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交朋友的游戲
找 朋 友 ————幼兒「百玩不厭」游戲 壽光市稻田鎮曙光幼兒園 邢桂鳳
1、游戲名稱:找朋友 2、適合年齡:4-6歲幼兒 且多人游戲 3、所需材料: 錄音機 實物蘋果(或者蘋果圖片)、動畫片圖片、「媽媽」、「爸爸」圖片等、若干大小不等的紅花。
4、製作步驟:
①、游戲前准備好相應錄音音樂(如:紅紅的蘋果又脆又甜,你喜歡吃蘋果,我也喜歡吃蘋果,那我們都是喜歡吃蘋果好朋友)待用。
②、提前製作好動畫片圖片或者截圖,代表「媽媽」、「爸爸」圖片待用。
③、製作好若干大、中、小不等的「樂於交往」的紅花待用。
5、游戲價值
①、通過游戲問題的設置,使幼兒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屬性,在心理上建立歸屬感。
②、通過游戲和教師語言引導,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幼兒在放鬆狀態下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興奮的狀態下積極突破固有小團體的限制,能夠樂於去主動交新朋友。
③、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與不常交往的幼兒主動交朋友。通過具體的「做」,使幼兒會表達、懂關愛、樂交往。
6、玩法過程:
小朋友,你想不想知道你在班裡有多少個好朋友嗎?(幼兒一定會說:想)。很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設計意圖:以美好的目標做引領,成為受歡迎的人是每個孩子內心的渴望,以此為目標展開游戲,會使幼兒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游戲活動中,保證了目標明確。)
出示游戲規則:
①、聽清問題,安靜走 ②、堅持去做,不放棄 ③、有發現 ,請舉手
找朋友(對於每一項小游戲,都讓幼兒記好有哪幾個好朋友?)
(1)播放帶有蘋果介紹的錄音,喜歡吃蘋果的小朋友站在有蘋果(或者蘋果圖片)的一邊;不喜歡吃蘋果,而喜歡吃其他水果(如脆梨等)的站另一邊。 (2)喜歡觀看動畫片的站在有「動畫片圖片」的一邊;不喜歡的站另一邊。 (3)昨天晚上看電視的站左邊,反之站右邊。
(4)愛媽媽勝過愛爸爸的站在有「媽媽圖片」的一邊;愛爸爸勝過愛媽媽的站有「爸爸圖片」的一邊。
(5)在上一周的星期六或者星期日,爸爸或者媽媽帶你外出旅遊的站左邊;反之站右邊。
頒獎鼓勵:
在找朋友游戲過程中,對於表現好的幼兒分別發放大、中、小不等的「樂於交往」的紅花,以示鼓勵。(設計意圖:幼兒隨著老師每次變化的問題在場地左右兩邊穿梭,看到自己那麼多好朋友,參與積極性自然也提高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
於是,每次
⑵ 幼兒園課後游戲讓他們懂得互相友愛
互相擁抱````
⑶ 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而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喜歡夥伴和團體的游戲活動;但同時,心理發展又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正確的交往,就常常產生沖突。
究其原因:
1、4—6歲的幼兒已有想與人交往的意識,他們喜歡友伴和集體的游戲,但由於幼兒年齡心理特點是「自我為中心」,加之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得他們之間難以就某一問題達到共識,且互不相讓,不願意向對方妥協。兩者互相沖突的矛盾結果,就是攻擊或爭吵的現象。
2、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他們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長,成人總是習慣順從孩子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慾望。當同齡人之間進行活動時,都想得到最好的。
3、現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單門獨戶的,限制了幼兒之間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兒的活動空間。再加上電視、VCD豐富多彩的內容,更是影響了幼兒的交往機會,使幼兒不知如何與人交往合作。
4、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愛惜,當孩子要與同齡人交往時,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吃虧或委屈,就限制或減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兒童交往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人也正是在社會交往中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兒童也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興趣和歡樂,他們的社會性才能得到逐步發展。要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意識和技能,我認為幼兒園不僅是孩子活動的天堂,交往的場所,也是對幼兒進行交往、合作技能培養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在對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培養進行了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積極提供交往的機會,創設合作的情境,促進合作意識的形成。
1、交往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人際關系的反映。
幼兒交往的過程應該是自願的、輕松愉快的。因為他們在與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善於交往的幼兒性格是樂觀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兒,性格顯得壓抑、孤獨。因此,培養幼兒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礎。
首先我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讓幼兒從家裡帶圖書與同伴分享,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圖書內容。在這過程中,幼兒之間必須進行交流。
其次,根據我班幼兒好交往、有獨立性和自信心,但還沒有完全擺脫自我中心,為了達到目標會盡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與同伴發生沖突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適應的活動。如:在集體活動中,常常有意識的創設機會和空間,引導、鼓勵幼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使他們的交流、交往意識得到提高。
第三、通過主題活動,鼓勵幼兒自帶玩具,讓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題活動《我很特別》,我們讓幼兒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或自己心愛的玩具到班上並在集體面前介紹,並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歡的零食和心愛的玩具,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第四、通過「六一」節日的游園活動增加交往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游園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
第五、利用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鼓勵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與交往能力差的幼兒一起游戲。對於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較內向的幼兒,引導他們加入到別人的游戲里,讓他們體驗交往的樂趣和產生與友伴交往的慾望。通過引導和教育,幼兒增強了交往的意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兒的情感認識是直觀的,要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自己處於他人境地的感受,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從而激發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並抑制攻擊性行為。
顏顏是個個性和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但在動手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在操作活動時,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壞」,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師的批評對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顏顏與陳謙在結構區建構一輛很有創意的汽車,我及時地表揚了他。顏顏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十分自豪。當他們在為自己建構的汽車做最後的工序時,培豪的汽車缺少一個輪子就趁顏顏在尋找玩具時卸他們汽車的輪子,在卸輪子時把汽車弄壞,一看到自己的汽車壞了,顏顏就與陳陳爭吵起來,而且哭得特別的傷心。看到這情景,我有意說:「你很傷心哦?」顏顏說:「我是很傷心,這是我和陳謙一起拼的汽車,培豪把它弄壞了,我當然很傷心。」「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汽車壞了,是會傷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東西弄壞了,他們會不會像你一樣的傷心?」「肯定也會傷心。」……通過交談,我讓顏顏體驗了別人被他「破壞」作品時的心境。這樣,通過這種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變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學會了與人和諧相處。再如,班上有二個幼兒在糾紛時,一個孩子打到另一個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這時,許多的孩子就開始起鬨:「該死了,叫老師不讓回家。」「打110,叫公安局來抓你。」「叫老師中午不讓你吃飯。」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態,我組織大家討論:「如果你做錯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還是諒解?為什麼?」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諒解,也保證下次不會在犯。老師有意的說:「不是吧,我剛才聽到的好像不是這樣,要不xxx小朋友做錯了事,你們都要求老師對他進行懲罰,甚至要求老師不讓他回家。」聽老師怎麼一說,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頭……。
通過及時抓住偶發事件的引導、討論,讓幼兒感受自己處於他人處境時的情感,大家對同伴的「犯錯」都能以諒解的心態進行對待,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方式,提高良好行為的發展。
3、從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幼兒期的幼兒在言語情感、行為等方面,都已表現出一定的合作傾向。如果我們能正確訓練,幼兒就會在各方面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性。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注重環境的創設,積極創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充分提供幼兒自由交往的機會。如投放骨牌,讓幼兒嘗試一起協商要擺放什麼圖形並進行合作,最後嘗到合作的快樂。再根據大班幼兒喜歡比賽的特點,採取競爭的形式,讓幼兒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游戲大都是採取比賽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劃龍舟」「抬轎子」等游戲。這些游戲需要配合、協商、合作才能取勝的。有時,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玩具糾紛或角色糾紛時,我們有意讓幼兒通過協商自行解決,讓幼兒懂得要玩得開心,玩得好,就要必須相互討論,相互諒解。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解決問題,交往中學會合作。
4、「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處於身體和心理上各種機能仍未成熟階段幼兒的主要活動,它可以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優條件。而結構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因為結構游戲的自由多變、材料的具體、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它不但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和交流情感,也讓幼兒獲得交流、合作所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特別在主題結構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頻率很高,為了一個主題內容,幼兒之間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戲的內容才能得以完成,這也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充分交往的機會。如建構《嘉庚公園》,陳棋、李羽雯、黃筱丹、鄭秉政等幾個小朋友商議建游泳池,他們用積木圍成游泳池後,陳棋說:「要在這建一個高的地方讓人跳水。」羽雯說:「要種上花和樹才漂亮。」秉政說:「我在這拼幾個椅子讓人休息。」筱丹說:「游泳池裡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這棵樹要種在這里。」「這棵樹站不住怎麼辦?」「你不會自己想辦法?」……他們一邊建構一邊不斷地與同伴交流,交流後再不斷的協調自己的行動。整個過程都是幼兒之間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進行;也是在這個過程,幼兒分工的意識逐漸增強,合作的意識逐步提高。
⑷ 如何促進中班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社會交往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與環境,以利於他們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在角色游戲中,我們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備生活特徵、實用性很強的器具。比如,醫院里的醫療器械;娃娃家的鍋碗瓢盆,這樣的游戲材料能使幼兒很快理解每個區域的游戲主題,能很快參加進來並承擔起相應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戲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組成,但都是些真實程度低的簡單物品和材料,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那麼,對於已經具備一些社會認知經驗的中班幼兒來說,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可以幫助幼兒把現實生活和想像中的角色聯繫到一起,通過游戲內容的提示,游戲材料的提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就容易順利進入角色情境。又因為角色游戲的中各個游戲間相互聯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戲環境和材料間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兒間必然產生互動,即交往。
由此可見,角色游戲中的物質環境、心理環境,以及幼兒自身的語言發展,為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麼,作為教師,又該如何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呢?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游戲情節,使得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學會良性交往。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新穎,角色游戲中的交往也就越頻繁。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出現交往行為的前提。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於家庭和幼兒園。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教學活動、重大節日和外出參觀等等活動中,採取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外出參觀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超市口海報上面的內容;觀察超市、商場的貨物擺放;觀看收營員阿姨是怎樣收營的。幼兒有了這感官經驗,在以後的角色游戲中也就可能表現出來,但是游戲內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們不僅引導幼兒知其然,還讓幼兒知其所以然。幫助幼兒回憶參觀內容,海報上是免費品嘗超市某種食物的宣傳畫,再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超市還可以有哪些服務?集思廣益,又總結出了有送外賣、有免費裝袋等等。這樣,在平常的角色游戲中,幼兒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內容,游戲情節進一步發展,也就可以進行更加豐富的交往活動。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頻率的增加,當然是可喜的一個變化。但是,我又發現,在幼兒的交往行為中有良性的、積極的一面,也還有一些是負面的、消極的言行的出現。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每位幼兒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影響出來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是很明顯的。作為教師,我們引導每一位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多用良性交往來進行。首先,教會幼兒良性交往的方法,何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戲中,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學會大家一起玩;學會嘗試著和同伴共同商量決定一些事情,等等。這樣,在不斷豐富經驗的前提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也就慢慢的能夠做到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步養成良性交往的行為習慣。其次,向幼兒說明良性交往是正確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樂於接受的一種方式。引導幼兒樹立良性交往的意識,告訴幼兒,只有採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會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斷鞏固幼兒良性交往行為的概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採用良性的方法進行交往的時候,我都會及時給予肯定,引導幼兒體驗良性交往帶來的快樂,以幫助幼兒鞏固良性交往的意識。
二、角色游戲中,教師適時地指導、啟發,是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游戲就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從而提高游戲質量,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角色游戲。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游戲得以延伸,交往的內容得以拓展。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能否促進幼兒的交往,幼兒的交往行為是否為良性交往等等。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並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促進他們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象發生。
其次,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幼兒的游戲,對於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兒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他們的游戲。「米其」服裝店裡,我們提供了各種質地的彩紙和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畫、剪、貼的方法製作出各種時裝來出售。結果,游戲在進行了一個月之後,無人問津。這時,我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並且裝飾的色彩很鮮艷,賣給了小劇場的演員們。看到這樣的情形,第二天服裝店便又擠滿了人,幼兒們又活躍了起來,忙著做各式服裝賣給顧客。我採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這種暗示指導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以達到游戲間相互聯系,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目的。而對於角色游戲中不同的游戲情境,通常可以採取的指導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笑笑今天選擇的是「哆睞咪」小劇場游戲,在一次次嘗試著跟著音樂扭秧歌,她終於成功了,到處找她的小夥伴來看,可是大家都在忙。這時,我立刻搬張椅子過去,坐下來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連忙鼓起掌來。我的掌聲吸引了其他的幼兒,來看錶演的人多了,我趕緊向觀眾說明需要買票才能看錶演,他們紛紛向我做出買票的姿勢,才坐下來看錶演。從此,小劇場看錶演時,演員規定:要買票才能進入看錶演。這樣的游戲指導方法屬於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間的交往,幫助幼兒明確一些社會規范,以便幼兒在游戲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響作用,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由出生時的自然人到後來成為一個社會人,是經歷了一系列社會化的結果。影響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也不難看出來幼兒的交往行為與同伴的行為方式有諸多的聯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說同伴是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交往中的積極因素之一。而且,幼兒的交往模式,除了從生活中的成人那裡模仿學習之外,絕大部分內是從同伴那裡學習來的。在游戲中,幼兒間的交往處於一種平等的氣氛中,這種交往環境吸引著他們之間互相模仿、學習對方的行為,並在共同的活動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游戲的幾個幼兒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區別的。在觀察中我發現,即使平常在集體中,不善於表達、交流的傑傑,在游戲中,因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戲,有了游戲情境的渲染,他也會很主動、大方地和同伴交往。這當然要歸功於的同伴長期的、積極的影響,因為天天的交往行為方式是他所能夠接受、認同的,甚至是喜歡的,所以能被傑傑在游戲中無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戲中,會讓幼兒在逐漸釋放自己,產生向同伴學習的動力和願望,在不斷地模仿行為之後,幼兒自身也會習得到一些比較認可的交往經驗從而內化為自己所用,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體現。
四、游戲後的有效評價,幫助幼兒分享交往經驗,能夠促使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對於思維方式還不是很具備邏輯性、系統性的幼兒來說,在游戲過程中,很少能有意識地去總結自己的交往經驗,及游戲中的收獲的。於是,游戲後的評價環節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師對幼兒進行游戲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幼兒現階段的交往水平,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指導幼兒游戲,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本階段,我們班的觀察重點是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情況。所以,在游戲評價中,除了針對當日游戲的指導重點來和幼兒來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觀點和看法之外,我們還著重去引導幼兒來相互之間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出現了哪些問題,並啟發幼兒以多種形式來共同商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多個角度,來分享自己的游戲經驗。比如,游戲結束後,我們鼓勵幼兒先不收拾游戲材料,直接帶著自己的角色來參與到評價中。實踐證明,這樣評價的意義很大。幼兒的情境感還很強烈的時候評價,能夠幫助幼兒聯想到自己在游戲中的一些行為表現,而且也更容易去發現自己在游戲中的問題。比如,今天的評價中,我們重點討論,「銀行存款的顧客多了嗎?」這時,我引導幼兒看到頭上貼貼花的孩子,就很明顯地知道,今天在銀行採取的「存款送貼花」的活動很成功,促進了幼兒與銀行「存款」的游戲情節的交往。通過這樣的評價,讓更多的幼兒了解到最近游戲中的一些變化,進一步增強幼兒在各個游戲間的交往意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彌補在游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對幼兒的交往情況進行了總結、概括,幫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指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行為。
角色游戲符合了幼兒愛玩、愛模仿、愛表現的天性,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把游戲和幼兒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觀察周圍世界地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們眼中世界。通過這一階段的觀察、實踐,我發現:角色游戲真的是可以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一座無與倫比的樂園!
⑸ 怎樣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交往與合作
在當代社會中,不管是經濟活動,還是文化活動,都要求人們進行廣泛的協調合作,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為了使我們的教育對象今後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我們必須教幼兒學會互相合作、互相信賴、互相依存。 幼兒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能逐步幫助孩子們認識到各自才能與品質的多樣性,認識到自助與助人、「靠自己拼搏」與「為別人喝彩」一樣重要,推動著幼兒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身子女,自私、任性的個性品質越來越顯現出來,因此,促進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培養孩子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在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中顯得尤為重要。游戲的過程是孩子創造、想像的過程。《綱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在同伴群體中互相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發展著適宜的情感、態度、自製力和多樣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促進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在孩子中建立一種積極、良好的互動關系,從而,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學習和發展的合作性學習氛圍。」那麼,在游戲中怎麼促進孩子的交往與合作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一方面是知識經驗的積累,一方面是提供環境和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既老師以怎樣的身份引導、支持孩子的活動。 一、細心觀察、了解幼兒 為了有效的放矢地培養幼兒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教師首先要觀察了解幼兒的特點。 就不同班級幼兒而言,小班幼兒知識缺乏,最多交往的是自己親近的父母跟祖輩等。因而反映的人際關系較簡單,單獨游戲居多。如「母女家庭」,即抱娃娃、親娃娃、餵奶等。隨著對人際關系結構認識的逐步全面,中大班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的人際關系開始復雜起來,並逐步與社會發生聯系。如:「郵遞員」、「醫生」、「營業員」等角色都能參與在游戲中了。 由於人際關系不僅受年齡影響,還受環境及個性的影響,所以,教師還必須了解同一年齡班的幼兒中,哪些幼兒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是積極的、有影響的,哪些幼兒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富有攻擊性的,並找出使這些幼兒產生積極行為及消極行為的原因。如:我班幼兒涵涵在游戲中的攻擊性行為就特多,游戲中總是不滿足於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便利用攻擊性行為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後來我才發現,原因是不想由老師來給他分配角色,而是想要自己來選擇某個角色。所以,這孩子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往、合作之因是我不善於去了解他的意願,使涵涵心理受到挫折,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 凡事種種,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對症下葯。 二、精心設計合作游戲 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必須要設計出符合本班實際的游戲。 如:在設計大班「漂亮的大街」這一建構游戲時,教師可先讓孩子們自由搭配人選,然後請他們說說平時看到的大街景象,接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述說大概的設計出一個街道的模樣,再由幼兒來設計出樓房、小橋、路燈、行人、綠化等等,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交往與合作機會,而且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也提高了語言的發展。 再例如:針對有的幼兒喜歡單獨玩,可以設計必須幾個人參與才能進行和完成的游戲。班級里有個幼兒總是喜歡搶汽車方向盤(即塑料圈)一個人「笛笛—笛笛—」開車。我就隨機設計一個有駕駛員、售票員、乘客等角色參與,並使這些角色之間有一定關系的、有一定情趣的公共汽車游戲,讓那幼兒做駕駛員。這樣,愛獨玩的幼兒就會充分感受到與同伴合作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學會初步的交往合作。 三、耐心指導合作交往1.耐心鼓勵幼兒參與。 教師要善於引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和動機。幫助他們考慮自己與別人游戲之間可能有的關系。如:教師可以問單獨玩小汽車的幼兒:「你的汽車需要加油嗎?」引導他加入附近扮演汽車加油站服務員的幼兒的游戲。如果這個幼兒還不想參與,教師還可以通過個別能力強的小朋友去幫助他:「這輛小汽車多漂亮,可油箱空了,沒有客人來坐了,快去加油吧。」讓幼兒自己也學著去模仿,當然,如果幼兒還是表示出不願意的樣子,此時,教師就不可以再勉強幼兒了,應該尊重幼兒的願望,或另找時間幫助他與別的游戲小組建立起密切的關系。 對教師而言:耐心是必要的,因為兒童交往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積極引導幼兒參與 在整個角色游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積極引導表現在:結構方面:從單個的引導到多個的;情節方向:從簡單的引導到復雜的,並在引導過程中不斷協調各種關系。 另外,為了使每一位幼兒能很好地參與游戲,在參與中學會交往與合作,教師在引導時可採取「大幫小、強幫弱」的措施,對幼兒進行編組,讓交往合作能力較強的幼兒和能力較差的幼兒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從而促進他們的積極行為。3.努力解決參與中的矛盾 攻擊性行為擾亂游戲時,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換位的原則,使游戲繼續。同時必須讓幼兒考慮到自己的情感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想法,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及其後果。 最後,為了積極避免矛盾的產生,教師還必須訓練幼兒 的交往與合作技能,如:訓練幼兒學會禮貌待人;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培養樂於助人、謙讓的美德及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等。4.公正及時的評價,鞏固幼兒的交往與合作行為。 為了促進幼兒的交往與合作,我班在本學期開展了「分享活動」,請大家把自己心愛的物品帶到幼兒園與同伴一起玩。每次分享活動後,我都會引導幼兒說:「今天你帶了什麼玩具?你和誰一起玩啦?玩的高興嗎?為什麼?」 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把自己在分享活動中的交往與合作所產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達出來。對於一些好的做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鞏固了幼兒的交往與合作。又激發了幼兒再次交往與合作的強烈願望。 四、靜心記錄游戲效果 靜心記錄游戲效果是將在游戲實踐中得到的點點滴滴的經驗或教訓記載下來,對照理論、反復推敲、仔細分析,並將其重新反饋到游戲中去,使游戲的功能得以更充分的發揮。
⑹ 如何培養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交往能力
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以提高 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游戲又貫穿於幼兒生活的一日各個環節,而游戲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幼兒內在需要的,是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對幼兒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就應當為幼兒創設各種環境,並利用這一資源,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交往的意識,學習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⑺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發展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等社會交往技能。《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中也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可見,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是最具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等於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競爭更為激烈、人際關系更趨多元的社會,這時僅僅靠智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具有良好身心發展和較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已得到我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迅速發展時期,是其實現社會化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通過交往,可以學會合作、分享、協調、助人等社會交往技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德國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福祿貝爾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說道:「兒童早期的游戲,不是無關重要的。它的非常嚴肅,而且具有深刻的意義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對於幼兒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游戲發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會性的一種交往形式。角色游戲中,兒童的角色游戲水平和他們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對他們社會性技能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系。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體驗並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排除自我中心,積極參與交往求得與環境的融洽和諧。同時,游戲中出現的沖突又可能導致兒童認知過程的不平衡,引發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協調,並從中得以新的學習和發展,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齡階段,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交往的興趣和需要都趨向於成熟。幼兒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裡,他們會因為在游戲和同伴一起嬉戲而感到快樂;他們也會因為在游戲中成功地為同伴服務感到高興。他們渴望與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怎樣與同伴交往。發現這樣的問題後,我仔細思考,最後決定從幼兒最樂於接受的角色游戲下手,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學習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為,角色游戲突出的特點在於,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等都是依照幼兒的興趣、意願、經驗進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兒交往的需要。可以說,角色游戲就是幼兒交往的樂園。 一、角色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 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兒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願望與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習與同伴分享、互相謙讓、合作等人際交往技能。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活動。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誰來當媽媽,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寶寶。爸爸負責燒飯,媽媽負責帶寶寶。每個人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戲的孩子必須在選擇游戲之後,互相商量決定,誰來扮演老闆,誰來扮演服務員。必須自己商量決定老闆負責做什麼事,而服務員又應該負責做什麼事。在這樣共同商量決定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謙讓,也發展了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戲中,才可以讓幼兒有這樣相互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並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模仿成人的交往行為,體驗著他們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覺,來從中不斷地積累,分辨正確的交往方式,從而有選擇性地內化為自己的交往經驗。 二、言語的發展,也為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維果斯基認為幼兒早期的自言自語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義。他認為這種自言自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簡練,但不會完全消失,只會變的更加內隱,最後轉換成內部言語來調控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已經具備相對的穩定性,這就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幼兒的整個交往過程中,伴隨著最頻繁的就是語言間的交往。中班幼兒已經能意識到在和同伴交往時,要想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必須去用語言表達。而在角色游戲中,這種言語上的表達也是在幼兒已經具備一定表達能力經驗基礎之上的。通常,會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幼兒會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交往。我記得,小雨第一次在「銀行」上班的時候,就知道要用語言去提醒取款的顧客排號隊,不要推擠。並且,自己去搬了許多小椅子,請排隊的人坐著等。 很明顯,小雨一定和成人去過銀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展了游戲情節。小雨用清楚的語言提醒排隊的顧客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而且也通過他的語言表達也為今天的顧客們傳遞了該游戲的經驗。當然,小雨是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他能夠在角色游戲中用自己的最擅長的言語表達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來逐步發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心理活動環境,激發了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時期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往往建立在游戲之中,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毫無壓抑的環境,才能激發幼兒去主動交往。在角色游戲中,因為沒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觀或干預,幼兒的心理環境通常是比較寬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戲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觀察中發現,無論是平常的性格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樂於起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動交往。悅悅是個不大愛說話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歡選「娃娃家」游戲了,在游戲中,她會和爸爸一起商量燒什麼飯菜,然後在周圍的玩具中,去自己發現游戲材料來組裝拼盤。「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她喜歡抱著「娃娃家」去看小劇場看演出,會帶生病的娃娃去「娃娃醫院」看病。在游戲中,悅悅的語言表達雖然沒身體動作表達的多,但是她能夠主動去與其他游戲交往,交往的興趣也會在一個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發。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一些游戲:娃娃家、超市、理發店、醫院、快餐店、銀行等。每天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內容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主動游戲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主動的交往。在不斷交往的過程中,豐富了游戲情節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游戲情節的發展又能夠增加幼兒在游戲中交往的頻率。這樣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激發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角色游戲中,生活化的物質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交往創造了物質條件。 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這些物質環境對激發幼兒的游戲願望和興趣,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⑻ 幼兒園關於交往的區域游戲有哪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通過交往,人們能夠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而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喜歡夥伴和團體的游戲活動;但同時,心理發展又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正確的交往,就常常產生沖突。究其原因: 1、46歲的幼兒已有想與人交往的意識,他們喜歡友伴和集體的游戲,但由於幼兒年齡心理特點是自我為中心,加之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得他們之間難以就某一問題達到共識,且互不相讓,不願意向對方妥協。兩者互相沖突的矛盾結果,就是攻擊或爭吵的現象。 2、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他們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長,成人總是習慣順從孩子的意願,滿足他們的慾望。當同齡人之間進行活動時,都想得到最好的。 4、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愛惜,當孩子要與同齡人交往時,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吃虧或委屈,就限制或減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兒童交往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人也正是在社會交往中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兒童也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興趣和歡樂,他們的社會性才能得到逐步發展。要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意識和技能,我認為幼兒園不僅是孩子活動的天堂,交往的場所,也是對幼兒進行交往、合作技能培養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在對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培養進行了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積極提供交往的機會,創設合作的情境,促進合作意識的形成。 1、交往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人際關系的反映。幼兒交往的過程應該是自願的、輕松愉快的。因為他們在與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善於交往的幼兒性格是樂觀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兒,性格顯得壓抑、孤獨。因此,培養幼兒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礎。首先我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讓幼兒從家裡帶圖書與同伴分享,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圖書內容。在這過程中,幼兒之間必須進行交流。其次,根據我班幼兒好交往、有獨立性和自信心,但還沒有完全擺脫自我中心,為了達到目標會盡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與同伴發生沖突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適應的活動。如:在集體活動中,常常有意識的創設機會和空間,引導、鼓勵幼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使他們的交流、交往意識得到提高。第三、通過主題活動,鼓勵幼兒自帶玩具,讓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題活動《我很特別》,我們讓幼兒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或自己心愛的玩具到班上並在集體面前介紹,並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歡的零食和心愛的玩具,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第四、通過六一節日的游園活動增加交往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游園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第五、利用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鼓勵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與交往能力差的幼兒一起游戲。對於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較內向的幼兒,引導他們加入到別人的游戲里,讓他們體驗交往的樂趣和產生與友伴交往的慾望。通過引導和教育,幼兒增強了交往的意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兒的情感認識是直觀的,要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自己處於他人境地的感受,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從而激發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並抑制攻擊性行為。顏同舒是個個性和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但在動手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在操作活動時,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壞,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師的批評對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顏同舒與陳謙在結構區建構一輛很有創意的汽車,我及時地表揚了他。顏同舒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十分自豪。當他們在為自己建構的汽車做最後的工序時,培豪的汽車缺少一個輪子就趁顏同舒在尋找玩具時卸他們汽車的輪子,在卸輪子時把汽車弄壞,一看到自己的汽車壞了,顏同舒就與陳培豪爭吵起來,而且哭得特別的傷心。看到這情景,我有意說:你很傷心哦?顏同舒說:我是很傷心,這是我和陳謙一起拼的汽車,培豪把它弄壞了,我當然很傷心。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汽車壞了,是會傷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東西弄壞了,他們會不會像你一樣的傷心?肯定也會傷心。通過交談,我讓顏同舒體驗了別人被他破壞作品時的心境。這樣,通過這種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變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學會了與人和諧相處。再如,班上有二個幼兒在糾紛時,一個孩子打到另一個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這時,許多的孩子就開始起鬨:該死了,叫老師不讓回家。打110,叫公安局來抓你。叫老師中午不讓你吃飯。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態,我組織大家討論:如果你做錯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還是諒解?為什麼?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諒解,也保證下次不會在犯。老師有意的說:不是吧,我剛才聽到的好像不是這樣,要不xxx小朋友做錯了事,你們都要求老師對他進行懲罰,甚至要求老師不讓他回家。聽老師怎麼一說,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頭。 通過及時抓住偶發事件的引導、討論,讓幼兒感受自己處於他人處境時的情感,大家對同伴的犯錯都能以諒解的心態進行對待,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方式,提高良好行為的發展。 3、從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幼兒期的幼兒在言語情感、行為等方面,都已表現出一定的合作傾向。如果我們能正確訓練,幼兒就會在各方面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性。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注重環境的創設,積極創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充分提供幼兒自由交往的機會。如投放骨牌,讓幼兒嘗試一起協商要擺放什麼圖形並進行合作,最後嘗到合作的快樂。再根據大班幼兒喜歡比賽的特點,採取競爭的形式,讓幼兒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游戲大都是採取比賽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劃龍舟抬轎子等游戲。這些游戲需要配合、協商、合作才能取勝的。有時,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玩具糾紛或角色糾紛時,我們有意讓幼兒通過協商自行解決,讓幼兒懂得要玩得開心,玩得好,就要必須相互討論,相互諒解。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解決問題,交往中學會合作。 4、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處於身體和心理上各種機能仍未成熟階段幼兒的主要活動,它可以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優條件。而結構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因為結構游戲的自由多變、材料的具體、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它不但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和交流情感,也讓幼兒獲得交流、合作所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特別在主題結構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頻率很高,為了一個主題內容,幼兒之間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戲的內容才能得以完成,這也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充分交往的機會。如建構《嘉庚公園》,陳棋、李羽雯、黃筱丹、鄭秉政等幾個小朋友商議建游泳池,他們用積木圍成游泳池後,陳棋說:要在這建一個高的地方讓人跳水。羽雯說:要種上花和樹才漂亮。秉政說:我在這拼幾個椅子讓人休息。筱丹說:游泳池裡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這棵樹要種在這里。這棵樹站不住怎麼辦?你不會自己想辦法?他們一邊建構一邊不斷地與同
⑼ 如何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和規則意識
游戲對於幼兒之所以魅力無窮, 就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幼兒自主自願地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讓幼兒自主地游戲,成為游戲的主人,這種觀念已被人們普遍地接受和認同。為了使游戲順利開展並做出成效,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建立和執行規則,培養規則意識。規則使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活動有目的性;進而通過規則引導幼兒意識到行為的質量和後果。
游戲是幼兒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獲得關於周圍環境與生活的各種印象,他們會把這些印象或經驗帶進他們的游戲中來。
幼兒玩滑滑梯的時候,盡管教師總是事前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要從樓梯上去再從滑道下來。可每次游戲的時候,開始時,幼兒似乎還記得這些規則,時間一長,幼兒就開始犯規,有的從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個一個疊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兒用手抓住上面的護欄,身體躺在滑道上擺動,嘴裡喊著救命!救命啊!臉上流露出頗為誇張的表情,護欄邊圍著幾個幼兒正在有條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兒掉到水裡去了,有的幼兒救上來了。教師看到那麼多的幼兒擠在一起,走過去制止他們:小朋友,看看誰最聽話,知道怎樣滑滑梯才是對的。小朋友立即變乖了,停止了原來的活動,排著隊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靜了許多。教師放心地在一旁觀看。可沒過幾分鍾,有幾個男孩子又開始了救人活動,有的被怪獸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奧特曼,我來救你們。參與救人游戲的孩子越來越多,游戲場上又熱鬧起來。
是制止他們,還是順其自然。不制止?怕他們出事故。制止他們又於心不忍,幼兒玩得那麼投入。游戲中的自主和規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分強調規則,勢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失去滿足和快樂感;反過來,過分強調自主,沒有規則的約束,游戲就會顯得雜亂無序,毫無質量和意義。教師該如何處理游戲中幼兒自主性與規則意識之間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
游戲是幼兒基於內在動機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的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是幼兒的權利和需要,是幼兒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靜下心來想一想,成人也喜歡來點刺激的游戲,游樂場里的過山車、快速滑行車,新型運動中的攀岩、懸崖跳水、急流探險都是成人喜歡的驚險活動,一個險字本身就包含著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險後的成功卻往往能帶給人巨大的滿足感。 孩子在游戲中的動作一般來說具有非常規性。例如幼兒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帶給幼兒的感受外,幼兒還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情節,例如:奧特曼救人、過山車等。幼兒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現,使游戲情節精彩,內容豐富,當然會令他們流連往返。因此,幼兒游戲時,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夠讓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兒,也仍然會在游戲活動中反映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們想像的角色。但教師總會擔心幼兒不會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兒按教師的意願重復那些規矩的活動,結果是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自主性,時間長了,會束縛幼兒的思維和手腳,表面上看上去聽話乖巧,實際上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內容,表現,看看他們在游戲中做什麼,怎麼做的;傾聽他們在游戲中談論什麼,怎麼交流,對積極地部分給予肯定,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選擇,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注意幼兒在游戲中的愉快體驗。
幼兒在游戲時的動作、語言、情節常常是比較隨意的,甚至是盲目沖動的,特別是小班階段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准則行事,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戲進行時易發生沖突和過激行為,導致不良後果產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戲中,救人的孩子越來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讓幼兒自主自由、隨心所欲,完全忽略規則在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功能,那麼幼兒在游戲中根本就自主不起來,同伴間互相干擾,混亂無序,游戲不能順利開展,自然沒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制定規則,讓幼兒學習遵守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在有序的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注重遊戲的指導和評價,培養幼兒的自律性
在我們談論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的時候,同時有這樣一種誤區,游戲既然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成人就不因該過多地干預,讓幼兒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好了,只要幼兒高興就行。事實上游戲就變成了放羊式的一種低水平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就無從體現,幼兒在游戲中變得盲目,沒有規則,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前面提到的幼兒安全問題就變得突出了。因此,我們要謹慎地界定幼兒地游戲行為,評價幼兒地游戲過程。
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觀察幼兒當前或已有的經驗和能力,需要教師在哪個方面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培養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自覺性。規則是必要的,幼兒受年齡限制,控制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容易憑興趣模仿或重復一些危險的行為和動作。特別是在活動激烈時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要讓幼兒學習和掌握判斷是非的標准,學習區分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錯誤和危險的,讓幼兒學會自律。這樣才能把外在的行為要求變成內在的行為需要。例如,玩竹竿游戲,孩子們很喜歡,能用竹竿玩出很多種好玩的玩法:抬轎子、雙杠、騎竹馬、跳竹竿讓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在游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危險的玩法:有的用竹竿相互對打,有的將竹竿亂扔。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必須立即制止,並讓所有的孩子知道這樣的玩法是不對的,是很不安全的。在游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哪些玩法是可行的,哪些玩法是不行的,制定出玩竹竿游戲的規則。這樣,既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孩子制定規則的能力。當游戲規則制定好後,要培養幼兒自覺遵守規則,學會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通過評價使幼兒不斷掌握規則。規則是針對每一個幼兒的,在游戲中要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養成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對違反者做到一視同仁,賞罰分明,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
規則無疑是必要的,但過於繁瑣、生硬,就變成了套子,束縛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行為。活動前,有的教師會提一大堆的要求,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把那些文靜、乖巧的孩子作為榜樣。長期這樣,幼兒會變得看教師的眼色行事,為了聽教師的表揚而變得循規蹈矩,自主性得不到發展。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有明顯違規行為的幼兒畢竟是少數,遇到不恰當行為出現時,教師不妨給他一個提示或疏導,既加強了針對性又避免了打擊一大片。
幼兒在游戲的自主程度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自主游戲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游戲過程的自主程度與規則要求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保護幼兒的創造火花
世界各國都已經意識到兒童創造性培養的重要性,把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來抓,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必須做的事情。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想像多是無意性的,不是經過苦思冥想得來的,往往是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游戲中幼兒的創造隨處可見:滑梯當成了大海、積木當成了手槍、樹枝當成了寶劍、椅子當成了火車,這些創造的火花,讓原本簡單的游戲變得精彩、生動起來。
教師所應該做的就是留給幼兒充足的思維空間和實踐機會,及時捕捉他們的創造性的點滴火花,予以肯定,正確對待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突發奇想,並和他們一起游戲適當地給予幫助,從而使他們的游戲順利地開展,創造性得到更大發揮。
但如若處理得不好,積木手槍會引發幼兒攻擊性行為,小椅子火車不恰當的使用會變成安全隱患。讓幼兒騎在椅子上把火車安全的開下去,還是為了某一個違規動作讓游戲停下來?我認為教師不妨和幼兒商量一下,讓幼兒明白行為的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找出對錯,討論怎樣做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才能與同伴玩得更好更盡興等。這樣既保護了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火花,又逐步學習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約束和剋制自己的不恰當行為,獲得積極的對人對事的態度與積極得當的行為方式。
教師是游戲的組織者、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教師是游戲問題的解決者、教師是游戲適當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既豐富多彩有利於幼兒發展,又安全科學有利於幼兒的健康。寓教育於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游戲雖說是幼兒自發的自然活動,但是它一旦進入教師的視野,就被引入幼兒的教育領域,它就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活動,它會受到人們的教育價值觀的規范,被區分為好的游戲』和不好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