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

發布時間: 2021-03-12 22:57:25

A. 如何理解《幼兒園管理條例》中關於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的規定

《幼兒園管理條例》 第三章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第十六條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 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園的實際,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與方法,但不得進行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有損於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 就是說幼兒園的教育應當區別學校教學為主的教育形式,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特別是第二款是對第一款的補充,過早的純記憶教學或讀寫訓練是被認為有違幼教規律的。

B. 如何理解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游戲是兒童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過虛擬情境以再現成人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系,從而使兒童達到認識周圍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戲體現了兒童與現實的一種特殊關系,它通過某種虛擬的情境把某一類實物的特徵轉移到另一類實物之上。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游戲在兒童世界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對兒童的魅力更為獨特。
《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專門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條指導原則,指出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應把游戲作為主要的活動形式,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兒童發展狀況的寫照。認知的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根據兒童認知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游戲的類型進行分類包括:感覺運動游戲、象徵性游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感覺運動游戲的動因在於感覺或運動器官在使用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感;象徵性游戲帶有「假裝」和「好像」的特點;結構性游戲是利用結構材料進行建構游戲;規則游戲則是兒童認知發展水平最高的一種形式;游戲對兒童社會性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游戲可以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的技能以及言語能力,使兒童的獨立性得到提高。游戲也有利於兒童的身體發展,通過玩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使兒童親近大自然,同時給兒童帶來愉快和滿足。讓兒童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

C.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要懂得 游戲中學習 學習中游戲 只要懂得這兩個 教啥都容易 幼兒園的孩子貪玩 一邊和他們玩一邊教他們

D. 簡述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因

因為幼兒可以在游戲當中學習與人怎麼相處、怎麼合作,特別是可以提高ta的學習能力,幼兒園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就是一個小社會,通過玩游戲可以提高ta的交際能力的。

E. 為什麼說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1、從教育目的層面上認識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1)幼兒可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其核心是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游戲是發展幼兒主體性的適宜途徑。 (2)游戲可滿足與保障幼兒游戲需要與權利。 2、從游戲與幼兒學習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學習方式,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2)在游戲中,幼兒可獲得各種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經驗,而且這些經驗是幼兒生活的智慧,可讓幼兒學會生存、生活和學習。 (3)游戲過程,是幼兒經驗的主體性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外部的、物質的東西向內部、觀念的東西轉化,而且也使內部的、觀念的東西外化為實際的動作,使主觀見之於客觀,實現著主客觀的雙向建構。 3、從游戲與幼兒園教學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組成部分。 (2)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途徑。 4、從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繫上認識游戲的價值 (1)當課程價值取向注重幼兒的創造性、獨立性、主動性的培養以及童年的幸福快時,「主動學習」被看作幼兒園課程應當使幼兒獲得的「關鍵經驗」時,游戲會受到重視。 (2)把課程看作是幼兒全部的有益的學習經驗時,游戲既是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又是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途徑。 (3)游戲可生成課程,課程也可生成游戲。游戲與課程之間的良好互動,既可以為幼兒選擇適宜的課程內容,又可以為幼兒選擇恰當的實施途徑,解決了教育與發展之間的「相稱」或「匹配」的問題。

F. 幼兒園上課以游戲為主的利與弊

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 或設置一定活動 或不設置一定的目標 在活動中掌握一些生活習慣 發動幼兒的主動性 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 基礎性 非義務性 啟蒙性 幼兒園與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幼兒園的教學不應追求過高的目標 幼兒園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沒有具體限制 吃飯也是一項幼兒園的活動 教育 至於小學 課程目標較為明確 以偶爾教為主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識為主 進行一些基本字詞 算數為具體內容 而幼兒園以游戲為主 「上課」時間很短 主要培養一些幼兒的習慣 為他在以後的小學甚至更長遠的生活打下基礎 希望能夠幫到你

G. 為什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應以游戲為主

一點,寓教於樂。二,小朋友的注意力沒有成年人集中,所以要通過吸引他們的方式灌輸給他們知識

H. 怎樣理解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I.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游戲有三個主要特徵,一是游戲是重過程不重結果。重過程,幼兒就會變著花樣來玩,游戲可以跟著游戲者的意願而發生變化,游戲方式也會隨著情境和材料隨意變化,其目的也可隨時改變。如一個簡單的滑滑梯活動,也許會因為不同的滑到底的方法而使之復雜起來,至於能不能滑到底,在兒童看來已經不重要了。二是游戲是不求實際的、不真實的、充滿幻想的行為。如游戲者會把椅子當做"馬"騎,而不是"坐椅子"。兒童在游戲中不是機械地模仿周圍生活,而是通過想像,將生活中的表象,組合成新的表象運用於游戲中,這就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三是轉換替代,同一種材料幼兒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材料可以做同一種用途,這是幼兒自發和自由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