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在線游戲 » 羊拐骨游戲規則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羊拐骨游戲規則

發布時間: 2021-02-16 10:46:36

❶ 有木有會玩「拋羊拐骨」游戲的好想玩玩!

呵呵,很小的時候玩過.

❷ 童年游戲的物品對抗

人數要求:1人以上
場地要求:不需要場地
道具要求:羊拐骨(真實的或者塑料製品),彈力球(或沙包)
規則說明:把彈力球高高拋起,趁此時機把4個羊拐骨依歸定次序翻過面去,規定拋包次數,在規定次數內把羊拐骨翻過四面又一把抓起來為勝。或者把彈力球拋起,乘彈力球在地上彈一次的機會,抓取相對最多的羊拐骨,最後接到羊拐骨的時候彈力球和羊拐骨都不掉落,即為成功,然後算分。橫放的羊拐骨5分,豎放的羊拐骨10分,最後堅持到最後的人算分,誰的分數多誰獲勝。
評價:十分考驗反應力和手腦配合的水平,很有趣。 人數要求:2人
場地要求:不需要場地
道具要求:草根或者樹葉的莖
規則說明:兩個人把葉莖交叉在一起,然後反方向拉扯,看誰能把誰的拉斷。
評價:這只是一種消遣方式,算不上游戲。 人數要求:2人
場地要求:較大的桌子
道具要求:象棋子或其他餅形物體
規則說明:規則非常簡單,就是盡可能用自己的棋子把對方的棋子全部打下去。
評價:這是很簡單有好玩的一種游戲。但是玩多了會造成手指酸痛。 人數要求:2人(1人也可)
場地要求:較大的桌子
道具要求:最好是輕重事宜、形狀復雜的小物體(例如圓規)。
規則說明:與「棋子對攻」相似,只不過有「群毆」改為「單挑」。
評價:原則上,這是兩個人玩的。但是我曾經很喜歡自己私下一個人玩,也挺有趣的。 人數要求:2人
場地要求:較大的桌子,上面可以釘圖釘
道具要求:象棋子或其他餅形物體
規則說明:在桌上兩端個釘兩個圖釘(相當於球門),把象棋分成兩組(相當於球員),中間放一個硬幣(相當於足球),兩人交替把彈擊向硬幣彈擊,把硬幣彈到對方球門里為勝。
評價:這是我自創的一個比較成功的游戲。游戲規則很簡單,但是可玩性很強,既有進攻也有防守,不但要考驗方向感和力度,而且有一定的技巧性,集成了足球的很多特徵。 人數要求:2人以上
場地要求:泥土地
道具要求:鐵絲或鐵譖等
規則說明:具體規則我記不清了,網上能查到。
評價:對著個游戲的印象已經不深了。 人數要求:2人以上
場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磚頭
規則說明:具體規則不記得了。大概是:一個人把磚頭豎立起來,另一個人向那塊轉頭扔過去,把它擊倒。具體規則是:第一步,站在畫好的一條線後背對著對方的磚頭,然後從胯下把自己的磚頭扔出將遠處對方的磚頭打倒。第二步,單腿起跳出一步,腳不落地的情況下擊倒磚頭。第三步,單腿起跳兩步,把磚頭從抬起的那條腿大腿下方扔出,擊倒磚頭。第四步,用腳背和腳腕把磚頭夾住,單腿向前兩步,順勢用腳將磚頭甩出擊倒對方的磚頭。第五步,用腿彎子也就是膝蓋後面的地方將磚頭夾住,向前單腿跳五步到對方磚頭側面或者前方,松開腿磚頭落下擊倒對方的磚頭(這個很考驗體力和實力的,有些人五步是跳不到地方的)
評價:這個游戲的流行程度好像比較低,而且主要在農村。我的印象也不深了。 人數要求:2人
場地要求:有縫的桌子或凳子
道具要求:自製小人
規則說明:自製小人是把圓珠筆芯、紐扣等零件用繩子穿起來的,並且可以加上各種「武器」。對戰沒有規則,怎麼打都行。
評價:我當時非常驚嘆這么簡單的東西能做出這么花哨的動作來。可惜他的場地要求比較特別:桌子或凳子要有足夠寬的縫,後來這樣的桌子凳子越來越少,也就沒辦法玩了。

❸ 羊拐的游戲介紹

羊嘎拉哈四個為一副。手巧的一次能同時玩三四副。玩嘎拉哈,都是要一副嘎拉哈配一個口袋的。嘎拉哈是六面體(所有動物的都一樣),因兩個尖角重心不穩,棄之不用。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還有一側什麼都不像就叫「真兒」。 歘嘎拉哈計數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單位的:一對「坑」是十、三個「坑」是十五、四個「坑」是二十、四樣是五,以此類推。抓滿一百,分別翻真、輪、坑、肚;抓起四樣、空中拋接在手背上,翻轉過來,一個不掉就算贏。「歘」是這個游戲過程和輸贏的結果。歘的過程是這樣的:用一隻手(另一隻不用)將四個嘎拉哈散亂地拋在炕上(桌上),然後將口袋向上扔起,在口袋落下的時間內將四個嘎拉哈都先搬(以下的過程叫搬)成真兒,用手抓起,再接住落下的口袋(用同一隻手)。如口袋和嘎拉哈都沒有落在炕上,則接著搬下個背兒,依次接下的次序是坑兒,輪兒。最後,把口袋拋起,手把都成輪兒的嘎拉哈抓起。如果口袋落下時在手裡(沒有落在炕上)則第一個回合完成。倘若在搬的過程中口袋沒能接住,則叫「壞了」,交由下一個人玩(抓)。其輸贏的判斷是:在搬四個嘎拉哈的過程中,誰拋口袋的次數最少,誰就是贏家。這只是歘嘎拉哈的一般過程,當然裡面還有許多技巧。比如說:在搬真兒時,因為下個是背兒,所以將真兒一字排好,到搬背兒時用手心一壓就行了,節省時間和次數。歘嘎拉哈的輸贏關鍵,一是口袋要拋得高(留空時間長),二是抓的過程要快,盡量用少的次數完成全過程;這個游戲要手、腦、眼並用。

❹ 老北京游戲的抓羊拐

抓羊拐也是女孩們非常愛玩的游戲。所謂「拐」就是羊後腿踝骨的俗稱,專是表面較光滑又不屬規則的六面體,其中四面是兩組凹凸不平且能立起,一般要准備四個,孩子們把它們洗凈並染上紅或綠的顏色。另外,還要縫制一個一寸多見方的布包,裡面裝入綠豆或小石子。
玩法:參賽人一般是2至4人,常在四合院屋檐下的台階上或小飯桌上進行。那時有多種玩法不同規則,平常的一種玩法是,先將四個羊拐抓在手裡,一轉手腕將拐撒在地上,並同時抓起布包,然後在每拋起一次布包時,要順序把拐扶正或按倒,並要接著布包不能落地,最後要一次把羊拐抓起,並接住布包即為贏,如果有一次沒接著布包或沒按規則順序扶好拐就為輸,就由另一人接著玩,輪流進行直到賽出結果和名次。
這個游戲使孩子們用全身心投入,不僅錘煉了頭腦的應變能力,也使孩子的手腕靈活多巧。抓羊拐曾風靡流行,讓女孩們無比歡樂,在陶冶情趣中成長。

❺ 羊拐的基本概況

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東北地區叫做「嘎拉哈」,源自滿語:gachuha。)是舊時回代北方答(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只是後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以小羊拐為上品。此外,人們還常常將羊拐塗成紅色。由於當時北京並沒有過多的牛羊肉,羊拐在女孩子們的心中便成為一筆珍貴的財富。 這種骨頭不僅在羊身上有,豬牛身上及野狍子身上也有。
也稱羊拐(羊的大小適中),北方小姑娘多喜歡此游戲。在河北稱骨頭子兒。

❻ 「羊拐」是什麼東西啊

http://ke..com/view/605824.htm 這里有詳細解釋。。

❼ 西寧的「羊拐」是什麼骨頭

連接牛羊後蹄和小腿的地方,有一塊游離的骨頭很特殊,漢語稱為倮骨,俗稱羊拐

❽ 什麼地方說「羊拐」

東北
別具一格的「嘎拉哈」游戲
「嘎拉哈」滿語指動物的後腿臏骨,就是連接腿骨和脛骨的那塊骨頭。
「嘎拉哈」游戲在滿族中十分普及,不分男女老幼都可參加。滿族玩「嘎拉
哈」游戲歷史源遠流長,中間還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
傳說大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大兒子金兀術從小任性淘氣,習文練
武,一事無成。眼看金兀術一天天長大,阿骨打心中十分著急。最後他決定
讓金兀術到松花江畔的深山老林中學藝。臨行前,阿骨打給了兒子一張弓、
一把腰刀、一桿扎槍。金兀術向父親保證學不到本領決不回家。金兀術先是
跟著一群獵人在松花江上叉魚,沒干幾天累得腰酸腿疼,於是放棄了學習叉
魚。接著他又和一夥獵人一塊兒圍獵,時間不長又泄氣不幹了。正當金兀術
在森林中徘徊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婆用一根小木棍打死了一隻「山跳子」
送給他吃。金兀術就把自己的苦衷傾訴給了這位老太婆。老太婆聽了後對他
說,如果他能夠追上一隻泡子,取來它的嘎拉哈,她就讓他成為最靈巧的人;
如果他射死一隻野豬,並取來它的嘎拉哈,她就讓他成為最勇敢的人;如果
金兀術扎死一隻熊,並拿來它的嘎拉哈,她就可以讓他成為天底下最有力氣
的人。金兀術聽了十分歡喜,一口答應了老太婆的條件。然而,說話容易做
事難,金兀術歷盡千辛萬苦,遭遇無數的磨難危險,最後才拿到三種動物的
嘎拉哈。當他興致勃勃地找到自發老太婆時,老太婆告訴他,他已經成為最
靈活、最勇敢、最有力氣的人了。說話之間老太婆就消失了,金兀術知道這
是神人點化,於是磕了三個頭後返回了家鄉。後來,他在騎馬、射箭、比武、
投槍的比賽中場場得勝,名聲大振。他的幾個哥哥請教成功的原因,金兀術
就把自己的經歷敘述了一遍。從此,這件事不脛而走,女真人各家為了使自
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就把各種嘎拉哈收集起來,讓他們朝上扔著玩,後來
成人也參加了這一游戲。於是「嘎拉哈」游戲成為滿族傳統的體育和娛樂活
動。
早先時,除了鹿、獐、狍等動物的「嘎拉哈」外,還有一種用銅、錫等
仿鑄的「嘎拉哈」,滿語稱之為「色爾圖」。隨著狩獵經濟的衰退,後又改
用豬、羊的「嘎拉哈」,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其玩法可卧可仰、可側可立,
多枚以上還可形成不同的組合,產生花樣翻新的玩法。

http://www.pc2nd.com/bbs/UploadFile/ebook/%C1%C9%BA%D3%C6%BD%D4%AD%B5%C4%C3%F1%CB%D7%D3%EB%C2%C3%D3%CE.txt

❾ 小時候玩的游戲「羊拐骨」的英語怎麼說

小時候玩的游戲「羊拐骨
A child playing the game "dibs bone
dibs bone

❿ 怎麼玩「嘎拉哈」

彈嘎拉哈,也叫彈子兒或彈球兒。先將嘎拉哈(子兒)按人數均分,按規則以食指彈之。彈者將灑出(俗稱「潑」)選任意一子為「頭」,向另一面紋相同的子兒彈擊,命中即可贏和。

不中(俗稱「溜」)或碰到其它子兒(俗稱「砸」)以及彈錯、揀錯,無對可彈時,則輪到下一人重新灑、彈,彈完最後一對者為勝。

抓嘎拉哈,也叫欻子兒,參加者多為少女少婦。有抓單、抓雙、單裹、雙裹、耗子喀房苞、羊羔拉把把、大姑娘摸嘴唇、小媳婦措花針等名目。抓嘎拉哈時,口念:「捂一花,亮一花,不夠十個給人家」,念一句接一次,動作要和拍節,錯者為負。

擲嘎拉哈,也叫擲子兒或擲骰子。嘎拉哈站立耳形叫珍兒或大鬼、站立平狀朝上叫驢兒或小鬼,凸狀朝上叫背兒、凹狀朝上叫坑兒或眼兒。擲骰子用3個嘎拉哈,擲出後3個都一樣,叫抱子;1個珍兒,2個背兒或2個驢兒或2個抗兒,叫6候;

1個背兒,2個珍兒或2個驢兒或2個坑兒,叫5候,1個驢兒,2個珍兒或2個背兒或2個坑兒,叫4候;1個坑兒,兩個珍兒或2個背或或2個驢兒1個背兒1個珍兒叫四五六,叫通吃,莊家贏;

莊家擲出眼候,叫包莊,莊家輸。如果莊家投出的子兒不是上述情況,下注者可攆庄,俗稱攆點兒。有的莊家或下注者在擲骰子時高喊:「包子、四五六」,以造人為的氣氛。

(10)羊拐骨游戲規則擴展閱讀:

名字的由來:

嘎拉哈是滿、錫伯、鄂溫克語音譯,蒙語稱沙嘎、達語稱薩克、鄂倫春語稱畢勞黑、赫哲語稱阿爾初闊其。滿文音譯是gachuha,在清代的正式漢文寫法是「背式骨」,原指獸類後腿膝蓋部位、腿骨和脛骨交接處的一塊獨立骨頭稱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動物都有。

一頭牲畜有二塊距骨,每塊距骨的凸面朝前,內方;凹面朝後,外方。取羊的距骨與豬、牛、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較;羊的規整,豬的稍長,牛的粗糙,馬的長大。嘎啦哈有四個面,根據其形狀分別取名為「肚兒」、「坑兒」、「驢兒」和「砧兒」。

嘎拉哈一般是長方體,兩個大面,兩個長條面,還有兩頭的面比較小,形狀不規則。一般游戲時只玩四個比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對各個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針/支」,「輪/背/拐」,「殼/坑」,「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