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小游戲依據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小游戲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3-15 09:43:09

❶ 根據發展心理學給幼兒游戲分類的依據主要有

長期以來,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占統治地位的是以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學科中心主義的課程觀。這種課程觀認為知識是人類積累的文化遺產。是存在於學習者以外的客觀的意義體系,如原理、規律、定理等,它是學習者的對象但不依賴於學習者而存在,不受學習者的認知活動的方式與特點所影響。 學習就是在教師(擁有知識經驗的人)和幼兒(不擁有知識經驗的人)之間發生的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的嘴就是知識的源泉,教師的任務就是「傳遞」,幼兒的任務就是「接受」。在這種以知識的傳遞為價值取向的課程觀的支配下,以分科教學為特徵的「上課」成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形式,成為教師的中心任務。評價一個老師「好不好」的標准就是看她會不會上課,上課上得好不好。 游戲因為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游戲性動機效應)而受青睞,被用作傳遞知識經驗的媒介或載體,更恰當地說是成為教學的一種「包裝」。 游戲本身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並未受到真正重視。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觀、知識觀和學習觀。

❷ 簡述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依據

小孩放在家裡除了吃就是玩,怎麼送來了幼兒園還是提倡他們在課堂中玩,對於很多幼兒的家長來說,送孩子早上學就是不想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看重的是孩子能寫幾個字,會做幾道題,他們不了解游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認為游戲可有可無。

❸ 在幼兒園里依據節奏游戲的作用可分為哪幾種

游戲分為認知和教育作用兩大類。游戲的認知分類又分為:感覺運動游戲、象徵性游戲、規則游戲。它能促進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在幼兒生活中,再也沒有任何其他活動能比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的感知更加深刻的了。游戲的教育作用分類又可以分為:①角色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可促進幼兒想像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為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幼兒常說:「你假裝是爸爸」,「我是老師」,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自己創造的世界中遨遊。藉助真實或替代材料,通過扮演角色,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例如,把積木當作餅干,把椅子當汽車,幼兒當爸爸、當老師、當孩子等。幼兒能脫離真實情景和物體的直接信號刺激,進入假設想像的世界。同時又能意識到真實的世界,這標志著幼兒思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②結構游戲:結構游戲是一種具有創造意義的游戲,也是一種造型藝術活動。它的材料色彩鮮艷,形狀各異,游戲形式多樣,深受幼兒的喜愛。同時,愉快的結構活動能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如:學會物件用完後歸放原處、學會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學會合作、學會協商等等。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時順利進行結構游戲的保證。③表演游戲:也稱戲劇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它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一種重要游戲類型,幼兒根據現成的教材,共同製作道具、布置情景,共同協商角色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交流、合作的樂趣。在游戲中,不但滿足了幼兒的表演願望,並能學習一些優美的語言,體會一些積極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潛移默化地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每個發展水平不同的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和場所,是按照故事、童話中的角色情節和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的游戲。

❹ 依據社會性發展,將幼兒的游戲劃分為哪四個階段,有什麼特點

一是獨自游戲階段;二是平行游戲階段;三是聯合游戲階段;四是合作游戲階段。

特點

1、獨自游戲階段

獨自游戲一般出現在出生後頭兩年內。兒童擺弄的客體可能反映了客體的功能及社會用途,也可能使客體的外形、位置及其性質等發生變化。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以客體為對象的游戲內容和形式越來越復雜。兒童不僅關心引起客體變化的行為,而且對客體本身也發生興趣,動作的靈巧性與精確性也不斷加強,逐漸能將自我與客體區分開來,以至產生好奇心和探究行為。

2、平行游戲階段

在平行游戲中,兒童玩的玩具與周圍兒童的玩具相同或相仿,兒童之間相互靠近,能意識到別人的存在,相互之間有眼光接觸,也會看別人怎麼操作,甚至模仿別人,但彼此都無意影響或參與到對方的活動之中。既沒有合作的行為,也沒有共同的目的。反映了2~3歲兒童游戲的社會性交往狀況。

3、聯合游戲階段

兒童行為的社會性僅僅是同伴交往關系,而不是游戲合作關系。兒童相互之間可能交換材料,或進行語言溝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對他人的活動表示贊賞或否定,甚至攻擊。這種游戲從表面上看,兒童之間產生了相互聯系,而實際上在涉及到游戲本身的內容時,他們之間卻沒有共同的意願,兒童不會使自己個人的興趣服從小組的興趣,每個人仍然是以自己的興趣來游戲的。

4、合作游戲階段

游戲者之間有分工、協作,有領頭者,也有隨從者。這種游戲具有組織意味,有明顯的集體意識,有共同遵守的規則。這種游戲離不開相互的配合,一般要到3歲以上才會產生,5~6歲得到發展,反映了兒童社會性發展日漸成熟的趨勢。

(4)幼兒小游戲依據擴展閱讀

游戲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價值

1、游戲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情境中,兒童需要與同伴進行交流、溝通、協商、選擇、決策,需要不斷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以便適應集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兒童學會了一系列交往策略,掌握了交往技巧,並以遵守游戲規則開始理解和遵守社會規則。

2、游戲有助於兒童社會道德感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

兒童在游戲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處理游戲中產生的矛盾與沖突,逐漸形成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 此外,在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中,兒童通過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逐漸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行為是被允許的,什麼行為是被排斥的。當游戲活動遇到困難時,兒童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努力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從而起到磨煉意志的作用。

3、游戲有助於提高兒童的創造性與社會競爭力。

在游戲中,兒童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問題,並和同伴一起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著自己的創造性,並使這種創造性不斷提高,甚至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

❺ 論文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選題依據

論文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選題依據我來幫你吧 看你找那麼辛苦 你郵件地址?

❻ 關於幼兒動作技能訓練的游戲和心理學依據

這篇論文還是不錯的 可以看看 :
游戲心理發展作為心理發展整體的一個方面,遵循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學前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

皮亞傑著力從認知發展的側面考察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過程。在他看來,游戲的發展決定於認知的發展並且與其發展過程相對應。據此,皮亞傑把兒童游戲的發展劃分為練習性(機能性)游戲、象徵性游戲、規則性游戲三個基本階段。

(一)練習性游戲階段(0~2歲)

這是個體游戲發展的最初階段,相對於認知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游戲以動作為主,實質上是感知動作的自我訓練。其作用是使已獲得的技能鞏固化,並將已經掌握的動作重新組織。兒童經過動作的反復練習,從控制自己動作和體驗動作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二)象徵性游戲階段(2~7歲)

兒童的認知處於前運算階段,語言已經獲得並有很大發展,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思維中的形象是對外界事物的表徵,表明兒童已經獲得符號功能,能以意義所代,代表意義所指,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為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願望。於是,兒童具有了象徵性游戲的能力。最常見的象徵性游戲如兒童跨在棍子上「騎馬」、坐在椅子上「開車」、哄布娃娃睡覺等。

(三)規則性游戲階段(7~11、12歲)

規則性游戲主要是有組織的集體游戲,有時,這種游戲帶有公開的競爭性,需要個體間協同活動。規則性游戲出現在兒童的認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以後,因為對規則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兒童具有一定的邏輯運算能力和社會交往的協調能力。

皮亞傑對以上三個階段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當兒童有了更多的社會經驗以後,前兩類游戲會進一步融進規則游戲之中;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不變,但新增的規則使原有的游戲方式和過程變得更復雜,思維的組織和操作的水平更高。

第二,在游戲發展過程中,實際上還有第四類游戲即建構性游戲。它存在於前三類游戲之中,處於游戲和智力操作之間,或處於游戲和模仿之間。通常當兒童到兩歲半左右便開始出現,在整個游戲發展過程中平行發展著。

綜合考察表明,學前兒童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已經在第三編中從兒童人際交往的角度作了闡述。游戲類型的數量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上呈現出倒U形趨勢,並且兒童在每個階段都有某種偏愛的游戲類型。我國心理學家楊麗珠等人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社交與認知類型發展進行的跨文化比較研究發現,盡管在一些游戲類型上存在一定文化差異,但中美兒童的游戲社交水平和認知水平在整體上均隨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楊麗珠等:《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社交類型和認知類型發展的研究》,載《心理學報》,1995年第1期。

二、嬰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剛出生的嬰兒不會游戲。兩三個月左右,嬰兒開始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物體或玩具產生好奇心並且作出積極的反應。例如,顏色鮮艷、能夠運動、發出聲音的玩具不僅能夠吸引嬰兒的注意,而且使產生愉快情緒體驗。於是,嬰兒開始主動操縱這些玩具以獲得一種心理滿足,這時,游戲發生了。在整個嬰兒期,游戲心理發展呈現三個明顯的趨勢。

信息欄 4-6 嬰兒的游戲

明明是一個3個月大的男孩。夏天的一個上午,他躺在嬰兒床上環顧左右。突然,一陣微風將蚊帳上連接著風鈴的帶子吹到他的手邊。他無意中拉動帶子,蚊帳上的風鈴擺動並發出悅耳的聲音。他被這種現象吸引住了,全身興奮,四肢運動使連著帶子的風鈴不斷發出聲音。如此循環,他更加興奮,張開雙臂,嘴裡發出「啊啊」的歡呼聲。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一分鍾。

(一)游戲的類型以練習性游戲為主,並且主要表現為感覺—動作游戲

最初,嬰兒往往用同樣的動作對待所有的物品。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嬰兒逐漸對物體本身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發生了興趣。於是,嬰兒的游戲動作開始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游戲動作技能。

(二)游戲的認知結構不斷分化

兩歲左右的兒童由於動作的重復練習,以及語言和形象思維的發展,在物體的擺弄、操作的基礎上,出現了象徵性游戲的萌芽,即開始出現一種物體替代另一種物體的游戲活動。這種代替活動的出現表明兒童的游戲已初步具有象徵性的功能。

(三)游戲的社會成分不斷增加

嬰兒的練習性動作最初是針對自己的身體,如不斷吮吸手指,撫弄腳趾等,然後才指向環境。在此過程中,假裝動作產生並逐步發展起來。起初,嬰兒假裝的動作都和他自己相關,以自己為中心。嬰兒晚期,兒童開始出現對他人的假裝動作,模仿動作也復雜起來。

三、幼兒游戲心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幼兒的運動技能、認知水平、語言能力日益提高,游戲的形式和內容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呈現一些明顯的發展趨勢。

(一)游戲類型日益齊全,並且以象徵性游戲為主導

幼兒的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富於想像、樂於交往、敢於探索。於是,在幼兒期,各種類型的游戲都開始形成或進一步得到發展。其中,以角色游戲為主要形式的象徵性游戲構成了整個幼兒期的主要游戲類型。

(二)游戲的象徵功能不斷豐富、完善

幼兒初期,兒童在游戲中的象徵性活動主要採用與實物相似的替代物,選擇實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並且游戲缺乏目的性,主題和內容極不穩定,隨外界刺激或情境變化而經常變化。進入幼兒中期後,幼兒開始逐漸脫離專用替代物,進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替代物。在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以物代物,而且能夠以物代人、以人代人。於是,幼兒游戲的象徵性功能明顯增強。同時,游戲的目的和預測性也隨之增強。

(三)游戲的社會性成分日益多樣化

角色游戲在幼兒期發展相當迅速。游戲過程中,幼兒從主要反映人類的實物活動發展到要求自己的行動盡量符合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履行角色應有的職責,並以扮演的角色自居,出現了角色意識。角色意識出現之後,相繼產生了相關的角色關系。如有了「孩子」就會出現「媽媽」,有了「病人」就會出現「醫生」。小班幼兒往往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全然不會顧及其他角色,因而,游戲過程中常常出現脫節甚至相互爭吵。進入中班後,幼兒開始學會合作並且能夠反映角色之間的關系。他們用語言共同協商,確定游戲的主題、內容、規則。在大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中常常出現一個主要角色並和幾個有關的社會性角色建立聯系。例如,醫生不僅和生病的孩子有聯系,而且要和孩子的爸爸、媽媽有聯系。游戲的情節也從簡單的動作發展到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和職責、相應的行為規則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開始表現具有人類活動的社會意義的游戲。

❼ 皮亞傑依據兒童認知的發展將兒童游戲分為了哪三類每一類游戲的主要特點是什

J.皮亞傑關於認知發展的理論。他把認知發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在每一大階段下又再劃分出若干小的階段。第一階段為感覺運動階段。從出生到約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動作和感覺應付外界事物。這一階段又再分為6個小階段:①從出生到1個月。此時,嬰兒尚不能覺察周圍的東西,甚至不能覺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與我,缺乏自我意識。②1~4個月。這時,嬰兒的動作變得較協調了,但還不能擺弄外物。③4~10個月。此時,嬰兒視覺與抓握動作協調起來。開始會擺弄身旁的東西。9~10個月的嬰兒知道東西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仍然存在。④10~12個月。此時,行為已有目的,開始能預料行為的效果。⑤12~18個月。嬰兒對不同的物體,會作略為不同的動作,看會出現什麼結果。⑥18~24個月。嬰兒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思考動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第二階段為前運算階段。約2~7歲。這一時期的幼兒只能以表象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亂的。前運算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①前概念期,約2~4歲。此期以出現符號功能和模仿為特點。②直覺思維期,約4~7歲。幼兒主要對事物的表面現象作出反映,只會從一特殊情況推到另一特殊情況,並將無關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自我中心思想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第三階段為具體運算階段。約7~11歲,在這一階段,兒童形成了初步的運算結構,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思維還直接與具體事物相聯系,離不開具體經驗,還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發展,不能進行命題運算。這一階段兒童發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漸消失。此時兒童不僅能集中注意情況或問題的一個方面,還能注意幾個方面;不僅能注意事物的靜止狀態,還能看到動態的轉變;還能逆轉思維的方向。第四階段為形式運算階段。約自11、12歲開始,到這一階段,個體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系統,能進行形式命題思維,智力發展趨於成熟。皮亞傑起初認為形式運算的智力發展約在15歲完成。後來,1972年修正了原來的看法,認為正常的人不遲於15~20歲達到形式運算階段。

❽ 幼兒園應當根據幼兒的_指導游戲,讓幼兒_游戲內容,游戲材料和夥伴

游戲來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自,是幼兒在幼兒園及家庭中的一種最常見的自發性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綱要》充分肯定了游戲的教育價值,並確定了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教學活動的地位。如何讓幼兒在輕松的游戲環境中建構知識,發展技能,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幼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指出,幼兒教師應「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游戲條件」,「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游戲」,「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滿足」,「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

❾ 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去劃分幼兒游戲

(1)嬰兒期:從出生到12個月末的這一年齡階段。也就是人們所說的1周歲以內的「吃奶的孩子」。在嬰兒期開始的頭1個月,又稱新生兒期。「新生兒」是人們常說的「沒出滿月的孩子」。嬰兒期,是兒童出生後的最初階段。 (2)幼兒期:兒童從1~3周歲末的這個時期稱為幼兒期。這是學齡前期之前的時期,因此,也有人稱為「先學前期」。兒童從嬰兒期發育到幼兒期,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發育都是非常明顯,各方面的發育和發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學齡前期:兒童從3周歲到6~7周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之前的一段時間,即接受正規學習之前的准備階段。這一時期兒童所接受的教育屬於兒童啟蒙教育,對他們一生中的學習及獲得知識的能力、勞動技能的水平都極為重要。因此,有條件的家庭都應該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去接受系統的啟蒙教育,並使其從家庭或托兒所轉入集體、夥伴生活。在學齡前期所接受的啟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兒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學習勞動能力,因此,這一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時期。 (4)學齡期:兒童從6~7周歲到15周歲這一年齡階段,教育心理學中又把此期開始的6~7周歲至12~13周歲稱為學齡初期,相當於小學時期。兒童進入學齡初期的重大變化是把以游戲活動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學習為主。這一時期的開始,使兒童從家庭或幼兒園進入學校,這對兒童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從幼兒園到小學)銜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兒童事適應學習生活的心理准備。否則,將會發生對學校環境、學習生活適應不良等心理障礙,學齡期的後期階段是從12~13周歲到15周歲。相當於初中時期。 學齡期的開始年齡,多數國家劃在6周歲。我國解放前兒童7周歲入學,而目前滿6周歲即可入學。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是少年期,也稱「過渡期」,有人把過渡期的學齡界限劃為12~18周歲,而現代漢語詞典中結實少年期為10到15~16周歲。可見,在近代兒童發育超前,兒童入學年齡提前等因素的影響下,對兒童期、過渡期(少年期)的年齡劃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從生理、心理發育來看,真正的單純、幼稚的兒童期是12~13周歲之前。

❿ 幼兒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親子游戲大全 1、螞蟻搬豆 1. 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 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 設置一定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返回,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2、貼鼻子 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鼻子貼到動物的准確位置即獲成功。 規則: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3、我的寶寶在哪裡 准備:布帶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相應的家長蒙上眼睛站在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邊繞著家長轉,唱完歌曲立定,然後請家長去尋找自己的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寶寶。 4、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後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游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並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5、踩氣球 准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游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6、小腳踩大腳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拉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看看誰先到終點。 7、揪尾巴 准備:尾巴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將孩子抱在懷里,在幼兒的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游戲,在保護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時將別人的尾巴揪下來。 8、兩人三足 准備:繩子若干、 玩法:一家長與一幼兒將相鄰的兩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聽到口令後,兩人一齊向前跑,看誰先跑到終點為勝。 9、推小車(幼中) 玩法: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聽到口令後,幼兒雙手向前爬,看誰先到為勝。 10、可愛的袋鼠寶寶 玩法:讓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腿夾緊家長的腰,像小袋鼠一樣緊緊地掛在家長的胸前,家長彎下腰,雙手雙腳著地向前爬,先到終點者為勝 11、俯卧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卧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12、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後,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13、棉花球 准備:三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家長蒙著眼睛,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手不能碰棉花 球)孩子用勺子把一個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個碗中。三十秒鍾後一個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最多的家庭獲勝。 14、哪吒尋寶 准備:經過裝飾的報紙團、玩具簍、藍皺紙 玩法:參賽媽媽收舉玩具簍站在場地一端,幼兒扮成小哪吒,由爸爸從後面抱著腰部,站在場地另一端,中間有「海浪」間隔,主持人發令後,爸爸和小哪吒跑至「海浪」邊,在「海中」尋找「寶貝」(報紙團)每找到一個就往媽媽的玩具簍中扔,至主持人說停,哪個家庭的玩具簍中的「寶貝」多為勝! 15、袋鼠接力 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後一位家長。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16、我給爸爸媽媽穿衣服 玩法:一名家長在終點,幼兒在起點,哨聲響起時,幼兒拿起衣服跑向終點,給其家長穿上衣服,拉上拉鏈後,家長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點,先到者為勝。 17、螃蟹夾球 玩法:一名家長與孩子手拉手,將一個球放在上面,身體側向迅速前進,先將球運到終點者為勝。 18、快樂貼貼貼 准備:繩子一條,貼畫若干,計時器一個 玩法:孩子與家長一組,兩組便可開始游戲。兩名家長分別背靠背被一條繩子套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家長對面的一條線後,游戲開始,每組家長使勁往自己孩子那一邊靠攏,當一方家長靠近自己孩子的線上時,孩子為家長臉上貼上貼畫,在規定時間內,哪位家長臉上的貼畫多,就為最後獲勝者。 規則: 1、當家長腳踩到線時,寶寶才可以貼。 2、貼畫只能貼在臉上。 3、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19、小飛機 玩法:幼兒背對其家長,將兩腿纏在家長腰上,家長雙手拖住幼兒胸部,幼兒將手臂側平舉,家長迅速跑向終點,先到者為勝。 20、釣魚 准備:物品:薄紙板、紙夾、報紙、大約45厘米長的線繩。 玩法: 1)在薄紙板上畫三條不同大小的魚,最大的魚是1分,中等大小的魚是3分,最小的魚5分。然後將它們剪下來。 2)給不同魚塗上不同的顏色。等它們晾乾以後,再用另外不同的顏色畫上魚鱗、嘴巴和眼睛。 3)將紙夾用膠帶粘貼在魚背面鼻子尖上,這樣紙夾在大魚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魚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點,在小魚身上幾乎沒有露出多少。這樣最小的魚也是最難捕捉到的。 4)用幾張報紙捲起來做一個堅硬的釣魚竿,然後用膠帶粘貼起來,塗上顏色。 5)將線繩的一端固定在一個紙夾上。然後小心地將紙夾展開,做成一個魚鉤。將線繩的另外一端粘在釣魚竿上。 註:可以從硬紙板盒子中釣魚,或者乾脆就從地上釣魚。給自己記時,看看在五分鍾之內可以得多少分。 21、羊角球比賽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對面站在相距一定距離的起跑線上。游戲開始後,由家長騎坐羊角球向幼兒方向跑去,然後將球交給幼兒。幼兒再騎坐羊角球向家長起跑線跑去。誰先到誰為勝。 22、我是小姚明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對面站在規定位置。游戲開始後,幼兒將籃子中的5隻沙包分別向家長手中的簍子投去。家長配合接沙包。最後比一比誰投中簍子的沙包最多為獲勝者。 23、斗雞樂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幼兒和一名家長組成,編上號碼掛上數牌。然後在規定的范圍內,用雙手抓住自己的一隻腳,用單腳跳著去碰撞他人,腳先著地即淘汰,餘下的人繼續,堅持到最後者獲勝。 24、接力跑 玩法:親子兩人游戲。2聽口令,幼兒手執接力棒起跑,到達已站立在中線處的家長那兒,將棒交給家長,家長再執棒跑向終點。速度最快的一組為獲勝者。 25、夾球跑 玩法:幼兒抱球從起點跑至終點,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腿間跑回終點,快者為勝。如球掉需撿回球夾住,繼續走。 26、齊心協力吃果果 目的:要求幼兒能用清楚的語言指揮家長,正確判斷出方向。 准備:聖女果若干,小碟子四隻,遮眼布四條。 人數:共12個家庭,每個家庭由三人組成,四個家庭為一組,共分3組進行預賽,每組勝出者參加決賽。 玩法:媽媽手持聖女果,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背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並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完者為勝。 規則: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違者取消游戲資格。 27、托球跑 玩法: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站立;幼兒拿球送給對面的家長,家長隨即將球用乒乓球拍托著走到終點。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