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
導讀: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必須將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放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關繫到教育目標能否得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教師要盡力幫助孩子從多方面認識事物、整合經驗、建構認知。 新的教育目標還提出了教育應該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准備;新的教學觀也已經摒棄了教孩子學習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幼兒有興趣地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地學習。在區角(或區域)活動中正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些教育理念。 所謂區角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以上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的活動,自己的游戲,它不像正規的集中教學活動那樣由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讓人明顯的感到教育教學的因素。但是,區角活動也並非是教師完全不加影響、不加控制的絕對自由天地,只不過,這種影響和控制比較間接、隱蔽,它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實現的。相對於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區角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區角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個別化需要; 2、區角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他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學習,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區角活動多為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對同伴在集體活動中所不可能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 4、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們所承載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蒙台梭利教學法和皮亞傑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角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角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展開了對區角活動的研究。 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講或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講解或示範,而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要從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時、適當的隱性的引導地位,讓幼兒有操作、探索、設疑、解疑的過程,幼兒間有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幼兒從中增強學習興趣,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活動區雖是幼兒自曲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對活動區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說到這,教師空間該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區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相應的材料 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動方式便會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會不一樣。從幼兒自身的學習特點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求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來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本性,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選擇探索(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當中,和所有的幼兒交流,結合主題內容,了解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需求的指向,教師再根據幼兒的需求指向提供相應的材料,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當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更會受到幼兒的歡迎。近年來,材料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不少的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使得活動區有了比較豐富的、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材料,從而使得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檔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著舒服,但孩子們卻並不感興趣,不喜歡玩。結果不僅造成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還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事實證明,相對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價值,更有利於幼兒的活動、學習與
② 幼兒園區角活動指導要點
1、區域活動的特點:
區域活動又稱區角活動,指幼兒在班級中創設的學習性區角中的自主的學習活動。本文中所指的區域活動是介於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性游戲活動之間的,呈半開放、半鬆散的特點,是一種學習性的「區域活動」,是狹義的「區域活動」。現在,許多幼兒園在主題開展過程中,教師會結合主題在活動區中投放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在活動區中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每個區域教師都有設定的目標和幼兒的關鍵經驗。孩子在這種「區域」中活動,能夠自主選擇區域和活動的內容,自己主動運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子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孩子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應該予以認可,但最終都要達到預定的目標。
在目前幼兒園實踐中,還有一種類似「區域活動」的「區域教學」,名稱雖相似,但內涵卻不相同。區域教學實質上是在區域中實施的小組教學,教師的計劃性、目的性強,教師對活動的操控佔主導地位,而區域活動中教師主要通過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達到活動的目的。同樣是語言區,如果是區域教學,教師在會語言區給幼兒講故事,引導幼兒欣賞、創編;如果是區域活動,教師會提供錄音機、磁帶、圖片等材料,讓幼兒自己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
2、區域活動的指導要點:
1)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每個區域適當的目標,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及時調整。如,小班的一個區域活動——量鞋子,教師設定的目標之一是:探索各種方法測量自己的鞋子,學習填寫統計表。這個目標對小班幼兒有很大的難度,幼兒缺乏相關的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幼兒嘗試了一下,就沒有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個活動的目標可改為:比較鞋子的大小,並進行一一對應。
2)提供各種層次的、豐富的操作材料。教師在區域活動的指導作用主要就是體現在材料的投放,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經驗,投放適宜結構的、能體現教育內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兒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上產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如在探索區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教師通過提供沙、橡皮泥、紙屑、瓶蓋等豐富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示範講解,孩子在擺弄的過程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就會主動探索、發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3)活動過程中的觀察。當幼兒在區域中學習的時候,教師就是敏銳的觀察者和謹慎的記錄者,一方面,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對話,解決問題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隨時將幼兒的表現記錄下來,作為孩子的發展情況記錄,另一方面把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作為下階段的區域活動材料更換、目標變化的依據。
3、區域活動運用
1)目前,區域活動的設置一般是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與主題活動有關。在某一個新的主題活動開展後,教師首先要考慮,在活動區中提供那些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哪些內容適合於在區域中開展,適合於幼兒的自主操作,如何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變為要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容。
2)在制定每周計劃時,要考慮設置2~3個主指導區,制定每個區域的活動目標和幼兒的關鍵經驗,投放、添置不同層次的材料,這樣教師就會掌握重點,有重點的觀察、指導。
3)制定必要的區域活動規則,保證活動時的秩序。如規定入區的人數,拿放材料的要求,怎樣交換活動區,使幼兒能夠自覺遵守活動區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有序的活動。規則最好是教師和幼兒相互討論的結果,並以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出現,教師可以啟發幼兒自己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這樣孩子們就能主動地遵守規則。教師可以提醒幼兒每周必須進主指導區活動一次,當然,幼兒何時選擇進哪個區,或者重復選擇同樣的區域,在幼兒完成主指導區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主。
③ 怎樣組織和指導幼兒區域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在幼兒班級中進行區角游戲活動,主要是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投放各種材料,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寓教育於各項游戲活動之中。
2創設區角游戲的意義
(1)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2)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3)增強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4)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5)體驗從游戲中帶來的成就和滿足感。
3區角游戲的創設和作用
(1)圖書區:主要作用是利用收集到的圖書、識字卡片、報紙等擺設成書店,為幼兒布置一個安靜的環境,培養幼兒觀察、閱讀能力。
(2)生活區:主要作用是通過頭飾、圍巾、鞋、襪、帽子、布娃娃等,讓幼兒自由組合、穿戴,發展幼兒審美和創造美得能力。
(3)手工區:主要作用是通過撕、貼、畫、系、剪等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4)表演區:主要通過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運用創造性和想像力反映生活的一種游戲,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要開設:葯店、超市、銀行、小吃吧、理發店等。
(5)益智區:主要通過走迷宮,拼圖等益智性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
(6)建構區:主要是利用鞋盒、塑料瓶、卡片、硬紙板等搭建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空間知覺,發展幼兒動手創造、想像思維和合作交流能力。
4區角內容的設置
(1)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區域活動的創設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開設不同的區角活動,加強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並根據幼兒的玩耍狀態,合理的進行 及 時 添 加 和 補 充。例如:生活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重量較輕,體積偏大的玩具,便於取放。而中大班孩子動手能力強,在提供游戲材料時,可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提供精密性和多樣性的玩具,以滿足他們的創造和設計發展的需求。生活區,在設置上也要注意根據年齡特徵安排材料,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年齡較小的小班,如洋娃娃、玩具熊、鞋、襪等,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而開心超市、醫院、游樂場這些區角可設在中大班。這些服務項目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便於增強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充分了解、參與的基礎上進行人際交往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2)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設置區角游戲活動,我們會發現幼兒的已有能力、經驗和興趣及性格方面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點。比如有的區域女孩喜歡,有的區域則是男孩喜歡,有的喜歡生活區,有的則喜歡益智區,不同年齡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也在不斷的轉移。因此,我們在設置區域時應根據幼兒不同的興趣點設置不同的區域。讓幼兒喜歡玩,在玩中學。
5區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
(1)如何開設區角游戲,我認為要給幼兒提供適合幼兒玩耍的材料。例如:我們在自然區播撒了很多的蔬菜種子,讓孩子自由觀察並且准備本子進行觀察記錄,孩子們非常認真的寫觀察記錄,寫下什麼時間什麼種子發芽了,什麼時候長出嫩葉,每天都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通過體驗發現、分析、思考、理解和嘗試歸納自己以及同伴所記錄的變化,這樣,使幼兒在觀察學習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看、想想、做做、比比,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樣化,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2)要根據幼兒玩耍的興趣和熱情定期的投入新的材料。
(3)教師要向幼兒講解每個區角游戲怎麼玩,必要時可以請幾個幼兒配合示範具體的操作方法,給幼兒講解操作規則。
(4)教師要尊重幼兒,讓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游戲內容,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安排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這一點是區角游戲的活動重點,在幼兒操作時教師要怎樣正確的引導呢?我覺得要以指導、支持、觀察為重。觀察幼兒是否對准備的活動材料有興趣,是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准備了游戲材料,材料是否有吸引力。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探索情況。如,玩的最多的是哪些游戲,幼兒最感興趣的是哪些材料;觀察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並且適當的指導幼兒完成游戲。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要信任幼兒,要耐心等待,不能隨意批評、指責幼兒,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給幼兒適當的指導和幫助,為幼兒營造一個開心、輕松、自由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快樂游戲、主動學習。
(5)就是游戲評價,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在區角幼兒開始和結束評價時教師是組織者,通過與幼兒的討論,教師來激發幼兒創造性和分享游戲經驗帶來的快樂,並了解幼兒的情況,為幼兒提供適時的幫助,評價的方式可以採用互評,自評、老師評等等。通過評價讓幼兒體驗自己和同伴合作的感受,分享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願望。
總之,開展區角游戲活動,就是要以讓幼兒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探索和學習,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合理有效的對幼兒進行幫助和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讓孩子在快樂的開放性游戲中自由的探索、發揮和成長。
④ 如何進行幼兒區角活動有效指導
導讀: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必須將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放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關繫到教育目標能否得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教師要盡力幫助孩子從多方面認識事物、整合經驗、建構認知。
新的教育目標還提出了教育應該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准備;新的教學觀也已經摒棄了教孩子學習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幼兒有興趣地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地學習。在區角(或區域)活動中正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些教育理念。
所謂區角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以上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的活動,自己的游戲,它不像正規的集中教學活動那樣由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讓人明顯的感到教育教學的因素。但是,區角活動也並非是教師完全不加影響、不加控制的絕對自由天地,只不過,這種影響和控制比較間接、隱蔽,它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實現的。相對於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區角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區角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個別化需要;
2、區角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他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學習,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區角活動多為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對同伴在集體活動中所不可能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
4、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們所承載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蒙台梭利教學法和皮亞傑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角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角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展開了對區角活動的研究。
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講或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講解或示範,而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要從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時、適當的隱性的引導地位,讓幼兒有操作、探索、設疑、解疑的過程,幼兒間有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幼兒從中增強學習興趣,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活動區雖是幼兒自曲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對活動區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說到這,教師空間該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區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相應的材料
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動方式便會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會不一樣。從幼兒自身的學習特點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求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來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本性,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選擇探索(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當中,和所有的幼兒交流,結合主題內容,了解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需求的指向,教師再根據幼兒的需求指向提供相應的材料,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當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更會受到幼兒的歡迎。近年來,材料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不少的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使得活動區有了比較豐富的、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材料,從而使得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檔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著舒服,但孩子們卻並不感興趣,不喜歡玩。結果不僅造成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還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事實證明,相對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價值,更有利於幼兒的活動、學習與發展。因此,教師在為活動區提供材料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為幼兒提供更有利於其長足發展的相應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參與布置活動區,同幼兒一起確定材料的擺放位置,制定活動規則等等,使幼兒從最初的准備工作做起,為以後的區角活動打下興趣的基礎。
二、尊重幼兒的意願,支持幼兒主動地探索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不是由教師為幼兒選擇學習的內容,而是幼兒自由選擇;學習不是教師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學習、主動地進行信息建構。因此,一切活動都應該尊重幼兒的意願,尊重幼兒對區角活動選擇,這里還應注意的是要針對不同的幼兒,尊重該幼兒當前興趣的意願。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幼兒主動探索,採取設疑提建議等靈活的方式支持幼兒的活動,給幼兒留出探索、解疑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充當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
創設活動區的目的是為了給每一個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決定所設區域的種類時,應盡量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語言、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到,也要准確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兒有特殊的興趣和需要,區域的內容和規模可以隨時調整。
新奇的區角活動材料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兒對這些材料玩上一陣子,還是會感到厭煩,要長久地保持和促進幼兒與這些材料的互動,教師就要做到深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觀察、分析和指導幼兒活動,通過觀察、分析和指導,才能真正准確地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幼兒的個別差異,再根據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採取相應的方法,或是改變活動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動材料,使幼兒對活動材料、對活動長久保持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在指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幼兒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必要時參與幼兒的探索、發現,當然,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區角活動指導中隱性的、適當的引導地位。
四、為幼兒創造機會,增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