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結合主題推進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發展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為主,藉助真實或替代材料,通過角色扮演,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可以由幼兒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游戲內容、分配游戲角色和制訂游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游戲情節豐富,有了與他人交往的意願,但游戲主題不穩定,不具備交往的技能,在游戲中會出現頻繁「換場」的現象。由此,圍繞角色游戲中教師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怎樣才能充分挖掘角色游戲的應有價值等問題,我進行了以下思考與嘗試。
一、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拓展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可以開展的角色游戲主題就越廣泛,游戲情節也會越豐富。因此,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助於拓展幼兒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源於生活、周圍環境等,同樣也受年齡、社會、時代的制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組織幼兒參觀、有目的的談話、信息交流、有趣的教學活動等,加深幼兒對周圍生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印象,使角色游戲主題廣泛、新穎,情節發展逼真而富有童趣,使幼兒對角色的認知更為完整。如為了豐富幼兒扮演理發師的經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理發店參觀,通過教師和理發師的對話,以及理發師親切的語言、熟練的動作、對顧客熱情的態度,激發幼兒模仿的願望,為「理發店」游戲的開展打下基礎。
教師應建議並提倡家長有意識地多帶幼兒外出、多接觸事物、多與幼兒交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利用周末帶幼兒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也可以帶他們一起去銀行、菜市場、商店等,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又如,為了豐富幼兒扮演醫生的經驗,除了利用談話啟發幼兒的原有經驗外,教師還可以建議家長帶幼兒去看病時,有意識地告訴幼兒醫生、護士是怎樣工作的,讓幼兒了解醫生為病人看病要先詢問病情,然後檢查,最後才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治療;護士則主要負責打針和護理病人等。
二、把握游戲材料投放的尺度,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隨著中班幼兒興趣和能力的發展,對玩具種類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師既要把握游戲材料投放的尺度,又要為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內容豐富的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
首先,游戲材料應該是常見的、安全的,盡量真實、耐用,不講求價格昂貴,如用泡沫做成的「蛋糕」,用厚紙和透明塑料片做成的「餅干」,都很受幼兒的歡迎。其次,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價值,將現有材料加以改造,變成幼兒所需要的學具或玩具,如方便麵盒子可以做成手工游戲中的收納盒,也可以做成建構游戲中建築工人的安全帽等。再次,游戲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味求「多」和「新」,而要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層次性。教師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腦兒全部投放進去,也不能過於頻繁地更換,而應分期、分批投放,並依計劃不斷更新材料,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數量適宜、新舊材料比例得當等原則。
最後,游戲材料的投放還要給幼兒留有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以引發幼兒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讓幼兒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變和組合這些材料,以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小吃店」,幼兒將白紙剪成細條當做面條,將紅色、綠色的信紙剪碎當做菜;在「美容店」,幼兒用頭花替代手鐲進行打扮。
三、適時指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雖然有分工、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不具備交往技能,常常會與同伴產生矛盾。因此,在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的談話,觀察幼兒之間的交往,了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從而有的放矢、適時地給予幼兒幫助和指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
教師給予幼兒的指導可以是直接的,包括指示、直接教和具體指揮等。如開展「小菜場」游戲時,教師可以直接教幼兒認識菜名、菜價和學會使用桿秤等。事實上,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更多的應採用間接、隱性的指導,主要包括用語言提醒、提示、評論、適時地提供玩具和游戲材料、以角色身份影響或參與游戲等,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推動幼兒游戲的開展。如「小」房中的品用完了,幼兒的游戲便「卡殼」了,這時教師可以用一兩句簡單的語言提示:「是從哪裡生產出來的?可不可以在房旁開個制廠,加工生產各種各樣的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造丸,這不僅解決了游戲中的「卡殼」問題,而且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豐富了角色游戲的內容和情節,促使游戲向更深層次發展。又如,在「娃娃家」游戲中,當「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堅持不讓他進門,但「客人」非要擠進去,兩人便爭吵起來。這時,教師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戲,讓「主人」說一說,為什麼不讓「客人」進來。原來,娃娃家已經有許多「客人」,家裡比較擁擠,坐不下了,「客人」聽後說:「我等會兒再來。」教師通過及時介入,平息了沖突,使得游戲得以繼續開展。
角色游戲不僅僅是單純的隨意模仿行為,它實際上也是幼兒創造性和想像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進行適時指導,挖掘角色游戲中的教育功能,發揮游戲在幼兒智力發展、社會交往能力、良好品質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在角色游戲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幼兒進行語言交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促進幼兒語言和智力的發展。在社會交往方面,教師要指導幼兒學會與同伴協商,學會合理解決游戲分歧、糾紛甚至沖突等,促進幼兒掌握新的交往技能。如在「快餐店」游戲中,兩名幼兒都爭著要去送外賣,教師建議「快餐店」的其他「員工」出謀劃策,最後大家建議用「剪刀、石頭、布」來解決,贏的人去送外賣,輸的人就留在店裡做服務員。幼兒通過同伴協商,順利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有效講評,深化角色游戲的價值和內涵
角色游戲的講評是教師有效指導和深化角色游戲不可缺少的環節。講評內容主要包括角色意識、主題選擇、材料使用情況、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品德和行為習慣等,講評方法可以採取小組互評、個人自評或者教師對典型案例適當評價等。
要做到有效講評,教師就要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盡量不要提出「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之類的封閉性問題,也不要按照自己固定的模式和標准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某某玩得很好」「某某收拾東西很整齊」「某某很有禮貌」。通過講評,教師要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明確角色意識和游戲規則,掌握交往技能和相應的規范。
此外,教師在講評中要善於挖掘幼兒游戲中有價值的經驗,並加以強調、肯定,從而推動幼兒的發展。如游戲中幼兒出現用形狀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其他物品的行為,教師在講評環節要對這些以物代物的經驗加以強調和肯定;又如,「小超市」游戲中,營業員在小超市沒人光顧時,想到去其他游戲區(理發店)進行「上門銷售」,教師要對這些新的游戲行為給予贊賞和肯定。教師也可以在講評中有選擇地改變一些游戲主題,或者適時延伸、拓展出新的游戲主題,進一步深化游戲的內涵。
『貳』 如何改善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交流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為主,藉助真實或替代材料,通過角色扮演,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可以由幼兒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游戲內容、分配游戲角色和制訂游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游戲情節豐富,有了與他人交往的意願,但游戲主題不穩定,不具備交往的技能,在游戲中會出現頻繁「換場」的現象。由此,圍繞角色游戲中教師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怎樣才能充分挖掘角色游戲的應有價值等問題,我進行了以下思考與嘗試。
一、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拓展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二、把握游戲材料投放的尺度,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三、適時指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
四、有效講評,深化角色游戲的價值和內涵
『叄』 教師在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時容易遇到哪些困難
1.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在生活中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游戲活動正是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再由教師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帶領幼兒在繪畫、唱歌、跳舞等方面進行體會、學習和模仿,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知識技能。
2.游戲可以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通常會設置多項寓教於樂的游戲活動區域,如看書、下棋、唱歌、迷宮、拼圖等區域,在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手去做、用腦子去想,使幼兒的各項潛能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鍛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游戲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自發的動作練習,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形式的運動技巧和練習方式。幼兒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在游戲中蹦蹦跳跳,可以使身體的各種器官得到活動,特別是在體育游戲、音樂游戲和戶外游戲中,大量的運動項目,可以讓幼兒進行全身運動或局部運動。鍛煉他們平衡、持久、協調等各方面的能力和運動技巧,增強運動能力。
4.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與同伴和老師接觸、交往,在同說同笑同樂中體會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樂趣,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發展,使幼兒受益無窮。
『肆』 如何理解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的介入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介入與指導
「介入」並不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它既不是教師對游戲的無意「干預」,也不完全等同於對游戲的有意「指導」。「介入」既要考慮到教育目標,也要考慮到幼兒自身的願望,我們應明確自身的立足點是幼兒與幼兒當前游戲。不要盲目地介入或指導,盲目地介入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會影響幼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及夥伴間的相互作用,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甚至於反感。所以,選擇介入的時機是相當重要的。在游戲指導中,我覺得觀察幼兒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幼兒游戲的行為有時是無聲的,但從無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幼兒的內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師的耐心觀察,從而發現幼兒游戲的能力並抓住介入的契機進行有效地指導。下面我就談談我班在開展區角游戲時的介入和指導。
幼兒游戲停滯不前的一個原因是游戲興趣趨於低潮,游戲與幼兒興趣密切相關。興趣受經驗和好奇心的制約,幼兒的興趣與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暫的,容易轉移。所以幼兒對某一游戲從「熱」到「冷」是正常的。此時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使幼兒對出現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有一次,我聽到「理發店」的「工作人員」在抱怨:「今天生意一點都不好,一個客人都沒有。」邊說邊擺桌上的理發工具,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此時,幼兒的游戲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於是我介入游戲,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如何讓理發店裡的生意紅火起來?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有的說可以想出一些新的發型,有的說價錢可以便宜一點…… ,通過討論幼兒對游戲的開展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樣的效果遠遠比教師的直接傳授要好很多。
『伍』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發展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陸』 如何激發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社會交往能力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著不合群、自私等影響自身社會化進程的表現。 在兒童的小社會里,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幼兒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實現個體社會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幼兒相互間交流知識、經驗、學習掌握社會技能和社會行為准則;他們在兒童小社會中體驗歡樂和苦惱,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團結友愛、開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積極的社會情感和個性品質。利用4-5歲幼兒人際關系變化的重要時期,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無疑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培養措施 :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學活動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 (1)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通過主題教學活動,利用集體教育形式,教給幼兒一定的交往技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發現有許多教材的教育功能,並不鎖定與其特定領域的作用,還綜合著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功能。如主題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使幼兒願意與周圍的同伴一起玩,友好相處,共同分享,並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如輪流、等待、謙讓等,學習自己解決游戲中的 糾紛與沖突;《綠色家園》使幼兒了解並學習人們共同生活所必須遵守的公共規則;《大家在一起》讓幼兒感受大家在一起的快樂,還應遵守集體規則……這些教材提供的知識准確、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孩子也非常喜歡。我們還通過情景表演、互換角色、看圖講述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教給幼兒一些交往的常用語言,大大豐富了幼兒語言交往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交往策略,不知不覺中幼兒的交往技能得到了發展。 (2)充分利用學習中心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交往語言的遷移,鞏固交往技能。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不受任何拘束,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特別是角色游戲區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在這里,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如:爸爸、媽媽、醫生、售貨員等等進行廣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幼兒學習執行角色的行為規則,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判斷行事,體驗各種角色對人對事的態度,從而學習了醫生對病人、售貨員對顧客、孩子對長輩的不同交往方式,學習各種人際關系。在活動區,幼兒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對不同人物、不同交往方式的了解,不斷豐富交往經驗。活動區活動,為幼兒營造了寬松的交往環境和親密和諧的交往氛圍。在這里,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識欲得到了滿足,技能獲得了發展,同時,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培養和鍛煉幼兒交往能力。 幼兒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十分豐富的社會教育內容,它們不僅給幼兒表現、發展技能的機會,還能使幼兒獲得有價值的新知識。請幼兒輪流做小老師,讓他們在為大家服務的同時,產生光榮感,得到交往的樂趣;請內向孤僻的幼兒做信息使者,迫使他們逐步與老師、同伴交往;利用戶外活動和散步活動這兩個全園集中性的開放活動時間,開展跨年齡段的相互交往活動;鼓勵幼兒同園內其他人員接觸等,以此來拓寬幼兒的交往范圍,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交往行為方式,進一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4)適時指導,放手讓幼兒進行交往活動。 幼兒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一方面,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到幼兒的活動中去,這樣有助於教師及時掌握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交往動向,有利於教師利用活動區規則和內容引導活動進程,適時指導幼兒交往;另一方面,當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或在交往中遇到困難向老師求助時,老師應適當採取冷處理方式,不要急於介入,過多包攬,而是要啟發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讓他們用公平、合理的辦法去解決問題,盡可能地減少對成人的依賴。只要幼兒之間的矛盾、爭執不存在危險,便可讓幼兒自己處理,教師不要去「裁判」,、 2、家園配合,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家長與幼兒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對提高幼兒交往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我利用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對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和他們共同探討教育方法,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必要性。我認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首先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們做好榜樣,調節好家庭的氣氛,處理好家庭、鄰里關系,盡量做到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鄰里之間要真誠相待、尊敬老人,讓幼兒在這個友好、充滿親情的環境中感受到交往的快樂。 其次,要加強親子交往,作為父母要改變傳統的、權威的地位和優越感,與幼兒平等相處,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如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講故事、一起做手工、一起去郊遊,經常徵求孩子們的意見,和孩子共同討論某個問題等等。在平等交往中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第三,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交往。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幾代人的寵愛讓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根本體會不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在長輩們的"呵護"下越發嬌弱、霸道、自私。其實,家長的放手和鼓勵對孩子們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如:逛商場時,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去挑選自己需要的東西;餐廳吃飯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向服務員提要求;做客時,你讓孩子主動和主人打招呼,和小主人分享玩具、圖書等,懂得謙讓、分享;散步時,你可以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流等等。大人對孩子的這些好的行為予以肯定,孩子就會體驗到交往的喜悅。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更鍛煉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通過交往技能的學習、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及家園的密切配合,我班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班裡幼兒的爭執少了、個別膽小內向的幼兒願意與同伴交往、大部分幼兒學會了協商、能自主友好的解決矛盾等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歸功於同伴間能友好、快樂的交往,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家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時機,與孩子產生互動,使孩子在生活活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交往的慾望。
『柒』 如何指導中班孩子進行角色游戲
徐婧:游戲時間短,幼兒玩的時間不充足。 二、符春燕老師小結 2、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適時地正確介入到幼兒的游戲中,不要打斷幼兒的創新游戲亮點。 4、根據各班情況結束角色游戲,例如:「下班了,我們收攤啦!」 三、收集資料,總結歸納。 (一)引出遊戲主題,介紹游戲新材料,教師給予示範指導。 (二)教師提出遊戲要求,幼兒自主選擇角色,教師適時給予分配。 舉例:在游戲開始時,「我」對小朋友說:「誰能像明明那樣,把自己喜歡玩的角色讓給別的孩子?」當有的孩子主動把角色讓給同伴時,「我」便予以表揚。當然,在發生角色爭執時,我會引導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對同樣謙讓的需要,鼓勵幼兒積極創造新的角色。如玩「商店」游戲時,4個小朋友都想擔任司機角色,「我」讓幼兒自己解決矛盾,一個小朋友說:「我們兩個人上早班,你們兩個人上中班,分開上班。」一個小朋友說:「一個上早班,一個上中班,一個賣化妝品,一個賣玩具。」這樣,矛盾解決了,游戲時大家都很開心。游戲後,「我」向全班幼兒介紹了他們的游戲過程,讓幼兒懂爭執不讓是玩不好游戲的,應動腦筋,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大家就能玩得開心。 (三)幼兒游戲,教師巡迴指導。 有些教師認為,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玩,隨孩子怎樣玩都沒關系,成人不要隨便進行干預和指導,因為成人的指導會影響孩子游戲的正常開展。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游戲作為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教師少干預是正確的,但少干預並非說就不要教師的適當指導,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對幼兒進行隨機指導,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游戲的開展,而且更能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比如教師以角色的形式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就可豐富幼兒角色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教師參與到年齡小、能力弱、膽子小幼兒的角色游戲中,能幫助這些幼兒增強角色意識,他們在游戲中更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游戲的樂趣。這里要說明的是,教師的介入和指導應把握好時機和分寸,以不幹擾幼兒游戲為前提。 皮亞傑說過:「每當過早教一個幼兒那種他能自己發現的東西時,就抑制了發現它的機會,也就抑制了對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師的指導要把握時機,不要因為幼兒的一時失敗而急於求成。教師的指導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設計新的情節,豐富游戲內容。當教師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情節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性情景,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給情節單調的點心店打電話,讓他們送點心給銀行的工作人員。②扮演角色介入,促進角色間的交往。當幼兒的角色行為只停留在簡單動作的重復並缺乏角色間交往時,教師可以扮演相對被動的角色介入游戲,並以角色的模糊行為引起幼兒對角色行為的關注。③設置疑難情景,嘗試設法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在游戲中以角色身份提出問題,能使幼兒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如,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到小菜場去買缺貨的「百葉結」,引導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的材料來替代或製作。 (四)游戲評價。 1、保持新情境進行評議。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對於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富有創新的行為、結果,通常可以採用保留現場進行評議的方法。 舉例:如在娃娃家的櫥窗擺設上,剛開始幼兒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亂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卻把從商店買來的小狗玩具和電視機擺在了櫥窗上,兩個娃娃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在收玩具時,「我」讓幼兒保留這一現場。通過對比討論,肯定了櫥窗裝飾的結果。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不斷地想出各種方法,讓娃娃家變得溫馨些。如「我買一籃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帶來!」、「我買一盤水果擱那!」、「我們做一台VCD放在電視旁邊!」教師抓住了這一小小的創新,啟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豐富了游戲情節,使幼兒在一種直觀、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參與評議,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新創意進行過程中評議。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完美地設計角色游戲的全過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兒一起玩,在玩中指導。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隨機評議的方法,特別要靈活地抓住游戲中有意義的小事。及時地加以肯定。舉例:如在玩肯德基游戲時,「經理」聽到一幼兒說:「我剛才坐公共汽車來吃,那司機也很想來吃肯德基,可惜沒空,等會,我給他送去算了!」一句話啟發了「經理」,他馬上成立了一個送貨上門「熱線電話」,只要打電話,不論多遠都送,還主動為幼兒園的小朋友送去可愛的小禮物,「生意」也因此「紅火」起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大家,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的關注。這件本來是一個孩子游戲中的事,經過評議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說:「我們也要送貨上門!」,「我們要買一送一」,「我們要免費為醫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兒從這件事中學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關心別人,積極動腦筋就會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質,並能在以後的游戲中得到發揚。隨機評議,變點滴小事為有意義的事,閃光點轉眼變成閃光片、閃光面,給全體幼兒以良好影響。 3、以發散性問題促進幼兒自主評議。 幼兒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得有主見,是非觀念也逐漸明確和增強,可引導他們開展討論,在討論中尋找答案,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又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舉例:剛開展醫院游戲時「醫生」給每一位來訪的「病人」看病,一聲不響就給「病人」打針,游戲內容很單一。於是「我」讓孩子們討論到底應該怎樣給病人看病,孩子們積極性可高了,有的說:「要先問哪不舒服?」「要用聽診器先聽!」「要先掛號」「可以吃葯,不用打針」「如果針打錯了,會死人的!」幼兒各持己見,最後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不但產生了新的玩法,游戲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增強了孩子們的是非觀念,也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捌』 如何激發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游戲是孩子最喜歡、最快樂、最自能由表現的活動,也是獲得情感發展、社會性交往最多的活動。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幼兒積累了更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由直覺行動性開始轉向具體形象思維,游戲表現出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幼兒年齡尚小,社會經驗欠缺,在角色游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錯誤的做法。角色游戲的需要和幼兒有限的能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導致游戲不能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適宜的指導。那麼,如何使角色游戲活動的開展更為有效,使幼兒從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個人覺得對每次的角色游戲開展有效的講評顯得極為重要。
角色游戲的講評作為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發展幼兒的游戲經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游戲的講評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而不能很好地發揮講評效果。幾個代表性的問題如下:
1.講評草草了事,只局限於形式。
游戲的講評來源於對幼兒游戲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但是由於觀察目標不夠明確,或缺乏一定的觀察方法,教師不能及時地發現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講評環節中,教師只能就游戲規則以及幼兒游戲的整體情況作簡單且籠統的講評,純粹是讓整個游戲活動有一個完整的結尾。
2.講評內容孤立,缺乏問題的延續性,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計劃。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習慣於就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因為問題的出現是隨機的,評價也就變得毫無計劃,只能就事論事,缺乏長遠的考慮。在下次的游戲中,又習慣性地著眼於新問題的講評,而忽略了講評過的問題的重復發生,使得講評沒有目的,沒有計劃,缺乏延續性,幼兒游戲發展得不到提升。
3.講評不能提供引導性策略,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發展。
幼兒依賴性較強,游戲中遇到問題習慣報告老師。這個時候老師往往有兩種做法:直接處理解決;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經解決。兩種方法都不可取,直接解決,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把問題再拋給幼兒,對於缺乏經驗的幼兒來說影響游戲的繼續開展。缺乏合適的引導,導致幼兒缺乏在「跳一跳,夠得著」的方式中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的喜悅。在講評活動中,教師不能給予幼兒做出引導以及給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使得幼兒在下次游戲的時候對此類問題仍然束手無策,幼兒在游戲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始終得不到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我不斷地改變講評的方式,豐富講評活動的內容,使講評活動有效進行。具體做法如下:
方法一:由點及面,深入挖掘。
案例:今天輪到兩位動作慢的幼兒在銀行發錢,銀行的隊伍排了很長。昊昊急著去醫院,直接插到了隊伍的前面。嘉寶不樂意了,一邊擠昊昊一邊說:「老師說取錢要排隊,你插隊了。」昊昊沒有理睬,准備取錢。嘉寶火了,准備推昊昊。我及時制止了危險的發生,讓昊昊排到了隊伍的最後。游戲繼續正常進行。
評價:游戲結束以後,我把昊昊和嘉寶請到了前面。「插隊」看似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卻隱藏著安全隱患。針對游戲中的安全問題,抓住這個良好的教育契機,組織幼兒討論:當發現有人違反游戲規則時,該如何處理?提醒幼兒以暴制暴會製造更大的安全隱患。引導幼兒說教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動用群眾的力量。
接下來的游戲中,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時而出現。幼兒之間能相互提醒,避免矛盾沖突的發生。幼兒開始關注身邊的事情,相互的提醒,並有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防範於未然。
分析:在游戲中存在各種矛盾沖突。在引導幼兒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幼兒意識到不恰當的解決方法,會導致更大的問題發生。同時,讓犯錯的一方明白,看似小小的錯誤,會引起重大的事故,安全隱患無處不在,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以後的游戲中幼兒能夠彼此提醒,不再重犯。但是如果當時停下來集體式教育會影響到游戲的進程,不利於游戲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適時適度地引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延續性,將游戲活動順利的進行到底。講評時提出,並組織幼兒討論,使安全意識深入到每個幼兒的心中。
方法二:粗中求精,深入研究。
案例:娃娃家是每天游戲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客人們出出進進很頻繁。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忙著招待客人,家裡凌亂不堪。
評價:游戲結束之後,請幼兒自己來說一說今天游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請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一說:娃娃家總是很亂。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幼兒自發的集體討論,得出各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如:控制客人的數量,客人來做客先插卡,插卡袋滿了就不能再接待客人;同時接受禮物時要有選擇性,家裡不需要的東西可以委婉的拒收。
通過講評後,大家一致採用了幼兒提出的看插卡進客的方法,限定了娃娃家的人數。現在娃娃家干凈整潔多了。客人們也能安心地坐下來喝茶聊天。由於不用忙著招待客人,爸爸、媽媽的活動也變得豐富了。媽媽可以抽時間帶著寶寶去逛超市,去看快樂舞台的表演。爸爸想出了各種招待客人的方法。當蛋糕店開業以後,他給寶寶過了生日,請客人們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大家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了。
分析:到了中班,角色游戲都能比較有序地正常開展起來,但是每個區域的活動內容都比較粗糙,沒有得到提升。針對游戲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現象,要引導幼兒想出好的解決辦法,減少游戲中一些重復而枯燥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幼兒參照約束自己的行為。幼兒的規則意識得到了提高的同時,整個游戲也變得井然有序了、內容也更豐富,不但擴大了幼兒交流的范圍,也讓幼兒通過游戲了解了成人生活的豐富多彩。
方法三:投其所好,深入發展。
案例:平時就愛滾在地上的豪豪小朋友,今天扮演起了娃娃家的寵物。媽媽在前面走,豪豪跟在後面爬。一邊爬,一邊發出「汪汪」的聲響。由小朋友來扮演小狗在地上爬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直接制止這種行為,就表示否認幼兒游戲中的創意,不利於幼兒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
評價:在游戲結束時,針對這個現象,引導幼兒討論: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如果娃娃家要養寵物我們需要怎樣做?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用毛絨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寵物,就像毛絨娃娃代替娃娃家的孩子一樣。於是,小貓、小狗被孩子從家中帶了過來。
接下來,寵物商店、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也隨即產生了。商店裡的寵物飾品也熱銷了起來,到醫院里給寵物看病的人也多了,寵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游戲變得更豐富有趣。
分析: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出現奇特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源於生活,但是孩子們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的做法欠缺。如果這個信息不被老師及時關注並推廣,一個好的游戲點子在下次游戲中就不一定能閃現。幼兒無意間的想法得到肯定以後,往往能促使他更大的發展,想像出更多的更成熟的點子,使游戲的內容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而言之,要組織好角色游戲的講評環節,必須在仔細觀察幼兒游戲的基礎上,了解幼兒游戲現象背後的教育價值。在講評的時候,教師要依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切合其游戲能力實際,講評點要根據其價值進行有效取捨,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從孩子的游戲中不斷地積累講評的方法與策略,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幼兒的游戲經驗和能力,使孩子們的游戲越玩越豐富,越玩越有創意,促進角色游戲更加深入的發展。
『玖』 角色游戲中教師介入時機不當的原因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介入與指導
「介入」並不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它既不是教師對游戲的無意「干預」,也不完全等同於對游戲的有意「指導」。「介入」既要考慮到教育目標,也要考慮到幼兒自身的願望,我們應明確自身的立足點是幼兒與幼兒當前游戲。不要盲目地介入或指導,盲目地介入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會影響幼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及夥伴間的相互作用,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甚至於反感。所以,選擇介入的時機是相當重要的。在游戲指導中,我覺得觀察幼兒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幼兒游戲的行為有時是無聲的,但從無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幼兒的內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師的耐心觀察,從而發現幼兒游戲的能力並抓住介入的契機進行有效地指導。下面我就談談我班在開展區角游戲時的介入和指導。
幼兒游戲停滯不前的一個原因是游戲興趣趨於低潮,游戲與幼兒興趣密切相關。興趣受經驗和好奇心的制約,幼兒的興趣與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暫的,容易轉移。所以幼兒對某一游戲從「熱」到「冷」是正常的。此時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使幼兒對出現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有一次,我聽到「理發店」的「工作人員」在抱怨:「今天生意一點都不好,一個客人都沒有。」邊說邊擺桌上的理發工具,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此時,幼兒的游戲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於是我介入游戲,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如何讓理發店裡的生意紅火起來?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有的說可以想出一些新的發型,有的說價錢可以便宜一點…… ,通過討論幼兒對游戲的開展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樣的效果遠遠比教師的直接傳授要好很多。
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現實生活中有積極的現象,必然也有消極的。幼兒游戲中的不良因素包括:出現危險、不安全因素;攻擊性行為;游戲主題不夠積極健康等。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式的介入。幼兒由於年齡較小,還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游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爭吵、打架等行為,需要老師的介入調節,使游戲順利進行,如:在玩區角游戲時,總會有小朋友為了一件玩具或是一個角色而發生爭執,此時,我們可以介入游戲,首先應了解事情的起因,然後和幼兒一起探討解決的方法,若一方做錯了引導其向另一方道歉,若是為了某一角色發生爭吵則可引導幼兒進行協商,採用輪游戲或猜拳的方式等來指導幼兒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幼兒來說,老師是他們最信任、最信賴的人,所以在當其遇到困難、困惑時,就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向老師進行求助。這時,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推進游戲的進程,我們就可以介入游戲。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並不是一個教導者而是一個促進者。當幼兒把「難題」拋向我們時,我們要以適當的方式去接,並以適當的方式把「難題」拋回幼兒,在拋接的過程中不露痕跡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起到介入的目的。這種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預性的。例如:一次在建構區,幾名幼兒在搭游樂園,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導致游戲無法順利進行,一名幼兒跑來告訴我,並讓我去幫助他們,我來到了建構區,幼兒紛紛向我說了自己的看法,此時,我作為傾聽者認真地聆聽,在此過程中我對事情的經過有了初步的了解,於是我引導幼兒將要建造的游樂設施進行分工合作,具體怎麼辦還是讓他們自己去協商,在我的語言指導下,幾名幼兒馬上就開始分工,有的說要負責搭獨木橋,有的則負責建滑滑梯……,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一個簡單的游樂場很快就建造好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幼兒顯得十分高興。
現實中教師介入指導往往會產生兩種矛盾,即情感與認知的矛盾。追求情感的滿足必須尊重幼兒的游戲意願,可能會產生放任不管的情況;追求認知的發展,必須提出一定的要求,則嚴加控制,不利於幼兒的自主發展,如何解決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成為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