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適合幼兒與家長參與的親子游戲有哪些
多開展親子活動豐富幼兒園教育形式。
通過吸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各種教育活版動可以豐富幼兒園的教權育形式,
例如,迎新親子運動會、親子製作、親子游戲、親子
閱讀、親子春(秋)游等。
我們圍繞入園適應、幼小銜接等主題活動、「三八」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節日活動邀請家長參與,
通過有序的組織家長、幼兒喜愛的活
動內容與形式豐富家長和孩子的互動經驗,
提升家長的育兒水平,增進親子的感情,幼兒園也通過這樣的活動獲得發展,
教師的組織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同
時為家園關系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㈡ 幼兒園只要家長參與的游戲大全
你好,幼兒園最好採取一些親子游戲增加互動比較好,這樣小朋友參與更能引發大人們的共鳴。
㈢ 關於交通安全知識的家長和兒童共同參與的小游戲
比賽性質
給孩子指令,然後設置各種交通障礙,讓他們自己通過
先通過不犯規的獲勝
如讓孩子到某個地點取東西,路途中有各種交通障礙,孩子在不違反交通安全的情況下到達某個地點獲勝
可以根據年齡分組
㈣ 家長怎樣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
(1)家長要以觀察者的身份隨時關注幼兒。要更好地指導幼兒區域活動,首先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准確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關注、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了解幼兒喜歡玩的是什麼,然後根據觀察的情況, 在幼兒探索問題時能及時給予指導。
(2)家長要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參與幼兒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區里出現新的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
(3)家長應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孩子們對區域活動里出現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
㈤ 開展幼兒親子游戲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一、 不要挫傷孩子玩游戲積極性和信任感,不要用孩子無法接受的態度回絕孩子,讓孩子失望。如果父母不想參與游戲,切不可簡單粗暴的拒絕孩子,或者沉默不語,盡量用委婉或者鼓勵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游戲。 二、 不可以欺騙孩子。家長們總認為大人比較孩子的知識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可以用一些比較動聽的語言欺騙孩子,...反正,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經常對孩子許下不能實現的承諾。但是,孩子往往沒有大人們想的那麼幼稚,他們會記住大人給他們的承諾,如果家長們一味欺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會信任家長,非但如此,嚴重的話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 三、 不要敷衍孩子,家長如果參與孩子的游戲,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而隨便敷衍,家長即然參與孩子的游戲,孩子因年齡小或角色需要或缺少游戲夥伴而請求時家長應參與進去,並以角色身份、游戲口吻引導孩子游戲,使游戲得以順利開展。 四、 如果孩子依賴性過強而請求父母一起游戲時,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不應該參與,但是應該陪在孩子身邊或者呆在孩子看的見的地方,讓孩子游戲時不會不安,千萬不可為了培養獨立性,在孩子玩的專心時偷偷走掉,這樣會讓孩子分心引起不安,事得其反。 家長與寶寶多做幼兒親子游戲,不僅可以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還會有助於寶寶建立起自信心和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家長要給寶寶做表率作用,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這樣會寶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親子游戲可以讓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游戲,學習,有助於寶寶寓教於樂。
㈥ 幼兒和家長可以玩哪些游戲
1、甜蜜的吻
適合年齡
3歲以上
玩法
(1) 媽媽告訴孩子剪刀、石頭、布的手勢。用實物和手配合進行演示,讓孩子了解:剪刀可以剪布,石頭是用來砸剪刀的,布可以包住石頭。
(2)明確三種手勢的關系後,媽媽和孩子出拳,看看誰會贏。勝利的一方可以享受輸了的一方的一個吻,勝利者還可以指定是親鼻子、額頭或是臉頰。
2、我畫媽媽,媽媽畫我
適合年齡
4歲以上
玩法
(1)准備畫紙、彩筆。
(2)媽媽先讓孩子當模特,給孩子畫一張像,畫好以後先不給孩子看,提高孩子的興趣;然後媽媽給孩子當模特,讓孩子畫一張媽媽的像。最後兩個人都畫好後,交換畫,看看誰畫得可愛。
(3)再准備一張大紙,媽媽和孩子一起畫一幅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圖畫,比如孩子畫主角——媽媽和自己,媽媽負責裝扮圖畫,畫點花兒和綠草。
小貼士:生活中,媽媽和孩子已經非常親密了,不過也許媽媽還沒有給孩子畫過一張畫呢~其實,即便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讓孩子畫,這樣的體驗也很有意思的。
3、我們的故事
適合年齡
4歲以上
玩法
(1)准備一把兒童剪刀,將前面畫的媽媽和孩子的單人畫剪下來,作為講故事的道具。
(2)媽媽和孩子輪流編故事,媽媽以孩子作為主人公來編,故事可以是描述孩子一天中所做的事情,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熟悉的故事改編的。講故事的時候把孩子的單人畫拿在手裡,增加趣味。
(3)輪到孩子講故事。以媽媽為主人公,講講媽媽一天都幹了什麼,從而體會到媽媽的辛苦,也可以把媽媽套用到孩子熟悉的故事人物中,讓媽媽也當一回孩子。
(4)媽媽和孩子一起編一個以孩子和媽媽為主人公的故事。
小貼士:這個游戲不在於故事講得有多精彩,主要是讓孩子和媽媽多交流,孩子講的時候,媽媽可以提意見讓孩子修改;媽媽講的時候,孩子也可以說「媽媽你應該這樣講」。
4、給媽媽過生日
適合年齡
5歲以上
玩
(1) 准備好小碗、小盤、各種顏色的彩泥、假蠟燭等。問問孩子,假如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你准備做什麼。
(2)過生日要有生日蛋糕、面條、披薩,給孩子三個小盤,讓孩子發揮創意,用彩泥做細細長長的面條、圓圓扁扁的披薩餅、方方正正的蛋糕。孩子做的時候,媽媽在一旁打下手。
(3)孩子做好點心後,在蛋糕上「點上蠟燭」,媽媽一邊許願一邊吹滅蠟燭。最後媽媽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唱生日祝福歌。
小貼士:過生日的游戲可以輪流玩,媽媽過完生日了,孩子再過一次。
5、我來照顧媽媽
適合年齡
4歲以上
玩法
(1)准備聽診器、體溫計等看醫生的玩具。
(2) 媽媽向孩子交待游戲情境:孩子生病了,都是媽媽來照顧。媽媽通常會做這些事情,如量體溫、蓋被子、喂葯、用毛巾擦臉等。假裝媽媽現在生病了,比如肚子疼、咳嗽,孩子可以做什麼呢?問一聲「媽媽你疼嗎」,給媽媽端一杯水,給媽媽喂葯,用這些細微的動作來關懷媽媽。
(3)媽媽病好啦,向孩子表示感謝。
小貼士:可別小看孩子的觀察力,平日里孩子生病後,媽媽操勞的樣子、緊張的神情,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孩子是很樂意照顧人的。
㈦ 幼兒和家長共同參加的體育游戲叫什麼名稱
是兩人三足嗎? 三組家庭為一輪進行比賽(每組家庭由一位家長與幼兒共同游戲)。將家長與幼兒相鄰的兩只腳捆綁在一起站在規定位置,哨響開始起跑。
㈧ 如何讓家長支持幼兒對游戲的探索
教育過程應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場馬拉松的競賽過程中,需要家長們齊心協力、持之以恆,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讓幼兒沐浴著春風和陽光,帶著快樂心情,輕松上陣。 首先,學齡前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穩定,他們對某一事物的興趣通常與他們的好奇心﹑新鮮感受分不開。因此,作為家長就必須善於發現和引導,經常帶孩子出去參觀﹑外出散步,或者帶著孩子擺弄和拆卸各種玩具等,讓孩子在探索 「秘密"的活動中,激發學習的興趣。 其次,父母對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的每一個新的發現,都要予以支持,並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是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或是掌握技巧性比較強的知識,如繪畫﹑彈琴等,父母要合理地安排時間,每次持續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大腦皮質產生保護性抑制,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即使對於同一內容的重復學習,父母也要每次變化方法,最好與游戲結合起來,學學玩玩、動靜交替,以免孩子產生厭倦感。年齡稍大的孩子可適當地組織競爭性的活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一旦孩子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就會進一步促使孩子主動地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給予成功的體驗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對他們的期望不能超越他們已有的水平和他們通過學習最近可能發展到的水平,並要及時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在家長看來是微不足道的進步,卻給孩子帶來了成功的體驗,並依據學習成果來調整心事活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父母要考慮到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切忌粗暴干涉﹑硬性強制或教條主人的方法。家長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參與者的身份﹑商量的口吻﹑採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這種心理效應對於激發孩子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興趣不但能讓幼兒主動學習,也是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條件。例如: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困難,但是有時候他們並不希望成人直接介入活動,給予他們幫助,他們會在自己的思考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孩子們在拼搭飛機模型時,會遇到一些困難,經歷一次次失敗,但是他們不會放棄,他們會勇於探索,在一次次失敗後獲得成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感興趣,須知動手操作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活動的興趣對培養幼兒的學習堅韌性、自覺性有重要作用。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牢記: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3-6歲的幼兒的學習是通過游戲實現的,只有在游戲中激發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才能讓他們自覺自願學習,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基礎,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做准備。
㈨ 家長指導幼兒園游戲的策略有哪些
主題:幼兒園怎樣指導家長,家長怎樣指導幼兒游戲 生活教育不僅要適應幼兒當前的發展,更要為幼兒的持續發展與未來生活奠基。從幼兒當前發展看,生活活動能保護幼兒的健康生存,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從幼兒長遠發展看,生活活動為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做准備,並為他們今後的持續發展奠定做人與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質。 當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集體生活,特別是進餐、午睡、入廁等生活自理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小班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動充滿了精細動作的嘗試和練習。所以,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動作,體驗成功,增強獨立性,從而盡快地適應集體生活。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的幼兒,基本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他們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自理能力差,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培養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現代家庭的獨生子女,進入幼兒園後,許多小班的孩子不會獨立進餐,不會自己洗手、擦臉,不會自己解小便,脫穿簡單衣服等。這種狀況不僅會影響孩子現在的生活,而且也會給孩子將來學習、生活、處事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從小班孩子入園的情況看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造成的,通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家長過度溺愛 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裡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開心,因此許多小朋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時候吃一頓飯,孩子在前面玩,大人在後面邊跟邊喂,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力親為,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 2、補償心理 許多家長因為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想到自己小時候受的苦,現在有條件了,就絕不能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樣的苦,從而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影響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要知道,給孩子一定的動手機會並不是意味著讓他受苦。
3、 放縱心理 一些家長在「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自己吃,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因此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較遲緩。 4、怕麻煩 由於小班孩子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飯粒,家長嫌臟,吃好了還要搞衛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凈;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 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我認為要提高小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做到家園互動。 三、家園互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教師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圓滿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至關重要。如果失去家長的配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難以實現。因此,我們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得到家長的配合。 針對小班孩子的特點,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家園互動的方法: 1、在幼兒入園前,進行家訪 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一大轉折。他們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親愛的父母,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內心充滿焦慮和不安。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暗自落淚、有的不肯上床、有的拒絕進食等等。孩子的種種不適應,必然會使家長不放心。 因此在孩子入園前,我們都會進行家訪,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況與家庭教養方式等,使幼兒園教育更貼近幼兒的實際,教師的指導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家訪不僅讓我們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時讓家長親身經歷老師和孩子的言語交流和行為指導。家訪時從老師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長看到了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喜歡,看到了教師不惜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了自己孩子而獻出的真情。同時我們告知家長幼兒入園要做的准備。請家長在家中教幼兒一些必要的自我服務的技能,如自己學著吃飯、穿衣、如廁等,教孩子學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幫助孩子做好入園前的准備。每年的暑假裡,我們都會頂著烈日,到一個個孩子家裡上門家訪,不僅我們熟悉了孩子,而且孩子也熟悉了我們,同時還給家長以一定的指導,解答了家長在孩子入園問題上的許多困惑,使孩子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開放家長半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對於剛進小班的孩子來說,家長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但對於只是教師口頭的反饋還不夠,他們需要親眼看見才能夠放心。於是我們會為家長開放半日活動,提供機會讓家長到幼兒園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從生活到游戲,從運動到學習,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園各方面的表現,心裡也就踏實了。而在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就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其它孩子進行比較,在家裡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從家長的反饋意見中,我們也知道了家長非常歡迎這類的活動,使他們能夠很好的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及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有利於家長在家配合幼兒園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 3、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家長 小班幼兒學做事的主要阻力來自於家庭,家長總是有許多顧慮和擔憂,而導致不放心。我們就可以通過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以及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和方法。比如在家長會上,我們與家長一起分享一些經驗: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會哭鬧,這時就會有家長告訴孩子:「等你睡覺起來,媽媽就來接你了。」結果造成孩子一直跟老師說要睡覺。聽了以後,很多家長都笑了,因為的確有很多家長是這么說的,他們不會想到孩子聽了這句話之後的表現。經過老師的分析,家長就不會再犯類似的問題了。我們也會利用演示法,向家長演示穿脫衣物的方法,使家長在家中教孩子時,與幼兒園採用一樣的方法,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掌握。 同時還可以學習、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在班中交流,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我班有一個孩子王紫瀅開學初時沒有紀律意識,常常不分時間在教室里隨便走動,影響了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動,我就和她的家長取得聯系,她的媽媽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針對這一情況,家園就採取一致的教育,經過一個階段,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又在家長會時,請這位家長談談如何使孩子進步的經驗,從而讓更多的家長知道家園互動的作用。只有家長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共同、一致地培養孩子。那麼我們就有責任讓家長了解家園互動的作用,並指導家長更好地進行家園互動。
㈩ 開展幼兒親子游戲,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一、 不要挫傷孩子玩游戲積極性和信任感,不要用孩子無法接受的態度回絕孩子,讓孩子失望。如果父母不想參與游戲,切不可簡單粗暴的拒絕孩子,或者沉默不語,盡量用委婉或者鼓勵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游戲。 二、 不可以欺騙孩子。家長們總認為大人比較孩子的知識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可以用一些比較動聽的語言欺騙孩子,反正,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經常對孩子許下不能實現的承諾。但是,孩子往往沒有大人們想的那麼幼稚,他們會記住大人給他們的承諾,如果家長們一味欺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會信任家長,非但如此,嚴重的話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 三、 不要敷衍孩子,家長如果參與孩子的游戲,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而隨便敷衍,家長即然參與孩子的游戲,孩子因年齡小或角色需要或缺少游戲夥伴而請求時家長應參與進去,並以角色身份、游戲口吻引導孩子游戲,使游戲得以順利開展。 四、 如果孩子依賴性過強而請求父母一起游戲時,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不應該參與,但是應該陪在孩子身邊或者呆在孩子看的見的地方,讓孩子游戲時不會不安,千萬不可為了培養獨立性,在孩子玩的專心時偷偷走掉,這樣會讓孩子分心引起不安,事得其反。 家長與寶寶多做幼兒親子游戲,不僅可以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還會有助於寶寶建立起自信心和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家長要給寶寶做表率作用,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這樣會寶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親子游戲可以讓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游戲,學習,有助於寶寶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