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故事,童話內容進行的什麼游戲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故事、童話的內容,藉助於語言、動作、表情等完成活動或角色扮演的游戲
『貳』 幼兒園文學活動中的故事表演游戲有哪幾種組織形式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第 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第 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第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第 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作者:周兢餘珍有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上傳時間;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一、講述活動的作用;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1.培養幼兒講述能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來設計安排活動: 第 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無論是看圖講述,實物講述還是實物講述和情境表演講述,都要先以引導幼兒觀察入手,幫助幼兒學會觀察圖片、實物和情境的順序方式,理解需要講述的內容。例如:看圖講述中教師提問是引導幼兒看圖講述的基本方法,教師問題的順序,是幼兒看的順序、想的順序和講的順序。幫助幼兒對圖片的整體有所了解,搞清畫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又如生活經驗講述,最初可進行幼兒共同生活經驗講述。這種講述與觀察後的談話相似,教師可適當引導幼兒的發現,記憶起最清楚、最感興趣部分。 第 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在幼兒初步理解講述內容之後,給予幼兒運用已有語言經驗充分表達和鍛煉機會。讓幼兒分組一對一地講述,大膽自由的說出自己見解。開始可以是簡短幾句話,但重要的是教師在幼兒剛剛起步時的鼓勵。這是幼兒講述能力,是否很好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看圖講述開始可以是講圖中有什麼?在做什麼?用最短語言說清楚就可以,逐漸再增加修飾性的圖片以外的聯想。 第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通過前兩個層次的鋪墊,教師可以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要求,幫助幼兒學習新的講述經驗。有了開始的鼓勵,幼兒可以信心百倍的自由講述。最初,可以讓幼兒隨意講述,不必注重主題,讓幼兒按照他的想像組織語言,任意述說。最終引導幼兒注意講述主題,圍繞主題進行想像。《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講述的積極性是教師組織講述活動的重點。 第 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在教師用隱性或顯形的示範。歸納方法向幼兒展示了新的講述經驗之後可以讓幼兒用同種思路方法說一說別的內容,進一步鞏固遷移所學的新的講述經驗。 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 作者:周 兢 餘珍有 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 上傳時間:2007-05-25 08:00:00 關鍵詞:講述活動,語言教育 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式。已有的研究認為,講述活動是發展幼兒獨白語言的教育方式,對幼兒言語的目的性、獨立性、創造性和連貫性,對幼兒的思維、記憶、想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中,我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根據新的教育觀念,重新思考了講述活動的特點以及活動目標,重點探討了講述活動組織的過程,力圖使這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更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幼兒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幼兒園的講述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正式的語言運用場合,要求幼兒依據一定的憑借物,使用比較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認識,進行語言交流。可以說,講述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特別的作用。 一、講述活動的作用 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知、社會化發展等方面也產生良好的影響。具體來說,有這樣一些作用。 1.培養幼兒講述能力 在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獨立構思講話內容、講述的順序、講述重點和中心,考慮怎樣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話,等等。例如:在講述活動「豐富可愛的自然角」中,幼兒講述前需要思考講述自然角中哪些物品,先講述什麼,再講述什麼,重點講述自然角里的哪些物品,用什麼樣的詞 匯來描述。所以,講述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掌握講述的一般和特殊方法,使幼兒連貫、完整、清楚地講述某一事物。 2.鍛煉幼兒獨白語言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講述活動中著重培養的獨白語言是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的一部分。在講述活動中,幼兒有機會逐漸學習在集體面前獨立講述自己的想法,把一事、一物、一個人物講清楚,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所講的內容逐漸達到完整、清楚、符合邏輯等要求。 3.教給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 幼兒在講述之前,要認識所講的事物,通過講述活動,幼兒能夠學習認識事物的順序和方法。以講述活動「菊花」為例,幼兒自己先要認識菊花的特徵,學習認識花的各個部分,認識的順序,如名稱──顏色──花瓣形狀──味道──葉子──用途──開放時間──贊美的話,使自己的講述給聽的人一個完整清楚的印象。 4.發展幼兒思維和想像能力 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觀察分析事物的特徵、事件的發生原因和順序,領會人物在不同狀態下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看圖講述時,圖片中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或者前後順序存在。幼兒要經過一定的推理、判斷、分析,才能認識自己所要講述的內容,然後組織語言表述出來。此外,在看圖講述中,幼兒要對畫面以外的事情展開豐富聯想,這也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講述活動的特點 講述活動以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述一定內容的語言能力為基本目的,因此,講述活動具有幾個主要特徵。 1.講述活動有一定的憑借物 幼兒園的講述活動,一般有一定的憑借物。這里所說的憑借物,指講述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准備的或幼兒自己參與准備的圖片、實物、情景等。教師通過提供講述活動的憑借物,給幼兒劃定講述的中心內容,使他們的講述語言具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教師提供圖片,讓幼兒講述「快樂的星期天」,幼兒則按照圖片所展示的內容敘述星期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主人公如何做的、怎樣感到快樂的,等等。可以說,在講述活動中,一定的憑借物往往成為幼兒講述的客體,對幼兒的講述起著重要的作用。 講述有一定的憑借物,是幼兒園講述活動的獨特之處。在講述活動中出現憑借物,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需要。 第 一,符合幼兒講述學習的需要。我們知道,成人講述一件事或一個物體,可以憑借當時出現在眼前的實物、情景,也可以憑借腦海中存留的記憶進行。由於受已有經驗和表象積累不足 等實際情況的限制,在講述活動中,幼兒不可能完全憑借記憶進行講述。否則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或者幼兒因記憶中材料不夠而無法按照要求講述,或者幼兒因集中注意搜索記憶中的經驗,而忽視講述內容的組織以及正確表達方式的使用。因此,幼兒在講述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憑借物。 第 二,幼兒園講述活動是一種集體參與的活動。無論這個活動參與人數多寡,幼兒都要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因此,我們組織的講述活動需要有一種集體的指向,要求幼兒就相同的內容構思表述個人的見解。講述活動出現的一定憑借物,就為幼兒指出了講述的中心內容。幼兒可以從每個人具體的認識角度去講述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並且產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作用。 2.講述活動有相對正式的語境 與其他幾類語言教育活動相比較,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和運用比較正式的語言的場合。要幼兒既能在寬松的氣氛中與別人交談,又要能夠經過比較嚴密的組織、使用比較正規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認識,就需要培養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能力。 有關語境(即語言情境)的問題,當代應用語言學已有較多的研究。從交際場合的角度來看,言語交際的實質是利用語言傳遞信息
『叄』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表演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表演游戲:三隻小豬 「三隻小豬」的表演游戲已經進入尾聲,孩子們已能夠按原有故事情節較自如地進行表演。但隨著表演的熟練和不斷深人,幼兒開始表現出興趣減弱。那麼,如何找准探究的方向,推動游戲的不斷深入呢? 「故事中的大灰狼每次都被開水燙死,總這樣演沒意思!」格格小朋友在游戲中的一句話給予了我啟發。為了滿足幼兒探究、自主游戲的慾望,圍繞上次表演游戲中「大灰狼撞不開小花豬的磚房子怎麼辦」這一問題,我引導幼兒在大膽想像、合作創編的表演游戲過程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大膽交流,並學習運用所選擇的材料表現故事情節。 游戲目標 1.積極參與《三隻小豬》故事結尾的創編,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2.嘗試與同伴合作構思,表演故事結尾。 3.能運用所選擇的材料表現故事情節。 游戲准備 1.知識經驗的准備。 (1)幼兒:能夠按原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具有初步的記錄能力。 (2)教師:掌握幼兒現有的表演水平。 2.物質材料的准備。 (1)表演游戲「三隻小豬」所需的游戲材料:紙箱、「豬鼻子」「豬尾巴」頭巾;其他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
『肆』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故事表演游戲研究
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游戲為生命。」而幼兒期恰恰是孩子的游戲,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表演游戲[1]是幼兒以童話故事等幼兒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也有以自編的或即興創作的生活經驗為內容,通過扮演角色,運用動作、語言和表情再現文藝作品或生活內容的一種創造性意願游戲。有學者曾對幼兒園表演游戲開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實施表演游戲時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2]:一是「一刀切」現象較嚴重。幼兒照搬文學作品的內容,表演游戲成為故事理解與記憶的工具,成為故事教學的附屬品。二是教師對表演游戲的理解不夠深刻。大多數教師將表演游戲與歌舞表演、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混為一談,這就導致教師將表演游戲的內容擴大或轉移。三是教師強調表演游戲內容生動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戲的游戲屬性。四是對表演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多數教師是以幼兒園所訂閱的語言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或教師選擇、改編的文學作品為主要來源,很少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編故事作為表演游戲的材料。五是教師的干預過多,幼兒游戲被動化,幼兒只能跟著教師的統一指揮進行表演游戲。由此可見,幼兒園實施表演游戲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忽視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根據自己的設想(臆斷)實施教學。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結合作者在園實踐的經驗所得,藉以表演游戲《三隻小豬》為例,初步探討開展表演游戲的有效途徑。一、確定有效的表演游戲的內容1、幼兒熟悉、喜愛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基本條件。娃娃班時我們曾開展過「樂樂堂」這個活動,《三隻小豬》就是其中的故事之一。因此我們班的幼兒對該故事較為熟悉,且在每次聆聽的過程中,有許多幼兒會模仿其中角色的語句和動作,該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為此只有選擇幼兒喜愛的故事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只有選擇幼兒喜愛的故事角色,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可能富有創造性的表演故事中的情節,抒發自己的情感,給幼兒積極、愉快的體驗。2、故事內涵豐富,有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重要依據。在表演《三隻小豬》中,幼兒可模仿作品每一角色的語言和動作,表現他們的性格特徵,如:扮演大豬、二豬的幼兒表現出它們的圖省事、懶惰的個性品質;扮演小豬的幼兒則體驗到其積極、勇敢的品質;扮演大灰狼的幼兒則可盡力表現其狡猾、貪婪的特性。通過這個故事幼兒體驗到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從而初步樹立自己的是非觀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3、故事情節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有讓幼兒進行創造的空間,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必要條件。開展表演游戲的過程,是幼兒想像活動的過程。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他們手中的道具是假的,卻可以當作真物對待。這種以假當真,正是依靠想像活動進行的。表演《三隻小豬》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舉止神態中表現出大豬和二豬的懶惰、小豬的勤勞以及大灰狼的兇狠;幼兒可以適當的增減對話、情節以及角色,想盡辦法通過尋找替代物或使用動作來完善表演故事所需的道具或情節,這一切都讓幼兒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的發揮。二、創設有效的表演游戲的環境1、引導幼兒參與游戲場地、情景的創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創設有意境的、豐富的游戲環境,會使幼兒產生遐想,萌發參與游戲的願望。在環境創設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以師生共同商議的形式,按游戲的需要擺放場景、道具,還可以組織幼兒在設置好的場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游戲結束後,可以讓幼兒一起協助整理游戲場地、道具,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如:在表演游戲《三隻小豬》中,教師提出了:想一想,大豬、二豬和小豬可能在哪兒遇見背稻草的人、背木頭的人、背磚頭的人?有的幼兒說在田邊,有的幼兒說在森林裡,有的幼兒說在池塘邊……教師請各組幼兒確定一個設想,創設不同的游戲場景。於是,活動室里出現了在田野、森林、池塘等不同的游戲場景。同時,在游戲場地、情景的創設中,教師還應重視與幼兒共同創設一個平等、和諧、溫馨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沒有壓力的、寬松的環境下心情愉悅地游戲。2、鼓勵幼兒參與游戲道具的設計與准備。道具是表演游戲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材料,它能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與興趣,提示幼兒在一定游戲情景中進行表演。在游戲中啟發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半成品材料或廢舊材料加工製作道具,也是幼兒主體性發揮的良機。為此,我們嘗試讓幼兒根據表演作品確定需要哪些道具,這些道具應該怎麼解決等一系列的問題,並注意引導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一起來製作游戲所需要的道具,讓幼兒參與到道具的設計與准備中來,使幼兒充分體會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如:在《三隻小豬》表演前,教師講完故事組織幼兒分組討論:除頭飾外,還需要那些道具?有的幼兒說:「要一口大鍋好裝下大灰狼。」有的幼兒說:「要三個門鈴,大灰狼敲門時可以按門鈴。」還有的幼兒說:「要有大扇子,大灰狼一邊吹一邊用扇子扇。」……幼兒的發言不禁令我贊嘆,他們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師都沒有想到的,如:門鈴、扇子,而這些道具對表演有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接著,教師請幼兒分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組准備游戲所需的道具,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准備活動中,成果頗為豐富:用膠粒、插塑拼插出門鈴;用大型積木或紙箱來搭成大鍋;到娃娃家找來扇子……幼兒准備的道具更切合他們的水平,適合他們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斷深化游戲內容,鍛煉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信心,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三、把握有效的指導時機皮亞傑說過:「每當過早教一個幼兒那種他能自己發現的東西時,就抑制了發現它的機會,也就抑制了對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師的指導要把握時機,不要因幼兒的一時失敗而急於求成。在表演《三隻小豬》的過程中,幼兒第一次用多種材料製作道具,原定用來做木房子的紙箱,在加工時被幼兒割成一塊塊碎紙板,沒有一個孩子達到預期的目的,活動在看似不成功的情況下結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動中,幼兒仍提出要用紙箱做房子,只是紙箱不能亂割,否則就站不住,沒法用了。這說明幼兒從自己親身嘗試中發現的問題,獲得的經驗,比教師的說教印象更為深刻。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有效的指導時機應存在於整個發展的過程中,它可以是幼兒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也可以是獲得成功體驗後表達或與大家分享感受時。四、使用有效的指導方式教師的指導不應是藉助規則對幼兒進行控制,而應通過對幼兒活動的關心、支持、幫助來實現。通過實踐,我們認為以下指導策略效果良好:1、在表演過注意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將自主權應交給幼兒,充分發揮「討論」在表演游戲中的作用。表演游戲是幼兒充分肯定自我、表現自我的一種游戲形式,應是幼兒的自由游戲。幼兒的表演游戲不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會的,而應是幼兒自己通過討論、互相觀摩、評議、他人建議而達成的。以表演游戲《三隻小豬》為例,在這個故事中小豬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先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小豬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大家都說小豬勤勞、有智慧。其中有片段是小豬蓋磚頭房子,教師彈奏《加油干》的音樂,讓大家來嘗試一下小豬蓋房的樣子,孩子們一個個上台表演後,我們大家討論後得出表演時要表現出小豬努力、勤勞、一塊塊搭磚頭、擦汗等情節,所以在以後的表演中,孩子都會以此為基礎,同時加入自己的元素,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2、注重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用商談的方式來指導。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是以指揮者、者的姿態出現,而應與幼兒平等相處。當幼兒的表現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時,不要催促幼兒,應緩一緩、放一放,要沉住氣,放下心,不要一味按計劃走,用商談的口吻與幼兒商量表演的方法。如在表演《三隻小豬》過程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個小朋友不願意來演大灰狼。問其原因,答曰大灰狼太壞了,我才不當壞人呢!除了他還有很多人都不願意演大灰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強制要求他,也沒有將問題聽之任之,而是將表演游戲停下來組織孩子來了一次討論會:你最想演誰?為什麼?這時孩子們可熱烈了,有的說我想演豬媽媽,因為她是大人,可以管小豬們;有的說我想演小豬,因為他勇敢、聰明又勤勞;還有的說我想演長頸鹿,因為他樂於幫助別人……就是沒人說喜歡演大灰狼。聽了大家的討論後,我又提出問題了:「那你們都不想演大灰狼,那我們這個故事中的主角都沒有了,游戲就沒有辦法開展下去了,那怎麼辦呢?」孩子們聽了都不說話了,這時我適時又問:「是不是演大灰狼的人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就是壞人呀?」「不是!」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對呀,就像我們看的電影和電視里的演員,他們有時演的角色是壞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並不是故事裡的那個壞人呀,但是因為他們表演地很像,才能讓我們知道我們周圍有許多的壞人,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上壞人的當。」這時有小朋友說我看過電視里的一個演員上次演的壞人,這次他演的是。我接著說:「對呀,一個好的演員他能演很多角色,不管什麼角色只要演得像他就是個好演員。你們想不想當個好演員呀?」「想!」孩子們響亮地回答我。這時就有小朋友們舉手說:「老師我想演大灰狼!」我高興地說:「好的,我相信你一定是個好演員。」於是我們的表演又順利地開展下去了。採用商談式的口吻與幼兒共同討論,而不是指定幼兒怎樣表演,這樣幼兒演起來就更全心投入了。3、表演游戲應注重幼兒同伴間的互動學習。在表演中,同伴間的互動和影響對幼兒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在討論、製作道具,表演時發生的大量的形式多樣的幼兒夥伴之間的互動,不僅有益於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而且也有助於幼兒表演技能的提高和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在表演《三隻小豬》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嘗試讓表演的一切事務由孩子們自己負責的,我們按電影表演那樣讓孩子分成幾組:如演員組、道具組、合唱組、等,每一次表演他們會在小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表演,小演員們似乎還很聽的分配和指導,道具組的成員會認真負責地在表演中為演員們提供場景的變化布置,使表演順利地進行,合唱團聲情並茂地演唱為表演起到了氣氛的渲染,使表演游戲變得更愉快。這一切都幫助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4、在開展過程中應充分肯定幼兒的創造力。隨著表演的向前推進,孩子們的創造力也得以充分挖掘。例如:就三隻小豬如何獲得蓋房子的材料,孩子創編了農夫、伐木工人、建築工人三個角色;有孩子提出,讓小豬們獨自蓋房子太辛苦了,可以請其他小動物來幫忙,於是有產生了長頸鹿、大狗熊、老鷹、大象等角色;在小豬蓋完房子後,有孩子自編了「房子蓋好了,我要住進去了」的過渡語句,讓表演看起來更順暢;在表演故事結尾大灰狼掉進熱水鍋的情節時,表演三隻小豬的孩子們自發的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並蹲下,讓這個熱水鍋看起來更逼真,更易於讓表演大灰狼的幼兒「掉入」。這一切都展現了孩子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同時教師的適時肯定也讓孩子們熱情高漲,更樂於表演。總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舊觀念,盡量避免教師干預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