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大班閱讀區觀察記錄自主性游戲中進行有效觀察
:正來一、觀察角度情源感偏離二、背景社會的快速發展令許多父母無暇顧及自己孩子的心理,個別家庭的封閉化教養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而幼兒期是調整幼兒性格和培養幼兒良好品格的關鍵期,其中,游戲是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案例旨在通過對一個典型情感偏離幼兒的分析,探究自主性游戲對該幼兒的影響,形成一些行之有效
『貳』 教師怎樣觀察幼兒自主性游戲行為
一、如何理解幼兒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
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
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建構的過程。可是當前,幼兒園在
開展幼兒自主游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兒童對游戲活動能自主地選擇、支配,在游戲中充分享受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自主性。游戲自發行為是趨樂性的,兒童在游戲中因為需要的滿足而獲得快樂,同時游戲對兒童良好個性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兒童階段年齡在三至六歲,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良好的個性能使孩子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發揮出來。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現自主性游戲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發展的思想。 游戲是兒童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我們應該利用兒童這種強烈的活動動機誘導他們,使他們在自由、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生活、去探究、去創造,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發展。
1、強調游戲的自發性。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自發游戲是兒童內心活動的自身表現,是兒童最純潔、最神
聖的心靈活動的產物」。他揭示了游戲在於兒童的內部需要和自發活動這一游戲本質。所以指導自主游戲必須充分體現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必須改變過去對幼兒游戲作外部強加,充分尊重並滿足幼兒的內在需要,創設幼兒游戲的良好環境氛圍,激發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讓幼兒自己創造游戲。
2、注重遊戲的互動性。
杜威強調:「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在這個游戲過程里,教師應是游戲夥伴,不是「自上」的指導者,和孩子們一起游戲,
產生互動。
3、釋放游戲的童話性。
蒙台梭利認為:「每一個幼兒都有一種創造的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
構築起一個精神世界」。對兒童而言,游戲是真實的生活和想像世界的統一。生活的真實為幼
兒的游戲表現提供了條件,虛構的童話想像使幼兒游戲充滿了想像和創造。為此,自發游戲
的指導策略要重視引導幼兒對生活的體驗,放任幼兒在游戲中的不真實和幼稚的行為,把兒
童當兒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兒童的立場看兒童的游戲。
二、教師如何做到有效觀察
1、 與幼兒在游戲中成為同伴,與幼兒處與平視中。俗話說:換位思考,當教師真正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看待游戲,才可以讓幼兒得要真需要的幫助,而不是教師主觀的自我判斷,有時候,教師給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師眼裡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小幫助,卻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無限的幫助。這是教師以與幼兒同樣的游戲者身份,通過游戲的語言和行為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當教師投入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玩得更有興趣,因為幼兒年齡小、能力弱,游戲的玩法技能相對比較缺乏,教師的與往往使游戲有更多的變化和情節的深化。教師可通過模仿幼兒的游戲來對幼兒游戲施加影響。如:中班時科科小朋友,在用積木搭「大高樓」,但他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大塊積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樓」總也搭不高,站不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坐到他身邊,也拿一堆積木搭「高樓」,一邊搭一邊說:「我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這樣我的大高樓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師所採用的這種平行游戲的指導方式可以傳遞成人對幼兒游戲關注的態度,增進幼兒游戲的興趣,同時成人的行為本身已成為幼兒可參照的範例或榜樣,便於幼兒掌握游戲技能。教師還可直接參與到幼兒游戲中,與幼兒一起共同游戲,如和幼兒一起下跳棋,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
戲中,作為游戲參與者的教師可以扮演適宜的角色加入幼兒游戲。在和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
中,進一步了解幼兒想法,調動和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或
擴展情節,豐富幼兒游戲的內容,提高幼兒游戲的能力和水平。如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的人
很多,教師可扮演打電話的人到郵局詢問:有手機買嗎?幫助幼兒拓展了「手機商店」這一
主題;教師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裝發現娃娃發熱,並勸「爸爸媽媽」應帶娃娃到「醫院」
看;教師扮「顧客」到「商店」買商店裡沒有的東西,引發幼兒自己尋求代替物,發揮了幼
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游戲中的陪審團
幼兒畢竟不是大人,在游戲中難免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教師也無法參與每一個游戲,
當孩子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聽取多方的「證詞」
,做一個間接的觀察,盡量把事情還原,然後再客觀的給孩子一個恰當的幫助和解決方案。讓孩子在教師的適當干預中,得到必要的幫助,讓游戲可以順利的進行。 教師以旁觀者身份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是指教師站在幼兒游戲外,以現實的教師身份
干預幼兒的游戲。它能更明確直接地向幼兒傳遞教育的意圖,而且也便於教師同時影響更多
的幼兒。但教師須特別注意尊重幼兒的游戲興趣和願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兒意志。
三、有效觀察如何助推幼兒的自主游戲
1、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及時到位,確保自主游戲可以順利開展教師在游戲中,應該要擁有敏捷的思維和敏感的意識,在孩子左右為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確的幫助,不管物質的還是精神上的,這種幫助,就像一雙無形的雙手,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輕輕地拉孩子一把,讓孩子在自主游戲中可以更加順利。
2、在游戲後及時反思,為以後相同情況保留經驗在細心的觀察之後,教師所應該做的工作就是及時地進行記錄和反思。把觀察的情況書面化,然後針對收集的情況,進行反思,看看當時對孩子的觀察是否到位,如果有介入,是否得當,若果沒有介入,是不是需要介入,還是不介入比較好。為下次遇到相同情況,可以做得更好,更加准確。這種幫助,就像一張寬厚的彈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拋得更高,去觸碰更高的天空。
3、在多次游戲中總結經驗,讓孩子的探索沒有障礙
孩子在多次的自主游戲之後,教師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游戲特性,對於孩子的在游戲
中的各種情況,可以做到應付自如,讓孩子及時得到高質量的保障,這是對孩子自主游戲最
好的支持,合理的對策,正確的應對,有效的處理,恰到好處的幫助,這樣的幫助,就像一
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戲中,讓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讓孩子在自主游戲中
汲取無限量的知識,成為在自主游戲中最大的贏家。
『叄』 53、在幼兒園活動中如何實施觀察策略。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除了注重環境創設以及游戲的設計外,還要注意觀察幼兒,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既要做好區域活動的觀察者,又要做好指導者,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結合自己組織幼兒開展的區域活動,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我認識到觀察幼兒的重要性,形成了有效的區域活動觀察策略。
一、不同區域的觀察視角和側重點
《指南》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方面對幼兒的整體學習和發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分領域地提出了合理的目標期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分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而割裂地看待幼兒。觀察幼兒的一般視角可以從活動興趣、認知水平、個性心理、規則意識等方面進行,在不同的區域,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如:
生活區 :
1.手指肌肉的協調性如何。
2.對工具、材料使用規則的了解及收拾整理情況。
3.操作材料是否貼近幼兒生活經歷。
4.參加勞動的熟練程度及方法的合理性。
科學探索區:
1.在實驗或操作時的專注程度。
2.遇到困難時的態度表現出及處理問題時的方法與策略
3.喜歡表述或嘗試記錄感知到的現象。
4.活動結果的合理性、科學性。
表達表現區:
1.能否大膽地表達表現自己的所感所想.
2.表達表現時是否心情舒暢,行動活潑。
3.對活動的興趣與表現相應內容的技能,
4.表達表現的內容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准。
5.能否大膽想像.並願意付諸實踐,能否創造性地使用材料。
二、巧妙的觀察,客觀的記錄
觀察是游戲准備工作的基礎,是介入幼兒游戲的前提。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對象有材料和幼兒這兩者。
1.基於環境與材料提供的觀察——適宜性
觀察材料對幼兒興趣的激發。作為一種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一材料在與幼兒間的一個興趣是如何引發,尋找到幼兒與材料兩者之間的興趣碰撞點,觀察到材料能與幼兒良好互動,能讓大部分幼兒自我參與其中,這就是適宜的材料。
2.基於幼兒與同伴互動的觀察——診斷性
(1)制定觀察要點,明確觀察方向。
觀察要將全班幼兒與個別幼兒相結合進行綜合觀察。同時可在某一區域中某一材料進行定點觀察。如:觀察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觀察、傾聽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觀察、傾聽孩子的情緒情感;觀察、傾聽孩子的發現……
有了這些觀察的方向,能夠讓教師把握整體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從而及時地獲得第一手資料,並從中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作出調整。強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間的成效,使孩子在一個高效、互動的環境中得到最大化的發展。
(2)客觀真實記錄觀察結果。
客觀真實的記錄有助於教師深入了解幼兒。要善於發現幼兒表現中的各種積極正面的因素,耐心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客觀的記錄和描述,不要帶有主觀性的評價。例如:
觀察記錄一:建構區里,點點在搭積木,他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在做大高樓的游戲,當他搭到第六層的時候,旁邊玩飛機的強強用他的飛機把點點的高樓給撞倒了,這個調皮的強強總是愛搞破壞。
觀察記錄二:建構區里,點點在搭積木,他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在做大高樓的游戲,當他搭到第六層的時候,旁邊玩飛機的強強用他的飛機把點點的高樓給撞倒了。點點沒有生氣的意思,強強笑著說:「這樣搭的高樓不結實,太容易撞到了,咱們換個方法,搭個結實的。」兩個孩子,一起搭了起來。
同樣的案列,卻有不同的觀察結果,可見耐心的觀察客觀的記錄,有助於正確地評價孩子的行為。客觀記錄要求觀察筆記盡量不受自己價值觀或者固有偏見的影響,不記錄觀察到的行為的解釋。
三、適時的介入與適度指導
《綱要》指出:「 教師在游戲中要發揮觀察者、組織者和協助者的作用,正確處理教師在游戲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轉換。」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以適時適度指導為主要策略。
在區域活動中,以觀察、了解幼兒為主,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干預幼兒的行為,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越是沒有人看見,精神越專注,幻想越濃密,興趣越暢快淋漓。但一些教師仍沒有細致觀察幼兒的意識,在不了解幼兒意圖的情況下,時常會打斷幼兒的思路。研究表明:成人參與與介入幼兒的游戲,能提高幼兒的游戲能力,但何時參與,如何介入,介入到什麼程度,對幼兒區域游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當幼兒遇到困難,即將要放棄游戲意願時介入
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教師是不是要幫忙呢?一般為了游戲的順利開展,幼兒會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但是當幼兒幼兒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他們很容易放棄原來的游戲行為,結果往往會失去一次提升經驗的機會,游戲的意願不能很好的實現,經常終止並轉換游戲,是不利於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的。這時,教師很有必要適時介入。
2.當幼兒在於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認知沖突時介入
區域活動是幼兒與材料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幼兒駕馭材料的自由度,以及幼兒作用材料的方式。但是,孩子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材料的認知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幼兒往往會出現對材料的錯誤判斷,導致游戲的阻礙,進而產生放棄的念頭,教師的適時介入和指導,能促使幼兒對材料的正確認識,拓展游戲的思路。
3.當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的介入
在游戲中幼兒是主人,教師應該是游戲環境的創設者、游戲過程的觀察者、游戲進展的支持者。當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有些幼兒會主動尋求幫助,這時候教師的介入非常重要。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游戲,和幼兒一起玩,即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又沒有剝奪幼兒主體性的地位,使幼兒很容易獲得成就感。
4.當游戲出現不安全因素時的介入
無論是么活動,安全都是保障和前提。年幼的幼兒沉浸在游戲情景中時,往往會因為過於投入而忘記自己是在游戲情景中,一次會將假象與現實混淆,以假當真。特別是現如今,電視、動畫情節對幼兒的影響,幼兒很容易產生模仿的行為,從而將自己置於危險的狀況。這時教師的介入非常重要,採用因勢利導的方法,產生是非觀念,教育幼兒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以確保幼兒安全的進行游戲。
總之,區域活動不是幼兒無目的的自由活動,教師也不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教師需要全面的認識、觀察和分析孩子,用心思解讀孩子,才能使我們的區域活動發揮其有效的價值,是孩子最大程度的收益!
『肆』 幼兒教師自主游戲中確定觀察目標要注意什麼
觀察的方法很多,從觀察目的來看,教師在游戲中的觀察有兩種: 1、隨機觀察,及時捕捉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中所發出的信息,了解這個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兒的行為動機、幼兒的即時需要、幼兒的意願、困難和情緒體驗,作為指導游戲的依據,以便把握干預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做出適宜的應答行為,以滿足游戲的需要,推進其活動; 2、有目的的觀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兒現有的發展狀況,發展的個別差異,發展的最近趨勢,作為教育的依據。其他常見觀察方法,有掃描觀察、定點觀察與追蹤觀察等。
『伍』 幼兒園小班《自主游戲中教師怎樣觀察》教研反思
自主游戲顧名思義,就是兒童自主地開展游戲,也就是兒童「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活動過程」,然而,要讓兒童在游戲中真正地實現自主,通過實踐,我認為,教師學會觀察,充分發揮觀察的效用,巧做觀察者、「局外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來談談我對自主游戲中教師觀察的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對觀察重要性的分析
1、在自主游戲中,有著孩子最真實的自我表現。蒙台梭利認為:要教育兒童就要了解兒童。而觀察正是了解兒童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教師組織游戲活動的前提。通過觀察,教師能最直接地了解兒童的行為、想法和需求,從兒童的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盡可能的適宜的支持、指導和幫助,為評價積累豐富的素材與理論依據,而減少教師的主觀臆斷、盲目干預、刻意安排,乃至出現干擾兒童、包辦代替的現象,過度地以成人的情感、想法來看待兒童游戲,限制兒童發展。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我觀察到「娃娃家」的「媽媽」正推著「超市」的一個貨架,穿梭在兩游戲之間,只見「售貨員」正熱情地招呼她快來買,而「媽媽」一邊答應著,一邊跑回家裡,抱起娃娃放到貨架的第一層里,蓋上被子,這才推著貨架到超市裡去購物。為了不幹擾兒童正在進行的游戲,我向旁邊點心店的孩子詢問,「她為什麼拿超市的東西,又把娃娃放在上面?」孩子笑著對我說,「那是向超市借的,是娃娃的小推車呀!」「還是小疊床呢!」孩子的想法是奇特的,他們對物體的想像是豐富的,只有在觀察中,我們才能了解,才能發現。
2、「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要尊重兒童,張揚個性,以兒童為本。「人化」的反思方法更要求我們以理解人的方式了解兒童,也就是要把兒童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兒童,我們必須通過活生生的個體的靈性去感受、去理解,走進兒童的生命世界,與兒童融為一體,用觀察、用體驗來認識、來反省,以「體驗」和「生命」為依據,了解真實的兒童,真實地了解兒童,而不是通過理性的邏輯分析解剖兒童,閹割兒童世界。俗話說「大狗叫,小狗也叫」,兒童有著自己的 「聲音」,而這聲音是成人所無法替代的,我們只有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通過客觀的觀察來體驗,來感受。在游戲中,教師睜大眼睛閉上嘴,會讓我們對孩子的表現刮目相看,會為我們的適時介入積累豐富的經驗。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給他們大膽嘗試和探索的機會,積極支持、接納孩子的各種想法,真正還孩子一個自主,一個獨立個體的自我表現。例如:在建構活動中,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要搭一塊拿一塊,不用的積木要放回筐里。」可當我們說這話時,是否換位設想過兒童的心理!恐怕我們成人都有過如此的心理體驗:當我們正專注於某一事件中,旁邊的一看客耐不住性子,對你指手畫腳,為你出謀劃策,那時,你定會覺得非常反感,恨不能支開他,就如對弈者特煩旁邊的說教者一樣。我們把保持游戲區的整潔作為一大常規來抓,可誰想過,或許正是這樣,而使我們限制了孩子們的游戲,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在觀察中,我發現建構區的孩子特別喜歡把大大小小的積木放在自己身邊,在拼搭時,拿拿那塊,摸摸這塊,忙碌地做著重復的動作,然而,就在這些隨意地擺放中,孩子們搭出了讓我們成人感嘆的作品。我們班的「東方明珠」、「經貿大廈」及可滾動的「多層汽車」就是如此搭出來的。所以,游戲時,孩子們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擺弄、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之中,如果反復地取放材料容易中斷游戲,不利於兒童專注地活動。但常規是一定要有的,我給孩子們的要求是,當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完成了,那麼就該把沒用的積木放回筐中。
『陸』 中班角色游戲中觀察方法有哪些
[摘 要]:自主復性游戲是幼兒最喜愛制的游戲之一,也是幼兒主要的游戲,但是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時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在此就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的策略,主要通過調整教師組織游戲的方式,提高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指導策略,合理控制游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