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按照幼兒認知發展可將游戲分為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按照幼兒認知發展可將游戲分為

發布時間: 2021-03-07 01:29:39

❶ 依據學前兒童游戲的認識分類,可將游戲劃分為有哪些

學前兒童的游戲是多種多樣的,按照游戲的目的性分類,幼兒游戲主要有創造性游戲、教學游戲和活動性游戲。

1、創造性游戲。創造性游戲是指兒童以想像為中心,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是學前期兒童典型的、特有的游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表演游戲等。




(1)按照幼兒認知發展可將游戲分為擴展閱讀:

創造性游戲如:

1、角色游戲:指兒童通過扮演角色,藉助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的生活。

2、結構游戲:指兒童通過各種物品,如積木、沙、石、泥土等材料建造各種各樣的東西,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才能。

3、表演游戲:讓兒童按照各種故事中的內容,情節,角色來表演節目,如唱歌,跳舞,戲劇。

❷ 有哪些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❸ 皮亞傑從兒童認知發展角度對兒童游戲的分類是怎樣的

1.感知運動期—練習性游戲 2.前運算期—象徵性游戲 3.具體運算期—規則性游戲

❹ 皮亞傑劃分的游戲類別有哪些

練習性游戲、象徵性游戲、結構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

相關介紹:

1、練習性游戲: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兒童游戲發展的最初形式,是0~2歲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典型游戲。又稱「機能性游戲」、「探索性游戲」和「感覺運動游戲」。

2、象徵性游戲:

象徵游戲作為其中一種類型,是將知覺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進行表徵的游戲形式,前運算階段的幼兒進行此類游戲。

3、結構性游戲:

是指幼兒利用各種建築和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結構材料,沙,雪等)進行各種建築和構造活動,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

4、規則性游戲:

規則性游戲的突出特點是游戲規則外顯,游戲的角色內隱。游戲的競爭性決定了游戲的規則性。人童年期及以後的游戲活動,主要是規則性游戲為主。

(4)按照幼兒認知發展可將游戲分為擴展閱讀

皮亞傑開創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研究兒童游戲的新途徑,它反對把游戲看作是一種本能活動,試圖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總框架中來考察兒童的游戲,並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認知發展的游戲理論。他的游戲理論來源於他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是其認知發展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

根據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幼兒園里的結構游戲可以分為兩種不同形式,一種是區角游戲或晨間游戲中的桌面結構游戲,另一種是創造性游戲中的地面結構游戲。一般在玩桌面結構游戲時,地面結構游戲區不會開放;玩地面結構游戲時可能會開放桌面結構游戲,幼兒的作品將送到地面結構游戲區作為材料的補充。

❺ 游戲在幼兒認知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2.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3.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4.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5.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6. 3.游戲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

  7. 幼兒在游戲中是自由自在,充滿想像力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另一個物體,極大地促進了想像力的發展。游戲不但促進了幼兒想像力的發展,還未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在結構游戲中,孩子用積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構造出一幅幅富有創造力的圖景,在孩子的手裡,坦克可以開到海里,海可以飛到天上,「我這個坦克既可以在地上走,又可以在天上飛」。「我搭的這個房子可以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這樣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裡了」。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8. (三)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9. 社會性的發展也稱幼兒的社會化,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幼兒從自然人到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10. 1.游戲有助於克服幼兒的「自我中心」

  11. 在3歲之前,幼兒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海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理解問題。此後,幼兒要經歷「去自我中心」的過程,指導自己與被人的不同,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幼兒才能融入社會,實現其社會化。游戲是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特別市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較色游戲的情感,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逐漸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個總是攻擊別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戲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負的小朋友,在游戲扮演中,他體會到被人欺負後的傷心和難過,學會了從被欺負者的角度看問題,有助於減少其攻擊行為。

  12. 2.游戲有助於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幫助、安慰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很對機會體驗並踐行各種親社會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來游戲,在游戲中體驗角色的喜怒哀樂,在與同伴交往中逐漸懂得了分享、學會了合作,在照顧「幼小娃娃」及「病人」的過程中,學會了安慰和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會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

比如通過「拔蘿卜」的表演游戲,大家齊心協力,把大蘿卜拔出來。在表演中,孩子們再次體驗到了相互幫助、眾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懂得可無論個子大小,能力大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獨特之處,即使小老鼠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戶外游戲「老鷹捉小雞」中,如果你扮演小雞,怎樣才能不被老鷹捉到呢?小朋友必須拉得緊緊的,一個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鷹抓到,不能只顧自己跑,不顧其他小雞,這需要相互之間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雞媽媽,你就要有責任感,照顧好你懂孩子,保護好他們;在室內活動「玩具分享日」中,孩子們相互交換玩具,培養了他們的分享意識。

(四)游戲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學前期情緒情感活動發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時一種積極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於各種情感類型的產生。

  1. 游戲可以使幼兒產生更多積極的情緒情感

  2. 所謂積極的情緒情感是指愉快、高興、滿足、興奮、放鬆等情緒狀態。游戲伴隨著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幼兒子啊游戲中自由選擇玩伴、玩具、進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裡,在游戲中,幼兒充分放鬆自己,因此游戲能夠使幼兒體驗到積極的情緒情感。

  3. 2.游戲能夠幫助幼兒轉移與宣洩消極情緒

  4. 所謂消極情緒情感是指不高興、憂愁、傷心、恨、緊張、憤怒、恐懼、沮喪、急躁、等情緒狀態。在生活中,幼兒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而游戲時幼兒鬆弛緊張情緒、宣洩小雞情緒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5. 首先,游戲轉移了消極情緒。我們常說「孩子面,六月天」,幼兒的情緒變化很快,可能剛剛還因為某件事情而哭哭啼啼,而後和同伴一起游戲或者玩自己喜歡的玩具,體驗到愉快,就忘掉了剛才不開心得事情,情緒轉陰為晴。比如,小班幼兒剛到幼兒園市場會哭鬧,教師通常會帶著孩子們做游戲,像「小火車過山洞」:一個教師和一個幼兒雙手撐起做成一個「山洞」,另一個教師帶著孩子們一個拉著一個鑽「山洞」,很多幼兒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轉移了注意力,暫時擺脫掉了消極情緒。

  6. 其次,在游戲中,幼兒還可以宣洩和釋放負面情緒。比如在角色游戲「醫生與病人」中,很害怕打針的幼兒,通過自己扮演醫生,給別人打針,發泄了對醫生和針頭的恐懼;幼兒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訓斥孩子,宣洩由於父母的嚴厲管教帶給自己的緊張和不滿情緒;幼兒還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游戲,如「打沙包」,反復捶打沙袋,釋放不良情緒;有的幼兒經歷了寵物的死亡或者親人的離世,可能會開展「葬禮」的游戲,在游戲中會哭,會傷心,這其實是幼兒發泄內心悲傷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反面情緒得到釋放,有助於其盡快走出消極情緒狀態。

  7. 基於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游戲應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❻ 皮亞傑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將游戲分為哪四類

如果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將游戲進行分類,最基本的一個分類就是抓起來游戲還有認識的游戲。

❼ 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將游戲分了四種,其中象徵性游戲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什麼

選B角色游戲

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把兒童游戲分為感覺運動版游戲、象徵性游戲、規權則游戲三類。

象徵性游戲這是兒童游戲最典型的形式,占的時間也最長,從幼兒階段一直延伸到小學,象徵性游戲是兒童以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為表現形式的象徵過程,並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游戲形式。

❽ 聯合游戲是依據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的游戲階段之一對嗎

呃,聯合的游戲發劃分的那個游戲階段又分三個階段,是有進行的快的,有慢的

❾ 皮亞傑依據兒童認知的發展將兒童游戲分為了哪三類每一類游戲的主要特點是什

J.皮亞傑關於認知發展的理論。他把認知發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在每一大階段下又再劃分出若干小的階段。第一階段為感覺運動階段。從出生到約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動作和感覺應付外界事物。這一階段又再分為6個小階段:①從出生到1個月。此時,嬰兒尚不能覺察周圍的東西,甚至不能覺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與我,缺乏自我意識。②1~4個月。這時,嬰兒的動作變得較協調了,但還不能擺弄外物。③4~10個月。此時,嬰兒視覺與抓握動作協調起來。開始會擺弄身旁的東西。9~10個月的嬰兒知道東西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仍然存在。④10~12個月。此時,行為已有目的,開始能預料行為的效果。⑤12~18個月。嬰兒對不同的物體,會作略為不同的動作,看會出現什麼結果。⑥18~24個月。嬰兒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思考動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第二階段為前運算階段。約2~7歲。這一時期的幼兒只能以表象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亂的。前運算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①前概念期,約2~4歲。此期以出現符號功能和模仿為特點。②直覺思維期,約4~7歲。幼兒主要對事物的表面現象作出反映,只會從一特殊情況推到另一特殊情況,並將無關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自我中心思想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第三階段為具體運算階段。約7~11歲,在這一階段,兒童形成了初步的運算結構,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思維還直接與具體事物相聯系,離不開具體經驗,還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發展,不能進行命題運算。這一階段兒童發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漸消失。此時兒童不僅能集中注意情況或問題的一個方面,還能注意幾個方面;不僅能注意事物的靜止狀態,還能看到動態的轉變;還能逆轉思維的方向。第四階段為形式運算階段。約自11、12歲開始,到這一階段,個體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系統,能進行形式命題思維,智力發展趨於成熟。皮亞傑起初認為形式運算的智力發展約在15歲完成。後來,1972年修正了原來的看法,認為正常的人不遲於15~20歲達到形式運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