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適合中班幼兒玩的結構游戲有哪些,需要什麼材料
中班幼兒手指相對較為靈活,開始有初步的創新求異的願望,對構造物已經有初步內的構思與想法,同容時他們喜歡用固定的方式反復構建,但缺乏基本的構造技能。因此,適宜在中班投放的材料包括拼板積木、清水積木、林肯積木等,這些材料易成型、變化多,能夠滿足中班幼兒的發展需要,在操作上幾乎不需要接插技能,但對手部控制力和精細度有一定的要求。
㈡ 如何進行中班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不同的材料蘊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會萌發兒童不同的游戲行為和思維創造。我們該怎樣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價值?我們該為幼兒提供怎樣的區域活動材料?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本區域活動是以主題為背景的,是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因此,我們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要考慮到主題發展的需要,根據主題投放區域活動材料。 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對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影響很大。如果投放的區域材料不合理,幼兒不感興趣,那他們就不可能通過操作區域活動材料來促進自身的發展。那麼,我們如何合理性地投放區域活動材料呢?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周圍的人」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結合「參觀郵局」活動,設立了「郵局」的活動區域,提供了很多積木、橡皮泥、紙盒,希望通過對積木、橡皮泥、紙盒的操作,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剛開始,幼兒還很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搭建了房子、製作了信封等,但時間不長,這個區域就沒人光顧了。觀察到這種情況,我進行了反思:中班想像力有限他們還不能製造很多。為此,我們投放了各種圖片、玩具。很快,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兒,孩子們藉助這些材料搭建豐富的東西。由此可見,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不能夠促進幼兒發展的。
㈢ 如何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有效的投放材料
(一)投放材料與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宜
說起投放玩具材料,我們經常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的投放與幼兒的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如以小班的小小醫院為例,教師提供的材料有血壓器、壓舌板、X光片等,幼兒只是將這些玩具擺弄但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使用。針對這一現象我對小醫院的材料進行了調整,為小班幼兒提供有一定的同種數量玩具材料,要求小班孩子謙讓,協商玩玩具是相當困難,這是他們年齡造成的,教師提供幾個聽診器、好多針筒,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游戲心理。為小班幼兒的材料種類提供不需要太復雜,如提供一個洗衣機還不如多提供幾只碗、鍋子好。 中班幼兒認知范圍逐漸擴大,在自主性游戲中雖然選擇的角色有限,但已經能利用一系列相關材料簡單地設計游戲情節,把某個角色的不同活動或動作貫穿起來。幼兒根據自己對「醫院」生活中的種種經驗,對游戲的情節進行設計和安排,並按自己的意願、興趣和能力來進行游戲。
(二)投放的材料與幼兒的興趣需要相適應 游戲材料只有通過孩子的操作、擺弄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造型。這些都是受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所支配的。孩子材料感興趣的基礎上,讓他們進行放射性聯想,教師只有深入觀察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針對性,用材料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能力。
㈣ 中班科學區可以投放哪些區域材料
科學區可以投放以下材料:
1、繪畫材料:顏料、油畫棒、雙頭筆、簽字筆、水彩筆、排筆、蠟筆、毛筆等。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中班兒童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後自己收拾場所。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中班兒童學會友好相處,准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中班兒童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夥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中班兒童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㈤ 中班角色游戲材料層次遵循什麼原則
一、 游戲材料的投放和調整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的活動主題和游戲的材料不是一塵不變的,它可以根據教育目標的變化而隨時更換,也可以隨著游戲情節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如:在開展「我們的身體」主題時,孩子們討論出要在我們的醫院游戲中增添測量身高這一項;在孩子們認識一些簡單漢字的基礎上,對物品進行分類並貼上標簽,對物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教師提供的材料是孩子喜歡的,使孩子有操作的興趣。
案例實錄:
娃娃體檢中心
在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中,如果教師只是放任自流,可能會導致幼兒一直處於低水平游戲狀態,不利於幼兒的發展。教師應通過材料的投放和調整游戲的環境材料來推動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以下就是「娃娃體檢中心」這個案例分析活動的形成過程。
實錄
醫院游戲是我們小班一直延續到中班的,進入中班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對豐富,開始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們會把看到的,聽到的事情遷移到游戲情境中。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在沒有「病人」上門時,對於醫院現有的材料,小朋友已經失去繼續游戲的興趣,很多時候醫生穿好白大褂之後,坐在醫院裡面無所事事。這時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於是我以病人的身份到醫院來看病:「醫生,病人怎麼那麼少呀?」醫生說道:「我也不知道,今天都沒有人來看病。」我把醫院的問題放到了交流的分享階段,當說到醫院沒有病人來看病時,孩子們紛紛說:「我又沒有生病」、「是呀,我沒有生病就不要去醫院了」。
分析:
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游戲匯總交往行為不多,游戲行為以擺弄游戲材料為主。因此教師提供多套相同的游戲材料就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但是幼兒進入中班後,現有的材料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意識,不需要那麼多的平行材料。需要調整一些材料,吸引孩子繼續推進游戲情節。
第一次調整:
經過和孩子們的共同討論,我在原來的醫院中隔出一間專門的「診療室」,同時只保留一套原先的材料,其他的平行材料則放入櫥內,方便幼兒需要時取用。適當的調整布局,開辟出新的「診療室」,使來到醫院的病人又多了一些。
實錄
當進入開展的主題活動「我們的身體」時,孩子們對於身體的各種秘密有了濃厚的興趣,使「醫院」又忙碌起來了,老師提供了身高尺,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互相測量自己的身高。第二天,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角色游戲中,一會兒周忠睿小朋友來到醫院,醫生熱情的招呼他,周忠睿走到身高尺旁,對醫生說:「我要量身高,不是來看病的。」醫生聽了說:「不行,到醫院來就是看病的,不能量身高。」周忠睿聽後失望的走了,過了一會兒,又陸陸續續的有小朋友到醫院去量身高,醫生不高興的把他們都趕走了。當幼兒之間的交流分享時,醫生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小朋友,小朋友們紛紛說到:「我也想去,你不讓我進去。」醫生著急的說:「到醫院就是看病的,不給你們量身高。」孫佳樂小朋友說到:「為什麼醫院不能量身高呢,上次不是有醫生來到幼兒園里來幫我們小朋友量的身高嗎?」小朋友們聽了之後興奮地說到:「是呀是呀,上次醫生還來給我們稱體重和按肚子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到。我接著孩子們的話題:「是呀,那叫做體檢,有量身高的,有稱體重的,還有的是做一些內科的檢查,它叫做體檢中心,明天咱們就開張吧,你們可以來檢查身體哦。」
分析: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有些角色游戲主題存在一段時間後,幼兒漸漸失去了對它的興趣,需要有新的游戲主題出現重新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當老師觀察到幼兒有生成新主題的游戲願望時,先要觀察這個新的游戲主題是符合個別幼兒還是大多數幼兒的需要?是個別幼兒的經驗還是大多數幼兒都具備了這個主題的相關經驗?如果是大多數幼兒都有這方面的游戲經驗,老師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從而及時生成新的游戲主題。
第二次調整:
與幼兒共同協商後,「體檢中心」就產生了取代了原來的「小醫院」,與幼兒共同商討後,在「體檢中心」中設立1、內科(量血壓)2、量身高3、聽力。將幼兒原有的「小醫院」的一些醫療器械歸為「體檢中心」的一個小部分,幼兒希望能有檢查聽力和測量身高。聽力一項,經過幼兒的討論:是用兩個小瓶子,在瓶子裡面分別裝上積木和泡沫球。
實錄
第二天,嶄新的「娃娃體檢中心」開張了,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孩子們都要來量身高,孫佳樂小朋友帶來了一張《喜洋洋的視力表》,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圍觀,因此在交流分享的階段,我將視力表展示出來,小朋友紛紛表示要將視力表放在「體檢中心」處,增加檢查視力這一項,於是「體檢中心」設立了4個內容:1、檢查身高2、檢查視力3、檢查聽力4、內科檢查。
在檢查視力時,醫生正在為李書慶小朋友檢查視力,醫生用手指著視力表上的一個個「E」問道:「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李書慶小朋友看著視力表說到:「怎麼跟老師幫我們檢查視力時不一樣呢?」醫生看了看說:「好像是的,哪裡不一樣呢?」這時我介入游戲說到:「醫生,檢查視力時是兩個眼睛一起看的嗎?」醫生想了想說:「哦,對了,有一個東西遮住眼睛的。」我說到:「那你看看可以用什麼來遮住眼睛呢?」這時旁邊的小朋友紛紛說到:「我知道,我知道」然後去找有什麼東西可以遮住一隻眼睛呢?不久,醫生找到了合適的東西:小碗,經過醫生和客人一起討論通過由「娃娃家的小碗」來遮住一隻眼睛。
因為「娃娃體檢中心」是新開設的游戲,來的人非常多,在檢查身高的地方產生了爭執,醫生在交流分享階段提出了他的困惑,我與小朋友們一起幫助他想辦法,有的小朋友說:「用猜拳的方法,誰贏了誰就先量身高」「有的幼兒說:「看到人很多的話,可以先去聽聽力,然後再去量身高」我接著幼兒的話說到:「你們的辦法都很好,你們到醫生那裡檢查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怎樣排隊的?」龔睿洋小朋友馬上說到:「我們手上都拿著本子,醫生還要在本子上寫下我們的身高和體重。」我接著龔睿洋的話說到:「是呀,我們都要拿著本子去檢查身體,那本子要叫什麼名字呢?」經過幼兒的一致通過,「體檢卡」產生了, 「娃娃體檢中心」越來越完善了。對於排隊的問題,小朋友們一直討論用「數字卡」,來檢查身體的人拿著號碼排隊,號碼越小的人排在最前面。
分析
活動主題以及游戲材料的設定不是不變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據教育的目標隨時補充或更換,也可以隨著游戲的不斷進行而不斷豐富變化。進過孩子們的不斷操作與討論,逐漸形成和推進了「娃娃體檢中心」游戲情節的展開。
第三次調整
在「體檢中心」新增設掛號一項,有掛號的醫生或護士發放號碼,來檢查的人員拿著號碼排隊
啟示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戲的主題擴展,情節得到了發展。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由直覺行動性轉向具體形象的思維,比起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情節要復雜。再者,中班幼兒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角色意識,老師在投放游戲材料時要認真思考,在活動中仔細觀察,游戲後要不斷調整,循序漸進,最終形成一個孩子喜歡、並能促進其發展的游戲內容。
二.游戲材料的投放和調整要符合兒童審美特點的需要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愛美是兒童的天性,通過這天性,可以培養兒童的情感,陶冶兒童的性情。」因此,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喜好,其次是游戲材料要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富有童趣。
當游戲材料美麗的顏色和可愛的造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時,孩子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使用材料。而且隨著孩子游戲經驗的不斷豐富,游戲材料也要有相應地變化,激發孩子繼續探索的慾望。
我們為孩子創設了溫馨的「娃娃家」,豐富熱鬧的「點心店」,琳琅滿目的「娃娃超市」,安靜的「體檢中心」這些形成了一個個造型美觀、色彩和諧、童趣味濃且便於孩子開展活動的「小社會」。在這些角色主題中,我們還根據孩子的審美喜好給他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變化和完善,使幼兒能更加投入到游戲中去,讓游戲開展地更精彩。
案例實錄:
娃娃點心店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游戲,游戲的主題應來源於幼兒的需要,由幼兒自己提出,我們通過投放材料——觀察反思——及時調整,慢慢形成了符合幼兒需求的,深受幼兒喜愛的「娃娃點心店」,以下是「娃娃點心店」這個案例分析活動的形成過程。
實錄
教室里添置了三個新的玩具櫥,孩子們看到了都興奮地討論著:「這個是什麼呀?怎麼像紅寶石蛋糕房呀?」「是呀!好像點心店呀!」於是「娃娃蛋糕房」新鮮出爐了,我們投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逼真和美味的蛋糕,蛋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會兒蛋糕就賣完了。
分析
幾天的游戲下來,我們就發現游戲一開始,蛋糕店的生意非常好,蛋糕賣完之後,廚師和服務員無所事事,我們發現了材料的單一性,缺乏情趣性,因為蛋糕不用廚師製作,所以廚師常常沒事干,剛開始由於蛋糕逼真,孩子們還比較感興趣,但是時間一長孩子們就失去了興趣。由於以物代物活動少,幼兒創造性體現不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便很難維持。
第一次調整
經過孩子們的討論,增加店中的食品種類,這樣「娃娃點心店」新鮮出爐了,取代了「娃娃蛋糕房」,我們在點心店中投放了皺紙、橡皮泥、調羹等等,這樣廚師就可以在廚房中研究新點心了。
實錄
廚師和服務員在點心店中展開討論:「我想做面條,昨天媽媽帶我去吃味千拉麵了,可好吃了」「你知道面條怎麼做嗎?」「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到這個情況我及時介入,對孩子們說:「看看廚房裡面有什麼?可以做面條嗎?」廚師和服務員看看皺紙、橡皮泥等等,廚師說到:「我知道了,面條是一根根的,把皺紙剪開來就變成一根根的了。」服務員們也紛紛說到:「對對,我去找剪刀,我去拿皺紙,我去拿碗吧,我們把面條剪好後放在碗里……」面條做好之後,娃娃家爸爸到點心店買蛋糕,服務員說到:「我們剛做了面條,你買面條吧!」娃娃家爸爸看了看面條說:「不要,面條一點也不好吃。我想吃小籠包」廚師對他說:「我們沒有小籠包。」娃娃家爸爸失望的走了,針對這個問題,在交流分享時,點心店廚師將這個困惑提出來,請其他幼兒幫他想辦法。班宇濤小朋友說:「這個面條什麼都沒有,不好吃。」我接過孩子的話題:「你們吃過面條嗎?面條裡面有些什麼?」「面條裡面有肉、雞蛋、青菜、蝦……」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道。我接著說到:「那點心店裡除了面條,還有什麼呀?」「點心店有餛飩、餃子、小籠包……」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道。第二天,點心店的生意火熱得不得了,許多客人坐下之後,紛紛在點心店中大聲喊叫服務員。
分析
材料太多幼兒不知玩什麼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應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教師有時不知道孩子在游戲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不能及時增加材料,為了及時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可以和小朋友共同協商,在交流分享時幫助幼兒交流經驗。
第二次調整
第二次調整是從點心店的統一服裝和環境上著手,針對顧客找不到服務員的情況,我們提供了統一紅色小格子的頭巾、圍裙、桌布,讓點心店有溫馨、愉快的氛圍。點心店有了統一的服裝後,生意又好了許多,有許多客人已經在門口等位子了,在點心店裡增添了可愛的圍裙、頭巾,用橡皮紙做的小籠包、餃子、餛飩,放置點心的蒸籠。形象逼真的點心,讓孩子們愛不釋手,點心店裡的服務員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新增加了廚師的手套、夾子等方便廚師在廚房製作點心。
實錄
有一天的點心店開張了,生意很紅火,許多顧客在門口等著:「哎呀,怎麼沒有位子了!」「是呀是呀,我還想來吃小籠包呢。」「是呀,我們娃娃家今天不燒飯到點心店來吃中飯,這么多人,怎麼吃呀。」點心店的服務員看到之後說到:「我們也沒有辦法,人太多了。」看到這個情況,我及時介入游戲:「怎麼這么多人呀,要等多久呢?」服務員說:「沒有位子了,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接著孩子的話說到:「我看到其他點心店客人多的時候會在門口放許多椅子,用來干什麼呀。」服務員想了想說:「哦,我知道了,我放幾個椅子,你們在門口坐一會兒吧。」針對這個問題,在交流分享時,樊奕小朋友說到:「我早就坐在點心店了,我要吃餛飩,服務員一直沒有給我。」楊心怡小朋友說到:「是呀是呀,等了好久,我說要吃面條,服務員還一直過來問我吃什麼?」我針對這個問題說到:「那怎麼辦呢,顧客那麼多,服務員不知道客人吃什麼,問了之後又忘了。」孩子們紛紛想出了好辦法,黃澤宇說到:「我爸爸帶我到飯店吃飯時,手上有單子的,服務員看看單子就知道我們吃什麼了。」我接著講到:「哦,原來,我們的點心店沒有單子,有了單子服務員不用問也知道你們吃什麼了。」
分析
孩子到了中班,角色意識有所增強,他們不再像小班孩子那樣,主題的產生完全要依賴於逼真的材料誘導,能夠在游戲中反映一些成人的勞動和生活的內容。但是,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所以在為他們提供一些開放的半成品及材料的同時,部分較逼真的材料提供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次調整
我們與孩子共同商討決定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單子,當顧客拿著有圖片和文字的單子時,服務員就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給予顧客想要的點心,再也不發生客人長久等待的情況,並且多提供了一些筷子、叉子等等,以供顧客吃點心時自由取用。
啟示
這個小小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並不是隨手擺放一些材料讓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戲中有觀察,游戲後有討論,反思後有調整,如此循序漸進、積累經驗,最終形成一個孩子喜愛的,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活動。
總之,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游戲情節的推進則需要教師隨著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不斷地調整,提升孩子們的游戲經驗,使孩子們在游戲中豐富語言和情感的交流,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和聽取孩子們的心聲
㈥ 中班幼兒游戲材料投放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根據不同的活動區投放適當的活動材料 材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兒童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可為孩子創設角色區、科學區、美工區、語言區、木工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般來說,各活動區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對穩定的材料。例如:積木區:大中型號的積木。需要的話,還可以有一些輔助材料,如易拉罐、各種小動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區:各種可以根據需要而變化其用途的服裝、道具、傢具等。 科學區:放大鏡、天平、尺子、磁鐵等工具和各種適宜於幼兒探索的材料。 操作區:桌面積木、積塑片等各種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各種智力拚圖等各種拼圖及各種數學學具操作等。 語言區:圖書、錄放機、故事磁帶、木偶、頭飾等。 美工區:紙、筆、橡皮泥、膠水、剪子、各種空紙盒等製作材料。 圖書區:各種有趣的圖書。 但活動區材料的這種穩定性並不是不變的,有些屬於活動內容的材料往往需要根據幼兒的能力適當加以改變。 二、注意活動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樣,在區域材料的製作和投放上,安全性應是第一位的。雖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護的能力,又有參加區域活動的經驗,有較強的規則意識,不需要時時處在教師視線范圍內,但畢竟是孩子,減少和消除環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對區域環境的最基本要求。 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製作原料,製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兒從家中搜集來的,我們一定不能忽視裡面的殘留物,時間一長會發霉,有很多的細菌。因此,教師必須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好衛生工作,把收集來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凈後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還可選用質地柔軟的包裝紙、美工紙等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充分將其藝術性展現出來。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積極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利於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除了注意活動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外,還要注意活動環境的安全性。如,傢具要平穩,掛衣服的鉤子要略高於幼兒頭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