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游戲中幼兒與同伴互動的時候什麼不能觀察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游戲中幼兒與同伴互動的時候什麼不能觀察

發布時間: 2021-03-15 05:45:21

Ⅰ 幼兒園五大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格都有哪些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班級;; 大2;;;; 觀察教師; ;觀察對象; ; ; ; ;黃可欣; ; ; ; ;年齡; ; ; ; ;7; ; ; ; ;;; ; ; ; ;;; ; ;; ;所在區角; ; ; ; ;益智區; ; ; ; ;觀察時間; ; ; ; ;2012.2 ;; ; ;; ;觀察情況記錄; ; ; ; ;今天在進行區角活動的時候,一些孩子選擇了益智區的拼圖,這個玩具拼板較多需要集體合作拼搭。孩子們對拼圖很有興趣也很有耐心。一開始,孩子們都在安靜地拼插著自己手中的拼板,過了一會兒,可欣開始煩躁起來,她面對自己手中較為復雜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 ;; ;評價與分析; ; ; ; ;可欣小朋友性格內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對於一件事情的專注力總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求助於別人,所以當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教師應耐心指導並給予鼓勵,堅持要她自己完成,體驗成功的喜悅。並在游戲中鍛煉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互相幫助。; ; ;; ;教師介入及策 略; ; ; ; ;指導並給予鼓勵,堅持要她自己完成,體驗成功的喜悅; ; ;; ;改進措施及目 ;標; ; ; ; ;在游戲中鍛煉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互相幫助。; ; ;;; ; ; ; ; ; ; ;;; ;觀察對象; ; ; ; ;黃濤; ; ; ; ;年齡; ; ; ; ;6歲; ; ; ; ;;; ; ; ; ;;; ; ;; ;所在區角; ; ; ; ;生活區; ; ; ; ;觀察時間; ; ; ; ;2012.2 ;; ; ;; ;觀察情況記錄; ; ; ; ;游戲開始好一會了, "理發店」里還是沒人光顧,黃濤和三個小朋友無所事事地玩弄著材料,這時我走進了理發店:"請問,可以洗頭嗎?」一聽這話,黃濤和三個幼兒一起上前忙開了。……; ; ;; ;評價與分析; ; ; ; ;幼兒行為分析開始的時候理發店由於沒有人光顧,三個幼兒無所事事,沒有進入角色,幼兒之間的角色互動也很少,但當老師介入游戲後,幼兒游戲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特別是老師用 "如果…就好了」的征詢式的口吻給出新的建議,把幼兒從游戲的機能性動作引入想像的情節,將獨自性游戲引導到角色之間合作溝通的層次,使之成為幼兒主動的行為。; ; ;; ;教師介入及策 略; ; ; ; ;教師在幼兒游戲出現困難時,適時介入能啟發幼兒將主題情節深入下去,增強同伴間的互動和溝通。; ; ;; ;改進措施及目 ;標; ; ; ; ;1、百寶箱提供幼兒可操作和替代的材料,如:用飲料瓶替代"洗頭膏」,用積木替代卷發筒,這樣就使游戲的內容更豐富些。 ;;;; 2、在交流中讓大家充分發言,並尋找更多的符合游戲內容的方法,如:"理發店」怎樣來吸引更多的顧客,可以請大家幫忙出點子。; ; ;;; ; ; ; ; ; ; ;公園路幼兒園教研室;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班級; 大二;;;;; 觀察教師沈彬彬; ;觀察對象; ; ; ; ;佳音; ; ; ; ;年齡; ; ; ; ;6; ; ; ; ;;; ; ; ; ;;; ; ;; ;所在區角; ; ; ; ;美工區(泥工); ; ; ; ;觀察時間; ; ; ; ;2012 5月; ; ;; ;觀察情況記錄; ; ; ; ;活動一開始,孩子各玩各的,佳音和章欣在捏餃子、志鵬在做餅干、黃濤在捏小鴨。黃濤捏好一隻小鴨後,他興奮的叫起來:「你們看。像不像小鴨?」 ; ;「真的很像,就是脖子有點短了。」佳音說。「那,我再加點!」志鵬看到黃濤捏的小鴨很有趣,也有捏小動物的想法了,他說要捏個小兔。接著,其他孩子也捏起了小動物。不一會兒,桌子上的彩泥小動物又多了幾只。可是全是趴著的,平面的。只有一隻小兔是站著的。佳音好委屈的問:「「老師,我的小兔站不起來?」 「對呀,只有小鴨站得起來,我們的小動物都站不起來,」 章欣一臉困惑的說。; ; ;; ;評價與分析; ; ; ; ;大班孩子雖然運算思維已經發展,但在平時的活動中具體形象思維還是掌控得不好。黃濤捏出了小鴨後,接下來孩子們也加入了捏小動物的行列,是模仿行為,也是孩子自發的行為,是孩子對許多小動物都很熟悉,在討論為什麼小兔站不起來,孩子們能認識到大小、輕重、身體與腿的比例關系,並且能自己改正想辦法解決問題。; ; ;; ;教師介入及策 略; ; ; ; ;

Ⅱ 幼兒園師幼互動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幼兒園師幼互動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答:1.幼兒的主體地位缺失。
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都是互動行為的主體,無論在互動行為的發起和行為的反饋方面都應具有主動權。但是,在現實的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更多地處於主動者的地位,她們控制著互動行為的發起和互動過程,左右著幼兒的行為,而幼兒常常處於服從、依賴的被動地位,他們在互動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幼兒在互動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2.師幼互動模式單一。
在幼兒園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主要表現為一種教育與被教育,指導與被指導、管理與被管理、照顧與被照顧的傾斜式互動。尤其是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教育者組織、控制著整個教育過程,掌握著師幼互動的主動權,幼兒被期待的應該是保持安靜,聽從教師的教育與指導,而不能不經教師的允許隨意打斷教師精心策劃的教育進程,也不能任意發起與教師或與同伴的互動行為。幼兒的互動被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時間與范圍內,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師的教育內容與教育行為。幼兒在許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戲,能不能離開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廁所等,都得接受教師的指令,沒有任何主動權與自主權。教師與幼兒之間進行彼此平等的交流與行為往來,相互問候、表達情感體驗、共同游戲以及幼兒向教師主動發表見解等平行互動方式卻很少體現。
3.師幼互動行為具有較強的負向性情感特徵。
已有的研究與觀察表明,教師發起的互動行為中,總體上以不帶鮮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為為主,對幼兒表現出的不滿、惱怒、厭惡等負向情感行為顯著多於對幼兒表示親和、喜愛與友好等正向情感行為。而幼兒發起的行為是正向行為多於負向行為,但是帶有明顯的害怕老師傾向的畏懼行為仍有一定比例。從教師與幼兒的反饋行為看以中性為最多。但是,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一方,無反應的反饋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負向性行為會抑制幼兒的互動動機的進一步形成,並對幼兒個性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4.師幼互動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首先,體現於教師與幼兒互動的對象差異上。外向、活潑開朗、行為積極的幼兒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反饋的機會較多,而比較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容易被教師忽視;教師對聰明、可愛、遵守班規、積極追隨教師思路的孩子表現出親近感,而對過度活躍、經常出現違紀行為的幼兒常表現出不滿,且這些幼兒在師幼互動中處於被拒絕的狀態。
其次,體現於互動方式的差異上。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教師會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如教師對小班幼兒實施正向施動行為的頻次明顯多於大班幼兒,而教師對大班幼兒的負向施動行為頻次要多於小班幼兒,也就是說,年齡小的幼兒更容易獲得教師帶有親切、友好情感特徵的互動舉動,而對大班幼兒要求更高、控制更嚴。
再次,互動內容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以撫慰情緒為主題的師幼互動中,教師對小班幼兒發起的互動行為多於大班幼兒,而以讓幼兒做事為主題的互動行為則少於大班幼兒。大班幼兒發起的以發表見解為主的互動行為多於小班幼兒,以尋求關注與安慰為主題的互動行為少於小班幼兒。
此外,師幼互動還存在著空間差異。幼兒與教師空間距離的遠近會影響他們的參與機會:與教師親近的幼兒,往往與教師的距離較近,容易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多;反之,則容易受冷落,參與互動的機會少。

Ⅲ 在幼兒與同伴進行的游戲中社會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什麼

你好,在幼兒與同伴進行游戲中,最重要的交往水平最高的是學會互動,學會合作,讓彼此都開心。

Ⅳ 結構游戲小班幼兒同伴互動可以激發自主意識嗎為什麼

做游戲小班幼兒同伴互動可以激發自主意識嗎?這個當然是可以激發自主意識的,他們都會有集體主義神,這樣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很多好處

Ⅳ 教師在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時容易遇到哪些困難

1.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在生活中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游戲活動正是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再由教師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帶領幼兒在繪畫、唱歌、跳舞等方面進行體會、學習和模仿,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知識技能。
2.游戲可以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通常會設置多項寓教於樂的游戲活動區域,如看書、下棋、唱歌、迷宮、拼圖等區域,在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手去做、用腦子去想,使幼兒的各項潛能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鍛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游戲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自發的動作練習,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形式的運動技巧和練習方式。幼兒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在游戲中蹦蹦跳跳,可以使身體的各種器官得到活動,特別是在體育游戲、音樂游戲和戶外游戲中,大量的運動項目,可以讓幼兒進行全身運動或局部運動。鍛煉他們平衡、持久、協調等各方面的能力和運動技巧,增強運動能力。
4.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與同伴和老師接觸、交往,在同說同笑同樂中體會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樂趣,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發展,使幼兒受益無窮。

Ⅵ 怎樣通過游戲來培養孩子生活中的觀察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三)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空間與時間,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要善於發現孩子思維的火花,保護幼兒可貴的創造精神,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三)幼師在游戲中的指導游戲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但是教師也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准備游戲、創設游戲環境,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最後,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另外,教師通常是以假裝角色進人游戲,成為游戲的一員。一旦進入游戲情境,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角色規范採取行動,利用角色之間的關系採取隱蔽的方式控制游戲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假裝介入應僅干預一段時間,在達到一定教育目的後教師即應離開。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我國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先生說,對幼兒來說「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來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之中」。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將幼兒園教學活動完全游戲化,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到的知識。

Ⅶ 中班幼兒玩「誰是帶頭人游戲」時會出現哪些問題從而影響游戲的教育意義教師應該怎麼做

《指南》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成為游戲的主人。 一、對「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理解 「介入」並不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它既不是教師對游戲的無意「干預」,也不完全等同於對游戲的有意「指導」。「介入」一詞在字面上沒有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干預,「介入」既要考慮到教育目標,也要考慮到幼兒自身的願望,教師應明確自身的立足點應是幼兒與幼兒當前游戲。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以保證游戲發展價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實實現。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方面需通過創設體現一定教育意圖的游戲環境間接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積極投入游戲;另一方面,還需通過直接參與游戲過程,具體指導幼兒的游戲,引導其深入,不斷提高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在游戲中運用適宜的介入指導方法,發揮中班幼兒的主體性 從中班幼兒游戲行為的生發;游戲內容的形成;到游戲材料的收集製作與投放,都是幼兒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戲材料的選擇與投放,完全掘棄了以往由教師引出並安排好的模式,讓幼兒自主選擇並收集製作游戲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戲,孩子們根據生活經驗,發現燒菜還可以用微波爐;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氣等,教師及時引導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按意願去收集製作這些游戲玩具。並按自己的興趣投放和互動。這一游戲過程,幼兒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其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充分地張揚。 1.追隨幼兒的關注熱點,適時確立孩子自主游戲的主題。 老師在整理玩具櫥時,不小心掉出一個沒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見狀後,立即做了個打電話的姿勢說:「請馬上過來,這里有一個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幾位幼兒聽到後,嘴裡邊模仿著救護車的聲音,邊跑了過來。明明帶頭將布娃娃抱起後,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見他將繩子的一頭貼在耳朵邊,另一頭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給他看病。身邊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兒,也紛紛模仿起明明,給手中的娃娃看起病來。2.細心觀察幼兒游戲,及時介入引導。 經一周的游戲觀察記錄發現,幼兒對娃娃家、小醫院、餐廳、等游戲主題普遍感興趣,可是對游戲洗衣房就顯得無人問津。為什麼同樣是幼兒生成,但參與積極性卻截然不同?經過分析與反思,覺得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有的對洗衣缺乏生活經驗。因此老師以游戲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參觀洗衣店。讓孩子親自去店裡看一看,學一學,體驗一下為娃娃洗衣的樂趣,經過這樣的參觀活動,孩子們果然在游戲中積極爭著要來試一試,學著為娃娃洗洗衣服。這個活動,使我們認識到,老師敏銳的捕捉孩子的游戲信息,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就會重新點燃孩子的興趣,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使之獲得成功感。 三、關注中班幼兒游戲中的行為和問題,適當介入促進幼兒的交流與協作 孩子在游戲中是積極主動地玩,還是消極被動地玩;是創造性地、獨立地玩,還是模仿他人,跟著他人玩;和同伴相處的關系如何?動手操作能力怎樣?對待玩具和同伴的態度怎樣、語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這些都是觀察的對象。那麼如何更好進行觀察、指導呢? 1.觀察幼兒的游戲,首先要有耐心,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教師在游戲指導中,觀察幼兒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幼兒游戲的行為有時是無聲的,但從無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幼兒的內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師的耐心觀察,從而發現幼兒游戲的能力。有一次,教師聽到「點心店」的「服務員」之間在抱怨:「今天生意一點都不好,包好的小籠和餛飩都賣不掉……」 討論後,大家想出了不少好辦法:豐富小吃品種、設計新款菜單、增加外送服務,老師鼓勵孩子們的想法,從「物質」上給予支持。游戲比設想的更豐富、更有趣。 2.及時靈活地捕捉游戲中良好的點滴行為,使它得到升華。 在和孩子游戲的時候,經常能發現到幼兒的閃光點,及時地將這些點點滴滴「發揚光大」,能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一次,「星星舞台」的新節目上演了,觀眾們爭先購票前去觀看。小欣和庄庄兩位好友相約一起看錶演,可輪到她們購票時,還只剩下一張票了。「買還是不買?」兩個好朋友在窗口前糾結,此時,在她們前購票的方寶走了過去,說:「算了,你們是好朋友,我把票讓給你們吧!我明天再看!」小小的一張票,表現出孩子間的情誼,讓我很感動。 當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應融合多種形式,發揮互補優勢。只有靈活選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兒游戲水平,使幼兒獲得游戲體驗,實現游戲目的。讓我們真正走進幼兒的游戲世界,支持幼兒,讓幼兒真正體驗到自主游戲的快樂!

Ⅷ 53、在幼兒園活動中如何實施觀察策略。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除了注重環境創設以及游戲的設計外,還要注意觀察幼兒,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既要做好區域活動的觀察者,又要做好指導者,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結合自己組織幼兒開展的區域活動,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我認識到觀察幼兒的重要性,形成了有效的區域活動觀察策略。
一、不同區域的觀察視角和側重點
《指南》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方面對幼兒的整體學習和發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分領域地提出了合理的目標期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分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而割裂地看待幼兒。觀察幼兒的一般視角可以從活動興趣、認知水平、個性心理、規則意識等方面進行,在不同的區域,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如:
生活區 :
1.手指肌肉的協調性如何。
2.對工具、材料使用規則的了解及收拾整理情況。
3.操作材料是否貼近幼兒生活經歷。
4.參加勞動的熟練程度及方法的合理性。
科學探索區:
1.在實驗或操作時的專注程度。
2.遇到困難時的態度表現出及處理問題時的方法與策略
3.喜歡表述或嘗試記錄感知到的現象。
4.活動結果的合理性、科學性。
表達表現區:
1.能否大膽地表達表現自己的所感所想.
2.表達表現時是否心情舒暢,行動活潑。
3.對活動的興趣與表現相應內容的技能,
4.表達表現的內容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准。
5.能否大膽想像.並願意付諸實踐,能否創造性地使用材料。
二、巧妙的觀察,客觀的記錄
觀察是游戲准備工作的基礎,是介入幼兒游戲的前提。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對象有材料和幼兒這兩者。
1.基於環境與材料提供的觀察——適宜性
觀察材料對幼兒興趣的激發。作為一種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一材料在與幼兒間的一個興趣是如何引發,尋找到幼兒與材料兩者之間的興趣碰撞點,觀察到材料能與幼兒良好互動,能讓大部分幼兒自我參與其中,這就是適宜的材料。
2.基於幼兒與同伴互動的觀察——診斷性
(1)制定觀察要點,明確觀察方向。
觀察要將全班幼兒與個別幼兒相結合進行綜合觀察。同時可在某一區域中某一材料進行定點觀察。如:觀察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觀察、傾聽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觀察、傾聽孩子的情緒情感;觀察、傾聽孩子的發現……
有了這些觀察的方向,能夠讓教師把握整體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從而及時地獲得第一手資料,並從中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作出調整。強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間的成效,使孩子在一個高效、互動的環境中得到最大化的發展。
(2)客觀真實記錄觀察結果。
客觀真實的記錄有助於教師深入了解幼兒。要善於發現幼兒表現中的各種積極正面的因素,耐心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客觀的記錄和描述,不要帶有主觀性的評價。例如:
觀察記錄一:建構區里,點點在搭積木,他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在做大高樓的游戲,當他搭到第六層的時候,旁邊玩飛機的強強用他的飛機把點點的高樓給撞倒了,這個調皮的強強總是愛搞破壞。
觀察記錄二:建構區里,點點在搭積木,他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在做大高樓的游戲,當他搭到第六層的時候,旁邊玩飛機的強強用他的飛機把點點的高樓給撞倒了。點點沒有生氣的意思,強強笑著說:「這樣搭的高樓不結實,太容易撞到了,咱們換個方法,搭個結實的。」兩個孩子,一起搭了起來。
同樣的案列,卻有不同的觀察結果,可見耐心的觀察客觀的記錄,有助於正確地評價孩子的行為。客觀記錄要求觀察筆記盡量不受自己價值觀或者固有偏見的影響,不記錄觀察到的行為的解釋。
三、適時的介入與適度指導
《綱要》指出:「 教師在游戲中要發揮觀察者、組織者和協助者的作用,正確處理教師在游戲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轉換。」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以適時適度指導為主要策略。
在區域活動中,以觀察、了解幼兒為主,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干預幼兒的行為,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越是沒有人看見,精神越專注,幻想越濃密,興趣越暢快淋漓。但一些教師仍沒有細致觀察幼兒的意識,在不了解幼兒意圖的情況下,時常會打斷幼兒的思路。研究表明:成人參與與介入幼兒的游戲,能提高幼兒的游戲能力,但何時參與,如何介入,介入到什麼程度,對幼兒區域游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當幼兒遇到困難,即將要放棄游戲意願時介入
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教師是不是要幫忙呢?一般為了游戲的順利開展,幼兒會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但是當幼兒幼兒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他們很容易放棄原來的游戲行為,結果往往會失去一次提升經驗的機會,游戲的意願不能很好的實現,經常終止並轉換游戲,是不利於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的。這時,教師很有必要適時介入。
2.當幼兒在於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認知沖突時介入
區域活動是幼兒與材料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幼兒駕馭材料的自由度,以及幼兒作用材料的方式。但是,孩子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材料的認知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幼兒往往會出現對材料的錯誤判斷,導致游戲的阻礙,進而產生放棄的念頭,教師的適時介入和指導,能促使幼兒對材料的正確認識,拓展游戲的思路。
3.當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的介入
在游戲中幼兒是主人,教師應該是游戲環境的創設者、游戲過程的觀察者、游戲進展的支持者。當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有些幼兒會主動尋求幫助,這時候教師的介入非常重要。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游戲,和幼兒一起玩,即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又沒有剝奪幼兒主體性的地位,使幼兒很容易獲得成就感。
4.當游戲出現不安全因素時的介入
無論是么活動,安全都是保障和前提。年幼的幼兒沉浸在游戲情景中時,往往會因為過於投入而忘記自己是在游戲情景中,一次會將假象與現實混淆,以假當真。特別是現如今,電視、動畫情節對幼兒的影響,幼兒很容易產生模仿的行為,從而將自己置於危險的狀況。這時教師的介入非常重要,採用因勢利導的方法,產生是非觀念,教育幼兒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以確保幼兒安全的進行游戲。
總之,區域活動不是幼兒無目的的自由活動,教師也不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教師需要全面的認識、觀察和分析孩子,用心思解讀孩子,才能使我們的區域活動發揮其有效的價值,是孩子最大程度的收益!

Ⅸ 在游戲中幼兒與教師互動的方法研究

淺談開展師幼互動有效策略
師幼互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態,它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教師內在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和外顯教育手段於教育行為相結合的綜合表現。師幼互動,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是指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還廣泛地與幼兒和家長、同伴及社會上的他人發生互動。教師除與幼兒互動外,也與幼兒家長、同事及他人發生交往互動。師幼互動特指發生在師幼雙方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是教師、幼兒各自人際互動系統中的一種特殊和主要的形式。那麼,如何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
一、找到師幼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的主體地位缺失
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都是互動行為的主體,無論在互動行為的發起和行為的反饋方面都應具有主動權。但是,在現實的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更多地處於主動者的地位,她們控制著互動行為的發起和互動過程,左右著幼兒的行為,而幼兒常常處於服從、依賴的被動地位,他們在互動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幼兒在互動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二)師幼互動模式單一
在幼兒園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主要表現為一種教育與被教育,指導與被指導、管理與被管理、照顧與被照顧的傾斜式互動。尤其是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教育者組織、控制著整個教育過程,掌握著師幼互動的主動權,幼兒被期待的應該是保持安靜,聽從教師的教育與指導,而不能不經教師的允許隨意打斷教師精心策劃的教育進程,也不能任意發起與教師或與同伴的互動行為。幼兒的互動被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時間與范圍內,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師的教育內容與教育行為。幼兒在許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戲,能不能離開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廁所等,都得接受教師的指令,沒有任何主動權與自主權。教師與幼兒之間進行彼此平等的交流與行為往來,相互問候、表達情感體驗、共同游戲以及幼兒向教師主動發表見解等平行互動方式卻很少體現。
二、和諧師幼關系創建的主要障礙分析
(一)對教學活動中的教師角色缺乏科學定位
師道尊嚴的傳統讓多數教師在更多的時候採用的是灌輸式、鞭策式教育。教師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而把幼兒視為規則的絕對服從者。因此,在教育活動中,以「維護規則」為內容的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交往是師幼關系的主要體現。
(二)幼兒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進、發展和完善,但幼兒被看作什麼都不懂、不會、完全由成人來主導的教育客體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幼兒甚至沒有獨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處於被動和服從的地位。因此,幼兒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三)忽視了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許多幼兒教師雖然在思想上樹立了「師幼雙主體」的觀念,但在現實的教育行為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會以減少糾紛和照顧幼兒安全為出發點,為幼兒制定細致的游戲規則,卻忽略了幼兒能夠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規則的需要。
三、建構良好師幼關系的策略
(一)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念和科學定位教師的角色,實現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
幼兒教師應該設身處地地體驗並理解幼兒的所作所為,以真誠、有愛和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名幼兒。科學定位教師角色就要求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游戲和交往互動中,要注意體現幼兒真正的主體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為了實現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師對幼兒的觀察領悟能力,對自己行為的反思能力都必須提高,這樣才能避免僅根據表面現象、主管意識去判定幼兒的行為。
(二)積極主動地與幼兒交往
教師與幼兒交往的態度影響師幼交往的效果與師幼關系的性質。因此為了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首先應以親切、平等、尊重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幼兒交往,注重幼兒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
(三)對幼兒和幼兒的活動真正關注並感興趣
關注和感興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和態度,其外在表現是教師與幼兒交往時所處的位置,他(她)的身體朝向、手勢、面部表情,甚至是所用的感嘆詞等。
(四)理解、體諒與寬容地對待幼兒的錯誤
教師對幼兒所犯錯誤處理不當會對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教師首先應認識到幼兒是成長中的個體,其身心發展尚不成熟,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幼兒在許多方面的行為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地從幼兒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幼兒是成長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在他們身上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需要教師引導、幫助、教育。糾偏正錯、引導幼兒健康成長是教師的神聖職責,而不是額外負擔。教師一定要理解、體諒和寬容幼兒,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謹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惡和興趣,妄加評判。
(五)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
群體性是幼兒在托幼機構生活的一個主要特點,也是教師應當重視和利用的教育資源。
有這一個案例:在我的班級里有一個叫凱凱的幼兒,他是個行為問題較多的孩子,經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老師,凱凱咬我了!」「老師,凱凱打人了」「凱凱用腳踹我了!」……同時,也有很多的家長對老師提出要求:「別讓我們的孩子和凱凱在一起玩!」「我們的孩子不能和凱凱坐在一起!」「凱凱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邊!」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通常都很為難。我從事幼教工作這么多年來遇到的像凱凱這樣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覺有個辦法是比較實用的:我感覺班級中凡是像凱凱這樣行為問題多的孩子他們大都比較聰明,而且他們的打人現象多屬於無意識的動作,雖然行為問題比較多,教師抓住凱凱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優點,讓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確的態度去認識和了解凱凱,讓他為班級的小朋友做事情,為集體服務,或者請他幫助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及時地在集體中表揚凱凱。這樣既能幫助他在集體中樹立威信同時也有效地控制了凱凱與其他小夥伴發生矛盾的機會,我覺得這種方法對問題兒童的處理上是很有效的。
如若想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兒的發展,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強調某方面的發展,忽視人的整體和諧發展,而是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特點。在教育實踐中要杜絕只重智力而忽視德育、體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要求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尊重幼兒的感受,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鼓勵幼兒的創造性。總之,只有和諧、健康、科學的互動氛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學活動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