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幻想性和游戲性對幼兒文學的重要性
沒有查到相關信息,不好意思,無法回答,十分抱歉。 古人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能夠保持如此鎮定的人必懷有一顆平常之心。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著一顆無價的平常之心。「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在罷官之後,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瀟灑飄逸的李太白,一生漂泊,卻能夠做到心靜如水,物我兩忘,「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高唱「大江東去」的蘇東坡,面對人生和自然的風風雨雨,只輕輕一揮手,便「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些風流人物不單憑借他們驕人的才華引人矚目,而他們坦然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的心態更令世人佩服。
Ⅱ 怎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中班案例分析
言從形式上可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人們學習語言總是從口頭開始。幼兒由於大腦機能和發育器官迅速發展和逐漸成熟是掌握口語表達能力的有利時期。因此教師應把握住這一最佳時期對幼兒加強培養,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幼兒語言教育包括系統的語言教育活動,如故事、詩歌、看圖講述,也包括幼兒日常游戲活動中的語言活動。在日常游戲活動中教師可抓住各種機會,靈活、隨機、有目的地對幼兒加以培養,引導他們的語言能力。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幼兒具備了健全的說話的物質條件,只是其語言發展的條件之一,後天良好的語言環境則是另一必要條件。 1.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的基礎是感覺與知覺。幼兒只有通過多看、多感受才能獲得各種感觀的刺激,激發其思維活動,從而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了表達內容就產生用語言表達的願望。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圖書,是幼兒生活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在布圖書角時可為幼兒選擇一個較安靜,光線充足的角落,在地上鋪上泡沫塑料軟墊, 幼兒坐在泡沫塑料軟墊上看書非常隨意舒服。在牆壁上貼上圖片,幼兒會好奇地去欣賞,還會展開討論,發表見解,這樣就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幼兒水平的圖片、圖書和學具,以便幼兒練習和閱讀。 2.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應注意為幼全面發展努力創造情緒愉快、氣氛友好的和諧精神環境。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自身或幼兒之間常常會出現一些語言表達不明的情況,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由交談的機會,擴大幼兒自由交談的空間,積極鼓勵幼兒與人交談,大膽地說明理由,不斷豐富他們與人交流的經驗,在愉快中獲得語言的良好發展。如游戲活動時,給予幼兒充分交際的機會,在游戲之前請幼兒自己談玩的規則,在各抒已見的基礎上,對幼兒提出要求,然後再請幼兒按自己的願望自由選擇所喜歡游戲,當矛盾出現時,不要一語定案,而是鼓勵這幾名幼兒自己去討論協調關系。例如,在玩木偶表演游戲時,小珍沒有拿到小木偶,她看著其他小朋友們玩,心裡不甘的找到我,「老師,我也想玩小偶」我對她說:「你說怎麼辦呢?你找小朋友商量商量吧!」於是小珍找到了婷婷對她說:「婷婷先讓我玩一會兒行嗎?」婷婷想了想說:「我還沒玩呢!這樣吧,我先玩一會兒,等我演完節目下班咱們再換行嗎?」小珍雖然有些不樂意,但還是答應了。玩了一會兒的婷婷過來找小珍,「小珍我演完了,你去玩吧!」就這樣,當出現交往障礙時,教師不要加以干涉,而是鼓勵幼兒通過語言交流,自己協調解決問題。通過對話既鍛煉了 幼兒的思維反映,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通過看圖講述培養幼兒的口語表能力。看圖講述是讓幼兒通過對圖片觀察、分析、判斷、自己選擇詞彙,組成句子進行連續講述或編成小故事,這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具有特殊意義。 1.培養幼兒觀察和理解圖片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幼兒對圖片觀察的興趣,教師為幼兒准備學具,學具應色彩鮮艷,可操作性強,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幼兒愛看,激發觀察的興趣,有了興趣再讓幼兒觀察畫面。先學會讓幼兒找出主要內容,再聯繫到與主要部分有著密切聯系的細節部分,最後再擴大到主要形象之間與整個畫面的關系,教給幼兒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順序。 2.提高幼兒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在看圖講述活動中,當幼兒有了感性印象時,應注意輔導幼兒豐富詞彙,加深幼兒對詞義的理解,使幼兒掌握更多的詞彙,並能夠正確理解,正確使用詞彙。在掌握詞彙後發展幼兒連貫性語言,有了連貫性語言,即可以指導幼兒圍繞主題編故事了。如在使用學具時,先教幼兒根據圖片內容學說話,如高興、難過等,在掌握詞彙的基礎上對幼兒提出「為什麼」,「為什麼會 高興?」讓幼兒觀察畫面,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後發揮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將畫面編成故事。幼兒根據自己不同的水平,進行不同的練習,口語水平較低的幼兒練習,可豐富詞彙,說短語。口語表達水平較好的幼兒進行語段的創編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表演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表演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幼兒正處在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根據心理語言學的理論,幼兒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的發展規律是一方面在動、形象、符號三個不同的水平輸入信息,形成表象形字;另一方面通過非語言手段和語言手段輸出信息,而表象游戲符合幼兒期語言表達特點,需要大量非語言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表演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採取游戲式、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引導幼兒掌握與表演有關的語言及非語言表現手段;接著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連續性、順序性、階段性特點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進行指導。如糾正幼兒發音,豐富幼兒詞彙,學習運用詞句,為幼兒創造語言交往的機會,最後鼓勵幼兒根椐表演內容進行創造性表演。通過表演游戲這一形式,即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p >四.通過美工活動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在美工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創造精神得以發揮,頭腦中孕育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在繪畫結束後,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畫講給大家聽。起初幼兒不會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自己所畫的內容;如;「她們在跳繩」「小明在院里掃地。」慢慢地幼兒能將自己所畫的內容講成一段話。「一天冬冬放學回家,天剛下過雨,天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冬冬一邊走一邊看,一會兒彩虹不見了,冬冬發現自己迷路,他找到了警察叔叔幫他找到了家。」時間長了,幼兒都能編出一段完整的故事了。這就反映了美工活動能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效果。 五.利用游戲講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孩子對講評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好的講評能滿足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幼兒在講評中充分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充分地展開討論。在一次次地講評與討論中充分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游戲講評時,教師可以請幼兒自己動手拼插一個電視框,請幼兒當播音員、主持人來講評功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由於形式新穎,幼兒興趣極高,都爭著進行講評,進行討論,孩子在暢所欲言中充分地發揮了口語表達能力。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的語言要點說:「語言能力是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 幼兒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孩子喜歡的,那就是最好的。
Ⅲ 如何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日常游戲活動中教師可抓住各種回機會,靈活答、隨機、有目的地對幼兒加以培養,引導他們的語言能力。
1、通過看圖講述培養幼兒的口語表能力。看圖講述是讓幼兒通過對圖片觀察、分析、判斷、自己選擇詞彙,組成句子進行連續講述或編成小故事,這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具有特殊意義。
2、利用表演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表演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通過美工活動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在美工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創造精神得以發揮,頭腦中孕育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
Ⅳ 根據課本說說學前兒童語言教學游戲的評價
(一)教師的語言應口齒清楚,語速適中。 1.幼兒園語言教育旨在通過為幼兒提供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發展幼兒運用語言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水平,滿足幼兒欣賞語言美的需要。因此,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要注意詞彙、口語表達、講述與朗誦兒童文學作品。在詞彙方面主要是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正確理解詞義,並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能正確運用詞。豐富幼兒的詞彙,具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小班的語言教育活動:拔蘿卜。教師對「單一科目」教學活動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明確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思考如何在課堂上達成教學目標。爭對小班這個年齡段,語言課教師講述為主,幼兒只需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教師講「拔蘿卜」的故事。可配以圖片、幻燈、課件等輔助教學,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要依照故事情節語言要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化,幼兒會沉醉其中。 (二)教師爭對幼兒的不同運用不同的語言。 皮亞傑將語言看成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順應和同化的適應過程。他將幼兒期分成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某些類型的語言和行為特徵。皮亞傑將語言發展看成是與幼兒邏輯思維、判斷和推理能力的發展齊不並進的,語言發展能夠反映這些能力的發展水平。然而,當幼兒機體內部發生了變化,他就會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之前,將各種因素吸收自己的內部結構。根據他的理論,幼兒語言發展過程是由遺傳、成長、和經驗共同產生的。 1.對於小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讓幼兒能感受和關心幼兒的愛護,並激發其愛老師、愛父母的情感,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在小班的教育中,教師要展現自己的親和力,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融入幼兒的世界裡。 2.對於中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幼兒主動與人交流,在交流中感受語言。在中班的教育中,教師要多與幼兒的交流在溝通中了解幼兒的內心活動。 3.對於大班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掌握語言,會用語言表達。在大班教育中,教師要以一個聆聽者的身份聽幼兒說,在給予幼兒評價。 幼兒教師語言藝術性特點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又愛哭鬧的幼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形象、活潑的語言。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順應幼兒的這一特點。 (一)在課堂上採用「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幼兒主動學習。 可通過玩具、圖片等一些教具來輔助教學。幼兒園中數學領域的教學有為突出「趣」化這一點。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旨在通過為幼兒提供有計劃的與數、量、形、時間和空間有關的學習活動,激勵幼兒以自主的和與人合作的方式去獲得有關事物之間關系的經驗主動構建數理知識,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指導,習得一些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大班數學教育活動:數花片。對「單一科目」進行分析,此教學目標在於①讓幼兒懂得數字8可以由不同的兩個數組成②讓幼兒能用語言表達8及其組成。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教師應准備教具來輔助教學。藉助游戲的開場讓課堂產生「趣」化。 (二)在課堂上採用「簡」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簡明易懂,教師避繁求簡。 語言貧乏,干癟無味,是幼兒教師口語的大忌。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語言的基礎上,力求語言的多樣性。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用積極的語言去引導幼兒探索。幼兒的注意時間短,缺少抽象的思維能力。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多啰嗦。語言要簡潔、流暢,即不含糊也不拖泥帶水。說課是要圍繞中心展開教學,用最短的時間將幼兒引入課堂的。 (三)在課堂上採用「激」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幼兒則尤為強烈。 1.概括性的激勵是為了調節氣氛,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沒有具體的指向,比較適合小組和集體的鼓勵。 案例:中班活動《猴子學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請你們猜猜它是誰,身體瘦瘦臉像人,耳朵眼睛特靈敏,愛把桃子當點心,樹上樹下真開心。」幼兒們馬上一起回答說:「是猴子!」教師就笑了笑說:「好,那我們看看是不是猴子來做客啦?」接著師幼一起問:「猴子,猴子,是你嗎?」當課件出示猴子的圖片後,幼兒立即興奮了,臉上揚起了快樂的笑容,激動地說:「我們猜對啦,就知道是猴子。」教師也馬上附和他們說:「哇,你們可真聰明啊,一下子就猜對了,本領可真大,老師真我你們高興。」 在《猴子學樣》的活動中,教師運用集體表揚的方式既肯定了幼兒,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也營造了一種輕松歡樂的氣氛,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並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體態語的激勵 在教學活動中,除了教師口頭語的激勵,教師的體態語也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通過臉部表情、手勢、頭部動作等向幼兒傳達信息,從而傳道授業解惑。適度、自然、協調的體態語,更易於幼兒所接受,師幼關系也會變得更加的融洽。反之,誇張、做作的體態語,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幼兒教師是具有多種身份的,她不僅是幼兒的啟蒙教師,同時她也是幼兒的好夥伴。如今,隨著教育功能的深刻化,教學形式不斷多樣化與靈活化。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幼兒。我們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與幼兒交往。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學習與探索。我們從控制者轉變為引導者。
Ⅳ 如何提高大班幼兒游戲活動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較好的與人溝通,奠定好智力發展的基礎,亦是創造力發展的要素,更是完美人格發展的關鍵。幼兒期(3~7歲)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語言是兒童接受知識、發展知識的良好工具。幼兒園在語言教學這一方面相當的重視,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缺乏語言交流。
在課程活動的設置中,語言等其它領域的課程都會考慮周到的安排在一周的活動中,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老師們也能通過故事等語言文學活動、閱讀活動、講述與談話活動、聽說游戲等形式展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注重了集體上課的形式,往往會忽略日常活動中的言語交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畢竟是有限的,仍會有很多幼兒失去表達的機會;而在日常的活動中,缺乏主題、話題的交流,減少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的機會。
(二)語言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提問、反饋缺乏有效性。
1.提問方面。
在實際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設置往往不分層次,沒有指向性,缺乏挑戰性等會讓很多孩子失去說的機會,阻礙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在大班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中第一部分第一隻皮皮鼠受傷的過程,在幼兒認真聽講興趣濃厚的時機及時的進行提問,有利於幼兒對疑問的解決。但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摔下來的?」「又如何會受傷的?」還要掌握「咕嚕咕嚕」「乒嘭乒嘭」象聲詞。提問中問題過於繁冗,小朋友掌握不到位,聽課老師聽著也累。缺乏層次性、沒有指向性。
2.反饋方面。
在教學活動的反饋中我們也會常常聽到諸如「很好」「真棒」等一些簡單表揚性的反饋,對孩子的回答只僅限於此,甚至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如在大班如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中當幼兒了解了第一隻皮皮鼠受傷的過程後,教師及時提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幼兒回答結束後,老師以一句「你回答的真好」來評價,但是接下去又該如何來提問呢?問題之間的銜接又會出現問題。
(三)圖書角的隨意設置。
分享閱讀是利用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根據兒童認知規律精心設計的分享閱讀材料,配合分享閱讀教育方法,在家庭或幼兒園實施的閱讀教育活動。為了培養孩子們早期閱讀、分享閱讀的興趣,幾乎在每個班我們都可以看到有「圖書角」區域設置,然而,在這些書架上的書有一部分並不適合孩子們的年齡及身心特點:有的書滿是文字,期間只是簡單的有一兩幅簡單的圖畫;有的畫面模糊、不清晰;有的甚至還都是奧特曼等一些具有暴力傾向的書;甚至還有一些大齡兒童的漫畫書等等,不利於幼兒的閱讀。
二、教育思考及策略。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解決問題的,不是真教育。」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詞彙量,想像力、創造力等較小、中班的孩子已豐富很多,那如何來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根據問題的產生,進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為理論,增設幼兒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交流平台。
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安排集體語言活動的同時應盡量增設日常活動中的交流平台,如:來園接待時,創設孩子、家長和老師三者之間的交流平台,詢問孩子的身體狀況,贊揚孩子的良好衛生習慣等鍛煉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又增進了家園聯系;在晨間談話時,每日一話題讓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講述中來,說說自己的國慶趣事等;在課間休息的時間與自己的好朋友聊聊喜歡看的動畫片等等。良好的交流的平台充斥於整個一日生活活動中。所以只有集體教學活動而缺乏日常活動中語言的鍛煉,大部分幼兒的語言能力得不到發展;而光有後者也是不成氣候的。因此,只有集體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才能給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表達交流的機會。
(二)以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為理論,引導幼兒多方位鍛煉、學習。
陶行知認為「社會就是一個大學堂」,學習語言表達能力亦不例外,不僅要掌握好小課堂同時也要充分的利用好「社會」這個大學堂。
1.充分把握小課堂。
(1)小課堂中老師有效的提問首先要結合並緊扣教學活動的內容,提出與活動內容相關的問題才能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其次要結合小朋友的能力發展,年齡特徵不同,能力發展也不同,因此提問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最後要結合教師提問的手段,如語音語調的變化,動作的輔助等等,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思考並解決疑問。
如大班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提問設置中經過調整,提問除了要把握好時機,還要分層次進行。於是將對「咕嚕咕嚕」「乒嘭乒嘭」象聲詞的提問、掌握調整至第二隻皮皮鼠受傷時重點解決,此時對象聲詞的提問與掌握就比較輕松。老師提問不急促,幼兒有充分的時間交流,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有效的反饋即老師針對幼兒的回答予以及時、積極的評價,或鼓勵、或表揚、或提升幼兒的回答,從而更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樣,有效的反饋首先是離不開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教學活動內容本身,其次有效地反饋要以積極的方式鼓勵幼兒,升華幼兒的回答。相反在開放性提問下幼兒的回答也將是思維拓展、豐富想像的答案,相應地,教師進行指導性的反饋,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2.充分利用家庭資源。
家長要做好榜樣,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家長應注意用規范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日常交談,家庭中家長要引導孩子主動的學會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於說、樂於講,積極表達。 睡前講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的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利用各種環境、資源等。
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激發幼兒想說的慾望。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各種場合轉轉,如商場、超市、社區等,充分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於交談,如與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們進行對話,充分挖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三)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為理論,提升幼兒語言表達水平。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以「圖書角」的設置為例,老師應當嚴格的進行把關,充分的利用好這些圖書,讓幼兒真正的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海洋中發展語言的表達能力。
1.選擇適合的好書,注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大班的孩子對書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本好書,足以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在興趣的前提下注重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在閱讀中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大膽講述,通過同伴講述培養傾聽能力。大班的有一部分孩子不光對書中的畫面能積極表達,而且對書中的文字也十分感興趣,經常有小朋友來問,在這一過程中又提高了孩子記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
2.師幼合作,增設幼兒「說」的機會。
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並力求與別人不同。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語言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方面還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幫助與引導,通過老師的「教」,增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說」的機會,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書中的角色扮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大班的孩子喜歡玩角色游戲,對書中的角色扮演興趣也十分濃厚。由於兒童的思維正在進一步向抽象化發展,因此在游戲中較多出現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這也正是鍛煉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在角色扮演中通過演一演、說一說來鞏固對語言的掌握,真正的運用於學習、生活中,更進一層次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只有在「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上,在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環境中,才真正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從而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摘自網路。
Ⅵ 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幼兒教師如何選擇語言游戲內容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通過對《綱要》的語言教育目標的理解,可以把幼兒園語言教育總目標劃分為四個大方面,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並且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實施教育。 1.傾聽方面: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懂得傾聽、樂於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願意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見解,並且具備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與人進行語言交際。 3.文學作品欣賞方面: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要盡可能地給幼兒創造學習各種文學作品的機會。 4.早期閱讀方面: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等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法,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閱讀和前書寫技能。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途徑【】內容: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兩類結構。(一)專門性語言教育:是指遵循語言教育規律來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是教幼兒學習語言知識,教幼兒學習語言形式,教幼兒學習語言運用技能的過程。(二)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類型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類型主要包括講述活動(看圖講述、動畫片講述)、聽說活動(語言游戲、談話活動)、文學活動(故事、詩歌、散文)和早期閱讀幾種形式。(三)滲透性語言教育:1.在日常交往中指導兒童學習語言。2.通過常規主題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 3.通過區角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語言。【】途徑:通過組織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進行語言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各個環節進行語言教育,通過游戲進行語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進行隨機的語言滲透教育等。下面針對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語言課),談談如何設計與組織。三、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要組織好語言教育活動,重要的是要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在設計方案時,教師要制定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要選擇能實現目標的具體內容,要選擇考慮與內容相適應的活動方式等。因此,可以說,教師設計語言教育活動,就是將一定的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轉化成一個個具體方案的過程,也是對幼兒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的具體體現。它應遵循以下五個原則。(一)設計原則 (1)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 設計任何一組或一個語言教育活動,教師都必須注重幼兒的語言經驗。只有以兒童語言經驗為出發點,才能保證設計出來的活動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才能使設計的活動對兒童語言發展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考慮教育對象現有的發展水平,即他們已經獲得的經驗。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兒已有的語言發展水平,設計的活動就可能成為無的放矢的活動。如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情境談話「做客」,教師就需要觀察了解這個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時所用的禮貌語言等。 2.考慮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再為幼兒提供一些什麼新的經驗,這些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應當建立在幼兒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如當幼兒參與情境談話「做客」這個活動時,教師可引導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語言運用方式,原有經驗和新的內容會引發幼兒較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對參與活動的幼兒來說,是「跳一跳,夠得著」的果實,有一定的挑戰意味。當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時,他們可以通過學習,將這部分的經驗內容再次吸收轉化為已經獲得的經驗。 (2)教師與幼兒互相作用的原則 在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幼兒主動活動與教師參與活動的比例關系。實際上,這也是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活動中主導作用的具體化問題。當然,幼兒和教師在活動中的主體和主導關系是相互作用的,會根據具體活動內容、活動要求而發生變化。當需要的時候,教師在活動中參與主導作用發揮得多一些;不需要時,教師參與主導作用
Ⅶ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隨筆
"語言表達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人們學習語言總是從口頭開始的,而3-6歲是幼兒口語表達的關鍵期,此時如果能給孩子以正確的教育,將會為他們今後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要使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它強調了在語言教育過程中重視語言交際的功能,重視幼兒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在幼兒園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幼兒對角色游戲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興趣,他們通過角色的扮演主動地與人進行交往。在這種交往過程中語言的表達也會越來越准確和完整,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真正發展。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以下我將從幾個方面闡述我的觀點:
一、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
興趣是引導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對興趣的事人們總是愉快主動地去探索,而幼兒興趣更是如此。因此,在角色游戲中應善於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激活幼兒語言表達的思維,使幼兒主動愉快地去游戲去表達。
1、鼓勵誘導,培養幼兒說的興趣
我們知道人人都喜歡聽好話,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更何況一個孩子。在角色游戲中,我依據班級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小獎品的心理特點。製作精美漂亮的小獎品用鼓勵的辦法產生說的慾望。在游戲課上,我針對課本內容製作不同的小獎品。如在開展《商店》這一游戲時,針對游戲內容,我製作了許多的小汽車、小飛機等小商品。在進行角色對話時,誰有禮貌且正確地說出想買物品的名稱,我就獎勵他一個同樣的小商品。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慾望。在此基礎上,我便提高要求,回答完整,說話具體的幼兒優先得到獎品。在角色游戲中經常性的用這種方法鼓勵幼兒說話,時間久了游戲中幼兒也就形成了想說的習慣。對說產生了興趣,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提高了。
實踐表明:正確把握好激勵方式,能使幼兒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因此,在游戲中,我常採用語言激勵:如"你真聰明"、"你真棒";採用了動作激勵,如伸出大拇指,鼓鼓掌;還採用了物質激勵等方法,充分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表達中體驗成功,產生自信,從"要我講"到"我要講"。
2、累積經驗,激發幼兒表達的能興趣
要使幼兒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地意願,與人自然地交往,就必須讓幼兒積累一定的詞彙和一定的聽、說的技能,因此幫助幼兒積累日常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知道說什麼、如何說顯得尤為重要。為些我們設計了許多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角色游戲,如"打電話"、"辦家家"、"菜市場""商店"……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用普通話連貫地講述自己姓名、年齡、幼兒園名稱、班級、父母姓名、工作單位以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學會用一定的語言進行游戲等等。由於幼兒的年齡小,情緒易激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以直接行動思維為主,所以活動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開展,如在活動前,老師拿來一個漂亮的小盒子,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問孩子:"你們知道裡面裝的什麼嗎?"幼兒很好奇,急於想知道,於是老師打開讓他們仔細瞧瞧,哇!原來是一些精美的圍巾手套、衣服、鞋子......他們可想要了,於是老師讓他們到游戲區的"娃娃商店"里去買,這時商店的營業員忙了起來……。孩子在活動區里盡情地玩了起來,慢慢地延長了注意的時間,加大了活動量,增加了幼兒之間的交往機會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從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
對於幼兒來說,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很重要的,《綱要》中就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那麼,我們可以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創設一個怎樣的語言環境呢?
1、創設一個自由交往的語言空間
陳鶴琴先生曾說:"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是最好的教具。"從某種程度上說,環境就是教育,創設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可以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游戲交往中得到進一步鍛煉。教師在創設活動區活動和區域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環境時,應注意在提供多種活動材料的同時,也給幼兒一個自由交往的空間,讓幼兒避開教師的"監護",打開心扉自由地同伴交流,使幼兒的語言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和組合。例如,教師在觀察"娃娃家"的角色游戲中,發現這一現象:兩位扮演媽媽的幼兒對同伴態度不好,這時同伴就提出抗議:"媽媽說話是很輕的,不是你這樣的。"於是,一位"媽媽"就與之辯白說:"我是假媽媽,當然也可以這樣了。"而另一位"媽媽"則改變自己語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溫柔地說話,體貼地照顧孩子,並友好地與周圍的同伴進行語言交往,就這樣,幼兒的語言技巧在一個自由交往的語言空
Ⅷ 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根據,簡論幼兒文學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游戲精神
游戲精神是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精神之一,也是今天的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本文旨在通過對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進行簡單的梳理和解析,貼近兒童文學的本質,廓清游戲精神的真實面貌,從而展示從作品中流露出來的兒童文學游戲性的獨特魅力,並對現今的兒童文學創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文首先從游戲與兒童的關系入手,來探討游戲精神存在的必然性——兒童文學作品要撥動孩子們的心弦,使他們看了能產生一種愉悅的親切感,游戲精神就應該成為兒童文學最永恆的精神,最重要的美學個性和品格。在此基礎上,綜合兒童文學理論界有關游戲精神的代表性論述,對游戲精神的實質和美學特徵進行歸納,即自由性,愉悅性和幻想性。 在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游戲精神的實質和美學特徵通過人物塑造,情節設計,語言運用,游戲性氛圍的創設等文本表現展現著其獨特魅力,從而使兒童文學作品充滿生氣與活力,為兒童創造了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世界。 在這些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探討了游戲精神對兒童文學的重要意義,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在。游戲精神使得兒童文學成為「快樂的文學」,對於兒童自我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產生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創作過程中,游戲精神對創作主體的指導作用使得以游戲為創作主體與兒童的契合點,從而把「游戲精神」真正注入文本這一過程變得更加順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游戲精神和教育主義關系的思考,作者認為應打破那種認為兩者絕對對抗的認識,尋求二者的協調發展,推動兒童文學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從而獲得廣闊的創作空間。
Ⅸ 請舉例談談你對兒童文學游戲性的理解
能和兒童產生互動的文字或是內容:
如:文字是朗朗上口的,像是歌謠般
或是 他所描述的內容是趣味富想像力的 、或是可以動手操作的。像是翻翻書 立體書這類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