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美術活動游戲化操作材料的實踐研究》個人課題計劃
這肯定是我們幼兒園的!!!
❷ 國內外幼兒園游戲材料的投放與兒童參與度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網路一下吧
❸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開題報告
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培養的意義及理論基礎。 《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富教育於游戲之中。游戲占據幼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游戲中,幼兒精神狀態輕松投入,能力強的孩子能自選角色自主交往,還能克服種種困難,大膽提出建議,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膽選擇游戲,不敢主動與他人交往,不能正確大膽地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對自己缺乏信心,主動性差。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是當前極為迫切的任務,它直接關繫到幼兒現在和將來的發展。 二.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及其培養目標。 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總目標:通過課題的實施,運用適宜有效的環境,豐富的游戲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使幼兒積極主動獨立地參加游戲活動。 小班游戲中培養幼兒自主意識的具體培養目標: 1.大膽參加游戲活動,自主選擇游戲角色和游戲內容; 2.遵守游戲規則,樂意主動與別人交往,自主創造性地發展游戲情節; 3.愛護游戲材料,自己在成人幫助下收集並製作簡單的材料; 4.學習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並自己用連貫的語句表達。 三.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培養的操作方法和實施途徑。 (一)、操作方法: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和愉快性是游戲的主要特徵。 自主性游戲是指游戲不是在外強制下進行的,而是出於游戲主體的興趣和需要,自發、自願、主動地進行的活動。 愉悅性是指幼兒從游戲過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滿足,是為了好玩而玩。可見,游戲主體—幼兒的需要及其滿足,才能體現游戲的本質功能。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們力求保證幼兒游戲的權利,尊重幼兒游戲的意願,讓幼兒自由選擇游戲角色和游戲內容,這樣使幼兒不斷獲得滿足,使幼兒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諧的發展。 (二)、實施途徑: 在課題組成員共同商討研究下,我們對課題的開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支持性游戲環境。 要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一個成功的引導者,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和諧地發展,我們必須創設一種支持性環境,必須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營造民主、安全和諧的心理環境,關愛每個兒童,善待特殊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例如:在一次游戲中,我班幾個調皮的孩子把小椅子在活動室內推來推去,我沒有立刻制止,而是輕聲問:「你們這么忙,在干什麼呀?」「我們在開汽車」,一幼兒回答,「那可得注意交通安全!」我接著說。在我引導下,他們變得有秩序起來。另外在游戲中不管在游戲中孩子玩得怎樣,老師始終要報以肯定的微笑,同時根據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開設了幾個娃娃家,使幼兒在這些平行游戲中,愉悅身心,大膽表現,不斷地產生玩游戲的慾望。 2.創設自主游戲的條件。 自主游戲就是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主題,自己動手動腳准備游戲材料,自己確定所扮
❹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材料投放注意什麼
讓我們把目光投放在當前幼兒園,不難發現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過於隨意、教師控制過於頻繁、沒有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劃分不夠科學,等等,使得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興趣不濃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從科學規劃場地、投放適齡材料、教師有效指導三方面闡述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
一、科學規劃場地是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前提條件
科學規劃場地不僅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因此,科學規劃場地確實是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無論戶外場地的空間有多大、無論把場地分割成幾個區,都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具體規劃。
多樣性的戶外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的小山坡、沙池、小樹林、草地等,都能在統一規劃下物盡其用。我園戶外場地狹小,只有三個戶外可利用的空間:大操場、小曬台、樓頂大曬台,怎麼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專門組織老師分組討論:可以開設哪些活動區?在什麼地方設置?需要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如何更好互動?等等。對本園游戲區域的設置進行統一布局,充分挖掘現有空間與材料,合理規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境充滿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大操場草地上設置成集平衡區、鑽爬區、攀爬區為一體的綜合游戲區,擺上長木凳、長梯凳、樓梯,供幼兒走平衡或在下面鑽爬;三棵大樹分別繫上麻繩編成的爬網、軟梯、竹竿,供幼兒攀爬;小曬台屋頂裝上鋼塑雨棚,設置成角游區,布置成「客家小劇院」、「客家小吃一條街」等;四樓大曬台設置成建構區,投放紙箱、可樂罐、木製、竹製等建構材料,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
戶外游戲區域的劃分和建置,極大地開發了幼兒園的環境資源,根據各區的特點,我們每天分時段、分年段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由於科學地劃分場地,讓幼兒能打破班級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輪流交換活動場地,為幼兒到游戲區域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有所不同,教師應熟練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投放適宜的適齡游戲材料,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所謂適齡的材料,是指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水平相適宜,能引發幼兒高效的活動、積極的發展。我們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慮適齡、有趣、有挑戰性、成功感的材料,它們能激發幼兒參加的熱情,調動積極性,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我們為小班幼兒投放游戲性、情境性、趣味性較強的材料,把戶外活動場地和游戲設置得猶如游樂場,投放「打怪獸」、「給小動物餵食」、「荷葉下躲雨」等游戲材料,幼兒玩得愉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且喜歡探索、喜歡挑戰,於是我們為他們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運動材料,如:玩玩板凳,投放一人一條板凳,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一個人玩的玩法:鑽、爬、抬、拖等,他們很快發現幾個人玩會更好玩,可以合作、競賽,如:疊疊高、挑擔子、過彎路、下斜坡等;中班幼兒合作、協調等方面不如大班幼兒,但他們也喜歡挑戰,於是我們投放「賽馬」、「闖關」等游戲材料,讓他們盡情其中,玩有所獲。
因此,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選擇和投放游戲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引發幼兒的自主游戲興趣,強化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有效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如今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同樣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所以,盡管我們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但並不意味著戶外游戲活動就等於自由活動,教師只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維持秩序,或為幼兒添加一些游戲材料就可以了,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只是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隱性指導,更要注意指導的有效性、藝術性。
戶外游戲活動指導的核心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共處與分享,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僅僅管理紀律,控制紛爭與噪音。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是戶外游戲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如何讓教師的有效指導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探索挖掘教材,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挖掘和利用各種適宜幼兒的游戲內容和資源,綜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1)「舉一反三」的創意空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地運用游戲材料,使活動持續有效、創意無限。如:在認識竹子後,讓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擲、平衡,等等,孩子們是天生的發明家,他們在探索出各種玩法的過程中,提高了運動能力;認識紙後,了解了民間造紙,角游中開辟了一個民間「造紙」作坊,還引出另一個「紙漿造型工藝廠」的誕生。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使活動生動、持久。
(2)「有機整合」的組合運用。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造精彩。幼兒園有寬闊的戶外場地,有多樣化的游戲區域,將它們進行有機整合,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游戲「炸碉堡」,先創設情境,然後提出要求,過小河(平衡區)―翻高山(攀爬區)―炸碉堡(投擲區),最後完成炸碉堡的任務。該游戲開展巧妙結合各游戲場,使活動體現綜合性、創造性、挑戰性。
2.善於有效觀察,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在戶外寬敞、自由的空間里,要求教師具備善於觀察、適時指導的能力。因為只有認真、完整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對於其能力的發展,游戲中的表現我們才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指導時做出適宜的調整策略。如:建構游戲「楊成武紀念碑」,用積木疊紀念碑快壘好又倒塌,急得幼兒滿頭大汗,求助老師,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紀念碑,下面的底座和上部的碑身有什麼不同?怎麼拼搭才不會倒塌?幼兒認真觀後說出答案,可找不到搭底座較大的木塊,看到周圍的鞋盒,想到辦法了:鞋盒裡面多放幾塊小木塊,蓋上鞋蓋就可當底座,幾個鞋盒疊成紀念碑底座,上半部分再用較小積木往上搭,就牢固了。由此可見,教師要善於觀察、敢於放手,引導幼兒挖掘材料更多的價值,在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回應,巧妙介入,有效指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3.解讀幼兒行為,滿足幼兒不同需要。
先賢有言「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單純從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兒差異性的認識,真正在活動中做到「尊重個性,區別對等差異性」。如何解決教育個體的不均衡性問題,就必須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層次性,可滿足不同個體、不同能力幼兒的選擇。如:跳躍區中為幼兒提供用自然物製作的跨欄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紙盒、磚塊、沙袋,幼兒可以直接使用跨欄架,也可以根據自己跨欄的水平,疊放、組合進行跨欄、跨寬、跳高等。其次,創設戶外游戲具有遞進性,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如:過小橋,從較寬的到窄的小橋練習再到負重過小橋、花樣過小橋,難度逐漸遞增,能力弱的可就練習單純的過小橋,而能力強的幼兒則挑物過小橋、兩人對面過小橋,等等,既實現鍛煉目標,又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擴大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根據環境特點、幼兒年齡和水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輔助材料,追隨孩子的腳步提供適宜的支撐力量,讓孩子大膽地、自由地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去挖掘,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❺ 如何開展幼兒園自主游戲教研活動
禮儀在現代社會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嬰幼兒的可塑性極強,能夠敏銳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禮儀作為國際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期進行教育培養,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園向中央教科所提出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課題申請,立項後,我們根據《幼兒禮儀》教材和幼兒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分別將其融入環境熏陶、教育活動、主題活動、情景活動、親子活動中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積極利用環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習得禮儀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社交場所,我們首先培訓教師懂得禮儀,並要求教師一言一行符合禮儀規范,為幼兒以及家長做出示範和表率,積極為幼兒創設養成良好行為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力求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幼兒園專門開辟了"小朋友八榮八恥"專欄、"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區、"教職工禮儀規范准則"、"學前兒童道德行為規范"等,在幼兒園的每個設施旁和各個場所均有溫馨提示,如:沿樓梯拾級而上,小朋友會看到圖文並茂、易學易懂的話語:"不學螃蟹橫沖撞,不學小猴亂蹦跳,要學小貓輕輕走,靠右相讓好寶寶";在每個盥洗間都會看見"不要讓水龍頭流眼淚"、"節約用水好寶寶"等以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提示,在操場上有:"我對花草點頭笑"、"我給垃圾找到家"、"人人齊動手,家園更美好"等,這些話語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鏡子,時刻督促著、提醒著他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環境育人"在兒童禮儀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我園全體師幼和家長置身於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之中。二、積極利用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渠道作用,滲透禮儀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成為也都應該成為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機會。早來園時,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關心今天不高興、不開心的小朋友,"關愛"在這里升騰;進餐點時,"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了謙讓是快樂的享受;集體給小朋友過生日時,暖暖的溫情和愛意使孩子們感受到了分享快樂時,快樂就會重復;游戲活動時,孩子們學會了等待和輪流,文明和規則使孩子們懂得了自律是一種美德;自由活動時,孩子們難免違反規則,及時組織大家討論"事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這樣使孩子們摒棄了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體驗到了良好禮儀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例如:大一班的許婭茹總是搶在小朋友前第一個來園,有一天,當我看到她拉著媽媽喘著氣跑到教室時,臉上顯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攬在懷里,在她耳邊悄悄地問"婭茹,怎麼了?今天為啥不高興呀?願意告訴老師嗎?"只見婭茹低下了頭,好像眼裡還噙著淚花,喃喃地說:"我來遲了五分鍾,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擺放好了,我今天沒能幫助您……"聽著孩子感人的話語,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過,好可愛的孩子啊!她每天搶先來園,就是為了幫老師擺放小椅子,就是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和老師的"愛",她這種"愛勞動"、"尊師長"、"愛同伴"的良好行為正是我們開展禮儀教育的結果。在這個愛的氛圍中,孩子們的良好禮儀行為逐步養成。他們互相"攀比"著誰幫助別人多,誰關心別人細,誰的行為好,大家都爭著做"禮儀小標兵",幼兒園里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寓禮儀教育於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游戲之中,變理性說教為感性的趣味活動。孩子們理解了《小熊請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豬變干凈了》朋友之間的不離不棄,懂得了《小羊過橋》中的文明謙讓,了解了《保護資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堅持把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標准放在重要位置,關注指導幼兒的學習、生活、交往的方式和習慣。以平時的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范》落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地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效。三、積極利用主題活動教育的參與性作用,理解禮儀我園多年來堅持以主題活動形式貫穿教育目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國第二次貫徹《綱要》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2007年我園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禮儀教育》的課題在中央教科所立項後,將禮儀教育納入了主題活動的范疇,主題活動就是通過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幼兒園與家庭有機結合,來激發和幫助幼兒對禮儀的理解和落實。如:小班有"我愛幼兒園"、"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會整理玩具"、"我們講衛生"等主題活動;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文明好寶寶"、"爸爸媽媽真能幹"、"誇誇好寶寶"等;大班有:"學會合作和交往"、"我已長大"、"不同職業的人"、"了不起的中國人"等等這些主題活動時,幼兒、家長、教師積極參與、積極互動,使禮儀教育進入幼兒園、進入家庭,進入每個孩子和家長、老師的心田。幼兒在參與主題活動的實踐中,"獨斷、霸道、無禮、自私"等缺點改掉了,變成了一個個講文明、懂禮貌、守信譽、敬長輩、善交往的好寶寶。四、積極利用情景模式游戲的實踐性作用,踐行禮儀禮儀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根據教育目標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如:《在家在園一個樣》、《做客和待客》、《參加聚會》等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的實踐中,真正地理解了禮儀,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范化。五、積極利用親子活動方式的長期性作用,強化禮儀幼兒禮儀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幫助幼兒了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它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幼兒禮儀不只是幼兒園的責任,還要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園組織課題組成員創編了《親子禮儀操》,家長和孩子跟著音樂一邊做,一邊說,每天早來園和回家後都可以跟著做,這樣禮儀教育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社會禮儀教育起到了作用。我園不僅注重在園禮儀教育,還和家長共同研究在遇到禮儀問題時的處理辦法,如:"孩子見人不懂問候"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有心理准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著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後,則要極力贊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類似的還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如何帶孩子參加宴會""大人講話時孩子應該做什麼"等等。總之,禮儀教育蘊藏於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於幼兒學習的時時刻刻,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禮儀氛圍,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和培養幼兒全面和諧均衡發展。
❻ 如何讓幼兒在科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 課題實施方案
一、 注重探索內容的的選擇,把握探索時機 二、提供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 1,提供的操作材料要體現一定的科學活動目標。 2,操作材料要便於幼兒自主操作 三、教給探究的方法,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 2、教會他們象科學家一樣動手「做科學」。 3、要從身邊的問題入手,以常見的現象開展探究。 4、在探究學習中,讓幼兒學會與人合作是減少困難,提高探究效率的有效辦法。有些科學實驗幼兒能獨立完成,但很多實驗需要同伴合作、小組討論、探索。
❼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材料如何投放》研究報告
如何科學地投放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通過操作材料來感知和獲取知識的自主性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的支持為輔的活動。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發揮想像,激發創造潛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是通過與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發展,因此,區域活動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媒介。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是活動材料的投放,活動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但是目前,在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材料投放流於形式,固定的多,變化的少,有的甚至一成不變,不能讓幼兒感到新鮮、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多,而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夠,缺乏層次性和動態性;對部分材料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等等。
那麼,應該怎樣科學地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激發幼兒創造潛能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投放具有層次性及動態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能滿足興趣、能力各異的幼兒的需要,為其提供豐富的、適合其發展的活動環境,這是區域活動最大的優勢。無論是性格活潑還是沉默寡言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能找到適合的活動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應注意材料的層次性和動態性,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
(一)材料的層次性
一方面在活動區域中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給幼兒探索的空間,滿足個體和能力有差異的幼兒獲得不同的認知體驗。比如:在美工區提供給小班幼兒不同類型的紙:如果是畫,有動物輪廓邊的和沒有動物輪廓邊的兩種紙;如果是撕紙,提供的紙條可以由寬變窄,又短變長,由隨意撕到沿痕跡撕,由撕面條到撕餅干直到撕小動物,由單一撕到粘貼組合撕。能力不同的幼兒可任選一個層次來練習,這樣既滿足幼兒的一般發展需要,又滿足了個別幼兒特殊發展的需要,讓缺乏信心的幼兒看到成功,讓已成功的幼兒不斷看到新的方向。又如,在科學區 「有趣的泡泡」 活動中我們投放了三個層次的材料,第一層次的材料有現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滌劑,可以滿足第一層次幼兒的發展水平,學習吹泡泡,區分清水和洗滌;第二層次的材料有各種粗細長短質地不同的工具(鉛網、紗網、等)吸管,可以滿足達到第二層次的幼兒的發展水平,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比較泡泡的不同;第三層次的材料有有刻度的透明容器、小印章等,可以滿足達到第三層次幼兒的發展水平,探究泡泡水的配製方法,體驗濃度關系,並用印章進行簡單的記錄。可見,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幼兒發展的水平,一種材料多種玩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層次的材料,只考慮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就會阻礙了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幼兒的發展。
另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區,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製作好的不倒翁讓幼兒裝飾,也可以提供蛋殼、沙子、石蠟讓幼兒自己來製作不倒翁,這樣才有利於幼兒的分層次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
(二)材料的動態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能力的不斷提高及時地進行調整和補充。無論多麼有趣的材料,如果總是一成不變,也會失去其原有的魅力。當幼兒對原先投放的材料興趣減弱時,應該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新的興趣和需要,改進和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如:幼兒喜歡剪貼,教師就在美工區投放彩色手工紙和剪貼工具,隨著幼兒興趣的減弱和轉移,增加一次性的紙杯、盒子、彩色條、粘紙等材料,以提高幼兒興趣。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幼兒的興趣和發展水平為依據,不斷提供適應教育內容和目標的可操作材料,使幼兒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循序漸進的得到發展。材料的動態性還體現在各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幼兒的活動服務。
二、投放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的材料
(一)材料的目標性
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們教育目標緊密相連的。材料投放應有目標性,教師在投放操作材料時,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齡段的幼兒,同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需要。在材料投放時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幼兒在探索物體的沉浮時,幼兒們對沉浮的現象非常感興趣,教師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如瓶子、彈珠、木頭、泡沫、回形針等,我們還設計了記錄表(如圖),讓幼兒記錄活動結果。
沉浮狀態
材料
情況一
情況二
情況三
瓶 子
瓶內有水,不能浮起,
瓶無水,能浮起來。
彈 珠
不能浮起,
木 頭
積木,能浮起來。
泡 沫
能浮起來
回形針
積木,能浮起來。
記錄表在整個活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圍繞著目標去探索,不僅使操作更具有目的性,避免了幼兒受到較多活動材料的干擾,出現隨意性,同時也起到提示幼兒的作用,讓他們的操作更具有條理性。
(二)材料的針對性
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具有針對性。同樣是結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適中、重量輕、便於搭蓋、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可以為他們提供需要更多拼插技能的建構材料,同時也要注重材料的多樣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三、投放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探究是幼兒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所以,投放材料時應考慮到材料能否支持幼兒動手動腦,積極探索。而那些能留給幼兒更多操作空間和創造空間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這是因為,相對於「成品」來說,「半成品」能夠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而相對於「原材料」來說,「半成品」又蘊含了一定的線索,可以引導幼兒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適應對客觀世界缺乏經驗的幼兒的水平。例如,有的教師給幼兒投放一個用硬卡紙做成的時鍾,讓幼兒依要求撥出不同的時間,就僅僅是一個機械的動手操作活動,不具有探究性。而給幼兒提供鍾面、時針、分針、數字等材料,讓幼兒自己拼裝出時鍾,這就提供了充分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因為在組裝時鍾時,幼兒要不斷地思考如何拼裝各個部件,數字怎麼安排,時針與分針如何協調,如何讓各個部件活動起來等問題,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就不斷進行了積極的探究。因此,我們在材料的提供上,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動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發展幼兒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四、投放具有生活化的材料
很多教師為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挖空心思,其實,不是沒有材料,而是我們不善於發現,周圍有很多我們可以拿來做材料的東西。可以有師生變廢為寶的作品,有家長與孩子共同製作的小飛機,有巧手父母製作的電動玩具和印刷用的絲網,還有大家一起搜羅的各種紙張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來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兒在玩衣架平衡時可以清楚的比較水果的輕重,並可以自己動手用積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區域活動的材料要打破局限,發掘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真正做到生活化。這樣的教育不僅能使幼兒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還能讓孩子學會勤儉,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還能讓幼兒學會創造,體驗到創
造能使簡單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從而真正地樂於探究、樂於學習、樂於創造。
五、投放合適數量的材料
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材料自身應富含著多種教育因素,根據幼兒興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玩,活動區材料投放豐富程度直接關繫到幼兒活動的質量,如系鞋帶,鞋帶的顏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穿插圖片的數量應充足,以保證幼兒通過對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
然而,豐富的材料並不等於越多越好,有的教師為了豐富活動區材料,傾其所能,聚齊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謂五花八門,由於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容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只學會了拿起一物——擺弄片刻——丟棄——另換一物,不能專一地進行活動,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材料與幼兒需求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師要善於觀察,在與幼兒共同的活動中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不斷豐富、調整
材料,才有利於幼兒在活動中不斷發展。
對於區域活動材料的科學投放,隨著區域活動的開展,我們還應邊嘗試邊摸索,邊進行邊不斷地改進,讓幼兒在玩中學到知識,並養成開動腦筋、不斷探索的精神,不斷地做出總
結和修改,使之日趨完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