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如何開展幼兒建構游戲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如何開展幼兒建構游戲

發布時間: 2021-03-12 11:10:48

㈠ 如何拓展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內容

一、拓展材料
材料是幼兒進行建築游戲的物質基礎,教師可先在開學的家長會上做好動員工作,准備一個「百寶箱」並且告訴幼兒怎樣變廢為寶。經過教育以後,建議學生們可把一些用過的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飲料瓶、衛生紙的卷心筒、舊的塑料花等各種他們認為建構區里可以用的廢舊材料帶到幼兒園,教師經過統一的晾曬消毒後,放到建構游戲中,讓幼兒給它們分好類。這樣,建構游戲就有源源不斷的材料進行補充,孩子們玩起來也可以更加盡興。
除此之外,還可給幼兒園購置一些木製的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的木塊和長短不一的小木板,這些木塊和木板都比較輕便,並且經過打磨,很適合用於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再加上原有的一些拼插類的積塑,孩子們的建構游戲材料就非常豐富了。這些材料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六類:1.包裝盒類(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2.瓶罐類(礦泉水瓶、飲料瓶、化妝品瓶、易拉罐);3.泡沫塑料類;4.木塊木板類;5.拼插類的積塑;6.輔助材料:主要是由教師或師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加工的半成品,如:用各種泡沫墊做成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房頂,用紙盒做成的創意磚塊,磚塊上畫滿了塗鴉作品,還有一些從家裡帶來的舊塑料花和用過的聖誕樹等。

二、拓展指導方法
1.拓寬感知渠道。建構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創造性反應,可以喚起幼兒的大膽想像調動其無意識心理活動,挖掘其內在創造潛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為媒介,經常讓幼兒欣賞國外和國內有特色的建築物、風景圖片,並將這些圖片貼在建構區的牆面上,作為環境布置,讓孩子隨時可以欣賞這些美麗的建築物,可以拓寬幼兒的思維,給幼兒一定的啟發,讓孩子既增長了見識,又學習了本領。
2.注意指導的循序性。在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師都可給予詳細的指導:介紹材料的名稱,和幼兒討論材料的特點和用途,建立材料使用、歸放的規則等。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初期的構造多無目的性,通常是先拼插、壘高、搭建等各種方式都嘗試一遍以後再慢慢熟悉,在幼兒對新材料有一定構建經驗的同時,教師可提取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3.有效評價。游戲結束後的評價活動,可以反映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解決的方式,真實反映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組織孩子評選出最小聲音獎、最樂於助人獎、最有創意獎、收拾材料最快獎等來激勵幼兒,使他們獲得快樂感、成功感和滿足感。

三、拓展內容形式
在拓展建構游戲內容形式時,筆者將「教、學、玩」三位一體應用於游戲活動,游戲活動不再是簡單的游戲,而是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做到了游戲是教學的延伸。如:大班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家鄉美名揚中有一個社會活動「一起來看白鹿洞書院,目的是讓幼兒認識白鹿洞書院」。當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材料搭建一個白鹿洞書院模型。學生們議論紛紛,討論辦法,他們有的負責搭建書院的大門,有的負責書院里刻著字的石碑,有的負責上課用的桌椅板凳,還有的負責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等。類似這種拓展還可以有很多,教師們可舉一反三,細心發掘。
在指導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活動中,幼兒潛在的創造力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在當代大眾傳播工具普及和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條件下,使他們逐步積累了豐富的創造素材,這是他們自己做的和自己想的基礎。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准備物質材料和組織、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上,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潛力。

㈡ 如何指導幼兒開展結構游戲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抄用各種結襲構材料和與結構活動有關的各種動作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結構游戲又叫「建築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它通過幼兒的意願構思,動手造型,構造物體等一系列活動,豐富而生動地再現了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建築勞動,建築物以及各種物品。在這一動手活動中,即體現了幼兒對現實環境的單純機械的模仿與再現,又體現了幼兒對客觀生活的主觀想像及積極的加工創造。

我們的建構游戲來源於建構區角活動,這是我們建構游戲的主要觀念。幼兒自主的區角活動中,教師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及按興趣生成的搭建情況,然後有目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引發幼兒對基
本搭建技能的探索與學習,形成單元式的建構游戲。幼兒在操作技能的過程中,游戲不斷地深入,逐步發展到與同伴合作、商量並設計搭建圖紙、添加輔助材料形成
主題式的建構。這就是我們開展建構幼兒的基本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游戲場所地點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在建構區域或活動室,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
兒在專門的建構游戲室開展。

㈢ 舉例說明教師應怎樣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結構游戲

在結構游戲中教師技能指導的調控策略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結構材料和與結構活動有關的各種動作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結構游戲又叫「建築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它通過幼兒的意願構思,動手造型,構造物體等一系列活動,豐富而生動地再現了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建築勞動,建築物以及各種物品。在這一動手活動中,即體現了幼兒對現實環境的單純機械的模仿與再現,又體現了幼兒對客觀生活的主觀想像及積極的加工創造。
教師的指導是發揮結構游戲教育作用的關鍵。由於幼兒年齡特點的局限,他們在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各種要求、思想、能力、行為、認知水平等問題,都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幫助、正確指導。教師的指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既要主動地為結構游戲的順利開展創設條件,又要把握游戲中主體與主導的位置,同時還應順合結構游戲本身的發展趨勢及進一步完善的需要。
一、創設思想和物質條件,保證結構游戲的順利開展
結構游戲是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幼兒最先碰到的問題不外乎三個方面:建造什麼?怎麼建造?用什麼建造?解決這三個問題是游戲得以開展的條件。而這三個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結構技能,以及結構工具。前二者是結構游戲開展的思想基礎,後者是結構游戲必要的物質基礎。因而,教師在准備游戲的開展、創設游戲的條件時,必須注意:
1、豐富幼兒的知識,加深幼兒對建築物體的感性認知
這是開展結構游戲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兒只有對周圍生活環境中的物體和建築物有了較細致的了解,並形成豐富深刻的印象,才會產生去建造物體的願望。
2、提供各種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種自然材料
結構游戲作為一種建築活動,當然是離不開建築材料的,建築材料是開展結構游戲的物質保證,也是豐富建造內容,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結構游戲的材料是非常豐富的:有由基本幾何形體構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積木;金屬的、木製的、塑料制的各種可裝拆的積塑、膠粒、插片、積鐵等,以及各種顏色形狀的串珠、插板、拼板等。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為結構游戲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證。
幼兒園更應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種原材料進行材料加工。玩具的製作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利用創造出來的玩具進行創造性的建築活動,這就使游戲本身的意義和所產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統一。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實了游戲的內容,又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廢舊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桿,經過衛生和色彩加工,幼兒能利用它奇思異想地拼湊出各種形象逼真的圖形,如:蝴蝶、小花、房子、卡車、飛機、帆船等。教師提供大量的未成品材料,更能滿足幼兒日益發展的智力和體力的要求。
此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或共同製造許多輔助材料,如各色小旗、紙花、小樹枝、橡皮泥、彩紙、大小紙盒、水陸交通工具、動物園的小動物、小鏟、小桶等。這些輔助材料的提供,豐富了游戲的內容,既能滿足幼兒在游戲是突發奇想的需要,也能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性。
3、幫助幼兒掌握結構活動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有了感性認識和建築材料,還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這種認識通過材料表達出來,教給幼兒結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必須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由掌握基本的鋪平、延長、圍合、加高、加寬、蓋頂等方法構成造型簡單的建築,再要求幼兒逐步掌握用積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圍牆,開外形不一的門窗等技能,直至學會用不同的積木和多種方法來表現建築物及物體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徵。
二、保證幼兒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構造建築活動中,幼兒確定建築對象,掌握建築特徵,選用建築材料,運用建築技巧,構造建築物體,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進行的。因此,教師應首先明確自己在整個游戲活動過程中所處的主導地位。每次游戲前,教師應對整個活動的發展有個周密的安排和細致的預計,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戲的放任自流,並不是說要教師喧賓奪主、包辦代替,教師更應認識到,一切的指導工作都是圍繞幼兒進行的,教師對游戲的指導,目的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進入游戲,更好地進行創造活動,從而更好地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
三、既把結構游戲作為獨立的游戲,又與各科教學和各類游戲相互聯系,互相滲透
游戲法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游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游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游戲出現的,但結構游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游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結構游戲活動時,應注意兩個聯系。
第一、同各科教學的聯系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游戲活動之一的結構游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常識、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第二、同其它各類游戲的聯系
建築游戲的游戲性不僅體現在建築過程中,即運用游戲材料構築想像中的生活建築物,而且也體現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游戲,繼續想像地反映顯示生活。這就使得游戲同其它各類游戲尤其是角色游戲緊密地結合起來了。
在創造性游戲中,建築游戲同角色游戲的關系最密切。角色游戲常常為了創造角色的游戲環境,如「娃娃家」、「公共汽車」、「幼兒園」等,先要進行建築,布置場景;而建築游戲在建成某一物體或場景後,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節,發展成為角色游戲。這個轉化和發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游戲的完整性。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游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像的發展,發展了游戲,使孩子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滿足。

㈣ 如何做好幼兒園趣味建構游戲教學

一、 建構區的特點及教育作用

在建構區中幼兒利用各種建築結構材料,如積木、插塑玩具、沙土、金屬部件、廢舊材料等進行建築、構造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將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意願進行構思、構造來表現一定的事物的形態,如建樓房、架橋、鋪路、拼搭動物園等。也就是說建構區中的游戲是通過幼兒的想像,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的生活,通過建構和構造各種建築物或物體來反映他們對周圍生活的印象的。

(一) 建構區活動的基本特點

1. 建構區中有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緊密相關

幼兒不同智力發展水平會在建構區中表現出不同的游戲水平。小班幼兒一開始往往是對單一結構材料的擺弄,對材料進行各方面的認識,然後是對多個結構材料的堆放、擺列,最後才能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在建構區游戲中能較好的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水平,增強對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功能的認識水平、空間認知水平。

2. 建構區活動是以建構與構造為基本活動的及物活動

首先,游戲必須有物質對象。沒有建築結構材料也就沒有建構區的結構游戲,多種多樣的結構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其次,建構、構造是該區的基本活動,也就是造型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必須通過直接動手操作,通過自己的建構和構造活動來反映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也正是這種親手操作的造型活動可以是幼兒的活動要求的到滿足,給幼兒帶來愉快。

(二)建構區活動的教育作用

建構區的而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游戲的過程就是幼兒動手動腦、創造性的、自由的再現物質的形象的過程。它既提供了發展感知動作技能的機會,有培養了手眼協調和手腦並用的能力,也是使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表現。幼兒在對結構材料的直接操作中,不僅獲得了關於結構材料性質、大小、顏色的知識,而且獲得了一些空間方位概念和數學概念,可以說建構區的活動室發展幼兒智力和豐富知識的重要手段。
其次,建構區的游戲又是幼兒的一種藝術造型活動。幼兒再現周圍事物是,在顏色,形狀,各部分比例中都體現了對稱、協調和美觀的要求,這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表現、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最後,一個成功的作品,需要幼兒有較強的目的性,並勇於克服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善於和同伴互相配合、協作。因此,通過建構區的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目的性、堅持性和與同伴祥和合作以及與他人分享的品德。

㈤ 如何對幼兒進行建構游戲的指導

結構游戲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對發展幼兒想像力、審美能力、體力、情商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促進智力的發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擺弄積木塊、構建造型時,既體現了一個認知構造的過程,又反映了幼兒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再現。在游戲時,他們首先要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質,學習空間關系,有時需要看圖模仿構建時還要學會認識數量、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等,再需要靈活地運用小手進行操作,促進了幼兒感覺、知覺、想像力、思維的發展。
2、促進情感智力的發展。在做主題系列的建構時,幼兒通過建設家鄉的游戲,培養熱愛國家、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感情。此外,一次次的耐心擺放,一次次的拼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形成了認真負責、堅持耐心、克服困難、互相協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3、促進幼兒藝術審美能力,空間想像、空間構建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在幼兒構建的過程中不斷深化的。 表演游戲是指兒童按照童話或故事中的情節扮演某一角色,再現文化作品中的內容的一種游戲形式,它是兒童加工了的文藝作品的情景表演。
1、促進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表演游戲對幼兒語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表演前,幼兒必需地讀或者通過老師的講述理解故事的情節;表演中,幼兒必須經過理解和記憶,用熟悉的語言把故事表現出來,有時候還加上自己富有新意的、情調的語言、神情,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2、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角色游戲進行的過程,是幼兒進行想像的過程。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他們所用的道具也是假的,要把表演進行下去,就必須建立在他們對各種道具、事物的想像上才能進行的。此外,表演中幼兒講話、動作、故事情節的增減或者用熟悉的詞替換不熟悉的詞需要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使表演更生動、活潑。
3、促進幼兒情商的發展。表演游戲是一個集體的游戲活動,在共同完成表演的過程中幼兒要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友愛相處、禮貌謙讓、團結合作等能力。如,在分配角色時,他們要懂得如何協商;在表演時,他們要懂得如何合作。此外,可促進幼兒克服羞怯、膽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4、促進幼兒道德的發展。一般說來,幼兒故事中的正面形象更容易被幼兒接受,他們會學習自己喜歡的、崇拜的人物,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人物的特徵和個性。所以,這對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健康人格有著一定積極作用。

㈥ 結合《指南》等理論知識,談談你是如何指導幼兒戶外建構游戲的

1.依據建構游戲價值,明確指導內容
幼兒園的建構活動是幼兒按照一定的計劃或目的來自製、操作建構物體或材料,使之呈現出一定的型式或結構的活動。它是以表徵思維為基礎、以"建構物"為主要表徵手段的象徵性游戲活動。建構活動明顯的特徵是幼兒通過建造"建構物"來反映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印象。
建構材料種類繁多、質地多樣、可隨意變換、反復創建的積木、積塑、泥沙及生活中隨處可得的廢舊物品等均可拿來使用。幼兒在對這些材料進行搭建(排列、組合、接插、鑲嵌、拼搭、壘高等)的過程中,實現自己搭建的需求及願望,體驗自己與同伴共同搭建的快樂感、成功感。它不僅能豐富幼兒的主觀體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能促使幼兒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建構游戲對幼兒發展重要性。
從建構活動教育價值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材料的運用、建構形式、主題目的性、情緒專注力、社會性水平、創造表現力、游戲常規這些內容均可作為教師指導建構游戲的內容。
2.分析年齡特點,獲得指導依據
皮亞傑認為,既然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具有規律性,教育就必須按其規律來組織。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並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兒童都能吸收的,我們應考慮到每個階段的特殊興趣和需要"。而作為教師,其主要的問題只是去發現符合於每個階段有些什麼知識,然後用有關年齡段的心理結構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傳授給幼兒。同樣教師只有掌握了幼兒建構活動發展的規律和各年齡階段建構游戲的水平與特點,才能以此為據來確定適宜的指導內容和指導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由於年齡差別,在建構活動中各年齡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
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為幼兒提供簡單、鮮艷、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構材料,能夠認識材料,叫出名稱,並認識建造材料的大小、顏色和形狀,學會延長、鋪平、蓋頂、拼插、圍合、壘高,能有興趣的地運用它們建造物體;中班為幼兒提供中小型建構材料,幼兒應會選擇和利用建構材料,運用組合、拼插、排序、對稱等結構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結構知識進行建構,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題;大班幼兒要學會能使用輔助材料裝飾建築物並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體結構更加復雜、精細、勻稱,並有一定的創造性,在主體建構活動中,對環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參與同伴間的商量、分工與組合的合作過程。
3.把握游戲環節,尋求指導方法
(1)活動前---豐富經驗 創設環境
生活經驗是建構活動的基礎
幼兒建構內容是在認知基礎上對周圍環境、物體的再現和創造,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的物體和建築有較細致的觀察和了解,有豐富而深刻的印象,是開展建構游戲的基礎。生活經驗是幼兒建構游戲的基礎,當建構游戲的主題確定後,就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手段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這樣才能保證幼兒能玩得起來。
因此,教師可依據班級搭建目標和主題通過參觀、欣賞、收集資料等各種形式加深幼兒對搭建內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兒提出搭建"航空科技館"的主題,教師在徵求幼兒和家長的意見後,可組織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航空科技館"。活動前提前布置任務,一起上網查找有關航空類的知識。參觀活動使幼兒獲得了對航空科技館的直觀印象,在隨後的搭建活動中,幼兒不僅能自己動手再現幾個主要建築的外形特徵,還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布局幾個場館的位置、拼插各種飛機。家庭生活、旅遊度假、網路傳媒等多種形式都能夠拓展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物體形象的知識經驗,經驗積累越深厚,幼兒搭建的內容越豐富。
環境材料是支撐游戲開展的條件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建構區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豐富多樣的材料不僅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材料的投放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體現目的性、豐富性、可塑性、層次性。
在投放材料時,教師要基於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對班級幼兒近期和遠期培養目標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中班幼兒的階段游戲目標為主要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配備、投放各種建構材料,使材料與游戲目標和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當下的發展需要。結合主題《輪子滾滾》教師可以在建構區投放許多交通安全標志,供幼兒在搭建公路、橋梁時使用,同時也為幼兒掌握交通安全知識做鋪墊。幼兒在一系列認知活動中,對交通標志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搭建過程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與同伴交流合作,在游戲過程中能正確掌握擺放簡單的交通標識。教師選擇、投放建構材料緊緊需要跟隨幼兒活動的開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不斷地充實和更換材料,充分考慮材料的目的性、豐富性、層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斷滿足幼兒游戲發展的需要。
(2)游戲中的指導-觀察 合作 支持引領
皮亞傑曾經指出:"在游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師在游戲中以引導者的身份介入,更多體現的是教師的隱性指導。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成人參與幼兒的游戲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支持幼兒游戲;密切師幼情感;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對游戲適當的指導可以保證兒童從他們自己當前的經驗中學習和獲得知識技能。教師通過參與和觀察幼兒的游戲,發現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來的興趣和需要並以此為基礎來建構的游戲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干預的目的在於維持和擴展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活動內容。
細致觀察,捕捉介入有效時機
觀察是教師"干預"的基礎和基本的指導方法。通過觀察幼兒的建構行為及利用建構物開展象徵性游戲,教師可以對幼兒已有的經驗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評價確定幼兒所需要的幫助,教師計劃自己下一步應該採取的指導行動以擴展幼兒的經驗和思維。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腦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於什麼也沒有"看到"。教師要對所看到的現象進行"為什麼"的思考,以理解幼兒的搭建行動,然後分析:是否干預?採用什麼方式干預?例如,在小班後期搭建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小汽車,啟發幼兒搭建公路和立交橋。一段時間里,教師發現幼兒搭立交橋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長條積木延長的方法,而是先連成一條公路然後上面再擺立柱,立柱之上在搭長條積木連接。在教師以往的帶班經驗中還沒有過這樣搭建的情況。為什麼孩子會這么玩呢?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與幼兒交談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過程中打地基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經驗,所以出於使立交橋更穩固的考量,孩子們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擺好一長排再立橋墩。找到原因後,教師首先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行為,肯定他們這樣的建構作品。同時帶他們去參觀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還收集了許多立交橋各種角度的圖片投放在環境里,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感官經驗。兩天後班裡的立交橋有了新變化,沒有地基也很穩固,橋墩不但有積木還有替代的材料,立交橋之間有了連接和簡單的穿插。游戲的逐步深入和幼兒搭建技能的逐步提高是在教師細致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准確判斷和巧妙提供幫助得以實現的。
共同游戲,支持獲得成功體驗
馬卡連柯曾這樣談到過:如果我只是教導、要求和限制,那我就會成為一種外部力量,而不能成為一種兒童的力量。我必須和兒童們一起游戲。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參與到游戲中去,機智地引導游戲進程和協調幼兒之間的相互關系。小班幼兒在玩"給小動物蓋房子"游戲時,教師引導他們思考房子是什麼樣?房子里住誰?門要留在哪兒?小班幼兒搭建水平低,經驗少。但喜歡模仿、喜歡和教師共同游戲。教師就與孩子一起游戲,你建一個,我蓋一個。只要是孩子們想得到的,說出來的,教師都讓他們嘗試著搭建出來,盡管有的四不像,但只要是幼兒做出來的,教師都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搭建,在過程中嘗試搭高、圍攏、蓋頂的方法。目的只有一個----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更多的創作激情。做幼兒的游戲夥伴、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有效的啟動和諧的師幼互動行為。
例如:大班幼兒諾諾搭好小學教學樓後,提出搭建操場,看看周圍的小朋友都在忙,她便邀請老師和她一起來搭,並分配了任務,自己搭操場、老師搭籃球架。在游戲中,教師充當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揮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教師不是告訴幼兒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而是作為一個游戲的參與者。在搭建的過程中師幼不斷的溝通交換意見,規劃場地位置,分享材料的使用心得,並在共同的努力下合作完成了搭建內容,幼兒收獲了成功,教師也體驗了游戲的樂趣。
圍繞問題,不斷探索大膽創新
關注"問題"是游戲指導的根本。此外,設置"問題情景"更是指導游戲深入發展的助推器。幼兒在建構過程中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搭建中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發現"問題"。例如:幼兒搭的樓房又漂亮又高,可是人怎麼上去呢?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搭建樓梯,並注意節約空間。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還"創造"出了電梯。
教師通過發問,引起幼兒對某一重點或難點的思考,通過師幼共同討論與探索,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而推動幼兒游戲的成功。大班建構主題"嗖!飛上天"的活動開展中,太空站的構建是個難點。在設計上,太空站沒有常見建築的規律可循,利用現有的積木材料也不好表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首先組織全班幼兒討論"太空站"要怎麼建?孩子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動手嘗試。隨後,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建構。在沒有可利用的積木材料的情況下,教師啟發幼兒選擇紙杯、紙板、紙盒、易拉罐等材料拼搭。為了對"太空站"這一建築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師還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嘗試其它的材料來製作。作品以圖片的形式投放到建構區中,幼兒在進行建構時有了很好的借鑒。教師要善於利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情景,靈活運用平行指導法、經驗分享等策略,提升和擴展幼兒的經驗、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3)游戲後----交流經驗 分享快樂
在游戲中,老師的指導非常關鍵,而游戲後的評價更是對幼兒游戲的一種間接指導。積極開展游戲評價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師深入觀察、了解游戲情況,改進指導方法,提高幼兒游戲水平。每個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參與游戲的體驗不同、經驗不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不同,開展游戲評價可以成為師幼之間、幼兒之間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分享快樂的過程。
建構游戲後,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保留的作品實物,條件有限也可以由教師將幼兒的作品照下來。評價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小組的形式,內容可圍繞搭建的主題、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要讓他們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教師也可結合自己的觀察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小班幼兒的評價需要藉助幼兒的搭建作品,引導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評價能夠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搭建經驗,激勵幼兒大膽創新,使幼兒獲得成功感。
總之,建構游戲的指導策略要結合游戲的特點,更要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和發展。教師的指導要結合游戲情境和主題,更要適合不同幼兒的特點。有效的指導策略一方面推動了游戲的深入開展,提高了幼兒的游戲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師對於教學方法、技能靈活掌握的情況,體現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在以後的建構活動中,我們還要不斷探索,尋求方法,給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大膽想像、操作、嬉戲,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㈦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建構游戲培養交往合作能力

二十一世紀對於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較強的與人合作能力,然而現在的幼兒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受家人百般溺愛,造成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立的個性,這些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明顯表現出了無法與他人融洽合作的行為。在游戲中,孩子經常為了爭奪一個玩具而產生矛盾,.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涅爾 戈爾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來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卡耐基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所學的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與他人交際能力卻佔85%。」所謂情商就是與別人進行情感交流的社會交往合作能力。因此在各個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及時有效的培養幼兒社會交往合作能力,這不僅使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幼兒教育中有待於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幼兒園實踐中,我曾對幼兒園中一個班的十名幼兒的合作交往行為進行觀察,結果表明,有3名幼兒喜歡獨自游戲,不願意將自己的玩具與他人分享,有兩名幼兒在與其他幼兒交往時會發生攻擊性行為,其中男生的攻擊性行為要比女生發生的頻率高些,可以達到每天2-3次。剩下的5名幼兒往往喜歡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一塊玩耍,可見有50%的幼兒無法與他人和諧交往。
新《綱要》將幼兒園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其中包括社會、健康、科學、語言、藝術,我們可以通過這五個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一、 在健康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所謂幼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提高幼兒的健康認識,改善幼兒健康態度,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為核心目標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幼兒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活潑的心理需要,同時也學會了與同伴之間的和諧交往與合作。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兒童在一歲之前就能夠對微笑別人表示友好,看到別人摔倒受傷時會表示關心和同情,以後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為,輕輕拍拍哭泣的同伴,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拿給別人,幫助媽媽做點簡單的事情等。但一歲左右的兒童也開始出現攻擊性行為,兩歲左右表現出一些明顯地沖突,如搶奪玩具、推咬惡人、亂扔東西等。由此可見,幼兒具有強烈的與生俱來的交往的願望,我們會發現許多兒童在交往中雖然表現出不恰當的交往行為。但這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如何去交往合作。
(一) 引導幼兒學會移情
移情是對他人情緒情感狀況的識別和接受。在交往中,要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覺察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而且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心生於他人相同的心理感受,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減少反社會行為的發生,如對待愛欺負別人的幼兒,可讓他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扮演弱者的形象,體驗被人欺負的感覺,逐步改變攻擊性行為。
(二) 引導幼兒學會分享與合作
在幼兒園中,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孩子從家裡帶來了新玩具,孩子緊緊拿在手中朋友,不讓別的小朋友碰一下,一旦小朋友靠近,他就會大聲哭泣,這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們看一下好不好?」為了讓幼兒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我們應該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物品,教會幼兒當集體使用玩具是要與同伴共同分享,不獨自佔有;當輪流使用大型器具或玩具時,能耐心的等待,這些交往技能幼兒難以靠模仿掌握,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練習。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健康教育活動途徑來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1、 在幼兒體育游戲中引導幼兒合作
幼兒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作重要的內容。通過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幼兒集體主義精神,加強同伴之間交往合作,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中,老鷹只能一個人演,這就面臨著角色分配的問題,幼兒可能會因為小雞和老鷹這兩個角色而產生矛盾,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出面引導:「你們都想要扮演老鷹,那小雞誰來演呀?」
一些傳統的民間游戲如「炒黃豆」「丟手絹」「拉大鋸」等,這些游戲把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有機結合在一起,孩孩子們雙人式、多人式一起玩,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某些活動光靠個人的能力是不夠的,讓孩子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促進了更有效果孩子之間的交往合作。
2、 在晨間活動中引導幼兒交往合作
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到幼兒園都會有一個寬松的晨間活動時間,在活動中我們可以藉助一定的大型機械玩具讓幼兒玩耍,幼兒往往是各玩各的忽略了與其他人之間的交往。所以我們要在晨間活動中創設一定的環境,讓幼兒有合作的機會,不如在玩積木的時候,幼兒有時會為一塊積木而互相爭奪,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這時候,教師就要鼓勵幼兒合作「你們倆合作著、商量著搭好嗎?」
在做早操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三人一組手

㈧ 如何指導大班幼兒的主題建構游戲

一、在建構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建構活動不同於集體教育,它給了幼兒更多的主動性,主要是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獲得經驗。如果幼兒在活動前沒有良好的任務意識,他們在活動中就往往不能善始善終。如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呢?我覺得,老師應該做好兩個方面:一方面,幫助幼兒明確主題的目的性,有的幼兒在建構活動時往往對主題的目的性不明確,他們常常不假思索地就開始搭建,不能很好地約束和控制自己。因此,在活動前,老師要幫助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知道在這個活動中需要搭些什麼,哪些物體可以組合搭建在一起,圍繞建構主題,教師指導幼兒按照目的去建構。如大班的王星星、宋佳等一些幼兒,別人都在按照組確定的活動內容——我們喜歡的地方,認真地建構,只見他們一些呢,手裡拿者幾個小積木,東走走,西瞧瞧,不知道搭什麼。看到這里,我連忙把他們召集到身邊,「誰來說一說,你們最喜歡的地方是哪裡?有什麼?把你最喜歡的地方塔起來,好嗎?」這樣,能使他們對今天的建構活動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同時,也使他們及時地參與到建構活動中去。另一方面:幫助幼兒順利完成任務。大多數幼兒對建構活動都感興趣,每次玩都興致極高,但也有個別幼兒對其活動顯得不太積極,這時,老師地引導和鼓勵能使他們產生興趣。如大班的胡婷小朋友,膽小、孤僻、遇事害怕、且自信心較差,語言能力也較差,平時在班級里總是沒有聲音,也很少能夠自己主動地參加活動。於是,每次活動時,我總是先到他們組去,了解她有沒有分配到任務進入建構活動中,當看到她還站在同伴旁邊,我就及時地對她周圍的成員說:「我們歡迎胡婷來和大家一起搭好嗎?上次看見她搭的ⅹⅹ漂亮極了,我們還給她獎了「小紅花」呢?」這樣,逐步建立她的自信心,積極引導和鼓勵她參加建構,經過幾次以後,她也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順利地完成任務了。 二、在建構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進入大班以後,幼兒除了能夠單獨建構建築物的主要特徵及細節部分。按課程總目標要求,大班幼兒還需掌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構任務的要求。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建構中喜歡自管自玩,而且把自己需要的材料搶一大堆,完全不顧大家,並且不管有些建築內容需大家共同完成的。這種缺乏合作精神的行為,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開學初,我就多選擇一些合作建構方面的內容。如《美麗的街鎮》、《動物園》、《首都北京天安門》、《亞運村》等等。初玩《美麗的街鎮》時,幼兒的個性因素還很大,他們在馬路兩旁搭建的建築物參差不齊,所搭建築物的門方向也不一致,有的朝馬路開,有的背朝馬路開,有的朝左開,有的朝右開等等。馬路兩邊除了房子還是房子,沒有花草樹木、路燈等等其它建築,看上去雖然很壯觀,但總體造型顯得不協調,給人一種不和諧的感覺。這時,老師的重點指導就可以引導幼兒根據以往參觀街鎮的經驗討論。街上房子的門是朝哪開的?街上除了房子,還有哪些東西?我們大家應該怎樣合作把我們的街建築得漂亮?幼兒通過自己討論,對分工合作的意識就有了,接下來通過大家齊心協力的合作搭建,一幅美麗的街鎮圖就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從而順利地完成了這節課的目標。經過幾次合作,幼兒如今不需老師在旁提醒,已能自願地同他人合作著完成作品了。 三、在建構活動中老師要善於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建構活動始終要注意調動幼兒的自我激勵精神,特別是幼兒在搭建架空物體時教師要支持幼兒的冒險精神,切不可因幼兒建構物體的失敗就放棄,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恆心,培養幼兒不怕失敗,勇於勝利的精神,促使幼兒樂於創造。如在建構「恐龍館」的活動中,由於幼兒對恐龍的外形缺乏了解,有的也只是 在電視中稍許見識過。第一次活動,幼兒只是選擇一種大積木,簡易地構造物體,到活動結束時,還只是一半幼兒能搭出單調的恐龍形象。幼兒活動的興趣比以往要低。這時,老師指導的重點就注意引導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建構同一物體,還可以建議幼兒課外收集這一方面的材料,從連環畫上找及請父母星期天帶自己去恐龍館參觀等等。由於通過幼兒自己的一番努力,第二次活動一開始,幼兒就忙得不亦樂乎,活動氣氛也比上一次活躍,各種形象的恐龍建築栩栩如生,有站著的,有躺著的,還有幾個恐龍圍攏在一起的等等。並且知道恐龍的許多名字,有背上長著一個個象劍一樣叫劍龍的,有身體兩側長著翅膀的叫翼龍的,有龐然大物的雷龍等等。而且這次使用的建築材料也各不相同。讓人感到自己好象已身在「恐龍」世界裡了。 四、建構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評價的能力。 活動結束後,正確的評價是很有必要的,積極的評價是對幼兒活動的認可,也是對今後活動的願望。幼兒活動的評價,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對今後的活動提高信心,加深對活動的興趣。 建構評價活動,在幼兒園小班是老師對作品的評價,中班師生共同評價,而到大班,就需幼兒自己來評價作品的優點與不足。剛開始,幼兒自己評價作品,他們常常只知道說出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往往找不出;相反評價別人時又往往能夠找出許多問題,,而優點則說得少。為了讓幼兒學會對他人作品的正確評價,我在幼兒搭「恐龍館」的時候,自己也有意識地搭了一個「恐龍」,選用了許多顏色積木。在評價時,我把自己的和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先請幼兒來自由討論:「老師的恐龍有哪些優缺點?小朋友的恐龍有哪些優缺點?」由於老師的作品參與活動,幼兒討論地相當熱烈,有的說:「老師的恐龍顏色漂亮。」有的說:「張歡的恐龍形態搭得好。「隨即我就引導他們:「為什麼說老師的恐龍漂亮?張歡的的恐龍形狀好呢?」一幼兒說:「因為老師恐龍是彩色的 ,張歡能把三角形的積木做恐龍的背」這時一特聰明的幼兒說:「要是能把老師和張歡的恐龍合在一起,那就更好看了」。是啊,接下來我就和張歡一起重新按幼兒的意見搭了一個新恐龍,得到了全班幼兒的一致叫好。通過師生實際操作、評價,讓幼兒明白了在任何活動中都應吸取別人的長處,只有這樣,自己的作品才會越來越漂亮。在今後的每次搭建中,我就在「評價」這一環節中有意引導幼兒從兩兩評價開始,再發展到組內評價,最後就形成「全班「評價了,並注意讓全體幼兒都有說話評價的機會。通過半學期地練習,現在,幼兒的評價能力越來越強了。

㈨ 結合談談你是如何指導幼兒戶外建構游戲的

我是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 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我是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 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