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游戲對於他們是學習,游戲對於他們是勞動,游戲對於他們是嚴肅的教育形式。」這就是說,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最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⑵ 請根據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分析什麼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2.幼兒教育的質量不能滿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首先,教師隊伍嚴重不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認為,每個教師所教的學生人數是衡量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據2005年的統計,中國幼兒園的師生比平均為1:30.2,農村幼兒園甚至達到了1:36. 1,遠遠超出了國家規定的標准。 其次,作為教育者的教師質量不高。據《2004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統計,全國具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幼兒園園長和老師僅占不到50%,邊遠農村地區更是不到30%,甚至還有4.86%的幼兒園園長和老師不具備高中學歷,這一部分教師數在全國范圍內達到了36909人。 另一方面,管理混亂、規章不健全,導致幼兒教育質量難以監管。 此外,還有資金缺口較大、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所造成的質量問題。 再加上有限的資源配置不均衡,在現階段幼兒教育質量總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造成城鄉之間以及城市的優質園千口薄弱園之間巨大的質量差異。因為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以及中國社會新興的中產階級對幼兒教育產生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因此,日益擴大的社會貧富差距也反映在幼兒教育領域。一些大城市的頂尖幼兒園(包括公立幼兒園)具有堪稱世界一流的師資、設施、管理和課程方案,設施過度豪華,而相當數量的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幼教機構,其教育設施、師資力量則遠不能達到國家標准。 3.作為幼兒教育核心的課程改革任務艱巨。 作為改革開放、學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的標志性成果,教育部2001年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份政府文件表明,中國的幼兒教育已經初步具備了與當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課程理念。但是,從理論到實踐、從理念到行動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全球各國概莫能外。即使在美國這樣的教育發達國家,當幼兒教育經費不足時,也會通常變全天教學為半天教學,給教師發放最低工資或取消獎金,提高師生比,減少購買玩具,減少兒童活動草坪和藝術課程等,使良好的課程計劃難以實施。而在中國,長期以來全國幼兒教育經費僅佔全部教育經費的 1.2~1.3%,投入嚴重不足,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尤其是農村幼兒園條件簡陋、設施匱乏。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滿足實施新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各項條件,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更是任重道遠。 不僅如此,新的課程理念對教師、教學設施、教學環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要素不能滿足時,良好的課程目標不僅難以實現,有時候甚至會產生更加消極、嚴重的後果。例如,我們鼓勵幼兒的主動探索,不再提倡簡單的老師教、幼兒學的灌輸式的方法,應當說這是一個進步。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條件,需要有合理的師生比,需要為幼兒提供足夠數量的可供探索的材料。就拿語言學習來說,需要為幼兒提供足夠數量、各種類型的圖書,讓幼兒去反復閱讀、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師對幼兒的個別關注,從而幫助幼兒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因此,當教學的物質條件不夠豐富,師生比過高,不足以滿足幼兒探索的需求,不能給予適時的幫助時,就會影響幼兒學習語言的效率,也難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人類伴隨著游戲而產生,與游戲有著不解之緣,正如麥克法蘭指出的「人類一向被定義為Homo ludens——這一拉丁詞彙表示『游戲的人』。因為游戲的特點雖不至於將人類與其他物種截然區別開來,卻在人類身上格外地發達。」[1]而在幼兒期,游戲在學前兒童身上就更加地發達,可以說,游戲是存在於幼兒身上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天性,因此,心理學家將「幼兒期」命名為「游戲期」。虞永平指出「優質的幼兒園課程把生活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課程生活化、游戲化,能夠引導幼兒在行動中學習。」[2]以一種知識化、小學化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以各種培訓班主導孩子的童年生活,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我們將會摧毀幼兒的童年幸福。 一、幼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時代意義 (一)幼兒游戲的進化根源 游戲對兒童來說,是超越種族、時空的一種普遍性的行為,必定有著深刻的進化上的根源。近些年來,進化心理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它為人類理解自己的行為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正如董會芹和張文新指出的「進化發展心理學試圖通過進化的心理機制來解釋人類的心理起源和本質,把進化的觀點用於人類發展的研究將會大大提高心理科學研究的科學性,並為發展方面的研究者從事各個領域的研究提供普遍的理論基礎。」[3]為游戲這種存在於兒童身上的根深蒂固的行為找到進化上的深刻根源,可以讓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幼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必然性。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提出了「復演論」的游戲本質說,認為游戲是人類種族生物遺傳的結果,游戲是兒童重現祖先生物進化的過程,重現祖先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動作和活動。游戲的發展階段正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現祖先的進化歷史。人類個體從胚胎到個體身心成長、成長的過程與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的種族演化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一點受到了人類學家、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兒童的成長發育是以更加簡略的方式復演著人類的進化過程。 將兒童個體發展與人類進化的過程聯系起來給了我們一種廣闊、宏大和深邃的眼光來看待學前幼兒的成長,這種眼光還讓我們深刻地理解到幼兒進行游戲的必然性,可以說「兒童的成長過程是生命進化歷史的濃縮。這不僅使我們在兒童那裡感受到生命進化的神奇,也使我們在兒童那裡體悟到個體生命的綿遠歷史,這本身就會使我們成人對兒童的生命和兒童的精神世界產生一種敬畏與贊美。」[4] (二)反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需要 兒童與游戲緊密相連,柏拉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強制性的,而應該是「游戲」。他還強調說,「自由的人學任何東西都不應該像奴隸一樣」。教育是一種靈魂的轉向,壓力下教出來的東西不會停留在靈魂之中。在古希臘文中,「教育」、「孩子」、「游戲」在字根上是相連的。Paideia既意為「教育」,也是「孩提時代」;Pais是「孩童」;而Paidia是「游戲」、「運動」、「遊玩」。[5]而現在兒童在各種考試的壓力下,不得不從小就要學習各種知識,在學前教育領域突出地表現為「學前教育小學化」。學前教育小學化在教育專家的反對聲中依舊扎扎實實地開展著,其表現就是將小學的教育內容下移到幼兒園進行講授,幼兒園也採用小學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和管理。有的時候,我們發現,這種小學化的做法使得幼兒沒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他們只有在廁所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玩游戲。 這種迎合幼兒家長目光短淺的要求,違反幼兒成長和發展規律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模式早期可能會產生好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它對一個人發展的危害卻是深遠的。過早接受講授學習的兒童到23歲時,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更多的失業、不做志願工作和未結婚。[6] 幼兒並不僅僅是知識的兒童或智力的兒童,他是一個智力、情感、社會性和身體等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發展的存在。有時候,孩子的社交技能、動機情感、興趣需要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更具有決定意義,為了保障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秉持對未來負責的態度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以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趨勢。 (三)貫徹和落實學前教育政策和法規的需要 在1996年正式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中的工作原則中,第二十一條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教育部於2001年頒布
⑶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遊戲為什麼有這么大的作用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學齡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科學的學前教育對人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幼兒的培養,越來越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危機感,於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在選擇幼兒園時精挑細選,看哪個幼兒園教的知識多,哪個幼兒園拼音學的早,於是,許多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不惜違反教育理念,加大知識的傳授量,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幼兒園小學化。一時間得到了社會上不少家長的認可,事實上這樣做卻是弊大於利,幼兒園的孩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不宜過多的涉及知識性的學習,教育部日前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讓幼兒「玩」,而是在於引發、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可見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重要作用。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要「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幼兒園教育也應力求達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是匯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創造性於一體。經過了許多教育者的探索,得到一個共識:「游戲是學前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游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只要這種活動是以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特徵,並且能給兒童以主體性體驗,那麼這種活動就是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所以,按照教育部要求,游戲是被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游戲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手段,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對幼兒的教育引導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來講述一些游戲的作用。
一、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基礎性、常識性教育的手段。
在教幼兒認識水果時,教室里擺滿了幼兒從家裡帶來各式各樣的的水果,有我們常見的蘋果、梨子、香蕉……,還有孩子們不大常見的進口水果,剛開始,我請孩子介紹自己認識的水果,用不了幾分鍾,我發現:孩子們已經感到單調乏味,提不起上課的興趣。我果斷的換了種游戲的方法:①先教唱兒歌:「蘋果紅紅圓又圓,梨兒黃黃香又甜,香蕉彎彎像小船……」②做買賣水果的游戲,讓幼兒自由買賣水果,幼兒有模有樣的學起了自由市場的小商販:「快來買,快來買,新鮮的草莓,不甜不要錢,」「買我點櫻桃吧,紅紅的,又好看又好吃,」李冰晶竟讓老師幫忙把帶來的西瓜切開來賣,聲稱:「超市就有切開賣的,我媽媽那天就買了一塊西瓜。」幼兒在進行著買賣水果的游戲,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外形特徵,並能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時,活動室出現了另外一種場面,所有的幼兒已經不需要老師的調動,個個變得情緒活躍、興趣倍增,都會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水果。游戲雖然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動手又動腦,既玩得高興,又復習鞏固了知識,發展和鍛煉了幼兒立刻做出判斷的思維能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
二、游戲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發育。
游戲,尤其是體育游戲,對幼兒的最大的好處是使身體得到鍛煉。《指南》規定:幼兒戶外活動不得低於兩小時,體育游戲不能低於一小時,組織幼兒進行體育游戲時,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小班幼兒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切西瓜,吹泡泡小雞快跑等運動量較為小體育游戲,大班幼兒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搶椅子,擲沙包等運動量較大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跑一跑,跳一跳,出一出汗,會使幼兒加快胃腸蠕動,有飢餓感,吃飯的時候有食慾,這樣一來,幼兒就會身體健康少生病。幼兒在戶外游戲中,摸、爬、滾、打,跳躍,使幼兒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得到了鍛煉,促進神經、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長,促使幼兒動作協調發展,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為幼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條件。
三、游戲能夠使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每天早晨的娃娃家內,幼兒總是玩得不亦樂乎。有一次,生明月小朋友往一個大書包裡面使勁裝東西,走過去一看,包包里裝的全都是他愛吃的小食品,原來,生明月正准備帶著娃娃去春遊,在其他幼兒的七嘴八舌的建議下,生明月又帶上了水、餐布以及垃圾袋。通過這次游戲,許多幼兒都知道春遊時可以攜帶哪些物品:零食、飲料、風箏……,還知道在出遊時要注意環境衛生。通過游戲,幼兒獲取很多的春遊小知識,可比老師家長單純說教來的更深刻。可見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變被動的學習者為主動的學習者。通過游戲,幼兒為自己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老師和家長在這時要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
四、游戲能夠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在「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陳子陽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做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在「娃娃家」,趙欣悅小朋友把一個個小碟子擺了滿滿一桌子,說是:「今天男娃娃和女娃娃結婚」請小朋友來參加婚禮。在這期間,幼兒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用雪花片充當煙花,把《祝你生日快樂》換了歌詞祝福結婚的娃娃,喜宴更是吃的不亦樂乎,分享了雞鴨魚肉等好吃的大餐,在這當中,幼兒充分享受了游戲的快樂,同時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作為老師,在這活動中並不過多的干涉幼兒的活動,使幼兒在這愉快的氛圍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
五、游戲能夠促進兒童情感的發展。
游戲為兒童提供了宣洩自己的各種情緒的安全途徑。比如: 幼兒在玩「構築游戲-搭積木」時,有時會把自己或者別人的搭成的物體用力推倒,然後大笑著跑開;在玩「造型游戲-捏橡皮泥」時,會使勁地捏、搓、揉,這是幼兒進行宣洩的表現,之後,幼兒臉上總會露出一種滿足和痛快的表情。通過這些方式幼兒的壞情緒可以得到很好的宣洩,也為幼兒的情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幼兒在游戲中,充當任意一種角色,即使是扮演難過的角色,幼兒的心情也是很愉悅的。
六、游戲能夠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在現代,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他都是一個「社會人」,幼兒的社會性更要從小培養。在建構游戲中,在體育游戲中,在各種游戲中,都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例如:幼兒與其他夥伴進行游戲時,幼兒往往要學會遵守規則,否則游戲就不能進行。在游戲中,往往有時需要幾個同伴來完成,他們會共同商量,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協商,幼兒學會了與同伴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學會共同面對困難,學會共同解決問題。
總之,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切不可幼兒園小學化,拔苗助長,剝奪幼兒游戲的樂趣,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⑷ 如何理解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作為幼兒教師的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游戲時,幼兒的認識、記憶、思維、有意注意等狀態都是較其它的時候好,這是因為在鬆弛、歡快的游戲情境下,更容易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想像力和創造欲;這是因為一個尚未實現社會化的幼兒,... 在使自己適合一個按成人的興趣、習慣和思維方式組成的社會的過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滿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戲中得到滿足,在沒有任何強制關系的背景中,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和具體實踐性等特點。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所以游戲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及幼兒教育中採用最廣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接近幼兒生活,帶給幼兒快樂,而且還能使其人格得到應有的尊重,使其各種心理需要得到體驗,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⑸ 如何理解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⑹ 論游戲是幼兒園教育基本活動
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這樣的
讓孩子在游戲中
掌握肢體平衡、思維思考等
當然幼兒園也不全是游戲
⑺ 為什麼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方式和主要學習方式
開發智力
⑻ 如何理解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兒童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過虛擬情境以再現成人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系,從而使兒童達到認識周圍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戲體現了兒童與現實的一種特殊關系,它通過某種虛擬的情境把某一類實物的特徵轉移到另一類實物之上。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游戲在兒童世界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對兒童的魅力更為獨特。 《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專門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條指導原則,指出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應把游戲作為主要的活動形式,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兒童發展狀況的寫照。認知的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根據兒童認知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游戲的類型進行分類包括:感覺運動游戲、象徵性游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感覺運動游戲的動因在於感覺或運動器官在使用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感;象徵性游戲帶有「假裝」和「好像」的特點;結構性游戲是利用結構材料進行建構游戲;規則游戲則是兒童認知發展水平最高的一種形式;游戲對兒童社會性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游戲可以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的技能以及言語能力,使兒童的獨立性得到提高。游戲也有利於兒童的身體發展,通過玩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使兒童親近大自然,同時給兒童帶來愉快和滿足。讓兒童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
⑼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游戲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途徑,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項基本活動,但目前,幼兒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游戲的開展很難取得應有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效果。一、幼兒游戲的時間及自主游戲受到限制游戲是一項豐富多彩的、復雜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大量的時間、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備,然而,現在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擠掉孩子的游戲時間,對其進行正式的基礎教育,及所謂素質教育,這樣孩子大量的游戲時間被削減了,其原因如下:1、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幼兒園的管理越來越市場化、經濟化、效益化。私立幼兒園越來越多,市場竟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從中班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正規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每天教孩子做算術題,寫漢字,一天一節英語課,每天布置許多作業,有個別幼兒園一天給孩子安排五節課,就是沒有游戲課,據說家長評價還很高,生源也非常好。2、統一安排,硬性規定的興趣班取代了孩子們的游戲活動《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明確了游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但現在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都開設了美術、舞蹈、圍棋、電子琴等興趣班,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一結束,孩子們要上各類的興趣班,連戶外活動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有的孩子一天要上兩種興趣班,對於興趣班,有的幼兒園由孩子自主選擇,有的幼兒園規定每個孩子必須要上所有的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基本上沒有時間玩自主性的游戲,雖然有的幼兒園每周都安排了游戲課,但玩什麼,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作主,而是由園里統一安排,如周一玩結構游戲,周三玩角色游戲、周五玩表演游戲。二、游戲目標的設立,扼殺了幼兒的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童年時代生動有趣的游戲往往使人終生難忘,許多游戲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當游戲的組織者將游戲設立了目標,並作為手段來運用時,游戲的性質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游戲的自發性也會慢慢的喪失,記得我曾在《讀者》上讀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小故事:有一個孩子在院子里滾一個破鐵桶,鐵桶滾動的響聲十分討厭,吵得周圍人無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不聽,而且興趣非常濃。有位老人走了過去,悄悄告訴他,你乾的不錯,這次你滾一個來回我給你一元錢,孩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完成之後,老人果真給了他一元錢。然後又對他說,你再滾一次我給你五毛錢,孩子還是很高興,沒想到自己這么容易就得了報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給了他五毛錢。這次老人說:「我只有一毛錢了,你再玩一次就給你,孩子聽了有點不樂意,但想想還有一毛錢呢,勉強又重復了一次。最後老人說:「沒錢了,你再玩一次好嗎?」孩子興趣全無地扔下鐵桶走了。這個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兒童游戲怎樣轉變為工作的過程。具體到幼兒園,游戲被子規范為教學的現象十分突出。記得在一次老師公開課觀摩活動中,老師組織幼兒玩游戲,我便悄悄的向一個小朋友,你在玩游戲時,喜歡老師來指導嗎?他馬上回答:「不喜歡。」為什麼?「老師總是叫我們這樣、那樣,一會又說誰做的不對,誰又不聽指揮……」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游戲已經丟失了獨立性、自主立性。幼兒自發游戲的地位也發生了扭曲。如果一個孩子在游戲時,時時想著如何做才是對的,才不被老師批評,才算聽指揮,那麼對於幼兒來說,游戲還有樂趣可言嗎?三、幼兒游戲離大自然越來越遠,自然物及廢舊材料不能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是促進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環境大氣候的變化,也給幼兒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高樓大廈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大大縮小了幼兒的游戲場地,必然導致幼兒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電子化、電動化玩具泛濫,又明顯降低了幼兒與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玩捏泥的游戲,都是自己親自找來各種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來玩各種游戲,甚至還會把這些泥巴燒製成各種模具、陶器。現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橡皮泥,雖然衛生、方便,卻隔離了幼兒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利於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難以啟迪幼兒的智慧。其次,老師給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成品玩具多,如:餃子、包子、餅干、漢堡包等,一個個都精心做好,而且在游戲過程中,不許幼兒弄壞,拆開,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且許多游戲玩具對廢舊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實老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類型的半成品玩具、廢舊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四、幼兒園如何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項活動之中游戲的發展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只有組織和指導好幼兒的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要改變以上局面和狀況,關鍵在於端正教育者的游戲觀,正確認識幼兒游戲的特點,創造適宜的條件開展好各種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1、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多年的幼教實踐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兒從小班讀到大班,游戲的水平還很低,游戲時間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不願參加游戲活動,許多幼兒在游戲快結束時才來參加,游戲時間導致低水平游戲的出現,限制了小組表演、角色游戲和積木游戲的正常進行。多年的實踐觀察表明:在短時間的游戲中,幼兒地表現為旁觀行為、閑散行為、過渡性行為及一些實物游戲和模仿表演游戲,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很難發揮。因而影響了幼兒游戲的質量。因此,每天宜為幼兒提供30分鍾以上的游戲時間。另外,室內游戲時間不能代替戶外活動時間,這兩種活動會促進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2、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幼兒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戲的機會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玩「拾樹葉」讓孩子精選各種形狀的葉子拼貼各種圖形,在樹上系繩、打繩結。兩樹之間架鞦韆,使幼兒攀爬、盪悠。沙箱、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木樁做平衡木,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3、要珍視、保護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活動幼兒園作為教育場所和集體活動場所,一日生活有著較為嚴格的秩序。各年齡段的幼兒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規范來進行活動。幼兒園應努力探索幼兒自主、自發性游戲的開展研究,教學計劃及教育活動的安排應該增加彈性,為幼兒自發游戲開辟時間和空間。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麼,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夥伴參加游戲,並以飽滿情緒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並依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和了解。進行相應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