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角色游戲中怎樣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游戲環境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它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它是幼兒自己創造的,游戲的角色、主題和情節都是依照幼兒自己的興趣、意願、經驗而進行的,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交往。不同年齡幼兒的角色游戲有不同的特點和水平,它對促進兒童發展有不容忽視的價值。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要創設一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游戲環境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漂亮招牌當空掛游戲場地巧隔斷 我們幼兒園空間小,教室和游戲共用一間,所以如何將有限的空間巧妙地利用也是我們必須考慮的。我們將娃娃家、理發店布置在走廊里,長期鋪設,不用收起來。教室里則開設了好再來小吃店、新新菜場、多多超市、甜甜水果店,因為教室里地方有限,所以每次玩游戲都要將玩具和桌子重新擺放出來,結束時又要將這些收起來,如果每次都要老師動手,那樣就比較麻煩,怎樣發揮幼兒主動性,讓幼兒也參與到場地的布置與玩具的收放整理中來,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呢?我們將角色游戲的主題招牌根據空間的安排從屋頂懸掛而下,鮮艷、漂亮的卡通招牌,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一下激起了孩子們玩游戲的興趣,我們的教室彷彿也一下子成了熱鬧的城市。根據招牌的位置懸掛的地點的不同,自然地將教室分割成了四個區域,孩子們能很快地從招牌上的圖片分辨出每個區域的所開設的主題,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分不清主題的問題。 二、頭飾購物袋巧投放游戲角色自己選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參加的游戲活動,角色的扮演應由幼兒自己選擇,但孩子年齡小,在實際游戲中常常會忘記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或是常常變換角色,游戲堅持性差,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根據游戲的主題投放了與主題相配套的角色頭飾,如娃娃家投放了小雞、公雞、母雞的頭飾,還有兔子一家的頭飾,理發店提供了剪刀的頭飾,水果店和菜場則提供水果和蔬菜的頭飾,超市提供小貓多多的頭飾,小吃店提供廚師和服務員的頭飾,同時在細節上也有區分,這樣更有效地讓幼兒進行角色的區分,不會發生爭搶角色的沖突。每天來園後孩子們會自己按意願到窗檯上選擇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頭飾,進行相應的游戲區進行游戲,顧客我們為他們提供了收集來的喜糖袋。經過這樣的調整後,比他們剛開始沒有戴頭飾時角色意識強,他們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應該在什麼崗位上,要做些什麼。頭飾的投放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調整策略,但是對於幼兒游戲來說,確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幼兒角色間的互動,對於教師也能進行及時的幫助和指導,為師幼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時機,促進了游戲情節的發展。 三、成品半成品材料齊投放游戲情節更豐富 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角色游戲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在游戲中我們既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成品材料,如做游戲的用的一些現成的玩具,也有一些幼兒收集來的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如超市裡的商品,小吃店裡的方便麵的碗筷等,些外我們還為游戲提供了一些半成品,如橡皮泥、吸管、縐紋紙等,讓幼兒用這些材料為小吃店做一些面條和燒肉串、菜餚等。孩子們在游戲中很喜歡來品嘗他們自己親手製作的食品,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這么多豐富的材料,促使角色游戲的情節發展地更豐富,幼兒在游戲時也對情節更投放、逼真,玩游戲的時間持續也比以前相對長一些。 四、提供的材料應根據幼兒游戲的發展進行不斷調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兒不知玩什麼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應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在理發店中新增發型目錄事例,一天,我扮成顧客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問:你要理發還是要洗頭?我要燙卷卷的頭發理發師問:你要燙怎麼樣的卷頭發?老師啟發說:我也說不清楚,要是讓我看到發型我就知道了!那怎麼辦呢?理發師犯愁了,在講評時,吳英傑說:我陪我媽媽去燙過頭發的,他們有一本很漂亮的書的,裡面就有很多很多的發型。我知道,我也看到過的。老師,我們也來做一本發型的書吧。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設計起了發型,為此我們還專門設計了一節設計發型的活動。我把設計好的發型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精美的發型目錄了。於是,發型目錄就在幼兒游戲中使用起來。 又如:一天,周靈靈在玩超市游戲的時候說 昨天,我媽媽帶我去百家匯超市了,我看見超市裡有許多掛在牆上的大圖片,上面還有許多數字,媽媽說那是廣告,告訴我們哪些東西是便宜的。我們的超市裡也有很多便宜的東西,可是,我們沒有做廣告,小朋友都不知道。於是,我又根據孩子們的要求在牆上貼上了許多手工紙,讓孩子們自己來做廣告。 但是教師有時不知道孩子在游戲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不能及時增加材料,為了及時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協商,決定在活動室的一角設立了百寶箱,這樣就能方便幼兒尋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來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麥當勞和超市都沒有賣,娃娃家爸爸讓超市的工作人員進點麵粉來,不一會兒超市工作人員就從百寶箱找來了橡皮泥賣給娃娃家。娃娃家媽媽用買來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樣子,滿足客人的要求,客人吃到了肉包子非常開心。只靠老師收集百寶箱里的物品顯然不夠,我們發動家長為幼兒一起收集大量的廢舊玩具材料投入百寶箱,為幼兒游戲增加輔助材料。
Ⅱ 淺談如何組織開展幼兒園的角色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活動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也是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形式,而角色游戲又是幼兒期玩得最多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因此,如何開展角色游戲,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是當前幼教工作者值得探討的課題。現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組織與指導談幾點看法。一、豐富角色游戲的材料是游戲的必要條件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尤為重要,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它不僅起著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戲情節,豐富游戲內容。同時,游戲材料還物化著活動的內容和目標。 (1)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 (2)游戲材料應功能豐富,應用靈活。 (3)游戲材料應具操作性和動態性。隨著幼兒經驗的不斷豐富,游戲材料也要相應地變化。適當變化游戲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新舊材料應具一定的比例和變化。
Ⅲ 如何體現游戲材料對幼兒游戲的重要性的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在這種游戲中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與游戲材料發生作用,並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適宜的游戲材料,能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能引發新的游戲情節。在對游戲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能發展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可見,游戲材料在幼兒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游戲材料影響著游戲的成效,游戲材料的價值不是以價格為標準的,而以是否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促進幼兒的自主活動為標準的。由於游戲具有主動、自發和開放的特點,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兒幼兒游戲材料的重要性,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兒游戲的質量和水平。  一、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     由於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知識經驗不同,教師在選擇、投放、變換游戲材料時,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1、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其活動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隨意性較強,因而對周圍成人活動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階段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受到環境中的具體事物的制約,在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這就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其思維離不開具體的游戲材料,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激。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兒的游戲材料和同伴的游戲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他們游戲動機,幫助他們展開特定的想像。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游戲時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戲材料,若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時,就容易發生爭搶。因而成人在幫助他們開展游戲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願望。為避免爭搶玩具,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在種類上可適當少一些,而同類物品在數量上應多一些。 2.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認知范圍擴大,使其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而豐富。盡管他們主動選擇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兒在選擇角色後能簡單地設計游戲情節,把某個角色的幾個不同的活動〔或動作〕排列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在「娃娃家」中,「媽媽」先喊「娃娃起床」再給他洗臉,喂飯。「汽車司機先把車開到北京,再開到上海,最後開回蘇州」等。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適當豐富幼兒游戲的連貫性材料,使幼兒能夠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積極連貫地把游戲開展下去,為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打下基礎。  3.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大班幼兒隨著對社會認識的擴展和加深,直接經驗不斷豐富,其想像變得活躍起來。在有主題的角色游戲中伴隨游戲情節的逐漸展開,材料本身就能夠刺激幼兒游戲的慾望。 大班幼兒的想像不僅在內容上豐富,連貫,而且能夠充分地通過活動和玩具材料來展現自己的想像,使游戲活動表現出濃郁的創造氣息。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游戲的要求結合教育意圖而投入游戲材料。例如,「菜場」游戲進行到一半,來了一位「顧客」要買肉骨頭,可「菜場」沒有現成的肉骨頭賣,怎麼辦呢?游戲似乎只能終止,或者「顧客」改買別的菜。可是,這位「顧客」是因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醫生」說要熬肉骨頭湯給她喝。情急之中營業員靈機一動,拿起一團橡皮泥,壓扁,再搓成條,然後把橡皮泥的兩端捏圓,於是,肉骨頭就有了,「顧客」高興地買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義的半成品材料。    二、幼兒應該是游戲材料的收集者。  對生活中游戲材料的收集,既是游戲的准備,也是游戲的前展性活動。尤其是參與游戲材料的發現和選擇,是幼兒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游戲活動,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自主收集。在游戲的過程中,隨著游戲情節的發展和需要,幼兒會因游戲材料的缺乏,而不能將游戲活動深入進行下去。例如,在一次活動中,幼兒想玩「肯德基」游戲,卻沒有相應的材料,怎麼辦?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想到自己家裡存放的「全家桶」套餐包裝盒,可以作為游戲的材料,為此我們班級設了「百寶箱」,讓幼兒將收集的材料投放其中。因此,要讓幼兒成為游戲材料的收集者,就要讓幼兒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缺少什麼樣的游戲材料,這樣才能提高游戲材料收集的目的性。  師幼共同收集。教師是幼兒游戲的觀察者,教師從幼兒游戲的投入程度、游戲的興趣等方面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游戲材料的狀況,及時地收集和添加相應的游戲材料。同時,還可以和幼兒一起發現和收集游戲材料。如,我們在組織幼兒外出參觀、遠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個有心人,引導幼兒收集諸如樹葉、花瓣、香樟果、麥梗等各類自然材料,將其投放游戲中,豐富幼兒游戲的活動內容。  另外,家長參與收集。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幼兒、家長和教師都是游戲材料的收集者,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幼兒的存在,應該和幼兒一起討論,商量該材料的特點與用處,讓幼兒對此有更深的了解,為開展游戲活動奠定基礎。因此,一些現成材料經過消毒後,可以根據游戲的需要直接由教師和幼兒投放進去;一些廢舊材料可以通過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製作一些成品後,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根據游戲的需要投放到游戲中去,也可以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製作游戲材料。  三、游戲材料應功能豐富,應用靈活。 想像,創造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特徵。從角色游戲中看出,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對於成品玩具,幼兒只會問「這是什麼?」,「它是干什麼的?」而對於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兒就會問「這是什麼?」「它像什麼?」「它可以用來干什麼?」因此,我們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的材料,如紙,筆,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綿塊,綵帶,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動室里。鼓勵幼兒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膽想像,創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徵是具有象徵性,材料的象徵性也是從低級往高級發展的。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號物。如中班幼兒在開展「醫院」角色游戲時,開始提供葯瓶
Ⅳ 哪個幼兒園在研究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提供適宜性
幼兒園區域游抄戲材料的投放 游戲類別 材料的功能 材料的投放 班級材料自查 建 構 游 戲 (建 築 區) 大型建築材 料的投放 (堆高、圍攏、延長、增寬、蓋頂、雕塑的建構技能) 大型積木、板材(硬紙板、木板、有機玻璃板、塑料板)、模型(人物、。
Ⅳ 中班角色游戲材料層次遵循什麼原則
一、 游戲材料的投放和調整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的活動主題和游戲的材料不是一塵不變的,它可以根據教育目標的變化而隨時更換,也可以隨著游戲情節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如:在開展「我們的身體」主題時,孩子們討論出要在我們的醫院游戲中增添測量身高這一項;在孩子們認識一些簡單漢字的基礎上,對物品進行分類並貼上標簽,對物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教師提供的材料是孩子喜歡的,使孩子有操作的興趣。
案例實錄:
娃娃體檢中心
在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中,如果教師只是放任自流,可能會導致幼兒一直處於低水平游戲狀態,不利於幼兒的發展。教師應通過材料的投放和調整游戲的環境材料來推動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以下就是「娃娃體檢中心」這個案例分析活動的形成過程。
實錄
醫院游戲是我們小班一直延續到中班的,進入中班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對豐富,開始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們會把看到的,聽到的事情遷移到游戲情境中。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在沒有「病人」上門時,對於醫院現有的材料,小朋友已經失去繼續游戲的興趣,很多時候醫生穿好白大褂之後,坐在醫院裡面無所事事。這時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於是我以病人的身份到醫院來看病:「醫生,病人怎麼那麼少呀?」醫生說道:「我也不知道,今天都沒有人來看病。」我把醫院的問題放到了交流的分享階段,當說到醫院沒有病人來看病時,孩子們紛紛說:「我又沒有生病」、「是呀,我沒有生病就不要去醫院了」。
分析:
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游戲匯總交往行為不多,游戲行為以擺弄游戲材料為主。因此教師提供多套相同的游戲材料就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但是幼兒進入中班後,現有的材料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意識,不需要那麼多的平行材料。需要調整一些材料,吸引孩子繼續推進游戲情節。
第一次調整:
經過和孩子們的共同討論,我在原來的醫院中隔出一間專門的「診療室」,同時只保留一套原先的材料,其他的平行材料則放入櫥內,方便幼兒需要時取用。適當的調整布局,開辟出新的「診療室」,使來到醫院的病人又多了一些。
實錄
當進入開展的主題活動「我們的身體」時,孩子們對於身體的各種秘密有了濃厚的興趣,使「醫院」又忙碌起來了,老師提供了身高尺,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互相測量自己的身高。第二天,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角色游戲中,一會兒周忠睿小朋友來到醫院,醫生熱情的招呼他,周忠睿走到身高尺旁,對醫生說:「我要量身高,不是來看病的。」醫生聽了說:「不行,到醫院來就是看病的,不能量身高。」周忠睿聽後失望的走了,過了一會兒,又陸陸續續的有小朋友到醫院去量身高,醫生不高興的把他們都趕走了。當幼兒之間的交流分享時,醫生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小朋友,小朋友們紛紛說到:「我也想去,你不讓我進去。」醫生著急的說:「到醫院就是看病的,不給你們量身高。」孫佳樂小朋友說到:「為什麼醫院不能量身高呢,上次不是有醫生來到幼兒園里來幫我們小朋友量的身高嗎?」小朋友們聽了之後興奮地說到:「是呀是呀,上次醫生還來給我們稱體重和按肚子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到。我接著孩子們的話題:「是呀,那叫做體檢,有量身高的,有稱體重的,還有的是做一些內科的檢查,它叫做體檢中心,明天咱們就開張吧,你們可以來檢查身體哦。」
分析: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有些角色游戲主題存在一段時間後,幼兒漸漸失去了對它的興趣,需要有新的游戲主題出現重新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當老師觀察到幼兒有生成新主題的游戲願望時,先要觀察這個新的游戲主題是符合個別幼兒還是大多數幼兒的需要?是個別幼兒的經驗還是大多數幼兒都具備了這個主題的相關經驗?如果是大多數幼兒都有這方面的游戲經驗,老師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從而及時生成新的游戲主題。
第二次調整:
與幼兒共同協商後,「體檢中心」就產生了取代了原來的「小醫院」,與幼兒共同商討後,在「體檢中心」中設立1、內科(量血壓)2、量身高3、聽力。將幼兒原有的「小醫院」的一些醫療器械歸為「體檢中心」的一個小部分,幼兒希望能有檢查聽力和測量身高。聽力一項,經過幼兒的討論:是用兩個小瓶子,在瓶子裡面分別裝上積木和泡沫球。
實錄
第二天,嶄新的「娃娃體檢中心」開張了,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孩子們都要來量身高,孫佳樂小朋友帶來了一張《喜洋洋的視力表》,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圍觀,因此在交流分享的階段,我將視力表展示出來,小朋友紛紛表示要將視力表放在「體檢中心」處,增加檢查視力這一項,於是「體檢中心」設立了4個內容:1、檢查身高2、檢查視力3、檢查聽力4、內科檢查。
在檢查視力時,醫生正在為李書慶小朋友檢查視力,醫生用手指著視力表上的一個個「E」問道:「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李書慶小朋友看著視力表說到:「怎麼跟老師幫我們檢查視力時不一樣呢?」醫生看了看說:「好像是的,哪裡不一樣呢?」這時我介入游戲說到:「醫生,檢查視力時是兩個眼睛一起看的嗎?」醫生想了想說:「哦,對了,有一個東西遮住眼睛的。」我說到:「那你看看可以用什麼來遮住眼睛呢?」這時旁邊的小朋友紛紛說到:「我知道,我知道」然後去找有什麼東西可以遮住一隻眼睛呢?不久,醫生找到了合適的東西:小碗,經過醫生和客人一起討論通過由「娃娃家的小碗」來遮住一隻眼睛。
因為「娃娃體檢中心」是新開設的游戲,來的人非常多,在檢查身高的地方產生了爭執,醫生在交流分享階段提出了他的困惑,我與小朋友們一起幫助他想辦法,有的小朋友說:「用猜拳的方法,誰贏了誰就先量身高」「有的幼兒說:「看到人很多的話,可以先去聽聽力,然後再去量身高」我接著幼兒的話說到:「你們的辦法都很好,你們到醫生那裡檢查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怎樣排隊的?」龔睿洋小朋友馬上說到:「我們手上都拿著本子,醫生還要在本子上寫下我們的身高和體重。」我接著龔睿洋的話說到:「是呀,我們都要拿著本子去檢查身體,那本子要叫什麼名字呢?」經過幼兒的一致通過,「體檢卡」產生了, 「娃娃體檢中心」越來越完善了。對於排隊的問題,小朋友們一直討論用「數字卡」,來檢查身體的人拿著號碼排隊,號碼越小的人排在最前面。
分析
活動主題以及游戲材料的設定不是不變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據教育的目標隨時補充或更換,也可以隨著游戲的不斷進行而不斷豐富變化。進過孩子們的不斷操作與討論,逐漸形成和推進了「娃娃體檢中心」游戲情節的展開。
第三次調整
在「體檢中心」新增設掛號一項,有掛號的醫生或護士發放號碼,來檢查的人員拿著號碼排隊
啟示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戲的主題擴展,情節得到了發展。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由直覺行動性轉向具體形象的思維,比起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情節要復雜。再者,中班幼兒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角色意識,老師在投放游戲材料時要認真思考,在活動中仔細觀察,游戲後要不斷調整,循序漸進,最終形成一個孩子喜歡、並能促進其發展的游戲內容。
二.游戲材料的投放和調整要符合兒童審美特點的需要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愛美是兒童的天性,通過這天性,可以培養兒童的情感,陶冶兒童的性情。」因此,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喜好,其次是游戲材料要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富有童趣。
當游戲材料美麗的顏色和可愛的造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時,孩子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使用材料。而且隨著孩子游戲經驗的不斷豐富,游戲材料也要有相應地變化,激發孩子繼續探索的慾望。
我們為孩子創設了溫馨的「娃娃家」,豐富熱鬧的「點心店」,琳琅滿目的「娃娃超市」,安靜的「體檢中心」這些形成了一個個造型美觀、色彩和諧、童趣味濃且便於孩子開展活動的「小社會」。在這些角色主題中,我們還根據孩子的審美喜好給他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變化和完善,使幼兒能更加投入到游戲中去,讓游戲開展地更精彩。
案例實錄:
娃娃點心店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游戲,游戲的主題應來源於幼兒的需要,由幼兒自己提出,我們通過投放材料——觀察反思——及時調整,慢慢形成了符合幼兒需求的,深受幼兒喜愛的「娃娃點心店」,以下是「娃娃點心店」這個案例分析活動的形成過程。
實錄
教室里添置了三個新的玩具櫥,孩子們看到了都興奮地討論著:「這個是什麼呀?怎麼像紅寶石蛋糕房呀?」「是呀!好像點心店呀!」於是「娃娃蛋糕房」新鮮出爐了,我們投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逼真和美味的蛋糕,蛋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會兒蛋糕就賣完了。
分析
幾天的游戲下來,我們就發現游戲一開始,蛋糕店的生意非常好,蛋糕賣完之後,廚師和服務員無所事事,我們發現了材料的單一性,缺乏情趣性,因為蛋糕不用廚師製作,所以廚師常常沒事干,剛開始由於蛋糕逼真,孩子們還比較感興趣,但是時間一長孩子們就失去了興趣。由於以物代物活動少,幼兒創造性體現不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便很難維持。
第一次調整
經過孩子們的討論,增加店中的食品種類,這樣「娃娃點心店」新鮮出爐了,取代了「娃娃蛋糕房」,我們在點心店中投放了皺紙、橡皮泥、調羹等等,這樣廚師就可以在廚房中研究新點心了。
實錄
廚師和服務員在點心店中展開討論:「我想做面條,昨天媽媽帶我去吃味千拉麵了,可好吃了」「你知道面條怎麼做嗎?」「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到這個情況我及時介入,對孩子們說:「看看廚房裡面有什麼?可以做面條嗎?」廚師和服務員看看皺紙、橡皮泥等等,廚師說到:「我知道了,面條是一根根的,把皺紙剪開來就變成一根根的了。」服務員們也紛紛說到:「對對,我去找剪刀,我去拿皺紙,我去拿碗吧,我們把面條剪好後放在碗里……」面條做好之後,娃娃家爸爸到點心店買蛋糕,服務員說到:「我們剛做了面條,你買面條吧!」娃娃家爸爸看了看面條說:「不要,面條一點也不好吃。我想吃小籠包」廚師對他說:「我們沒有小籠包。」娃娃家爸爸失望的走了,針對這個問題,在交流分享時,點心店廚師將這個困惑提出來,請其他幼兒幫他想辦法。班宇濤小朋友說:「這個面條什麼都沒有,不好吃。」我接過孩子的話題:「你們吃過面條嗎?面條裡面有些什麼?」「面條裡面有肉、雞蛋、青菜、蝦……」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道。我接著說到:「那點心店裡除了面條,還有什麼呀?」「點心店有餛飩、餃子、小籠包……」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道。第二天,點心店的生意火熱得不得了,許多客人坐下之後,紛紛在點心店中大聲喊叫服務員。
分析
材料太多幼兒不知玩什麼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應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教師有時不知道孩子在游戲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不能及時增加材料,為了及時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可以和小朋友共同協商,在交流分享時幫助幼兒交流經驗。
第二次調整
第二次調整是從點心店的統一服裝和環境上著手,針對顧客找不到服務員的情況,我們提供了統一紅色小格子的頭巾、圍裙、桌布,讓點心店有溫馨、愉快的氛圍。點心店有了統一的服裝後,生意又好了許多,有許多客人已經在門口等位子了,在點心店裡增添了可愛的圍裙、頭巾,用橡皮紙做的小籠包、餃子、餛飩,放置點心的蒸籠。形象逼真的點心,讓孩子們愛不釋手,點心店裡的服務員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新增加了廚師的手套、夾子等方便廚師在廚房製作點心。
實錄
有一天的點心店開張了,生意很紅火,許多顧客在門口等著:「哎呀,怎麼沒有位子了!」「是呀是呀,我還想來吃小籠包呢。」「是呀,我們娃娃家今天不燒飯到點心店來吃中飯,這么多人,怎麼吃呀。」點心店的服務員看到之後說到:「我們也沒有辦法,人太多了。」看到這個情況,我及時介入游戲:「怎麼這么多人呀,要等多久呢?」服務員說:「沒有位子了,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接著孩子的話說到:「我看到其他點心店客人多的時候會在門口放許多椅子,用來干什麼呀。」服務員想了想說:「哦,我知道了,我放幾個椅子,你們在門口坐一會兒吧。」針對這個問題,在交流分享時,樊奕小朋友說到:「我早就坐在點心店了,我要吃餛飩,服務員一直沒有給我。」楊心怡小朋友說到:「是呀是呀,等了好久,我說要吃面條,服務員還一直過來問我吃什麼?」我針對這個問題說到:「那怎麼辦呢,顧客那麼多,服務員不知道客人吃什麼,問了之後又忘了。」孩子們紛紛想出了好辦法,黃澤宇說到:「我爸爸帶我到飯店吃飯時,手上有單子的,服務員看看單子就知道我們吃什麼了。」我接著講到:「哦,原來,我們的點心店沒有單子,有了單子服務員不用問也知道你們吃什麼了。」
分析
孩子到了中班,角色意識有所增強,他們不再像小班孩子那樣,主題的產生完全要依賴於逼真的材料誘導,能夠在游戲中反映一些成人的勞動和生活的內容。但是,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所以在為他們提供一些開放的半成品及材料的同時,部分較逼真的材料提供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次調整
我們與孩子共同商討決定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單子,當顧客拿著有圖片和文字的單子時,服務員就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給予顧客想要的點心,再也不發生客人長久等待的情況,並且多提供了一些筷子、叉子等等,以供顧客吃點心時自由取用。
啟示
這個小小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並不是隨手擺放一些材料讓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戲中有觀察,游戲後有討論,反思後有調整,如此循序漸進、積累經驗,最終形成一個孩子喜愛的,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活動。
總之,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游戲情節的推進則需要教師隨著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不斷地調整,提升孩子們的游戲經驗,使孩子們在游戲中豐富語言和情感的交流,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和聽取孩子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