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解決游戲在幼兒園中存在的問題
一、游戲的基本特徵 (一)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 游戲的本質屬性是主動性,它是由幼兒的內部動機產生的。游戲是一種比較鬆散的,自由的,輕松的活動,符合幼兒心理需要,而且游戲是由內部動機誘發的,是幼兒的直接需要而產生,沒有外部強加的因素。因此,游戲可以使幼兒全身心投入,並積極地參與其中。游戲是隨意性強的活動,幼兒有支配游戲時間的權利,在他們感到疲勞或不想進行下去的時候,他們有權利停止游戲的進行。 (二)游戲是在幼兒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的生活 幼兒的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它來源於社會生活。游戲能夠將幼兒帶入假想的成人世界,幼兒在游戲中可以盡情的重演成人世界的活動。他們不受成人的約束,不受時間和具體條件的限制。任何一種游戲材料都可以賦予其無限的想像,並根據游戲的需要和游戲材料的特徵改變其原有的用途而運用到游戲中去。 (三)游戲沒有社會的使用價值,沒有強制的社會義務,不直接創造財富 游戲是一種娛樂活動,它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沒有使用的社會價值,也不可能創造社會財富,它不在與外部的目的,而在於本身的過程。游戲行為是他們到達愉快情緒的一種方式。 (四)游戲伴隨著幼兒愉快的情緒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是愉快的,快樂的情緒特徵,他們在游戲中能夠獲得滿足感和自豪感。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是積極的,他們在游戲中也是伴隨著愉快的情緒。游戲中沒有需要達到的目標,幼兒沒有任何壓力,因而減輕為達到目標而產生的緊張,耗費精力小,幼兒在游戲中感到輕松,愉快。因此,整個游戲過程對幼兒來講是愉快的過程。 二、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一)幼兒園游戲主要是自主游戲的形式 即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得到需要和滿足,天性自由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和人格得以健全發展的過程。作為教師就要對這一活動找到合適主題的切入口滲入,既不打破幼兒的興趣又自然的引入主題。 如:一名教師給幼兒上音樂課,當進行到角色表演:抱娃娃回家。日本的一名幼兒說:"我抱不動。」這名教師並沒有訓斥或不理孩子,而是引導大家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再引入主題。既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又使教師活動得以圓滿結束。 (二)幼兒園游戲更注重環境的誘因作用 良好環境和條件的創設是游戲活動開展的重要前提。一是物質環境條件。幼兒園要為幼兒充足的室內外的游戲活動場地。其中,市內主要是區角的創設,強調能變化,追求創造性和新穎性。室外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可改變性、能操作性,地面平坦為宜,還可結合實際創設「冒險性場地」培養幼兒探索、冒險精神,給幼兒回歸自然的感覺。另外,玩具也是游戲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玩具的提供要注意種類上和數量上的層次性(大、中、小班的區別)和使用常規(愛惜玩具、合作精神等)二是社會環境條件、家庭環境、氣質、家長的態度等,都是社會環境因素,特別的是早期親子關系對幼兒養成良好的游戲個性很重要。 (三)幼兒園游戲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戲自身固有的特點,每種游戲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戲的這一特點,給幼兒的精神和身體帶來舒適、愉快,使他們喜歡游戲。 游戲與其它活動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也沒有實用的社會生產價值,它是一種娛樂活動。它以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兒良好的情緒和積極從事活動的力量。趣味性是游戲的必要條件,因為有趣味才吸引幼兒主動參加,並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愉快和發展。在幼兒那裡,首先吸引他們的是饒有趣味的游戲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逐漸對游戲的結果感興趣。教師可根據幼兒的這種特點,正確地進行指導。 (四)幼兒園游戲具有社會性 幼兒並不是天生就會做游戲,游戲不是幼兒的本能活動,只有當他們的體力、智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積累了一定的知識檢驗,才會做游戲。時代、文化、地區、習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會影響幼兒的游戲,幼兒的游戲歸根到底是周圍生活的反映。但幼兒的游戲並不是將周圍生活的翻版,而是通過想像,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幼兒的游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與戲劇反映現實生活相近似。幼兒園應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游戲,在游戲中反映幼兒的現實生活。 三、幼兒園游戲活動指導的基本理念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1.幼兒物質環境的創設 幼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於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公共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 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玩具、材料,如「雞翅」「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許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消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只做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們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讓他們用紙剪各種小魚、小蝦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好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我們會發現,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等得到大大提高。 2.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心理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的相互作用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能輕易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 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游戲的方法。 (三)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 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加者、發問者、傾聽者等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
㈡ 如何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解決問題
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認清事物本質。在我班幼兒開展流動獻血車活動中,有一個長的很胖的濤濤去流動獻血車獻血,被醫生楠楠告知:你太胖了,不符合獻血者的要求。於是,我就問醫生:那濤濤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們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要減肥,有的說少吃肉,還有的說不要吃油炸的食品。當老師問幼兒:我們平時應該吃些什麼食物,才能讓自己變得很健康?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運動,不要吃垃圾食品,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通過交流,孩子們初步了解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孩子今後的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圍繞一個話題的分享,孩子們有很濃的興趣,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大家分享,講者津津樂道,聽者聚精會神。
㈢ 如何激發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社會交往能力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著不合群、自私等影響自身社會化進程的表現。 在兒童的小社會里,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幼兒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實現個體社會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幼兒相互間交流知識、經驗、學習掌握社會技能和社會行為准則;他們在兒童小社會中體驗歡樂和苦惱,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團結友愛、開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積極的社會情感和個性品質。利用4-5歲幼兒人際關系變化的重要時期,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無疑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培養措施 :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學活動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 (1)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通過主題教學活動,利用集體教育形式,教給幼兒一定的交往技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發現有許多教材的教育功能,並不鎖定與其特定領域的作用,還綜合著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功能。如主題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使幼兒願意與周圍的同伴一起玩,友好相處,共同分享,並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如輪流、等待、謙讓等,學習自己解決游戲中的 糾紛與沖突;《綠色家園》使幼兒了解並學習人們共同生活所必須遵守的公共規則;《大家在一起》讓幼兒感受大家在一起的快樂,還應遵守集體規則……這些教材提供的知識准確、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孩子也非常喜歡。我們還通過情景表演、互換角色、看圖講述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教給幼兒一些交往的常用語言,大大豐富了幼兒語言交往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交往策略,不知不覺中幼兒的交往技能得到了發展。 (2)充分利用學習中心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交往語言的遷移,鞏固交往技能。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不受任何拘束,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特別是角色游戲區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在這里,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如:爸爸、媽媽、醫生、售貨員等等進行廣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幼兒學習執行角色的行為規則,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判斷行事,體驗各種角色對人對事的態度,從而學習了醫生對病人、售貨員對顧客、孩子對長輩的不同交往方式,學習各種人際關系。在活動區,幼兒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對不同人物、不同交往方式的了解,不斷豐富交往經驗。活動區活動,為幼兒營造了寬松的交往環境和親密和諧的交往氛圍。在這里,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識欲得到了滿足,技能獲得了發展,同時,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培養和鍛煉幼兒交往能力。 幼兒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十分豐富的社會教育內容,它們不僅給幼兒表現、發展技能的機會,還能使幼兒獲得有價值的新知識。請幼兒輪流做小老師,讓他們在為大家服務的同時,產生光榮感,得到交往的樂趣;請內向孤僻的幼兒做信息使者,迫使他們逐步與老師、同伴交往;利用戶外活動和散步活動這兩個全園集中性的開放活動時間,開展跨年齡段的相互交往活動;鼓勵幼兒同園內其他人員接觸等,以此來拓寬幼兒的交往范圍,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交往行為方式,進一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4)適時指導,放手讓幼兒進行交往活動。 幼兒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一方面,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到幼兒的活動中去,這樣有助於教師及時掌握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交往動向,有利於教師利用活動區規則和內容引導活動進程,適時指導幼兒交往;另一方面,當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或在交往中遇到困難向老師求助時,老師應適當採取冷處理方式,不要急於介入,過多包攬,而是要啟發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讓他們用公平、合理的辦法去解決問題,盡可能地減少對成人的依賴。只要幼兒之間的矛盾、爭執不存在危險,便可讓幼兒自己處理,教師不要去「裁判」,、 2、家園配合,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家長與幼兒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對提高幼兒交往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我利用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對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和他們共同探討教育方法,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必要性。我認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首先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們做好榜樣,調節好家庭的氣氛,處理好家庭、鄰里關系,盡量做到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鄰里之間要真誠相待、尊敬老人,讓幼兒在這個友好、充滿親情的環境中感受到交往的快樂。 其次,要加強親子交往,作為父母要改變傳統的、權威的地位和優越感,與幼兒平等相處,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如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講故事、一起做手工、一起去郊遊,經常徵求孩子們的意見,和孩子共同討論某個問題等等。在平等交往中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第三,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交往。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幾代人的寵愛讓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根本體會不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在長輩們的"呵護"下越發嬌弱、霸道、自私。其實,家長的放手和鼓勵對孩子們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如:逛商場時,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去挑選自己需要的東西;餐廳吃飯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向服務員提要求;做客時,你讓孩子主動和主人打招呼,和小主人分享玩具、圖書等,懂得謙讓、分享;散步時,你可以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流等等。大人對孩子的這些好的行為予以肯定,孩子就會體驗到交往的喜悅。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更鍛煉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通過交往技能的學習、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及家園的密切配合,我班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班裡幼兒的爭執少了、個別膽小內向的幼兒願意與同伴交往、大部分幼兒學會了協商、能自主友好的解決矛盾等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歸功於同伴間能友好、快樂的交往,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家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時機,與孩子產生互動,使孩子在生活活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交往的慾望。
㈣ 游戲是如何促進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獨立思考能力... 一些游戲都需要依靠邏輯來推理的,所以可以促進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這不是100%的。 有一半的科學家認為是可以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但是有一半的科學家認為小孩子去玩游戲就只是因為他們想玩罷了。
㈤ 為什麼游戲能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游戲里邊本來就有很多難題和探索性的東西,需要玩家一步一步的摸索, 少兒如果適當玩玩,可以開發大腦,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 生活中懶惰的思維在玩游戲時,也會得到隨著游戲的樂趣而被改變,少兒會 更加樂於動腦,當然,前提是適當!
㈥ 如何解決幼兒游戲中的游戲沖突問題
游戲對於幼兒之所以魅力無窮, 就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幼兒自主自願地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讓幼兒自主地游戲,成為游戲的主人,這種觀念已被人們普遍地接受和認同。為了使游戲順利開展並做出成效,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建立和執行規則,培養規則意識。規則使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活動有目的性;進而通過規則引導幼兒意識到行為的質量和後果。
游戲是幼兒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獲得關於周圍環境與生活的各種印象,他們會把這些印象或經驗帶進他們的游戲中來。
幼兒玩滑滑梯的時候,盡管教師總是事前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要從樓梯上去再從滑道下來。可每次游戲的時候,開始時,幼兒似乎還記得這些規則,時間一長,幼兒就開始犯規,有的從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個一個疊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兒用手抓住上面的護欄,身體躺在滑道上擺動,嘴裡喊著救命!救命啊!臉上流露出頗為誇張的表情,護欄邊圍著幾個幼兒正在有條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兒掉到水裡去了,有的幼兒救上來了。教師看到那麼多的幼兒擠在一起,走過去制止他們:小朋友,看看誰最聽話,知道怎樣滑滑梯才是對的。小朋友立即變乖了,停止了原來的活動,排著隊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靜了許多。教師放心地在一旁觀看。可沒過幾分鍾,有幾個男孩子又開始了救人活動,有的被怪獸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奧特曼,我來救你們。參與救人游戲的孩子越來越多,游戲場上又熱鬧起來。
是制止他們,還是順其自然。不制止?怕他們出事故。制止他們又於心不忍,幼兒玩得那麼投入。游戲中的自主和規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分強調規則,勢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失去滿足和快樂感;反過來,過分強調自主,沒有規則的約束,游戲就會顯得雜亂無序,毫無質量和意義。教師該如何處理游戲中幼兒自主性與規則意識之間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
游戲是幼兒基於內在動機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的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是幼兒的權利和需要,是幼兒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靜下心來想一想,成人也喜歡來點刺激的游戲,游樂場里的過山車、快速滑行車,新型運動中的攀岩、懸崖跳水、急流探險都是成人喜歡的驚險活動,一個險字本身就包含著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險後的成功卻往往能帶給人巨大的滿足感。 孩子在游戲中的動作一般來說具有非常規性。例如幼兒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帶給幼兒的感受外,幼兒還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情節,例如:奧特曼救人、過山車等。幼兒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現,使游戲情節精彩,內容豐富,當然會令他們流連往返。因此,幼兒游戲時,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夠讓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兒,也仍然會在游戲活動中反映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們想像的角色。但教師總會擔心幼兒不會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兒按教師的意願重復那些規矩的活動,結果是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自主性,時間長了,會束縛幼兒的思維和手腳,表面上看上去聽話乖巧,實際上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內容,表現,看看他們在游戲中做什麼,怎麼做的;傾聽他們在游戲中談論什麼,怎麼交流,對積極地部分給予肯定,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選擇,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注意幼兒在游戲中的愉快體驗。
幼兒在游戲時的動作、語言、情節常常是比較隨意的,甚至是盲目沖動的,特別是小班階段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准則行事,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戲進行時易發生沖突和過激行為,導致不良後果產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戲中,救人的孩子越來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讓幼兒自主自由、隨心所欲,完全忽略規則在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功能,那麼幼兒在游戲中根本就自主不起來,同伴間互相干擾,混亂無序,游戲不能順利開展,自然沒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制定規則,讓幼兒學習遵守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在有序的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注重遊戲的指導和評價,培養幼兒的自律性
在我們談論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的時候,同時有這樣一種誤區,游戲既然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成人就不因該過多地干預,讓幼兒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好了,只要幼兒高興就行。事實上游戲就變成了放羊式的一種低水平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就無從體現,幼兒在游戲中變得盲目,沒有規則,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前面提到的幼兒安全問題就變得突出了。因此,我們要謹慎地界定幼兒地游戲行為,評價幼兒地游戲過程。
㈦ 幼兒園戶外游戲中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尤其喜愛戶外游戲。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有學者指出,幼兒園有必要把孩子的興趣引向戶外,讓孩子多親近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戶外活動的快樂。 戶外活動是幼兒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幼兒園要保證每天不少於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因為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時期。他們的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身體各器官各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完善。容易因各種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影響健康。所以採用適合於幼兒生理特點的戶外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幼兒身體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從而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時精神煥發,情緒愉快。戶外體育活動又是幼兒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顯的身體鍛煉效果而使家長們十分認可,能夠自由自在的玩耍而受到了幼兒的歡迎。戶外體育活動,也能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耐性等多種意志品質,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能夠興旺發達的根基。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沒有強健的體魄怎樣實現民族的偉大夢想? 但有一個現實問題又擺在了眼前,那就是安全。前天我傾聽了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趙蘭會園長做的關於「努力打造兒童傳統特色游戲」的報告,看到視頻上孩子們生龍活虎的樣子,我特別開心,同時又很擔憂,看起來有難度又有危險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玩起來會不會有危險呢?戶外活動中難免要奔跑、跳躍、鑽爬、攀登等,如何做到既能保證幼兒每天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又能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呢?就這個問題我虛心請教了一些中心幼兒園園長再加上我的親身經驗,得出一點淺薄認識: 一、 活動場地、設備、器具的安全 現在很多幼兒園特別是一些農村園,活動場地小,再加上孩子天性愛扎堆玩,戶外活動時容易發生碰撞的現象。再就是幼兒爭奪器械,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對於新器械不了解。再加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差,喜歡玩就不顧一切的玩,這些都是安全隱患。怎麼避免呢?這就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對活動場地有一個很好的調控。教師在活動開展前必須對自己本次活動的場地需求有一個定位,在活動前清除掉活動場地的各種障礙,保證場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時刻提醒幼兒保持一定的活動距離。戶外活動的設備要定期檢查、定期維修。滑梯的坡度要適當,邊腳要光滑。著地點應鋪墊子或安沙坑,以減小滑落時的下挫力;搖椅、盪船等玩具安裝時重心要低,吊環要牢固;翹翹板是幼兒喜歡的玩具。有的蹺蹺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粗糙,有毛刺。其實,蹺蹺板背面的兩側最重要。我就發現,有的幼兒在完蹺蹺板的時候,腳後跟被蹺蹺板背面刮傷。雖不會太嚴重,卻常常發生。如果把背面的兩側做成斜坡或圓角的,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活動以前教師一定要不怕麻煩檢查一遍各種器具、設備的安全。在活動過程中,要避免幼兒因使用方法不當引起的不安全情況。如:有的幼兒將高蹺當成流星球甩出戶外;有的幼兒直接把別的幼兒的腦袋當小鼓敲;還有的幼兒把鞦韆當成了踏板,一隻腳踩著就上。 在戶外器械的投放上,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滿足所有孩子的需求,不能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沒有,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幾個孩子共享那麼一定要講清楚活動規則。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時候,一定要講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慮到一切有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還有,教師在投入新器械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器械是否安全。總之,體育設備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以確保安全。 二、幼兒自我保護的知識 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是安全問題中的主體。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尤為重要。加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須從教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長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則可在各項活動中針對性的授予。如:教會幼兒在不小心跌倒時用手撐地;走高蹺時重心適時移動;躲閃投擲物時,用雙手保護頭部等。同時,在戶外活動中,制訂合理的常規要求,並逐步養成幼兒按要求活動的習慣,杜絕不合理,不安全的行為。 三、活動前活動中安全意識的加強 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意識,並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幼兒明白戶外活動中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危險的不能做的。將這些戶外安全知識每天貫穿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比如在下樓梯的時候,時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擠,在平日活動中讓孩子熟悉老師一些手勢,多進行正面教育。多給孩子們講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讓幼兒去判斷推測這些故事,讓他們知道自己遇到這些情況時要怎樣處理。另外,在活動中,要注意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讓孩子能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這樣活動中就不會亂,強化幼兒的體育活動常規意識,把幼兒遵守常規的情況放在活動後的小結中,讓幼兒知道遵守常規的重要性。最後,要加強孩子友好教育,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一起分享 總之,戶外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健康的主要活動環節。同時,也是出現安全問題最嚴重的活動環節。只有我們從教人員嚴謹、踏實、不厭其繁、並且善於發現事故的隱患,做到安全警鍾長鳴,我想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㈧ 如何激發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游戲是孩子最喜歡、最快樂、最自能由表現的活動,也是獲得情感發展、社會性交往最多的活動。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幼兒積累了更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由直覺行動性開始轉向具體形象思維,游戲表現出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幼兒年齡尚小,社會經驗欠缺,在角色游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錯誤的做法。角色游戲的需要和幼兒有限的能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導致游戲不能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適宜的指導。那麼,如何使角色游戲活動的開展更為有效,使幼兒從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個人覺得對每次的角色游戲開展有效的講評顯得極為重要。
角色游戲的講評作為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發展幼兒的游戲經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游戲的講評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而不能很好地發揮講評效果。幾個代表性的問題如下:
1.講評草草了事,只局限於形式。
游戲的講評來源於對幼兒游戲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但是由於觀察目標不夠明確,或缺乏一定的觀察方法,教師不能及時地發現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講評環節中,教師只能就游戲規則以及幼兒游戲的整體情況作簡單且籠統的講評,純粹是讓整個游戲活動有一個完整的結尾。
2.講評內容孤立,缺乏問題的延續性,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計劃。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習慣於就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因為問題的出現是隨機的,評價也就變得毫無計劃,只能就事論事,缺乏長遠的考慮。在下次的游戲中,又習慣性地著眼於新問題的講評,而忽略了講評過的問題的重復發生,使得講評沒有目的,沒有計劃,缺乏延續性,幼兒游戲發展得不到提升。
3.講評不能提供引導性策略,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發展。
幼兒依賴性較強,游戲中遇到問題習慣報告老師。這個時候老師往往有兩種做法:直接處理解決;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經解決。兩種方法都不可取,直接解決,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把問題再拋給幼兒,對於缺乏經驗的幼兒來說影響游戲的繼續開展。缺乏合適的引導,導致幼兒缺乏在「跳一跳,夠得著」的方式中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的喜悅。在講評活動中,教師不能給予幼兒做出引導以及給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使得幼兒在下次游戲的時候對此類問題仍然束手無策,幼兒在游戲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始終得不到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我不斷地改變講評的方式,豐富講評活動的內容,使講評活動有效進行。具體做法如下:
方法一:由點及面,深入挖掘。
案例:今天輪到兩位動作慢的幼兒在銀行發錢,銀行的隊伍排了很長。昊昊急著去醫院,直接插到了隊伍的前面。嘉寶不樂意了,一邊擠昊昊一邊說:「老師說取錢要排隊,你插隊了。」昊昊沒有理睬,准備取錢。嘉寶火了,准備推昊昊。我及時制止了危險的發生,讓昊昊排到了隊伍的最後。游戲繼續正常進行。
評價:游戲結束以後,我把昊昊和嘉寶請到了前面。「插隊」看似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卻隱藏著安全隱患。針對游戲中的安全問題,抓住這個良好的教育契機,組織幼兒討論:當發現有人違反游戲規則時,該如何處理?提醒幼兒以暴制暴會製造更大的安全隱患。引導幼兒說教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動用群眾的力量。
接下來的游戲中,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時而出現。幼兒之間能相互提醒,避免矛盾沖突的發生。幼兒開始關注身邊的事情,相互的提醒,並有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防範於未然。
分析:在游戲中存在各種矛盾沖突。在引導幼兒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幼兒意識到不恰當的解決方法,會導致更大的問題發生。同時,讓犯錯的一方明白,看似小小的錯誤,會引起重大的事故,安全隱患無處不在,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以後的游戲中幼兒能夠彼此提醒,不再重犯。但是如果當時停下來集體式教育會影響到游戲的進程,不利於游戲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適時適度地引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延續性,將游戲活動順利的進行到底。講評時提出,並組織幼兒討論,使安全意識深入到每個幼兒的心中。
方法二:粗中求精,深入研究。
案例:娃娃家是每天游戲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客人們出出進進很頻繁。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忙著招待客人,家裡凌亂不堪。
評價:游戲結束之後,請幼兒自己來說一說今天游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請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一說:娃娃家總是很亂。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幼兒自發的集體討論,得出各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如:控制客人的數量,客人來做客先插卡,插卡袋滿了就不能再接待客人;同時接受禮物時要有選擇性,家裡不需要的東西可以委婉的拒收。
通過講評後,大家一致採用了幼兒提出的看插卡進客的方法,限定了娃娃家的人數。現在娃娃家干凈整潔多了。客人們也能安心地坐下來喝茶聊天。由於不用忙著招待客人,爸爸、媽媽的活動也變得豐富了。媽媽可以抽時間帶著寶寶去逛超市,去看快樂舞台的表演。爸爸想出了各種招待客人的方法。當蛋糕店開業以後,他給寶寶過了生日,請客人們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大家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了。
分析:到了中班,角色游戲都能比較有序地正常開展起來,但是每個區域的活動內容都比較粗糙,沒有得到提升。針對游戲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現象,要引導幼兒想出好的解決辦法,減少游戲中一些重復而枯燥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幼兒參照約束自己的行為。幼兒的規則意識得到了提高的同時,整個游戲也變得井然有序了、內容也更豐富,不但擴大了幼兒交流的范圍,也讓幼兒通過游戲了解了成人生活的豐富多彩。
方法三:投其所好,深入發展。
案例:平時就愛滾在地上的豪豪小朋友,今天扮演起了娃娃家的寵物。媽媽在前面走,豪豪跟在後面爬。一邊爬,一邊發出「汪汪」的聲響。由小朋友來扮演小狗在地上爬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直接制止這種行為,就表示否認幼兒游戲中的創意,不利於幼兒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
評價:在游戲結束時,針對這個現象,引導幼兒討論: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如果娃娃家要養寵物我們需要怎樣做?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用毛絨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寵物,就像毛絨娃娃代替娃娃家的孩子一樣。於是,小貓、小狗被孩子從家中帶了過來。
接下來,寵物商店、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也隨即產生了。商店裡的寵物飾品也熱銷了起來,到醫院里給寵物看病的人也多了,寵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游戲變得更豐富有趣。
分析: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出現奇特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源於生活,但是孩子們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的做法欠缺。如果這個信息不被老師及時關注並推廣,一個好的游戲點子在下次游戲中就不一定能閃現。幼兒無意間的想法得到肯定以後,往往能促使他更大的發展,想像出更多的更成熟的點子,使游戲的內容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而言之,要組織好角色游戲的講評環節,必須在仔細觀察幼兒游戲的基礎上,了解幼兒游戲現象背後的教育價值。在講評的時候,教師要依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切合其游戲能力實際,講評點要根據其價值進行有效取捨,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從孩子的游戲中不斷地積累講評的方法與策略,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幼兒的游戲經驗和能力,使孩子們的游戲越玩越豐富,越玩越有創意,促進角色游戲更加深入的發展。
㈨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戲里就有輸贏,有困難和容易之分,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就讓他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實在沒辦法,你可以提醒下他,並協助他完成游戲!久而久之,他就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