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無實物想像游戲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無實物想像游戲

發布時間: 2021-03-13 02:46:20

① 快樂大本營中的一些經典游戲規則

一.誰是卧底

游戲規則:在場人中6人拿到同一詞語,剩下1人拿到與之相關的另一詞語。每人每輪用一句話描述自己拿到的詞語,既不能讓卧底發現,也要給同胞以暗示。每輪描述完畢,7人投票選出懷疑的卧底,得票最多的人出局。若卧底撐到最後一輪(剩3人時),則卧底獲勝,反之,則大部隊勝利。

二.害你在心口南開

游戲規則:嘉賓和主持人頭上戴一條布帶,在每個人的布帶上都會貼上精心准備好的卡片,卡片上寫著被貼紙的人不能做的事或者不能說的話(也有陷阱卡),一旦被貼紙的人做出紙片上的事,就是中招了,要接受懲罰。懲罰完中招的人之後,會貼上另外的卡片。參與人員需要不斷地用各種方法引誘、陷害別人中招。游戲中每個人自己都只能看到其他人而看不到自己的紙片,所以在「引誘陷害」別人的同時,又要提防被別人「陷害」。

三.大家請抱拳

游戲規則:

1、首先,參加游戲的人員站成一排,面向觀眾,給每人一個代號,一般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比如張三就是姍姍,李四就是絲絲;

2、然選擇一個人開始游戲,比如是張三開始,張三說:「各位好漢,大家請抱拳」,然後所有人一起雙手抱拳,並大喝一生「哈」,張三然後繼續說:「姍姍請絲絲喝茶」,李四就要馬上跟著說:「絲絲不會喝茶」,然後張三就發問:「那麼誰和喝茶?」,李四則回答:「歡歡會喝茶」,然後代號是歡歡的人則回答:「歡歡不會喝茶」,李四則發問:「那麼誰會喝茶?」……;

3、直到有一個人犯錯,則此人接受懲罰。懲罰可以是喝一杯純檸檬水或濃茶。

四.心有靈犀

游戲規則:

1、將所有人員分成6組,各組選出較默契的兩位來完成,分別為表演者和猜詞者。

2、由現場大屏幕給出詞彙。

3、表演者留在前面解說,解說時不能漏字,不能諧音,不能使用外語或者地方語言直接解說詞語,否則猜的這個詞作廢。

4、組內的其他人不允許提示,否則猜的這個詞作廢。

5、每組在規定的時間(1分鍾)內答題最多用時最少的組獲勝。

② 《快樂大本營》中都有哪些經典的游戲環節呢

我想靜靜抄靜靜是誰?靜靜是「快本」玩出的新花樣!「快本」重磅推出遊戲環節「我想靜靜」,啟用全新舞美和配套設備,創造綜藝新玩法,嘉賓和主持人須在極小分貝區域內完成高難度挑戰,超過規定分貝則挑戰失敗。「我想靜靜」使喧鬧的綜藝娛樂節目回歸安靜,並倡導公益理念,號召觀眾在生活中降噪,避免打擾他人。這個游戲還極富沖擊力,挑戰項目刺激有趣,極易激發出嘉賓和主持人的勝負欲,團隊合作、人物關系也得以放大。

③ 學前兒童想像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有意想像初步發展
幼兒期兒童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小班兒童表現得尤其突出。
(一)想像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像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像不指向於一定目的,僅以想像的過程為滿足。
小班兒童無論在游戲、繪畫還是做泥工等活動前,不知道自己將要創造出什麼形象,他們只是在行動中任意擺弄物體,或畫出線條圖形,而且隨時自發地改變物體的狀態或改畫其他圖形。當物體有了實際的變化或看到自己畫出的圖形時,才引起幼兒頭腦中出現新形象。例如,在活動之前問小班兒童:「你想玩什麼?」「你想畫什麼?」他總是望著你直搖頭,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個聽診器,他就講「我要做醫生」。如果看到周圍小朋友在畫氣球,他就講「我畫氣球」。當你交給他一團泥,問他想做什麼,他只知道接過泥高興地玩起來,而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搓成個長條或扁圓體時,才會大聲地叫喊起來:「面條!」「餅子!」要他們想好玩什麼再取玩具,想好畫什麼再動手作畫是極困難的。
小班兒童事先無一定的想像目的,他們以想像過程為滿足。對有興趣的內容願反復進行想像。例如,畫圖畫時,在一張畫紙上,可以重復地畫著一個個物體的圖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給畫上了才滿足。在聽故事時,有趣形象的情節在腦中引起生動的想像,感到極大的愉快,於是不管教師已經將故事講完,還要求再講,哪怕是重復地講同一內容也樂意聽。
(二)想像的主題不穩定
在正確的教育下,幼兒可以在想像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們往往不能為達到預定的目的而堅持行動,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主題。例如,幼兒正在用積木建造「大橋」,忽然看到別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動物來,他便想像起動物園,而想玩「動物園」的游戲,於是立即推倒「大橋」的建築,搭起「動物園」來。
幼兒也受本身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想像的主題。例如,幼兒願意當「醫生」,所以玩「醫院」游戲時,忽而又想當「老師」,於是改變主題,而改玩「幼兒園」游戲。角色不穩定,影響主題不穩定。
繪畫也如此,畫娃娃的孩子,當看到鄰座的小朋友畫了個「小兔」很好玩,他也會改變主題,翻過紙來改畫小兔。或者原先畫著娃娃,忽然想起小兔,便改變主題畫小兔了。
(三)想像過程常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像過程,或者改變想像的方向。例如,一個小朋友畫了一朵小紅花,很高興,要求教師來看,適逢教師在指導別的小朋友作畫,沒有及時去看,頓時,這個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緒受到了影響,很不高興,過了一會兒,等教師走到他跟前時,只見畫紙上的小紅花已被粗黑線條塗沒了。當教師詢問他時,他冷冷地說:「已經送掉了。」又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是以小雞都被老鷹抓走而告終的,可是幼兒同情被抓去的小雞,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想像:大公雞和老母雞趕來,把老鷹啄死,最後小雞被救回來了。
在幼兒園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到了中班、大班,特別是大班,有意想像逐漸發展起來。他們能夠按著成人的要求、方向進行想像活動,想像有了預定的主題。如在游戲時可以先商定玩什麼,然後再根據主題確定角色的分配和游戲的規則,對周圍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也能根據游戲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使用。畫畫時,也能夠預先想好要畫的內容。想像的主題也趨於穩定,例如編故事時,可以不離題地一直編下去直到全部編完。他們已不滿足於想像的過程,而是使想像服從於一定的目的。達到了目的,想像活動才結束。自然,與年長兒童相比,幼兒想像的有意性僅是初步的。

二、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創造想像開始發展
在幼兒期,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表現為,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想像的內容基本上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節。例如,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扮演的教師,常常是重現他班上的教師的模樣。在「家庭游戲」中扮演父母,就是重現自己父母的舉止。在自編故事時,往往把自己的行為作為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加以描述,或者僅是模仿以往聽過的故事情節而已。小班兒童甚至在玩具和游戲材料的使用上都缺乏靈活性。例如,喂娃娃吃飯,必須有玩具小匙子;「洗手」得跑到自來水龍頭下,否則就認為不像。
到了中班、大班,盡管兒童仍以再造想像為主,但較之小班兒童想像的靈活性有所增加,他們可以不受具體實物的限制。例如,喂娃娃吃飯,有玩具小匙子固然可以使用,沒有小匙子時,他們會用冰棒棍、筆、長形積木,甚至徒手做喂飯的動作。「洗手」也不需要在水龍頭下,只要在洗手動作的前後假裝開關龍頭即可。
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兒的再造想像中,出現了一些創造性的因素。例如,教師要求兒童學畫一個人,教師的范畫是一個徒手的人,可是兒童憑借想像畫了個手舉紅旗的人。又如,畫小雞時,還在周圍畫了些米粒和小草,想像小雞吃食。在復述故事時,也往往加上自己想像的情節。
在幼兒期,創造想像開始出現。例如,幼兒玩「食堂游戲」,他們不僅重現日常的燒飯、開飯等內容,而且還會創造性地將菜場工人叔叔送菜上門的情節組合到游戲中去,而且與「過家家」、「幼兒園」等游戲串連起來,構成一個新的主題。在自編故事結尾時,可以將過去經驗中的各種表象有機地組合起來,編出個新的故事結尾。在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下,大班幼兒的想像可以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表現出明顯的創造性。例如,前述的《盪鞦韆》這一幅水墨畫,榮獲1979年世界兒童畫一等獎,這幅畫充分反映了幼兒富於幻想,創造想像已經開始發展。

三、想像容易同現實混淆
想像同現實混淆,是指把想像的東西當做現實的東西。幼兒期兒童有時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東西;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做已經出現的事情來描述。這些就是想像同現實混淆的表現。此外,幼兒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樣,身歷其境,或與劇中人物同興奮、共憂愁,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這也是由於想像和現實混淆的緣故。這種現象在小班、中班兒童常常明顯表現出來。例如,小班兒童在做體育游戲「大灰狼和小白兔」時,教師扮演大灰狼,小朋友扮演小白兔。平時「大灰狼」只是嚇唬一下,並不抓住「小白兔」。有一次,教師想促使小朋友跑得快一點兒就抓了一隻「小白兔」。頓時,這只「小白兔」怕得哭了起來,口中喃喃說著:「大灰狼會吃掉我的,大灰狼會吃掉我的。」甚至以後幾天玩這個游戲時,也不願當小白兔,而且還說「大灰狼會吃掉我的」。
大班兒童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認識能力也漸漸提高,能夠分清「真的」和「假的」、「想像的」和「真實的」。如「六一」兒童節,教師為兒童演出兒童故事,當「黑熊」一出場,小班兒童就神情緊張,有的甚至害怕得想離開座位;大班兒童都很高興,知道這是假的,還會勸慰小班兒童,「這熊不是真的,是老師扮演的」。
教師常常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在組織小班幼兒的學習活動時,一方面使幼兒在想像中如同故事或游戲中的角色一樣活動,分享角色的樂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來接受教育;另一方面盡量避免引起恐怖、害怕等情緒。尤其對年幼膽小的兒童,在有關的活動中,更要多加說明,使他們知道這些不是真實的,不要害怕。
此外,父母和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幼兒談話中所提出的一切與事實不符的話,都簡單地歸之為說謊,並予以嚴厲的責備。要深入了解,弄清真相,假如由於想像的混淆,就要耐心指導兒童,分清想像和事實。
幼兒想像活躍,富於幻想,而且很大膽。有人從而推斷幼兒期是想像最發展的時期,幼兒比成人更富於想像力。這是不確切的。因為想像的水平直接取決於表象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分析與綜合能力的發展程度。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發展水平當然都不及成人;他們表象的豐富性、准確性都較差;思維發展水平也遠不如成人。所以,幼兒想像的有意性、廣闊性、豐富性和創造性都不會超過成人。

④ 快樂大本營里有什麼游戲

「正話反說」、「推手」、「崩扣子」、「科學試驗站」、「天才笨笨碰」、「不好意思讓一讓」、「下一站是我」、「不要說,唱」等游戲。

2012年,《快樂大本營》推出了「正話反說」「推手」「崩扣子」「科學試驗站」環節。

2013年7月,《快樂大本營》推出了「天才笨笨碰」環節。利用隨機抽取的漢語拼音聲母進行漢語組詞,配合高科技手段的游戲道具,使得知識性和可看性相得益彰。

2017年,《快樂大本營》推出了「不好意思讓一讓」新環節。該環節是集歌唱、舞蹈、小品、情景演繹等各種表演形式於一身的大型明星創意秀。在新環節中,每一期的明星嘉賓都將分為「讓讓團」、「不讓團」兩大陣營進行三輪對決,每輪表演結束後,由現場觀眾投票,實時決定雙方主導權。

2018年3月,《快樂大本營》推出了「下一站是我」環節,這個板塊就迎來20個年輕的主持人進行才藝展示和表現,只有最好的4個人到最後才會留下來。7月,《快樂大本營》推出了「不要說,唱」環節,每期嘉賓與快樂家族將參與新歌的的創作並進行現場演繹。

(4)幼兒無實物想像游戲擴展閱讀

節目特色:

節目在製作方面上注入了「真人秀」內涵;打破「明星」和「草根」壁壘,真正將「全民娛樂」落到實處。

節目運用了娛樂時尚化、娛樂知識化、娛樂社會化的思想組織節目的編排。整個節目的環節,以游戲板塊和表演板塊相結合。

節目在舞美設計上著力營造時尚感與動感:燈光將藍紫色作為主色調,半圓形的舞台設計則以活潑的橙色與黃色為主呈現出活潑的感覺;讓一群年輕人(多數是大學生)手中拿著以示支持自己喜愛明星的標語或海報直接坐在舞台下。整個舞台風格規整中體現出自由,大方中傳達出時尚。

⑤ 快樂大本營里有哪些互動游戲的呢游戲和規則分別是什麼

A.心有靈犀

游戲規則:

1、八個代表隊依次上場,每隊兩人。一個人比劃一個人猜。專

2、猜詞過程中,不許說出詞屬條中包含的任何字,否則該詞條作廢,根據詞條難度,有三次選擇放棄的機會。

3、以猜中詞條的多少,取前四個隊獲獎。

B.無實物表演:

1、說一個場景,大家可以任意發揮想像,演一個這個場景里的物品。

D。60秒不NG:

1、准備一系列的小道具和肢體動作,可以分為3到4個環節,然後竄成一個游戲,一個接一個連上,時間規定是60秒,當然在這之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要重來。

⑥ 猜兩個筒里有無實物的游戲叫什麼

是不是類似三仙歸洞

⑦ 學前兒童想像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有意想像初步發展
幼兒期兒童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小班兒童表現得尤其突出。
(一)想像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像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像不指向於一定目的,僅以想像的過程為滿足。
小班兒童無論在游戲、繪畫還是做泥工等活動前,不知道自己將要創造出什麼形象,他們只是在行動中任意擺弄物體,或畫出線條圖形,而且隨時自發地改變物體的狀態或改畫其他圖形。當物體有了實際的變化或看到自己畫出的圖形時,才引起幼兒頭腦中出現新形象。例如,在活動之前問小班兒童:「你想玩什麼?」「你想畫什麼?」他總是望著你直搖頭,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個聽診器,他就講「我要做醫生」。如果看到周圍小朋友在畫氣球,他就講「我畫氣球」。當你交給他一團泥,問他想做什麼,他只知道接過泥高興地玩起來,而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搓成個長條或扁圓體時,才會大聲地叫喊起來:「面條!」「餅子!」要他們想好玩什麼再取玩具,想好畫什麼再動手作畫是極困難的。
小班兒童事先無一定的想像目的,他們以想像過程為滿足。對有興趣的內容願反復進行想像。例如,畫圖畫時,在一張畫紙上,可以重復地畫著一個個物體的圖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給畫上了才滿足。在聽故事時,有趣形象的情節在腦中引起生動的想像,感到極大的愉快,於是不管教師已經將故事講完,還要求再講,哪怕是重復地講同一內容也樂意聽。
(二)想像的主題不穩定
在正確的教育下,幼兒可以在想像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們往往不能為達到預定的目的而堅持行動,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主題。例如,幼兒正在用積木建造「大橋」,忽然看到別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動物來,他便想像起動物園,而想玩「動物園」的游戲,於是立即推倒「大橋」的建築,搭起「動物園」來。
幼兒也受本身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想像的主題。例如,幼兒願意當「醫生」,所以玩「醫院」游戲時,忽而又想當「老師」,於是改變主題,而改玩「幼兒園」游戲。角色不穩定,影響主題不穩定。

⑧ 幼兒想像的培養方式

幼兒期兒童較之幼兒前期兒童知識經驗積累得多,又掌握了數量較多的詞彙,分析與綜合能力也比之前發展了。他們在游戲、學習等活動中,想像活動活躍地表現出來。例如,有的兒童腰間束根皮帶,頭上戴頂帽子,手中拿把玩具槍,就認為自己是解放軍了;接著把帽子一歪,就說自己是「壞蛋兵」了。但幼兒期兒童畢竟生活經驗較少,記憶表象不夠豐富,又受到思維水平限制,因而想像內容簡單貧乏,他們的想像常常是過去經驗的復製品;想像過程也缺乏有意性和獨創性。幼兒期想像發展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有意想像初步發展

幼兒期兒童無意想像占重要地位,小班兒童表現得尤其突出。

(一)想像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像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像不指向於一定目的,僅以想像的過程為滿足。

小班兒童無論在游戲、繪畫還是做泥工等活動前,不知道自己將要創造出什麼形象,他們只是在行動中任意擺弄物體,或畫出線條圖形,而且隨時自發地改變物體的狀態或改畫其他圖形。當物體有了實際的變化或看到自己畫出的圖形時,才引起幼兒頭腦中出現新形象。例如,在活動之前問小班兒童:「你想玩什麼?」「你想畫什麼?」他總是望著你直搖頭,如果你在他面前拿出一個聽診器,他就講「我要做醫生」。如果看到周圍小朋友在畫氣球,他就講「我畫氣球」。當你交給他一團泥,問他想做什麼,他只知道接過泥高興地玩起來,而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搓成個長條或扁圓體時,才會大聲地叫喊起來:「面條!」「餅子!」要他們想好玩什麼再取玩具,想好畫什麼再動手作畫是極困難的。

小班兒童事先無一定的想像目的,他們以想像過程為滿足。對有興趣的內容願反復進行想像。例如,畫圖畫時,在一張畫紙上,可以重復地畫著一個個物體的圖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給畫上了才滿足。在聽故事時,有趣形象的情節在腦中引起生動的想像,感到極大的愉快,於是不管教師已經將故事講完,還要求再講,哪怕是重復地講同一內容也樂意聽。

(二)想像的主題不穩定

在正確的教育下,幼兒可以在想像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們往往不能為達到預定的目的而堅持行動,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主題。例如,幼兒正在用積木建造「大橋」,忽然看到別的孩子拿了一些塑料小動物來,他便想像起動物園,而想玩「動物園」的游戲,於是立即推倒「大橋」的建築,搭起「動物園」來。

幼兒也受本身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想像的主題。例如,幼兒願意當「醫生」,所以玩「醫院」游戲時,忽而又想當「老師」,於是改變主題,而改玩「幼兒園」游戲。角色不穩定,影響主題不穩定。

繪畫也如此,畫娃娃的孩子,當看到鄰座的小朋友畫了個「小兔」很好玩,他也會改變主題,翻過紙來改畫小兔。或者原先畫著娃娃,忽然想起小兔,便改變主題畫小兔了。

(三)想像過程常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像過程,或者改變想像的方向。例如,一個小朋友畫了一朵小紅花,很高興,要求教師來看,適逢教師在指導別的小朋友作畫,沒有及時去看,頓時,這個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緒受到了影響,很不高興,過了一會兒,等教師走到他跟前時,只見畫紙上的小紅花已被粗黑線條塗沒了。當教師詢問他時,他冷冷地說:「已經送掉了。」又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是以小雞都被老鷹抓走而告終的,可是幼兒同情被抓去的小雞,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想像:大公雞和老母雞趕來,把老鷹啄死,最後小雞被救回來了。

在幼兒園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到了中班、大班,特別是大班,有意想像逐漸發展起來。他們能夠按著成人的要求、方向進行想像活動,想像有了預定的主題。如在游戲時可以先商定玩什麼,然後再根據主題確定角色的分配和游戲的規則,對周圍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也能根據游戲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使用。畫畫時,也能夠預先想好要畫的內容。想像的主題也趨於穩定,例如編故事時,可以不離題地一直編下去直到全部編完。他們已不滿足於想像的過程,而是使想像服從於一定的目的。達到了目的,想像活動才結束。自然,與年長兒童相比,幼兒想像的有意性僅是初步的。

二、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創造想像開始發展

在幼兒期,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表現為,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想像的內容基本上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節。例如,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扮演的教師,常常是重現他班上的教師的模樣。在「家庭游戲」中扮演父母,就是重現自己父母的舉止。在自編故事時,往往把自己的行為作為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加以描述,或者僅是模仿以往聽過的故事情節而已。小班兒童甚至在玩具和游戲材料的使用上都缺乏靈活性。例如,喂娃娃吃飯,必須有玩具小匙子;「洗手」得跑到自來水龍頭下,否則就認為不像。

到了中班、大班,盡管兒童仍以再造想像為主,但較之小班兒童想像的靈活性有所增加,他們可以不受具體實物的限制。例如,喂娃娃吃飯,有玩具小匙子固然可以使用,沒有小匙子時,他們會用冰棒棍、筆、長形積木,甚至徒手做喂飯的動作。「洗手」也不需要在水龍頭下,只要在洗手動作的前後假裝開關龍頭即可。

隨著幼兒言語的發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兒的再造想像中,出現了一些創造性的因素。例如,教師要求兒童學畫一個人,教師的范畫是一個徒手的人,可是兒童憑借想像畫了個手舉紅旗的人。又如,畫小雞時,還在周圍畫了些米粒和小草,想像小雞吃食。在復述故事時,也往往加上自己想像的情節。

⑨ 如何將無實物表演融合到游戲中間去

要求學生在觀察(熟悉)生活的基礎上根據生活的真實,形體動作組織的邏輯順序構思好無實物練習,通過無實物練習達到訓練演員的想像力、注意力集中、信念感,按照生活組織動作的能力,掌握重要環節:三感(分寸感、質感、重量感)、兩性(真實性。

⑩ 快樂大本營里玩過有意思的游戲有哪些游戲規則是什麼怎麼玩

一:心有靈犀

  1. 八個代表隊依次上場,每隊兩人,一個人比劃一個人猜;

2.猜詞過程中,不許說出詞條中包含的任何字,否則該詞條作廢,根據詞條難度,有三次選擇放棄的機會;

3.以猜中詞條的多少,取前四個隊獲獎。

二:無實物表演

說一個場景,大家可以任意發揮想像,演一個這個場景里的物品。

三:成語接龍

根據指定的字說一個成語,第一個成語的尾字為第二個成語的首字,一直接下去,哪個組用最少的詞接回第一個成語的首字為勝。

四:正話反說

1.每隊各出一人參加游戲;

2.主持人要事先准備好一些詞語。說一個詞語,參與者要反著說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戲者要立刻說出「好年新」,說錯或者猛住的人即被淘汰;

3.最後勝出的四個隊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