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在幼兒園音樂游戲過程中提高審美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在幼兒園音樂游戲過程中提高審美

發布時間: 2021-03-13 11:25:14

㈠ 在優化的情景中如何培養兒童審美觀察能力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 基於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的意義認識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覺幼兒的創造潛能,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有利於兒童藝術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領域的目的:「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通過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綱要的藝術目標體現了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在藝術活動中的重要性。
審美經驗的建立,離不開審美活動。它涉及了注意、感知、想像、理解、情感等心理因數。孔起英指出「在審美活動中應當充分調動幼兒的審美感知、審美想像、審美理解、審美情感等各種心理能力對美術作品及其意味進行充分體驗和認知。」因而在審美活動的過程中,審美感知是第一步。審美感知是客體的審美屬性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人腦對客體各個部分的整體心理反映。它是審美活動的開端和基礎。培養兒童的審美感知能力是發現美、創造美的基礎和開端。
屠美如在《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中這樣解釋審美感知:「美術作為視覺藝術,具有增強感知能力最強有力的手段,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審美器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激活幼兒對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好的事和物,把生活的美與藝術的美相結合,促進幼兒對藝術的敏感度,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良好的審美情趣,促進幼兒審美創造能力的發展。同時,在審美感知過程中豐富幼兒的知認經驗,並能有效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2、 當前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現狀的反思
當前學前幼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們普遍存在著重視幼兒的審美創造,對審美感知的認識不清晰或不重視。普遍存在著感知形式單一,感知手段單一,感知方法單一的現象。
感知形式單一:審美感知活動的組織往往局限於學校、局限於教室內的美術教學中。殊不知,大千世界,自然萬物都是美的源泉。
感知手段單一:審美感知活動局限於美術教學活動,將審美感知等同於單一的美術活動。其實在幼兒園的各領域的都可以看到美的影子,語言領域中語言美、音樂活動中的音樂韻律美等等。
感知對象單一:美術活動中的審美感知只是單純的對教師范畫的感知,局限於對教師提供的繪畫技能理解和掌握,感知的對象單一。其實藝術的表現手法是無窮,只有博才眾長,才有獨具特色。
3、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的基本設想
(1)拓展審美感知的形式:幼兒從單一的室內感知到廣闊戶外感受。貫徹「美來自於生活」的理念,將幼兒的審美感知與幼兒自身的生活緊密結合,通過有目的的引導對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欣賞,讓幼兒充分感知真實的事物特性,豐富幼兒的認知表象,發現美、積累美感經驗。
(2)拓展審美感知的手段:整合各領域的教育手段,通過多種形式的認知感受,幫助幼兒理解、感知、激發幼兒的審美情感,促進幼兒的審美創造。
(3)拓展審美感知的方法:以豐富幼兒的藝術視野為目的,豐富幼兒對美術大師的作品、同齡兒童優秀作品、現代的繪畫藝術、攝影藝術等作品的審美感知,學習借鑒積累藝術表現經驗。
本項研究嘗試通過多種形式的審美感知,提高幼兒的美術興趣、審美創造能力的同時,注重美術的教育功能。通過審美感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審美情趣、審美想像、和審美創造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㈡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談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音樂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與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較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幼兒豐富的音樂審美情感、發展幼兒初步的審美創造力三方面入手,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快樂進程中進行學習和獲得音樂感知力的發展。以音樂審美為中心,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從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
幼兒音樂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活動則是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內容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即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通過走進欣賞,積累經;創新活動,彰顯個性;挖掘材料,激發想像等多元化的策略,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審美能力發展,開啟幼兒那顆愛美、求美的心靈。
一、培養幼兒審美欣賞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對「音樂家的耳朵」
1.音樂欣賞促進幼兒感受和理解能力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欣賞則是一種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審美活動,幫助幼兒擴大音樂視野,豐富音樂印象和音樂知識,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素質,發展幼兒音樂能力。
教師首先應選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選擇富有審美趣味和意境的音樂素材,還要充分挖掘並呈現音樂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給幼兒相應的自由想像空間,又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貓圓舞曲》是一首輕快活潑、充滿熱情的圓舞曲,深受幼兒喜愛的欣賞曲,它通過節奏、高音、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四個樂段,依次描述了小貓興奮得意地在琴鍵上來回走動——小貓經過一陣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勞,跑跳的速度減下來——小貓經過一番休息又興奮的走動起來——小貓變成了一個很有經驗的鋼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寬廣、雄壯的樂曲。從幼兒興趣點入手,體會「小貓」的心態和狀態,易於幼兒領會和接受,讓幼兒在充分的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情緒後,感受音樂、生活的美。要讓幼兒對構成音樂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節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緒等,需要經過長期的聽覺訓練和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
2.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導觀察,啟發想像。在欣賞音樂教學活動中,為避免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呆聽,教師利用多種符號(既圖畫與音樂、語言與音樂、動作與音樂、)體系間的相互解釋的能力,描繪出對音樂的想像,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中去。如欣賞《熊和石頭人》《小豬摘瓜》時,先引導幼兒聽樂曲的旋律,感受音樂性質,教師要緊抓住對比特點,用形象、直觀、生動的方法加以啟發,反復對比,讓幼兒有意識地辨別節奏、速度、快慢變化,獲得對音樂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兒懂得初步的音樂美和節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通過充分的聯想和想像,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講述,體會樂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從而培養幼兒的視聽感受力、理解力和想像力,為今後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音樂和提高音樂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創設感受環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可見,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對促進發展幼兒對樂感受力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根據不同的活動項目,選擇相應的音樂。幼兒午睡時,一首抒情、節奏慢的音樂,能營造安靜的氣氛,使幼兒盡快地入睡。時間一長,幼兒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培養幼兒的審美表現力,讓幼兒的心靈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如在欣賞《小兔和老狼》這首音樂時,幼兒藉助故事,理解了音樂內容之後,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充分涌動作去表現音樂中的不同形象、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接著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做動作,在表現小兔的音樂時,孩子們作出單獨跳、結伴跳、向前跳、側著跳等各種不同的動作;在表現大灰狼時更是姿態萬千,有的擺動著狼尾巴搖搖擺擺的走,有的踮起腳尖走……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樂使幼兒產生了靈敏,音樂和節奏速度也通過幼兒動作反映出來了。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將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無疑會給幼兒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滿足。根據幼兒這一特點,經常採用游戲的方法。如音樂游戲《小雨和小花》,樂曲分ABA三個樂段。A段表現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小草和柳枝,吹醒了五顏六色的小花,吹醒了大地上的萬物。B段表現了春雨滋潤著小花,小花盡情地喝水,慢慢地長高了,與小雨點快樂地游戲。A段表現雨停了,小花開得更美麗、更鮮艷了。游戲中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用優美的動作表現音樂的含義。
此外,還要想方設法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音樂情景,提供表現機會。如開設音樂活動區,提供錄音機、磁帶、小樂器、頭飾、道具等,讓幼兒主動參與,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運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進行音樂表現活動,在自編、自演、自評中,幼兒的審美表現得到了提高。
三、培養幼兒的審美創造力,讓幼兒的思維飛躍起來
音樂活動以其固有的特點而最有利於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揮。在音樂教育中,我啟發引導幼兒進行一系列創作和即興創作活動。例如:
1.看圖編兒歌。教師出一幅「青蛙」圖畫,讓幼兒看圖討論創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興趣很濃,我在小朋友的創編基礎上,進行歸納編成兒歌—「小青蛙,呱呱呱,白白肚皮大嘴巴。捉害蟲、本領大,小朋友們都愛它。」
2.引導幼兒為創編好的兒歌譜曲,然後由我唱給幼兒聽。因為這是幼兒自己編的歌詞和樂曲,它們學唱起來興趣特別高,甚至邊唱邊跳。
3.創編動作。幼兒學會唱《小青蛙》這首歌後,啟發它們想像青蛙捉害蟲的情節,創編青蛙捉害蟲的動作,讓他們充分地表現自己。有的編出向前跳捉害蟲的動作,還有的編出吐舌捉害蟲的動作。
4.創編節奏。幼兒學會唱《小青蛙》後,積極引導幼兒創編體態節奏動作,如前半句唱,後半句做節奏動作;或者前半句做節奏動作,後半句唱,同時在教師的啟發,自己創編出多種多樣的節奏動作等等。每個幼兒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創新意識,允許幼兒根據不同的理解創編不同的動作,產生不同的聯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愉快寬松的教育環境,盡量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時間、必要的道具和場所,讓幼兒在隨心所欲、自由自在中進行創造活動。如創編動作、詩歌、故事等,同時對幼兒的創新慾望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樣不但使幼兒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自我意願得以實現,幫助幼兒的審美創造能力不斷提高。

㈢ 如何在音樂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

1情景導入,提升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融合度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情景導入來提升幼兒中區域活動中的融合度,以此來不斷地保證幼兒積極性的發揮。對於區域活動而言,其本質是對於具體生活場景的重復和再現,這些游戲化的生活場景與幼兒平時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如果在進行區域活動教學設計的時候,能夠通過以幼兒平時所熟悉的情境來進行導入,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們的熟悉感,從而促使他們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融入到游戲場景之中去。這個過程是不斷提升幼兒感悟能力、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必然路徑,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2以人為本,賦予幼兒較強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地發揮幼兒的人本優勢,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從而來最大化地開發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比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老師必須要從幼兒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用敏銳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來對之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的思考,這樣可以提升幼兒對於知識的吸收能力和掌握能力。比如,以「美麗的鄉村」為例,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來對「想像中鄉村是什麼樣子」進行討論,並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來操作並「搭建」自己想像中的鄉村,這個過程可以從根本上來提升幼兒的想像力和思考空間,不僅僅讓教學活動變革更加多姿多彩,同時也在根本上促進了教學改革的順利實現。
3注重引導,提升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
幼兒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真正地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幼兒區域活動產生較好的效能,就必須要有效的開對之進行引導,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在具體區域活動教學實踐中,作為老師必須要順著幼兒的思維來進行思考問題,從而能夠把握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提升教師對其的分析和指導意義。作為老師,必須要對孩子的興趣點、材料選擇、場景設計等多方面的要素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辯證思考,從而能夠找到與幼兒接受能力相適應的培養方式,進而來有效的促進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只有這樣,幼兒和教師之間才能夠建立起一種良性互動的教學關系,不斷地保證幼兒積極性的發揮,以此提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高效性,真正為孩子今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4媒體教學,實現多種媒介手段的綜合運用
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促進傳統教學方式朝著現代媒體教學方式的轉型,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方式的革新,同時也在根本上保證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幼兒尚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他們的思想、心理、行為等都尚且還不夠成熟,因此 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滲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幼兒的接受度,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比如,在進行區域活動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照片、圖畫等方式來進行呈現,讓幼兒能夠親身的參與媒體教學中去,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場景,以此來從根本上保證媒介手段和區域活動的緊密結合,這樣能夠大大調動幼兒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最大化地切入區域活動的核心,實現自我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提升,以此來有效的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效果的延伸,這樣能夠最大化地來彰顯區域活動的教學價值,對於幼兒未來的成長和進步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

㈣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談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音樂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與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較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幼兒豐富的音樂審美情感、發展幼兒初步的審美創造力三方面入手,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快樂進程中進行學習和獲得音樂感知力的發展。以音樂審美為中心,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從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
幼兒音樂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活動則是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內容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即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通過走進欣賞,積累經;創新活動,彰顯個性;挖掘材料,激發想像等多元化的策略,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審美能力發展,開啟幼兒那顆愛美、求美的心靈。
一、培養幼兒審美欣賞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對「音樂家的耳朵」
1.音樂欣賞促進幼兒感受和理解能力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欣賞則是一種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審美活動,幫助幼兒擴大音樂視野,豐富音樂印象和音樂知識,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素質,發展幼兒音樂能力。
教師首先應選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選擇富有審美趣味和意境的音樂素材,還要充分挖掘並呈現音樂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給幼兒相應的自由想像空間,又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貓圓舞曲》是一首輕快活潑、充滿熱情的圓舞曲,深受幼兒喜愛的欣賞曲,它通過節奏、高音、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四個樂段,依次描述了小貓興奮得意地在琴鍵上來回走動——小貓經過一陣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勞,跑跳的速度減下來——小貓經過一番休息又興奮的走動起來——小貓變成了一個很有經驗的鋼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寬廣、雄壯的樂曲。從幼兒興趣點入手,體會「小貓」的心態和狀態,易於幼兒領會和接受,讓幼兒在充分的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情緒後,感受音樂、生活的美。要讓幼兒對構成音樂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節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緒等,需要經過長期的聽覺訓練和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
2.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導觀察,啟發想像。在欣賞音樂教學活動中,為避免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呆聽,教師利用多種符號(既圖畫與音樂、語言與音樂、動作與音樂、)體系間的相互解釋的能力,描繪出對音樂的想像,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中去。如欣賞《熊和石頭人》《小豬摘瓜》時,先引導幼兒聽樂曲的旋律,感受音樂性質,教師要緊抓住對比特點,用形象、直觀、生動的方法加以啟發,反復對比,讓幼兒有意識地辨別節奏、速度、快慢變化,獲得對音樂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兒懂得初步的音樂美和節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通過充分的聯想和想像,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講述,體會樂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從而培養幼兒的視聽感受力、理解力和想像力,為今後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音樂和提高音樂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創設感受環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可見,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對促進發展幼兒對樂感受力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根據不同的活動項目,選擇相應的音樂。幼兒午睡時,一首抒情、節奏慢的音樂,能營造安靜的氣氛,使幼兒盡快地入睡。時間一長,幼兒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培養幼兒的審美表現力,讓幼兒的心靈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如在欣賞《小兔和老狼》這首音樂時,幼兒藉助故事,理解了音樂內容之後,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充分涌動作去表現音樂中的不同形象、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接著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做動作,在表現小兔的音樂時,孩子們作出單獨跳、結伴跳、向前跳、側著跳等各種不同的動作;在表現大灰狼時更是姿態萬千,有的擺動著狼尾巴搖搖擺擺的走,有的踮起腳尖走……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樂使幼兒產生了靈敏,音樂和節奏速度也通過幼兒動作反映出來了。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將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無疑會給幼兒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滿足。

㈤ 淺談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談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音樂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與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較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幼兒豐富的音樂審美情感、發展幼兒初步的審美創造力三方面入手,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快樂進程中進行學習和獲得音樂感知力的發展。以音樂審美為中心,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從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
幼兒音樂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活動則是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內容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即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通過走進欣賞,積累經;創新活動,彰顯個性;挖掘材料,激發想像等多元化的策略,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審美能力發展,開啟幼兒那顆愛美、求美的心靈。
一、培養幼兒審美欣賞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對「音樂家的耳朵」
1.音樂欣賞促進幼兒感受和理解能力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欣賞則是一種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審美活動,幫助幼兒擴大音樂視野,豐富音樂印象和音樂知識,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素質,發展幼兒音樂能力。
教師首先應選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選擇富有審美趣味和意境的音樂素材,還要充分挖掘並呈現音樂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給幼兒相應的自由想像空間,又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貓圓舞曲》是一首輕快活潑、充滿熱情的圓舞曲,深受幼兒喜愛的欣賞曲,它通過節奏、高音、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四個樂段,依次描述了小貓興奮得意地在琴鍵上來回走動——小貓經過一陣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勞,跑跳的速度減下來——小貓經過一番休息又興奮的走動起來——小貓變成了一個很有經驗的鋼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寬廣、雄壯的樂曲。從幼兒興趣點入手,體會「小貓」的心態和狀態,易於幼兒領會和接受,讓幼兒在充分的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情緒後,感受音樂、生活的美。要讓幼兒對構成音樂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節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緒等,需要經過長期的聽覺訓練和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
2.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導觀察,啟發想像。在欣賞音樂教學活動中,為避免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呆聽,教師利用多種符號(既圖畫與音樂、語言與音樂、動作與音樂、)體系間的相互解釋的能力,描繪出對音樂的想像,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中去。如欣賞《熊和石頭人》《小豬摘瓜》時,先引導幼兒聽樂曲的旋律,感受音樂性質,教師要緊抓住對比特點,用形象、直觀、生動的方法加以啟發,反復對比,讓幼兒有意識地辨別節奏、速度、快慢變化,獲得對音樂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兒懂得初步的音樂美和節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通過充分的聯想和想像,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講述,體會樂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從而培養幼兒的視聽感受力、理解力和想像力,為今後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音樂和提高音樂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創設感受環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可見,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對促進發展幼兒對樂感受力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根據不同的活動項目,選擇相應的音樂。幼兒午睡時,一首抒情、節奏慢的音樂,能營造安靜的氣氛,使幼兒盡快地入睡。時間一長,幼兒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培養幼兒的審美表現力,讓幼兒的心靈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如在欣賞《小兔和老狼》這首音樂時,幼兒藉助故事,理解了音樂內容之後,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充分涌動作去表現音樂中的不同形象、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接著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做動作,在表現小兔的音樂時,孩子們作出單獨跳、結伴跳、向前跳、側著跳等各種不同的動作;在表現大灰狼時更是姿態萬千,有的擺動著狼尾巴搖搖擺擺的走,有的踮起腳尖走……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樂使幼兒產生了靈敏,音樂和節奏速度也通過幼兒動作反映出來了。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將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無疑會給幼兒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滿足。根據幼

㈥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素質 或(音樂活動中幼兒科學素質培養的策略) 急急急

樂教育建立在音樂藝術基礎上,是審美體驗和創造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利於幼兒探索與表現的平台,是在幼兒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的以音樂藝術為手段,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得到發展,是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幼兒教育中,我們積極探索,以音樂教育為重要手段對幼兒進行情感陶冶,智力開發和品德教育,孩子們不僅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而且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基本素質。我們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索。 一、 選材要合適 內容要豐富 〈1〉活動要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音樂活動中首先要遵循幼兒音樂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恰當地適時選用教材,細心地研究教材,從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挖掘有助於培養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音樂教育,兒童就能得到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兒童有了一定的音樂能力之後,再結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生活體驗,引導幼兒感受和領悟音樂的情緒情感和教育內涵。我們有意識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學計劃並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們循序漸進的接受新的知識,教育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動要形式豐富多彩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尤其注意這一點,讓幼兒在玩中學,使孩子們樂於學,我們將歌曲,音樂游戲,律動,打擊樂,歌表演,音樂欣賞,舞蹈等諸多形式帶進日常教學中,融入音樂基本技能訓練與唱,玩,敲,動之中,引導幼兒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音樂欣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擴大視野,積累音樂語匯,還可以培養他們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輔助以搖擺拍手的動作,用之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色彩,在他們的心中播撒興趣的種子;打擊樂用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直覺,促進音階和節拍掌握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一邊演唱一邊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多聲部的節奏;讓孩子們嘗試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兒音樂潛能。 二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活躍幼兒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切學習的動機中,興趣是最積極活躍的因素,在此動力之下幼兒會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對感興趣的事物,幼兒總會主動,愉快去探究它。那麼,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呢? 〈1〉增強活動內容的故事性 在音樂教學中課,使活動過程情節化,創設了很好的活動情趣。在開展音樂欣賞〈小燕子〉這一活動時,我們首先出示「小燕子捉蟲子」的場景圖,然後,音樂響起,故事講述:在美麗的田野里,有一群可愛的小燕子,燕媽媽帶著她們飛到美麗的田野里,它們東找找,西看看,不一會兒它們發現莊稼有蟲子了,燕媽媽立即領小燕子除掉蟲子,保護了莊稼,小燕子為豐收出了力。這樣經過繪聲繪色的敘述,使幼兒輕松愉快的進入角色,為音樂活動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2〉表演游戲滲透與教學活動中 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把表演游戲滲透於教學活動中,不但可以增加課堂的情趣,而且可以發揮孩子的音樂潛能,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如:在歌曲〈小鳥落落〉這一活動中,讓幼兒戴上自己做的頭飾,在教師創設的「幼兒園的樓房、大樹」旁,隨著優美的旋律進行情景表演,當小鳥高興的落在幼兒園的大樹上,在大樹上做窩時,孩子們各個是興趣高漲,體會到了人和動物的和諧,同時感覺到了大自然中的美,活動有滋有味,孩子們情緒飽滿。 師幼互動營造愉悅氛圍 為幼兒創造自由平等,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讓幼兒擁有寬松的學習環境,思維、想像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個性得到發展,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在活動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與孩子們零距離接觸,讓他們感受到了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就像朋友一樣,教師與幼兒間互相關愛,互相支持,建立起了一種輕松,和諧互動的學習氛圍。活動時,小燕子的身邊會有燕媽媽的陪伴,和他們一同唱歌,一同游戲,一同玩耍,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被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每個幼兒都有了飛躍性的發展。 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提升綜合能力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其核心內容,創新能力、想像力、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幼兒想像力的培養不僅使自己的知識更豐富,而且使教學活動妙趣橫生,更有助於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培養自己的創造力,並運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我們的表演區有許多樂器,讓幼兒隨時取用,使他們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擊樂器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進而引導他們聽辯樂器。如:鈴鼓能拍能搖,還能敲擊鼓邊。響板能雙手打也能單手打,串鈴能放在手裡搖也能拍打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些發現都能促使幼兒以濃厚的興趣去探索奇妙的樂音與節奏。如:節奏樂「水仙花圓舞曲」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把小朋友帶進了一個美好意境。這樣把學習技能和訓練創造性思維、融為一體,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教學活動中,我會經常讓孩子們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如:聽了緩慢的以長音為主的音樂會想像睡覺時媽媽唱的搖籃曲,而聽到歡快以短音為主的音樂時會想像梅花鹿活潑跳躍的樣子。由於音樂所塑造的形象來自於生活,而且與孩子們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們可以通過感知、聯想、共鳴、反應等一系列心理活動來陶冶自己的情操,並引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藝術素質和創造力也的到了提高。

㈦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編能力

音樂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陶冶幼兒的思想情操,提高幼兒的情趣,使幼兒樹立美妙的理想,在幼兒園五大領域中有著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要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感受音樂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幼兒對音樂產生情感,對教師產生好感,才能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創造一個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直至教師與孩子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達到開發情商的作用。 二、在感受、理解音樂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表現力 在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幼兒的表演潛能,使他們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中使幼兒享受到美的愉悅,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發展幼兒豐富的想像與聯想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種音樂所表達的形象、意義,最終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動作和聲音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同時進行即興創造和創作實踐活動(音樂律動,舞蹈),創造出屬於孩子們自己新的音樂過程. 關鍵詞 音樂教學;感受;表現;創造 「音樂是人類文化絕不可少的部分,對於一個缺少了音樂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沒有音樂的人是不完全的人」。這就清楚地表明,在任何教育活動中一定要包括有音樂教育」。音樂活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其他領域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拿音樂藝術來說,它以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採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緻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的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幼兒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創造美、表現美、欣賞美的重要意義,並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創造美,進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下面是我在音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要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感受音樂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幼兒對音樂產生情感,對教師產生好感,才能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只是對歌曲內容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對幼兒的熱愛之情,同樣是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教師與幼兒音樂活動接觸的機會很少,一周內可能只有2-3次音樂活動時間。怎樣充分利用音樂教學活動這個客體達到情感交流呢?所以我充分利用更多時間讓孩子多聽,為幼兒創造盡可能多的音樂空間。例如:在午睡前放音樂,在過渡環節的時候放些音樂,使幼兒的心靈與音樂溝通。平時和孩子們多接觸、聊天使得孩子把我當做身邊的朋友,沒有距離感 從而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創造一個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直至教師與幼兒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才能使幼兒喜歡老師更喜歡音樂,喜歡上我的音樂活動最後達到開發情商的作用。 (一)對於小班孩子來說 小班的孩子年齡特點就是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物易於接受,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是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我注重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讓他們在游戲與娛樂中感受音樂。 如歌曲《小雨沙沙》我給孩子們自製打擊樂。幼兒拿空礦泉水瓶,裡面裝上沙子、豆子、大米等東西,只要一搖動,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我先請裝了黃豆的幼兒演示一下,孩子們都說這是大雨'嘩啦啦'的聲音,我又讓裝小米的孩子也來演示一下,孩子們說這回才是'小雨沙沙'的聲音……然後分別帶著情緒演唱歌詞,幼兒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又如我在音樂活動的歌曲《小寶寶睡著了》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創設歌曲的意境,讓幼兒體會到夜晚的安靜,許多動物都進入了夢鄉,小寶寶也要在悠盪的搖藍里,聽著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的情景。先拉上教室的窗簾,使教室的光線相對變暗,營造夜晚的氛圍,放《搖籃曲》音樂,然後柔聲地說:'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得閉上了眼睛;地上的鳥兒、蟲兒累了嗓子,也停止了歌唱。我們的小寶寶也一定想好好地休息了。而我扮演爸爸角色,一邊關愛地看著孩子們,走到孩子們跟前輕輕撫摸他們的頭,一邊在多媒體上出示星星、月亮、鳥兒、蟲兒……都閉上眼睛安靜睡覺的畫,然後深情地對大家說: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美妙的歌聲伴隨你快快進入甜美的夢鄉。由於老師角色的變換,話語中時時透露出真摯的情感,給幼兒以溫馨與關懷,孩子們漸漸進入情境,這時,老師彈起了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的旋律,並輕輕哼唱歌曲,在舒緩、柔和的意境中,隨著老師深情的演唱,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當起了聽話的小寶寶。一起隨著琴聲輕聲唱起了歌曲。通過教師對音樂的理解,幼兒在音樂和教師創設的意境中,使孩子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懂得了人間的真愛。 (二)對於中班幼兒來說 中班幼兒是從小班末期進入中班的階段,在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小班的那種情景帶入方法,也不可全盤舍棄在小班中運用的一些教學方法。要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選擇有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能強化其參與意識的教學方法。 如在《春天多美好》音樂活動的教學中,我挖掘教歌詞中描繪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內涵。為幼兒創設了感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和環境:用一些圖畫掛片展示,布滿了鮮花綠草。利用電教媒體,投影出森林畫面。牆壁上張貼布置一些深淺不一的綠色彩條,使教室的光線適度,柔和。當讓幼兒聆聽音樂的時候,同時播放大自然風光的錄像片斷:巍峨的群山、壯觀的瀑布、靜靜的山谷、緩緩的小溪、山間的野花、林中的小兔子……這首歌曲的形象有靜、有動,隨之動感不斷加強,高潮後力度漸弱到最弱。在這音與像完美結合的教學氛圍中,孩子們的情感為之感動,感受著美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加上老師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配以流暢而富於表現的鋼琴伴奏等。使他們准確地捕捉到歌曲的藝術形象,並把自己聽覺和視覺的感受,融匯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諧的發音中,那起伏的歌聲,描繪出春天美麗的風景,在孩子的演唱中也表現出幼兒對春天來了的美好感情。同時培養了幼兒的綜合審美素質。 (三)對於大班孩子來說 到了大班,由於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幼兒在心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就認識過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漸上升到主導方面,他們從語言和認知上都有了逐步的發展。理解記憶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方式由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情緒,可適當講一些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故事,如帶有情節的音樂《好孩子要誠實》《有禮貌》等。還可多安排一些器樂教學和欣賞教學以及能夠調動幼兒內心活動的音樂活動,激發幼兒感受音樂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慾望等。 在上大班音樂活動時,每次活動的導入語言是我精心設計的,經常是用一些鼓勵的語言、如:「今天你們聽音樂進教室的時候,腳下的節奏非常棒,比如剛才聽到狐狸的來了的時候你們就能用輕輕的腳步學著狐狸的樣子進入」,使幼兒聽到老師對他們的誇獎後,認識到剛才我做的是正確的,下回我還要用這樣的腳步來模仿狐狸,我認為這樣的鼓勵對孩子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