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游戲的社會性分類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游戲的社會性分類

發布時間: 2021-03-13 19:49:13

⑴ 簡述學前教育機構常見幼兒游戲分類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⑵ 影響幼兒游戲行為的社會性因素包括哪些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來過扮演源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
幼兒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戲的...

⑶ 幼兒游戲的分類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里游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游戲可以分為很多種。
從場地上可以分為: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
從活動程度上可以分為:活動性游戲和安靜性游戲
從使用器械上可以分為:器械類游戲和非器械類游戲
從參加人數上可以分為:集體游戲、分組游戲和個人游戲

我國的游戲基本分為: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語言游戲、綜合游戲。

⑷ 學前兒童游戲的分類

從兒童游戲所倚重的行為表現可分為語言游戲、動作技能游戲、想像游戲、交往游戲、表演游戲。
1.語言游戲
語言游戲指兒童時期運用語音、語調、詞語、字形而開展的游戲,如合著語音、節奏的變化而展開的拍手游戲、繞口令、接龍等。隨著兒童對語言規則以及語義的理解,兒童會有用同音、諧音、多義、相關等語言技巧娛樂。這些游戲是一定的語言元認知為前提的,既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元語言活動。
2.動作技能游戲
動作技能游戲指通過手腳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而獲得快樂的游戲活動,既可以是一種戶外進行的身體大幅度的運動,如相互追逐、盪鞦韆、滑滑梯、騎三輪車、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內桌面上進行的串珠、夾彈子、彈彈子、挑游戲棒、拍紙牌等相對精細的活動。這類游戲可以有簡單的規則,也有純機能性的,純粹滿足動作機能的快感。
3.想像游戲
想像游戲又被稱為象徵游戲、戲劇游戲、角色游戲、假裝游戲、假想游戲。這些名稱的含義雖然有細微的差異,但它們常常被互換使用。這類游戲的主要特徵就是:兒童將事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徵性的轉換,如以玩具或玩物代表實物(用一塊積木代表電話、將小板凳當火車等);以某個動作代表真實的動作(張開雙臂跑代表飛機在飛、雙腳並攏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以兒童自己或其他兒童代表現實或虛構的角色(扮演媽媽、醫生、司機、營業員、小白兔、卡通人物等)。
想像游戲以兒童的想像為轉移。隨著兒童生活經驗和想像力的豐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都可能成為兒童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媽媽、醫生、司機、營業員、動畫或卡通形象都是兒童在游戲中樂於扮演的角色。
4.交往游戲
交往游戲指兩個以上的兒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規則為前提而開展的社會性游戲。這類游戲以參與者之間的行為互動為其特點。在使用游戲材料方面採用協商分配或輪換的形式。交往游戲按交往的性質可分為合作游戲和競爭游戲,對於指導兒童與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價值。在游戲中兒童常遇到自己與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沖突的局面,因而可以發展他們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技能,還可培養負責任、耐心、願意分享、合作等品質。
5.表演游戲
表演游戲又稱為戲劇游戲,它是以故事或童話情節為表演內容的一種游戲形式。在表演游戲中,兒童扮演故事或童話中的人物,並以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進行活動。這種游戲也是以想像為基礎的。但與想像游戲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戲中,兒童的想像必須受故事情節的約束,不能過於主觀隨意。表演游戲是以兒童的語言、動作和情感發展為基礎的。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往往成為學前兒童常玩不衰的表演游戲,如《拔蘿卜》、《小兔子乖乖》、《三隻小豬》、《彼德與狼》等。

⑸ 按社會性參與程度分可將游戲分為幾類

社會性參與程度標准將游戲分為:獨自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以及合作游戲。

1、獨自游戲指的是兒童獨自游戲,即使有其他人在場,也不與他們發生任何聯系,而且兒童之間從事著不同的游戲活動,發生時間大概在2歲到2歲半期間。就像城城和泡泡在游樂場一個玩滑梯一個玩海洋球一樣,每個人玩的都是不一樣的東西,而且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交流。

2、平行游戲指的是兒童在一起從事相似的游戲,但是彼此之間沒有社會互動,發生時間通常是2歲半到3歲左右。獨自游戲時兒童們玩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但平行游戲中兒童玩的內容是一樣或者相似的,他們的游戲內容、游戲方式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因此,平行游戲中的兒童的社會參與度要比獨自游戲高。心理學家們還區分了平行游戲和平行意識游戲:平行游戲是兒童在一起參與類似的活動,但彼此並不注意對方的行動,而如果兒童在一起參與類似的活動,並且也有目光接觸,了解有別的兒童的存在,那就是平行意識游戲。比如城城在媽媽的勸說下注意到泡泡,然後坐在泡泡對面也玩搭積木游戲,就可以分類為平行意識游戲。

3、聯合游戲通常要到3歲半到4歲半發生,聯合游戲中兒童們在一起游戲,彼此的行為相互關聯,但不相互合作。比如城城和泡泡長大一點後,一起搭積木的時候會因為材料進行語言的交流,但這種聯合僅僅是同伴的交往,他們並沒有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游戲,這種社會互動還是比較低級的。

4、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兒童完成的一種游戲。有明確的規則,參與者有自己的任務,帶有競爭色彩。幼兒園里小班兒童游戲有合作的萌芽,但以個人游戲為主。中班兒童由於游戲內容豐富,游戲中的規則明確了,逐漸開始有兩個或多個兒童聯合在一起進行游戲。大班兒童則能開始更高級的合作游戲即集體游戲。合作游戲有利於兒童社會性、合作精神、組織能力以及責任心的形成和發展。

拓展資料

社會性游戲

一、定義

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游戲叫做社會性游戲,分為以下兩種:

1、協同游戲:特點是兒童各自游戲,游戲過程中有言語溝通、情節交流等互動關系,但是沒有共同目的,也沒有角色分工。

2、合作游戲:該類游戲是兒童的組群游戲活動,其突出特徵在於,具有共同目的、明確分工和彼此協調合作。

二、游戲的社會性収展

  1. 獨自游戲(非社會性游戲)

2.平行游戲

3. 社會性游戲

– 協同游戲(有交流但無共同目標)

–合作游戲(有共同目標,分工合作)

三、游戲對心理収展的促進作用

· 游戲是年幼兒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動斱式;

· 游戲是兒童參不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

· 通過游戲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創造性能力;

· 培養健全的人格;

· 游戲活動可以增強體質。

⑹ 幼兒游戲類型有哪些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里游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游戲可以分為很多種。
從場地上可以分為: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
從活動程度上可以分回為:活動性游戲和安靜性游戲
從使用器械上可以分為:器械類游戲和非器械類游戲
從參加人數上可以分為:集體游戲、分組游戲和個人游戲

游戲基本分為:角答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語言游戲、綜合游戲。

依參與度分類

主動游戲──主動游戲即是個體必須參與該項活動,其樂趣從親身參與活動中獲得。惟當兒童期邁入青春期後,由於生理發展消耗很多能量,且因為家庭和學校賦與兒童的任務與責任愈來愈多,在時間和體力兩方面均不容許的情況下,主動游戲便日漸減少。例如,賽跑、繪畫、玩泥巴、打電動等均是。

被動游戲 ──被動游戲也可稱為娛樂(amusement),個體並不須要親自參與活動,其樂趣得自於觀看他人活動,個體不必耗費很多的精力,個體從中所得到的樂趣,並不亞於主動游戲。例如,看電視、看漫畫、聽音樂、看電影、閱讀書籍等被動游戲。

依認知程度來分

功能性游戲──發生在出生至兩歲的感覺動作期,游戲內容毫無主題與組織,純然只是感覺器官的刺激輸入,可幫助個體感官的功能成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象徵性游戲──發生在運思准備期,從兩歲開始,五、六歲為高峰(亦稱戲劇性游戲)。此時兒童喜歡模彷成人的角色行為,透過各種象徵的物件或舉止動作達到模彷的目的,從中獲得快樂,扮家家酒即為典型的象徵游戲。

規則性游戲──六歲開始,八、九歲為高峰。游戲內容為有規則的競賽。有游戲規則、角色分配、動作技巧的限制等,例如,躲避球、棒球、接力賽跑等。

依社會性來分

獨自遊玩──嬰兒兩歲以前的游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游戲。玩弄簡單的玩具和運動探索自己的身體,是游戲的主要項目,故此時期稱為「感覺動作試驗」(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游戲。嬰兒期的游戲以「獨自娛樂」為主,是所謂的「單獨游戲時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旁觀游戲──本階段比獨自遊玩更進一步,兒童開始對周遭人事物感覺到好奇,進入直覺判斷時期。兒童喜歡站在旁邊看別人游戲,被玩耍的小朋友和游戲所吸引,惟生理機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對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藉由從旁觀看獲得愉快的情緒,但不願意參與游戲。例如:喜歡站在游樂器旁觀賞。

平行游戲──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場所玩著同樣的玩具,不過這時其他的小朋友只是游戲的誘因,兒童之間既不會發生從屬關系,也不會有互助合作的行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游戲,因此也可以說是「集體的單獨游戲」。例如:兒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聯合游戲──四至五歲幼兒的游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彷、命令或交換玩具等。囿於能力的不足,仍無組織、規則或角色安排的情形,僅是簡單的互動行為而已,稱之為「聯合游戲」。例如:兒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疊沙塔的游戲。 合作游戲──兒童游戲進入本階段,則是屬於高認知能力的游戲發展,游戲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游戲器材及游戲規則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伴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

⑺ 社會性游戲有哪些

游戲對於兒童發抄展的意義:襲
1、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2、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游戲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它不僅具有娛樂的作用,而且能影響兒童在語言、認知、情緒、性格等方面的發展。
4、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
5、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社會性的發展也稱幼兒的社會化,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幼兒從自然人到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⑻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⑼ 幼兒園游戲分為哪幾類

我國幼教界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游戲理論的基礎上,在實踐中形成了幼兒園實用的游戲分類。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⑽ 依據社會性發展,將幼兒的游戲劃分為哪四個階段,有什麼特點

一是獨自游戲階段;二是平行游戲階段;三是聯合游戲階段;四是合作游戲階段。

特點

1、獨自游戲階段

獨自游戲一般出現在出生後頭兩年內。兒童擺弄的客體可能反映了客體的功能及社會用途,也可能使客體的外形、位置及其性質等發生變化。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以客體為對象的游戲內容和形式越來越復雜。兒童不僅關心引起客體變化的行為,而且對客體本身也發生興趣,動作的靈巧性與精確性也不斷加強,逐漸能將自我與客體區分開來,以至產生好奇心和探究行為。

2、平行游戲階段

在平行游戲中,兒童玩的玩具與周圍兒童的玩具相同或相仿,兒童之間相互靠近,能意識到別人的存在,相互之間有眼光接觸,也會看別人怎麼操作,甚至模仿別人,但彼此都無意影響或參與到對方的活動之中。既沒有合作的行為,也沒有共同的目的。反映了2~3歲兒童游戲的社會性交往狀況。

3、聯合游戲階段

兒童行為的社會性僅僅是同伴交往關系,而不是游戲合作關系。兒童相互之間可能交換材料,或進行語言溝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對他人的活動表示贊賞或否定,甚至攻擊。這種游戲從表面上看,兒童之間產生了相互聯系,而實際上在涉及到游戲本身的內容時,他們之間卻沒有共同的意願,兒童不會使自己個人的興趣服從小組的興趣,每個人仍然是以自己的興趣來游戲的。

4、合作游戲階段

游戲者之間有分工、協作,有領頭者,也有隨從者。這種游戲具有組織意味,有明顯的集體意識,有共同遵守的規則。這種游戲離不開相互的配合,一般要到3歲以上才會產生,5~6歲得到發展,反映了兒童社會性發展日漸成熟的趨勢。

(10)幼兒游戲的社會性分類擴展閱讀

游戲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價值

1、游戲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情境中,兒童需要與同伴進行交流、溝通、協商、選擇、決策,需要不斷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以便適應集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兒童學會了一系列交往策略,掌握了交往技巧,並以遵守游戲規則開始理解和遵守社會規則。

2、游戲有助於兒童社會道德感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

兒童在游戲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處理游戲中產生的矛盾與沖突,逐漸形成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 此外,在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中,兒童通過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逐漸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行為是被允許的,什麼行為是被排斥的。當游戲活動遇到困難時,兒童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努力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從而起到磨煉意志的作用。

3、游戲有助於提高兒童的創造性與社會競爭力。

在游戲中,兒童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問題,並和同伴一起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著自己的創造性,並使這種創造性不斷提高,甚至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