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游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猜五官
游戲說明:
1、兩人面對面
2、先隨機由一人先開始,指著自己的五官任何一處,問對方:「這是哪裡?」
3、對方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來回答提問方的問題,例如如果對方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這是哪裡的話,同伴就必須說:這是鼻子。同時同伴的手必須指著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過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錯,就要受罰;3個問題之後,雙方互換。
二、瞎背瘸
游戲目的:
溝通配合能力,活躍氣氛
游戲規則:
當場選六名員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當「瞎子」,用紗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為「瞎子」指引路,繞過路障,達到終點,最早到達者,為贏。其中路障設置可擺放椅子,須繞行;汽球,須踩破;鮮花,須拾起,遞給女生。
三、踩氣球
目的:活躍氣氛,增進協調性和協作能力。
要求:人數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組成一組,共五組。
步驟:當場選出十名員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腳捆綁三至四個氣球,在活動開始後,互相踩對方的氣球,並保持自已的氣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則勝出。
四、可憐小貓
方法:
1、全體圍坐成圈,一人當小貓坐在中間。
2、小貓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學貓叫。面對者要用手撫摸小貓的頭,並說「哦!可憐的小貓。」但是絕不能笑,一笑就算輸,要換當小貓。
3、撫摸者不笑,則小貓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離開找別人。
4、當小貓者可以裝模做樣,以逗對方笑。
五、頂球競走
器材: 汽球十餘個吹飽,橡皮筋十餘根。(不用汽球用郊遊所帶的蕃茄、柳橙、橘子亦可)。
方法:
1、全體分成數組,各組分由二人為一小組。
2、設定競走的距離與目標。
3、開始時,各組由二人用額頭互頂汽球或水果向目標前進,繞一周回來,由另一小組繼續,最先結束者為優勝。
⑵ 哪些無組織的游戲,提升孩子能力的效果比較好
孩子在小的時候,精力就像是用不完一樣,每天都是活力滿滿,許多父母光是看著孩子都覺得累,更何況是陪著孩子一起玩耍了,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即使沒有父母陪伴,孩子依然能找到好玩的游戲,並且孩子喜歡玩的,都是令父母非常頭疼的,因為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游戲,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玩。
與其說孩子喜歡無組織的游戲,倒不如說是孩子想要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雖說讓孩子優秀對於將來有好處,但是家長也不要剝奪屬於孩子童年的快樂生活,不然對孩子的傷害絕對不是父母想要的那種結果。
⑶ 小班游戲性方式來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有哪些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兒童極易接受外界刺激,並且形成的一些習慣非常牢固。古語曾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這說明從小培養幼兒養成一定的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一、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現狀分析 1、現狀分析 通過對全體幼兒家長發放了30份調查問卷調查和平時在幼兒園對孩子的觀察,我們發現: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不會獨立吃飯、不會穿脫衣服,玩具玩了不會整理、入園和離園都要大人抱。如進餐:大多數幼兒不能做到獨立進餐。掉飯粒,剩飯,挑食的現象很普遍。在全班30位小朋友中,只有幾位小朋友在家偶爾自己吃飯;大多數家長還是怕麻煩,自己喂孩子吃飯。這就造成了有的孩子根本不會拿勺子,其餘小朋友也都不會正確的使用勺子,一頓飯吃完弄得胸前都粘滿飯粒。整理物品:半數以上的幼兒根本不懂什麼叫整理東西,為什麼要整理自己的東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僅有2位幼兒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他們總是樂於不疲從地上揀東西。穿衣服:大多數幼兒在三歲左右穿不系鞋帶的鞋子,但很難分清左右。多數幼兒不能自己穿鞋和襪子,根本沒有穿的意識。 通過以上的調查,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班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自理能力是比較差的。而3歲正是孩子各方面能力迅速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要把握好關鍵期,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2、原因分析: 那麼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呢?我們對家長作了調查記錄,據統計,在認識上,所有的家長都認為讓孩子早日獨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務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長就自己為何有時不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闡述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主要集中為: (1)認為現在孩子還太小,培養自理能力的時候還未到。 (2)怕麻煩。這類孩子是由爸爸媽媽來帶的。年輕家長看到孩子不會的事,不是去教給孩子而是去代做。認為讓孩子自己做動作太慢,而且又會弄得太臟,特別是早上快上班時,孩子還是這樣磨磨蹭蹭的影響家長上班的時間,只好包辦。 (3) 孩子體質差,經常生病,家長捨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堅持。有時候讓孩子自己吃飯、洗手等,孩子做不好,還可能因將飯菜弄涼、衣服弄濕而受涼生病。 (4)過度的愛護。許多應孩子去做的事,家長習慣於包辦代替,親歷親為。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的寵愛,孩子也習慣了接受大人的幫助,遇到一點難的事就不願意做。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覺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對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認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顧周到,就是對孩子的關愛,致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與幼兒園背道而馳。家長這些錯誤的教養方式剝奪了孩子生活、衛生習慣的訓練機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握住幼兒三歲這個黃金時段,對其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同時提高家長的認識也是當務之急的。 二、培養的途徑和策略 1、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滲透於一日生活之中,鼓勵幼兒主動動手參與 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新的環境,充滿好奇,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後,利用環境讓孩子找到家的溫馨,同時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如在牆飾布置上,剛入園時,有的小朋友根本不會正確洗手,他們只是把手沖一沖隨後就玩起了肥皂,為此在水池上面用相機照下了洗手的步驟圖,提示小朋友應該怎麼樣洗手。還把水龍頭裝飾成了小象,把肥皂裝進長筒襪栓在水管子上,這樣就成了小象的鼻子了。每次孩子們洗手的時候都要摸一摸小象的鼻子,也很願意洗手了,使得環境寓於教育之中。 同時教師也要為孩子創設溫馨、和諧的環境。堅持每天給孩子一個燦爛的微笑或熱情的擁抱,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傳達出了老師對小朋友的關愛,鼓勵孩子用語言主動向老師表達入廁的需求。還有在每天游戲活動時,老師讓小朋友隨意玩,游戲活動結束時,請小朋友自己學習收玩具。小朋友收的亂,放的慢,老師都不指責,還要不停地鼓勵和表場,老師在游戲指導時就是和他們一起玩,這種隨意性游戲環境使小朋友們感到很放鬆。耐心的指導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如果老師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就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進而為幼兒從小培養良好的性格、個性奠定基礎。 2、通過各種形式,教給幼兒方法,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① 投放豐富材料,為幼兒提供動手練習的機會 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正確的方法。比如,我們在操作區,我們投放了一些大嘴動物娃娃,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喂的過程中,孩子們漸漸的知道了怎樣拿勺子最方便,進而結合到日常生活中來,孩子們自己就會正確的使用勺子了,這樣孩子自己親身的體驗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應該怎樣用勺效果更好。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給小熊系紐扣、夾夾子。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 ②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在生活游戲中創編兒歌 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例如《進餐歌》:小勺子,拿拿好,小飯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凈真正好。吃飯時,要坐好,慢慢吃,細細嚼,不掉飯,不灑湯,好好吃,長得胖。《穿衣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疊衣歌》: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脫衣歌》:縮縮頭,拉出你的烏龜殼,縮縮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過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幼兒會有興趣地邊說兒歌邊穿脫,逐步學會了穿脫衣服。 ③ 開展以大帶小活動感染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孩子與孩子之間特殊的交往方式可以達到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及時捕捉到了這一契機。開展了以大帶小活動,請孩子們去參觀大班的哥哥姐姐們,他們是如何自己照顧自己的,還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們開展了一次有趣的穿衣服比賽。在這些活動中看著孩子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大班孩子,顯然已經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要向哥哥姐姐學習。這時我更是乘熱打鐵,回來便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來鞏固孩子們的自理能力。 3、家園合作,提高家長對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視程度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光靠幼兒園的培養,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對培養孩子的生活、衛生習慣將是紙上談兵,家園合作有如一車雙輪,同向運轉。為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開學初就將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向家長作了介紹。利用家委會進行互動探究式學習,在家園聯系櫥窗里向家長宣傳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及一些好的方法。召開家長座談會,談談孩子們的進步、說說家長們的教育心得等。對孩子出現的自理方面的問題,及時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探討相關的措施,使個別家長認真地認識到孩子雖小,但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倒垃圾;作為家長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切莫代勞。面對幼兒不可避免的失敗,千萬不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以免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建立獎勵機制,及時對幼兒的進步進行獎勵,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⑷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幼兒在以後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展的根本。教師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整合語言、游戲、生活、計算、科學、常識等方面內容,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體性、鼓勵性、游戲性、操作性、家園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點。如果利用游戲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有益於幼兒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班幼兒盡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對於適應快節奏、高強度的未來社會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大家庭中六、七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為這一個孩子服務。由此我們的孩子出現了這樣一系列的「獨生子女現象」: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報、沒有責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們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一個手牽著孩子,另一個手拿著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早上起來孩子在刷牙家長陪在一邊幫孩子拿著漱口杯。諸如此類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為現在的孩子們擔憂:在長者老去的那一天,我們的孩子們該怎麼辦?由此提出:在幼兒園小班階段開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意義。但現在大部分的幼兒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根據小班幼兒喜歡邊說邊玩、愛游戲的特點,再結合二期課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課程和課程整合精神,最終提出「在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師應該在游戲中用什麼方法去培養? 1、用主體性方法去培養 以幼兒發展為本,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並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所創設的游戲情景、提供的游戲材料都是本著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凸現幼兒主體性的為主的。我們所有的游戲都是幼兒自主選擇並操作的,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幼兒的生活、游戲夥伴。如在早上來園的桌面建構中,幼兒自己想到用玩具裡面一個小拱橋作電話,跟老師玩打電話的游戲,在這個時候,老師不再是主體,幼兒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孩子在帶著老師玩。當然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這個「電話」鼓勵幼兒打電話給其他的孩子邀請他們一起玩。這樣同伴間的交往就在游戲中發展起來了。 2、用鼓勵性方法去培養 對小班幼兒來說動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對幼兒自然有種憐愛之心,幫了又幫,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因此我們教師要利用集體氛圍,設下誘餌,利用幼兒感興趣、喜歡的方式給他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試著自理。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一直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是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慮到幼兒喜歡被老師表揚的特點,從培養幼兒洗手興趣出發,每天在小手變干凈的游戲中找出一雙最干凈的小手獎勵一枚小五角星,幼兒洗手的興趣漸漸調動起來了。然後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洗手的全過程按順序分為六步讓幼兒進行練習:打開水龍頭——小手淋淋濕——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沖干凈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乾。對幼兒的每一項要求,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戲情境,在情境中教師要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並作好示範,讓幼兒反復練習和實踐。當然也不要忘記把適當、適時的鼓勵與表揚送給孩子們。 3、用游戲性方法去培養 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游戲語言和多維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練習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據《綱要》精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區角活動、表演和角色游戲:喂動物寶寶吃食,「給小貓洗臉」,「給布娃娃扣紐扣」等,這類游戲是用擬人化手法的構思情節來鞏固自理能力的。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 4、用操作性方法去培養 在一日生活中,無時無刻的體現著這一原則。早上老師熱情地迎接小朋友來我們小一班家,來園自己擺放自帶物品、上午點心結束時自己動手放好牛奶杯、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紙擦乾凈、中午吃飯是自己動手吃完飯和菜……所有的環節和活動在這種「家」的情景中展開,以不同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參與、動手實踐,從而多維立體的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5、用家園合作性方法去培養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針對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老師與家長加強日常聯系,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鼓勵幼兒,並逐步提出新的要求。並及時對家長所尋求的幫助做出回應。在學期中和學期末,我們會通過個別家訪、談話和調查表的形式不間斷地關注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狀況,讓幼兒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游戲、學習、活動,體驗這一過程帶來的樂趣,從而潛移默化的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 6、用整合性方法去培養 在眾多的游戲中,給我啟發最大的是喂動物寶寶。在這個游戲中,我可以從提供的材料中將游戲多維化、立體化。我們提供的動物頭形盒有小貓、小狗、小雞、小老鼠、小熊;小動物嘴巴的形狀我們設計了圓形、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勺子我們提供了長柄小調羹和短炳小湯瓢兒;「食物」包括大小不一的彩色湯圓、三角形魚餅干、半圓形毛毛蟲餅干、方形的骨頭餅干。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將計算、生活、科學常識、語言等整合起來自然有效的糅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幼兒多方面多層次的發展。對於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提供了不同的層次性,不斷的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己動手的能力。 總之,生活自理是幼兒的天性,在生活自理過程中幼兒會得到許多快樂,生活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家庭幼兒園,社會都應該重視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在家庭與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能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創設一個鍛煉的環境,挖掘一個鍛煉的空間,那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
⑸ 幼兒的自主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哪些
幼兒的生活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游戲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情緒情感、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它不僅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兒童的成長與發展。
⑹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游戲
淺談游戲中如何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隨著新《綱要》的深入學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學到如何與人相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我們還可通過游戲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讓幼兒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而理論與實踐也證明,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自主性活動,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活動,幼兒有權決定游戲中的一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有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發交流游戲的情節、內容等;有權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但這並不意味著讓幼兒自由、隨便地玩耍,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不傷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師應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使游戲順利進行。
在目前的游戲中,我們老師往往會以成人的眼光,指導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戲,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戲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總覺得孩子在游戲中,這樣做不符合生活實際,那樣做違反游戲規則。於是把自己所認識的現實情況一味地灌輸給孩子,告訴孩子該怎樣怎樣玩,游戲就成為我們老師導演的一場戲。幼兒的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主創造的權利就此被剝奪了,從而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大受挫傷。 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幼兒游戲的主題,玩具的選擇及游戲的進行都應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我們老師只需為幼兒自主的順利進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備和幫助,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在幼兒的游戲中,老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解讀者、支持者,實際指導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進行有效的觀察
要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指導,就必須以有計劃的觀察作為指導游戲的前提,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兒的游戲,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 幼兒游戲時,老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幼兒喜歡的游戲主題、玩具材料、幼兒在游戲中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游戲中遇到了什麼樣困難,紙上烤肉爐,解決了沒有,如何解決的,幼兒通常和誰一起玩等,針對不同的游戲運用不同的觀察方法。 觀察後老師應對游戲情況加以分析:為孩子提供游戲時間和空間是否合適,材料投放怎樣,兒童興趣是什麼,認識經社會性有沒有變化,還存在什麼問題等。
我們只有在有效的觀察分析後才能決定該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參與幼兒游戲,哪些幼兒需要幫助,需要什麼幫助等。也只有在分析總結後才能及時調整游戲的目標。
二、進行適宜的指導
對幼兒游戲的指導要適宜,要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有效促進自身富有個性的發展。
1、參與游戲,進行間接指導
我們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幼兒往往能玩得更有興致。在游戲中,老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應以平等的身份當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老師的童心會使幼兒備親切、自然,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於我們及時施加影響,協調游戲者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游戲「逛商店」中,,幼兒扮演營業員,那老師以一個顧客身份參與其中向營業員打聽各種衣服與自己是否相稱,並試衣請營業員參考等等,有效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提高游戲水平。當然,我們老師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參與的目的,要把握好時機與分寸,以不幹預幼兒游戲為前提,以幼兒游戲的快樂為根本。比如,在剛才的活動中,又來顧客了,老師要及時撤退,讓幼兒繼續游戲,可以說:「又來顧客了,你先招呼他們吧!」營業員感到為難,這時老師說:「沒關系,你這會兒生意忙,我們是老熟人了,等會兒我再來。」老師如此積極參與和有效指導,不但孩子學會如何招呼顧客,刨羊肉片機,又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
2、直接給幼兒以建議和幫助
游戲的內容大多和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有關。在游戲時,幼兒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老師應細心地觀察,及時給予幫助,促使游戲順利進行,滿足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游戲「鮮花店」中,一些孩子對於鮮花的製作與包紮成束感到困難,式樣比較單一。這時老師可以直接給予幫助,指導他們怎樣使花束讓顧客滿意;有時也可以直接教給孩子新的製作方法,激發孩子繼續游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創造性游戲 創造性是主體性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表現。游戲前盡管我們為孩子們准備了許多游戲材料,但實際游戲時,還是會發生材料不足的現象。常常有孩子來問我:「老師,沒有XX怎麼辦?」我就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或者為他們提供某些半成品,或引導他們可以用什麼替代。孩子們利用這些半成品可以創造性地玩他們自己的游戲,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在游戲「娃娃超市」時,孩子們邊走邊逛,從超市中買了許多的物品,並結伴同行。逛了一會兒後,竟然用買來的物品自主辦成了一個家庭,而且在家裡極其興致地忙碌著,還熱情地邀請朋友到他們家中做客。這是孩子們自主玩出的新游戲,我們一直注意觀察,沒有干涉孩子們的游戲,不久老師也被邀去做客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得到充分地發揮。
總之,有老師指導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我們在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嘗試的前提下,給幼兒以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使游戲得以繼續延伸,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勝任感,充分體現游戲的自主性。
⑺ 如何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養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要素有: ①具有趣味性和規則性的外部活動環境; ②幼兒具有活動的動機; ③成人向幼兒講解目標、規則,評價幼兒並用獎勵、表揚等誘因激發幼兒的言語指導; ④幼兒對自我控制的目標、規則的理解; ⑤幼兒按規則扮演角色的自主性; ⑥幼兒校正、調節自己心理品質的主動性等。這些要素的不斷發展就能促進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良性發展。   下面介紹一些具體方法:   1.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家長和教師可以從幼兒平時的生活習慣人手。比如,要求幼兒准時睡覺、起床,自己吃飯、穿衣、洗臉等。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應注重於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和增強社會責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幼兒在集體中遵守規則和紀律,使自己的行為和願望服從集體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尊重他人,不能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等等。   2.耐心地進行品德教育   家長和教師要提高孩子的品德認識,告訴幼兒做每件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盡量克服困難,堅持到底。比如,讓孩子知道唱歌唱得不好沒關系,跳舞跳得不好也沒關系,重要的是要自己唱完跳完,做到有始有終。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有耐心,認真地和他們講道理。簡單地訓斥與體罰是不會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經很晚了,幼兒坐在電視機前不肯離去,倘若家長硬拖他去睡覺,一定會引起幼兒的對立情緒。這時不妨對幼兒說:「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來,到幼兒園要遲到,影響老師和小朋友們,還會使爸爸媽媽上班遲到。」幼兒明白了道理,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3.給予幼兒愛撫和關懷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兒,會表現得任性、易激怒、愛發脾氣、令人厭惡,很難得到父母的撫摸、疼愛、擁抱。而這種關懷正是幼兒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與幼兒親昵、給予其關懷,充分滿足幼兒的這種心理需求。這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有利於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一開始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他們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在一旁有耐心地給予指導和鼓勵,孩子的被子疊不好就教他一遍遍地疊,要不怕煩,有耐心,直到他疊好給予表揚。   4.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幼兒善於模仿,易受感化。家長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及現實生活中英雄模範人物的形象,用他們那種嚴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撓克服困難的動人事跡去感染幼兒,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進而付諸行動。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和教師也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切勿說一套做一套,在孩子面前喪失了信服力。   5.通過游戲練習,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幼兒階段的主要活動就是以游戲為主,如果讓幼兒在一些單調的活動中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困難而效果又是適得其反的。不同的游戲對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訓練方面也不同。如操作性游戲,像串珠、穿板等,訓練幼兒小肌肉,I控制小肌肉活動為主;娛樂性游戲,突出的是情緒體驗,有情節、角色、音樂伴奏等,使幼兒在遵守規則中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體驗;運動性游戲,是以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為主,讓幼兒在走、跑、跳等基本動作中,按照一定的情節及競賽要求來進行,培養幼兒運動控制的靈活性等;而智力游戲,如自編的棋類、智力競賽等,主要可以訓練幼兒對規則的遵守及抵抗誘惑、抗干擾的能力。   在情節生動的游戲活動中,如果讓幼兒擔任一定的角色,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感和自信心,鼓勵克服剛難,那麼他們控制自我的能力自然就會大大增強。如「當哨兵」,在黑暗中充當一個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許哭,站著不許隨便動,再膽小或調皮的幼兒也可以做到。像「紅燈、綠燈」和「不許動」這樣的游戲都能夠幫助孩子控制自己急躁不安的情緒。   6.通過「延遲滿足」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   「延遲滿足」就是當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家長不是即時滿足他,而是間隔時間或有條件地滿足,這可以培養幼兒抵抗誘惑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范圍可以是日常玩樂性或享樂性的需求。   具體做法是讓幼兒學會「等待」,有條件地滿足等。如,幼兒要求去外面玩,卻又不好好吃飯,這時候就可以告訴他,如果他能在15分鍾里乖乖地把飯吃完,就陪他去。這時候幼兒是會乖乖地把飯吃完的。幼兒園里也可以設計出許多與此相關的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可以玩「小鳥找食」的游戲,教師事先在畫好的圓圈中放人許多新鮮、好玩的玩具,像電動火車、機器人等,然後讓幼兒戴上小鳥的頭飾扮演小鳥,教師扮演鳥媽媽,在圈中找事先放好的食物,觀察幼兒在規定時間里誰撿的食物多,幼兒則要抗拒這些玩具的引誘。在開始的時間里,有的幼兒常常會一會兒撿一會兒就蹲在地上玩玩具。在游戲結束時,小朋友與教師共同討論,表揚專心做事的小朋友,並給予獎勵。
⑻ 關於培養幼兒合作能力拓展的游戲有哪些
一、以民間歌謠為素材,寓教於樂,盟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對各類兒歌充滿著學習興趣,兒歌的朗朗上口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民間游戲中的兒歌、童謠是一把開啟幼兒說話的「金鑰匙」。我們利用民間游戲作為教育內容,寓兒歌於民間游戲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1、從興趣出發,寓教於樂,在合作中初步開展民間游戲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在民間游戲開展過程中,首先,我們選擇趣味性強,有節奏性,朗朗上口,幼兒易學好玩的民間游戲歌謠,並利用一日活動各環節開展含兒童歌謠為趣味內容的民間游戲,不斷增強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興趣。我們就利用民間游戲的隨意性和多樣性進行調整,請動作快的孩子自由組織起來玩些「金鎖銀鎖」、「抓沙包」或手指游戲之類較安靜的游戲,或請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游戲,這樣,在吟吟、念念中照顧到了每個孩子的能力,滿足了孩子好動的特點,而且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進行發展。 2、在民間游戲中培養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 民間游戲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逐漸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由於民間游戲的易學和趣味性給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增強自信,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她平時既不與人交往,也不願以任何方式來表現自己,就算是我們問她的話都是勉強回答,可是在經過幾次「金鎖銀鎖」、「擊鼓傳花」等游戲後,開始幾次還不願意,可我沒有勉強她,經多次游戲的氣氛讓其感受了游戲的快樂,終於在一次「擊鼓傳花」游戲中出乎意料地,她唱起孩子們愛唱的《小燕子》,雖然她唱得並不完整,可她終於願意表現自己了,於是特別表揚了她,看著她開心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從這以後我發現她的自信心明顯增強,而且也更願意主動和老師親近、與小朋友交往了,性格明顯活潑了許多。 二、開展民間游戲,培養合作精神,體驗交往情趣 1、 學會角色分配 由於幼兒個性有差異,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任性、霸道等行為。例如:在玩民間游戲時,有的孩子輪不到這個角色就會不高興,也有的孩子不肯與別人交換角色。而幫助幼兒協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戲的前提。我在組織幼兒玩民間游戲時,就請幼兒輪流擔任角色,培養幼兒輪流扮演角色的意識;其次,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互相商量:「這一次你來做小狗,我來做小雞好嗎?」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分配。但也有個別任性的孩子明顯不受大家的歡迎。例如:有些孩子總喜歡挑自認為本領大的那些角色,而不願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這類孩子會嘗到小朋友都不理會她的滋味,老師只要適時說一句:「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應該和小朋友好好商量。」孩子為了玩游戲肯定會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起來。 2、 遵守規則 規則在合作中具有關鍵的意義,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據。只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齊心協力地完成一種活動。所以,合作要受到規則的約束。 在平時的游戲中,發現有的孩子不理解規則,有的知道游戲規則確喜歡耍小聰明,不遵守規則。於是,其他幼兒會接二連三地向老師告狀,游戲也因此無奈地停下來。 我們利用民間游戲的趣味性,將游戲中的一些規則,講解得生動形象,使孩子易於理解。例如:民間游戲《爆米花》的規則應該是:扮米粒的幼兒當聽到最後一個字:「抓」時,才能往圈外跑。我說:「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來吃了,這時你才可以往外逃。」絕大多數孩子理解了這一規則,並能遵守規則,但也有的幼兒,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規則,還沒聽到「抓」就逃出去了。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及時幫助他理解活動的共同目標——玩得愉快,使他體會到由於自己不遵守規則,大家玩得都不高興。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逐步養成了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⑼ 哪些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以民間歌謠為素材,寓教於樂,盟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對各類兒歌充滿著學習興趣,兒歌的朗朗上口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民間游戲中的兒歌、童謠是一把開啟幼兒說話的「金鑰匙」。我們利用民間游戲作為教育內容,寓兒歌於民間游戲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1、從興趣出發,寓教於樂,在合作中初步開展民間游戲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在民間游戲開展過程中,首先,我們選擇趣味性強,有節奏性,朗朗上口,幼兒易學好玩的民間游戲歌謠,並利用一日活動各環節開展含兒童歌謠為趣味內容的民間游戲,不斷增強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興趣。我們就利用民間游戲的隨意性和多樣性進行調整,請動作快的孩子自由組織起來玩些「金鎖銀鎖」、「抓沙包」或手指游戲之類較安靜的游戲,或請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游戲,這樣,在吟吟、念念中照顧到了每個孩子的能力,滿足了孩子好動的特點,而且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進行發展。
2、在民間游戲中培養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
民間游戲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逐漸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由於民間游戲的易學和趣味性給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增強自信,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她平時既不與人交往,也不願以任何方式來表現自己,就算是我們問她的話都是勉強回答,可是在經過幾次「金鎖銀鎖」、「擊鼓傳花」等游戲後,開始幾次還不願意,可我沒有勉強她,經多次游戲的氣氛讓其感受了游戲的快樂,終於在一次「擊鼓傳花」游戲中出乎意料地,她唱起孩子們愛唱的《小燕子》,雖然她唱得並不完整,可她終於願意表現自己了,於是特別表揚了她,看著她開心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從這以後我發現她的自信心明顯增強,而且也更願意主動和老師親近、與小朋友交往了,性格明顯活潑了許多。
二、開展民間游戲,培養合作精神,體驗交往情趣
1、 學會角色分配
由於幼兒個性有差異,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任性、霸道等行為。例如:在玩民間游戲時,有的孩子輪不到這個角色就會不高興,也有的孩子不肯與別人交換角色。而幫助幼兒協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戲的前提。我在組織幼兒玩民間游戲時,就請幼兒輪流擔任角色,培養幼兒輪流扮演角色的意識;其次,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互相商量:「這一次你來做小狗,我來做小雞好嗎?」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分配。但也有個別任性的孩子明顯不受大家的歡迎。例如:有些孩子總喜歡挑自認為本領大的那些角色,而不願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這類孩子會嘗到小朋友都不理會她的滋味,老師只要適時說一句:「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應該和小朋友好好商量。」孩子為了玩游戲肯定會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起來。
2、 遵守規則
規則在合作中具有關鍵的意義,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據。只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齊心協力地完成一種活動。所以,合作要受到規則的約束。
在平時的游戲中,發現有的孩子不理解規則,有的知道游戲規則確喜歡耍小聰明,不遵守規則。於是,其他幼兒會接二連三地向老師告狀,游戲也因此無奈地停下來。
我們利用民間游戲的趣味性,將游戲中的一些規則,講解得生動形象,使孩子易於理解。例如:民間游戲《爆米花》的規則應該是:扮米粒的幼兒當聽到最後一個字:「抓」時,才能往圈外跑。我說:「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來吃了,這時你才可以往外逃。」絕大多數孩子理解了這一規則,並能遵守規則,但也有的幼兒,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規則,還沒聽到「抓」就逃出去了。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及時幫助他理解活動的共同目標——玩得愉快,使他體會到由於自己不遵守規則,大家玩得都不高興。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逐步養成了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⑽ 如何在自選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
在自選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的技巧:
一、組織合理的游戲情景,提高自主安排活動的能力幼兒園的活動室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特定的教育環境。我們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相信教師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與計劃者。只有為幼兒創造自選游戲條件,組織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但由於老的游戲規則在小朋友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還給孩子時,他們卻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從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角度設置各個活動區,考慮材料與活動的搭配。如不僅設益智區、美工區以發展操作能力,還設置玩具區(與娃娃家相結合),以促進社會性發展,積木區則有助於書、形結構能力的增強及社交能力的發展,還有語言區、自然區等。活動區的創設要考慮幼兒實際經驗與興趣,依據其年齡與身心發展水平提供環境材料,並有計劃地投放或變換適宜材料。同時注意環境創設、自選游戲的開展與其它環節和活動的相互配合聯系,共同實現教育目標。
例如,通過合理組織積木區游戲情景,幼兒開始學著安排自己的活動,從不成功到成功,從獨自一人到合作游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盡情地玩耍,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歡樂和喜悅,他們學會了安排自己的活動。隨著活動內容的變化,游戲主題也不斷更新。有一次,居至誠用智高樂積木搭了一輛自行車,完成後很得意地拿著自行車在桌邊轉來轉去。突然,發現語言區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過橋》的詩歌,於是他停下來,走到他們面前說:"這輛自行車送給小熊吧!省得它害怕,它在電視里(上海野生動物園里有過小熊的表演)不是會騎單車表演嗎?讓它騎過去不就行了嗎?"就這樣,一首新的詩歌表演開始了。從他微笑的臉上看出,他正分享著他們的喜悅。這位小朋友由設計師變成駕駛員,又由駕駛員變成了觀眾,角色轉換地那麼自然,沒有
二、投放豐富材料,發展自主運用的能力游戲中,材料是重要組成部分。平常,我總將游戲材料以區為單位僅僅有條地分類放置一起,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往往只是考慮局部利益,忽視材料之間的聯系,因而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效益。如有一次,幼兒出現了"搖獎"的游戲主題,他們將飲料瓶當作搖獎器,准備用乒乓球代替獎球,可是由於作為體育器具的乒乓球放置在另一個地方,這一主題便一閃而過,是孩子失去了很好的想像、創造的機會。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發展幼兒自主運用的能力呢?通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條經驗:
1、新舊材料之間應保持一定比例(盡量少提供過於現成的材料)根據兩個同年齡班的游戲中投放不同比例的新舊材料,幼兒的表現結果如下表:
通過表可以看出,如果新舊材料數量相等,幼兒互相交換材料的現象較多,但創造性行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舊材料多一倍,幼兒就會忽視舊材料。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擺弄、操作上;當新舊材料比例在1:2或1:3時,材料的使用效益率最大,幼兒容易創造性地使用新舊材料。如在"醫院"主題中教師投入放大鏡、小推車以後,新的主題"食品檢驗所"和"流動采血車"產生了,幼兒還在游戲中賦予舊材料新的意義:放大鏡不僅用來看"病人"的五官,還可以用來檢查食物的新鮮程度。醫療小器械不僅為"病人"治病,還可以為"采血獻愛心"活動服務。幼兒的游戲水平明顯提高;如果新舊材料比例在1:10 以上,幼兒容易產生爭搶或忽視新材料的極端現象,從而不利於游戲情節的發展。但如果我們只投不取,不及時拿走舊材料,也會導致新材料比例失調,動態變化不明顯,從而難以引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操作動機。
2、開放性、可轉化的材料想像、創造是幼兒游戲的特徵。在保證安全衛生的前提下,任何材料的使用沒有過多的約束,這樣可以發展一物多物、以物代物、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角色區的小朋友把操作區的珠子當"湯圓",把科學區的七巧板塊又當成了做點心的"刀",泥工板當成了"扇子",膠粒積木當成了"梅花樁",圖書當成了"屏風"。有人說,這樣的東西不會讓丟失或毀壞嗎?自選游戲就是要求幼兒在玩結束後,把物品歸放原處。
3、建立班級"材料庫"。我在活動室內廁(我們班分前後兩個活動室)開辟了"材料庫",將游戲材料按用途、性質等歸類,集中放置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要的幼兒取用。這樣不僅能使幼兒了解材料的相互聯系,更好地用於游戲,還能幫助幼兒學習歸類,並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三、注重遊戲指導,增強交往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自選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活動的機會,提供了豐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樣化的活動類型。幼兒在活動中與外界客觀環境與多種材料、教師及夥伴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使發展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但隨之而來的矛盾也越來越多。平常幼兒遇到問題總是找老師,以求得到圓滿解決,他們意識不到"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具體體現出來了。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游戲的情節、內容要是幼兒自己經驗的再現;游戲中出現矛盾、糾紛要以幼兒的方式來解決;游戲中的環境布置也是幼兒自己的事情;游戲中的規則是根據幼兒的游戲需要確定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這樣幼兒才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一)、提示指導,即教師通過提示性的語言對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在一次中班的語言閱讀區活動中,一個性格內向的王倩在低著頭專心地識字,可是玩了很長時間,也沒人理會她說的對還是錯。同閱讀區的小朋友在一旁歡快地交談、議論時,她也只是看一看,笑一笑,而不參與議論。看到這種情形,我便向小朋友提出:"你們當中有個小朋友非常喜歡識字,她的腦子里裝了好多字,要是現在她願意給大家講述、表演一下,該有多好啊!"我的目光停留在王倩的身上,孩子們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在一旁選圖講述的孫悍夫小朋友說:"王倩,我們先到你那兒去,看你表演,呆會兒你再到我們這兒來看我們表演好嗎?"在老師鼓勵地微笑中,從同伴信任的請求中得到了勇氣。之後,他們互相合作,玩得非常開心。
(二)、設物指導,即教師通過讓幼兒擺弄實物的方式進行指導。一次,我在建構區開展了高樓創意活動,我看選擇此區的有三位小朋友,就有意識地為幼兒准備了兩套插塑物,孩子們發現這一情況後,很自然地分了工。孫偉一人一組,戴馥音跟時露一組。開始拼插了,只見倆人一組的成員小聲一嘀咕後,不一會兒,一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一人一組的孫偉高樓還沒蓋起。這一活動,讓幼兒明白了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初步體驗到了合作帶來得成功。最後,我讓兩組的幼兒動腦筋想想,樓房、樹放在一起是個什麼樣的環境,孩子們說了很多地方。突然,另一組的楊帆拿著拼插的小鴨和馬走過來說:"張老師,我拼得怎麼樣?"我靈機一動,把楊帆拉過來和他們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布局,自己商量,自己添加森林裡的物品。最終組合的森林雖然很簡單,但這是孩子們自己經過協商、和作的力量。在充分的活動中,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幼兒的經驗得到了豐富,激發了對外界各種事物的興趣慾望,使幼兒認識了自身的力量,培養了自信,增長了能力才幹,同時創造的潛力也不斷得到發展。
(三)、情緒指導,即通過情緒感染的途徑進行指導。在游戲中,教師與幼兒要真正的交流與溝通,而不是老師說,孩子聽;老師指揮,孩子行動。老師應恢復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把自己投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去,情緒感染是教師參與的一種主要形式。如角色區,我有時當媽媽,有時放下架子去扮演孩子;表演區,我和孩子一起承擔角色,共同享受表演帶來的感受;美工區我可以和幼兒確定主題,分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分享,體驗合作的快樂。教師通過自身的情緒狀態吸引幼兒,影響了幼兒,使幼兒產生了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本領,游戲活動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重視評價過程,發揮主體取向的評價《綱要》中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自主游戲中教師更要注意創造機會,經常組織游戲後的討論和評價,培養幼兒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忽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注意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必擔心失敗和批評,可以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如果單一、權威性的小結只會讓幼兒感到玩時守紀律、有創新是為了取悅老師,獲得表揚。要走出這一尷尬境地,就必須採取主體取向的評價。
主體取向評價認為,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但這種價值是多元的,在評價過程中,無論是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它反對量的評價方法,主張質的評價。評價時,我讓幼兒參與評價,引導幼兒就玩了什麼、怎樣玩、心情怎樣、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現了什麼問題、怎樣解決或打算怎樣解決等方面想一想、說一說,在請幼兒思考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讓幼兒參與評價可以促進他們學習獨立地對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斷,更多地了解別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樣等等,並引發幼兒在以後的活動中主動模仿、創新。
自選游戲促進了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幼兒變得有自律精神,自理能力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幼兒創造潛力也在游戲中得到激發。我認為,自選游戲的確能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