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情景觀察法的實施要點
情境觀察法
將受試者置於特定的情境中,觀察其行為反應,從而判定其人版格特徵的一種人格測量方法權。
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
1、它能通過觀察直接獲得資料,不需其他中間環節。因此,觀察的資料比較真實。
2、在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能獲得生動的資料。
3、觀察具有及時性的優點,它能捕捉到正在發生的現象。
4、觀察能搜集到一些無法言表的材料。
觀察法的主要缺點是:
1、受時間的限制,某些事件的發生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過了這段時間就不會再發生。
2、受觀察對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有些秘密團伙一般不會讓別人觀察的。
3、受觀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這個限度就很難直接觀察。另一方面,觀察結果也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4、觀察者只能觀察外表現象和某些物質結構,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5、觀察法不適應於大面積調查。
『貳』 學前教育學作業答案
1、結合實例論述「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學前兒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答:①解釋「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
②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兒童,將兒童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個體,承認每個兒童都有發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應該超前於發展,創造「最近發展區」,推動或加速兒童內部的發展過程。
④教育者要了解兒童的現狀,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基礎。
⑤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因此,教育者要為不同的兒童創設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認識「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的?
答:如果孩子完全有興趣,老師也足夠童趣地去教授些所謂的「小學化」東西,那孩子們肯定是快樂的,而不是小學里死氣沉沉的。另外如果說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教育、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教育、忽視了孩子語言發展的能力、忽視孩子的日常交往能力,那肯定不是幼兒園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所以關鍵問題時教育者、家長以及我們的孩子如何看待這個學前教育,只要能多為孩子著想,那學前教育中適當的小學化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幼兒園應該是每個兒童都要經歷的過程,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則是影響進小學的關鍵時期,只有辦好幼兒園才能讓每個兒童上小學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你認為應該如何根據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調整學前教育內容。
未來的社會是很重視對學前教育的,學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就象是早晨的太陽,所以未來的社會對學前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解。
5.論述指導學前兒童生活活動的途徑與方法。
一、教養結合,積極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
由於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為保證幼兒安全、健康和全面的發展,教師要對他們的生活給予全面、細心的照顧。但是,全面、細心的照顧並不等於包辦代替,過分全面的照顧會影響幼兒獨立能力的養成。因此,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應該掌握的事情,教師不要代替幼兒去做,而是要鼓勵並指導幼兒自己去完成。
例如,飯前洗手關繫到是否會病從口入,雖然教師一定要嚴把洗手關,但絕不等於由教師替幼兒洗手。即使是小班幼兒,教師也不應為他們一洗一擦了事,而是應當向幼兒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並組織、觀察和指導幼兒完成這一活動。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可以結合講解、示範,設計情景表演,甚至設計正規的教學活動,以正面教育為主幫助幼兒解決。
因此,在設計指導幼兒生活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教養結合,養中有教,教中有養,教養並重」。
二、充分挖掘生活活動中潛在的教育功能
生活活動是教師觀察、發現和教育幼兒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動。
以進餐活動為例,就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功能。首先,幼兒通過進餐活動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要成人餵食等良好的.進餐習慣;使用餐具的正確方法和獨立進餐能力是基本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師在餐前用優美的詞彙向幼兒介紹食物的名稱、材料、顏色、製作方法,不但有利於幼兒不挑食,還可以使之產生語言、常識方面的教育功能。
比如說:「今天我們吃的菜多香呀!顏色多美呀!綠色的芹菜,紅色的胡蘿卜,白色的豆腐乾,黑色的木耳,還有圓圓的小肉圓呢!味道一定很棒!」
結合幼兒的行為表現,生活活動指導教育還可以成為進行德育的途徑。有的幼兒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撒得滿桌滿地;拿點心的時候,在點心盤里挑來揀去;洗手的時候,為了搶水龍頭和同伴爭吵……這時老師最容易觀察到幼兒的內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兒的最好時機。幼兒能否與同伴團結友愛,能否愛護公共物品,能否尊重成人的勞動等,都是在生活活動中點滴形成的。
因此,教師應當重視生活活動,精心設計,積極認真地給予指導。
三、從幼兒的特點出發,設計指導生活活動
教師在設計指導幼兒生活活動時,一定要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出發,逐漸培養他們自理自立的能力,不能急於求成。在具體的設計指導方法上,也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
對於小班幼兒,在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教師主要通過示範加講解的具體方法,設計情景表演或教學活動,讓幼兒在不斷的活動中,通過看、聽、練,逐漸強化他們的技能。而對於中班的幼兒,則著重於讓他們將小班學習的生活技能繼續鞏固、內化,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指導的方法也從具體的示範講解轉為以語言為主的提醒、檢查、表揚等。對大班幼兒,則要求他們能做到自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定式。
幼兒與幼兒之間,因為身體狀況、家庭環境、性格、個性等方面的不同,存在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教師應該重視這些差異。在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的時候,注意區別對待,個別照顧。
四、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長人園開放日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給幼兒盛飯時,家長在一邊連聲說:「少盛一點,少盛一點,他吃不了這么多。」其實,教師給他盛的只是他平時在幼兒園進餐量的一半,呆會兒他還要添飯呢!而當家長看到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餐量時,往往會驚喜地對老師說:「他能吃這么多呀1在家他吃得還沒幼兒園的一半多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這是因為幼兒在家吃飯,家長的要求與在幼兒園吃飯老師的要求不一樣。在家中,他們想吃的和喜歡吃的就吃,否則就不吃;吃一頓飯要全家出動,跟在他們後面喂。而在幼兒園,教師統一要求,他們就不得不和全班相一致。所以,有的幼兒一天僅中午在幼兒園的一頓是好好吃的,早上和晚上在家多半不吃或吃得很少,家長拿他們沒辦法。
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如家長會、家訪、個別談話等)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生活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讓家長了解應如何教育、幫助、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使幼兒生活活動的良好行為得到鞏固和強化。
6.你認為應該如何為學前兒童創設游戲條件。
游戲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和發展。幼兒園對幼兒實全面發展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手段來實現的。因此,在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中,很重要的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充分的發展。
1.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
保證兒童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使促進兒童發展游戲、提高游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中應保證兒童每天有足夠的游戲時間,並且根據時間的不同組織學前兒童玩不同的游戲。
2.創設必要的游戲場所
游戲場所也是兒童開展游戲的必備條件。固定的場所和設備能吸引並便於學前兒童開展游戲,因此應該在室內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戲場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玩具
游戲材料、玩具時學前兒童游戲的物質基礎和支持。要使學前兒童的游戲健康、豐富、生動,必須配備適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學前兒童游戲的玩具有兩大類:成型玩具(專門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專門化玩具)。
7.結合實際,論述組織和指導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途徑與方法。
答案要點:
(1)游戲條件的創設
(2)角色游戲的指導
(3)結構游戲的指導
(4)表演游戲的指導
(5)有規則游戲的指導
一、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1、重視幼兒的自發性游戲
(1)作為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自發性游戲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應准許、支持並鼓勵幼兒進行自發性游戲。
(2)教師應為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創造各種條件,如提供時間、場地和材料等。教師應每天給幼兒一定的自發游戲時間,以及相應的場地、游戲材料等,以保證、促進幼兒自發游戲的開展。
(3)在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以適當的幫助。如對幼兒精神上的鼓勵、對幼兒游戲的關注,或在幼兒需要時提供幫助等。
2、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幼兒園各類教育活動
(1)為了達到幼兒園的保教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教師除讓幼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以外,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教育活動,如勞動、參觀、上課等。
(2)為了既保證教育的計劃性、又保證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各類教育教學活動。
3、滿足幼兒對多種游戲的需要
(1)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幼兒的需要。那種在游戲時間里只允許全班幼兒玩一種游戲的做法是錯誤的,因怕麻煩而不準幼兒玩某種游戲也是不正確的。
(2)教師應不斷觀察幼兒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種類的需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組織游戲,是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3)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游戲觀,從幼兒的角度去理解幼兒的游戲,保障幼兒游戲的基本權利,是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二、幼兒游戲的指導
1.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1)尊重幼兒游戲的意願和興趣。
(2)尊重幼兒游戲的氛圍和游戲中的想像、探索、表現、創造。
2.以間接指導為主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要善於利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如上課、參觀、觀察、勞動、娛樂、看書、講故事等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充實幼兒的日常生活,使幼兒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獲。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家長,利用家庭中個別教育的優勢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觀察並合理參與幼兒游戲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不僅是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進行游戲准備的基礎,而且還是教師參與幼兒游戲指導的前提。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可以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並以此作為教育的依據;通過觀察,了解兒童游戲的現狀(如發現何時需要增加游戲時間、地點、材料和經驗等),從而使教師的參與、指導更有效益。
①教師應該有觀察幼兒游戲的意識,重視對幼兒游戲的觀察。觀察時,應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思考,幼兒的某一個行為表示什麼,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作出這個反應,對幼兒的發展有什麼價值等。同時應觀察幼兒對游戲的需要和興趣,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社會性發展水平、交往水平,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使用玩具的情況等。
②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應參與幼兒的游戲。通過參與幼兒的游戲,可以進一步觀察、了解幼兒;可以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促進游戲的發展。
③教師一定要合理地參與幼兒的游戲,注意參與游戲的策略:
a.不幹擾幼兒游戲的順利、正常進行,不限制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不破壞幼兒自主活動的特點。
b.要能靈活地轉換角色。有時,教師是觀察者,有時是材料提供者,有時是監督者,有時是游戲的合作夥伴。總之,教師參與游戲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游戲的發展而變化。
c.指導語言應該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積極思維,有利於引導幼兒去探索、解決問題。提問應有多種答案和選擇,而非只有一個答案。
(3)正面評價游戲
①對幼兒游戲的評價應該是正面評價,這樣能保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愉悅、成功的情緒體驗,有利於激起幼兒再次游戲的願望。
教師要善於運用榜樣、表揚等正面教育方法,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評價;教師應不斷尋找、挖掘幼兒游戲中的積極因素,並利用這種積極因素進行評價;應盡量讓幼兒自己對游戲進行評價。
②在對幼兒游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幼兒游戲的特點,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不一定非要在某一次游戲後評出好壞,不要因教師的評價把幼兒引向追求游戲的結果。
3.按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指導游戲
幼兒游戲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身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應考慮這種發展。比如象徵性游戲在小班處於萌芽期、中班處於高峰期、大班處於高水平期。因此在小班應多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吸引幼兒玩象徵性游戲;中班應盡量多地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對其游戲進行引導;大班則可以減少玩象徵性游戲的時間、增加在游戲中面臨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又如,幼兒年齡越小,自由游戲的比例應越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幼兒會對那些教師組織的、有外在規則的、競爭性的游戲感興趣,因此,幼兒年齡增大,這類游戲的比例就應增加。
4.按各種類型游戲的特點指導游戲
(1)由於不同種類的游戲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對游戲的指導還應考慮到游戲的種類.。比如,角色游戲和結構游戲都是幼兒對其生活的放映,但角色游戲主要放映的是周圍的社會生活,而結構游戲則是幼兒對物體造型的一種放映,因此,兩類游戲從豐富生活、提供材料、場地布置、指導策略上都會有所差異;又如,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都要扮演角色,但角色游戲的角色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表演游戲的角色來源於某一文學作品,顯然二者的指導方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2)幼兒自發的游戲和教學游戲有著本質的區別,因而組織、指導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教學游戲要為特定的目標服務,有明顯的教師制定的規則,教師對活動的控制、干預強,而幼兒的自發游戲沒有外在的強制性目的,完全是幼兒自主的活動,教師對游戲的控制、干預要弱得多。教師應在活動中把握好自己干預游戲的「度」,考慮到不同類型游戲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指導。
8.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創設一個學前兒童喜愛的環境。
1、為幼兒創設安全、衛生、減少干擾的環境
2、將教育目標蘊含在區域活動的材料中
3、提供足夠的、豐富的、有層次性的材料
4、創設開放、多元化的無班界活動區,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
9.列舉四條良好的幼兒園心理環境的標准,結合實際進行說明和分析。
答:幼兒園的心理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學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心裡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幼兒園人際關系、幼兒園精神氛圍、教師的教育觀念與行為等。良好的幼兒園心理環境標准很多,列舉四條:(1)教師能滿足學前兒童的各種合理需要;(2)教師能體諒和容忍學前兒童的所作所為;(3)教師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前兒童;(4)教師能為學前兒童提供發揮其創造力的機會。
幼兒園的心理環境具有教育性、可控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事項教育的最優化。反之,不良的心理環境,則會使孩子和教師處於壓抑中,使孩子情緒消極,缺乏安全感,以致產生不良情緒、思想及行為表現。
如,工作中我們平等對待每個孩子十分重要。在一幫孩子中,有的漂亮有的稍遜,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有的家庭富有有的貧窮,有的家長為官有的百姓,有的身體健康有的體弱多病,等等,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同時,給於相對弱勢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愛。
10.如何幫助「不合群」兒童,請結合實例說明。
答:無論在幼兒園、小學或中學,總有些孩子顯得不那麼合群,不能順利地融入到集體活動中。當今社會對人的社交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許多教師和家長擔心不合群會影響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然而,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很多,若要幫助孩子,必須先了解不合群的原因。
導致孩子不合群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不適應環境變化,一般發生在入托、入學或轉校時。家長應在孩子剛進入新環境時給予充分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熟悉新環境中的人和物。
其次,有些孩子不與同齡人玩的原因是不自信,比如覺得自己比別人丑、不如其他孩子聰明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稱贊孩子,讓他發現自身優點。如果孩子明確地感到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不足,那麼最好幫助他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來培養自信。
與缺乏自信相反,恃才傲物、自命不凡是另一些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孩子多注意他人優點,讓他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特別是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量不要發表瞧不起他人的言論。
如果孩子不合群的情況突然發生,我們還要警惕他們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比如父母關系突然變得緊張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家長還可以通過老師、孩子的朋友與孩子進行間接的交流,從而及時發現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1.分析幼兒園教師成長的操作路徑。
(1)基於「教歷研究」的教師成長。
教歷研究就是教師通過對個人資料的收集,對自己思想軌跡的記錄,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對自身實踐進行有意識的、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最後改進教學實踐。
一份完整的教歷包括以下內容:一般項目、課前計劃(包括基本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案及其編寫過程)、過程描述(包括:過程是路、時間分配記錄、調整記錄、課堂管理與輔助教學行為記錄)、課後反思(包括: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教師間的合作反思以及與專家的交流反思;記錄整一活動過程在哪些方面對自己有啟發,並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避免和實施;困惑或有待解決的問題;感想)
(2)基於「同伴互助」的教師成長
同伴互助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間發生的、以專業發展為志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的,旨在實現教師持續主動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並共同進步的教學研究活動。
同伴互助的方式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對話、協作和幫助三種形式。
(3)基於「反思日記」的教師成長
反思日記是指教師通過對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的個人化思想的記錄,以此來促進其對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合適地呈現和揭示生活經驗乃至穿透經驗的一種話語方式。
反思日記包括三種類型:自傳敘事、教學敘事、生活敘事。
(4)基於「案例教學」的教師成長
案例教學是指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的環節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討論(在案例討論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決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難問題或做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案例討論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討論疑難問題、提供備擇方案、討論如何實施)、案例總結。
12.你如何理解「寶寶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
1.父母資源在幼兒園得到延伸,將發揮更大的教育力量
進了幼兒園的孩子獲得的最大財富就是集體的教育力量,它有著家庭所不具備的影響力。有位爸爸是學工程的,他常常帶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兒擺弄這些東西,發展思維和手指的靈活性。可是女兒偏偏不喜歡,寧肯搭拼簡單的積木。媽咪認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長空間思維的緣故。有一天,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正在組織有關房子的主題活動,想請這位爸爸到班裡演示一次搭建築模型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觀察力。爸爸欣然答應了,爸爸的到來不但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改變了自家女兒。爸爸在幼兒園亮相後,平時對爸爸的建築工作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女兒發現,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來是個「寶」。從這以後,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老師多說話,參與班集體多做事,就特別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發現父母跟老師合不來,在班集體老不露面,一絲孤獨和失意就會侵襲他的心靈。
2.把教師威信帶到家裡,可以加強父母的教育力量
不像醫療或者電子等行業有那麼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曉的技術密碼,教育的專業特點是很容易入門,它的做法和評價很透明,誰都會有所觀察和思考,這是影響幼兒教師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論普遍並不主要來源於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而是通過看電視、閱讀書籍報刊和自己的經歷體驗獲得的,這種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觀點」雖然很多,但缺乏系統分析和內在聯系;另外,初為父母在指導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竅門。幼兒教師固然有學歷的局限,然而長期的工作經歷使她們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有著具體而微的觀察和分析,這些是不從事幼教事業的高學歷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學歷父母走出光環效應的誤區,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充分溝通,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才會更加精確和科學,對孩子的指導也才會更加到位。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既好也不好,好處自然眾所周知,不好之處就是孩子把父母的脾氣和特點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時候你說什麼,他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怎麼辦呢?不少父母都用過這個策略:「老師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這樣「假傳聖旨」既說服了孩子,又鞏固了教師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屬於跟老師暗中「較勁」的情形,自然不屑於利用幼兒教師這個資源的優勢,你對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軍奮戰」了,本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這樣被閑置了。
13.聯系實際論述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應展開哪些工作。
1、加強班級幼兒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兒全面發展
⑴、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
①、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
②、 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脫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生活習慣。
③、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級管理工作(班長、值日生),培養一定的組織能力。
⑵、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①、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②、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
③、通過各種游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煉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⑶、重視幼兒情商發展
①、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獲得成功的信心。
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③、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⑷、注意教育的滲透性,提高幼兒的學習適應性
①、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教學計劃。
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③、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
④、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
⑤、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⑥、教幼兒認識書包與文具的使用,並學習簡單的拼音和漢字。
⑦、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建立良好的家園互聯網,做好家長工作。
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們的密切配合。如果幼兒園教育沒有家庭的配合,教育就難以達到共識。因此,要做好幼小銜接不光是幼兒園的工作,它更需要家長的支持,這樣幼小銜接的工作會更具它的實效性。
⑴、針對幼小銜接的工作與本班的實際,召開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
⑵、班級開設「家長專欄」,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
⑶、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
⑷、指導家長在家庭中作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准備,給幼兒購置簡潔實用、小巧安全的學慣用品。
⑸、要求家長積極參加畢業典禮的准備和開展工作。讓幼兒通過儀式體會自己長大了並以愉快的心情迎接畢業。
3、加強與小學的聯系和交流
⑴、幼兒園通過組織參觀小學的校園、觀摩小學生升旗、上課及課余活動等。增強幼兒對小學的直觀感知,消除孩子對小學的恐懼感和神秘感。
⑵、 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小學後的學習與生活,如玩角色游戲「老師與學生」,給幼兒講有關小學的事和老師上課的故事,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促使幼兒嚮往做一名小學生。
⑶、邀請小學的老師來幼兒園與教師、家長座談,進一步了解小學的情況,便於與孩子們交談。
幼小銜接工作要依據《綱要》的精神,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結合工作實際,拓展教育內容,通過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共同努力,使幼兒在幼小角色轉變過程中身心都健康、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把培養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長期目標,最終實現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的順利過渡。
14.試論述社區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影響。
社區對學前兒童的影響主要包括五方面:對學前兒童進行有效的補償性教育;積極影響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學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為學前兒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環境;有利於培養學前兒童的良好行為。
『叄』 學前兒童游戲的組織實施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學齡前兒童的體育活動屬於人類依靠期的體育活動。由於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版,他們進行權體育游戲活動的內容、形式、分組和時間等方面,也就要求有與青少年不同的獨特的安排。
( l )從學前兒童體育游戲活動的內容看,應以假設活動為主要內容,通常應是實際生活中有意義的模擬活動。這對於大人們看來是可笑的,但卻非常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活動中應突出「游戲」成分,強調情境性。如「一群小鴨過河」,讓兒童排成一隊,兩手學著游泳的姿勢淌過「河」去。在運動技能方面,要求兒童逐步把握走、跑、投擲、排隊、按口令做動作、聽音樂節奏做一些模擬動作和簡單的舞蹈動作。對於較大一些(5-6 歲)的兒童,要重視其向獨立性、集體性和較長時間的活動過渡。
( 2 )從學前兒童體育游戲活動的形式看,應以集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全組(班)所有兒童都參加同一活動,並分別分配各種不同的角色,因為學前兒童最感愛好的是游戲中有趣的角色分配。如在「開火車」游戲中,有人當指揮(舉旗),有人當司機(領頭),有人當乘客,沿著劃好的曲線前進。
『肆』 幼兒園措施要點
盥洗、入廁、喝水活動
一、盥洗活動
(一)對幼兒的要求和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對幼兒的要求
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小班
中、大班
小班
中、大班
洗
手
1.在保教人員提醒下知道飯前、便後及手臟時洗手。
2.在保教人員幫助下,知道洗手前要挽袖子。
3.能在保教人員的提醒和幫助下洗凈雙手。
1.洗手前會挽袖子,洗手時不玩水、不玩香皂,節約用水。
2.飯前、便後及手臟時能主動洗手。中班洗手方法基本正確,大班洗手方法正確。
3.能有秩序地洗手。
1.幫助、指導幼兒挽袖子,防止衣袖弄濕。
2.幫助幼兒打開水龍頭並調至合適的水流。
3.關注幼兒洗手過程,可和幼兒一起洗手。
1.提醒幼兒在洗手時保持安靜有序,發現有打鬧、玩水等情況,及時提醒和糾正。
2.提醒幼兒用正確方法洗手,對於搓洗不仔細的及時給予指導。
漱
口
1.餐後在保教人員提醒下漱口。
2.初步掌握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1.餐後能主動漱口。
2.漱口方法正確。
1.提醒幼兒餐後用自己的口杯接水漱口。
2.提醒幼兒將漱口水含在嘴裡鼓漱3-5次,再吐進水池。
3.提醒幼兒漱口後用餐巾擦乾凈嘴,將口杯放回水杯櫃中。
1.關注幼兒的漱口方法是否正確。
2.對玩水、打鬧的幼兒及時提醒和糾正。
(二)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小班洗手活動常見的問題
(1)不會挽袖子。
(2)不會控制水流的大小。
(3)洗手方法不正確。
(4)洗手時不用香皂。
解決策略:
1.保教人員適當進行示範、幫助、提醒。
2.將洗手方法分解多次進行。還可與幼兒一起洗手,邊說邊做,讓幼兒輕松地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3.准備形狀、顏色不同的香皂激發幼兒洗手的興趣。香皂放置要避免二次污染,裝香皂的器具要定期消毒。
2.小班漱口活動常見的問題
(1)將漱口水咽入肚中。
(2)不願意漱口。
(3)漱口方法不正確。
解決策略:
(1)為幼兒准備溫開水漱口。
(2)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孩子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3)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張貼正確洗手和漱口的圖示。
3.中大班洗手、漱口活動常見的問題
(1)不認真洗手、漱口。
(2)洗手、漱口時有打鬧、玩耍的現象。
解決策略:
(1)引導幼兒自己制定洗手和漱口的規則。
(2)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互相提醒。
(3)利用榜樣示範。組織中、大班的幼兒教小班幼兒洗手、漱口,激勵中、大班幼兒堅持正確洗手、漱口。
二、入廁活動
(一)對幼兒的要求和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對幼兒的要求
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小班
中、大班
小班
中、大班
1.有便意時,能主動告訴成人。
2.能安靜、有序入廁不在廁所逗留。
3.便後知道請求保教人員的幫助,整理好衣褲。
4.在保教人員的提醒下,知道便後洗手。
5.初步學習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1.在保教人員的指導、提醒下分性別入廁。
2.會使用便紙,大便後主動沖水、洗手。
3.入廁後主動整理好衣褲。
1.允許幼兒按需要隨時大、小便,飯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兒入廁。
2.掌握幼兒排便規律,及時幫助尿床、尿褲子的幼兒。
3.幫助穿脫衣服困難的幼兒。
4.引導幼兒學習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1.組織幼兒分性別入廁。
2.對幼兒入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正確引導。
3.指導幼兒便後獨立擦屁股、整理衣服。
(二)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小班常見的問題
(1)不敢小便、不會小便,尿褲子的現象時有發生。
(2)便後不會自己提褲子、擦屁股。
解決策略:
(1)參觀熟悉廁所環境。帶領剛入園幼兒參觀、熟悉廁所環境,介紹男孩、女孩的入廁方式。
(2)保教人員細心照顧。每次幼兒入廁時保證有一名保教人員在旁看護,隨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耐心引導,邊幫邊教。
2.中、大班常見的問題
(1)入廁時玩耍、打鬧。
(2)便後整理衣服不到位。
解決策略:
(1)環境創設。可安裝穿衣鏡,或張貼正確提褲子的步驟示意圖,讓幼兒按圖示提好褲子並對著鏡子檢查。
(2)組織幼兒制定「文明入廁公約」等。
(3)及時評價幼兒在入廁中的表現,並正確引導。
三、喝水活動
(一)對幼兒的要求和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對幼兒的要求
保教人員工作要點
小班
中、大班
小班
中、大班
1.正確使用口杯。
2.願意喝白開水。
3.在保教人員提醒下接適量開水。
4.能安靜地喝水。
1.能主動喝水。
2.不邊走邊喝水。
1.為幼兒准備溫度適宜的白開水。
2.指導幼兒有序、獨立接水,提醒幼兒接水時眼睛看著口杯,不要邊走邊喝。
3.提醒幼兒安靜喝水,注意把握幼兒喝水量,運動後出汗過多,天氣炎熱等可適當增加喝水量。
1.為幼兒准備溫度適宜的白開水。
2.提醒幼兒接適量開水。
3.關注幼兒喝水情況,對聊天、打鬧現象及時提醒、糾正。
(二)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小班常見的問題
(1)不會使用口杯。
(2)不願意喝白開水。
(3)水接得過多、過滿。
(4)喝水時喜歡邊喝邊玩。
解決策略:
(1)通過示範、練習等方法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口杯。對於個別不會用口杯和容易灑水的幼兒多加關注,進行個別指導。
(2)用喝水記錄圖激發幼兒喝水興趣。
(3)通過示範、圖示引導等方法讓幼兒明確接水量。
(4)注意觀察幼兒喝水的表現,並及時給予指導。
2.中、大班常見的問題
(1)主動喝水的意識不夠。
(2)喝水時喜歡邊喝邊玩、邊喝邊聊天。
(3)不能根據身體的需要喝水,喝水過少或過量。
解決策略:
(1)設制「喝水記錄表」,激發幼兒主動喝水的興趣。
(2)開展談話等活動,讓幼兒了解喝水的注意事項,避免嗆水。
(3)保教人員根據喝水記錄,及時提醒幼兒喝水,保證每個幼兒都能適量喝水。
視幼兒需要組織集中喝水、分散喝水。如:可在集體活動、戶外活動、起床後等時間組織幼兒集中喝水,也要鼓勵、提醒幼兒隨時喝水(尤其是生病的幼兒),還需根據季節等情況,提醒幼兒調整喝水量。
四、注意事項
1.避免消極等待。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興趣等准備不同的活動,如:聽故事、手指游戲、律動等。
2.家園共育。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和方法,讓家長不要包辦過多,安排幼兒在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強幼兒自理能力和體質。
『伍』 簡述嬰幼兒保教中游戲法的實施要點
游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價值,正是兒童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的科學原理。
『陸』 簡述皮亞傑關於兒童教育目的和原則的基本觀點
皮亞傑將「活動教學法」視為兒童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則,強調只有兒童自己具體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設並予以證實與否定。
為此,他提出在學校教學中要重視兒童的游戲,尤其是對幼兒,游戲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有力的杠桿作用,應將初步的閱讀、算術、拼讀改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兒童在游戲中獲得真正有益的知識。
皮亞傑對實驗和視聽教學也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種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從直觀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培養和發展兒童的智力。
同時,為了使兒童所學的每門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知識體系相聯系,皮亞傑強調,學校應讓每門課為兒童的探討性活動和發現性活動提供條件,並使這種活動與一定的知識體系相聯系。
皮亞傑突出教育中的個體活動,並不意味著要把學生導向無政府狀態的個人主義,而是要把個人的活動與集體的活動結合起來,使自己自動服從紀律並自願努力學習。皮亞傑認為,兒童間的社會影響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源泉。
應把發展兒童集體的社會生活放在新教育方法的主要地位。為此,他極為贊賞杜威和德可樂利的教育實驗,認為他們的教育既強調了兒童的集體工作,又突出了兒童的自治生活。
皮亞傑指出,在社會交流方面,兒童具有高度的感受性,兒童的發展正是從自我中心狀態開始轉向互相交流,從不自覺地把外界同化到自我轉向互相理解,從而擺脫自我中心,導致人格的形成。」兒童如果不同他人進行思想交流和合作,就無法把他的運算組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兒童問的合作最有利於鼓舞兒童真正交流思想和進行討論,最有利於促使兒童養成批判態度、客觀性和推理思考的行為方式。如果兒童不能了解彼此的相對立場和觀點,就會長久地停留在本質上是自我中心的立場上。
由此,皮亞傑極為重視教育中的」同伴影響法」,認為這是兒童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皮亞傑在強調學校教育中」同伴影響「作用的同時,並不忽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他只是要求教育者減少所施加的外部強制性約束,在對成人的尊敬和兒童的活動、協作之間達到協調,從而把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兒童之間的協作推向一種高級形式的合作。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更高的要求。
(6)簡述嬰幼兒保教中游戲法的實施要點擴展閱讀:
兒童教育的作用:
1、兒童教育促進人腦發達,特別利於左右腦並行發展。千萬不要任孩子自然長大,消極地等待孩子腦成熟以後再教育,那極不利於孩子在大腦生長發育期(主要是6歲前)形成最有效的腦功能大網路。
2、兒童教育開發人類巨大潛能,這個潛能是人類億萬年進化的積淀,人人都有這種巨大的遺傳潛能;但這種潛能只有在嬰幼兒時期才得以較為充分地開發,不然將迅速被埋沒。人的各種潛能只有大腦生長發育期才可能較為充分激發出來。
3、0~6歲,延伸到12歲是最佳期和次佳期的教育,最佳期教育事半功百倍;而錯過最佳期的教育則事倍功減半,許多方面甚至徒勞無功。每個孩子最佳期內都能學一口標准方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而錯過了最佳期的青少年、成年人新學任何語言也難以學的標准、地道。
4、人類要重新認識胎、嬰、幼兒,胎嬰幼兒有巨大的適應性學習能,甚至可以說孩子個個都是「神童」。人一生的基本難題和重大難題(如學會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認識萬物、掌握語言、習得行為、學會審美等等)都是嬰幼兒時期解決的,據統計人一生所獲知識概念的95%左右是5歲前的孩子學來的。
5、孩子出生至3歲時母親、家庭的「二次孕育」期,即孕育孩子「心理生命」的成長——構建起人生的「潛意識板塊」。人的潛能意識板塊鑄就以後從根本上影響乃至支配人一生的態度的行為,在今後的人生百年中都難以完全抹掉。
6、科學育兒要「兩個生命」同時養育,使孩子生理上強壯、發達,心理上聰慧、卓越。特別要注重心理生命的科學養育,因為人作為萬物之靈長,主要靠「第二生命」——心理的能量。第二生命的養育需要16個心理營養區,一百多種心理營養素,
7、兒童教育要「兩種語言」同步相似發展,使孩子「聽覺語言」能說會道,「視覺語言」脫盲閱讀。今後世世代代的孩童將都能帶著兩種語言工具上小學,既會聽和說,也會讀和寫,極快地學會自學和思考,具備良好的自我發展素質。
8、兒童教育要把孩子性格培養放在首位,這是給孩子一生幸福、成才的好命運。經大量調查,兒童教育必須培養孩子6大性格基礎: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有獨立性、有創造精神——這是人生和人才成長的一本萬利之舉。
9、孩子觀察、提問、動手、動腦的創造教育要從小抓起;培養一個發現、發明、創造性人才務必從小引導觀察、提問、思考、討論和動手操作實驗。因此我們設計的家用「科技百寶箱」,幼兒園和中小學的「袖珍科技館」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必要建構和設備,這方面我們已有定型的產品研發。
『柒』 簡述幼兒多元化教育活動實施要點
幼兒文學活動多元化實施途徑和策略的研究
幼兒園文學活動,是以文學作品為基本教育內容而設計組織的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然而,在當前的幼兒文學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問題,如僅僅把文學活動看成語言領域的一項內容,活動形式較單一,只注重表達與機械記憶,而對文學作品內在的價值挖掘不夠等。為此我們開展了幼兒文學活動多元化實施途徑和策略的研究,探索幼兒園文學活動實施的多種途徑和組織策略。
一、幼兒園文學活動實施的多種途徑
途徑一: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集體教學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教學實效,我們以「一課多研」、「熱難點研討」等形式,通過集體備課、輪流執教的方式,不斷挖掘文學作品蘊含的教育價值點,運用課件演繹法、適當留白法、簡單仿編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多元教育價值。
途徑二:游戲活動中的延伸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形式的多樣性,能更好地體現幼兒對文學作品多元化的感受和表達。文學活動可以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在區角游戲中開展語言區講述、小舞台表演、美工區自製道具等。例如表演游戲中,小班可以以幼兒熟悉的文學作品為基礎,提供成品道具,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表演活動;在中班可以提供指偶、木偶等道具引導孩子進行合作表演;在大班可以引導孩子們根據故事情節自己製作道具,協商排練、開展演出。
途徑三: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幼兒文學不僅在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得以體現,同時也可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如午睡前的小故事;用點心時欣賞、創編《餅干歌》;吃水果時欣賞散文《橘子花》,還可將橘子皮粘貼成一朵朵美麗的橘子花;晨間體鍛時結合童謠《馬蘭花開二十一》玩各種皮筋游戲等。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都可以滲透幼兒文學的內容,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途徑四:環境創設中的互動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創設良好的環境也是幼兒文學活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像我們幼兒園創設了「文學特色版塊」和特色游戲區(「文學走廊」、各樓層公共區域的七彩書屋、木偶劇場、星星舞台等),幼兒可以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途徑五:家園共進中的協同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課題研究同樣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如我們開展的「大手牽小手」——家庭共制大書活動、「家庭劇場」、「童謠徵集」、「書香家庭」等活動,從開始的個別家長的嘗試,到現在的全面主動參與,家長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在家庭中也會適時地開展一些小型多樣的文學活動,大家一起沉浸在濃郁的文學氛圍之中,共同努力著、成長著,也共同分享著成功的快樂。
途徑六:特色活動的促進
整合各種資源開展特色活動,可以鮮明地凸顯多元幼兒文學活動課程特色,如「文學寶貝評選活動」、「優秀幼兒文學活動展評」、「圖書漂流」等。在「文學寶貝」活動中我們分主題開展各版塊的現場才藝秀:有「繪聲繪色」版塊(突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奇思妙想」版塊(突出幼兒創編能力);「特色紛呈」版塊(突出本土文化的傳揚);「身臨其境」版塊(突出幼兒綜合表演能力)等,多角度地呈現文學寶貝們的風采,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二、幼兒園文學活動的多種組織策略
策略一:有效整合——多元呈現
《綱要》指出:「引導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因此,在研究中我們注重對幼兒文學作品內在教育價值的挖掘、開發、應用,嘗試將文學活動合理有效地與五大領域有機整合。如童謠《老鼠娶親》中,我們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用上了節奏圖譜,之後又運用《大花轎》的音樂將兒歌唱出來,既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又凸顯了兒歌的節奏美、韻律美。在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根據故事情節設置障礙開展同名的體育活動,既增加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趣味性,又促使幼兒機體健康和諧地發展,使語言和健康得以有效整合。
策略二:游戲體驗——感受快樂
在幼兒文學作品中,有的作品具有離奇的情節、特定的動作,在幼兒看來就像是一場超級游戲。在開展這類活動時,我們就放開手腳,讓幼兒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盡情地游戲,在動作中體驗、理解作品。例如:兒歌《捉迷藏》中,我們以捉迷藏的游戲展開,在躲一躲、找一找、說一說的游戲中孩子們輕松說准方位詞,進一步理解了作品,體驗到作品帶給他們的驚喜和快樂。策略三:角色扮演——深入作品
兒童文學作品中鮮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兒愛模仿的對象,針對一些語言簡單重復、情節不太復雜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提供角色表演的場地、道具,指導幼兒「走」入作品,並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理解作品。例如:故事《三隻蝴蝶》情節簡單,對話重復,在熟悉故事情節後,我們引導幼兒先學角色語言,再用動作進行角色表演。其間,嘗試用委婉的語氣懇求,用肯定的語氣拒絕,幼兒彷彿身臨其境,通過設身處地的想像和表現,進一步理解了三隻蝴蝶的心理和情緒。
所以,我們在開展幼兒園文學活動時,應該從多元的角度出發,將幼兒文學活動合理有效地與幼兒園各領域教學、與幼兒的游戲、日常生活、家庭、社區資源等進行整合,充分凸顯文學活動認知、情感、審美、德育等方面的多元價值,使幼兒文學活動呈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局面,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