,使每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全面落實《指南》精神,家園共育共成長。為孩子學習與發展的「存摺」填上一筆「巨額的存款」。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一種積極的態度。教師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教師只有感受到當教師的尊嚴,為師者才能聆聽到和孩子同成長生命拔節開花的聲音。幼兒時代,作為人生的一個階段,是一個其本身就擁有極高價值的時代。對幼兒來說,自由的時間,獨自的文化和游戲都是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東西。一個兒童的早期保教經歷就是他的人生經歷,也同時是面向未來人生的准備。保障每一個兒童過一個快樂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將讓他們的未來充實而精彩。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就是創造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走進童心世界,傾聽花開的聲音。耐心傾聽——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善於觀察——感受孩子心裡要什麼;學會欣賞——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引導鼓勵——支持孩子想做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把每個孩子作為挑戰自己的嘗試,教師工作就有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就體現在一日生活的質量,讓每個幼兒充實度過每一天。
五、我們今天怎樣辦好學前教育
幼兒園教育是科學的,幼兒園教育是生動、鮮活的,幼兒園教育是體現優秀的先進文化的。我們應以教育的理想辦有理想的教育,以教育的品位辦有品位的教育,以教育的本真辦有本真的教育,以教育的興趣辦有興趣的教育,以教育的情懷辦有情懷的教育,以教育的責任辦有責任的教育。我們應以大視野,大眼光,大思想、大胸懷思考我們的教育,思考我們的未來。
(一)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是一所以國際象棋為特色的全國百佳特色示範幼兒園、山西省省級示範幼兒園,太原市五星級幼兒園。實驗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發展孩子服務家長成就教師』,辦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教師。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堅持以「幼兒為本」,注重培養幼兒「激發興趣,開發潛能,培養習慣」,探索尋找一條彰顯辦園特色,注重內涵發展之路,注重面向全體,注重差異,游戲為主,保教結合,寓教於樂,家園共育。開心游戲,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在「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理念的引領下,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全面學習《指南》精神,在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中,園長主持並為全體教師進行《指南》解讀集中培訓輔導,為全體家長進行《關注指南,科學育兒,健康成長》專題講座,全體青年教師參加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家講座及系列園本培訓,全員教師人手一本《指南》解讀,班班出一期《指南>版面宣傳和班級家長園地宣傳指導,幼兒園積極倡導教師家長參加《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徵文活動,開展了《指南》精神指導下的青年教師五大領域輪教研討活動,開展了實驗幼兒園家園親子運動會,開展了《精彩聚實幼,巧手匯生活》歡慶「六一」「大型主題系列活動,即學唱一首歡慶六一歌曲,學做一個DIY小製作,合作一幅班級長幅畫,完成一個小製作版面,說一句祝福的話,成功地舉辦了2014實驗幼兒園迎新年落實《指南》家園共育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取得好的效果。
(二 )開放分享,就地取材
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游戲在校園。開放分享,就地取材,教師充分利用活動室開辟了多種幼兒感興趣可操作的室內外區角游戲環境,吩咐多樣的活動場所與操作材料,每天都可供孩子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自由安排,自由游戲,幼兒園還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自製玩具和游戲材料,為家長和幼兒晨間來園活動提供機會和平台。同時為幼兒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圖書和繪本閱讀。盡管我們園活動室午休室是分開的,但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班級活動室、走廊及寬敞的操場,想方設法為幼兒游戲活動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幼兒園營造書香校園氛圍,鼓勵家庭親子閱讀,倡導教師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幼兒喜歡閱讀,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先後舉辦八屆實驗幼兒園書香校園閱讀節,取得好的效果。
實驗幼兒園游戲區域分班級活動室游戲區,大班游戲區有5個,包括蛋糕製作坊、創意花店作坊、語言區、思維區、美工區、中班游戲區有6個,包括照相館、理發店、圖書區、益智區、美工區、大型建構區、小班游戲區有7個,包括.娃娃家、小客廳、小廚房、小餐廳、桌面玩具區、圖書區、美工區。分幼兒園走廊游戲區,包括國際象棋角、星光劇場小舞台、戶外建構區,戶外游戲區,包括固定大型多功能器械區、可移動運動器械區、富有童趣的後院自然游戲區。合力規劃幼兒游戲環境,高效利用游戲材料。
(三)幼兒為本,游戲為主
「兒童是否幸福,取決於童年有沒有游戲」。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什麼樣的教師是好教師?什麼樣的園長是好園長?什麼樣的幼兒園是好幼兒園?社么樣的教育是好教育?實驗幼兒園開展了在《指南》引領下的區域活動研討,全園以幼兒為本,游戲為主,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幼兒區域游戲活動。新學期實驗幼兒園務計劃,保教計劃、班級計劃、周計劃中都明確規定,幼兒每天要有2小時以上的自主游戲活動時間,每天還要保證1小時以上戶外自主游戲時間(沙水游戲、角色游戲、運動游戲)。以充分保障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真正做到把游戲還給孩子。
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幼兒在園生活的最好「教科書」,辦幼兒園就是在創造幼兒的生活,在幼兒區角游戲活動中,教師首先站在幼兒的角度,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區域,大班游戲活動側重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蛋糕製作坊、創意花店作坊角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孩子可以當花點的店主,也可以當買花的顧客,店主根據顧客的貨單進行配貨,顧客可以把花插到花架上,布置小花園。中班的游戲活動側重互動,讓家長和孩子的作品成為游戲的素材,並且滲透於數量有關的基本經驗;如中三班的烤串串,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類低結構材料,還為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及買賣游戲提供了各類道具(廚師帽、圍裙、服務牌、錢幣替代物等,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勞動中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豐富了幼兒生活經驗和交往的技能。小班游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關注游戲的愉悅功能。我們以「問題為本」的學習,如我們班級場地有限,有開區域,又開游戲,怎麼辦?我們在學習中發展,在思考中提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大班將區角納入游戲的情景。美工區成為花店、畫廊的加工坊,活動室場地可以根據需要作出改變游戲與學習區的融合,將桌椅、櫃子合並或拉開。班級區域活動的開展,開拓了孩子們自主游戲的空間,讓孩子放鬆心情自由愉悅地和同伴交流互動,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規則、溝通等許多能力,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意義。
(四)立足實踐,加強教研
向實踐學,向自己學,向同行學,特別是向自己學習非常重要。實驗幼兒園全體教師在學習中提升認識,在培訓中自主學習,在繼承中創新,在求實中創新。通過學習,我們改變目前教師觀察游戲評價能力的現狀,如關注教師,而非幼兒;關注幼兒集體,而非幼兒個體;關注幼兒生活、動作、情緒、而非深層次學習行為與過程;關注信息收集,而非信息的收集與利用。。同時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活動區材料,重點注意觀察記錄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學慣用圖表的形式來記錄幼兒,游戲偏好、幼兒能力水平的高低、幼兒的發展水平。學習分析判斷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教師在領域教學知識、實踐、師生比、工具、反饋、溝通關於課程設計方面觀察評價能力的提升。
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以「優質+規范+特色」為核心,以「國際象棋」為特色,真誠賞識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每一天。在追求教育目標,實現教育宗旨的過程中,注重了家園共育,逐步做到了深、細、廣、恆、活。深----即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班級,深入到個人;細----即重視調查研究,重視家長信息反饋,不斷改善、改進提高;廣----普遍面向全園家長;恆----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達到家園同步提高。
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注重內涵發展,彰顯辦園特色。先後承擔國家「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課題,率先在山西省首家開設國際象棋教學實驗幼兒園,大膽將國際象棋游戲引入小、中、大班課堂游戲教學,採取全園普及、點面培養的模式,把課題研究、園本教研與常規教學融為一體,做到「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建立「以園為本、專家引路、教研參與、家園共育」的幼兒園國際象棋教學思路和模式,創立了實驗幼兒園國際象棋品牌與特色,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了實驗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G. 應該掌握幼兒游戲的哪些基本特徵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游戲是最重要的

好好掌握幼兒休息的最基本特徵,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游戲

H. 怎樣正確理解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徵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指前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渣逗碰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如談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I.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什麼

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幾個基本觀點的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遵循我國憲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幼兒園工作規程》而制定的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和指導的單行法規文件。它與其他有關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規一起,構成一個受共同原則指導的、具有內在協調一致性的...、層次不同的幼教法規體系,共同推動我國幼教的科學化、法制化進程,促使幼教朝著更加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綱要》鮮明地體現著國家的意志,也為著所有幼兒的健康成長。 它本著「指導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綱要》總則)的宗旨,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地位、指導思想及其組織、實施和評價等各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原則性的規定,也可以說它是將我國幼兒教育長期以來的,特別是貫徹《規程》以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觀念、方法、措施、經驗等等,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其實施,從而為我國幼教新世紀的發展構築堅實的基礎。 對我國幼教來說,學習和貫徹《綱要》應該是一件大事,因為它將在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指導我國幼教的發展方向。當然,作為國家文件,《綱要》基本上屬於觀念層面的,比起各地的實施細則來,它主要的作用是導向而非直接指導操作。因此學習《綱要》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應當理解它的基本觀點。為此,本文由觀點切入談談對《綱要》的理解。 一、終身教育的觀點 這已經是一個為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十分熟悉的觀點。但是就像杜威先生談到創造力時所說的那樣,「這個看法在實踐中不如在理論上那麼被真正承認」。 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身教育這一深刻而富有遠見卓識的觀點從根本上影響了全世界的教育價值取向,它大大深化了我們對教育、對教育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幼兒園教育的認識。終身教育觀點的確立──這一稱得上飛躍的偉大轉變,不但使學校教育階段不再是人受教育的終點,學校的使命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且使我們對學校究竟應當做什麼,特別是面對學習化的社會,基礎教育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有了全新的認識。基於此,我們獲得了審視幼兒教育的新的更加廣闊的視野,獲得了思考幼兒教育的更加全面的、整體的、深遠的、人本的方式。這一變化在《綱要》中不僅通過直接的表述,如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而明顯體現出來,而且還滲透在《綱要》的全文中,成為《綱要》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因此,創造符合終身教育精神的幼兒教育正是貫徹《綱要》的重要行動。從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來看,終身教育的思想盡管已經人人皆知,但是要將幼兒園從僅僅是小學的預備階段真正轉變為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真正為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念更新和實踐改革。 現代社會與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使人類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知識、能力、態度和價值對人類自身和世界發展的根本意義,使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1世紀的基礎教育把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健康的個性的發展、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變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為最重要的任務,這與傳統教育中把基礎主要定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訓練有很大的區別」。 ②新「基礎」不僅包括基本的讀、寫、算能力,基本的操作技能,它還「為每個受教育者奠定生存的基礎,做人的基礎,做事的基礎和終身學習的基礎;換言之,就是為他們奠定一生持續發展的基礎」 ③,它更重視「賦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並把「獲取、更新和使用知識」作為了「必須在教育過程中闡明的三種功能」。 ④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會議宣言對基本學習下了這樣的定義:「基本學習需要包括人們為生存下去,為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為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為充分參與發展,為作出有見識的決策,以及為繼續學習所需的基本學習手段和基本學習內容(如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態度)」。這些新的基礎教育觀念反映了社會的特徵,洋溢著時代的精神,它們豐富的人文內涵將全世界的基礎教育,當然也包括幼兒教育的性質和意義升化到了新的高度。 《綱要》在各領域的目標、內容和要求以及組織和實施、評價等所有環節中,一致地將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強調教育活動要「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各領域的目標表述較多地使用了「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彙,突出了我國基礎教育共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取向;各領域都強調良好的習慣形成,強調合作、參與、探索,強調「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強調通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來學習知識、技能……這些都明顯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的重要的素質,如強烈的學習興趣、主動性、有效地與環境互動的能力等。不否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教育當然要讓幼兒掌握一切他們應該掌握的東西。但是必須明確的是,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兒童能夠一生持續地學習,有尊嚴地、有質量地生活,不僅是未來的生活,也包括其現實的生活。因此,這就必須關註: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為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他們是因此而變得越來越熱愛學習還是越來越厭倦學習?是越來越提高自我學習能力,還是越來越依賴教師、懶於思索?是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還是變得自卑、消極、感情冷漠?這些必須成為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准之一。如果答案是後者的話,那可以說,無論我們教了什麼,教了多少,都是失敗的。因為我們失去的遠遠比得到的多。 以此標准反思幼兒教育,不難發現幼兒園的小學化現象,重知識灌輸、技能訓練,輕主體意識、學習興趣,忽視自我學習能力及其積極的情感體驗等狀況。這與終身教育的理念有多麼大的差距!若干研究已經表明,當我們的學校正在為升學率或教育成績而陶醉時,兒童對學校、對學習的熱情卻正在明顯地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參見1997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抽樣調查結果);當我們的幼兒園在為幼兒認識了多少字,會算多少算術題而沾沾自喜時,全國30個省市的調查卻表明,在小學一年級兒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歡語文,40%左右不喜歡算術(文匯報2001.7.30)。可以說,這些結果正是那些短視的、急功近利的、以損害幼兒終身發展可能性為代價的所謂這樣那樣的「教育」結下的苦果,我們應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只要我們遵循《綱要》的精神,自覺地堅決地對那些不正確的做法加以抵制,才能保護每一個幼兒在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幼兒園生活中發展潛力,良性成長,不僅更好地去適應小學生活,而且為一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只有這樣,幼兒園教育才能無愧地被稱為「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二、知識觀 在幼兒教育中怎樣看待知識更有利於幼兒的學習,這是一個涉及知識觀的問題。視知識為靜態的、是一大堆脫離幼兒的、僅僅要他們記住的東西呢,還是視知識為動態變化的,是一個幼兒主動建構的過程?《綱要》的知識觀顯然是後者而非前者,《綱要》強調了作為教育內容的知識的建構性、過程性。 這一種知識觀是建構主義和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基本的前提是把知識作為一種關系體系來建構。所有兩種刺激之間或者一種刺激和一種反應之間簡單聯系的理論,要定義知識建構過程是不夠的。兒童通過重復。反應和再現來組織他們在廣泛的關系體系中一次次經歷所獲得的體驗。這些過程是個別的、社會地建構的

J.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哪些教育理念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發展。

教育內容:

1.社會

(一)目標

1.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二)內容與要求

1. 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2. 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

6. 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8. 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

(三)指導要點

1.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2. 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3.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2.健康:

(一)目標

1. 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 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 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內容與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 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 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三)指導要點

1. 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3. 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4.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3.語言

(一)目標

1. 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 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 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二)內容與要求

1. 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2. 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3. 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 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 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

6. 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7. 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三)指導要點

1.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2.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3. 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4. 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要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