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園區域活動推進課程游戲化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園區域活動推進課程游戲化

發布時間: 2021-03-14 07:25:20

⑴ 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及游戲化教學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

⑵ 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怎樣指導幼兒的區域游戲專題研討記錄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⑶ 大班課程游戲化區角游戲怎麼開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大班區角游戲的開展 
一、區角游戲的特點 
區角游戲有三個特點,第一,目標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時的。第二,空間與時間是半開放的。第三,活動過程是自主的。 
二、明確區角游戲的功能價值 
  (一)開放性區角游戲,體現了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 
    首先,在學習活動中,要重視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非表面的興趣,而是真正具有學習內驅力的興趣。在開放性學習區域活動中,每個孩子能在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和需求進行活動。他們個性化的興趣得到滿足,學習的原動力得到激發。這樣的學習,就有可能獲得終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關注學習的方法,關注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學,也許比學會更有意義。 
  開放性學習區域活動,就是在教師創設的寬松、開放的環境下,幼兒自己進行探索性學習。如,看著「圖示」學習折動物--探索看圖解的方法;看著「說明書」學習沖配花茶--學會看「說明書」的本領。這樣的學習對幼兒也許是有意義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還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往重幼兒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堅持性等情感態度的培養。這一切,在區域活動中都能得到積極的體現。   (二)開放性區角游戲,體現了新的教學價值觀 
  長期以來,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師預先構建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學習者不同的認知結構以及不同的經驗基礎都被忽視了。因此,學習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劃上了等號。集體教學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誠然,集體教學活動,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是一種明確簡捷、系統有序、經濟有效地作用於幼兒的教學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學習同樣的內容,並以相同的速度與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教師是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的,也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的學習需求。 
  應運而生的開放性學習區域活動,就以它個別化學習的鮮明特點彌補了集體教學的先天缺陷,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性得到了發揮,個人的經驗、特點得以體現,也使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體落實。另外,新的教學價值觀還要求我們變接受性學習為發現性學習。學習性區角活動,是一種更適合於幼兒發現性學習的方式。因為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動作、表象來認識世界的,他們往往是在與具體材料的互相作用中,獲取直接經驗。 
   在區角游戲中,幼兒藉助於操作擺弄,與客體交往,進行發現性學習。這樣的學習,比單向的接受性學習更有意義。總之,心得教學價值觀,要求我們在
幼兒
的學習活動中真正實現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優勢互補,使兩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開放性區角游戲,體現了新的教師價值觀 
  開放性學習區域活動通常是個別進行的。這種活動形式,在客觀上增加了教師與幼兒直接接觸的機會,使幼兒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進雙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師積極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是一個我教你學的教育者形象。教學的出發點是教材、大綱,而非幼兒。空間距離的接近,使教師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水平。這時,教學活動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教學的出發點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幼兒原有的經驗和水平,使教育目標真正需求化了。 
三、進行有效區角游戲的指導 (一)科學合理地創設活動區 
創設活動區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科學合理地創設活動區不僅能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想想吧<圖一>、試試吧<圖二>)、動手操作(做做吧<圖三>、秀秀吧<圖四>、畫畫吧<圖五>、搭搭吧<圖六>)、與人交往(看看吧<圖七>、演演吧<圖八>)等的機會,而且還能使幼兒在自選的活動中充分表現其想像力、創造力,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提高幼兒素質。
1、 
創設區角環境,引起學習興趣 
幼兒的天性,幼兒只有在新穎的創造性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在牆體在創設區角時,可利用自然角設置懸念,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只有在新穎的創造性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在其他任何活動中無法體會到的快樂。例如: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在自然角里每組種植一種植物,讓孩子天天觀察、澆水、記錄,孩子們就會發現:有的植物過一天就發芽,而有的植物過了一周也沒發芽,教師就組織幼兒討論:為什麼會這樣?是種子有問題還是泥土、澆水、護理的原因。孩子們就會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說:「我看見***那天澆水澆得很多,水都流到外面了。」還有的說:「大概種子壞掉了,因為這些種子都曬在太陽底下,燒壞了。」有的甚至說:「我叫我爸爸在網上查一下,到底怎麼回事?」聽見孩子們的討論,老師覺得很欣慰,孩子們真有辦法,他們長大了,教師的功夫沒有白費。從討論中孩子們也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知識。
演演吧有渲染氣氛、移情入境的特點,能有效培養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撥動幼兒「趣」的心弦。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意為幼兒准備一些他們喜愛的歌曲,讓他們來表演,使孩子在熟悉的歌聲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的情感中,進一步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例如:大班老師為幼兒准備一些與主題有關的有趣歌曲《菜場》、《小狗抬花轎》、《五隻鴨子》等,並提供配套的打擊樂器:小鈴、鈴鼓、三角鐵、蛙鳴、鑼、鼓等,利用多媒體,使他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來,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使幼兒愉快地獲取了知識,掌握了技能。

⑷ 如何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

依據幼兒興趣及需要生成活動主題,構建課程游戲化實施框架,逐步實現預設課程向生成課程的轉變,確保幼兒的游戲時間每天不少於3小時,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均得到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各級各類游戲活動的觀摩研討活動,建設課程游戲化資源庫,提高教師課程游戲化能力,讓老師們時刻關注游戲...形式、游戲精神、游戲要素

⑸ 如何切實,有效的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近日,由教育局領導組織帶領我們基層教師學習了《課程游戲化》的有關活動,我有幸參加並觀摩學習了有關的活動。更有幸聆聽了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虞永平教授關於《課程游戲化》的講座。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對課程、游戲以及課程游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和全新的解讀。
在此之前,我認為《課程游戲化》的頒布與實施意味著舊的課程體系的結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了解到《綱要》和《指南》和《課程游戲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戲是基本活動」的問題。所謂基本活動,意味著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生硬的體現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的存在。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游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通過學習我才了解,課程游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去考慮,簡單的說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虞永平教授的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游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游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我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這樣的游戲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聽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動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話來說游戲不是教學,不需要教師去「導演」和指揮,因為教師指導過頭了,就成了「導演」,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游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良好的幼兒園課程會不斷促發幼兒的興趣,催生新的活動,能讓幼兒專注地投入當前的和不斷生發的行動中去。
此專題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珍惜孩子們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 而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虞永平教授提出的一些解決措施,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⑹ 如何推進課程游戲化小班優化幼兒一日活動計劃

幼兒園一日活動包括晨間活動、教學活動、早操、早點、盥洗活動、午餐、午睡、午點、戶外活動、離園等環節。簡而言之,即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每個不同時間段所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綱要》中指出:幼兒各種行規習慣的養成必須在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去培養。關於小班「游戲化的一日生活」中幼兒個性的培養,我從以下環節總結了幾點經驗: 一 、晨間活動環節 小班幼兒由於其特殊的年齡及心理特徵,在晨間入園的這段時間多數存在哭鬧、情緒極不穩定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把握晨間這個有限的活動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並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以調節小班幼兒的心理,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在我班,為迎接小班新生的到來,設置了溫馨的娃娃家、玩具商店、照片牆等區角,老師每天在教室門口以 「××老師媽媽」的角色身份迎接幼兒的到來,然後帶領「自己的好寶寶」進教室區角活動,轉移幼兒分離焦慮的情緒,開心地投入到好玩的區角游戲中。待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後,教師為幼兒准備各種小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進行晨間體育活動,如:「小兔跳彩圈」、「豬八戒運西瓜」等,在游戲中初步鍛煉小班幼兒的跳、投擲等基本能力,培養幼兒勇敢、探究的精神,也愉悅幼兒身心。 充分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以音樂游戲、聽說游戲為載體,如適時地彈奏《我上幼兒園》、《打電話》等簡單歌曲,吸引幼兒注意力,鍛煉小班幼兒敢說、敢唱的基本能力,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教學活動環節 《規程》第二十三條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獷(引自)要完成這個過程,我們必須注意在學習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擬人化心理特徵明顯。所以,我在教學活動中常以擬人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理解和參與活動,滿足孩子愛模仿的心理需求。 我班幼兒中性格特別活躍、能說會道的幼兒,也有膽小、不敢表現自我的幼兒,更有隨著氣氛的改變來行動的幼兒,我經常在教學中融入好玩的游戲,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藉助有趣好看的教具來吸引幼兒注意力,多採用正面激勵的方式,給予反應靈敏的孩子高調的表揚,或物質獎勵,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以語言活動游戲《我長大了》為例,在感受完自己以前用過的衣服、襪子等都穿不下,看到幾位幼兒完整表演兒歌並獲得老師表揚後,其他幼兒也覺得這非常有趣,迫不及待地舉手要表演,並很自豪地想夥伴炫耀自己長大的事跡,在模仿學習中很好地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⑺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有什麼好的建議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⑻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