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幼兒園語言課堂游戲化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的基本形式與中、小學上課不同,因受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時期的幼兒求知慾旺盛,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游戲是他們的特點。另外幼兒年齡小,活動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只是憑興趣,覺得有味就聽,沒味道就不聽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師都會覺得幼兒園的課不好上。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我給幼兒上課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就是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將每一項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就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跟幼兒上課,老師和孩子們的關系是最親密、最特殊的,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絕對的權威。我常常就聽到孩子們一本正經地跟家長及小夥伴說:「這是我們王老師說的!」可見,孩子心中的老師是神聖而偉大的,老師的話會被他們全盤接受。那麼,老師只有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才能讓他們喜歡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參與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我們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此時的教學活動效果才是最佳的。因為這時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我不想做和我不願意做」的態度,主動性、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被我調動起來了。 (二)運用游戲教學游戲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可是我們幼兒園由於場地有限每天的戶外游戲時間很少,這是老師們最頭痛的事。只有想法在教室里做游戲,因為游戲使幼兒輕松愉快、毫無負擔,很容易被幼兒接受,所以上課時,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選擇不同游戲。不是枯燥的教他們學兒歌,可以讓幼兒邊做律動邊學兒歌,還可以邊講故事邊做些肢體動作,如:老虎走路的摸樣、小花貓走路的摸樣、青蛙蹦跳的摸樣還有大灰狼惡狠狠的摸樣等等,使幼兒學會各種動物的行走方式,在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來理解,加深故事內容。游戲化的語言使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及時觀察並鼓勵幼兒上好語言課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觀察,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擴大眼界,發展幼兒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的認識是從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觀察法是幼兒園上課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兒園上課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課前,根據教學要求,做好觀察前准備,包括:確定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擬定觀察計劃、創設觀察的環境條件。觀察開始時,要向幼兒提出觀察目的,引起觀察興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來引起幼兒觀察。觀察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語言、手勢的指導作用,啟發幼兒從不同方面去感知觀察對象,並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語言描述觀察的對象,允許幼兒相互交談,然後進行指導。在觀察結束時,要總結觀察的印象,讓幼兒將觀察到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條理化。也可運用文藝作品,如圖畫、兒歌等,教師也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在發展的進程中一步一個台階,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教師在上課過程通過敏銳的觀察,一旦發現幼兒在某一方面的一點點進步馬上要給予鼓勵、表揚。我認為教師這種外在的鼓勵可以轉化為幼兒內在的需要,使幼兒在體驗到成功喜悅後萌發不斷攀登的願望。因此能靈活地運用鼓勵的語言,調節好孩子的情緒,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四)運用情感性語言上好語言課語言不僅傳遞著認知信息還伴隨著情感交流,情感因素對認知效果有增強或減弱的作用。情感恰似潤滑劑,缺乏情感就會缺乏生命力。幼兒情感比較直接、外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將自己的情緒充分表現在幼兒面前,將情感滲透在每一句話中,貫穿在各類活動中。切不可忽冷忽熱,變幻無常,更不能讓幼兒覺得老師捉摸不透、無法接近。如:我班的劉子豪小朋友剛來園時,膽子特別小,她媽媽說:「這孩子剛從河北來,才來了幾天,不喜歡跟生人交往,也不願來幼兒園,哪怕是老師看他一眼也低著頭,想要和他說兩句話眼淚就稀里嘩啦地下來了。」我想:只有當我們和他建立了感情,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幫助他。於是,每天早上豪豪一來,我就高興地抱抱他:「豪豪來了,王老師好喜歡你。」中午飯快吃完了,我就對他說:「今天這么快呀,比老師還快!明天老師和你比賽哦!」午睡醒來,我說:「今天豪豪好乖哦!自己睡得好香!不要老師陪了耶!」逐漸逐漸地他不再怕我們老師了,下課常常走到我的身邊說說話,游戲中也和大家一起玩。豪豪的爸爸還感嘆說:「豪豪真的變了,變得開朗了,也喜歡上幼兒園了,整天都是樂呵呵的!」(五)課堂語言要突出重點教師的語言要重點突出,適時適當地運用,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再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困難了。過多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沒勁,從而失去興趣,而太過簡單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雲里霧里,一時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教師在說些什麼,同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有詳略,生動有趣,才會對孩子產生較強的吸引力,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帶的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哥哥,右邊的鞋是鞋弟弟,哥哥和弟弟一對雙胞胎,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小小扣子找扣眼,小小袖子找袖子,我的衣服彎彎腰,我的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六)課堂小結的重要性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實際水平適當選擇靈活運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性。由於上課的過程是一個有情感參與的認知過程,教師在運用各種方法時,對幼兒的關心愛護和以身作則是教師對幼兒配合默契的一種潛力,是運用各種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課堂中教師應使幼兒的學習處於愉快之中,以便幼兒更有效地學習。一節課能否吸引幼兒,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新穎。該怎樣結束一堂課也是值得重視的,很多教師不注重結課,上課講到哪就算哪,匆匆收場,虎頭蛇尾,影響教學效果。平時,我們結課常用小結,活動和作業布置等。上課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
『貳』 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論文選題有何價值
幼兒教育是個人教學啟蒙階段,其教育質量與水平對於個人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由於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游戲是在幼兒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叄』 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化的本質與內涵的
對於幼兒來說,體驗是他們對待世界更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對事物、對人都傾向於採用體驗的態度。荷蘭文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曾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麼?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幼兒課程教學游戲化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徵,課程游戲化就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的世界。在這里,充盈了幼兒自身的生命,他們盡情、忘我、不知疲倦,他們不為任何其他的目的,僅僅是在游戲中充分地學習和享樂。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剛開始我們將游戲作為組織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以引起幼兒對認知對象的好奇心,或調節情緒,消除練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師出示一幾何圖形中,對幼兒說"我請來了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接著要求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特徵,並找出周圍環境中與該圖形相似的物體。此時幼兒仍然處於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狀態之中,游戲在教學中所發揮的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接著我們從僅是傳授知識轉向重視智力的發展,這一變化推動了游戲在教學中的介入,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的游戲逐級成為教學環節之一,並與其他教學環節組合成一個更為充實的教學活動。如在中班的認識數字"6"的活動中,我在講解演示之後,組織幼兒進行"送禮物"的游戲,讓每個幼兒依次手持一張數字卡片去送與該數字所表示的數量相同的禮物,以鞏固幼兒對6以內數字的認識和數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此時游戲的作用是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階段游戲仍然受到教師的直接控制,游戲的目標、規則、時間、次數仍然由教師統一安排。然後我們將游戲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充分和恰當的運用,我們把教育的內容、要求融於一個成幾個游戲之中。當游戲結束時,教學要求也隨之達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戲,幼兒要爬過小山坡,鑽過山洞,拾起5粒豆豆後迅速跑回來,這一游戲不僅幫助幼兒鞏固了對數的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以及不怕困難的品質。最後我們將游戲作為教學過程,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促進了幼兒的情感,態度以及與同伴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這一階段游戲化教學已發揮了對幼兒進行整體教育的功能。
『肆』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論文
游戲的話對幼兒來說可以適當的玩一下。但是不要帶著他玩手機上的游戲。可以適當的帶他去操場玩一下運動游戲啊或者什麼的,對他的嗯成長啊,生活啊這些很有幫助。會讓他變得很開心。
『伍』 什麼是游戲化 教學中如何實現課程游戲化 如何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戶外活動的組織中,教師應該要有激情,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
看到過有的教師上戶外體育活動,自己沒有一點精神,卻還埋怨孩子們「你們怎麼一點都沒有精神,要集中注意力,看老師這里。」
看老師這里看什麼,看老師軟綿綿的樣子嗎?這樣的組織者組織的戶外體育活動即使活動本身再有趣,孩子們也無法積極地參與進來。
『陸』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