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了「拔蘿卜」的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歡,於是老師想趁機開展表演游戲,小朋
提線木偶表演不好說,得失兩極化!
『貳』 如何指導小班幼兒表演游戲的開展
教師在主題背景下指導小班幼兒游戲時,應靈活指導,尊重幼兒游戲的實際需要,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選擇表演的內容要符合開展的主題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故事、童話的理解較困難。因此,在表演內容的教材上一是要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二是故事或童話要短小、淺易、易懂,對引起幼兒興趣的,能說明一個簡單道理的。比如:在「拔蘿卜」故事中,詞句重復較多,便於幼兒的理解記憶。同時「拔蘿卜」的動作也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指導幼兒表演游戲時,教師要先為幼兒選擇主題活動中學過的故事、歌曲幫助幼兒掌握情節和人物的特點,讓幼兒充分的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其次還要選擇一些生活常規方面的簡單的情境表演;孩子們喜歡生活化的表演。
『叄』 如何引導小班幼兒進行表演游戲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它的教育價值已由過去單純以發展幼兒語言為主要目的而轉變為包含多種教育因素;活動的方式也由在教師導演下的被動模仿轉變為在教師幫助與支持下的自主活動。在這樣的表演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起著重要作用。
案例一:
小班表演游戲「拔蘿卜」進入第四課時,孩子們大多能掌握角色的出場順序及對話,完整地表演故事。瞧,一組幼兒正在表演區有序地表演著,突然,歡歡大聲地喊起來:「小姑娘,小姑娘哪去了,該你了!」游戲中斷了,小演員們四處找「小姑娘」。戴著小姑娘頭飾的慧慧匆匆忙忙從美工區走過來,手裡還拿著捏了一半的泥工,歡歡一把抓住她的手說:「你去哪了?輪到你了,快點呀!」慧慧不好意思地笑笑,看了一眼「拔蘿卜」的隊伍,上前拽住「老奶奶」的衣服:「唉喲,拔不動……」
案例分析:
很顯然,慧慧對「拔蘿卜」的游戲興趣不高,令她游離於游戲之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對慧慧來說,游戲缺乏挑戰性和新鮮感。
2.慧慧受周圍其他因素的干擾而轉移注意力,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決定的。
3.幼兒表演游戲的經驗不夠,不能自己創編游戲情境,使此游戲看起來更像生硬刻板的「表演」而非自由自主的「游戲」。
指導策略:
我把孩子們召集起來,一起討論:老爺爺和老奶奶拔蘿卜的時候,小姑娘、小花貓、小老鼠有可能在干什麼呢?這時候孩子們議論開了:「小姑娘在給娃娃餵奶!」「小姑娘可以在家裡畫畫呀!」「小貓在睡大覺吧!」「小老鼠在吃東西?」……「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及時給予了肯定,這七嘴八舌的討論使每個角色瞬間變得有事可做了。同時,大家一致認為,雖然「各忙各的」,但是當聽到「喂,×××快來呀,快來幫我們拔蘿卜」的喊聲時,應該馬上做出回應。
在後來的表演游戲中,我們便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不需要交流時,孩子們在自己設計的情節中各玩各的,需要對話時,孩子們馬上回應並投入集體游戲,以前那種因等待而無所事事、來回穿梭的現象不見了。
反思小結:
對於表演游戲,教師不應扮演「裁判」的角色來評定幼兒表現的「好壞」,也不應扮演答案的提供者來告訴幼兒應該如何做。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使幼兒產生有關「問題」的意識,引發思考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知道教師的「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幼兒的經驗往往是通過自己討論、互相觀摩、評議小結而達成的,因此不要忽略「討論」在表演游戲中的作用,讓孩子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玩」起來吧!
案例二:
「小兔找太陽」同樣是小班的表演游戲。孩子們根據需要增添了角色.由故事中僅有的兩個角色間一問一答的單一情景擴展為有小貓、大獅子等角色參與的趣味游戲。但是,由於對話簡單,孩子們很快發現:游戲時間太短了!時間都浪費在交換服裝和角色上了!
案例分析:
1.雖說角色添加使「兔寶寶」有機會跟更多的角色對話,但故事情節過於簡單,這是表演時間短的主要原因。
2.受已有經驗的限制,孩子們盡管感覺「這么快就表演完了」「又得換角色了」「沒意思」,但是他們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改變游戲現狀。
指導策略:
正在孩子們唉聲嘆氣的時候,我靈機一動,順手拿起了「娃娃家」游戲用的紅色小盆放到表演區,聰明的田田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說道:「媽媽,這是太陽嗎?」其他孩子立刻有了新的想法,恆恆說:「不如我們再去找找還有什麼是紅色的!」「對呀,我們還可以用紅紙做太陽呀!」昊智說。於是,孩子們忙碌起來,恆恆去建構區選擇紅色雪花片拼插球,吳智在給紙盤塗紅顏色,田田則找到了紅色的大棉包……眼看著孩子們從環境中找來許多游戲道具,我也很欣慰:「一個太陽、兩個紅燈籠、三個紅氣球,接下來——」我故意拖了長音,想看看孩子們的反應。果然,受到語言的暗示,「四個紅紙盤,五個大紅球……」他們發現了數量的疊加,製作道具更起勁了。
再看孩子們的表演,「小兔找太陽」顯然已超越了表演故事的游戲情節,他們一邊數數,一邊表演故事,玩得不亦樂乎……
反思小結:
教師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兒的活動,而不是僅僅把材料當做「道具」。因此,什麼時候提供什麼樣的材料,應當根據幼兒活動的實際需要進行。在幼兒眼中,教師事先准備的精美道具並不比他們自己製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而製作道具的過程本身就是可以帶給幼兒快樂、蘊含豐富學習機會的一種活動,教師不能為追求「表演結果」或節省時間而省略這個頗具教育價值的環節。
另外,教師對幼兒表演游戲的指導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過度「指導」,將游戲全部納入教師的要求與計劃之內,由教師一手包辦代替;二是過度「放手」,教師以尊重幼兒的選擇與自願為借口而對游戲放任不管。我認為,在幼兒表演游戲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需要給予適當指導,像剛才案例二中提到的,哪怕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能起到啟發誘導的作用,推動游戲的發生和發展!
總之,幼兒的表演游戲應尊重幼兒的意願,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幼兒自己來選擇、參與設計、自己來表演。但尊重幼兒的意願並非抹殺教師的作用,教師應該學會觀察並善於觀察幼兒的表演游戲,適時地點撥和指導,將可以充分發揮表演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肆』 大班表演游戲、智力游戲、聽說游戲、音樂游戲及娛樂游戲教案!
導讀:關鍵字-幼兒園音樂教案,幼兒園教案 蘿卜 游戲 ,表演游戲:拔蘿卜.六是關於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目教案 - 幼兒園音樂教案方面的資料,膽進行表演。四、活動結束1、師幼共同評選出表演最形象的小朋友。2、播放音樂,一起把蘿卜抬回家。活動反饋:教師嘗試「以大帶小」的互動形式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能跟隨大班幼兒按照角色的出場順序進行表演。 教師。 3、背景音樂。
4、綠色泡沫墊若干。
幼兒准備:已熟悉蘿卜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回憶游戲情節,並討論表演內容:
⑴請個別幼兒示範,師生進行評論。
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神態去表現表演內容。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快來呀,快來幫我拔蘿卜。」依次叫出各個角色出場。(角色由大班幼兒扮演)
三、全體幼兒和大班幼兒進行互動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用綠色泡沫墊拼插蘿卜地,(播放背景音樂)做好表演前的准備。
2、教師引導幼兒跟著自己所選擇喜歡的角色(大班幼兒扮演)大膽進行表演。
四、活動結束
1、師幼共同評選出表演最形象的小朋友。
2、播放音樂,一起把蘿卜抬回家。
活動反饋:
教師嘗試「以大帶小」的互動形式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能跟隨大班幼兒按照角色的出場順序進行表演。 教師在活動中採用了較為輕快的音樂,讓幼兒能在很好的氛圍中進行場景布置,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了解了蘿卜的生長過程,活動中扮演蘿卜的幼兒就能用動作表現,較為形象。但在表演時大部分幼兒的表演還處於模仿狀態,可在語言區中繼續投放《拔蘿卜》故事書,在美工區中投放蘿卜塗色、蘿卜撕貼供幼兒加強練習。另外,在表演過程中還沒輪到出場的幼兒無所事事,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未及時引導以至於有的幼兒不知道要干什麼在乾等;有的幼兒等不到別人叫,就自己跑上去拔蘿卜。教師可以
不錯的組織幼兒討論,創編等待時的情節動作。介於班級場地的局限,下次活動可安排在戶外草地上進行,避免幼兒小組之間互相干擾。
活動(四)
活動目標:
1、 初步嘗試創編有關的表演情節。
2、 能繼續參與場景布置。
3、 能激發幼兒的表演願望和自信心,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教師准備:1、道具:增添小老鼠頭飾若干。
2、場景布置。
幼兒准備:自製大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表演內容,引導幼兒討論,擴展游戲情節
1、還沒輪到拔蘿卜的小朋友會在做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2、大家一起拔蘿卜,如果還是拔不出來,你還會叫誰來幫忙呢?我們應該怎麼叫?(引導幼兒創編故事情節並用語言動作表現)
二、創設場景,分組表演,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協助幼兒分配角色並選擇一塊草地「種上蘿卜」後再進行分組表演。
2、重點觀察幼兒是否創編等待時的情節動作及運用頭飾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三、活動結束
1、集體評價,選出每個角色的最佳表演獎。
2、鼓勵幼兒一起收拾整理場地。
活動反饋:
幼兒能在分組的情況下較投入地進行表演,對角色的語調、神態的表現都有所提高,在拔蘿卜的過程中孩子們已一邊拔蘿卜一邊很習慣的用歌曲唱出來「拔蘿卜,拔蘿卜,嘿喲嘿喲拔不動……」孩子們表演的興趣黯然,由於時間的限制,教師未給幼兒充分表演的時間,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分組的時候,出現角色爭搶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同伴協商角色,但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幼兒的創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鄭傑、蘇永超、鍾鋒鋒等幼兒能運用教師提供的動物頭飾創編不同的表演情節。這樣,既減少了幼兒的等待時間,又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創編能力。但由於教師提供的動物頭飾過於單一,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教師可在活動結束後創立一個「小小影劇院」投放多種動物頭飾及指偶,讓幼兒繼續表演。在這屬於幼兒的天地里,既滿足了他們的表演慾望,也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反饋總結:
在第一階段,教師採用了以音樂導入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接著以貼絨教具進行演示,幫助幼兒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但幼兒在集體拔蘿卜時,不能很好地體現蘿卜拔不動的感覺。在第二階段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師生合演環節,並初步嘗試幫角色配音,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參與性較高。但由於教師制定的目標偏高,幼兒對角色出場的掌握還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在第三階段中,教師嘗試了「以大代小」的互動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兒表演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簡單地參與場景布置。但在分組表演中,教師發現幼兒的表演不夠大方,大部分幼兒的表演缺乏創造性。為此,教師在設計第四階段游戲,增設了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在等待的時間創編不同的表演情節。讓幼兒的想像創編能力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