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孩子的健康護理是都很關注的,很多的家長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的,有的孩子也是會喜歡運動的,這也是都知道的,下面介紹下幼兒運動前後的八大注意事項。
活動前
1、家長首先要檢查活動的場地、設施與幼兒的著裝。
應先排除活動場地上的異物和積水等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動設施是否定期檢修,避免發生意外。運動服裝要輕便、舒適,避免過多、過厚的衣服限制幼兒活動。幼兒也不宜穿過硬、過厚的皮鞋,以免扭傷、摔傷。
2、掌握好適宜的活動時間。
如:上午10時和下午3時為幼兒戶外活動的最佳時間。研究表明,上午10時和下午3時是全天中空氣較清潔的時間。上午9時後,地面受陽光照射,溫度升高,空氣對流迅速,積聚在人呼吸帶的空氣污染物稀釋、擴散。午後3時,氣溫較高,風速快也有利於空氣凈化。所以這兩個時間段為幼兒最佳活動時間。
3、選擇適合的天氣。
霧天不宜讓幼兒外出活動,因為霧天空氣濕度大,霧中不僅帶有煤煙、粉塵、病菌等有害物質,而且霧可以阻止廢氣向空中擴散。霧天濕度大,相對缺氧,幼兒會感到胸悶、心慌、氣促、無力。霧天視物不清,也易造成幼兒碰傷、跌傷。而烈日當空時,幼兒在戶外活動容易中暑;飯前、飯後半小時內活動則易吸入冷空氣,產生胃痙攣,對幼兒身心造成不利影響。
活動中
1、家長要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狀況。
一般可採用觀察法和脈搏法測定。活動量適宜時,幼兒面色紅潤,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動作不失常態,情緒愉快,注意力集中。幼兒在游戲中的平均心率能保持在130-140次/分之間。反之,幼兒活動後則臉色蒼白,汗量很多,幼兒出現一副很疲勞的樣子,表明活動量過大,應適當減少。
2、應注意幼兒活動中運動量的比例安排。
根據幼兒人體生理機能活動上升—穩定—下降的一般規律,家長要掌握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活動結束前又逐步減少這一原則,以便在活動結束後的較短時間內,很快恢復正常。
3、加強幼兒活動時的護理,家長要做到既保護好孩子,又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鍛煉。
如在活動時可根據活動項目給予指導,告訴幼兒注意事項,同時也要及時給幼兒穿衣、擦汗。對於出汗量大的幼兒和體弱兒,活動時可給他們背後墊一塊干毛巾,以便於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動後著涼。
活動後
1、活動後不可讓孩子馬上飲水或吃冷飲。
因為幼兒在活動後,全身各部分臟器血液流量大大增加,飲用大量水分會給心臟增加很大的負擔,長此下去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千萬不可在活動後食用冷飲,如:喝冰凍汽水等。
因為幼兒活動後新陳代謝旺盛,各種臟器的毛細血管均處於擴張狀態,血液循環較快,若此時馬上食用大量的冷飲,會刺激各處的毛細血管,尤其是胃腸道的毛細血管立刻收縮,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和消化液的分泌,時間一長必定會引起胃腸道的功能紊亂,出現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活動後不可馬上讓孩子洗冷、熱水澡。
若幼兒在渾身是汗時馬上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皮膚神經感受器,使皮膚毛孔突然關閉,全身毛細血管包括腎臟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在臨床上會產生畏寒、發熱、渴、尿少等症狀;若毛細血管強烈收縮,更會引起血壓升高,出現頭暈、頭痛、頭脹、眼花、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若幼兒活動後即去洗熱水澡,會刺激皮膚、肌肉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的血液過多地分布到皮膚、肌肉中去,勢必造成心臟、肝臟、腦等人體的重要器官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出現頭昏、胸悶、眼花,甚至暈厥現象。若不引起重視,幼兒經常性地運動後馬上洗熱水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長期的、慢性的、難治的頭昏、頭痛等病症。
上述就是對幼兒運動前後的八大注意事項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對於孩子的健康護理是一定不能忽視的,家長是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護理,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
❷ 幼兒園常態班是什麼意思
就是正常一些的班級其實說白了 就是普通班 可能沒有一些特殊的待遇 教育方法比較普通
❸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論文
游戲的話對幼兒來說可以適當的玩一下。但是不要帶著他玩手機上的游戲。可以適當的帶他去操場玩一下運動游戲啊或者什麼的,對他的嗯成長啊,生活啊這些很有幫助。會讓他變得很開心。
❹ 啤酒游戲的常態
1、銷售、庫存、進貨
2、訂貨時間約為4周
3、每次訂貨4箱啤酒 首先,先假設你扮演的是零售商這個角色。你是個安分守己的零售商,店裡賣了許多貨品,啤酒是其中一項頗有利潤的營業項目。平均來說,每一個禮拜,上游批發商的送貨員都會過來送貨一次,順便接收一次訂單。你這個禮拜下的訂單,通常要隔 4 個禮拜才會送來。
「情人啤酒」是其中一個銷量頗固定的品牌。雖然這品牌的廠商似乎沒做什麼促銷動作,但相當規律的,每周總會固定賣掉約 4 箱的情人啤酒。顧客多半是 20 來歲的年輕人。
為了確保隨時都有足夠的情人啤酒可賣,你嘗試把庫存量保持在 12 箱。所以,每周訂貨時,你已把「訂 4 箱情人啤酒」視為反射動作。
為了方便起見,我把進貨、訂貨、售出、原本庫存量、結余庫存量這五項數字,用圖形來表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啤酒游戲的進行,零售商如何應對客戶的購買行為、上游的進貨行為。
零售商 1-6周
第一周:風平浪靜。第一周,一如往常,賣出 4 箱、進貨 4 箱、結余 12 箱。所以你也一如往常,向批發商訂貨 4 箱。
第二周:多賣了 4 箱。第二周比較奇怪,情人啤酒突然多賣了 4 箱,變成 8 箱。因此,店裡庫存就只剩下 8 箱。雖然你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多賣了 4 箱,也許只是有人舉辦宴會、多買了一些啤酒吧!為了讓庫存量恢復到 12 箱,你這個禮拜向批發商多訂了 4 箱,也就是訂了 8 箱。
第三周:還是一樣。這一周跟上一周一樣,還是賣出了 8 箱。批發商的送貨員來了,送來的情人啤酒數量,正是 4周前向他所訂的 4 箱。情人啤酒的庫存量只剩 4 箱了。如果下個禮拜銷售量還是這樣的話,下個禮拜結束時,就要零庫存了!為了趕快補足庫存,你本來打算只訂 8 箱;但是,怕銷售量會再上升,為了安全起見,你多訂了一點,訂了 12 箱。
第四周:原來如此
這一周,還是跟上一周一樣,賣了 8 箱情人啤酒。有一天,你抽空問了一下買情人啤酒的客人,才知道:原來在第二周時,有個合唱團的新專輯的主打歌里,結尾是一句「我喝下最後一口情人啤酒,投向太陽」的歌詞。可能因為這樣,所以銷售量就變多了。「奇怪,如果這是啤酒製造商或批發商的促銷手段,為什麼他們沒先通知我一聲呢?」這一周進貨量為 5 箱,嗯,批發商也開始反應我增加的訂單了。你預期銷售量可能還會上升,而且庫存也只剩下 1 箱了。所以,這一次一口氣訂了 16 箱。
第五周:庫存沒了......本周,還是賣了 8 箱。進貨 7 箱,表示上游批發商真的開始響應了。不過,庫存變 0 了。望著空空的貨架,你決定跟上周一樣,訂 16 箱, 以免落得「流行啤酒沒貨」的窘狀,影響商譽。
第六周:開始欠貨。真慘!本周只到了 6 箱情人啤酒而已。還是有 8 箱啤酒的顧客需求量,但庫存已然耗盡。你只好跟兩位預約的老顧客說:下次一有貨,一定先通知你們......望著空空的貨架,想著:要是還有貨,不知道可以多賺多少筆呀......真可惜......好像在方圓百里里頭,只有你這一家才有賣情人啤酒。而且,照顧客預約的情況看來,搶手程度好像還會增加;以前可從來沒有人會預約的......。本來想再多訂一點,但,一想到前幾周多下的訂單,可能就快送過來了。於是,你抑制住沖動,還是維持原狀:訂了 16 箱。希望本周欠 2 箱的慘狀能趕快解決掉。
零售商 7-9周
第七周:依舊。這一周,還是只進貨五箱。五箱情人啤酒,剛把其中兩箱賣給上周預約的顧客,不到兩天,剩下的又賣完了。更慘的是,有五位顧客留下他們的連絡資料,希望你一有貨就通知他們。結果,本周欠了 5 箱貨。你另外訂了 16 箱,並禱告說下周會真正開始大量到貨。
第八周:火大。還是只進貨 5 箱。火大了!「該不會是製造商的生產線還沒趕上增加的需求量吧!真是的!反應這么慢!本周,你訂了 24 箱,以免欠貨量越來越大,生意不用做下去了。
第九周?先別急,讓我們換個角色,看看批發商的情況。 批發商 1-8周
安分守己的批發商。你是個安分守己的批發商。你代理了許多品牌的啤酒,情人啤酒也是其中之一。比較特別的是:你是本地的情人啤酒獨家代理商。你本周向製造商下的訂單,通常約 4 周會送過來。因為情人啤酒銷售量一向很穩定,每周銷給零售商的總數量都差不多是 4 卡車的量,所以,你固定每周向製造商訂 4 卡車的情人啤酒,維持 12 卡車的庫存。
第一~二周:一如往常。第一周,風平浪靜,所以,你還是向製造商訂 4 卡車啤酒。
第二周,有一兩個零售商多訂了一點情人啤酒,不過,總的來算,總訂單數量還是一樣。所以,你還是向製造商訂 4 卡車啤酒。
第三周:小波動。好像多一點的零售商多下一點訂單了,所以,你多銷出 2 卡車的情人啤酒,庫存也減少了 2 卡車的量。為了恢復原先所維持的庫存量,你向製造商多訂了 2 卡車,也就是訂了 6 卡車的情人啤酒。
第四~六周:持續暢銷。第四到第六周,情人啤酒的銷售量似乎越來越好,使零售商給的訂單越來越多。但是,上游製造商給的貨還沒增加,沒辦法同時滿足所有零售商的需求,所以,只能一邊給他們比平常多一點點的情人啤酒,一邊向製造商下多一點的訂單。等到製造商送過來多一點的數量,才能把零售商給的訂單消化光吧。
第六周某一天,你偶然聽到一首流行歌曲有「情人啤酒」的字眼,恍然大悟!可能這種暢銷趨勢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第六周結束,庫存量變負的了,總共積欠了 8 卡車的數量。真慘!趕緊向製造商下 20 卡車的訂單!
第八周:越來越慘。零售商的訂單持續增加,製造商的進貨卻還沒反應過來。對零售商積欠的數量也一直增加,到 -40 了。你開始著急了。打電話和製造商聯絡,赫然發現他們居然兩個禮拜前(也就是第六周)才增加生產量!「我的天!他們真是反應遲鈍!我要怎麼跟下游零售商交代呢?只好先比照上個禮拜的數量給他們了......」從零售商傳過來的訂單越來越多看起來,情人啤酒的銷售成績似乎真的一直成長,一咬牙,把向製造商下的訂單提高到 30,但願能趕快把積欠訂單消化掉。
批發商 9-17周
第九~十三周。訂單持續增加、存貨持續赤字、進貨緩慢增加。 總之:持續惡化!可憐的你,開始增加流連在附設酒吧的時間了,因為你開始害怕接聽零售商打來的抱怨催貨電話了。顯然的,情人啤酒製造商也跟你有一樣的逃避想法,因為你也開始找不到他們的負責人員。
第十四~十五周,進貨終於大量增加了,積欠數字也終於可以開始減少了。這時,零售商送來的訂單也減少了,你想,可能是這兩周送給他們的貨,讓他們可以少訂一點了吧!
第十六周,到第十六周,你幾乎已收到前幾周所下的訂單的數量:55 卡車量。望著成堆的啤酒箱,你想,這些東東很快就可以賣出去了,終於可以痛痛快快的大賺一筆。可是,零售商送過來的訂單,怎麼一個個都變成 0 了呢?怎麼搞的?前幾周,他們不都一直嚷嚷著要多一點啤酒嗎?怎麼我一有足夠的貨,他們卻都不要了? 一股寒意湧上心頭,你趕緊取消向製造商發出的訂單。
第十七周,製造商送來 60 卡車的情人啤酒,但零售商仍然沒再下訂單。上周的 55 卡車量,加上這禮拜的 60 卡車量,真糟糕!堆積如山了!可惡!那首情人啤酒歌不是還正流行嗎?怎麼這些零售店都不再要求進貨了?再不過來訂貨,你要把那些該死的零售商打入第十八層地獄!......之後,零售商還是沒再下訂單。該死的製造商,卻仍然一直送來 60 卡車的情人啤酒。可惡的製造商!幹嘛還一直送貨進來?
製造商 6周後 你剛被這家啤酒製造商雇來做為配銷及行銷主管。 情人啤酒是其中一項產品,從製造到出貨,約要花上 2 周的時間。它的品質不錯,但行銷不太出色,公司希望你能加強行銷。
第六周:訂單急遽上升。不知怎麼的,就任才 6 個禮拜,情人啤酒的訂單突然急遽上升。運氣真好!怎料到一首帶有「情人啤酒」字眼的流行歌曲,剛好在你上任時就冒出來,更想不到的是,它還會讓訂單猛然變得那麼多!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呀!呵呵。因為從製造到完成共需約 2 周的時間,所以你趕快增加生產線。
第七~十六周:成為英雄。訂單持續增加,但生產線才剛擴大一點,庫存量又有限,很快的,就耗光了。於是,你又擴大生產線,希望能趕快消化訂單。 此時,你已成為公司里的英雄。廠長也開始給員工獎勵,以鼓勵他們加班,並考慮招募新的幫手。 訂單不斷增加,你已開始盤算自己的年終獎金會增加多少。不過,產量仍然趕不及訂購量。直到第十六周,才真正趕上未交的積欠數量。
第十七周,生產量趕上了,但,怎麼批發商送來的訂單變少了?
第十八周,奇怪,他們怎麼都不訂了?有些訂單還可以看出打個大叉叉的刪除痕跡......
第十九周,訂單還是 0,可是,生產好像開始過剩了...... 你戰戰兢兢的向主管提出解釋:也許是斷續(discontinuity)現象吧、 「可能是消費者需求暴起暴落......」。但幾個禮拜過去了,情況依舊,面對堆積如山的過剩生產量,你嘆口氣,准備遞上辭呈......。
❺ 在游戲中耍賴的行為反應了幼兒的什麼特點
為人父母者,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而感到驕傲、寬心。但是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為什麽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不聽話,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軟硬的手段兼施,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其實父母只要以同理心來了解寶寶,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甚至以身作則,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
孩子,你為什麼要耍賴?
當寶寶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
一、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做為引人關注的手段
當寶寶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時,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2如何對付愛耍賴的寶寶回頂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三、曾因耍賴嘗到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對付耍賴寶寶該怎麼辦?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寶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
處理孩子耍賴的當下反應
當孩子耍賴時,千萬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自然就會停止,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3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回頂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日常規矩的建立
寶寶會耍賴,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時父母就應建立生活的規矩,通常就是對於玩具、零食的規范,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而訂定的規矩要明確,也不要隨意更改,以免讓寶寶產生觀念的混淆。另外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方能讓立下的規定更加具有說服力。
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訂定了規矩之後,要讓孩子認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實上給予明顯的區隔,當孩子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自然能強化規矩的正面意義;孩子犯錯時固然也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寶寶的好行為上,他會更樂於表現喔!
❻ 怎樣把握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而幼兒的游戲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的游戲水平和游戲體驗並非與教師介入的頻率和深度成正比。即並不是說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介入的頻率越高,或越積極地參與幼兒游戲,幼兒游戲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幼兒的游戲熱情就越高。反而,教師不適時地盲目介入幼兒游戲,不僅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中的游戲,干擾、轉移或替代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而且還會導致孩子在游戲中過於依賴教師,不利於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幼兒對游戲產生反感等。所以,教師不應該盲目介入幼兒游戲,而是要適時介入。教師的適時介入,能推進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促進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游戲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而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游戲質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那麼教師應如何介入幼兒游戲?以何種方式、方法介入?本人認為游戲的指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必要性
1.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必然有教師的介入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進行的活動,是幼兒自發性的活動。教師的介入可能會影響幼兒的自主性,從而破壞游戲。因此,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是否必要就已經是一個問題。
而實際上,幼兒園游戲是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即使是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客觀上也必然有教師的介入。與發生在自然狀態下的幼兒自發性游戲不同,幼兒園教育背景中的幼兒自發性游戲,其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教師是游戲功能實現的主導力量
在幼兒園中,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游戲在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會為了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介入,教師根據游戲需要擔當幼兒游戲的准備者、協作者、參與者等角色,使得幼兒的游戲客觀上離不開教師。所以,教師成為游戲發揮其功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機的選擇
幼兒游戲是幼兒自願參與的活動。教師何時介入幼兒的游戲會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並提升幼兒的游戲經驗,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意念,不讓自己成為一個「不速之客」,這取決於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游戲介入時機的判斷和把握。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游戲的功能,促進幼
兒的發展,教師需要對幼兒游戲進行不同程度的介入,並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擔當不同的角色。
1.遇到矛盾,溫馨調解
矛盾沖突是普遍存在於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的互動行為,它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通過解決沖突事件學會相互協調各自的需要,學會謙讓、協商、合作等解決策略,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教師應以矛盾為契機,深入了解情況,及時進行調解,給予幫助指導,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游戲,運用溫馨調節的方式介入游戲,與幼兒年齡特點有明顯的聯系。小班和中班幼兒受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有需要教師支持的心理,特別是游戲中出現的爭執和告狀行為較多。當幼兒在游戲中產生了認知沖突時,教師應該及時調解。
2.定點觀察,提升經驗
每次區域活動時,教師進行有重點的觀察。定點觀察介入是指教師長時間在一個固定游戲區進行觀察指導,是一種非常態的介入,往往出現在教室內外新增的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對游戲本身還不熟悉,或者遇到了游戲困難靠自身無法解決需要教師指導時,教師要蹲點介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游戲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關注游戲,動態巡視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幼兒游戲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並使區域游戲得以延伸。
動態巡視即教師邊走邊觀察,關注每個區域游戲的開展情況,這種介入較為隨機。但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心觀察,關注幼兒的游戲進展情況。教師一般以指導者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這種介入對掌控班級的活動進程、了解每個幼兒的游戲狀況都是必須的。
三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策略
1.隱性指導策略
隱性指導策略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而不與之交談。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這樣幼兒也可能注意到教師如何游戲,而學到不同的游戲方法。例如:教師提供了一些廢舊報紙及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製作出各種物品,結果無人問津。這時,教師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一些美麗的水果,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圍攏過來,活動便進行了下去。
2.角色扮演策略
教師在游戲中擔任某一個角色,實際參與幼兒的游戲。在扮演這個角色時,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於主動地位時,教師可扮演配角。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娃娃家裡的「媽媽」抱著孩子換衣服,這時教師走過來,對「媽媽」說,「呀!孩子好像發燒了,趕緊去醫院看看吧!」「媽媽」看看四周說,「老師,我沒有電話,你幫我打電話叫救護車吧。」此刻,教師打電話叫醫院的幼兒來給娃娃看病。教師對幼兒游戲過程的介入和指導,就是對游戲活動本身的現場指導,是游戲實施計劃得以實現的關鍵環節。 3.直接干預策略
在美食區中,有一些非常逼真的食物,漢堡包、面條等都是一些塑料玩具,服務員正在給顧客上菜,服務員說:「你的漢堡包好了,可以開始吃了。」顧客回答:「好的。」只見幼兒真的張大嘴巴把漢堡包往嘴裡送。老師見此急忙說:「這漢堡包不能吃,是假的。」於是,兩個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始假裝吃起來。
當年幼的幼兒沉溺於游戲的情景時,往往會將假想與現實混淆,以假當真。特別是當游戲情節中出現假想的食物時,幼兒會真的把它放入口中咀嚼一下,然後再吐出,這樣既不衛生又不安全。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採取直接干預策略。教師直接介入游戲這一策略一般不經常使用,而用於非常態下。
4.提問指導策略
提出問題,是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常見的一種方式。為了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想像力,提升幼兒的創造力,教師通常的做法是少干預,避免幼兒的思維受到他人思維的干擾。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現自己的創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多問幼兒開放性的問題,取代直接給予信息;鼓勵幼兒自己去嘗試,允許幼兒犯錯,而不是急於得到答案,從而提升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5.能進善退,適度介入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它的主體是幼兒,教師之所以介入游戲是為了幼兒能夠更加自主地、順利地開展游戲,因此當教師通過對幼兒游戲的介入使游戲能夠繼續進行時,教師就應該立即退出遊戲。否則,教師的過度介入,往往會干擾、轉移或者替代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降低幼兒的自信,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幼兒的游戲世界裡,教師應本著尊重幼兒意願、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念,注重觀察幼兒游戲的反饋,適時適當地退出幼兒游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無效干擾,不要使自己成為不受幼兒歡迎的「不速之客」。
總之,教師在幼兒游戲指導的過程中,介入時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教師的介入是否會煩擾游戲的自主性,除了要把握好介入的時機外,還要注重介入的方式方法,避免因為教師的介入而干擾、轉移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影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把握介入的時機。同時,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需要教師的童心、細心和耐心,需要教師對幼兒尊重、理解和包容,採用靈活有效的策略,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教育引導和適當介入的責任。適時適宜地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不斷調整和反思,使游戲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
❼ 請舉例說明幼兒英語教學游戲的特點
   英語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使幼兒對英語的學習過程變得愉快、有趣、輕松及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能運用學過的英語大膽自信地交流與表現。經過實踐與摸索,總結英語游戲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英語體育游戲。     動作—表象—抽象思維是學齡期幼兒從動作向思維發展的過程。英語體育游戲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具有很大的娛樂性,深受幼兒喜歡。如在體育活動中,我組織幼兒進行「skipping swimming stop」的游戲,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擴展了經驗,增加了自信心,增進了師幼情感,自然習得了英語。每位幼兒既得到了英語的交流,又得到了肢體的鍛煉,體驗到情感的快樂。     2.英語角色游戲。     即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的環境,提供游戲需要的道具。在我們學會水果單詞之後,我組織小朋友們開展「水果店」、「冷飲店」的角色游戲。引導服務員對顧客笑眯眯地說:「can i help you?」還引導顧客用英語挑選出她們喜愛的水果。「i like banana」 「i like apple」等等,激發了幼兒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
❽ 當哪六種情況出現時是老師介入兒童游戲活動的最好時機
對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機的策略談
游戲具有促進幼兒發展的功能,彰顯幼兒的主體性、實踐性、自我性,但在自然狀態下,幼兒的心理特點具有有意性水平低,思維靈活性弱、操作探索的堅持性教差等特點,加之生活閱歷少、接觸事物有限等因素,幼兒自主性游戲所能起到的作用具有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因此,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游戲的功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往往會對幼兒游戲進行不同程度的介入,並根據需要在幼兒游戲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如准備者、協作者和參與者。通常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大致可分為三種策略類型:巡視型、蹲點型、回應型。
1、巡視型介入
巡視型介入即教師邊走邊介入,主要發生在教師巡視的路線上。這種介入較為隨機,與教師在教室內某一區域出現的概率有關。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關注的主要是與自身位置相近的幼兒的游戲行為。教師一般以「指導者」的身份進入幼兒游戲,採用直接介入的方式,這種介入對掌控班級的活動進程、了解每個幼兒的游戲狀況都是必須的
例如:中班角色游戲開始好一會兒了,教師發現「超市」里的三個營業員站在「超市」門口無所事事,眼睛看著娃娃家,手裡一直無意識地撥弄著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滿目,於是教師走進了「超市」。教師問:「營業員,你們站在門口看什麼呀?」幼兒回答說:「娃娃家很熱鬧,我們這里沒人來,不好玩。」 教師又問:「怎麼會沒人來呢?」 幼兒回答說:「爸爸媽媽都不來買東西……他們大概太忙了。教師說:「哦,原來是這樣。那要是他們的娃娃吃完牛奶怎麼辦呢?」 幼兒說:「我們送貨上門好了。教師說:「送貨?不錯。怎麼送?」 三個幼兒熱烈地討論起來。不一會兒,一幼兒找來一輛手推車,裝上貨物就出發了。他一邊走一邊喊:「我給娃娃送牛奶來了。」這時,教師又來到旁邊的建築城,胖胖和萌萌正在合作搭建幼兒園,可是幼兒園的圍牆一碰就倒,兩人忙碌了好一正陣子都沒法解決,教師建議他們把積木平放疊高,胖胖說:「讓我試試看」。果然效果好多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巡視觀察發現「營業員」因沒有對應的「顧客」玩伴而無法深入展開游戲,便立即引導幼兒討論和想像,使游戲情節有了突破。在建築城,教師通過觀察又發現幼兒不能很好的解決圍牆倒塌的問題,及時指導幫助,保證了游戲的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了教師巡視型介入在單位時間內教師的關注面教廣,能夠全面了解每個幼兒游戲的一般狀況的優點。但缺點是對幼兒整個游戲進程的了解比較膚淺、介入行為容易產生武斷傾向。
2、蹲點型介入
教師長時間在一個固定游戲區進行指導,並以自身為中心,對進入該區域的幼兒進行放射狀介入。蹲點型介入是一種非常態的介入,往往出現在教室內新增的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對游戲本身還不熟悉、或者遇到了游戲困難靠自身無法解決需要教師指導,並且需要對每個從事該游戲的幼兒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時,蹲點介入出現的概率較大。
例如:小班娃娃家游戲開展過程中,揚揚裝扮娃娃家的爺爺,游戲時,他一會兒將整張紙放進碗里,一會兒又把紙撕成長條放在碗里。忙碌了一陣,有些沒勁游戲似乎進行不下去了。教師見狀,便以娃娃家舅媽的身份進入游戲。「爺爺,在忙什麼呢?」揚揚一看有人來了,就高興的說:「我在做早飯呢」「哦,我可以和你一起吃嗎?」揚揚馬上把剛才做的東西放在教師面前:「看,這是大餅和油條。」「呀,今天家裡的早飯又換花樣啦?家裡的其他人知道嗎?」教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揚揚,他馬上跑過去招呼家人:「早飯吃大大餅和油條,快來吃吧。」家人來了,姐姐說:「大餅應該是圓的」爸爸說:「顏色也不對,應該是黃的。」揚揚說:「那我重新做。」他剪了五各圓,一大四小,說:「爸爸要上班了,吃最大的,孩子吃小的。」舅媽和家人高高興興的吃起了大大餅。
幼兒在擺弄材料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交往的需要,但由於其認知能力和社會性水平所限,往往不會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這時,教師及時介入、參與游戲,讀懂捕捉幼兒游戲中稍縱即逝但有價值的閃光點,通過設疑解惑使幼兒的游戲願望得到同伴的呼應和支持,情感上獲得滿足。當幼兒習慣了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時,他們自然地將教師當成了玩伴,從「爺爺」把最大的大餅給了「爸爸」而沒有給作為教師的「舅媽」的行為中,教師成了幼兒游戲中的玩伴,幫助幼兒實現了游戲的願望。可見,蹲點型介入對特定游戲情景中的幼兒行為有較深入的了解,指導的針對性強。但同時也存在著單位時間內關注的人數較少,可能會有過度幫助幼兒的傾向的缺點。
3、回應型介入
當幼兒不停地請求、告狀和求助時,教師就要採用回應型介入,這類介入行為往往由幼兒發起,教師跟隨不同幼兒介入不同的游戲活動。選擇回應型介入與班級的特點和幼兒年齡特點有明顯的聯系。小班和中班幼兒受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有需要教師支持的心理,特別是游戲中出現的求助和告狀行為較多。教師為了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不得不回應幼兒、出現在不同的游戲區域。
例如:司機陽陽開的車與其他的車背道而馳,交通警察上前指責陽陽,於是兩人之間發生了爭吵。見狀,有小朋友向教師告狀:「吵架啦!」教師查清緣由後問陽陽:「你開車的方向怎麼與別人不一樣?」「馬路上的車都是這樣的,這邊的車朝這里開,那邊的車朝那裡開。我是那一邊的車,就朝那邊開啦。」陽陽邊比劃邊說。周圍的幼兒明白了:「噢,原來是這樣的。」
當幼兒在游戲中產生了認知沖突時,當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教師應該及時回應介入。其價值在於:第一,在幼兒眼裡教師的身份是審判官,但教師並沒有主觀地做出判斷,而是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幼兒的想法,並給了陽陽充分表述的機會。第二,教師的適時介入平息了幼兒間的爭吵,引導了幼兒互相傾聽,增進了彼此的了解,為游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回應型介入中,教師扮演的是「舞台管理者」的角色,他們不參與游戲,但會積極幫助幼兒為游戲做准備,並隨時為正在進行的游戲提供幫助,也可能提出適當的建議,以延伸兒童的游戲。回應型介入主要優勢表現在能夠及時應答幼兒的問題,滿足幼兒的即時需要。但有可能不能深入了解幼兒的游戲狀況,介入內容局限於表層.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和介入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上述的三種介入策略類型可能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當然,幼兒的游戲水平和游戲體驗並非與教師介入的頻率和深度成正比。有的教師介入頻率很高,但幼兒的游戲熱情未必很高。教師的過度介入往往會干擾、轉移或替代幼兒原來的活動意向,降低幼兒的自信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掌握好介入的時機,適時適宜地介入幼兒的活動,不斷調整和反思,使游戲活動正真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
❾ 已成常態,這個游戲怎麼了
哪個游戲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