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在線游戲 » 小班數學區域游戲規則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小班數學區域游戲規則

發布時間: 2021-02-20 09:18:29

A. 如何培養幼兒在區域游戲的規則意識

一、活動前明確規則要求。 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幼兒往往從直覺的、具體的方面去辨別是非、理解事物。活動中需要遵守哪些規則,該怎麼做,在活動前就必須告訴幼兒,讓幼兒心中有數。因此,在活動前要對幼兒的行為提出具體的、合理的、堅持一貫的要求。例如:活動前要進行插牌選區;活動時要保持安靜,操作時不隨便走動,請求幫助要說悄悄話,不能影響別人;活動中要愛護操作材料,輕拿輕放;聽到結束信號應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為了較好地幫助幼兒將這些要求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每一次活動前,教師都根據上一次活動的情況進一步明確要求,強調需注意的問題。如:在上一次活動中發現幼兒在材料收放中存在問題(幼兒動作慢,聽到結束信號不及時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齊等),那這一次活動前教師就應強調這方面的要求,幫助幼兒調節自己的行為。可以這樣提醒幼兒:今天我們活動結束時還要比一比哪個區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齊。讓幼兒充分注意這一問題,並努力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二、活動中強化規則要求。 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他們的自覺性、自製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他們往往會不加選擇地模仿別人的行為,或者是受情緒的影響及外界刺激的干擾,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為並使它服從一定的行為目的。在活動前,幼兒雖然明確了要求,知道該怎麼做,但在活動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執行。因此,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啟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加強對幼兒具體行為的指導,不斷地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例如:要求幼兒安靜地進行活動這一點,在活動前通過討論幼兒已經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及安靜的環境的好處,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執行時,由於受活動方式及內容等因素的影響,有一定的困難。如每個區都有五六個小朋友一起操作;有些區中內容需幼兒集體合作;又如語言區都是需要幼兒講述或表演的內容。為了較好地控制音量,可以進一步提出要求。如:講話只講悄悄話。如果和旁邊小朋友交流,聲音只要能讓他聽清楚就夠了,不能給其他人或老師聽到。有了這些具體的執行方法,幼兒做起來就容易多了。在區域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每一幼兒的動向,了解他們的活動情況。對那些表現好的或有進步的小朋友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摸一摸他的頭,投以贊許的目光;或翹翹大拇指,給他額頭上貼個小五星,進一步提高他的積極性。如果哪個孩子違反了規則,則馬上提醒他,引導他注意規則,鼓勵他向旁邊的好榜樣學習。通過指導,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幫助每一個孩子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 三、活動後評價規則要求。 幼兒學習活動的種種反饋信息,不僅對幼兒活動方式有改進和調節作用,而且還能激起幼兒再學習的願望和需要。在反饋評價中,通過討論和分析可以讓幼兒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規則的情況,知道好在哪裡,還有哪些不足,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規則意識。評價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集體評價法。讓幼兒在集體交流、討論中反饋活動信息,評價活動情況。例如:評選最佳區域,包括操作最認真區、成果最顯著區、最安靜區、材料收放最整齊區等。在評選中,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喜悅。這樣不但可以激勵幼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規則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合作的意識。又如,對個別幼兒的評價,通過對某一幼兒的好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可以進一步強化該幼兒的這一好行為,同時還為其他幼兒學習、摹仿提供了榜樣;通過對某一不良行為的討論和分析,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問題,以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集體評價的基礎上還可以採取小組評價,個別談話等評價方法。例如:有的孩子規則意識特別差,還經常影響別人。教師就可以採用個別談話法幫助他提高規則意識。教師要善於發現他的優點及細微進步,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鼓勵他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進步。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這就是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幼兒時期抓起的。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僅要規范幼兒的正確行為,還要讓幼兒懂得生活在集體中「規則、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將對幼兒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B. 幼兒園數學區目標

認知目標 小班 1、學習按物體的一個特徵分類 2、學習按物體量(大小、長短)的差異進行5以內的排序 3、認識「1」和「許多」,並能正確區分 4、學慣用一一對應方法比較兩物體的數量,感知「多」「少」和「一樣多」 5、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 6、按數(5以內)取物 7、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並能說出其名稱 8、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 9、認識早晨、晚上、白天、黑夜,並學會基本的運用 中班 1、認識10以內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學習順數和倒數 2、學習不受物體空間排列形式和物體大小等外部特徵的干擾,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即學習數量守恆 3、認識10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等差關系 4、認識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 5、學習按粗細、高矮的差異進行6以內的物體的正逆排序 6、正確點數10以內物體 7、按物體某一特徵分類 8、按物體的數量分類 9、學會比較粗細、厚薄、輕重等量的差異 10、學習不受圖形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圖形,即學習圖形守恆 1 1、初步理解平面圖形的簡單關系 1 2、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前後 1 3、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後 1 4、學習向上、下、前、後等指定方向運動 1 5、認識並學會運用「今天、明天、昨天」等時間概念 1 6、理解「=」和「≠」等符號 大班 1、學習10以內序數、單數、雙數、相鄰數等概念 2、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理解其包含、互換、互補關系 3、學習10以內加減計算,並體驗加減互逆關系 4、理解「+」「-」「<」「>」「→」等符號的意義 5、認識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學習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6、學習按兩個以上特徵將物體分類 7、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了解序列排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 8、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 9、學習自然測量 10、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會向右、向左方向運動 1 1、學習認識時鍾,學會看整點、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1 2、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歸納數學經驗 情感與態度 小班 1、在數學活動中大膽回答問題 2、產生對數學幼兒的興趣以及操作數學活動材料的興趣 中班 1、在數學活動中能安靜地傾聽教師和同伴的講話 2、在日常生活中喜歡選擇數學活動 3、主動、專注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大班 1、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 2、在數學活動中能安靜地蜻蜓教師和同伴的講話 3、在日常生活中喜歡選擇數學活動 4、學習與同伴友好地進行數學游戲,採取輪流,適當等待,協調等方法協調與同伴的關系 操作技能目標 小班 1、聽懂教師的要求,學習按游戲規則活動 2、學慣用語言講述同伴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3、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按要求拿取、擺放和操作活動材料 中班 1、學習聽清楚教師的要求,按要求進行活動並檢查自己的活動結果 2、學習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 3、基本學會數學操作活動技能 大班 1、傾聽清楚操作活動的規則,按規則進行活動並檢查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2、能清楚的講述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3、學習有條理地擺放、整理活動材料

C. 小班幼兒區域活動內容及目標

小班幼兒區域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游戲是童年期一種有的快樂活動,而且它也是對幼兒成長發展和學習有價值的一種活動,但傳統的游戲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戲類型或活動形式單調,大部分以積塑拼插游戲為主。

2、統一安排,硬性規定活動內容形式即玩什麼。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師統一安排規定的。指導也較程式化,特別是游戲條件與環境創設不利。

區域活動的設置,改變了原有的游戲模式,游戲改為人為創設自然情景,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同時使游戲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索的主題,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充分自主

活動。而教師通過確定游戲的教育目標制訂計劃,通過創設適宜的游戲條件,並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積極實踐操作探索,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活動家區可設娃娃家及親親寶貝(幼兒從家中帶入園的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使幼兒感到親切適宜,從而較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積木區材料大,同類材料數量較多(圖書等一樣),這樣不容易爭搶等根據這一系列特點本班設了5—6個區,其中有些區功能一樣,但分散設置便於指導。

操作區

在使用圖釘、撕紙、粘貼活動中,在擺弄皺紙、樹葉、圖紙等多種物品、材料過程中,小肌肉運動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促進、發展,感覺運動技能。

皺紙、圖釘、各種彩色瓶,及各種模具、(在皺紙粘貼和圖釘按畫模型)、漿糊

幫助孩子認識要用圖釘塑造的是什麼圖形,了解圖形的特徵,再運用材料來塑造。

重點在粘貼時注意衛生。在運用圖釘時要注意安全。

語言區

1、色彩繽紛的畫面,主動有趣的情節,使幼兒對圖書產生興趣,並喜歡閱讀。

2、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一頁一頁地翻,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塊色彩繽紛的.地毯、一張小小的桌子(不同於教室的一個個小靠墊、小桌),設置充分展現圖書封面的書架。保持圖書區安靜有氛圍。

1、指導孩子如何取放圖書。

2、如何一頁頁地翻。

3、在圖書區要保持安靜。

建構區

1、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在把積木時而堆高,時而圍合的過程中,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

1、木製積木、各種易拉罐、紙盒等替代積木。

2、動物模型等。

1、在幼兒進入積木區不知搭建什麼的時候,可運用動物模型引發搭建內容。

2、教師要理解幼兒,無論幼兒如何堆砌,那沒有對或錯,教師材料使用上放開視角。

美工區

通過嘗試將壓扁、搓長、團圓,進行平面或立體造型與變化,醉心於對材料的探究,體會創作樂趣。

1、彩泥、墊板。

2、一些塑好的水果,可供幼兒參考。

3、輔助的模型、小刀等。

在塑造過程中能介紹工具材料,在操作中可充分運用材料來幫助自己造型。

益智區

運用餅乾的不同圖形,通過給小動物餵食,進而認識事物的特徵,發現事物之間的不同,進而逐漸意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進行分類,形成概念。

1、不同形狀的餅干。

2、不同小動物及不同形狀的盤子。

1、區分不同形狀。

2、不同形狀間的相互聯系,再學習歸類。

娃娃家

擴展游戲內容,豐富主題情節,在召開樂中激發幼兒良好情緒,訓練幼兒動作技能,培養其愛心和協調合作能力。

娃娃、傢具、電話、廚房用具。

1、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

2、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

D. 如何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剛入園的小抄班孩子年襲齡小,理解能力有限,他們不善於支配自己的行動,因此,教師對於孩子的引導教育更要細致、耐心。小班孩子具有自己獨特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他們不喜歡硬性的說教,比較青睞於用實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玩游戲時,孩子心裡知道規則,但常常會忘掉規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各種標記圖為媒介,讓標記圖和孩子們說話,讓他們在和標記圖的互動中,以愉快自主的方式,比較輕松地接受和理解游戲規則。如:在開展閱讀區游戲時,我們和孩子一起商討制定需要遵守的規則與要求,並根據大家討論出的這些規則要求,老師再和幼兒一起用圖片的形式將這些規則一一畫下來。如:畫一張張開的嘴巴上打一個叉叉,代表「不要大聲說話」;在一本書的旁邊畫一隻手,代表「一頁一頁翻看」……這些圖片形象生動、充滿童趣,由於這些規則是孩子和老師共同討論、制定出來的,因此幼兒更容易理解,並且更樂於接受。這些溫馨的規則圖片張貼到相關區域後,幼兒時刻都能看到,不僅幫助幼兒理解了游戲規則,而且美化了區域環境,給予幼兒隨時必要的提示,讓幼兒遵守規則變得自主,遵守規則的意識也大大增強了。

E. 幼兒園各個區角 「游戲規則」的名字有哪些

一般幼兒園區來角有自八個角:角色區、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科學區、工作區、益智區、閱讀區一般幼兒園教學區角都有教案的,幼兒園區角有八個分區,分布於不同領域,培養孩子各項能力。

美術區——創意空間,圖書區——童心世界,表演區——夢想秀,工廠積木區——建築工地,數學區——IQ博士,益智區——魔法學校

F. 怎樣開展小班數學區域活動

摘 要:數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工具,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幼兒內園的數學容教育活動就是利用數學的邏輯條理性,運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培養幼兒喜歡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更好地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數學活動、學好數學?新《綱要》中提到: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小班的孩子處於無意注意為主,思維方式為具體形象思維。而且他們的認知能力差,

G. 如何培養小班孩子的區域規則

一、培養幼兒的區域意識是引導幼兒自主游戲的第一步。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區域游戲的時候,大多關注的是游戲的內容,而很少會引導幼兒去認識並記住區域的名稱。小班幼兒尚未建立區域活動的意識,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區里玩、不懂從一而終在一個區域里完成活動而是到處亂竄。所謂「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區域意識第一步是讓幼兒知道自己的班級有哪些區域,每個區域可以玩什麼,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自主地選擇喜歡的區域玩,才能建立「材料對應區域歸位」的意識,從而避免盲目參與、材料管理混亂的局面。
二、建立適宜的區域常規是幼兒順利活動的前提。
活動區活動是以個性化學習為前提,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而教師要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以間接指導為主,把握好時機與分寸,盡量避免直接的指導干預。區域的空間是相對獨立的,活動的人數、內容的玩法和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區域常規,但建立區域活動的常規卻是教師的重要指導內容,如果沒有一些規則的約束,就會放任幼兒,易養成—些不好的習慣,特別是小班幼兒,已有初步的規則意識、注意力時間逐漸增長、有交往願望、會簡單整理玩具,這些年齡特點決定小班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成為可能,但這個時期幼兒的自製力還不強,規則意識不穩定、缺乏任務意識、目標意識,那麼如何有效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呢?為此我做了如下嘗試:
區域常規的建立首先要制定出區角規則,其次再落實到幼兒的遵守。區域規則又不是單純從區域角度設定,它是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的約束和規范要求,既是適用於幼兒又需要他們遵守,因此還要從幼兒角度考慮,才易於幼兒理解和遵守。
1.新設一個區域的同時與幼兒一起制定規則。當我們新設一個區域,教師把幼兒第一次參與的情況錄下來,然後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回放幼兒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下的區域活動,通過交流講解,讓幼兒明白活動中哪裡不好?為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在和幼兒交流得出每一條結論的同時,教師就用幼兒容易理解且又看得懂的符號畫出來,逐步形成規則條約。如:畫眼睛——表示看,嘴巴上畫×——表示安靜,畫上小貓再加上一隻小手——表示輕輕拿、輕輕放等等,人數的規定可以用貼紙小人表示,另外對物品的收拾,我們採用在櫥櫃內貼上物品的照片,使幼兒能夠找到對應位置放好。這樣一則條約就會在幼兒參與、理解的基礎上制定出來。
2.對新設區域不能認為制定了規則就萬事大吉了,還必須把規則落實到幼兒的行動中,因此,教師要在至少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內,都要蹲點新區域,觀察幼兒遵守區域規則的活動情況,了解幼兒對材料的取放、使用、行為等方面能不能完成提出要求,在評價環節及時進行講評和調整,通過每次游戲的不斷強化,使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戲行為和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常規。
3. 耐心說教,形成規則意識。教師的反復提醒與及時教育也很有必要。在游戲過程中,隨時對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的行為加以強化,對表現突出的孩子給予獎勵「老師抱抱」,對有進步的幼兒及時口頭表揚等等,對表現欠佳的孩子要及時提醒,從而讓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規則意識。教師在講道理時要注意把握兩點:第一,要明確觀點,不能含糊其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一定要讓孩子認識清楚;第二,講時要具體,耐心解釋、說明,讓孩子明確理會。通過不斷的強化,不斷地累積,結合嚴格的要求,讓幼兒做到持之以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幼兒基本上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物品用後會放歸原處,養成了自主自律的能力,保證了活動區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