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版本 » 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

发布时间: 2021-02-17 03:05:26

㈠ 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㈡ 为什么曹植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㈢ 两个版本的七步诗求告诉

正常 很多古典诗词都是这样 历史久远 考证这种事比较困难了。 《七步诗》 三国回.魏[曹植] 版本答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也有作“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中是“本自同根生”这个版本,应该更可信一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新春快乐~~!!O(∩_∩)O~

㈣ 三国演义中的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是什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㈤ 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七步诗确实有两个版本,应该以曹植的原版为主,课本上学的是缩减版。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词句注释

①持:用来、用作。 羹(gēng):用肉或策做成的糊状食物。

②漉(lù):过滤。 豉(chǐ):煮熟后发酵过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箕(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④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后人根据原诗改写的缩减版,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曹植的原诗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

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

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

(5)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扩展阅读

《七步诗》真伪存疑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

《洛神赋》则被附会了曹氏兄弟争风吃醋的故事。曹丕的妻子甄妃非常美丽,她原是袁绍的儿媳妇,曹操攻破邺城时,被曹丕看中纳为妻。

甄妃被曹丕赐死后,曹植奉诏来洛阳,曹丕把甄后的玉缕金带枕给了他。曹植回去的路上经过洛水,忽然看见甄后来和他告别,还告诉他说,那个枕头是她特意送给他的,于是曹植就写了一篇《感甄赋》。后来曹丕的儿子曹叡做了皇帝,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洛神赋》。

这个故事最早是唐朝人李善讲的。《洛神赋》华美无比,后世为这篇作品作注的人很多,李善作的注最流行,他在注解时讲了这个故事,但没有出处,只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记载。这虽然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喜欢“八卦”的人多,这个故事就流传很广。

据著名文学史家叶嘉莹分析,这个故事匪夷所思。“且不说曹植比甄氏小着十好几岁,而且,这曹丕怎么能够把皇后的枕头送给他的弟弟!”叶嘉莹认为,美丽的甄氏不幸而死,很令人同情。

曹植是个浪漫多情的才子,也许在他的心中也隐约怀有这种同情之感,所以才写了《洛神赋》,这倒是很可能的。《洛神赋》华美无比,表达的是一种追求向往的诗意。人们总是向往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因此千百年来流传众口。

㈥ <<七步诗>>怎么有2个版本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㈦ 七步诗有几个版本有煮豆燃豆萁的,还有煮豆持作羹的,哪个最通用

有4个版本,煮豆燃豆萁最通用。

1,版本一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版本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版本三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版本四

七步诗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7)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扩展阅读: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㈧ 为啥曹植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说到七步诗,应该所有人都知道吧,小编上学的是: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是看一下人教版最新教材,六年级下,上面却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何会出现这两个版本呢?

结束

细想之下,曹植真的很亏吗?曹丕真的阴险毒辣,钩心斗角吗?历史总由后人写,时过千年无从考究,仅仅作为茶余饭后闲谈。